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形中多分辨率影像模型建模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27.82 KB
- 文档页数:5
如何使用无人机进行地形测绘和三维建模无人机在地形测绘和三维建模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其高效、精确的特点使其成为现代工程测绘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无人机地形测绘和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中的优势和挑战。
一、无人机地形测绘的原理和技术无人机地形测绘的原理是利用搭载在无人机上的遥感设备进行地面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一般来说,无人机地形测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飞行计划设计: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测绘需求设计合理的飞行计划,确定无人机的起飞点、飞行高度、航线规划等。
2. 数据采集:通过遥感设备(如相机、激光雷达等)进行地面数据的采集,获取高精度的影像或点云数据。
3.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进行后续处理,包括图像校正、数据配准、特征提取等。
4. 生成地形模型:通过数据处理和算法,将采集到的数据转化为精准的地形模型,包括数字高程模型(DEM)和三维模型等。
无人机地形测绘技术的关键在于飞行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算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只有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保证无人机的稳定飞行,同时遥感设备的数据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才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测绘数据。
二、无人机地形测绘的应用领域无人机地形测绘广泛应用于土地测绘、城市规划、工程测量、矿业勘探等领域。
以土地测绘为例,无人机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形数据,避免了传统测绘方式中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的缺点。
此外,通过无人机可以实现对较高、较陡峻的地形进行测绘,提高了测绘范围和精度。
在城市规划中,无人机地形测绘可以帮助规划师获取城市的真实地貌信息,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无人机测绘的数据,可以对城市地面的高差、坡度、梯田等进行定量分析,辅助规划师进行土地规划和景观设计。
在工程测量中,无人机地形测绘可以实现对难以进入或危险区域的测量,如高空建筑物、斜坡等。
通过无人机测绘的数据,可以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和施工的监管,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在矿业勘探中,无人机地形测绘可以实现对矿山区域的详细测绘,用于矿产资源的评估和开采计划的制定。
测绘技术中的DEM数据处理方法引言测绘技术是一门用于测量和描述地球表面特征的学科。
其中,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是构建地形模型和进行地形分析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中常用的DEM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
一、DEM数据获取DEM数据的获取主要有遥感和GPS测量两种方法。
1. 遥感方法遥感技术通过卫星、航空器或无人机获取的遥感图像,可以得到大范围的地表高程信息。
遥感影像中的像元灰度值可用于计算地表高程,从而生成DEM数据。
在遥感方法中,常用的DEM获取技术包括立体像对匹配以及影像解析度的处理。
2. GPS测量方法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的技术,可用于获取地表的三维坐标信息。
通过测量地面上的GPS控制点,可以建立参考坐标系统,并计算出DEM 数据。
GPS测量方法精度高、定位准确,适用于小范围的地形测量。
二、DEM数据处理获取到原始的DEM数据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步骤,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1. 数据清洗原始的DEM数据中可能存在各种噪声和异常值,需要进行数据清洗。
主要包括去除无效点、补充缺失数据、平滑数据等操作。
常用的方法有中值滤波、高斯滤波和插值等。
2. 数据配准将DEM数据与地理坐标系统进行配准,以确保数据与实际地貌一致。
配准包括对DEM数据进行大地坐标转换、投影变换等操作,以保证DEM数据与其他地理信息数据的一致性。
3. 数据融合不同来源的DEM数据具有不同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可以通过数据融合的方法将它们合并为一幅高质量的DEM数据。
数据融合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多分辨率分析法等。
三、DEM数据应用DEM数据在测绘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地形分析、地质勘查、土地规划等方面。
1. 地形分析DEM数据可以用于构建三维地形模型,进行地形分析和地貌研究。
通过对DEM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取地形特征,如山脉、河流等,并进行地形参数计算、可视化表达等。
2. 地质勘查DEM数据在地质勘查中起到重要作用。
《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及三维建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近景摄影与倾斜摄影技术在影像获取与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景摄影以其高精度的特点,在各种工程测量、地形勘测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倾斜摄影技术则以其独特的视角,为城市三维建模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本文将探讨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及三维建模技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二、近景摄影技术概述近景摄影是一种高精度的摄影技术,主要用于获取物体表面的详细信息。
其特点包括高分辨率、高精度、大视场等。
在近景摄影中,相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较近,因此可以获取到更加详细的纹理信息。
此外,近景摄影还可以通过多角度拍摄,获取物体表面的立体信息,为三维建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三、倾斜摄影技术概述倾斜摄影技术是一种独特的摄影方式,通过倾斜相机获取地面及建筑物等物体的多角度影像。
这种技术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地物信息,为城市三维建模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
倾斜摄影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获取地物的多角度影像,为三维建模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二是可以快速获取大量数据,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可以通过后期处理,生成高质量的三维模型。
四、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影像匹配近景摄影与倾斜摄影在影像匹配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近景摄影可以提供高精度的纹理信息,而倾斜摄影则可以获取地物的多角度影像。
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更加准确的影像匹配。
在影像匹配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算法和技术,如特征提取、特征匹配等,以实现高精度的影像匹配。
同时,还需要考虑光照、遮挡等因素对影像匹配的影响,以提高匹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近景摄影辅助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近景摄影和倾斜摄影的数据可以通过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处理,生成高质量的三维模型。
在三维建模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算法和技术,如数字表面模型(DSM)生成、纹理映射等。
通过近景摄影提供的高精度纹理信息和倾斜摄影获取的多角度影像数据,可以生成更加真实、详细的三维模型。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ICS 07.040A 75备案号:37678——2012CH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CH/T 9016-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oducing ofthree—dimensional model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2012-10-26发布 2013-01-01实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目次前言1 规范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缩略语5 总体要求6 数据准备7 生产设计8 地形模型生产 9 建筑要素模型生产 10 交通要素模型生产 11 植被要素模型生产 12 水系要素模型生产 13 管线及地下空间设施要素模型生产14 场地模型15 其他要素模型16元数据生产17质量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纹理贴图不同等级表现参考示例参考文献前言CH/T 9015—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 9016—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和CH/T 9017—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对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数据获取、加工处理和生产建库等过程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并作出了相应规范。
本标准涵盖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的起草规则依据CB/T1.1—2009。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和北京四维益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成名、李宗华、赵占杰、林苏靖、胡圣武、刘晓丽、李治庆、印洁、洪志远、赵柯、吴璇、陶迎春、孟勇飞、林善红。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成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的内容、采集方法和模型制作以及数据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的采集、模型制作以及更新维护等工作环节。
倾斜摄影技术标准倾斜摄影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影像获取方法,通过倾斜摄影可以获得高分辨率、地形立体效果明显的摄影数据,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城市规划、地质勘探等领域。
为了规范和促进倾斜摄影技术的应用,制定倾斜摄影技术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倾斜摄影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技术要求、数据处理等方面,制定一份关于倾斜摄影技术标准,以期推动该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倾斜摄影技术的定义倾斜摄影是一种通过摄影机在飞机、直升机或其他载具上倾斜拍摄地面目标的影像获取技术。
倾斜摄影可以获得地面目标的多角度立体影像,通过这些影像可以实现三维测量、立体测绘、数字表面模型(DSM)的生成等应用。
二、倾斜摄影技术的应用领域1. 地理信息系统(GIS):倾斜摄影技术可以为GIS系统提供高分辨率、真实感强的影像数据,能够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支持。
2. 建筑与城市规划:倾斜摄影技术可以获取建筑物、城市景观的真实影像,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提供立体化信息。
3. 地质勘探:倾斜摄影技术可以获取地质、地貌特征的立体影像,有助于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等工作的开展。
4. 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摄影技术可以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立体影像和三维信息,为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三、倾斜摄影技术标准的技术要求1. 摄影机性能:倾斜摄影摄影机需要具备高分辨率、动态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快速连拍等性能。
2. 航拍平台:航拍平台需要具备稳定、安全的飞行性能,能够确保倾斜摄影的高质量数据获取。
3. 数据精度要求:倾斜摄影获取的影像数据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分辨率和地面精度,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四、倾斜摄影技术标准的数据处理要求1. 影像融合:倾斜摄影获取的多个角度的影像需进行影像融合,以实现全方位的立体效果。
2. 三维模型生成:倾斜摄影数据经过处理后,需要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数字高程模型(DEM)等三维模型数据。
3. 数据格式标准:倾斜摄影数据的格式需要符合国际通用的影像数据格式标准,以便于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基于地貌特征的灰度图在地形建模中的应用摘要:三维立体地形模型的构建可以进行数字化模拟陆地战场环境,尤其是战略重要地位置,其中数字高程模型成为了三维地形模型优劣的关键所在。
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绝大多数的三维重建都无法真实的将地形的复杂性和不规则性完全表示出来。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模型建模的误差,本文介绍了利用灰度图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纠正,然后利用山脊山谷线进行模型校正,从而能够更好地、更精确的反应地形信息,得到更为准确、实用的地形模型,更加真实地虚拟战场环境,与此同时为地形分析教学带来新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三维地形模型;数字高程模型;灰度图;山脊线;山谷线一、引言虚拟战场环境主要是利用测绘数字化成果为基础,利用计算机的数学原理将测绘成果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到现实地形的模拟,并且模型相比传统沙盘等模型,具有可交互性以及可量算性。
通过对现实战场环境的模拟,有利于指挥员对现场环境的评估、部署,更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和精度。
也有利于军事演习以及兵棋对抗演练,可以通过模拟的方式提高军事训练的水平和我军实战化的能力。
如现在可以利用虚拟方式展示当年为何上甘岭战役那么重要,如下图可以一目了然:三维地形建模是构建虚拟战场的必经之路,模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虚拟战场的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提高地形模型的精度就成为了整个课题的关键。
目前三维地形的基础数据主要是等高线和点的高程数据,对于这两种数据的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实际测绘中不可能完全根据计算机的分辨率去采集数据,这样不仅成本高而且数据量会变得非常大造成数据难以处理。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已有的数据提出算法来实现更高效、更准确的可视化模型。
目前从基础数据模拟三维地形的曲面建模方法主要有:曲面生成法,不规则三角网法,规则格网法等。
曲面生成法: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方式。
它主要是利用参数曲面如:有理样条曲面、Conns曲面等,通过插值、拟合等方式生成所需的曲面三维地形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实景三维模型具有直观、真实、全面的特点,能够为城市规划、旅游、教育、军事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本文针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数据获取和预处理的方法,分析了三维模型构建技术,并提出了数据融合与优化。
本文旨在为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实景三维模型;数据融合0引言随着城市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实景三维模型已经成为城市规划、旅游、教育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作为一种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实景三维模型的构建中。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中的应用,探讨数据获取、处理、三维模型构建、数据融合和优化等关键技术,同时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实景三维模型的质量和精度,促进城市规划和旅游等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相关学科提供更为丰富和精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1数据获取与预处理1.1遥感数据遥感数据是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中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的方式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遥感数据主要包括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两种类型。
卫星影像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遥感数据,具有广域覆盖和周期性更新等特点;航空影像则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可以精细地获取地面物体的信息。
在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中,遥感数据主要用于地表模型和建筑物模型的构建,常用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影像配准、影像融合和影像分割等。
通过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提取出地面和建筑物等重要信息,然后通过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模型重建。
遥感数据在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模型的真实感和准确性,为城市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为精细和全面的数据支持。
1.2地形数据地形数据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测量仪器和卫星等多种手段获取,可以提供地表的高程信息。
倾斜摄影测图方法在1∶500地形图中的精度分析摘要:无人机挂载倾斜摄影设备进行1∶500地形图测量,和传统的人工测量相比,无人机测量灵活、迅速,作业范围广。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无人机搭载多镜头相机对拍摄区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拍摄,经过内业差分处理制作出三维实景模型。
倾斜摄影测量具有全面直观、高效、低成本、高精度等特点。
本文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并验证了精度满足大比例尺测量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倾斜摄影;高精度事后差分系统;立体采集;精度分析;1∶500地形图在摄影技术发展史上,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目前已经全面地过渡到了全数字摄影测量时代。
当前世界范围内4D(DEM,DOM,DLG和DRG)产品的快速、经济和高精度生产为高新技术的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航空摄影测量区域航摄周期较长,不利于航空摄影技术的作用发挥。
所以迫切需要新的摄影测量技术来弥补这一不足,推动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无人机作为空中遥感平台的技术,正好可以弥补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不足。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近年来摄影测量领域中新兴的一项测量技术。
近年来,这一技术已在许多国家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考古研究和工程实施中得到应用。
本文使用大疆精灵 4 从多个方位对地表进行数据采集,并同时开展像控测量的准备工作。
在 Smart3D 操作平台上处理影像数据并完成空三加密以及三维建模。
通过 EPS 软件绘制 1 :500 数字地形图,并分析其精度。
结果表明。
此技术能够满足1:500 地形图测绘的精度需求,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制作 1:500 地形图所需的时间和外业工作量。
1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概述在摄影技术发展史上,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目前已经全面地过渡到了全数字摄影测量时代。
当前世界范围内4D(DEM,DOM,DLG和DRG)产品的快速、经济和高精度生产为高新技术的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倾斜摄影测量的三维建模技术及运用分析1. 引言1.1 倾斜摄影测量的定义倾斜摄影测量是一种结合了摄影测量和倾斜摄影的技术,通过使用倾斜摄影仪等设备来获取地面物体的影像数据,并通过对这些影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三维模型和地理信息。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得以进一步完善,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优势包括可以获取更加真实的影像数据,可以进行更加精确的测量和建模,适用范围广泛等。
这种技术在城市规划、文物保护、工程测量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文物保护、工程测量等领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2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初,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用于侦察、侦查和目标识别。
随着航空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逐渐在城市规划、文物保护、工程测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50年代,随着航空摄影技术的进步,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开始向数字化、自动化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数字倾斜摄影测量系统,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随着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逐渐与激光雷达、卫星遥感等技术结合,形成了多源数据融合的综合测量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三维建模的精度和效率。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将不断创新,为城市规划、文物保护、工程测量等领域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服务。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将在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倾斜摄影测量的原理倾斜摄影测量的原理是利用倾斜摄影技术,通过航空相机向地面斜向拍摄,获取倾斜摄影图像。
测绘技术中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与解译技巧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测绘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量庞大且复杂,处理和解译这些影像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与解译技巧。
一、影像预处理在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和解译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影像预处理。
影像预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影像中的噪音、改善影像质量,并为后续的图像分析和解译提供准确的数据。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辐射定标是将影像中的数字数据转换为物理辐射量的过程,有助于实现不同影像的比较和分析。
大气校正是消除大气对遥感影像的干扰,使得图像更加真实和准确。
几何校正是将影像与地面坐标系对齐,使得影像能够精确地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对应。
二、分类与解译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与解译是测绘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分类是将影像中的像素根据其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解译则是对特定类别的像素进行解释和分析。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基于物理属性的分类和基于统计学的分类。
基于物理属性的分类通过对影像中的光谱、形状、纹理等特征进行分析,将像素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这种分类方法适用于具有明显物理差异的类别,例如植被、水体、建筑物等。
而基于统计学的分类则通过对影像数据的统计特性进行分析,将像素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这种分类方法适用于光谱相似但统计特征不同的类别,例如不同类型的植被。
三、变化检测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测绘工作中还经常用于变化检测,即通过对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的影像进行比较,识别和量化地表变化。
变化检测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基于阈值的变化检测、基于指数的变化检测和基于分类的变化检测。
基于阈值的变化检测通过设定像素变化的临界值,将像素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基于指数的变化检测则通过计算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的影像之间的差异指数,识别像素的变化情况。
基于分类的变化检测则先对每个时间或空间的影像进行分类,再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从而识别变化。
倾斜摄影三维模型与大场景地形的数据融合摘要:由于现有的数据融合算法无法解决三维倾斜摄影模型与大场地地形的融合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外部缓冲区数据融合算法。
除了斜拍地形外,还建立了临时缓冲区,解决了斜拍向大比例尺地形平滑过渡的问题,保证了倾斜摄影地形的精度。
在过渡期对缓冲区进行采样时,建立了从倾斜摄影到大比例尺地形测量的多个缓冲区。
锡板棱锥体创建支持多分辨率数据布局和纹理布局。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三维倾斜摄影模型与地形相结合,融合后的数据可以方便地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显现。
关键词:倾斜摄影;三维模型;数据融合;地理信息系统引言:在同一平台上,可以安装多台摄像机,同时采集不同角度的图像数据,也可以通过软件建立倾斜图像飞行的三维模型。
三维模型包括地形和地面建筑。
地形数据是GIS3D的经典数据。
本研究的目的是将倾斜摄影形成的三维模型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IS)下的地形数据连接起来。
倾斜摄影是一项相对较新的技术,三维倾斜摄影模型与大场景地形的结合在文献中还没有研究过,现有文献中已经详细讨论了融合问题,但三维倾斜摄影模型与大场景地形之间的融合问题尚未解决。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来解决问题。
首先,统一基础数据,然后在周围区域建立一个集成缓冲区,并从缓冲区中提取样本。
该算法将图像中的地形点与缓冲区中的采样点相结合,并将其平滑为点块,作为三角网和金字塔的输入块。
一、摄影地形测量数据融合和可视化通过3D匹配获得的光学地形数据可以启动图像片段的融合过程。
再加上更高层次的特征,三维空间中的空间匹配是不够的,还需要包含地图图案的特定矢量数据。
矢量数据被定义为对象,但特征层的合并必须是面向不同对象的,不同的对象具有不同的特征[1]。
(一)摄影地形数据融合对地形图片数据的分析表明,全色范围内的光学图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多的结构和纹理信息。
通过改变灰度图像和空间分布,形成结构和纹理信息。
多光谱图像数据代表自然界中的各种颜色信息。
天地图·广西高分辨率影像纠正方法探讨作者:蒙秋萍来源:《卷宗》2019年第04期摘要:介绍天地图·广西高分辨率影像基于ERDAS、Globalmapper、Photoshop等软件的纠正方法。
能够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利用常用软件进行影像纠正,让生产工作即可保证工作效率也能节约成本,解决了天地图·广西影像的生产问题,为后续的影像切片服务提供数据。
关键词:天地图·广西;影像纠正;常用软件1 引言“天地图”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建设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网站。
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众版。
“天地图”的目的在于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其公共服务能力,改进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公众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
天地图装载了覆盖全球的地理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以矢量、影像、三维三种模式展现。
与其他模式相比,影像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如细节丰富、成像快速、直观逼真等。
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源,但是由于遥感平台位置、运动状态、地形起伏变化、地球曲率等方面的影响使遥感影像的几何特征和几何精度受到影响,对其后续的地图应用带来不便。
因此,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需要进行纠正处理。
2 资料准备本次纠正任务选择利用遥感影像的RPC参数以及DEM进行正射改正的方法。
因此资料准备包括了待纠正影像数据准备以及辅助资料准备。
待纠正影像主要包括高分1号影像(GF1)、高分2号影像(GF2)、北京2号影像等,本文介绍以GF2与北京2号影像为主。
其中GF2的全色影像分辨率为1米,多光谱影像分辨率为4米,两者融合后影像分辨率可达1米。
北京二号影像的全色影像分辨率为0.8米,多光谱影像分辨率为3米,两者融合后影像分辨率可达0.8米。
辅助资料情况如下,参考影像为0.2米分辨率的统一航摄DOM,大地基准CGCS2000,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斯—克吕格投影,作为采集同名控制点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