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管性溃疡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45
小腿溃疡的病因分类和治疗小腿溃疡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男性发病率远较女性为高,在老年人更为常见,其发生原因十分复杂和多样,一旦诊断有误,其疗效肯定不佳,致使溃疡经久不愈。
故若要治好小腿溃疡,必须先了解其病因。
本文就小腿溃疡的病因分类和治疗原则介绍如下。
一、病因分类(一)血管性疾病最常见,约占70~90%1.静脉供血不足性消退溃疡:最常见的是静脉曲张性溃疡(郁积性溃疡)。
系由静脉机能不全,导致静脉曲张,静脉压增高,毛细血管损伤,组织内压力增高、水肿、纤维化、小动脉和淋巴管阻塞及皮肤氧合作用降低,加之外伤和感染,最终促使溃疡的形成。
其主要特点是溃疡好发于小腿下段的内侧,四周水肿,局部疼痛,表浅静脉曲张,紫癜,色素沉着和湿疹样改变。
2.动脉性溃疡(1)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发生于长期患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故又称高血压缺血性溃疡。
下肢动脉的血供障碍可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如动脉腔完全闭塞可产生小腿干性坏疽和溃疡。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累及四肢的中、小动脉,如侵犯静脉,以下肢尤为多见,几乎均为男性。
临床特点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受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苍白、紫绀、发凉,并伴有游走性血栓性浅表静脉炎,严重者有肢体溃疡、坏死。
(3)胆固醇栓塞3.血管炎(1)小血管炎A.过敏性血管炎:主要是由真皮内毛细血管后小静脉的白细胞碎裂性损害引起,细小动脉受累较少。
皮损为多形性,典型的皮损是紫癜和丘疹损害。
如有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则可产生溃疡损害,溃疡可自发形成或由紫癜部继发。
B.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病可伴多种血管炎性损害,有小血管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和中等大动脉的损害等,总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为皮肤血管炎损害,有红斑、大疱、皮肤梗死和溃疡等。
其特殊类型Felty’s综合症更以脾肿大、粒细胞缺乏、皮下结节和皮肤溃疡为本病的特征。
C.系统性红斑狼疮:约20%左右的病人在其病程中可发生皮肤血管炎,主要累及细小静脉,表现为指端和下肢红斑及可触及的紫癜损害,并可进而发展为皮肤梗死和溃疡。
伤口清洁敷料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6-05-21T15:16:20.5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3期作者:应俐易瑒姜静娅[导读] 杭州市拱墅区小河湖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 310000)以改变细菌细胞内、外的结构,破坏细菌膜,导致细菌功能障碍和死亡,达到抑制溃疡局部细菌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
应俐易瑒姜静娅(杭州市拱墅区小河湖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 310000)【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072-02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是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病机制1是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多种因素引起下肢静脉系统压力升高,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增多,肢体淤血、组织缺氧,局部代谢产物堆积,皮肤营养障碍,最终导致组织不可逆损伤,溃疡形成。
这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2的治疗中,纠正血液动力学紊乱,改善静脉高压的同时,溃疡创面的处理尤为重要。
2015.2~2015.9月我科采用伤口液体清洁敷料3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6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纳入了我院2015.2~2015.9收治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共68例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
患者年龄45~83岁,平均(62.3±7.9)岁。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液体辅料组和普通盐水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临床护理液体辅料组先对患者溃疡进行清创,然后使用液体敷料进行换药。
普通盐水组先进行清创4,然后用生理盐水湿敷换药。
两组患者换药频率一致。
1.3 疗效判定治愈:溃疡愈合;显效:溃疡面积缩小≥60%;好转:60%>溃疡面积缩小≥30%;无效:溃疡面积缩小<3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火龙罐综合灸干预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7-20T11:30:51.679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6期作者:蒋玲罗毅范培玥杨之秀[导读]火龙罐综合灸干预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效果分析蒋玲罗毅范培玥杨之秀(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苏州215021)摘要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较难治愈且容易复发的疾病,处理不当会给患者造成不可估量的痛苦。
本文总结了1例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辨证施护、随证施治、情志护理、膳食调护、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
经过12天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顺利出院,电话随访2个月,状况良好。
下肢静脉曲张是较大的浅静脉及其分支由于静脉压增高而产生扭曲性的扩张和延长,是发生于中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病[1]。
临床上又称为“老烂腿”,具有反复发作与难治愈等特点,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2]。
目前以中药外治结合手术治疗为主,取得较好疗效。
中药外治法包括中药膏剂外涂、中药熏洗、中药外敷等,但治疗过程中换药次数多,创面愈合时间长,疗效不够理想[3]。
手术治疗不但增加患者痛苦,且增加住院费用和时长。
司纪广等[4]研究发现,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痰湿质比例较大,湿性粘滞,长期蛰伏脏腑经络,郁而化火,临床表现为局部创周红肿,灼热,或伴水疱、湿疹。
在治疗上当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即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原则[1],治疗多给予活血化瘀、通络解毒[5]。
作者:蒋玲,副主任护师,护士长研究方向:中医护理、康复护理联系方式:*****************************火龙罐是集推拿、刮痧、艾灸于一体,结合揉、碾、推、按、点、摇、闪、震、烫、熨 10 种手法的新型中医特色疗法。
火龙罐治疗具有行气活血,温健脾阳,通经活络功效,还可补益正气,正气充盛,则气血充足,邪毒无从侵入。
下肢慢性溃疡 (臁疮 )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下肢慢性溃疡属于中医“臁疮”的范畴,又名“裙边疮”、“裤口疮”、“老烂脚”,好发于小腿下1/3处、内、外侧的部位,本病初起之时,在皮肤表面出现黄豆大小的红斑或结节,后迅速发展为豌豆大小的水疱、脓疱,随着病情发展向皮肤深处形成溃疡,患者先痒后痛,继发破溃,形成溃疡后久治不愈,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对于臁疮这种疾病的认识始于宋元时期,中医药治疗臁疮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低复发等优点,本文从中医角度对臁疮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中药配方处分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一、臁疮的病因病机臁疮多因久站、负重远行等原因导致人体的气血耗伤,致使中气下陷,引发下肢经络不畅、局部出现气血瘀滞,下肢肌肤失养,患者本身又存在正气不足而湿热邪盛的情况,当下肢皮肤因蚊虫叮咬、意外伤害以及湿疹等多种原因导致破损时,易诱发臁疮,在《华佗神医密传》中曾写道:“臁疮有内外之异,因脏腑有湿毒,乃外发为疮、亦因打扑抓磕或遇毒虫恶犬咬破损伤而形成疮者”。
导致臁疮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为“邪实”及“正虚”,风、湿、热、毒、瘀诸邪相搏使然,以“虚”为本,“虚”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因虚致瘀、因瘀致腐、因腐至虚,气血亏虚、血瘀阻络或湿热下注积聚,进而血败肉腐形成了溃疡。
二、臁疮的中医辨证治疗和中药配方处分中医根据臁疮的病因病机,将其分为两个症型:湿热下注型,气血亏虚型。
2、1湿热下注型多见于臁疮初发的患者,湿热蕴结患者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导致出现湿热症状,患者的疮面色暗或疮面上附有脓苔(坏死组织),疮面久溃不愈、脓水浸淫并秽臭难闻,患处及周围有肿胀和灼热感,痒痛兼具,患者舌苔黄腻、脉细数,严重时会有发热的全身症状。
方选三妙丸或萆薢胜湿汤随证加减。
此型当分湿重、热重或湿热并重,湿重者用四妙散,加重薏苡仁用量,热重者酌加清热解毒的药物,如忍冬藤、连翘、蒲公英等。
湿热并重加土茯苓、马齿苋,《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祛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入院记录姓名:xxx 职业:农民性别:男地址:xx乡xx村年龄:67岁入院日期:2023.07.14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23.07.14婚姻状况:已婚病史叙述者:家属及本人籍贯:甘肃合水可靠程度:可靠主诉:左下肢浅静脉曲张,小腿胀痛不适1月。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1月前出现左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以小腿两侧为甚,有时感左下肢扩张静脉处刺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近日感下肢静脉曲张渐加重,发病后左下肢小腿、足背出现色素沉着,皮疹瘙痒,伴有区部溃疡。
遂往庆阳市人民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嘱返回我院做抗感染治疗,查体后门诊以“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收住。
患者自发病来睡眠可,食欲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状况可;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否认慢性肾炎、甲亢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急慢性痢疾等传染性病史;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长于本地;无疫区、牧区、放射区及化学污染区久居史,生活起居规律,无其他不良嗜好。
婚育史:已婚,子女及配偶均体健。
家族史:家族成员中无明显传染性及其他遗传性疾病。
体格检查T36.5℃ P94次/分 R16次/分 Bp13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可,步入病房,主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皮疹及黄染。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外观无畸形,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
两耳无畸形,外耳无溢液,乳突无压痛。
鼻腔通畅,鼻翼无畸形,无分泌物,鼻窦无压痛。
口唇无紫绀及苍白,伸舌居中,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
颈软,颈椎无压痛,颈静脉未见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
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动度正常,未触及肿块,无压痛。
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未闻及异常呼吸音。
心前区无隆起, 心尖搏动在胸骨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处,心界不大,心率94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及奔马律。
1例糖尿病伴下肢静脉溃疡患者伤口的护理【概要】糖尿病是指由于机体内分泌不足以及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一个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病症,已成为全球危及人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患者的生理环境一直保持在高血糖状态,影响慢性伤口的愈合。
下肢静脉溃疡是最常见的下肢溃疡,占小腿溃疡百分之八十以上,系由于深静脉高压作用而出现的小腿及脚掌之间的开放性皮肤损害[1],约在正常患者中的发生率百分之一。
因静脉溃疡病程长、愈合慢、重复发作已成为临床治疗难题[2]。
静脉压力治疗是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基础治疗[3]。
本文报道一例糖尿病伴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的伤口护理。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溃疡;护理下肢静脉溃疡在六十岁以上的患者中,死亡率约在百分之三-百分之四。
其平均愈合时间为6-12个月。
2022年9月在糖尿病门诊实习期间接诊了一例糖尿病伴下肢静脉溃疡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明显,现将治疗护理情况汇报如下。
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病人男性,王某某,59岁,于二零二二年因“左小腿静脉曲张溃疡感染伴流脓1月余”收治病人入院,既往下臂静脉曲张史8年,高血压史6个多月,病人后入院查体:体温为36℃,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59/96mmHg。
左下肢体有多处静脉曲张,且部分皮温明显升高,左下肢轻度的水肿,压之凹陷,能触及其下肢血管的搏动,深静脉通畅测试阴性。
B超检查发现左小腿部分的浅表静脉迂曲扩大,双下肢静脉间未见栓子。
踝肱指数:1.1。
焦虑评分SAS:66分。
住院期间主要以抗感染管理血糖,降压为主治疗5天,出院后于门诊继续换药治疗。
2护理评估2.1局部评估通过对伤口评估,可以判断病人的损伤程度,为左小腿静脉溃疡,损伤范围大约4 cm×1.6 cm,创面百分之一百的黄色组织,创口周围皮肤色素沉着、干枯、脱屑,轻微的皮下红肿,其中两处创口均已结疤。
2.2全身评估病人身长为一米七 ,重量为八十公斤,BMI指数:27.7。
体形肥胖,无吸烟、饮酒、吸毒史,随机血糖8.9mmol/L,疼痛评分6分。
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现状及展望随着人口老龄化,下肢静脉溃疡的发病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统计,我国下肢静脉溃疡的发病率约为0.4%-1.3%,而欧美国家则接近1%。
下肢静脉溃疡是一种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腓肠肌泵功能受影响,导致浅层静脉血管充血肿胀、静脉血压增高、毛细血管壁及静脉血管壁薄弱,使血清及液体渗漏至周围组织,最终形成溃疡的一种疾病。
患者在院外自我管理不到位是其病情加重及复发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现状及展望进行综述。
一、延续性护理的定义及意义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将医院护理延伸至患者家庭和社区的健康护理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持续、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再次住院率。
对于下肢静脉溃疡患者而言,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病情复发,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二、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现状目前,我国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文献回顾显示,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延续性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一般处理:包括戒烟、避免不良刺激、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等。
研究发现,严格戒烟和避免受凉受潮等不良刺激对于预防下肢静脉溃疡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创面处理:包括采用清创胶、藻酸钙盐、泡沫敷贴等新型敷料联合弹力绷带进行压力治疗。
研究表明,新型敷料和弹力绷带的使用可以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3. 疼痛评估与控制: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常常伴有疼痛症状,准确、全面的疼痛评估是有效控制疼痛的基础。
研究表明,每次换药前、换药时、换药后均进行疼痛评估,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血管及循环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静脉疾病的首选辅助检查手段,可用于检测静脉瓣膜功能。
研究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血管及循环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三、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展望尽管我国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护理措施的标准化、护理人员的培训、患者及家庭的支持等。
腔内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全文)下肢静脉性溃疡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病,最常见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病人,也可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患者。
美国的论文报告显示,65岁以上的静脉曲张患者合并静脉溃疡者高达4%。
下肢静脉曲张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静脉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病人发生下肢静脉溃疡的概率更高。
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溃疡长期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方法很多,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一些新的技术。
我科采用腔内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39~76岁,平均(48±18)岁。
病程3年~30年。
其中72例为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患者下肢静脉造影均显示深静脉通畅,临床表现包括肢体肿胀,下肢静脉曲张,发黑,溃烂。
按照国际静脉联盟CEAP分级,都为C6级,溃疡直径约1cm-15cm,平均(5.2±4.8)cm。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确诊下肢深静脉通畅,同时患者无聚多卡醇、酒精过敏史,所有患者均无能影响手术的严重并发症。
2015年9月~2017年11月将符合上述条件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纯组,联合组大腿段大隐静脉及属支采用激光治疗,小腿段大隐静脉用硬化剂注射,单纯治疗组全部采用激光,2 组各40 例。
2 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年龄、性别、病变类型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5) ,有可比性,见表1。
1.2 手术方法1.2.1 单纯组术前彩超下标记好责任血管及穿通支静脉,患者麻醉成功后(腰麻或者全麻),于内踝上方先用24号穿刺针穿刺大隐静脉主干,部分无法穿刺主干的病人可采用切开的方法找到大隐静脉远端,在激光仪指示灯指示下,导入激光光纤直至大隐静脉根部(腹股沟下方),连接980 nm 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系统,调节激光发射功率为大腿16W,小腿12W,采用连续脉冲的方式从腹股沟下方开始全程闭合大隐静脉,边闭合边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