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物理层安全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962.68 KB
- 文档页数:19
基于无线信道参数的物理层安全密钥容量王旭;金梁;宋华伟;黄开枝【摘要】Physical layer secret key capacity is affected by such factors as additive noise, the time difference of channel sampling, terminal’s moving speed, sampling period, and the number of samples, whose effects on the physical layer secret key capacity a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using the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wireless channel over the uniform scattering environment. Specifically, a closed-form solution to the secret key capacity is derived to determine the constraints on the optimal sampling period.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results can also be appliedto the nonuniform scattering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the feasibility to utilize the physical layer secret key extraction techniques in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is verified.%利用无线信道参数提取物理层安全密钥时,密钥容量受加性噪声、信道测量时差、终端移动速度、采样周期和采样点数等因素影响。
基于IEEE802. lln的无线网络及必要的安全控制摘要:本文简述IEEE802.11n无线网络工作机理,并从身份认证、MAC地址过滤、数据加密、网络名称保密等手段来进行网络安全控制。
关键词:无线网络安全控制1 无线网络概述首先介绍实现无线网络通信连接的常用设备:无线AP、无线终端和天线。
无线AP (Access Point),是用来将各种无线终端设备的信号进行识别、控制并进入汇聚层传输的设备。
天线(Antenna)作用是将源信号由天线传送至远处,具有两个重要指标:传送距离和传送方向。
在无线网络中,一般使用全向性天线和无线AP构成网络的接入层。
配置无线网卡的终端设备简称为无线终端,必须是在天线覆盖范围之内,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数据信息的传送。
另外,在无线网络工程设计时要注意:AP应放在网络机房中,与汇聚层交换机相连,和企业主干网进行通讯;另一个接口通过转换器与天线连接,而天线一般放置在建筑物的顶部,要注意避雷措施和防护其他恶劣天气。
它们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
2 通信工作机理依据OSI七层网络体系和IEEE802.11标准规定,可以明确无线网络设备工作于网络的最底层——物理层。
那么,无线信号如何在物理层进行数据传输?目前是在IEEE802.11n协议支持下,在2.4GHz和5GHz的两个工作频段,采用MIMO-OFDM技术,向下兼容IEEE802.11a/b/g三个标准的产品设备,完成数据传输的。
它们的接入示意图见右图2示。
3 通信安全控制3.1 IEEE 802.1x身份认证必须强化无线环境中用户身份认证,使用可扩展身份认证协议(EAP)子协议来增加客户端和认证服务器之间身份认证信息交换,以及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密。
身份认证过程如图3示:1表示客户端想通过最近的接入点和无线网络建立联系;2表示接入点完成与认证服务器的一次握手,说明有客户想进入网络;3表示认证服务器向请求者索要身份证明;4表示请求者用所指定的身份验证方法响应要求;5表示认证服务器向请求者提供一个会话密钥;6表示请求者通过身份认证,并能够在无线网络上通信。
第1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解决方案已经成为现代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层作为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连接各个设备和平台,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本文将从网络层的概念、技术架构、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网络层的概念网络层是物联网解决方案中的关键环节,它负责将物联网设备、传感器、平台等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
网络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 设备层:包括各种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负责数据的采集和初步处理。
2. 传输层:负责将设备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平台层,包括有线和无线传输方式。
3. 平台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为用户提供服务和功能。
4. 应用层: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各类应用和服务,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二、网络层技术架构物联网网络层技术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有线网络层:采用有线传输方式,如以太网、光纤等,具有高速、稳定的特点。
2. 无线网络层: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如Wi-Fi、蓝牙、ZigBee、LoRa等,具有低成本、易于部署的特点。
3. 混合网络层:结合有线和无线网络层,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稳定性。
4. 网络虚拟化层: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物理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三、网络层关键技术1. 网络协议:物联网网络层需要采用适合物联网特性的网络协议,如IPv6、MQTT、CoAP等。
2. 网络安全:为确保数据传输安全,需要采用加密、认证、授权等安全技术,如SSL/TLS、OAuth等。
3. 节能技术:物联网设备通常具有低功耗特性,需要采用节能技术,如睡眠模式、动态调整通信速率等。
4. 网络优化技术:针对物联网网络特点,采用网络优化技术,如多路径传输、网络拥塞控制等,提高网络性能。
5. 网络管理技术: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对物联网网络进行监控、配置、优化等操作,确保网络稳定运行。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1、网络安全的概念:网络安全是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储备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储备、访问提供安全爱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或能力被非授权使用、篡改或拒绝服务。
2、基于IP的Internet有专门多不安全的问题:1)IP安全。
在Internet中,当信息分组在路由器间传递时,对任何人差不多上开放的,路由器仅仅搜集信息分组中的目的地址,但不能防止其内容被窥视。
2)DNS安全。
Internet对每台运算机的命名方案称之为域名系统(DNS)。
3)拒绝服务(DoS)攻击。
包括发送SYN信息分组、邮件炸弹。
4)分布式拒绝(DDoS)攻击。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拒绝服务群起攻击的方式。
3、爱护信息载体的安全就要抗击对网络和系统的安全威逼。
这些安全威逼包括物理侵犯(如机房入侵、设备偷窃、废物搜寻、电子干扰等)、系统漏洞(如旁路操纵、程序缺陷等)、网络入侵(如窃听、截获、堵塞等)、恶意软件(如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信息炸弹等)、储备损坏(如老化、破旧等)等。
为抗击对网络和系统的安全威逼,通常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门控系统、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储备备份、日志审计、应急响应、灾难复原等。
4、网络安全的三个差不多属性:1)隐秘性(保密性)。
隐秘性是指保证信息与信息系统不被非授权者所猎取与使用,要紧防范措施是密码技术。
2)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信息是真实可信的,其公布者不被冒充,来源不被伪造,内容不被篡改,要紧防范措施是校验与认证技术。
3)可用性。
可用性是指保证信息与信息系统可被授权人正常使用,要紧防范措施是确保信息与信息系统处于一个可靠的运行状态之下。
5、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开放系统互联标准中定义了7个层次的参考模型:1)物理层。
2)数据链接层。
3)网络层。
4)传输层。
5)会话层。
6)表示层。
7)应用层。
6、粗略地,可把信息安全分成3个时期。
1)通信安全(comsec)、运算机安全(compusec)和网络安全(netsec)。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海上运输、海上油气开采、海洋资源开发等海上活动日益增多,对海上无线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海上环境复杂多变,海上无线通信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针对海上无线通信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一种海上无线组网解决方案,旨在提高海上无线通信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海上无线通信特点与需求1. 特点(1)环境恶劣:海上环境复杂多变,包括风、浪、雨、雾等,对无线通信设备造成严重影响。
(2)距离远:海上无线通信距离远,信号衰减大,对无线通信设备的性能要求较高。
(3)移动性强:海上船舶、平台等移动性强,对无线通信设备的跟踪、切换等技术要求较高。
(4)干扰复杂:海上无线通信容易受到船舶、飞机、雷达等设备的干扰。
2. 需求(1)高可靠性:确保海上无线通信在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
(2)高稳定性:满足海上移动通信的需求,实现无缝切换。
(3)高安全性:保障海上无线通信数据的安全传输。
(4)低成本:降低海上无线通信设备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海上无线组网解决方案1. 网络架构海上无线组网采用分层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层次:(1)物理层:负责无线信号的传输,包括无线发射、接收、调制、解调等功能。
(2)链路层:负责无线信号的传输控制,包括信道分配、数据传输、错误检测与纠正等功能。
(3)网络层:负责无线网络的连接、路由、交换等功能。
(4)应用层:提供各类应用服务,如语音、数据、视频等。
2. 技术方案(1)物理层技术采用高性能的无线通信技术,如OFDM、MIMO等,提高无线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2)链路层技术采用自适应调制、编码、功率控制等技术,适应海上环境变化,提高无线通信的稳定性。
(3)网络层技术采用动态路由、多路径传输等技术,提高无线网络的可靠性。
(4)应用层技术提供各类应用服务,如语音、数据、视频等,满足海上用户需求。
3. 安全保障措施(1)数据加密: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 1.计算机网络是地理上分散的多台自主计算机互联的集合,这些计算机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与通信设备、通信链路及网络软件共同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及在线处理等功能。
2.广义上: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硬件资源及信息资源的安全性。
3.用户角度看,网络安全主要是保障个人数据或企业的信息在网络中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防止信息的泄露和破坏,防止信息资源的非授权访问。
4.网络管理者说,网络安全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合法用户正常使用网络资源,避免病毒、拒绝服务、远程控制、非授权访问等安全威胁,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制止攻击行为等。
5.教育和意识形态方面,网络安全主要是保障信息内容的合法与健康,控制含不良内容的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
6.网络安全的定义: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中的软件、硬件及信息资源,使之免受偶然或恶意的破坏、篡改和泄露,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7.网络安全的属性: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和不可抵赖性(不可否认性)。
8.网络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用户提供信息和通信服务。
9.对于针对网络可用性的攻击,一方面采取物理加固技术,另一方面通过访问控制机制。
10.用于保障网络机密性的主要技术是密码技术。
11.在物理层上,主要是采取电磁屏蔽技术、干扰及调频技术来防止电磁辐射造成的信息外泄。
12.在网络层、传输层及应用层主要采用加密、路由控制、访问控制、审计等方法来保证信息的机密性。
13. 可靠性是网络安全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14.网络安全威胁:指某个实体(人、事件、程序)对某一网络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及可靠性等可能造成的危害。
15.威胁分为两类:主动攻击(通信中断、通信内容破坏甚至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被动攻击(攻击者截获、窃取通信消息,损害消息的机密性,具有较大的欺骗性)。
16. 对通信的保护主要采用加密方法。
17.对信息存储的安全保护主要通过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方法来实现。
网络安全常见漏洞攻击路径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黑客们利用网络中存在的漏洞进行攻击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本文将以网络安全常见漏洞攻击路径进行分析,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网络安全威胁以及如何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1. 物理层攻击物理层攻击是指黑客通过直接接触网络设备的方式进行攻击。
这种攻击方式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信息泄露等严重后果。
常见的物理层攻击包括拆卸设备、窃取设备、使用假设备等。
2. 应用层攻击应用层攻击是指黑客利用应用程序中存在的漏洞对系统进行攻击的行为。
常见的应用层攻击方式包括跨站脚本攻击(XSS)、SQL注入攻击、代码注入攻击等。
黑客通过篡改应用程序的输入或者利用未经验证的用户数据,可以获得系统权限,从而控制系统或者获取敏感信息。
3. 操作系统漏洞攻击操作系统漏洞攻击是指黑客通过利用操作系统存在的漏洞对系统进行攻击。
当操作系统中存在未修复的漏洞时,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篡改系统配置、获取系统权限、窃取用户信息等。
因此,及时更新和修补操作系统漏洞非常重要。
4. 网络层攻击网络层攻击是指黑客通过攻击网络协议、利用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漏洞进行攻击。
常见的网络层攻击方式包括ARP欺骗攻击、DDoS攻击、IP欺骗攻击等。
这些攻击方式可以导致网络服务瘫痪、网络拥塞等问题。
5. 社交工程攻击社交工程攻击是指黑客通过与目标直接互动来获取目标的敏感信息的行为。
黑客可能采用伪装成信任实体的方式进行欺骗,以获得目标的个人密码、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
常见的社交工程攻击方式包括钓鱼邮件、伪装网站、网络欺诈等手段。
6. 无线网攻击无线网攻击是指黑客利用无线网络中存在的漏洞对网络进行攻击的方式。
黑客可以通过窃取无线网络中的数据、进行中间人攻击等手段来实施攻击。
常见的无线网攻击方式包括Wi-Fi钓鱼、Wi-Fi密码破解等。
7. 密码攻击密码攻击是指黑客利用暴力破解、字典攻击等方式获取用户密码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