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848.50 KB
- 文档页数:71
土地政策学第一章:绪论1、土地政策的内涵: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土地政策主体的多元性,不仅是执政党、政府的政策主张,也是社会团体乃至个人的政策主张,是多元主体土地权益主张的综合体现。
二是体现了土地权益的要求,包括直接利益体现,也包括土地所有、占有、使用等权益关系。
三是具有动态性。
四是执政党、政府在土地政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土地政策与土地行政:不同点:一是解决问题不同;二是重点不同。
相同点:一是主体相同;二是资源相同;三是目标相同。
3、土地政策与土地管理:相同点:一是对象相同;二是实践环节相同;三是土地管理需在政策下进行;四是政策目标需通过管理实现。
不同点:范畴差异、主体差异、实施方式差异。
4、土地政策的特点(6个):历史性(2方面)、区域性(因地制宜)、目的性(解决土地管理的实际问题制定)、原则性(权威)、操作性(明确,忌空泛)、未来性(对未来进行预测和描述)。
5、土地政策的功能(4个):导向功能(具有趋前性、规范性的特点)、协调功能(协调各地区、行业、阶层、利益群体的关系)、分配功能(分配土地价值)、控制功能(制约、促进开发利用行为)。
6、土地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对象:研究土地形成和实施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内容(5个):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过程、土地政策内容、土地政策借鉴。
7、土地政策学研究方法(5个):社会调查、比较方法、定律分析、系统分析、试验。
第二章:土地政策要素及环境系统1、当前的土地政策目标包括(4个):协调土地经济关系;协调人地关系;通过开发利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保护农用地尤其是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2、土地政策的主体和对象:主体:土地政策制定者和影响政策制定的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
对象:土地政策改变的客体,即某一项政策所具体的、特定的土地收益群体。
3、土地政策的方案和界定:方案:土地政策目标与土地政策手段的匹配就是土地政策方案。
界定:土地政策效力的时间和空间影响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要点(其中带“★”者应作为要点中的要点来理解和掌握)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本节重点问题:为什么会产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产生1、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参见教材P2-P4)①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现代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②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他们的理论继承人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的关于现代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体系(补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见教材第一到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论(见教材第第四、五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论(见教材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论(见教材第七章);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教材P4-P11)①产生时间: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②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五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及其引起的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的明朗化,为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创立科学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提供了可能。
(参考教材P4—P6第1段)●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为之提供指导。
(参考教材P6第2段---P7第2段)★●人类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发展和积累,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须的人类认识发展基础。
其中,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十八世纪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十八、十九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参考教材P8最后一段-P10第2段所讲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自身无与伦比的主观素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需的主观基础(补充)马、恩自身无与伦比的主观素质:_为人类解放和幸福而献身的崇高志向和使命感;_坚忍不拔的勤奋探索、刻苦钻研精神;_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思想(批判继承和创新)才能;_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优良学风_丰富的亲身社会革命斗争实践经验。
《语言学概论》期中作业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20分)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
它是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其他低级动物的根本特征。
言语:是个人对语言运用的行为和结果。
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二是指人说出来的话或者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
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结构语言学:又称现代语言学。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的看法成为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
他首先区别了语言和言语。
其次,他区分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第三,他区分了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
转换生成语言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乔姆斯基批判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根本观点,建立了生成语言学。
他认为,人脑有一种天赋的普遍的掌握语言的机制,当输入一定的语言材料后,它会加以识别并加工出一套规则系统,然后利用这套系统生成新的句子。
这种机制就是人普遍具有的语言能力。
他认为,语言学的对象应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语法就是对语言能力的描写。
二、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就是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主要研究和探讨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
这里的语言指的是“人类语言”,或称“自然语言”,与之相对的是“动物语言”、“人工语言”等。
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本体,但是语言学所关心的又不仅仅局限于人类语言,其他同语言相关的领域,也是语言学关心、研究的对象。
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