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面工程学》复习题总结

《表面工程学》复习题总结

《表面工程学》复习题总结
《表面工程学》复习题总结

1,摩擦磨损与腐蚀

摩擦:相互接触的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称为摩擦。

按实际工作的条件的差别,可以将摩擦分为四类,即干摩擦,边界润滑摩擦,流体润滑摩擦和滚动摩擦。

磨损:指相对运动的物质摩擦过程中不断产生损失或残余变形的现象。

按照磨损机理的不同,可将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微动磨损,冲蚀磨损和高温磨损。最基本的是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

腐蚀:就是材料与环境介质作用而硬气的恶化变质或破坏。

按照材料腐蚀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是金属在干燥的气体介质中或不导电的液体介质中发生的腐蚀,腐蚀过程无电流产生。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导电的液态介质中因电化学作用导致的腐蚀,在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

金属腐蚀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即局部腐蚀,全面腐蚀和机械力作用下的腐蚀。

局部腐蚀主要分为: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电偶腐蚀。

2,热扩渗

形成热扩渗的基本条件有三个:1,渗入元素必须能够与基体金属形成固溶体或金属件化合物。2,欲渗元素与基材之间必须有直接接触。3,被渗元素在基体金属中要有一定的渗入速度。

渗层形成机理:1,产生渗剂元素的活性原子并提供给基体金属表面。2,渗剂元素的活性原子吸附在基体金属表面上随后被基体金属所吸收,形成最初的表面固溶体或金属间化合物,建立热扩渗所必须的浓度梯度。3,渗剂元素原子向基体金属内部扩散,基体金属原子也同时向渗层中扩散,使扩散层增厚,即扩散层成长过程,简称扩散过程。

3,热喷涂

热喷涂是采用各种热源使涂层材料加热熔化或半熔化,然后用高速气体使涂层材料分散细化并高速撞击到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工艺过程。

涂层形成的大致过程是:涂层材料经加热熔化和加速撞击基体冷却凝固形成涂层

涂层材料的喷涂速度主要由焰流速度决定,同时也与材料的粒径有关。调整喷嘴与工件的距离到最佳位置非常重要。

热喷涂工艺流程包括基体表面预处理,热喷涂,后处理,精加工等过程。

涂层的结合质量直接与基体表面的清洁度和粗糙度有关。

粗化表面可使涂层与基体之间,涂层颗粒之间的结合得到强化,原因是:1,提供表面压应力;2,提供涂层颗粒互锁的结构;3,增大结合面积;4,净化表面。

火焰喷涂是对线材火焰喷涂和粉末火焰喷涂的统称。

喷焊的基本特点:1,热喷焊层组织致密,冶金缺陷很少,与基材结合强度高。2,热喷焊材料必须与基材相匹配,喷焊材料和基材范围比热喷涂窄的多3,热喷焊工艺中基材的变形比热喷涂大的多4,热喷焊层的成分与喷焊材料的原始成分会有一定差别。

基材的熔点应高于喷焊材料的熔点,否则容易导致基材塌陷或者工件损坏。

热喷涂属机械结合,喷焊属冶金结合。

喷焊工艺过程主要按焊前预处理,喷焊以及后处理三步进行。

常用的热喷焊材料自熔合金粉末可用作喷涂材料,而粉末火焰喷涂材料不能用作喷焊粉末。

4电镀

电镀是指在含有欲镀金属的盐类溶液中,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以被镀基体金属为阴极,以欲镀金属或其它惰性导体为阳极,通过电解作用,在基体表面上获得结合牢固的金属膜的表面工程技术。

按镀层的性能可将其分为三类:1,防护性镀层2,防护装饰性镀层3,功能性镀层

电镀层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1,与基体金属结合牢固,附着力好;2,镀层完整,结晶细致,孔隙小;3,镀层厚度分布均匀。

与电镀相比,化学镀的优点是不需要外加直流电源,不存在电力线分布不均匀的影响,因而无论工作的几何形状多复杂,各部位镀层的厚度都是均匀的;只要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它可以在金属,非金属,半导体材料上直接镀覆;得到的镀层致密,孔隙少,硬度高,因而具有极好的化学和物理性能。

5涂装

将有机涂料涂覆于物体表面并干燥成膜的过程称之为涂装。

一般涂料主要是由成膜物质,颜料,溶剂,助剂四部分组成。

6 气相沉积技术

真空蒸发镀膜:把待镀膜的基体或工件置于高真空室内,通过加热使蒸发材料气化,以原子,分子或原子团离开熔体表面,凝聚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基片或工作表面,并凝聚成薄膜的过程称为真空蒸发镀膜,简称蒸镀。

实际的蒸镀过程包括如下步骤:基材表面清洁蒸发源加热镀膜材料镀膜材料蒸发真空室内形成饱和蒸汽蒸汽在基材表面凝聚,沉积成膜。

真空蒸镀中采用的蒸发热源主要有电阻加热源,电子束加热源,高频感应加热源,激光加热源等。

溅射镀膜:用高能粒子轰击固体表面,通过能量传递,使固体的原子或分子逸出表面并沉积在基片或工件表面形成薄膜的方法称为溅射镀膜。

溅射镀膜有两种方式:一种称为离子束溅射,指在真空室中,利用离子束轰击靶表面,使溅射出的粒子在基片表面成膜。另一种称为阴极溅射,利用低压气体放电现象,使处于等离子状态下的离子轰击靶表面,并使溅射出的粒子堆积在基片上。

溅射方法:二极溅射、三极(包括四极)溅射、磁控溅射、对向靶溅射、离子束溅射等。二极溅射镀膜不适于制造10μm以上的膜厚;塑料和不允许热变形的精密零件无法采用。磁控溅射镀膜;有效的克服了阴极溅射速率低和电子使基片升温的致命弱点。

离子镀膜的特点:1,膜层与基材结合力高2,均镀能力强3,基体材料与镀膜材料可以广泛搭配。

镀料的气化方式有电阻加热,电子束加热,等离子电子束加热,高频感应加热等

7,离子注入技术

激光束具有单色性,高相干性,高方向性和高光强四大特征。

激光熔覆技术即采用激光束在选定工作表面熔覆一层特殊性能的材料,以改善其表面性能的工艺。

激光熔覆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熔覆层稀释率低,且可以精确控制,覆层的成分与性能主要取决与熔覆材料自身的成分和性能。2,激光束的能量密度高,作用时间短,基材热影响区及热变形均可降低到最小程度。3,激光熔覆层组织致密,微观缺陷少,结合强度高,性能更优。4,激光熔覆层的尺寸大小和位置可以精确控制。5,激光熔覆对环境无污染,无辐射,低噪声,劳动条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离子注入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1,靶材与注入或者添加的元素不受限制。2,注入过程不受温度限制。3,注入和添加到靶材中的原子不受靶材固溶度的限制。4,可以精确控制掺杂数量,掺杂深度与位置。5,离子注入过程横向扩散可以忽略,深度均匀。6,直接离子注入不改变工件尺寸。

离子注入后基材表面性质变化主要表现在硬度与强度升高,耐磨性与抗疲劳强度增加。

离子注入的强化机理:1,固溶强化效应2晶粒细化效应。3,晶格损伤效应。4弥散强化效应。5,晶格变换效应。6,压应力效应。

电刷镀

中、高碳钢的电刷镀工艺:

1. 电净,电净液,8—15伏,正接,相对运动速度9—18m/min。水冲。

2.活化,2号活化液,反接,8—15伏,至表面出现均匀碳黑。水冲。

3.活化,3号活化液,反接,15—25伏,至表面出现均匀的银灰色。水冲。

4. 镀打底层,特殊镍,先无电擦拭3—5秒,再接通电源,正接,镀厚约0.001—

0.002mm,8—15V,9—18m/min。

5. 镀工作层。正接,8—15V,9—18m/min。镀至要求厚度。

所谓正接是指工件与专用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镀笔上的阳极与正极相连。

1.热渗镀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2.渗层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何谓TD处理?TD法所得渗镀层有何特点?

4.画出气体放电的伏安特性示意图,并进行说明。

5.离子氮化的机理是什么?

1.镀层如何分类?怎样选择使用?

2.金属电镀包括哪些基本步骤?

3.电镀的基本原理?

4.复合镀有哪些性能特点?

5.电刷镀的原理及特点是什么?

6.什么叫化学镀?实现化学镀过程有什么方式。

7.与电镀相比,化学镀有何特点?

TD处理:在高温下将钢铁材料放入硼砂熔盐浴中一定时间后,可在材料表面形成几微米到数十微米的碳化物层,这种工艺称为TD法。

TD法所得覆层特点:覆层硬度极高,在600℃以下有较高的硬度;摩擦系数较

低,耐磨性好;抗剥离性、抗氧化性及耐蚀性好。

离子氮化的原理:将工件放入离子渗氮炉内,抽真空至1.33Pa左右后通入少量的含氮气体如氨,至炉压升到70Pa左右时接通电源,在阴

极(工件)与阳极间加上直流高压,使炉内气体放电。放电过程中

氮和氢离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冲向阴极表面,产生大量的

热把工件加热到所需的温度,同时氮离子或氮原子被工件吸

附,并迅速向内扩散,形成渗氮层。保温一段时间,渗氮层达

到要求厚度后,断电、停气、降温。

影响离子渗氮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时间;气体成分;炉气气压。

渗氮层的组织结构不同,则韧性及耐磨性不同。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答案(精)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加工套类零件的定位基准是( D )。 A.端面 B.外圆 C.内孔 D.外圆或内孔 2. 磨刀、调刀、切屑、加油属于单位时间哪部分。( C ) A.基本 B.辅助 C.服务 D.休息 3. 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 B )来保证。 A.基准重合 B.互为基准 C.自为基础 D.基准统一 4. 平键连接中,传递转矩是依靠键与键槽的( C )。 A.上、下平面 B.两端面 C.两侧面 D.两侧面与底面 5. 常用的光整加工的方法中只能减少表面粗糙度的是( C )。 A.研磨 B.高光洁度磨削 C.超精加工 D.珩磨 6. 轴类零件加工时最常用的定位基准是( C )。 A.端面 B.外圆面 C.中心孔 D.端面和外圆面 7. 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是属于( A )。 A.精基准 B.粗基准 C.互为基准 D.自为基准 8. 定位消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定位称为( B )。 A.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过定位 D.欠定位 9. 试指出下列刀具中,哪些刀具的制造误差不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B )。 A.齿轮滚刀 B.外圆车刀 C.成形铣刀 D.键槽铣刀 10. 车削时,车刀刀尖运动轨迹若平行于工件轴线,则不为(C )。 A.车外圆 B.车螺纹 C.车圆锥面 D. 车孔 二、判断题(判断对错并改正。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铰孔可以提高孔的尺寸精度、减小孔表面粗糙度,还可以对原孔的偏斜进行修正。(错) 正确答案: 做不到对原孔的偏斜进行修正。 12. 所有零件在制定工艺过程时都应划分加工阶段。(错) 正确答案:看具体情况而定。 13. 钻出的孔一般应经扩孔或半精镗等半精加工,才能进行铰孔。(对) 14. 拉孔前工件须先制出预制孔。(对) 15. 不完全定位消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没有满足加工精度要求。(错)正确答案: 满足加工精度要求。 16. 同种磨料制成的各种砂轮,其硬度相同。(错) 正确答案: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17. 单件、小批生产宜选用工序集中原则。(对)

《作物栽培学》作业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 1.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 2.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3.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 4.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 1.蛋白质 2.氨基酸 3.脂肪 4.颜色 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 1. C、H、O 2. N、P、K 3. S、N、P 4. N、P、S 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 1.气生根 2.须根 3.块根

4.不定根 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 1.水稻 2.玉米 3.马铃薯 4.小麦 多项选择题 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1.热量 2.水分 3.地力与肥料 4.劳畜力与机械化等 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1.大麦 2.小麦 3.黑麦 4.油菜 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 1.插播

2.条播 3.点播 4.重播 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 1.颖果 2.块茎 3.块根 4.鳞茎 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 1.砂土类 2.黑土类 3.壤土类 4.黏土类 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 1.小麦 2.大豆 3.玉米 4.棉花 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 1.共生期长短不一样 2.熟制不一样 3.复种指数不一样

4.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 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2.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3.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4.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1.小麦 2.烟草 3.大麦 4.油菜 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4.氧气 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生育期缩短 2.生育期延长 3.生育期不变 4.营养生长期缩短 17、按照作物“S”生长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8.10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顼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孔德对科学的分类中,科学的最高层次是 A.天文学B.数学C.物理学D.社会学 2.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 A.20年代 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 3.交换理论的建立者是 A.霍曼斯B.科塞C.达伦多夫D.帕森斯 4.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来自于 A.奥地利B.英国C.德国D.法国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是 A.谭嗣同B.康有为C.严复D.章太炎 6.在费孝通提出的“五脏六腑”说中,属于“五脏”的是

A.学术会议B.学会组织 C.社会学课程D.研究方法 7.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被称为 A.预测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8.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被称为 A.访谈法B.观察法C.个案研究D.典型调查 9.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A.实地研究 B.问卷调查C.实验方法D.统计调查 10.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称为 A.人口结构 B.社区结构 C.环境结构 D.社会结构 11.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被称为 A.文化采借B.文化互斥C.文化冲突 D.文化排斥 12.重新社会化也称为 A.再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 C.二级社会化D.文化反哺 13.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A.知识积累B.社会实践C.观察学习D.角色扮演 14.某公司几个合伙人之间的合作,属于 A.契约式合作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自发性合作D.指导性合作 15.在霍尔提出的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中,距离最长的是 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 16.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利己形态和利他形态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7.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加工套类零件的定位基准是( D )。 A.端面 B.外圆 C.内孔 D.外圆或内孔 2. 磨刀、调刀、切屑、加油属于单位时间哪部分。( C ) A.基本 B.辅助 C.服务 D.休息 3. 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 B )来保证。 A.基准重合 B.互为基准 C.自为基础 D.基准统一 4. 平键连接中,传递转矩是依靠键与键槽的( C )。 A.上、下平面 B.两端面 C.两侧面 D.两侧面与底面 5. 常用的光整加工的方法中只能减少表面粗糙度的是( C )。 A.研磨 B.高光洁度磨削 C.超精加工 D.珩磨 6. 轴类零件加工时最常用的定位基准是( C )。 A.端面 B.外圆面 C.中心孔 D.端面和外圆面 7. 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是属于( A )。 A.精基准 B.粗基准 C.互为基准 D.自为基准 8. 定位消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定位称为( B )。 A.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过定位 D.欠定位 9. 试指出下列刀具中,哪些刀具的制造误差不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B )。 A.齿轮滚刀 B.外圆车刀 C.成形铣刀 D.键槽铣刀 10. 车削时,车刀刀尖运动轨迹若平行于工件轴线,则不为(C )。 A.车外圆 B.车螺纹 C.车圆锥面 D. 车孔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铰孔可以提高孔的尺寸精度、减小孔表面粗糙度,还可以对原孔的偏斜进 行修正。(错) 12. 所有零件在制定工艺过程时都应划分加工阶段。(错) 13. 钻出的孔一般应经扩孔或半精镗等半精加工,才能进行铰孔。(对) 14.拉孔前工件须先制出预制孔。(对) 15.不完全定位消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没有满足加工精度要求。(错)

作物栽培学_复习题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瓦维络夫(1935年)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分为() A 8个 B 3个 C 13个 D 12个 2.以下为日照长度变长时开花的作物是() A 水稻 B 玉米 C 大麦 D 烟草 3.薯芋类作物的产品器官是() A 籽实 B 生殖器官 C 营养器官 D 种子 4.种子萌发过程中,无活力的死种子也能完成的过程是() A 萌动 B 萌发 C 出苗 D 吸胀 5.干燥环境下形成的绿豆种子,其休眠的原因是() A 胚的后熟 B 硬实 C 发芽的抑制物质 D 种子小 6.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根冠比是() A 土壤水分充足 B 干旱 C 增施氮肥 D 剪根 7.玉米的需水临界期为() A 拔节至孕穗 B 孕穗至开花 C 开花至乳熟 D 乳熟至完熟 8.以下属喜氮作物的是() A 棉花 B 大豆 C 小麦 D 油菜 9.油菜的收获指数大致为() A、0.15 B、0.28 C、0.47 D、0.66 10.间套复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表示()。 A、一年四熟 B、四熟四作 C、三熟四作 D、二年三熟 11.四川等区域稻田的最主要轮作方式是() A 冬季作物年间轮换,夏季连作水稻 B 夏季水旱轮作 C 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均轮换 D 冬季和夏季均不轮换 12.作为播种材料的种子,一般发芽率不低于() A 60% B 70% C 90% D 100% 13.水稻群体叶面积系数在以下哪个生育时期最大() A 拔节期 B 抽穗期 C 成熟期 D 移栽期

14.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有() A 水稻 B 玉米 C 棉花 D 高粱 15.以下器官是“库”的为() A 功能期内的叶 B 开花前作物的茎鞘 C 根系 D 开花后作物的茎鞘 16.作物群体内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部位为() A 近地面层 B 中层 C 上层 D 顶层 17.以下属喜磷作物的是() A 水稻 B 高粱 C 花生 D 烟草 18.薯类作物的收获指数为() A、0.15 B、0.28 C、0.7-0.85 D、0.9 19.积温为3500-5000℃可() A 一年一熟 B 一年二熟 C 一年三熟 D 一年四熟 20.以下种植模式属于一年三熟的模式是() A小麦+蚕豆-玉米B油菜+马铃薯-水稻C小麦/玉米-水稻 D 小麦-玉米玉米 21.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的种植方式是() A 连作 B 复种连作 C 单作 D 轮作 22.甘蔗适宜收获期在() A 工艺成熟期 B 生理成熟期 C 叶片成熟期 D 开花期 23.大麦的花序属于() A 圆锥花序 B 穗状花序 C 总状花序 D 聚伞花序 24.小麦的需水临界期为() A 拔节至孕穗 B 孕穗至抽穗 C 开花至乳熟 D 乳孰至完熟 25.禾谷类作物稻、麦的收获指数大致为()左右。 A 0.1 B 0.5 C 0.9 D 0.8 26.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 A 玉米 B 小麦 C 水稻 D 油菜 27.二氧化碳补偿点较低的作物为()。 A 水稻 B 玉米 C 小麦 D 大麦 28.玉米起源于()起源中心。 A 印度 B 中亚 C 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 D 南美 29.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 A 白菜型油菜 B 棉花 C 小麦 D 大豆 30.玉米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株/亩。 A 1千左右 B 2万左右 C 1万左右 D 4千左右

钻井工程技术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钻井技术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内) 1.当地层软硬交错或地层倾角较大时易发生( B )。 (A)井喷(B)井斜(C)井漏(D)井径缩小 2.“钻时”通常用( C )来表示。 (A)m/min (B)s/m (C)min/m (D)h/m 3.钻井液密度的作用是对井底和井壁产生( A )。 (A)压力(B)摩擦力(C)润滑作用(D)润湿作用 4.井壁形成滤饼能( C )和阻止进一步滤失。 (A)保护钻具(B)提高钻速(C)巩固井壁(D)保护钻头 5.氢氧化钠是强碱,主要用来调节钻井液的( A )。 (A)pH值(B)密度(C)粘度(D)失水 6.钻井中要求钻井液含砂量( A )。 (A)越小越好(B)越大越好(C)适当高些(D)适当低点 7.钻井液密度升高,钻速将( B )。 (A)升高(B)下降(C)不变(D)加快 8.钻井液粘度的大小对钻井液携带岩屑的能力( A )。 (A)影响很大(B)影响很小(C)无影响(D)略有影响 9.通常在保证携带岩屑的前提下,粘度应尽量( B )。 (A)高(B)低(C)保持不变(D)提高 10.表示岩石渗透性大小的量,称为岩石的( C )。 (A)硬度(B)渗透量(C)渗透率(D)刚度 11.为降低钻井液对油气层的损害,浸泡时间( B )越好。 (A)越长(B)越短(C)越来(D)越大 12. 井身轴线的切线与( C )之间的夹角叫井斜角。 (A)井身轴线(B)正北(C)铅垂线(D)正南 13.填井打水泥塞的长度一般为( B )m。 (A)20~50 (B)100~150 (C)300~350 (D)200~300 14.填井打水泥塞,在打完水泥顶替水泥浆时,钻杆内水泥浆液面必须( C )钻杆外水泥浆液面。 (A)略低于(B)远低于(C)略高于(D)等于 15.钟摆段钻铤单位长度越重及井斜角越大,钟摆力( A )。 (A)越大(B)越小(C)越稳定(D)越不稳定 16.影响岩心收获率的因素一般有:①操作技术和取心工具:②长筒取心时外筒的稳定性;③( C );④井下复杂情况。 (A)岩心爪(B)钻具(C)地层(D)井眼 17.取心钻进中,( A )不均匀,使岩心柱忽粗忽细,过细处断开,横卡内筒,造成“磨心”“卡心”。. (A)送钻(B)井径(C)井深(D)含砂 18.评价钻头的选型是否合理,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 C )。 (A)钻进效果(B)进尺(C)钻井成本(D)磨损情况 19.键槽遇卡的主要现象是:能下放而不能上提;能循环而泵压( B )。 (A)升高或憋泵(B)正常(C)略有下降(D)略有升高 20.浴井解卡法是把( B )泵入井内,使其返到卡点部位浸泡,减小滤饼摩阻系数,边泡边活动钻具而解卡的一种方法。 (A)重钻井液(B)解卡剂(C)稠钻井液(D)隔离液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机械制造工艺》试卷答案

A45 B20 C60 Mn D 合金钢 《机械制造工艺》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将班级姓名项目填写清楚。 2 ?答卷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不许用铅笔或红笔 。 3 ?本份试卷共5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 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空白处,每空1.5分,共10题30分) 1.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一般是技术准备f ____ 毛坯制造 ___ f _______ 零件加工 ___ f 产品检验和装配产品检验f 机械。 2. 零件机械加工一般可分为粗加工、 _半粗_加工、 ________ 精加工—加工和光整 加工四个阶段。 3. 时间定额是完成某一 _产品 ______ 或_工序_所规定的时间。 4. 特种铸造是除砂型铸造以外的其他铸造方法的统称 ,如 金属型铸造_、 _压力铸造______ 、熔模铸造、离心铸造及连续铸造等。 6磨床切削加工中,加工精度可选 _ IT6-IT5 表面粗糙可达_ 0.8~0.2 um_________ 。 7、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制造工艺过程—和_操作方法 等的工艺文 件。 8.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 精度三方面内容。 9?以加工表面的设计 _____ 基准作为定位称为基准重台原则,以同一个精基准定位加工大多 数(或全部)其它表面,称为基准 统一 _________ 原则。 10?毛抷的种类有:—铸件_、—型材一、焊接件、锻件、其他毛抷。 二、 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 ?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的影响最大的是( B )0 A 切削速度 B 切削深度 C 进给量 D 切削宽度 2 ?积屑瘤容易在(A )切削时产生。 A 低速 B 中速 C 高速 D 超高速 3.工乙尺寸链是有环、 圭寸闭环、 组成环三种, 其中组成环分为:增环和(C A 封闭环 B 环 C 减环 D 增环 4.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是( A )钢,在高精度要求下选用轴承钢等材料。 5?外圆表面的加工顺序是:先加工大直径的外圆,然后加工小直径的外圆,以免 降低工件的(B )。 A 强度 B 刚度 C 硬度 D 韧性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温度三基点 2、冻害 3、作物需水临界期 4、复种 5、间作 6、基本耕作 7、杂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2、()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3、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转化率 B.经济产量 C.经济系数 D.产量构成 4、()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 B.单穗粒数 C.种子千粒重 D.颖花数 5、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 A.水稻 B.马铃薯 C.甜菜 D.大豆 6、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光合作用 B.补偿能力 C.相互抑制 D.相互促进 7、谷类作物小穗和小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影响外,最大影响因素是()。 A.种植密度 B.水肥供给 C.病虫危害 D.环境条件 8、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9、作物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10、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 A.相对生长率 B.净同化率 C.叶面积比率 D.比叶面积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有()。 A.影响土壤肥力 B.影响农田小气候 C.改良土壤 D.固定流沙 E.保持水土 2、影响植物蒸腾速度的因素有()。 A.植物的形态结构 B.植物的生理类型 C.温度 D.气流 E.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3、作物通过春化,其低温诱导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感光前进行,可在()。 A.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时期 B.苗期 C.花芽分化期 D.开花期 E.授粉期 4、冷害造成作物死亡的原因有()。 A.细胞间隙结冰 B.水分代谢失调 C.酶促反应平衡被破坏 D.原生质被撕裂 E.物质代谢平衡被打乱 5、土壤污染的类型有()。 A.固体废弃物污染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D.生物污染 E.农业污染 6、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 A.喷灌技术 B.微灌技术 C.膜上灌技术 D.地下灌技术 E.作物调亏灌溉技术

钻井工程试题及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固井与完井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名词解释 1.何谓双向应力椭圆? 答: 在轴向上套管承受有下部套管的拉应力,在径向上存在有套管内的压力或管外液体的外挤力,套管处于双向应力的作用中。根据第四强度理论,列套管破坏的强度条件方程: 2 2 2 (T z+b t - (T t (T z= d s 改写为:( T z/ d s) -( d z d t )/ T s +( T t / T s) =1 得一椭圆方程。 用d z/ d s的百分比为横坐标,用 d t/ d s的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出的应力图,称为双向应力 椭圆。 2.何谓前置液体系? 答:前置液是注水泥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前置液体的总称。前置液体系是用于在注水泥之前,向井中注入的各种专门液体。 四、简答题 1.简述套管的的种类及其功用。 答: (1)表层套管,表层套管是开始下入的最短最浅的一层套管,表层套管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在其顶部安装套管头,并通过套管头悬挂和支承后续各层套管;二是隔离地表浅水层和浅部复杂地层,使淡水层不受钻井液污染。 (2)中间套管,亦称技术套管。介于表层套管和生产套管之间的套管都称中间套管,中间套管的作用是隔离不同地层孔隙压力的层系戒易塌易漏等复杂地层。 (3)生产套管。生产套管是钻达目的层后下入的最后一层套管,其作用是保护生产层,并给油气从产层流到地面提供通道。 (4)钻井衬管,亦称钻井尾管。钻井衬管常在已下入一层中间套管后采用,即只要裸眼井段下套管注水泥,套管柱不延伸至井口。采用钻井衬管可以减轻下套管时钻机的负荷和固井后套管头的负荷,同时又可节省大量套管和水泥,降低固井成本。

2.井身结构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 进行井身结构设计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有效地保护油气层,使不同地层压力的油气层免受钻井液的损害。 (2)应避免漏、喷、塌、卡等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为全井顺利钻进创造条件,以获得最短建井周期。 (3)钻下部地层采用重钻井液时产生的井内压力不致压裂上层套管外最薄弱的裸露地层。 (4)下套管过程中,井内钻井液柱的压力和地层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不致产生压差卡套管现象。 3.套管柱设计包括哪些内容?设计原则是什么?答:套管柱设计包括套管的强度计算;有效外在计算;及套管柱强度设计。 套管柱设计原则: ( 1)应能满足钻井作业、油气层开发和产层改造的需要; ( 2)在承受外载时应有一定的储备能力; ( 3)经济性要好。 4.套管柱在井下可能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主要有哪几种力?答:套管柱在井下可能受到的力包括:( 1)轴向拉力:套管本身自重产生的轴向拉力、套管弯曲引起的附加应力、套管内注入水泥引起的套管柱附加应力及动载和泵压变化等引起的附加应力。 ( 2)外挤压力:主要有套管外液柱的压力,地层中流体的压力、高塑性岩石的侧向挤压力及其他作业时产生的压力。 ( 3)内压力:主要来自地层流体(油、气、水)进入套管产生的压力及生产中特殊作业(压裂、酸化、注水)时的外来压力。 主要受:轴向拉力、外挤压力及内压力。 5.目前主要有几种套管柱的设计方法?各有何特点? 答: ( 1)等安全系数法:它的设计思路是使各个危险截面上的最小安全系数等于或大于规定的安全系数。 ( 2)边界载荷法:它的优点是套管柱各段的边界载荷相等,使套管在受拉时,各段的拉力余量是相等的,这样可避免套管浪费。 ( 3)最大载荷法:其设计方法是先按内压力筛选套管,再按有效外挤力及拉应力进行强度设计。该方法对外载荷考虑细致,设计精确。 (4) AMOCO设计方法:该方法在抗挤设计中考虑拉力影响,按双轴应力设计,在计算外载时考虑到接箍处的受力,在计算内压力时也考虑拉应力的影响。

社会学概论试题

一、单选题 1.建立在个人的顺从动机基础之上,即让人出自内心地感到这样做是对的。奖励、赞扬、记功、晋升等,这属于()控制的措施。 A.消极控制 B.个人控制 C.积极控制 D.内在控制 2.我国的社区研究是从以()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A.费孝通 B.吴文藻 C.严复 D.康有为 3.“现代化”是()以后才在西方社会科学中逐渐流行的一个新术语。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4.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要求个体放弃原来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接受一套对他本人完全是新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这个过程属于()。 A.基本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反社会化 5.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称为()。 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6.所有社会制度中最普遍、最悠久的制度是()。 A.军事制度 B.家庭制度 C.福利制度 D.政治制度 7.在关于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中,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的观点属于()。 A.生物学解释 B.心理学解释 C.社会学解释 D.文化学解释 8.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9.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10.美国的社会学家默顿在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失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A.“手段——目标论” B.“差异交往”说 C.亚文化群理论 D.标签论 11.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这种控制形式是()。 A.内在控制 B.外部控制 C.内化控制 D.他人控制 12.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属于社会制度的()。 A.概念系统 B.规则系统 C.组织系统 D.设备系统

模具制造工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典型的刀具磨损过程分为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急剧磨损阶段。2.精加工基准的选择原则应遵循如下原则:统一基准、基准重合、互为基准和自为基准等原则。 3.在切削加工中,用于描述切削机理的指标是切削层及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参数包括切削层公称厚度 hD 、切削层公称宽度bD 和切削面积,其中切削面积=hD × bD。 4.积屑瘤很不稳定,时生时灭,在粗加工时产生积屑瘤有一定好处,在精加工时必须避免积屑瘤的产生。 5、工件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先粗后精、先主后次穿插进行、先基面后其它、先面后孔。 6、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的总和,称为作业时间。 7、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__ 切削速度 _、___背吃刀量和_ 进给量 __。 8、根据力的三要素,工件夹紧力的确定就是确定夹紧力的大小、_方向_ ______和作用点。 9、刀具的正常磨损有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和前后刀面同时磨损。 10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内容称为安装。 11、工件通常采用的三种定位方法是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和夹具定位的方法。 12、主偏角是指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在基面内测量的_ 主切削刃和假定进给方向的夹角。 13、砂轮的的特性由磨粒、结合剂、粒度、硬度、组织五方面要素决定。 14、所谓基准就是工件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的那些__点___、__线___、____面__, 一般用中心线、对称线或平面来做基准。 15.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两种,其中主运动运动是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的运动。 16.最常用的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是高速钢、硬质合金,其中硬度高的是硬质合金,制造工艺性好的是高速钢。 17.工件定位时被限制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能满足工件加工技术要求的定位形式称为不完全定位。 18. 工件以一面两孔定位时,常采用一个支承板,一个圆柱销和一个削边销作为定位元件限制工件的自由度,该定位方式共限制了工件的 6 个自由度,其中削边销限制了工件一个自由度。 19.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作物栽培学试卷A及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作物栽培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感光性: 2.离乳期: 3.晒田: 4.无效分蘖: 5.垩白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棉籽合点端的种皮结构,由于不具有()细胞,在种子萌发时成为水气的主要通道。 A.海绵 B.栅栏 C.砖形 D. 叶肉 2.小麦籽粒在植物学上叫颖果,由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A.种皮 B.皮层 C.果皮 D.糊粉层 3.棉籽出苗温度比发芽高,温度在()时,有利于下胚轴的伸长而出苗。 A.12—14℃ B.14—16℃ C.16℃以上 D.5—10℃ 4.小麦籽粒体积在()达最大值。 A.乳熟期 B.乳熟未期 C.蜡熟期 D.蜡熟未期 5.适宜制作面包类食品的小麦籽粒胚乳一般为()。 A.粉质 B.角质 C.半粉质 D.半角质 6.马铃薯的收获期在()。 A. 蜡熟期 B. 膨大期 C. 生理成熟期 D.工艺成熟期 7.甘蔗的收获适期为()。 A.蔗茎伸长期 B. 蜡熟期 C. 生理成熟期 D. 工艺成熟期 8.玉米籽粒用的最适收获期为()。 A.蜡熟初期 B. 完熟期 C.灌浆期 D.过熟期 9.水稻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A. 18% B. 15% C. 13% D. 5%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10.小麦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A. 18% B. 15% C. 13% D. 5%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穗数 B.分蘖数 C.每穗实粒数 D.有效颖花数 E.粒重。 2.豆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有()。 A.株数 B.每株有效分枝数 C.每分枝荚数 D.每荚实粒数 E.粒重 3.薯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株数 B.每株薯块数 C.单薯重 D.分枝数 E.衣分 4.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株数 B.每株有效铃数 C.分枝数 D.每铃籽棉重 E.衣分 5.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穗数 B.分蘖数 C.每穗实粒数 D.有效颖花数 E.粒重 四、正误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玉米的最早播种期要求温度稳定通过℃。 ()2.豆科作物接种的根瘤菌属于微生物肥料。 ()3.种肥的作用是供给作物幼苗期作物生长的养分。 ()4.多数作物只有开花期是需水临界期。 ()5.甘蔗的适宜收获期为工艺成熟期。 ()6.马铃薯的适宜收获期为生理成熟期。 ()7.作物生育期间施用的肥料称之为追肥。 ()8.将速效化肥按一定浓度溶解于水中,通过机械喷洒于叶面,养分经叶面吸收施肥方法称谓根外追肥。 ()9.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促进或抑制称为作物化控。 ()10.红麻施肥方法应为: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长杆肥。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叙述促花肥、保花肥各自的优缺点及施用技术? 2、水稻湿润育秧中,为什么强调培育壮秧?壮秧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有哪些?

钻井工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钻井液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名词解释 1.说明瞬时滤失、动滤失、静滤失各自的涵义。 答: 钻头刚破碎井底岩石形成井眼的一瞬间,钻井液便迅速向地层孔隙渗透。在滤饼尚未形成的一段时间内的滤失称为瞬时滤失。 钻井液在井内循环流动时的滤失过程称为动滤失。 钻井液在静止循环时的滤失称为静滤失。 四、简答题 2.钻井液与钻井工程关系如何?钻井液有哪些功用? 答:钻井液与钻井工程关系密切。钻井液在钻进时用来清洗井底并把岩屑携带到地面、维持钻井操作正常进行。 钻井液具有以下功用: (1)从井底清除岩屑; (2)冷却和润滑钻头及钻柱 (3)造壁性能 (4)控制地层压力 (5)从所钻地层获得资料 3.说明钻井液的一般组成及钻井液的分类。 答: 钻井液的一般组成: (1)液相:是钻井液的连续相,可以是油或水。 (2)活性固相:包括人为加入的商业膨润土、地层进入的造浆粘土 和有机膨润土。 (3)惰性固相:包括钻屑和加重材料。 (4)各种钻井液添加剂: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添加剂配制性能各异 的钻井液,并对钻井液性能进行调整。 钻井液的分类: (1)不分散体系。包括开钻钻井液、天然钻井液及轻度处理的钻井液。 (2)分散体系。在可能出现难题的深井条件下,钻井液常被分散,特别使用铁铬木

质素磺酸盐或其他类似产品,这些类似产品属于有效的反絮凝剂和降失水剂。 另外,常加入特殊化学剂以维护特殊的钻井液性能。 (3)钙处理体系。双价离子如钙、镁等常被加入钻井液中以抑制地层中粘土和页岩的膨胀和分散。 (4)聚合物体系。在絮凝钻井液中,一般使用长链、高分子量化学剂能够有效的增加粘度,降低失水和稳定性能。 (5)低固相体系。属于此类体系的钻井液中,其所含固相的类型和数量都加以控制,这样可以明显的提高机械钻速。 (6)饱和盐水体系。 (7)完井修井液体系。用来最大限度的降低地层损害。它与酸有相容性,并可用作压裂液(酸溶),具有抑制粘土膨胀保护储层的作用。此体系由经高度处理的 钻井液(封隔液)和混合盐或清洁盐水组成。 (8)油基钻井液体系。常用于高温井、深井及易出现卡钻和井眼稳定性差的井以及许多特种地区。 (9)空气、雾、泡沫和气体体系。 4.大多数钻井液属什么流体类型,写出其流变方程。 答: 大多数钻井液属于塑形流型,其流变方程为: г-г0=μpv dv/dx г——切应力 г0——动切应力 μpv——塑形粘度 5.说明静切力、动切力、表观粘度、塑性粘度的物理意义。怎样调整这些参数。 答: 静切力是使钻井液开始流动所需的最低切应力,它是钻井液静止时单位面积上所形成的连续空间网架结构强度的量度。调整钻井液中粘土的含量及分散度,加无机电解质调整粘土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水化膜斥力,加降粘剂等措施可调整钻井液静切应力。 动切力是延长流变曲线直线段与切应力轴相交得的假像值,反映钻井液处于层流状态时钻井液中网状结构强度的量度。调整方法与静切力相同。 表观粘度又称视粘度或有效粘度,它是在某一流速梯度下剪切应力与相应流速梯度的比值。钻井液在不同流速下的表观粘度是不同的。表观粘度的调整采用调节动切力和塑形粘度的办法。 塑性粘度是塑性流体流变曲线段斜率的倒数。它不随剪切力而变化,相当于体系中结构拆散速度等于恢复速度时的粘度。塑性粘度由钻井液中的固相含量、固相颗粒的形状和分散程度、表面润滑性及液相本身的粘度等因素决定。体系中塑性粘度太高需要降低时,一般使用固控设备降低固相含量,增加体系的抑制性,降低活性固相的分散度;如急需降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10分) 1.只增加定位的刚度和稳定性的支承为可调支承。(×) 2.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而欠定位则不允许。(√) 3.一面双销定位中,菱形销长轴方向应垂直于双销连心线。(√) 4.装配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完全互换法。(×) 5.车削细长轴时,工件外圆中间粗两头细,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刚度差。 (√) 6.机床的热变形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7.机床的传动链误差是产生误差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 8.工序集中则使用的设备数量少,生产准备工作量小。(×) 9.工序余量是指加工、外圆时加工前后的直径差。(×) 10.工艺过程包括生产过程和辅助过程两个部分。(×) 二、填空(30分) 1.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 2.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加工精度包括(尺寸)、(形状)、(位置)三方面的容。 4.定位误差由两部分组成,其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造成的,它的大小等于(两基准间尺寸)的公差值。 5.圆偏心夹紧机构中,偏心轮的自锁条件是( e D) 20 ~ 14 ( ),其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D为圆偏 心盘的直径;e为偏心量)。 6.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7.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展成法)等几种。 8.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小。 9.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自为基准)。 10.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位置。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工作地点不变 )和工作是否连续完成。 三、解释概念(10分) 1.经济精度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即完好设备、适当夹具、必需刀具、一定的熟练工人,合理的工时定额下,某种加工方法所达到的公差等级和粗糙度。 2.工艺系统刚度 垂直加工面的切削力FY与刀刃相对加工面在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变形位移Y之比为工艺系统刚度K, 即K= y F y 3.粗基准 未加工面为定位基面的定位基准。 4.原理误差 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或近似的刀具形状而产生的误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