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研究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6
摘 要南海子公园是北京市重点生态项目,自开园以来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南海子公园进行实地调查和相关人士访谈,据此分析南海子公园的旅游规划、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并对存在的劣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公园 旅游规划 旅游开发AbstractNaHaiZi park is Beijing municipal key ecological projects, since the park opened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Based on the NaHaiZi Park to conduct field surveys and sub-park interviews with relevant parties, pursuant to sub-park of the NaHaiZi park tourism planning, development status and main problem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dis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proposals and solutions.Key Words:park tourism planning tourism development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目 录 (III)前 言 (1)一、南海子公园概况 (2)(一) 地理位置及规划范围 (2)(二) 悠久的历史传承 (2)二、南海子公园的规划背景及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3)(一) 五大核心背景 (3)(二) 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5)三、南海子公园的战略定位及旅游开发方向 (8)(一)战略定位 (8)(二)旅游开发方向 (10)四、南海子公园旅游发展现状 (11)(一) 公园一期建设成果 (11)(二) 公园一期旅游景区、景点简介 (11)五、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4)(一) 地理位置距离中心城区较远,交通相对不便 (14)(二) 产业发展程度较低,公共配套设施相对较少 (14)(三) 统筹管理结构不完善,一期园区维护力度欠缺 (14)六、相关对策、建议 (15)(一) 加紧公园二期建设,完善相关设施 (15)(二) 开发多种游乐项目,加强公园服务设施和游憩设施建设 (15)(三)完善管理体制,降低运营成本 (15)(四)加强园容维护和治理 (15)(五)抓好安全生产及防洪防火工作 (16)(六)发展循环经济 (16)结 语 (18)参 考 文 献 (19)致 谢 (20)声 明 (21)前 言湿地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4%,和海洋、森林一道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论文题目:公园在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中的作用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
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公园在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中的作用,分析公园建设与居民生活品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园;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作用一、引言(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密度不断上升,城市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公园在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公园在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中的作用1. 身心健康方面:公园为居民提供了散步、锻炼、休闲等场所,有助于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
研究表明,经常在公园进行户外活动的人,其身体和心理状况普遍较好。
2. 社交互动方面:公园是居民进行社交互动的重要场所,有助于增进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在公园里,居民可以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3. 文化传承方面:公园中的文化设施和活动,如雕塑、音乐喷泉、文化活动等,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
4. 生态环境方面:公园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降低噪音污染,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公园建设与居民生活品质之间的关系1. 公园数量与居民生活品质:公园数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研究表明,公园数量较多的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普遍较高。
2. 公园分布与居民生活品质:公园的合理分布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公园应均匀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方便居民就近使用。
3. 公园品质与居民生活品质:公园的品质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
高品质的公园能够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华侨大学厦门南湖公园园林景观设计分析绿地景观系统课程论文授课学期 2014 学年至 2015 学年第 2 学期学院__________建筑学院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城市规划__________小组成员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任课教师_________ _________交稿日期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厦门南湖公园园林景观设计分析摘要:南湖公园位于滨海城市厦门新市区中心、风光秀丽的员当湖畔, 是厦门解放后新建首座市级综合性公园。
该园的绿地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因地制宜, 借远山近水, 仿自然真趣, 窝情意于景物, 表现南亚热带风光与时代气息。
本文就公园整体景观布局及植物造景特色对公园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字:南湖公园;景观设计;自然山水;植物造景正文南湖公园建于1990年,1995年开放。
位于厦门本岛中部, 新市区的中心, 因地处筼筜湖之南而得名。
公园面积公顷, 东、南两面界于城市主次干道, 道路外均为居住区,西面止于城市排洪道, 与花圃相邻,北面接筼筜湖, 融公园于一体。
原沿湖滩地植有以木麻黄为主的防护林, 公园确址后一直较好保留, 面积约公顷。
南湖公园有“筼筜渔火”、“坐石临流”、“筼筜春晓”和“曲水荷香”四景。
“筼筜渔火”原为厦门八大景之一,昔日港内万点渔火,像天上繁星,假设隐假设现,闪烁不定,构成“筼筜渔火”胜景。
“坐石临流”景点,游人入园穿石钻洞,越水跳涧,似假设真正大海岸边的风景。
“筼筜春晓”,指在湖畔的亭子里望湖赏景。
“曲水荷图1 南湖公园全景香”乃是水道弯弯曲曲而得名。
公园基址距火车站仅一公里, 方便市民与游客的交通联系。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探讨【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进而论述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基础,第三论述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最后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有关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学1 前言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是城市结构的软载体,是自然和人工创造有机结合的、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安全健康并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减缓环境压力,实现良性循环的生态保证系统,保护城市特色风貌的绿色环境空间体系。
当前,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开始不断地恶化,这也使众多国家开始意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
2001年,我国在各大中小城市掀起了以细化绿地控制、提高生态质量、综合经济效益为特征的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的高潮,但由于所借鉴的模式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导致其存在着很多操作上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为了能改善城市环境,我国引入了生态学理论提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创新理念。
2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2.1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和城市生态旅游环境规划,是以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优化为基础,充分利用农田、山体、水体绿化,结合城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全面协调绿地建设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
2.2 城市园林绿地分类规划,是研究各类绿地内容、指标、空间布局、文物古迹、名木古树、植物规划等。
2.3 城市垂直空间绿化规划,是指建筑外墙面绿化、高层及多层建筑屋顶绿化、庭院阳台建筑室内绿化等。
2.4 城市边缘绿地建设与城市扩展关系规划,是既要为将来城市发展预留空间,又要为城市的环境改善提供充分的绿化支持,才能使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
3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基础3.1 植物群落学理论:确定生态绿地系统中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垂直结构及植被类型,不同树种的组成决定了群落外貌和色彩,在位置安排上可依据于生态演替理论基础,使不同系列群落能具有各自的生态位,从而最终形成稳定发展的生态绿地系统。
浅析生态城市规划规设计摘要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建设,任何规划都不能只从眼下利益出发,而要从能否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
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对该问题进行浅析,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绿色建筑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作为影响城市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城市环境也应该是城市规划和建设者要重点关注和考量的问题,良好的城市环境可以极大地推动城市发展,反之,将会降低城市生活质量,阻碍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步伐也逐渐加快。
笔者将先从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该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浅析,笔者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念,从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等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论述。
1 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城市管理和建设的方式不够科学,致使城市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了较严重的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锐减、物种灭绝、水污染等问题,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还阻碍了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
2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的核心,所以,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改善城市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
上文笔者已经阐述了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制定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时候,应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制定一个生态城市规划。
这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也就是说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始终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要素,使三者协调起来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黄水河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李雪;王一鸣;闫珮珮;孔德政【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论,结合黄水河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现状,分析了黄水河湿地公园的景观构成、植物配置、生态规划设计等内容,阐述了黄水河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对新郑市生态保护、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结合我国现阶段城市湿地公园发展现状,加强对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认识,以期达到对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设计的了解和把握。
%A detailed analysis of landscape composition, plant disposition,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Huangshui River wetland park was conducted,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development of Huangshui River wetland park was further elaborated in term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Xinzheng city, optimization of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promoting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sider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wetland park in China,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wetland park was highlighted, it is expected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ical design of Urban Wetland Park in China.【期刊名称】《湿地科学与管理》【年(卷),期】2016(012)003【总页数】4页(P9-12)【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生态保护;黄水河城市湿地公园【作者】李雪;王一鸣;闫珮珮;孔德政【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2【正文语种】中文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张庆辉等,2013;李雪等,2015)。
城市滨水绿地论文景观设计论文【摘要】考虑林冠线起伏变化,开敞和密闭度的变化,考虑季相变化增加色彩和时空变化的感受以及植物在水中的倒影效果。
植物对周边的建筑有映衬和遮挡的作用,在滨水沿线建筑界面上,种植植物要注意适当遮挡不良景观,注意留出效果较好的透景面,使建筑与水体景观互相渗透。
城市滨水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典型生态交错空间,是构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滨水绿地景观作为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品位、城市文脉的关键窗口,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的重要区域,成为拉动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重要增长点,滨水空间是一座城市宝贵的生态景观资源。
由此,滨水景观设计也成为当今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研究热点,现在参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一些对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体会。
1.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应从城市水系总体规划格局出发,根据水体特性为区域滨水景观做出功能和景观定位城市水系总体规划包含了水系综合利用、保护及保证利用和保护的工程体系三个方面。
在综合利用规划中确定了水体功能、岸线的分配以及滨水城市功能区的功能等。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应在城市水系总体规划的框架下,针对不同片区、地段分重点做出功能和景观定位。
城市滨水空间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湖滨、水库、江滨、海滨等,绿地景观设计需要根据不同水体的特点,确定功能设置和景观空间布局。
例如在桂林的环城水系“两江四湖”生态景观工程中,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各滨水区绿地景观既融汇贯通,共同体现着桂林的山水文化、城市历史文脉特色,而各个景观区又独具特点,体现了不同段落水域的功能和环境空间特色。
漓江青峰夹岸,空间开阔,结合山水景点布置航运码头;桃花江迂回曲折,清幽恬静;榕湖上北斗桥、古榕双桥、水晶桥、榕树景观趣味盎然;杉湖中的日月双塔精美典雅;桂湖贯穿多座风格各异的桥梁,沿线荟萃名花异木,风光旖旎;木龙湖建筑错落,展现宋城历史文化风情。
各景区充满丰富的景观层次,空间变化,打造了一个个精致细腻、亮点突出、给人印象深刻的区域滨水绿地景观,可谓优秀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典范。
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简介: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
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
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关键字: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
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
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1.生态设计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开阳县地处贵州省中部,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黔中隆起地带,总的地势特征是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势起伏大,最高海拔1705.2米,最低海拔506.5米,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切割剧烈,形成了开阳气候的多样性。
年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10.1℃,年均雨量1258.8毫米。
风景园林设计论文提纲:1. 风景园林设计的背景和现状2.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建筑元素3.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景观元素4.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可持续性考虑5. 风景园林设计实例分析1. 风景园林设计的背景和现状随着城市化的建设,风景园林设计在城市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风景园林的目的不仅是美化城市,还可以增加城市的观赏性,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丰富城市文化。
当前,风景园林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不仅仅是在公共场所。
私人住宅和商业地产甚至也要求更好的风景园林设计。
2.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建筑元素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建筑元素包括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
这些元素对于整个风景园林的美观性和实用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结构需要考虑风景园林的不同功能,如休闲区,儿童游乐区,阅读区等等。
每个区域的设计都应该可以容纳相应的人群数量,并且结构应该安全耐用。
建筑风格是设计中的重点之一。
合适的建筑风格可以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而不失独特性。
建筑风格一定要与园林的主题相适应。
建筑材料应该是高质量材料,无毒无害,绿色环保,具有良好的抗风雨和长期使用的特性。
3.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景观元素景观元素是构造风景园林的重要部分。
这些元素包括草坪,树木,植物,石头,小溪,人工湖,公园设施等等。
草坪是园林设计中经典的元素,它可以增加空间的舒适感。
种植树木和植物可以增加空气质量,净化环境。
石头和水景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景观。
公园设施也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如长椅,路灯,公共厕所等等。
这些设施可以增加园林的实用性,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感到舒适和方便。
4.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可持续性考虑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可持续性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从长远来看,设计师应该考虑如何减少资源浪费,优化建筑和景观材料的选择,使设计的成本更为经济,更加环保。
可持续性也应该注重公共园林的自然生态,如保护树木和水源,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等等。
5. 风景园林设计实例分析实际案例是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西方文化交融,我们应该全面的了解西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思潮和创作手法,择优应用到我国的城市建设中,提高我国城市环境的品味和居住环境的品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在现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构成艺术,它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形成。
在园林设计中,已经渗入了构成艺术。
我国在构成艺术应用方面,起步较晚,通常都是在广告设计和家居设计等领域内应用,很少人研究园林景观设计范围。
因此,就需要对构成艺术深入认识,对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手法及应用规律进行探索。
平面构成艺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被广泛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其中,点、线、面是应用最多的艺术要素。
在数学范畴中,点主要是表明位置关系,不会涉及到面积和方向;而线则是具备一定的象征性含义;面则是通过首尾相接所形成的,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够对其进行改变。
具体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环境是不同的,那么点、线、面也会体现不同的含义。
1、园林景观设计中平面构成艺术的运用1.1 园林景观设计中点的运用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属于最小的单位,它不仅有位置,还有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等;它们有着不同的大小和色彩,此外,具体的景观元素也可以被看作为点。
点不但可以将具体的位置表明出来,还可以将形状和大小给表现出来。
独立的点,也可以构成一个形象,通过点的聚散和量比,在视域中,可以构成连续的视觉形状。
在平面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造型要素就是点,它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在一个空间范围内,我们可以用点来看待所有形状的物体,点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将人们的注意力给最大限度地吸引过来。
要想将点转化为面、或者线都是可以的。
按照一定的规律,连续排列点,就成为了线。
我们以圣地之门公园为例,它营造了2 条长长的树阵,让人产生较好的感觉,并且可以将这个主题突出来。
通过研究发现,集合一系列的点,可以让人感觉到面的效果。
景观园林论文(5篇)景观园林论文(5篇)景观园林论文范文第1篇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基础中不断地的引入各种先进的园林施工工艺。
各个城市的特点和当地的地域风情都得到极大的重视。
尽管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果,但其也存在肯定的问题。
第一,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素养参差不齐,整体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殊是和西方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无论是在设计理念上,还是在设计水平和整体规划布局上,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其次,在园林景观建设方面,其相关建筑技术比较落后,施工工艺有待创新。
特殊是园林设计是近年来最新的设计产业方向,其建筑施工的技术、工艺技术等手段还没有形成独特的体系,大多沿用旧式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法,细化设计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第三,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理念没有将生态环境和设计有效的统一,往往会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
第四,城市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突出不够。
第五,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的植物往往没有完全考虑其自身的生长特点,后续养护力量不足,导致相应的景观使用寿命不长。
2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人文倾向性分析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与整个城市的进展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
任何城市的人文特点,地域风情都可以从城市园林景观中透射出来。
特殊是现阶段各个城市都乐于将整个城市的人文理念作为一个城市特色品牌呈现出来,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景观设计都融进了城市的人文特色。
如江南很多城市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注意突出江南水乡的人文特色。
园林景观中搭配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小路搭配绿色的植被,释放着整个江南水乡的人文主义情怀。
而北方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搭配宏大的建筑人文特色。
四合院协作着大花园,无不展现出北方城市的雄峻。
如何能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把人文倾向完善的融入进去,这也是值得深化探讨的一个问题。
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多少文化底蕴和内涵。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任何城市都不缺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
园林论文15篇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论文园林论文摘要:近几年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建设的步伐也不断加大,城市园林可以说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设,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所以需要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在设计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从而确保设计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使城市园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出来。
关键词园林论文园林园林论文: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论文1低成本风景园林研究意义1.1借助低成本的方式使得风景园林的建设得以普及经济发展状况严重制约风景园林的发展,根据《2009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区域分类1)数据,截止2009年,东、中与西部省份平均每省的绿地面积分别为115390hm2,49074hm2和27607hm2,西部省份的平均绿地面积只有东部的24%;东、中与西部省份平均每省的公园数分别为528座,206座与133座,西部每省的公园数为东部的25%。
缺少足够面积的风景园林,使得疾病激生,生活环境质量低下。
1.2运用低成本风景园林营造理念加大社会关怀力度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于1943年提出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ofneeds),将人的需求由低至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
风景园林作为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这五个层次需求必须的条件。
然而资金匿乏、资源有限与技术落后使得这些地区的人民缺少安全舒适地室外休闲与活动空间,人们的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
2潜江市风景园林存在的问题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为古云梦泽的一部分。
1988年撤县建市,1994年被列为省直管市。
全市国土面积2004km2,户籍人口103万人,现辖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管理区(农场)、16个镇(办事处)。
潜江城区呈分散型、组团状,由园林(泽口)、广华(含向阳、五七),新城区(含周矶)、杨市、后湖、王场、竹根滩七个组团组成。
城市开放式公园游人破坏性行为及其设计对策研究摘要:城市公园,顾名思义,是指建设在城市内,可供游览、观赏、休憩的公园。
城市公园最早出现在西方,结合城市公园本身的定义和最早的城市公园定位来看,“开放性”是城市公园的基本属性。
而我国的城市公园因为社会历史原因,原是需要买票进入的。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公园的发展,公园开放已成为我国城市公园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随着城市公园的开放,也暴露出了“失去门票收入,公园管理难于正常维持;公园游人量超容,公园环境被破坏;公园设施老旧,难于满足游人需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开放式城市公园的健康发展,急需解决。
笔者尝试以设计者的立场及角度,反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探寻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从新的视角进行开放式城市公园环境优化设计研究,为开放式城市公园建设和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开放式城市公园游人破坏性行为设计对策桂林市abstract: urban park, just as its name implies, it is to point to in city construction, visiting, sightseeing, leisure park. park city first appeared in the west, combined with city park itself and the first the definition of urban park positioning to see, “open”is the basic attributes of city parks. but in china the city park because social history reason, the original is need to buy a ticket to enter. but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of city park, the park has become china’s open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parks. but, as the city of park opening, also exposed “the lost ticket sales, the park management difficult to maintain normal; park visitors super let, park is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park facilities is old, difficult to meet visitors need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open city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ark, need to solve. the author attempts to the designer’s position and angle caused the cause of this situation reflec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xploring the way of solving the problem, from the new view of urban park open environment optimizes design research, to open city park 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keywords: open city park visitors to destructive behavior design countermeasures in guilin中图分类号:g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开放式公园中产生的问题桂林是一座旅游城市,公园比较多,并且桂林城市中的公园每天早晚是对市民免费开放的,一些免费的公园绿地,公园的环境卫生状况却是每况愈下,公园里的一些设施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公园设置的健身器材不仅仅污迹斑斑,长期摆放在那里无人关心;公园里唯一的厕所也时常冲水不畅,使得公厕里弥漫着阵阵难闻的味道,使人格外难堪。
线性公园绿地边缘空间景观设计研究徐海涛DOI:10.32629/bd.v3i2.2074[摘 要]随着现代化城市步伐的加快,如今城市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化的建设。
本文围绕线性公园绿地边缘空间的景观设计展开探讨,旨在完善线性公园绿地的整体规划,为我国构建生态绿色型城市景观。
[关键词]现代化城市;公园绿地;边缘空间;景观设计1 简要论述线性公园主要特性所谓的线性公园,就是指在城市道路、滨水空间两旁的绿地景观,其具有一定的休闲观赏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抹绿色休憩活动空间。
可以说该线性公园不仅具有其他公园的主要功能,同时还负责构建城市的生态廊道,是我国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关键要素。
其具有的特征有:1.1空间结构为线性带状因为该类公园的主要绿地均来自于道路两旁的狭窄空间,故而整体公园就形成了线性的带状结构,该类公园也被称之为带状公园。
又由于该类公园的功能属性,其占地缺乏均匀性,经常要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制约,整体上呈现宽度较窄的线性形状,或纵横笔直,或蜿蜒曲折,或直接形成一个闭合带。
该类公园为人们提供了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1.2空间结构上具有连接性线性公园因其整体形状趋近于“线”,故而相较其他形状的公园绿地,该类公园具有较强的连接功能。
比如,利用该类公园,可以将城市中两处单独的板块连接起来,形成绿色生态连廊,不仅加强了城市建设秩序性,还美化了环境,一举两得。
1.3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由于线性公园的属性特征,不受传统公园的限制,且具有一定的延展性,故而城区中的闲置土地都可用来建设该类公园,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推动城市的美化绿化项目,在不耗费巨大精力、劳动力的情况下,打造宜人的城市公园。
1.4具有一定的空间引导性是线性空间其带状的形态决定了它具有引导性的固有特性。
所有的节点空间被有序的沿长轴展开分布,从而形成强烈的空间序列,通过目的地远近距离的控制,目的物与障碍物之间的关系,激发人们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风景园林毕业论文风景园林是一门独特而又复杂的学科,涵盖了景观设计、植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名风景园林专业的毕业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门学科的魅力和挑战。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选择了一个关于城市公园设计的主题,以探索如何通过风景园林的手法来改善城市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破坏等。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城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休闲娱乐空间等多重功能。
因此,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将重点研究城市公园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我将研究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是城市公园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公园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在我的研究中,我将探索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景观元素的选择和植物的配置来创造出令人愉悦的景观。
同时,我也将研究如何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感受,以确保公园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提供舒适和宜人的环境。
其次,我将研究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原则。
生态设计是城市公园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乎公园的生态功能和可持续性。
在我的研究中,我将探索如何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生态系统恢复和水资源管理来提高公园的生态效益。
同时,我也将研究如何将自然元素和人工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公园。
最后,我将研究城市公园的社会设计原则。
社会设计是城市公园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乎公园的社会功能和社区参与。
在我的研究中,我将探索如何通过合理的设施设置、活动规划和社区参与来提高公园的社会效益。
同时,我也将研究如何将公园与周边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相融合,以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价值的公园。
通过对城市公园设计原则和方法的研究,我希望能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相信,通过合理的风景园林设计,我们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讨作者:刘振兴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1期摘要: 城市森林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节点,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游憩环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论文分析了目前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并就城市森林公园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分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景观;规划; 设计;森林公园; 城市Study on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urban forest park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Henan, 453003, P.R.ChinaAbstract: Urban Forest Park is an important node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which has an important role for improving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recreation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problems of urban forest park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of urban forest park are proposed and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Landscape division on the urban forest park are discussed.Key words: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urban forest parks; urban中图分类号:G3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近年来,生态城市、森林城市[[[]孙丽娜,孙铁珩.建设森林城市提高沈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181-219.]]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森林公园随着生态城市、森林城市建设的迅速推进得到快速发展,是城市森林体系中的重要节点,成为城市“绿肺”和“环城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建军,赵辉,邹莹,等.沈阳森林城市绿地规划[J].中国城市林业,2005,3(4):13-14.]]。
浣花溪公园规划设计千年更迭,城市以文明的姿态演进,而在不经觉间,历史的渊源却在文明的喧嚣中悄然湮没。
历史的传承、现状的维系、未来的发展,如何在三者之间保持平衡?得解,这个时代定会留下城市历史上最蓬勃的景象。
浣花风景区包括成都西区二环路以内,南河上游段,东起琴台路,西至二环路,北以青华路为界,南抵大石西路,面积253hm2。
区域内拥有杜甫草堂、青羊宫、浣花祠、文化公园、百花潭公园等文化古迹及公园,有浣花溪、干河、南河等河流。
依托城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底蕴,区域内现建有春天花园、浣花溪山庄等众多高品质房地产项目。
由于历史原因,浣花溪风景区内“脏、乱、差”现象突出。
绿地、水体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了该区原有的历史文化氛围。
2002年9月3日,浣花溪公园设计开标,选标工作正式启动。
参加竞标的7种方案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保留现有东西、南北穿越改用地的城市支路。
整个用地被城市支路和河道氛围独立的三块,浣花溪流经其间。
在草堂寺将恢复重建玩佛楼,并作为整个景区的标志,其中的优秀方面有评标专家组遴选后向政府部门推荐。
一、前期分析(一)区位浣花溪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位于成都市西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浣花溪风景区内,占地36.92hm^2.公园是浣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联系了杜甫草堂与四川博物馆,它的建设似的这风景区得到彻底治理。
( 二) 地域特征公园北侧为杜甫草堂,整个用地文化特征明确,规划要求以蜀文化为主体风格,并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时代范围有机结合起来( 三) 基地特征用地呈不规则S型,东北侧与青华路相接,南侧直达河干,西南侧延伸至二环路清水河大桥,地势平坦,但基地有大量弃土及建筑垃圾,在基地有大量弃土及建筑垃圾。
在基地北侧杜甫草堂入口处有大量香樟林,其他无重要植被,浣花溪呈S形穿过用地,干河在用地南侧穿过。
( 四) 视线走廊根据规划要求设四条视线走廊,万佛楼为视觉制高点。
东北:送仙桥至万佛楼东:浣花南路西侧20m道路至万佛楼南:干河风雨廊桥至万佛楼西南: 二环路彩虹桥至万佛楼(五)交通现状用地北中部草堂路为机动车道,穿过用地,今后改为园内道路以步行为主。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研究论文
随着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
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以设计师和领导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
已经在削弱,趋向于注重使用者的需求,因为场所或景观不仅是让人
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设计者就应
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迎合公众的需求。
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推行“公众参与”性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也具
有绝对广泛的应用前景。
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充斥着简单化的功能空间,一些虽经
刻意处理,但不免陷入图案式的平面安排与雕塑式的体量表现中,新
的外貌掩盖了地方风格,过于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而忘却了使用者
的实际需要,较少有使用者的行为和生活介入,因此得不到使用者的
认同,当然也就达不到设计的最终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意图不被公众理解
设计者做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往往只是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而并
没有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中来,这两者是不可真正替换的。但是,使
用者往往不够了解或根本不理解设计师对外部环境如景点、小品等建
筑的设计意图,难免产生与设计意图相悖的使用行为,即误用环境。
最典型、也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是美国学者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在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一书中所举的例子''''在某公园的入口处,设
计者设计了一组照明灯具。其外型与垃圾箱相似,而导致大多数使用
者仅凭第一印象。就将废弃物往其半圆形开口里扔。这是设计师有意
给使用者一个错误的功能印象所产生的结果。
上例是有意设计的,但现实的生活中不少设计是无意识的,却带
来了与设计相悖的效应。如不少的城市住区外部环境设计中没有充分
考虑人们休息、休闲、对话的空间设置或合理的位置,而使得人们不
得不在外部环境中的小品、景点或踏步上坐下休息或对话。
1.2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身影
大多数设计者即使在设计时注重了公众的参与,但也仅是采用问
卷的形式,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公众参与。如深圳市中心公园设计,在
调查公园的使用情况时发现,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参与,公众使
用起来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座凳的材质、朝向等小问题,以及功能
分区划分不准等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在设计中有公众的参与,就
可以避免了。设计师在做设计时想当然地认为使用者喜欢什么,而不
是亲自询问他们。因为缺少了公众参与的环节,既使考虑到了人们的
一些需求,但有时还会脱节,对应不上,因为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不
存在可替换的真实体验。这时就需要征求公众的意见,即公众参与到
设计中,以避免使用时出现问题,也使设计更加合理、完善。
2、公众参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我国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过程基本上是封闭的,不对外的,这种运
作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一种开放、透明
度高的模式来取代它,使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使
其更加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过程是一个教育过程,使用者和
设计者之间不存在可替换的真实体验。正如佛里德曼所说,“设计过
程有一部分是教育过程,设计者(规划者)从群众学习社会的文脉和
价值观,而群众则从设计者身上学习技术和管理,双方的交往让两类
知识融合,共同发展。&所以,公众能有效地对设计师和领导者两个
主体进行制约,形成合理的公众参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决策模式。政
府、设计者、公众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不同角色定位,三者优势
互补,从而建立起了和谐有机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系统。
3、公众参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几种常用方法
3.1大众传媒发布信息
由项目实施单位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发布信息,向
有关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各界知名人士、专家技术人
员及广大群众介绍项目背景资料,让他们发表看法和质疑,清楚项目
建设的目的和目标要求,以便得到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能及时根
据公众的意见调整方案,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2公众座谈会
由政府规划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召开公众座谈会。参加人员有项
目所在地区的社会团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公众
代表等。请与会代表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建议
等,建设单位认真听取这些意见,并在方案中做出合理的调整。
3.3专家咨询和审查会
对项目的方案进行咨询和审查。几乎每一设计项目必须经过专家
的讨论看方案是否可行,才会进行下一步的实施。这一过程公众可参
与进来,畅谈他们所憧憬的风景,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对方案的改
进大有裨益。
3.4公众代表参与到规划设计中
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让公众选出来的代表直接参与
到设计中来,公众可以把自己喜爱的且具有创意的作品提供给设计
者,特别是具体的设施,如什么风格的景观建筑、什么形式的座椅、
健身器材等的设计,相互交流,使设计者真正了解公众所需,及时调
整方案,加快设计进度,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服务于老百姓,也就必须有公众参加。
3.5公示设计图纸和模型
这种方法是较为简便,也最容易进行,所以在我国应用较为普遍。
如在2008年绿色奥运规划、奥林匹克公园规划及比赛场馆设计过程
中,多次举行展览、听取公众对方案的意见,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有
一些公示是在走形式,所以对于这个方法,有关单位在组织展示时一
定要讲究方法,不能走过场,要受到应有的效果。
3.6其他方法
接受公众来访,来电,来信,诉讼等、设立专人专线接待群众、
群众可通过这些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项目实施单位再予以协调解
决。对这些问题应加以重视、以作为设计参考。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
公众参与的形式更加广泛。如通过计算机网络、在网上进行民意调查
等方式征求公众对项目的看法和建议。这种方法见效快、在一些地区
应用较为普遍。
4、结语
公众参与设计提供了一种在尊重与平等中进行交流的机会。城市
公园这种为大多数市民使用的开放性的交流空间的设计、适合这种方
式。设计师只有在全面地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后、才能更好的促进项
目向成功的方向迈进。城市公园的建设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所以在
进行设计时就必须与公众(尤其是居住在该城市的居民)取得一致。
这就要求在城市公园的设计过程中有公众的参与、要调查他们的意
愿、切不可主观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