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1(第二课时)透镜学案

5.1(第二课时)透镜学案

5.1透镜(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

【5分钟训练】----基础回顾

1.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______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叫___________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____________时光线会聚在一点,这一点就是该透镜的___________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____________时形成发散光线,好像从该透镜后某一点发出来的,这一点叫做_____________。

2.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经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会聚或发散后平行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会聚发散后经过;经过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3.平行光线通过后能够会聚于一点的透镜可能是()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10 分钟训练】----典型题分析

1.如图3-1-1所示,AB为一条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MN为透镜的主光轴,L为透镜。由图可知()

A.该透镜可能是凸透镜

B.该透镜可能是凹透镜

C.若该透镜是凸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

D.若该透镜是凹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

2.要使光线发生如图3-1-2所示的偏折,则方框内

放置的光学元件()A.一定是平面镜

B.一定是凸透镜

C.一定是凹透镜

D.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均可

3.在图3-1-3中,完成光路图。

4.画出图3-1-4中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传播方向。

5.依次说出图3-1-5中各是什么透镜。

图3-1-2 图3-1-1

图3-1-3

图3-1-4

图3-1-5

【30分钟训练】 ------提高作业

1.有人觉得自己家的客厅太窄小,决定在客厅中装一面大镜子,可以看起来大些,你建议他装()

A.凸面镜

B.平面镜

C.凹面镜

D.都一样

2.图3-1-6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a)、(b)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3.有一副眼镜,如何能知道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如果知道了凸透镜,又如何能估测出它的焦距?

4.在图3-1-8中已经画出了经过凹透镜上的折射光线,试画出入射到凹透镜的光线。

5.(2010北京海淀模拟)(1)如图3-1-10甲所示,有一束光沿水平方向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反射光线。

(2)如图3-1-10乙所示,SA表示从空气斜射向平行玻璃砖上表面的一束光,请画出这束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3)在图3-1-10丙中,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轴,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4)如图3-1-10丁所示,AB表示平面镜前的物体。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图3-1-6

图3-1-8

图3-1-10

透镜和视觉(第二课时)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 预习导学: 1、焦距:到光心的距离,用表示。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用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用表示。 3.实验时“三心”: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必须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实验过程: (1)A.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f之外的某个位置,通过调节光屏的位置,在 (2 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观察像的特点及像距的特点。(记录在表格之中) (5 否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在光屏一方朝凸透镜看像的特点是怎么样的?(记录在表

(6)用纸挡住一部分凸透镜,则所成的实像会发生什么变化? (7)如上述实验中,用凹透镜代替凸透镜,能在光屏上得到实象吗?为什么?在光屏方向朝蜡烛看到什么? (8)认真分析上述实验探究过程,你能分析出凸透镜成像是由什么决定的? 总结1、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 (1)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像距 (2)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像距 (3)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像距 (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 (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像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胶卷相当于。 1、被拍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及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有何要求? 2、在胶片上成像的性质是什么? 3、为了使像大一点,被拍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镜头到胶 片的距离如何调节? 幻灯机:幻灯片到透镜距离是距,屏幕相当于。 1、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镜头到屏幕的距离有何要求? 2、在屏幕上成像的性质是什么?放映时,幻灯片应如何放置? 3、为了使像大一点,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如何调节? 4、幻灯机上的反光镜启到什么作用? 放大镜: 如何使用放大镜? 1、放大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2、使用放大镜时,必须使放大镜接近物体,使物体处于什么以内? 3、为了使放大的倍数大一些,如何调节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 成像规律: 1、两个分界, A、二倍焦距处是缩小实像和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当物距 2倍焦距成缩小实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5.1透镜

“透镜”教学设计 课题: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 教材分析:《透镜》一节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一节,这一节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反射和折射之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的作用等知识,本节重点是讲述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对凹透镜也讲得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学生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过光现象的一些知识,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透镜,学生对于经常使用的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比较熟悉,但大多数并不知道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透镜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透镜的知识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水到渠成的。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基础较差,知识仍然会显得很抽象,教学做到形象具体、联系生活是关键。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实验,认识透镜对光作用”这一要求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会识别透镜类型;通过实验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会画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会粗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能辨别透镜类型;通过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真正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注重观察和实验;通过让学生分析得到平行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对比的思想解决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透镜学案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学案 目标要求: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2、.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 3、通过探究,了解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能力和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预习导学】 透镜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___________叫凸透镜,___________凹透镜,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_________叫光心,_________叫焦点,__________叫焦距。 教学设计: 一、透镜的分类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手中的透镜,找出它们的特点,学会分辨凸透镜和凹透镜。 小练习:识别透镜并归类 二、透镜的辨别(学生活动) 1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请同学们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看书上的字,你们会发现什么?通过_____透镜看到物体的像是放大的?通过_____透镜看到物体的像是缩小的? 2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演示实验) 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又叫___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又叫________透镜。 3提出问题:如何鉴别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总结鉴别方法:1、摸2、看近处的物体3、照 三、透镜的焦点与焦距 1 让学生通过信息库认识下列概念: ①光心_____________②主光轴、__________________ ③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焦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凸透镜有______个实焦点,光路是______的。 四、(探究活动)讨论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学生讨论所用实验器材、方法 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结合信息库思考,平行光经过凹透镜会怎样呢? 平行光经过凹透镜会变得___________,它有两个______(虚或实)焦点。 【达标训练】1.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________,如_____;一类是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______,如______。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_作用。 2.凸透镜能使平行光__________在一点,这个点叫做____________点,该点到凸透镜的中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 3.把透镜靠近邮票,观察上面的图案,如所看到的图案的像是缩小的,则此透镜一定是______;如所看到的图案的像是放大的,则此透镜一定是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都是凸透镜 B.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都是凹透镜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D.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远视眼镜是凹透镜 5、某同学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的现象,移动光屏使光斑最小、最亮,此时光斑离凸透镜16cm.据此,我们可确定此透镜的焦距为() A 8 cm B 16cm C 32cm D 无法确定 6、王林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地上有一个透明的塑料甁,他想到,如果天下雨甁中进了水,就可能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他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桶,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A盛水的透明塑料甁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盛水透明的塑料甁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盛水透明的塑料甁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盛水透明的塑料甁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7.如图,根据透镜前后的光路,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一束平行光线照射到某透镜后,光线发散了,这个透镜一定是() A.凸透镜 B.凸镜 C.凹透镜 D.凹镜 2.下图表示一条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3.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5.1透镜学案

§5.1透镜学案 一、基础知识: 1.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 (1)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 所以又叫做______透镜. 二、巩固练习: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从透镜处缓慢远离透镜,如图这 时在白纸上可看到的现象是 ( ) 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的大小不变 B.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 C.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4.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 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根据入射光线完成经透镜的折射光线: 6.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7. 如图,在各个方框中恰当的位置上画出合适的透镜 三、作业: 1. 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 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在__________处可点燃火柴.当把一小灯泡放在该点时,灯泡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将成为__________。 2.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3. 根据入射光线完成经透镜的折射光线: 四、反馈: 1. 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 、b 、c 、d 、e 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 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 ) A.只有b B.只有a 、c 、d 、e C.只有a 、b 、c D.a 、b 、c 、d 、e 均可 2. 如下图的四个透镜中,哪个是凸透镜[ ] 3. 下面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拔高题: 1. 现有一块透镜,不用手摸,请你用两种不同的办法,来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方法一: 方法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第1节《透镜》学案(无答案)(1)

透镜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知道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掌握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能熟练绘图。 3.正确理解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4.利用平行光源测量凸透镜焦距。 【学习重难点】 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能识别和区分凸透镜及凹透镜,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学习过程】 课堂学习 问题1.认识三棱镜,探究透镜奥秘 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法线,当由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 线 法线。画出下列入射光线经过三棱镜的详细光路。 观察表明:一束光线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向______偏折。 透镜可以看成是有无数个三棱镜组合而成的,凸透镜的 相当于底边,凹透镜的 相当于底边。(选填“中心”或“边缘”) 底边 顶角 底边

问题2:将下列经过透镜的特殊光线完成 问题3:会聚作用与现象的区别; 分析:光线被 ;结论:填 透镜。 ②分析:光线被 ; 结论:填 透镜。 问题4:利用平行光源测焦距; 1.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会 射出。 2.如果把小灯泡放在焦点处,则经过凸透镜后的光线会成什么现象呢?将下列左图中灯泡的光路完成。 3 路完成。 【达标检测】 巩固练习 1.完成光路图。

2.如图所示甲、乙方框内各有一个透镜,发光点S 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前后光线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 ) A .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B .乙为凸透镜,甲为凹透镜 C .甲、乙都是凸透镜 D .甲、乙都是凹透镜 3.如何利用阳光(平行光)测出老花眼镜的焦距 【实验器材】 阳光(或平行光源)、老花镜、刻度尺、光屏 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 太阳光(平行光); (2)用光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找到 ; (3)用刻度尺测量出 距离,记录:f 。 4.在下列暗箱中画上相应的光学元件并完成光路: 5.有一个发光的小灯泡和一个凸透镜,如何利用它们得到一束平行光(可用图辅助说明)。

5.1(第二课时)透镜学案

5.1透镜(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 【5分钟训练】----基础回顾 1.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______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叫___________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____________时光线会聚在一点,这一点就是该透镜的___________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____________时形成发散光线,好像从该透镜后某一点发出来的,这一点叫做_____________。 2.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经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会聚或发散后平行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会聚发散后经过;经过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3.平行光线通过后能够会聚于一点的透镜可能是()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10 分钟训练】----典型题分析 1.如图3-1-1所示,AB为一条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MN为透镜的主光轴,L为透镜。由图可知() A.该透镜可能是凸透镜 B.该透镜可能是凹透镜 C.若该透镜是凸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 D.若该透镜是凹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 2.要使光线发生如图3-1-2所示的偏折,则方框内 放置的光学元件()A.一定是平面镜 B.一定是凸透镜 C.一定是凹透镜 D.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均可 3.在图3-1-3中,完成光路图。 4.画出图3-1-4中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传播方向。 5.依次说出图3-1-5中各是什么透镜。 图3-1-2 图3-1-1 图3-1-3 图3-1-4 图3-1-5

【30分钟训练】 ------提高作业 1.有人觉得自己家的客厅太窄小,决定在客厅中装一面大镜子,可以看起来大些,你建议他装() A.凸面镜 B.平面镜 C.凹面镜 D.都一样 2.图3-1-6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a)、(b)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3.有一副眼镜,如何能知道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如果知道了凸透镜,又如何能估测出它的焦距? 4.在图3-1-8中已经画出了经过凹透镜上的折射光线,试画出入射到凹透镜的光线。 5.(2010北京海淀模拟)(1)如图3-1-10甲所示,有一束光沿水平方向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反射光线。 (2)如图3-1-10乙所示,SA表示从空气斜射向平行玻璃砖上表面的一束光,请画出这束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3)在图3-1-10丙中,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轴,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4)如图3-1-10丁所示,AB表示平面镜前的物体。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图3-1-6 图3-1-8 图3-1-10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5.1透镜教案(人教版)

师:自学课本P91 第二段找到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出示幻灯片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会聚作用。 演示实验:用一组平行光线照射凹透镜并观察光线的方向 现象;折射光线偏离主轴 结合2个幻灯片说明凹透镜对所有的光线都有发散作用。 板书: 2、凹透镜:发散作用 [实战演练] 填上适当的透镜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 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 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 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 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 心.用“O”点表示 2、主光轴、光心 询问并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几种 透镜 【过渡】透镜被广泛应用于生活 和其他领域,同学们都玩过阳光 下用放大镜烧死蚂蚁的游戏,那 么透镜对光有什么样的作用 呢?接下来我们就来通过实验 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来解答 这个问题。 【探究活动】: 【实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 的作用相同吗? 猜想:光线通过透镜后会有什么 现象? 演示实验:用光具座演示提醒学 生注意观察折射光线 1、用一组平行光线照射凸透 镜并观察光线的方向,提醒学生 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范 围 现象;折射光线偏向主轴 幻灯片显示不平行于主光轴的 光线透过凸透镜也能使光线会 聚 锻炼学生分 析总结能力 学生加深理 解提高知识 应用能力

三、【课件展示】焦点、焦距焦点:由于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凸透镜叫做焦点。用F表示焦距:我们把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师: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 教师在【总结板书】的图上完成标注上焦距f。 焦点F、焦距f。 师:凹透镜有焦点吗?幻灯片演示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焦距,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 虚焦点,简称为焦点。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也用“f”字母表示 四、总结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结合幻灯片 1、幻灯片演示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 过焦点。 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 主光轴。 2、幻灯片演示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通过虚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师:同学们能否理解了半瓶没喝完的矿泉水为什么能引发火灾 了吗? 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并鼓励。 幻灯片显示作业请同学们设想一下,怎样能使凸 透镜的另一侧也呈现一个焦 点? 师:凸透镜左右两边的焦距相等 吗? 生:相等 学生亲自动 手实验提高 兴趣 提高实验动 手能力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丙 课题:§4.2透镜 导学目标: 目标一: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自己阅读书本相关内容并尝试完成以下问题: 1.透镜通常可以分为____ 和 ______ 。 2.凸透镜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 。 3.凹透镜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常见的眼镜的镜片就是透镜。请你辨别:患有近视眼的学生配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 透镜;而患有老花眼的老年人配戴老花镜片是______ 透镜。 5.凸透镜对光线有 ___ 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 ____ 透镜。 6.凹透镜对光线有 __ 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 ___ 透镜 目标二: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1)以凸透镜为例,学习透镜相关名词:(如右图所示) ① 光心(O ): 一般把 ___ ___称为光心 ②主光轴: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称为透镜的 主光轴 。 ③ 焦点(F ):跟主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的F 点,这个点叫 。该焦点上 (“有” 或“没有”)光线,所以该焦点是 (“实”或“虚”)焦点。若将 平行光从透镜的右边射入,则焦点将在透镜的 (“左”或“右”)边,所以凸透镜有 个焦点。 ④ 焦距(f ): 。 (2)凹透镜: 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将变成发 散光线。将这些发散光线反向延长也会交于主轴上的F 点 ,由于这一交点F (是或不是)光线实际会聚的点,因此叫做凹透镜 的 焦点。同理,凹透镜有 个 焦点。 目标三:会聚和发散的奥秘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本段内容,了解该部分内容。 目标检测: 1.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透镜. 2.如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请将你的方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 ② ; ③ 。 3.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的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4.如右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 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是 透镜,乙透镜 是 透镜。

(完整word)5.1《透镜》教学设计

《透镜》教学设计 汤其刚 【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本节内容在整章中的地位: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是本章的基础,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的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本章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透镜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有所了解,并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都是很有价值的。 【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4-15岁,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勇于探究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 物理学原理。 2、已经有一定的归纳能力,能对较简单的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 3、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知道如何用光路图呈现简单的光学现象。 4、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透镜和一些光学现象,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打下了经验基础。 【设计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以多彩的自然现象导入课题采用实验进行探究,逐步深入,使学生真正懂得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通过科学探究体会到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 (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过程与方法 (1)会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会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 (3)能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能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的作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5.1《透镜》复习教学设计

5.1透镜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凸透镜、凹透镜,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会作相关的光路图。 学习重点:了解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学习难点:能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学具准备:透镜一组、平行光源、A4白纸、刻度尺、凸透镜及凹透镜(若干)。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图片展示:生活中我们常常将没喝完的矿泉水瓶随手丢在车内,请问大家:这样做安不安全? 活动2请观看各种光学仪器的图片资料,并观察这些光学仪器的镜头能不能透光? 二、实验探究,进行新课 活动3请同学们观察桌子上的近视镜片、远视镜片以及各种透镜并按每种透镜的形状特点(薄厚)分类。 1.中间厚、边缘薄的是; 2.中间薄、边缘厚的是; 3.认识教材中图3.1-1中的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我们继续认识凹透镜和凸透镜,大家仔细观察教材中图3.1-2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叫主轴; 活动4通过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发现在透镜主光轴上有一特殊点,穿过这一点的光在穿过透镜时传播方向不变,我们把这一特殊点叫做透镜的。 活动5学生分组实验: (1)将凸透镜放在实验纸上对应的位置,用激光演示器将光射向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向(靠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归纳:折射光线向靠近主光轴方向偏折,我们就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发散作用) (2)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的路径,并用描点连线的方法(两点确定一条线)画出光路的传播路径; 归纳: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如实验纸上所示),这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5.1透镜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教案

的作用我们先来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作 用。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观察导学案图中的入射光线在 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 思考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位置 关系。 猜想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凸 透镜的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传 播,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我 们怎么才知道我们的猜想对不 对,用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1:利用激光笔在磁 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 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 射光线,再放凸透镜。 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 光线的位置关系。我们把凸透 镜对光线的这种作用就叫会 聚。 板书: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实验 中的折射光线在导学案中画出 来。 引导学生理解会聚:折射光线 与入射光线比较,向中间偏 折,中间的位置其实就是主光 学生观察,并请 一位学生回答: 入射光线平行主 光轴 学生猜想,学生 说出:上边的光 线向下偏折,下 边的光线向上偏 折,类似于三棱 镜。 学生认真观察折 射光线与入射光 线的位置关系, 在实验的基础上 总结规律,学生 代表发言:折射 光线向中间偏 折。 在导学案相应位 置上完成光路 图。 在教师引导下理 培养学生实验探 究中的猜想能 力,猜想并不是 瞎猜,要有根据 的猜想 让学生不盲从, 要用实验来验证 自己的猜想,培 养学生科学的学 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引导学生 明确观察的目的 与任务,知道观 察什么,会把注 意力集中到观察 的焦点上。 在教材上没有给 出会聚的定义, 在笔记上补充什 么是会聚,突出 对会聚的理解, 折射光线与入射 光线比较,靠近 主光轴,补充会 聚,为接下来学

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教学设计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 《透镜》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会作光路图 3、让学生自主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并将所观察到的光路画出来,从中感受探究乐趣,学会探究方法,自我迁移和表达能力的养成,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 4、结合最新科学动态和环保理念,增强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是整个光学重点基础内容。它是在学完了“光的折射”后,既是“折射定律”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以及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等知识,本节课的特色是用探究实验处理透镜对光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推理

能力,也有一些生活中常见透镜的知识储备。学生刚刚学过光的折射和反射,折射定律和光路可逆性的知识,可以在此基础上顺势迁移引入新知识。物理是新开设学科,实验探究过程有所设计但还不熟练。老师对实验探究过程需要合理合理设计与引导,以保证实验探究过程顺利进行和完成,促进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逐步养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三条特殊光线的实验过程和理解 〖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 〖教学资源〗手持凸透镜和凹透镜各12个(分组),凸透镜和凹透镜正视图磁性卡片6×12张,柱形凸透镜凹透镜各12,圆磁性卡纸4张,直尺12,白板笔1支(细),激光笔四支(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各1个(演示)、激光盒(12)、卡一(12)、卡二(12)、作图笔12根(红)、学案(24)、凸透镜(15)(焦距为10或15cm),手电筒12 〖教学流程图〗

5.1透镜教案(五篇模版)[修改版]

第一篇:5.1透镜教案 透镜 教学目标 1.了解两种透镜的形状,成像特点,对光的作用;会区分两种透镜。2.初识猜想、假设、收集证据等探究要素,分类、比较等思维方法。3.体现学习的乐趣,增进对物理的情感教学过程2.1 引入课题 学生实验1:感受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及边缘的厚与薄,使学生悟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定义。 2.2 判别透镜 问题: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的镜片分别是用什么类型透镜做的?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认识到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而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判别凸透镜与凹透镜?也即如何区分近视镜与老花镜? 学生实验2:组织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多种方法判别眼镜。学生介绍判别眼镜镜片的方法: 方法①摸:用手直接去摸眼镜的镜片,发现镜片中间薄、边缘厚的则为近视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则为老花镜。教师表扬学生能活学活用,利用刚学的凸、凹透镜的定义区分眼镜,并及时指出光学仪器一般不允许用手摸。 方法②看:使眼镜靠近书本,透过镜片观察字的变化,发现字变小的是近视镜,字变大的是老花镜。 学生实验3:制作水膜透镜:将铅丝紧绕在透镜的金属柄上,绕成一个封闭的小圈。把小圈浸入水中,取出后小圈上形成一个水膜透镜。用此透镜观察字的变化。有发现字变大的,有发现字变小的,而发现字变大的甩一甩后又发现字变小了。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成放大像的水膜形成的是凸透镜,成缩小像的形成的是凹透镜。 学生实验4:移动透镜,观察现象。使两种透镜从靠近书本慢慢远离书本,透过镜片观察字的变化。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凹透镜在移动的过程中,总是成正立缩小的像;而凸透镜在移动过程中,既能成正立的像,又能成倒立的像,即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其中有什么规律,鼓励学生课后去研究。 方法③照:用光源对着镜片照,发现近视镜把光散出去,而老花镜把光聚起来教师结合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不同作用的动画讲解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并介绍焦点、焦距的概念。 教师补充判别眼镜的方法: 方法④晃:把两种眼镜放在字前慢慢摇晃,透过镜片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5: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测凸透镜的焦距。(学生一般都能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5.1透镜

课题:5.1 透镜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 2、知道透镜的主轴、光心、焦点、焦距; 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学习重点:透镜的主轴、光心、焦点、焦距;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自主预习】自主预习、发现问题、加深理解、课前完成 1、你知道哪些仪器上使用透镜吗?请举例 2、透镜分为哪几种类型? 这两种透镜的镜片的区别是:凸透镜凹透镜 3、请画出下面两个透镜的主光轴CC'和光心O 4、如下图所示,光经过透镜会发生折射吗?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请你说一说理由 5、请在右图方框中标出箭头所指处的名称: 【课堂反馈】课堂反馈、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研究一下你面前的两个透镜,你能够区分它们吗?你有几种方法? 3、根据实验现象,画出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你画出的光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凸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 2、过光心的光线有什么特点? 分析你画出的光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3、凹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 4、过光心的光线有什么特点? 科目:物理 课 型: 新授课 年 级: 8年级时间: 主备:曲宏进 同伴 签字: 备课组长 签字: 物理组

F F F F F F F F F F 5、试着画出下列光路图 6、讨论一下,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训练】:体验成功、我能行 1. 画出下列图中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2. 画出下列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3、.如图,在各个方框中恰当的位置上画出合适的透镜.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作业】: 4. 画出下列图中凸透镜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方向。 5. 画出下列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的方向。 6.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 7.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在__________处可点燃 火柴。当把一小灯泡放在该点时,灯泡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将成为________。 8.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4章 多彩的光 第6节 神奇的眼睛 第2课时 透镜的应用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2课时透镜的应用 一、课前知识准备 1.显微镜的物镜的作用与________相同,成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的目镜的作用与________相同,成放大的虚像. 2.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像这个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______,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胶片上会出现景物清晰的___________的像. 3.望远镜的物镜,___________物距以外,成___________的像,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二、名师解读点拨 知识点1:放大镜 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把凸透镜靠近要观察的物体,使物距________________,透过透镜便可以观察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像,所成的像和物体在镜的______侧. 【注意】放大镜是凸透镜,所以不是用放大镜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只有物体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以内,才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相似。 【明确】要想使看到的虚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物体远一些(物体仍在放大镜的焦点以内)这样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 知识点2:显微镜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的光学仪器。显微镜一般是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接近物体的一组透镜叫______,接近眼睛的一组透镜叫______,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稍_____,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理解】物体通过显微镜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学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学法指导:探究法 旧知复习: 1、凸透镜有作用;凸透镜能将光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有个焦点。 2、焦距:到光心的距离,用表示。 3、能够在上得到的像叫实象,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不能在光屏上接受到的像叫虚象。 4、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用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用 表示。 问题探究: 1、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注意:应该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探究过程:详看课本 通过探究,完成下表填写:

思考: (1)如上述实验中,用凹透镜代替凸透镜,能在光屏上得到实象吗?为什么?(2)认真分析上述实验探究过程,你能分析出凸透镜成像是由什么决定的?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照景物是物体。 使用方法: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胶片就会出现景物的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实象。暴光、显影、冲洗得到照片。 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使用方法:必须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前后移动凸透镜与物体的距离来改变放大的倍数;成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虚象。 思考:为什么用放大镜看远处的物体看不到放大的正立的虚象?在生活中透镜还有哪些应用? 自我检测: 1、用一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直线上A、B、C点分别用于放置器材,如图所示。其中B点应放_______,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应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_____焦距的地方。 3、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原理图,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_机上。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透镜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

透镜(讲义) 一、知识点睛 1.透镜的四要素:、、、。 2.凸透镜: (1)特点:,对光有作用。 (2)凸透镜中间越厚,则焦距越,会聚能力越。(3 )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过 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过,使像成在视网膜方;需要用透镜来矫正。 ( 4)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过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过 ,使像成在视网膜方;需要用透镜来矫正。 3.凹透镜: (1)特点,对光有作用。 (2)凹透镜中间越薄,则焦距越,发散能力越。 4.透镜作图的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传播方向; (2)通过透镜焦点的光线(或延长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3)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或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寻找透镜焦点的方法)

5. 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 (1)照相机、摄像机、电子眼、电子门铃的成像特点: 、 、 。 (2)幻灯机、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 、 。 (3)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 、 。 二、精讲精练 【板块一】认识透镜 1. 在下图中,标出主光轴、焦点、焦距、光心。 2.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如图所示, 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 屏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则透镜的焦点是 点,测得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cm ,在 处最 容易引燃火柴。 3.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 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l 。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 该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小于 l B .一定等于 l C .一定大于 l D .可能小于 l ,也可能大于 4. 农民在塑料棚中种蔬菜,雨过天晴后要将塑料棚上积水放掉, 从光学角度讲其原因是______ ___ ____ _____ _____ 。 5. 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 S 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有时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 .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 .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 用 D .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 第 5 题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导学案(2)

第一节透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掌握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掌握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学习重点: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课前预习: 1.透镜在生活中很常见,仔细观察下面四幅图,凸透镜是() A. B. C. D. 2.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块用冰磨制成的光学器件相当于下面的()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D.近视眼眼睛片 3.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4.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5.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 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凸透镜的焦点上 C.凹透镜前任意位置 D.凹透镜的焦点上 6.不平行的光束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 A.不能交于一点 B.一定是平行的 C.可能交于一点D.一定交于一点 7.如图所示是透镜对光的作用,其中正确的是() A.B.C.D. 8.如图是张老师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远处桌面上试卷字母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张老师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 互学探究一:认识透镜 1、生活中的都是透镜。 2、透镜的分类: (1)观察课本图 5.1—1,图中列出的6种透镜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按结构分成两类,一类是,特点是 另一类是,特点是 3、透镜的基本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