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框架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63
多层内框架结构房屋室内增层设计摘要: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 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但是,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概念性和实际性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予以高度重视,以确保结构设计质量。
本文针对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多层内框架房屋内增层设计实例,本设计中新增楼盖采用π形断面梁,解决了新增加梁与旧柱连接处节点设计复杂,施工困难的问题,给增层设计时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物;室内增层;加固0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城市住房建筑的多样化趋势,以及城市住房建筑施工技术的提升,使得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这种新型设计方式在商品房开发中被普遍的运用。
目前,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已广泛应用于民用住宅、工业厂房及其它建筑物的设计当中,本文结合设计实践,对多层框架住宅结构设计的要点及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笔者看法,下面进行阐述。
1 多层框架结构的组成与布置1.1 多层框架结构的组成框架结构由柱和梁组成,通常柱子垂直进行布置,梁水平进行布置。
由于排水的需要,可将屋面布置成斜梁的形式。
梁与柱的连结处通常是刚性连接,不过有时为了施工方便,可以考虑将一部分节点做成半铰节点或铰节点。
若梁、柱之间全都是铰接,则称之为多层排架。
采用刚性连接的梁比较节约材料,并且可以保证构件的横向刚度,横梁的高度也比较小,结构形式相对经济。
柱支座通常是固定支座,如有必要也可设计成铰支座。
框架可以等跨也可以不等跨,层高也没有硬性规定,可以相等或者不完全相等。
框架结构是高次超静定结构,既受竖向荷载作用,也受到侧向作用力的作用。
为便于结构受力,框架梁适宜拉通、对直,框架柱上下进行对中,梁柱轴线保持在同一个竖向平面内。
有时出于建筑造型或使用功能上的考虑,也可将框架结构做成抽梁、抽柱、外挑、内收等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一般有三种,格构式、实腹式以及混合式框架。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问题分析摘要:我国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城市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设计水平及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有了进一步革新和提升。
现阶段就结构设计而言,多层框架建筑结构设计被普遍的运用于各种多层建筑工程中。
作者主要就多层框架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抗震1框架结构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在当前建筑业所常用的框架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建筑结构的质量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安全性,为此若想促进框架结构在设计领域的普遍运用,并充分发挥框架结构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就必须确保框架结构设计的质量,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加以改正和完善。
其受设计中计算结构精准度的影响,建筑结构设计中条形基础的宽度以及条形基础的面积受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当条形基础面积不足时,在有较大的并且相对集中地作用力通过墙体向地基进行不均匀扩散时,对建筑结构的基础地基将形成一定不良的影响,为此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对受力模型进行精准的计算,避免不均匀作用力对基础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固性。
目前常用的框架结构空间分析计算软件都是以整幢楼的梁、柱整体参加工作进行计算分析的,对部分梁而言,尽管相交梁截面尺寸不同,相互之间却不存在主、次梁关系,设计人员在绘制施工图时,应注意配筋形式与受力分析相匹配。
框架结构经空间分析程序电算,所有按主梁输人模型的梁是整体工作的,部分梁将产生扭转问题。
2 独立基础荷载取值在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当中一般情况下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作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地基设计形式,但在《抗震规范》根据建筑物的层数以及地基持力层是否具有软弱粘性土层为标准,对建筑基础地基所能够承载的抗震承载力不进行特殊的要求,因此建筑房屋设计人员在进行基础地基设计时缺乏对抗震承载力的考量,由此导致了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对建筑物的风荷载也同样缺乏必要的考量。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摘要: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墙体不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而只是起到填充分隔作用,所以此结构自重较轻分隔灵活且节省材料,在实际中的建设上运用广泛。
本文即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详细阐述了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1.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框架结构是最常见的竖向承重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轻巧,便于布置;(2)整体性比砖混结构和内框架承重结构好;(3)可形成大的使用空间;(4)施工较方便;(5)较为经济。
框架结构是由横梁和立柱组成的杆件体系,梁-柱通过节点构成承重骨架,刚性连接,共同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
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墙体不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而只是起到填充分隔作用,所以此结构自重较轻分隔灵活且节省材料,在实际中的建设上运用广泛。
但框架结构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在力学上则会表现出抵抗水平荷载能力差、侧向刚度小、侧移大、应力集中、当框架结构房屋的高宽比较大,则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也比较大,引起的颠覆作用也是比较严重,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也比较严重,以及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的特点。
二、工程概况在设计工业厂房建筑结构期间,某多层厂房实际占地面积有 3000 平方米,厂房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防火等级设计为一级。
厂房共四层,总高度为23m总面积为12000平方米,抗震等级为三级,以工业厂房实际生产需求为基础,开展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三、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一)结构设计要点1、结构荷载设计为了保证工业厂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质量,同时还要为其日常生产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安全的环境作为支持,必须要意识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在其中的重要性。
在结构设计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同时还要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荷载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包括竖向、水平等荷载类型。
只有对荷载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根据现有的荷载实现对结构的有效设计,为厂房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有效保证。
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利用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XX一、执行PMCAD主菜单1,输入结构的整体模型(一)根据建筑平、立、剖面图输入轴线1、结构标准层轴线输入1)结构图中尺寸是指中心线尺寸,而非建筑平面图中的外轮廓尺寸2)根据上一层建筑平面的布置,在本层结构平面图中适当增设次梁3)只有楼层板、梁、柱等构件布置完全一样(位置、截面、材料),并且层高相同时,才能归并为一个结构标准层XX2、网格生成轴线命名XX(二)估算(主、次)梁、板、柱等构件截面尺寸,并进行构件定义XX1、梁1)抗震规范第6.3.6条规定:b 200XX2)主梁:h = (1/8~1/12)l ,b=(1/3~1/2)h3)次梁:h =(1/12~1/16) l,b=(1/3~1/2)h2、框架柱:XX1)抗震规范第6.3.1条规定:矩形柱bc、hc 300,圆形柱d3502)控制柱的轴压比XX柱的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为一到四级时,分别为0.7~1。
0柱轴力放大系数,考虑柱受弯曲影响, =1.2~1.4XX楼面竖向荷载单位面积的折算值, =13~15kN/m2XX柱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XX柱的负荷面积3、板楼板厚:h = l/40 ~ l/45(单向板) 且h 60mmh= l /50~l /45 (双向板)且h80mm(三)选择**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楼层定义XX1、构件布置,柱只能布置在节点上,主梁只能布置在轴线上。
XX2、偏心,主要考虑外轮廓平齐。
3、本层修改,删除不需要的梁、柱等。
XX4、本层信息,给出本标准层板厚、材料等级、层高。
5、截面显示,查看本标准层梁、柱构件的布置及截面尺寸、偏心是否正确.6、换标准层,进行下一标准层的构件布置,尽量用复制网格,以保证上下层节点对齐。
XX(四)定义**层楼、屋面恒、活荷载,荷载定义1、荷载标准层,是指上下相邻且荷载布置完全相同的层。
2、此处定义的荷载是指楼、屋面统一的恒、活荷载,个别房间荷载不同的留在PM主菜单3局部修改XX(五)根据建筑方案,将**结构标准层和荷载标准层进行组装,结构整体模型,楼层组装XX1、楼层的组装就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
h学号_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华源开发公司多层商业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学生姓名陈鹏系别土木建筑系专业班级土木工程专业07级本科一班指导教师刘鹏飞2011年4月华源开发公司多层商业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摘要本设计为华源公司开发的多层商业办公楼结构设计,采用框架结构,建筑层数为五层。
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二类场地,基本风压为2kN,基本雪压为.0m/402kN。
楼﹑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0m/35本设计贯彻“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
按照建筑设计规范,认真考虑了影响设计的各项因素。
本设计选取了结构方案中的中间横向框架进行设计。
先进行了层间荷载代表值的计算,接着利用顶点位移法求出自震周期,进而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大小,同时计算出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大小,进而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
接着计算竖向荷载(恒载及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
找出最不利的一组或几组内力组合。
选取最安全的结果计算配筋并绘图。
此外还进行了结构方案中的室内楼梯的设计,完成了平台板,梯段板,平台梁等构件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
对楼板也进行了配筋计算,采用是的是双向板。
基础采用了柱下独立基础,对基础行了受力和配筋计算。
整个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的专业规范,参考相关资料和有关最新的国家标准图集,对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全面科学的考虑。
总之,实用、安全、经济、美观是本设计的原则。
设计计算整个过程中综合考虑了抗震要求、技术经济指标和施工工业化的要求。
关键词: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荷载计算;内力计算;计算配筋AbstractThis design for huayuan worldbest company developed the multi-layered commercial office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uses fram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layer for five layers. This region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of 7 degrees, site categories for type venues, basic wind pressure is for 2/40.0m kN , basic snow 2/35.0m kN . Floor, roof adopts cast-in-situ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This design implementation "the practical, safe, economic, beautiful" design principle. According t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ndard, carefully consider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design.This design chose the transverse frame structure scheme design among. The first between layers of load calculation, then represent value for using vertex displacement method, and then from the earthquake cycle by bottom shear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size of horizontal seismic load, and calculate the structure in the wind load, and then find out load size under horizontal loads of structural internal force (moment, shear force and axial force). Then calculating vertical load (constant load and live load) under the action of structural internal force. Find out the most unfavorable one group or several groups of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 Select the security reinforcement and the results calculated anim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structure scheme design of indoor stair, completing the flat bedplate, ladder section board, platform beam of internal force and the component such as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and construction drawing. Also on floor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using yes is two-way board. Foundation adopted under column independent basis, the base line stress and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strictly abide by relevant professional regulation, reference related materials and related the latest national standard atlas of design of each link, comprehensive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consideration. Anyhow, practical, safe, economic, beautiful is the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calculation the whole process took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eismic requirements,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exes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ed requirements.Keywords: Frame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The load calculation;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Calculation of reinforcement目录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 1 -1.1平面设计 (1)1.1.1 使用部分平面设计 .............................................................................................................................. - 2 -1.1.2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 - 2 -1.1.3 平面组合设计 ...................................................................................................................................... - 2 -1.2剖面设计 (2)1.3立面设计 (3)1.4楼板层和地面 (3)1.5基础和地基 (4)1.6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4)1.6.1 楼梯设计 .............................................................................................................................................. - 4 -1.6.2 门厅的设计 .......................................................................................................................................... - 5 -1.6.3 室外台阶 .............................................................................................................................................. - 5 -1.6.4 门和窗的设计 ...................................................................................................................................... - 5 -1.7其它设计 (6)1.7.1 散水设计 .............................................................................................................................................. - 6 -1.7.2 勒脚的设计 .......................................................................................................................................... - 6 -1.7.3 女儿墙设计 .......................................................................................................................................... - 6 -第二章结构设计说明.................................................................................................................................... - 7 -2.1材料要求 (7)2.2填充墙要求 (7)2.3截面尺寸要求 (7)2.4结构布置要求 (7)2.5计算过程 (8)2.5.1 计算简图 .............................................................................................................................................. - 8 -2.5.2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 .......................................................................................................... - 9 -2.5.3 地震作用计算 ...................................................................................................................................... - 9 -2.5.4 框架的内力组合 .................................................................................................................................. - 9 -2.5.5 正截面和斜截面的设计 .................................................................................................................... - 10 -第三章结构计算书 ..................................................................................................................................... - 11 -3.1工程概况 . (11)3.2设计原始资料 (11)3.2.1 建筑要求 ............................................................................................................................................ - 11 -3.2.3 建筑技术条件 .................................................................................................................................... - 11 -3.3材料选用 . (12)3.4结构选型 (12)3.5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12)3.5.1 选择承重方案 .................................................................................................................................... - 12 -3.5.2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 - 12 -3.5.3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 - 13 -3.6重力荷载计算 .. (14)3.6.1 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 - 14 -3.6.2 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 - 15 -3.6.3 梁、柱、墙、窗、门重力荷载计算................................................................................................. - 15 -3.7重力荷载代表值 . (15)3.7.1 第5层的③轴线框架重力荷载代表值: ....................................................................................... - 15 -3.7.2 第3~4层的③轴线框架重力荷载代表值: ................................................................................. - 16 -3.7.3 第2层的③轴线框架重力荷载代表值: ....................................................................................... - 16 -3.7.4 第1层的③轴线框架重力荷载代表值: ....................................................................................... - 16 -3.8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 (17)3.8.1 计算梁、柱的线刚度 ........................................................................................................................ - 17 -3.8.2 计算柱的侧移刚度 ............................................................................................................................ - 17 -第四章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 19 -4.1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9)4.1.1 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 ........................................................................................................................ - 19 -4.1.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 19 -4.1.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 - 21 -4.1.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 - 22 -4.2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25)4.2.1 风荷载标准值 .................................................................................................................................... - 25 -4.2.2 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 ........................................................................................................ - 27 -4.2.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 - 28 -第五章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 - 32 -5.1计算单元 . (32)5.2.1 恒载计算 ............................................................................................................................................ - 33 -5.2.2 活荷载计算 ........................................................................................................................................ - 36 -5.3内力计算 . (39)5.3.1 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 - 39 -5.3.2 活载、雪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 - 44 -第六章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 - 51 -6.1结构抗震等级 .. (51)6.2框架梁内力组合 (51)6.2.1 作用效应组合 .................................................................................................................................... - 51 -6.2.2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 - 51 -6.2.3 梁内力组合表 .................................................................................................................................... - 51 -6.2.4 计算跨间最大弯矩 ............................................................................................................................ - 54 -6.3框架柱内力组合 . (56)6.3.1 柱内力组合 ........................................................................................................................................ - 56 -6.3.2 柱端弯矩值设计值的调整 ................................................................................................................ - 61 -第七章截面设计 ......................................................................................................................................... - 63 -7.1框架梁 .. (63)7.1.1 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 - 63 -7.1.2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 - 65 -7.2框架柱 .. (67)7.2.1 柱截面尺寸验算 ................................................................................................................................ - 67 -7.2.2 框架柱的截面设计 ............................................................................................................................ - 68 -第八章板配筋计算 ..................................................................................................................................... - 73 -8.1板的配筋 . (73)8.1.1 设计资料 ............................................................................................................................................ - 73 -8.1.2 荷载计算 ............................................................................................................................................ - 74 -8.1.3 板的计算 ............................................................................................................................................ - 74 -第九章楼梯设计 ..........................................................................................................................................- 78 -9.1建筑设计 . (78)9.2结构设计 (78)9.3梯段板设计 (79)9.3.1 斜板设计(一、二层) .................................................................................................................... - 79 -9.3.2 平台板设计 ........................................................................................................................................ - 80 -9.3.3 平台梁设计 ........................................................................................................................................ - 81 -10.1材料选用 (83)10.2荷载选用 (83)10.2.1 由基础梁传到基顶的荷载 .............................................................................................................. - 83 -10.3基础截面计算 (84)10.4地基承载力及基础冲切验算 (84)10.4.1 A柱的验算....................................................................................................................................... - 84 -10.4.2 B柱的验算 ....................................................................................................................................... - 86 -10.5基础底板计算配筋 . (87)10.5.1 A柱的配筋计算 ............................................................................................................................... - 87 -10.5.2 B柱的配筋计算 ............................................................................................................................... - 88 -结论 ............................................................................................................................................................ - 90 -参考文献 ........................................................................................................................................................ - 91 -致谢 .............................................................................................................................................................- 92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这次毕业设计的课题为华源开发公司多层商业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本着富有时代气息的原则,来设计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商业办公楼。
某市政府多层办公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目录1、开题报告 (1)2、摘要 (6)3、设计概述 (8)3.1、建筑做法……………………………………………………………………………83.2、结构选型……………………………………………………………………………84、荷载计算 (12)4.1、恒载计算 (12)4.2、楼面荷载分配为等效均布荷载 (13)4.3、活载计算 (14)4.4、风载计算 (15)4.5、地震荷载 (16)5、力计算 (19)5.1、恒载作用下力 (19)5.2、竖向活载作用下力 (26)5.3、风载作用下的力计算 (33)5.4、地震作用下计算 (39)6、力组合 (42)6.1、框架梁的力组合 (42)6.2、框架柱配筋计算 (48)7、双向板楼盖设计 (53)7.1、现浇板的配筋计算 (53)7.2、屋面板设计 (53)7.3、楼面板设计 (56)8、楼梯配筋计算 (58)8.1、建筑设计 (58)8.2、楼梯梯段 (58)8.3、平台板计算 (59)8.4、平台梁的计算 (60)9、基础设计 (62)9.1、边柱独立基础 (62)9.2、中柱联合基础 (66)9.3、验算基础高度 (67)9.4、基础板配筋计算 (68)10、纵向框架梁设计 (70)10.1、荷载计算…………………………………………………………………………70 10.2、力计算 (70)10.3、承载力计算………………………………………………………………………7 1 11、电算结果验算 (73)致谢 (74)附录 (75)参考文献 (80)1、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是大学本课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检验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阶段,是综合学习的阶段,是深化、综合、拓宽所学知识的一次实践机会,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
我所做的设计题目为 "XX 综合办公楼" ,在设计前,我复习了《房屋建筑学》,《土力学地基基础》,《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大学所学的主要专业课程,以便能够在设计中更好的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设计要点,同时阅读了关于抗震,混凝土结构,建筑荷载等若干设计,施工规。
框架结构设计原理详解框架结构是多层建筑物最经常使用的结构形式之一,该结构以其传力明确而简捷的特点,被结构工程师所青睐。
框架结构的构件受力形式以受弯为主,杆件可以采用各种延性材料,形成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劲性混凝土框架、木框架等多种框架形式。
不论哪一种,其宏观受力状况是相同的。
在这里,以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例,阐述框架结构的各种特点。
框架结构房屋的结构组成框架结构的组成包括梁、板、柱、以及基础。
梁与柱的节点为刚节点,个别情况下做成半铰节点。
柱的基础多为刚性节点基础,有时做成铰节点。
框架结构属于超静定结构,在力学计算中,通常称之为刚架。
柱柱是框架的主要承重构件、抗侧向力构件,是框架的关键构件。
框架结构的柱多为矩形,从室内看,一般突出于墙面。
近几年,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也随着入们对于室内空间要求的提高,异型柱逐渐流行,“L”、“T”、“十”形状的柱也有使用。
在一些大型建筑中,圆形柱也有采用。
梁梁在框架中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梁承接着板的荷载,并将其传递至柱上,并进而通过柱传递至基础;另一方面,梁也在协调着柱的内力,与柱共同承担竖向与水平荷载,这在框架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弯矩与剪力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
框架与框架之间的梁称为联系梁,理论上联系梁不承担荷载,仅仅连接框架。
实际上,联系梁也要调整框架不均匀的受力作用,促使框架受力更加均衡。
同时部分联系梁也承担着板所传来的荷载。
板板是不仅直接承担垂直荷载的构件,而且对于水平荷载,板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板是重要的保证框架结构空间刚度的构件——板的平面内刚度极大,甚至可以被认为是无穷大,因此可以起到对于各个柱所承担的侧向受力进行整体协调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平衡各个框架之间的受力不均匀。
在楼梯间处,由于没有连续的楼板,空间刚度大大折减,要靠四角的柱来稳固这一不利空间,因此很多工程师将楼梯间四角的柱设计成相对较大的尺度。
梁与板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才能保证这种空间刚度,装配式楼板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对于抗震地区,现浇楼板是必须的。
九江市修水县住宅楼I I、毕业设计(论文)使用的原始资料(数据)及设计技术要求:1、建筑要求:总面积3000m2左右,主体建筑6层,层高3.0米。
2、结构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体采用普通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3、气象资料:基本雪压0.4kN/m2。
全年为西北风,基本风压为0.30kN/m2。
4、地质资料:建筑场地土层自下而上依次为杂填土层,粉质粘土层,粗砂层,细砂层,砾砂层。
采用天然地基,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75kPa。
场地地震烈度为V I度,抗震等级四级5、技术要求:满足工程施工图深度要求I I I、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间:一、毕业设计工作内容:1、查阅并收集与框架结构住宅楼设计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和科技文献翻译。
2、建筑设计阶段:确定建筑空间及构造方案,给出必要的建筑设计说明,图纸目录,建筑总平面图,底层、标准层、顶层及屋面平面图,正立面、侧立面图,剖面图,墙身剖面大样等建筑施工图纸。
3、荷载计算:包括屋面和各楼层面荷载计算。
4、框架结构内力计算(选取一榀典型框架,手工进行内力分析)。
5、内力组合计算; 配筋及变形计算(梁、柱配筋计算)。
6、基础及其他构件设计(基础配筋、现浇楼梯、雨蓬、檐口、悬挑、梁板设计计算等)。
7、PKPM计算复核及结构施工图绘制。
8、撰写和整理设计计算书、打印图纸等设计文件,准备答辩。
二、时间安排1-2周,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工作;3-6周,完成建筑设计及出建筑施工图;7-14周,完成结构设计及出结构施工图,提交毕业设计成果;15周,答辩。
Ⅳ、主要参考资料:[1].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2]. 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3].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4]. 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5]. 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6]. 03G101.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 2003.[7]. 沈蒲生主编.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6.[8]. 沈蒲生主编. 混凝土结构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6.[9]. 李必瑜. 房屋建筑学[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7.[10].简明建筑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1].董军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房屋建筑工程分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12].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土建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4]目录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1建筑概况 (5)2 设计资料 (5)第二章结构设计说明1 结构方案选取 (11)第三章楼盖设计1楼面梁格布置图 (15)2 标准层楼板计算 (16)3屋面板计算 (20)第四章框架计算1确定框架计算简图 (24)2梁柱线刚度计算 (24)3荷载计算 (25)6竖向荷载计算 (27)第五章水平荷载计算1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32)2 横向2~6层D值的计算 (32)3横向底层D值的计算 (33)4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33)第六章内力计算1恒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33)2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41)3活荷载作用于A-B轴间时内力计算 (44)4活荷载作用于C-D轴间时内力计算 (51)第七章内力组合1横向框架梁内力组合 (58)2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框架柱的基本内力组合 (59)3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框架梁基本组合 (59)第八章截面设计与配筋计算1框架柱截面设计 (60)2框架梁截面设计 (63)3裂缝宽度验算 (65)第九章楼梯设计1梯段板的设计 (67)2平台板计算 (69)3平台梁计算 (70)第十章基础设计1 A轴柱下基础设计 (70)2 B轴柱下基础设计 (73)总结 (79)参考文献 (79)致谢 (80)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1.1 建筑设计说明这次毕业设计的课题为九江市修水县住宅楼,本着设计富有正气和时代气息的原则,设计一座现代化气息的住宅楼,建筑设计在现有的自然环境与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经济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内部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效果的住宅环境。
第一篇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砖混结构:一般所指是由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和砖墙承重的结构体系。
混合结构房屋是指同一房屋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成承重结构。
目前一般所指是由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和砖墙承重的结构体系(也称砖混结构)。
墙体构造要求:1.须注意横墙间距的大小、2.纵墙宜尽可能贯通,3.墙体要适当加设壁柱。
4、墙体要适当设置伸缩缝。
5、墙体要适当设置沉降缝钢筋混凝土楼盖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装配式和现浇式。
装配式楼盖的选型中,铺板式楼盖是当前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常用的预制铺板的截面形式有:实心平板,空心板和槽形板。
房屋采用空心板,走道采用实心平板或槽形板为宜。
现浇式楼盖的结构形式有:单向板肋形楼盖和双向板肋形楼盖。
单向板肋梁楼盖荷载传递路线为:板—次梁—柱(或墙)--基础—地基双向板肋梁楼盖荷载传递路线为:板—梁—柱(或墙)--基础—地基现浇式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就是在建筑平面上进行梁、板的布置。
肋梁楼盖一般由板、次梁和主梁三种构件组成。
第二章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是由梁和柱刚性连接的骨架结构。
框架的结构特点就在于“刚节点”。
框架结构由梁板式结构和无梁式结构组成。
梁板式结构由梁、板、柱三种基本构件组成。
多用于多层与高层房屋建筑上。
无梁式结构式有板和柱子组成的结构实质是无梁楼盖结构。
按框架的施工方法划分可分为四类:现浇整体式框架、装配式框架、半现浇框架、装配整体式框架。
按承重结构划分:全框架、内框架。
按框架的构件划分:短柱单梁式、长柱单梁式、组合单元式。
装配式接头形式:梁与柱的接头:1暗牛腿刚接方式、2明牛腿刚接方式柱与柱的接头方式:木式焊接连接。
梁与板的接头方式:叠合梁式。
框架的布置:主要承重框架横向布置、主要承重框架纵向布置、主要承重框架纵横两向布置。
现浇无梁楼盖结构由板、柱帽及柱子组成。
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由跨中板、柱上板和柱帽组成。
双向板式由双向跨中板、柱上板和柱帽组成。
第三章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主要效能在于提高房屋的抗侧力刚度。
西安某多层多塔框架结构设计总结本文總结了西安某多层框架多塔别墅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结构加强措施、及设计过程中的一些设计心得。
标签:多塔框架结构;加强措施;设计总结一、工程设计概况本工程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结构形式为多塔框架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因场地内道路标高低于外围城市道路因此地下一层为三侧有填土,单侧为平进式地下车库。
设计时考虑三侧有填土因此在临土侧设置永久性挡土墙并与主体结构设缝脱开,考虑到01#楼与02#楼间连接部位上部为室外花园且设有600厚种植土,因此01#楼与02#楼间不宜设缝脱开,因此本工程按多塔框架结构设计。
(01#楼与02#楼平面见下图)二、结构设计总体构思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多层多塔框架结构未提出具体要求,因此本工程参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0.6条竖向体型收进结构,在计算及设计中采取了适当措施,具体如下:2.1、设计过程中采取以下计算模型并进行包络设计1)按SATWE多塔模型计算2)按SATWE单塔模型计算3)按PMSPA多塔模型计算4)按PMSPA单塔模型计算2.2、多塔构造加强措施1)多塔楼结构竖向体型突变部位楼板宜加强,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宜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钢筋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体型突变部位上、下层结构的楼板也应加强构造措施。
2)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剪力墙,从固定端至裙房屋面上一层的高度范围内,柱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柱箍筋宜在裙房屋面上下层范围内全高加密。
三、上部结构设计3.1工程抗震等级的确定本工程中抗震等级为二级,体型收进部位上下层塔楼周边竖向构件的抗震等级取一级。
3.2楼盖以及框架梁、柱截面尺寸的确定01#楼及02#楼为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布置本着受力合理、传力明确、形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刚度分配合理、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设计原则,通过调整框架柱平面布置和截面尺寸,框架梁截面来满足对强度与刚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