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之大屋顶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6
“建筑之上的美丽冠冕——大屋顶”教学设计【课题】建筑之上的美丽冠冕——大屋顶(高等教育出版社《旅游文化》项目五任务三)【授课教师】宁海职教中心葛更镐【授课类型】新授课 1课时【内容简介】大屋顶为《旅游文化》一书项目五任务三《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内容,也是任何建筑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游人员在带领游客进行景点观光时,特别是对古迹进行观光时,作为历史体现之一的大屋顶必将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学好本节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也为学习任务四中的各种建筑体打下基础。
【学情简介】授课对象为高一导游专业的学生,虽然职高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基础相对较弱,但是导游专业的学生对《旅游文化》这一课程比较感兴趣;学生有《模拟导游》课程的基础,能够顺利地进行讲解;职高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强、观察力敏锐、敢于创新,这些都有利于课堂中各项活动的组织安排,但是学生成绩层次不清,所以在进行分组时要均衡分配,保证讲解环节的顺利进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悉大屋顶的各类形式。
(2)加强学生大屋顶形式的认识和区别。
(3)掌握大屋顶各个形式的关键点并能对各个屋顶进行讲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评,学生讲的方式,加强教师对课堂的把握,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课堂”这一理念。
动态课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本堂课内容,学会分析如何辨别一件事物并能通过语言表述出来,为以后自己踏上工作岗位做足准备。
【教学工具】【重点难点】重点:大屋顶的形式难点:大屋顶各种形式的区别以及运用导游讲解语言讲述各个屋顶 【教学方法及策略】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 【学习方法及策略】 【教学准备】 1、 制作课件 2、 准备资料3、 学生分组 【教学板书】建筑之上的美丽冠冕——大屋顶一、大屋顶的特色与功能中国特色——飞檐翘角形态美功能 防止雨水急剧下滑更好地采光通风 二、大屋顶的主要形式三、屋顶的建筑等级重檐>单檐单檐: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 悬山顶>硬山顶屋顶类型 屋脊坡面有无重檐备注庑殿顶 (四阿顶) 正脊*1 斜脊*4四面斜坡有庄重雄伟,等级最高,在宫殿中运用教多歇山顶 (九脊顶) 正脊*1 斜脊*4 戗脊*4四面斜坡有在园林中运用较多悬山顶 (挑山顶) 正脊*1 斜脊*4双坡无屋面两侧伸出山墙之外,民间店铺一般用此屋顶形式硬山顶正脊*1 斜脊*4双坡无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一般运用于配殿建筑攒尖顶若干屋脊圆形或多边形有一般用于亭、阁、塔中卷棚顶 (元宝顶)无明显正脊 双坡 无 一般用于园林建筑以及边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师学生慧眼识图通过两幅图片让学生找出不同之处来回顾旧知——古代建筑的结构(台基、柱子、斗拱),并通过屋顶上的装饰不同引出本堂课内容——大屋顶。
中国古建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中国古建筑2010-08-22 09:46:38 阅读12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
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
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
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
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
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Full-dressed Housetop--the Housetop Culture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作者: 唐文林[1]
作者机构: [1]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湖南邵阳422000
出版物刊名: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33-135页
主题词: 传统;屋顶;屋脊;等级;文化内涵
摘要: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的木构架建筑形式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由于中国古人崇尚自然,追求天地人和的自然观和宇宙观,屋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突出的地位.中国古代建筑对于屋顶的装饰造型非常讲究.受传统礼制思想的影响,屋顶形制规定得很严格,程式化程度高,并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故宫建筑的屋顶与飞檐的设计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木质结构建筑群。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屋顶与飞檐设计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故宫建筑的屋顶与飞檐设计进行探讨和介绍。
一、屋顶设计故宫的屋顶设计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和风格。
屋顶采用了传统的重檐歇山式和穹窿式屋顶,形成了独特的宫殿气势。
重檐歇山式屋顶通常由两层檐构成,下层檐较大,上层檐较小,檐角翘起,形似微笑。
穹窿式屋顶则呈半圆形,给人一种高大、稳重的感觉。
除了形状上的独特性,故宫的屋顶还经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其能够适应中国特殊的气候条件。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季风的影响,故宫建筑的屋顶采用悬山顶和斗栱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渗透。
悬山顶是指将屋顶的两端稍微抬起,使雨水能够顺利排出。
斗栱结构则是在屋顶横梁上设置额外的支撑,增加了屋顶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二、飞檐的设计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标志之一,也是故宫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位于屋顶檐口,向外突出,起到了防风、遮雨和装饰的作用。
故宫的飞檐设计精细而繁复,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和工艺水平。
故宫的飞檐形状各异,常见的有直角飞檐、折角飞檐和圆弧飞檐等。
直角飞檐主要用于正殿和贵重建筑,线条简洁利落;折角飞檐则在一些次要建筑中使用,更显灵活俏皮;圆弧飞檐则常见于庭院和宫门等场所,呈现柔和、优美的弧线。
故宫的飞檐上通常还雕刻着各种精美的装饰物,如龙、凤、瑞兽等,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韵味。
飞檐的装饰图案多采用浅浮雕或高浮雕的方式,精细维妙,给人以瑰丽而华美的感觉。
三、屋顶与飞檐的意义故宫建筑的屋顶与飞檐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装饰,它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屋顶是尊贵与高位的象征,高大的屋顶体现了皇帝的威严和统治地位。
飞檐则象征着守护和庇佑,具有祈福和辟邪的作用。
此外,故宫建筑的屋顶与飞檐设计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中的对称与和谐原则。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及等级:1、硬山: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之一。
屋顶呈前后两面坡,两山以墙封砌至屋顶,不露檩头。
与悬山顶建筑的主要区别是两山没有出梢部分。
建筑等级低于悬山、歇山顶。
2、悬山: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之一。
亦称挑山。
屋顶呈前后两面坡,其桁檩挑出两侧山墙或山柱,形成出梢部分,故称之为悬山。
悬山建筑两山多为全部封闭,只露出檩头或成阶梯状,多以博风板加以封护。
在早期的悬山建筑中,博风下缘多饰以悬鱼及惹草,由于悬山建筑在两山处加长,暴露构造,因此对木构架的透风防腐十分有利。
3、歇山: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之一。
亦称九脊殿。
其外观造型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类似于悬山,下部分类似于庑殿。
明清时歇山的梁架结构多采用收山法。
歇山建筑屋面的脊分有正脊、垂脊、戗脊、博脊等,除博脊外各坡面交界处共有九条脊,故又称九脊殿。
在早期,歇山建筑上部山尖博缝处多有悬鱼及惹草。
4、庑殿: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等级最高的形式。
亦称五脊殿。
其屋面可分为前、后、左、右四坡,并分由前、后坡相交形成的一条正脊及前、后坡与左右坡相交形成的四条垂脊组成了四个坡面相交的五条脊,故又称五脊殿。
庑殿的屋顶构建宏大,四个坡面的举折曲线均作“反于向阳”的弧线形,四条垂脊均有回囊。
正脊部位多为大脊作法,两端带有吻兽。
明清时庑殿的梁架结构多采用推山法。
如果说悬山的复杂程度明显低于庑殿及歇山,因此等级较低的话,庑殿和歇山的技术复杂程度则难以排出高下,不能将其等级差异归结于财富的消耗,在东亚范围内来看,庑殿等级也未必高于歇山,如韩国朝鲜时代的景福宫正殿勤政殿即用歇山,而勤政门用庑殿。
中国古代庑殿等级高于歇山的规定应该和二者的技术地域来源及北方的正统政治地位有关。
歇山的出现要晚于庑殿及悬山,学者们基本认定歇山是在汉代以后南方地区形成的屋顶形式,并在南北朝时传至北方地区。
隋唐统一是以北方兼并南方,虽然隋唐制度吸收了很多南朝的因素,但在名义上仍以北方为正统,庑殿作为北方地区的传统屋顶形式也取得相应的正统地位,所谓庑殿高于歇山的规定应该即在这一时期形成(唐令:宫殿皆四阿)。
中国大屋顶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大致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盝顶和攒尖顶等几种,而正定的古建筑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建筑类型。
庑殿顶建筑——
庑殿顶也叫四阿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
在古代宫殿庙宇中,只有最尊贵的建筑物才使用庑殿顶。
比如故宫的太和殿使用的就是重檐的庑殿顶,在正定的历史建筑中,府文庙的大成殿是庑殿顶,府城隍庙的正殿也是庑殿顶,只可惜,这两座建筑现在都已经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复存在了。
歇山顶建筑——
歇山顶也叫九脊顶,也就是由九条脊组成的屋顶——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在等级上仅次于庑殿顶。
正定的古建筑中歇山顶的数量最多。
盝[lù]顶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下接庑殿顶。
盝顶梁结构多用四柱,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
顶部是平顶的屋顶四周加上一圈外檐。
盝顶在金、元时期比较常用,元大都中很多房屋都为盝顶,明、清两代也有很多盝顶建筑。
屋顶的结构及等级:第一位:重檐庑殿顶.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武当山金顶,明十三陵长陵祾恩殿即此种殿顶。
太和殿是中国最大的重檐庑殿顶的宫殿。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
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歇山顶亦叫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
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
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
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
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
目前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等均为此种形式.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俗称九脊顶。
宫殿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其外形即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
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均是.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其外形一如重檐歇山顶的上半部。
配殿的大部分是这种顶式,如故宫中的东、西六宫的殿宇等.第五位:悬山顶。
民居、神橱、神库。
overhanging gable roof悬山顶是两面坡顶的一种,也是中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
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又称为挑山或出山).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
规格上次于庑殿顶和歇山顶。
不管是实物资料还是间接资料,凡是较重要的建筑,都没有用悬山顶的.悬山顶一般有正脊和垂脊,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山墙的山尖部分可做出不同的装饰.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殿顶,五脊二坡。
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
此种殿顶,用处不少,如神橱、神库中的房屋等.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或出山。
创新教学设计
合作学习快乐学习
——中国古代建筑之大屋顶
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严志萍
2011年9月
建筑之上的美丽冠冕
——大屋顶
授课教师:严志萍(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课题】
中国古代建筑之大屋顶(高等教育出版社《旅游文化》项目五任务三
【课时】一课时(45分钟)
【授课对象】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
【教学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师生之间平等对话,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营造和谐快乐的高效课堂。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古建筑的大屋顶。
我首先通过自制动画复习学过的内容,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学生注意力自然引导到新课上。
接着电脑展示精美的屋顶图片给予视觉刺激,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古建筑的美。
随后安排自主学习,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解决基础性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
然后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重点设计了“创作模型”的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吸收、消化知识,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活动中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设计了基础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教材分析】
大屋顶是项目五任务三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内容,也是任何建筑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好本节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也为学习任务四中的各种建筑体打下基础。
但这个内容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学生不了解、不熟悉中国古代的建筑。
他们可能记住了各种屋顶形式,但面对建筑实体,却不会分析辨别。
所以在教材处理上,我把知识点的梳理交给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活动中理解深化。
【学生情况分析】
有利因素:1.学生对《旅游文化》这门课有一定的兴趣。
2.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便于活动的开展。
不利因素:1.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方法欠缺,自学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中国古代建筑中大屋顶的功能、形式、等级。
2.能力目标:通过研读教材,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把握知识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屋顶精美图片的欣赏,以及在动手创作模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大屋顶形式
突破策略:通过图片欣赏、师生合作研读教材,掌握大屋顶的形式
难点:大屋顶形式的区分
突破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理解,深化
【教法与学法】
1.教法:活动教学法、问题引导法
2.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法
【教法创新】
1.把学过的中国古建筑知识自制成趣味动画,既可复习导入,又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把知识梳理的基础工作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
教师从旁指导学习方法,在师生合作中教学相长。
3.设计了动手创作模型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使学生化被动接受为理解、内化、深化、创新知识的过程。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而这些都是旅游专业学生特别需要培养的能力。
4.作业设计,既有基础知识巩固的必做题,又有知识拓展、能力提升的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教学手段及教具准备】
1.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份;细铁丝若干,小剪刀
【教学活动设计】
【板书设计】
建筑之上的美丽冠冕
——大屋顶
一、中国古代建筑大屋顶的特色与功能
中国特色——飞檐翘角
屋脊与坡面
庑殿顶——五脊、四面斜坡 歇山顶——九脊、六面斜坡
悬山顶——五脊、双坡、屋面伸出山墙之外
硬山顶——五脊、双坡、山墙与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攒尖顶——若干屋脊交与顶端 卷棚顶——没有屋脊,弧形曲面 三、屋顶的建筑等级
单檐: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 悬山顶>硬山顶 重檐>单檐
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