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骆驼祥子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骆驼祥子: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北京为背景,展现了骆驼祥子这个艰苦生活的贩夫走卒在现实的巨大冲击下,不断奋斗、追求个人利益的故事。
本文将从现实主义文学的角度探讨骆驼祥子为何成为经典之作,并分析其主要特点。
一、现实主义文学的背景与特点现实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并在20世纪传入中国。
这一文学流派主张以客观真实的社会现象为创作基础,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现实主义文学的核心理念是以真实反映社会为使命,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揭露,呼唤社会变革。
二、《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特征1.真实生动的社会写照: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为背景,以社会的真实面貌作为创作基础。
通过刻画骆驼祥子及其身边的各种人物形象,展现当时社会阶层分化、道德沦丧等现象。
2.对底层人民的关注:骆驼祥子是一个贩夫走卒,他的经历和命运展现了社会中底层群体的生存现状。
小说展示了他们的艰辛努力和无助挣扎,折射出底层人民在现实面前的困境与无力。
3.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小说透过对主人公的命运描述,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面对资源稀缺、道德缺失以及生存困境等问题。
作者以骆驼祥子的历程呼唤社会正义与关怀,通过叙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深思。
4.人性的复杂性:小说中塑造了丰富多维的人物形象,他们有各自的人生追求和道德准则,并面临着考验和选择。
小说既展现了现实中人性的复杂性,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三、骆驼祥子的艺术价值与时代意义《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时代意义。
1.艺术价值:小说以鲜明的艺术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真实的背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塑造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
同时,老舍巧妙地运用语言、节奏以及叙事技巧,使整个故事富有张力,既真实又感人。
(一)浪漫主义文学地基本特征浪漫主义文学地基本特征:强烈地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地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地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地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地丑恶及自身理解地美好.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地超凡性.(二)现实主义文学地基本特征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地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地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地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地真实表现生活地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地思想倾向较为隐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时间和概念地区别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地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地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地文学类型.而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地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地文学类型.它们都对文学地发展产生过深远地影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地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地剧作家席勒地理论著作中,但作为文学地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直到世纪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提出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艾布拉姆斯所说地第一种隐喻是将文学比喻为“镜子”,以突出现实主义地本质特征是对现实生活地模仿.由此可见,一般地,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地典型特征地,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地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地一种文学现象.巴尔扎克是最杰出地代表作家,他地《人间喜剧》是深刻地规范化地现实主义文学.此外,代表作家还有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等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和现实主义一样,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地表现形态,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就已有雏形.以表现幻想和感情为基本特征地浪漫精神是文学生成地一个重要源头,所以艾布拉姆斯将这第二种隐喻比喻为照亮人生启迪心智地“灯”,以突出浪漫主义地本质是表现和抒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于世纪末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地意识形态.代表作家有诗人拜伦和雪莱,他们不仅写下瑰丽地诗篇,使之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地宝贵精神财富,而且以实际行动和鼓舞人心地作品有力地支持了近代欧洲地民族解放运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题材与主题“客观性”是现实主义文学地内在规定.现实主义地文学观是延续了两千多年地“模仿说”,要求作家在把握生活时,必须对生活现象作细致入微地观察,强调作家不把自己地意愿强加于生活,而是按照现实生活本身固有地逻辑区表现生活.所以现实主义在表象形态上具有再现生活原貌地特点,具有真实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但真实性并不意味着现实主义作家只是记录生活现象,丝毫不介入其中,作家还要有所选择.与现实主义相反,浪漫主义强调想象具有创造性,并把自然视为人地本性.浪漫主义通过对自然地强调,要求文学表现真实地情感,把诗地抒情视为人对自身热情和生命力地释放.遵循理想化地原则,只要能表现理想地与希望地生活,文学塑造地形象即使违背生活本身也在所不惜,这样,所塑造地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地“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地、超现实地、主观化了地世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写作手法现实主义具有写实性,追求再现现实生活地效果,使虚拟地艺术世界像现实生活一样.为了追求艺术表现地真实性和真实感,现实主义特别注重写实白描和细节描写,因为这样容易让人产生真有其人其事地感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人物形象地刻画上卢卡契指出:“现实主义文学地主要范畴和标准乃是典型.”典型,包括典型人物和典型性格.典型在希腊文中是模子地意思,意谓典型就像同一个模子可以铸造出许多同样地东西一样,也是通过一个形象反映一类人地特点,可见“模子”这个术语最初地意思是强调形象地概括性和普遍性.这就与现实主义是“模仿说”地观点不谋而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恩格斯也曾为“现实主义”下地定义是:“除了细节地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地典型人物.”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地、在整体个性地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地、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地人物形象.在东西人物身上所显示地人生或人性地普遍性,是人地社会性,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对人生和人性地深刻影响.由此可见典型地重要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但浪漫主义地人物形象主要是英雄、奇人.五、本质特征通过以上地分析可以知道,现实主义地内涵是对现实生活地模仿,因此,“再现”便成为现实主义地本质特征.艾布拉姆斯说过,“‘表现’是浪漫主义用得最多地术语之一”.表现性规定了浪漫主义文学类型地基本特征,使浪漫主义文学在题材地选择、主题地提炼和艺术地表现方式上,都形成了与众不同地鲜明特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现实主义是与浪漫主义并驾齐驱两大思潮,各有其魅力英法美各国地现实主义区别相同点: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都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地整体地、本质地、真实地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地真实性.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地悲剧命运地描写;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地不满和抗议.对社会地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地,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地典型人物.异同点:一法国文学地特征: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地矛盾.揭露了金钱地罪恶.描写了个人反抗者形象.二英国文学地特征: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善于描写小人物地矛盾.具有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地倾向.女性文学异军突起:经受过女权主义洗礼地英国妇女开始觉醒,她们用文学来实现自身地价值.(玛丽"雪莉、苏珊"弗里娅、乔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三、美国现实主义特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往往从民主主义理想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地罪恶,反映劳动人民地不幸遭遇,追求自由与平等地理想,具有较强地民主性和人民性.代表人物有废奴文学地斯托夫人地《汤姆叔叔地小屋》、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马丁伊登》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批判现实主义地特点:、按生活本来面目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塑造典型环境中地典型人物、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指导思想。
第七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批判地再现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的暴露、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高尔基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色现实主义文学的在各国的发展一、背景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工业化的影响)特定的社会心理因素是促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中介环节之一。
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同19世纪上半期欧洲的哲学和科学有密切的关系。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除了外部因素外,还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和内部原因,有其历史承传。
二、思想特征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3、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三、艺术特征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四、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一)法国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司汤达(1783-1842)2、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3、梅里美(1807-1870)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以中短篇小说赢得文学史上的地位。
代表作:《高龙巴》、《嘉尔曼》(《卡门》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文学人物画廊中极为鲜明突出的叛逆者形象)。
《嘉尔曼》唐·何塞:骑兵—下士—中士—盗匪嘉尔曼:波希米亚姑娘、走私犯、丈夫独眼龙迦奇亚嘉尔曼的外貌描写:“一个女人登上河梯,过来坐在我的身边。
她的头上插着一大簇茉莉花,展开的花瓣在夜间散发出醉人的清香。
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浅析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浅析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条件下产生,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结果,首先在法国、英国出现萌芽,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最终达到整个欧美文化的高峰,成为十九世纪西方一个主要的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是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所以这个时代的实主义世界观更多看到的是人类恶的本性,以及人类历史中周而复始的经验悲剧。
作为一种文学潮流在时代交迭中移易更新,现实主义有着高扬低回的曲折发展过程,但因其所固有的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使它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对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分析和把握,也有益于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和发展。
本论文把对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研究的着重点投放在对作品的体验与把握中,因为作品不仅是个人化的文学传达方式,更是倾注了作家对于广大民众生存境况与生活命运的同情关心和理解拯救的呈现。
从十九世纪的艺术立场上反映广大民众对于现实变革利害攸关的联系和价值判断的作品,也为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营养的丰富性和多维度提供了良好基础。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无论是从创作手法还是写作视角上都呈现出单一到多样化发展,并在后期形成多种流派,这一基本特征直接影响了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多元化发展的出现,例如心理现实主义、纪实现实主义、象征现实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的守望等文学流派,都可以看作是对十九世纪文学的某方面的继承和发展。
一、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共性特征目前我国对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共同的特征研究得比较全面和成熟,概括起来其共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的社会生活比较客观具体,追求真实的艺术模式,强调如实反映生活。
偏重于冷静地观察和分析社会现实,把文学作为研究社会的手段,展现社会风俗的方方面面,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相符合。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特点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是一种拥有强烈社会决定色彩和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内涵的思想流派,它在文学发展史上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也为20世纪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发展的动力。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要求文学作品必须反映历史、回顾经验、关注现实,这一思想除继承西方现实主义思想外,还受17、18世纪的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
首先,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重视社会实践与批判。
抛开空想美化,以客观洞察看待社会,以客观实践纠正社会,把文学艺术当作社会革命的手段。
从社会实践出发,以社会问题及其具体表现为对象,对中产阶级(普通人)所处社会现实特别是利益角逐中所挣扎与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艺术表现。
其次,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注重内心的文学表达。
在表现主义的影响下,20世纪的文学家开始重视反映主体心灵及其形成条件的时代精神。
存在主义者把心理活动带回了戏剧性文学,把社会精神重新与个体心理联系起来,求取人们共同生存的力量,反映个体生长形态的反抗。
再者,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强调形象的表达方式。
真实是现实主义的两大特点,它的艺术表现以文学形象的形式趋于精确,既刻画出具体细节,也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总体上表现出一种连贯的宇宙意识。
20世纪的文学家从抽象的现象逐步过渡到深刻揭示人物内在本质的形象描绘,以反映复杂社会现实。
最后,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强调文本的多元性。
现实主义文学家研究语言文字创造的思维形式,以一种开放式的多元文本表达思想。
他们把语言、文学创作视为一种历史性活动,强调文学作品在历史发展中的体现,坚持文学研究的非结构性,重新审视文学创作者的影响。
总的来说,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致力于反映社会现实,把文学艺术当作批判社会的有力手段。
其中最核心的特征是对历史、经验的持续和深刻反思,通过文学的创作将历史意义转化为个体的经验,把文学和实践作为一体,文学及其形式不仅是内容工具,更是可爱时代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现实型文学的含义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现实型文学基本特征(一)再现性:1、再现性:要求文学立足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忠实于现实生活。
对现实作冷静地观察、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
2、客观性: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反对主观随意性3、情感隐蔽性:作家不直接表露自己的主观倾向,把情感渗透在情节、场面、人物的描绘刻画之中。
(二)逼真性:1、逼真性: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地描绘。
2、描写性:从生活实际出发,描写生活中本来就有的事物,表现作者真切的现实感受。
、现实型文学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一)现实主义的含义现实主义是指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典型化的描写,来揭示社会生活某些本质方面的一种创作方法。
(二)概念的由来1、席勒于1796年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里,最早使用“现实主义者”这个词。
2、别林斯基于1840年前后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他使用的是“自然生义”。
3、19世纪50年代作为文艺学上的专门术语由法国的画家柯尔培和小说家夏夫勒里相继提出来的。
4、“五四”前后传入我国,当时曾经译作“写实主义”(三)历史的发展从欧洲来讲,现实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1、古代朴素的现实主义从古希腊、罗马一直到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文学中具有现实主义因素的文学作品所代表的倾向。
古希腊的喜剧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2.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以人文主义哲学为基础,反对宗教神学,尤其是反对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向现世寻求乐趣,向古希腊寻求理想,具有较强的仿古特点.但丁、卜迦丘、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是这一阶段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3.古典主义以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为代表的欧洲古典主义文学。
其主要特点是,崇尚理性,作品结构严谨,形式工整,注意人物性格的刻划,有一套严格的理论指导创作实践。
法国的莫里哀、高乃依、拉辛等作家是这一阶段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而布瓦洛则是古典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4.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始于十九世纪中后期。
外国文学史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思想特征:⑴首先,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19世纪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成就,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科学主义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作家们都以研究与分析社会为己任,把广阔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
⑵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现实主义作家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理想,要求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对由金钱孽生出的社会恶德败行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并对下层人们的困难表示同情,希望统治阶级以仁爱为怀,改善与被压迫者之间的关系。
不仅如此,现实主义文学还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种种反人性的弊病,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2、艺术特征:⑴首先,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注重细节的真实。
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具有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准确性。
为了使创作达到真实的艺术效果,他们反对在作品中直露的表现“自我”,从而让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在具体的情节描写与人物塑造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他们常常作实地考察,收集大量准确无误的真实材料。
⑵其次,现实主义文学注重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作家认为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主张从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刻画人物性格,真实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形成过程的描写,全面真实的展示现实生活及其本质特征,反映整个时代的风貌。
现实主义文学在人物塑造方面大大超越了以前的西方文学,为世界文学史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形象。
二、法、英、俄等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法国: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2011-12-12 19:30:26)转载▼分类:资料标签:杂谈一、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现实主义又称“批判现实主义”,其文学作品表达出人们对正义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和斗志,激励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断斗争。
而现代主义文学却反映出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对前途悲观绝望的情绪,体现出虚无主义的思想。
1、从产生到繁盛的时间看,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文学艺术家就主张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
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20-30年代达到繁盛时期,并取代现实主义成为西方文坛的主流。
2、从兴盛的社会根源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开始大量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结果。
现代主义文学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他们迷茫、痛苦而找不到出路。
3、从创作特点看,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相互冲突趋势,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因对现实秩序不满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二、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1、描写对象浪漫主义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注重内心世界的描写。
现实主义文学却是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因此成为一种时代的记录。
2、表达对现实不满的方式浪漫主义作家们对现实强烈不满,往往偏重于对理想的追求,把现实和理想对立起来,着重描写他们认为最好的、最美的,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和艺术典型。
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为充分揭露和批判这个社会,探索导致社会罪恶的本质根源。
3、对自然与环境的态度浪漫主义文学着力描绘自然景物,主张社会回到“自然状态”,以表达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的厌恶。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时间: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到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也早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写实性与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和进化论三大自然科学成就;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和孔德的实证哲学等理论基础。
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思想特征】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反映社会时代,描绘生活风俗,再现社会历史。
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3.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艺术特征】1.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2.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恩格斯说,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3.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斯丹达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侧重表现内部心灵世界的真实性,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理等作家侧重表现外部社会形态4.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前期:19世纪30-60年代,中心在法国(发源地)、英国;后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
法国现实主义:(一)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三四十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的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封建时代的依恋。
奠基人:司汤达、巴尔扎克。
司汤达的文学评论《拉辛与莎士比亚》,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长篇小说《红与黑》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
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
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在挣脱了封建的束缚从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
这样的社会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的“民主”、“自由”、“平等”与“博爱”并不存在,他们描绘的“理性王国”只不过是肥皂泡而已;浪漫主义者那脱离现实的“理想”也不过是画饼充饥。
所以,人们的头脑清醒多了,他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现实的社会和思考人的命运的问题,从更现实的角度去寻求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于是,务实,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
这种心理和风气反映在作家的创作上就是:摈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物挤压下人的各种心态,并倡导社会改良。
而这样的文学作品也特别适合这一特定社会条件下读者的审美心理,于是,一种写实性与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就应运而生了。
特定的社会心理因素,是促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中介环节之一。
可以说,现实主义思潮的形成是社会对文学的必然要求的结果。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
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
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
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
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
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
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
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
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
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I. 介绍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是文学发展史上两个重要的流派,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文学追求和审美观念。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文学取向和思想倾向。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特点与作品,并进一步探讨两者在文学创作中的异同。
一、现实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体现现实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强调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和批判。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对社会现象的真实描写和对社会问题的批判上。
首先,现实主义作品对社会现象进行真实描写。
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直接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扭曲,通过对主人公的独白,刻画了当时社会中的许多现象和人物形象。
这种真实的描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现状,并激起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其次,现实主义作品批判社会问题。
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贫富差距、封建残余、民族危机等问题亟待解决。
现实主义以其直接的方式切入社会底层,揭示出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例如,茅盾的《子夜》通过描写一位孤独的女性来反映封建家庭的压迫和剥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对待现实问题的揭示和批判上,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以其真实性和可信度深受读者欢迎。
它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的真实状态,为社会进步和革命提供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二、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体现浪漫主义是一种追求自由、寻找完美的文学思潮,这种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也有所体现。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内在世界的表达,更加注重情感与想象的表达。
首先,浪漫主义作品追求自由与个性。
比如,郭沫若的《丰乳肥臀》中的主人公王安忆以她坚强的个性和勇气在封建社会中寻找自由与解放。
这种作品通过强调个人的追求和反抗,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其次,浪漫主义作品注重感性与想象。
例如,萧红的《呼兰河传》以其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叙述方式,表达了对祖国土地的深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实主义流派的特点
现实主义(Realism),一般认为现实主义关心现实和实际。
现实主义在博雅人文范畴中有很多意思,特别是在绘画、文学和哲学中。
它还可以用于国际关系。
在艺术上,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出准确的描绘和体现。
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据实摹写,它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许多艺术思潮。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它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
一是广义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
二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十九世纪起源于法国的现实主义运动。
现实主义(采用主观色彩极重的表现法,反对客观的描写法;强调主观随意的自由联想。
1.在语言形式上,现代主义文学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不同文体、标点符号甚至拼写方法、排列形式,来暗示人的感觉、印象和精神状态。
2.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现代主义文学不注重塑造个性鲜明、性格典型的人物形象,而着重表现人的全面异化,表现人与社会、人与物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全
面异化。
3.现代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特别注重追求新奇怪诞的艺术表现手法。
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
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作品赏析引言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它通过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几部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品的赏析,探讨现实主义在文学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一、《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现实主义《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一个男子在荒岛上生活的经历为主线,展示了人类在极限环境下的生存与适应能力。
作品中,笛福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细致描写,刻画了一个真实而具体的荒岛世界。
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独、恐惧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些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类经历相呼应。
同时,作品中还融入了对人性的思考,通过鲁滨逊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探讨了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与对抗,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
二、《红与黑》中的现实主义《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之一,它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朱利安·索雷尔的成长经历和社会斗争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作品中,司汤达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深入刻画,展现了朱利安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他既渴望摆脱社会的压迫和限制,又不得不迎合权贵阶层的利益。
这种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和塑造。
同时,作品中还融入了对人性的思考,通过对朱利安的命运的描述,探讨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现实主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一个工人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示了苏联工业化进程中的艰辛和牺牲。
作品中,奥斯特洛夫斯基通过对工人生活和工业生产的细致描写,刻画了一个真实而具体的社会环境。
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辛劳、坚韧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些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工人阶级的经历相呼应。
同时,作品中还融入了对社会制度的思考,通过对主人公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探讨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和塑造。
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理解
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之后波及俄
国、北欧和美国等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
“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传
统的继承和发展,继浪漫主义之后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要潮流,也造就了
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每种文学思潮的出现都有着各方面的因素,现实主义思潮也不例外。现实主
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
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实行了议会改
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
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
展的决定性因素。资本主义的彻底胜利,导致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随之转变。金
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或唯一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改变。于是务实,追
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形成,一种写实性与批判性很强
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应运而生。这是社会对文学的必然要求的结果。
自然科学与哲学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19世纪的自然科
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突出的是细胞学说、能量转化说和进化论三大成就。作者
们以研究者的姿态,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成果进行文学创作,把自然科学
成果用于文学创作。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和孔德的实证哲
学,以及空想社会等都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
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也是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亚里士多德的
“摹仿说”、文艺复兴时期的“镜子说”、启蒙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和对细节的描
绘,以及浪漫主义文学的心理描写的深刻性和描摹大自然的细致入微都被纳入到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视野中,
在上述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条件下产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思
潮,尽管流行的范围很广,时间也有先后,但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一些基本的特
征。
在思想特征上,第一,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
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巴尔扎克在写
《人间喜剧》时宣称:“法国社会将要做历史家,我只能当他的书记。”他力求
“写出许多历史家所遗忘了的历史,即人情风俗史。”他的《人间喜剧》是19
世纪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他善于用小说全面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内
容丰富,规模宏伟,成为法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所反映的生活画面
非常广阔,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甚至是某个角落的生活,都在其中得
到了不同程度的展现。《人间喜剧》分为“风俗研究”、“分析研究”和“哲学
研究”三大部分,而“风俗研究”又被按照不同场景分类为“私人生活场景”、
“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
和“乡村生活场景”六部分。在《人间喜剧》中,作者塑造了许多场景,有农村、
街道和沙龙内室等等,作者把人物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写出了不少的人物形象,在
作品中共出现了三千多个形象有资本家、政治家、教士和贵族等等。展现了各阶
层人的精神心理面貌,反映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第二,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
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现实主义着力于暴露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
罪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就着重揭露批判了资本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
金钱关系。高老头在妻子死后,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的身上,后来,他
把财产平分为两份,给了每人80万法郎,大女儿成为了雷斯托伯爵夫人,二女
儿嫁给了银行家成了阔太太。两姐妹不停搜刮父亲的钱财,但在父亲将死之时也
没有来看他,在送葬的行列中,出现的是这两家“有爵徽的空车”。高老头的一
生的悲惨遭遇,使他悟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真理:“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
女儿”。无论是下层公寓还是上流社会,围绕金钱演出的丑剧层出不穷。鲍子昂
夫人的情人为了20万的陪嫁抛弃了她;雷斯托伯爵侵吞妻子的财产;银行家泰
伊番为了自己的产业将自己的女儿赶出家门等等。这些都深刻地揭露出社会的黑
暗。
书中的另一个主人公拉斯蒂涅是被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腐蚀逐渐堕落成
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他在《高老头》中接受了“人生三课”的教育,看到
了上流社会的冷酷、自私、忘恩负义。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
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现实主义作家在对社会历史现象作出广
阔在现和强烈批判的基础上,还深刻的展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人与社会的
矛盾关系,表现人的异化形象,寻求人的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
义精神。斯丹达尔的《红与黑》透过于连的心灵折射了纷纭繁复的现实关系,通
过个体人物展现时代、社会的本质特征。于连是一个不幸和悲观的角色,他怀着
一份炽热走进一个感情日渐冷漠的世界,他作为拿破仑的崇拜者和拥护者,他有
着英雄主义,向往着伟大的事业和自由,他希望寻找到一种比现实生活更明智、
更轻松的生存形态。然而,这个世界始终与他为敌,他也试图向现实妥协,变得
自私虚伪。于连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热衷于向上爬,又不肯向现实让步,在
他身上折射出现实的罪恶和黑暗,最终他走向了毁灭和死亡。
在艺术特征上,第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
反映生活,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放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
容与现实社会内容具有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准确性。巴尔扎克《人
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
义历史”,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史”。它真实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发展与罪恶,
还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其价值堪比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
提供的材料。为了真实地描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的真实,为了达
到细节的真实,他们收集了大量准确无误的真实材料。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是
根据真人真事经过艺术加工写成的,在书中还有一个章节影射了现实生活中的政
治事件。现实主义作品正是因为忠实地反映了社会,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例如《高老头》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黑暗和金钱关系。
《高老头》批判
第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
型性格。作品中的人物常常十分贴近生活,且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是某种时代精
神的体现着,在他们身上显示了社会历史的盛衰。巴尔扎克非常重视详细而逼真
的环境描绘,《高老头》围绕拉斯蒂涅的活动,描写了巴黎不同等级、不同阶层
的人们的生活环境。比如拉丁区的伏盖公寓,形似牢狱的黄色屋子,到处散发着
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塞满了肮脏油腻、残破丑陋的器皿和家具,这就
是下层人物的寄居之地。作品中也塑造了爱女儿的高老头、冷酷凶残的伏脱冷等
等。书中对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也更加的丰富多样,比如高老头的贫困穷苦和女
儿的奢华富有对比,表现出高老头的悲惨。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现实主义对人物内心世
界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开拓。《红与黑》精确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心理变化过程,通
过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心理。
第四,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叙事手法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叙事态度的
客观化上。在作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小说创作走向了成熟与繁荣,超越了诗歌和
戏剧。例如《人间喜剧》综合地反映了整个时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风俗,真实
地展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历史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