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战略定位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2.91 KB
- 文档页数:3
中来;四是能够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使西伯利
亚和远东地区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来,使俄罗斯在这一进程中作为主要的合作力
量对开发东北亚地区发挥重要作用。
在目前的条件下,众多的因素证明中国是
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最佳的合作伙伴。这些因
素主要包括:一是经济上存在互补性,表现为俄
罗斯具有基础雄厚的工业、采掘业和高水平的
科学技术,而中国则有农村经济、轻工业和剩余
劳动力;二是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新加坡有
数量可观的外汇储备,而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
则需要大量的投资;三是中国的环渤海和东北
地区,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工艺水平方面,都和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具有近似性;四是中
俄两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双方可以
利用现有的一些设施进一步扩大商品贸易和经
济交往。根据这些条件,中俄两国在邻近地区,即在环渤海与东北地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加速启动经济一体化进程。
基于上述分析和论证,可以得出如下的结
论:能源项目作为现代工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
基础与动力,业已提到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务实
启动的日程上来,并将从根本上展示出东北亚
区域生产力要素的优势互补特征。因此,中国
在东北亚地区不应把目光只盯在“中日韩三国
经济合作体”上,还要通过共同开发西伯利亚和
远东地区的能源项目来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
平;而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作为俄罗斯领土的
亚洲部分,要在21世纪也同欧洲部分一样融进
世界经济体系,最主要的条件是使该地区求得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俄罗斯与亚太国家
尤其是与中国合作开发的前沿阵地,变其潜在
的资源优势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为了实现这一
计划,中俄两国必须从市场经济规律出发加大
对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能源项目的开发力度,以推动实现双方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目标。(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宋锦海)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
与远东地区的
战略定位分析
荣丽华
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作为俄罗斯领土的亚洲部分,要在21世纪也同欧洲部分一样进入世界经济体系,最主要的条件是使该地区求得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西伯利
亚与远东地区就要注重挖掘自身的经济潜力,从而使之成为俄罗斯与亚太国家尤其是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在这方面,俄罗斯政府目前已经明确了战略进取方向,其中心点
是要强调,俄罗斯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是共同开发和利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和电能资源。本文将从战略定位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第一,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面向东北亚区
域经贸合作求发展,是俄罗斯21世纪实现战略利益的迫切需要。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主要是面向西方世界求发展,并且力图通过发展西部地
区来带动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进步。因此,不仅使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在自己的发展规划中脱离了亚太地区,而且也远离了自己在地缘方面最接近的邻国,即亚洲东北部的那些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只是还和
中国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保持着传统的经济联系。由于俄罗斯联邦中央对地方经济的投资不足,特别是由于地理的原因,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距离莫斯科路途遥远,社会经
济发展机制不健全,且又地广人稀,所以在全国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值得重视的是,普京当选总统后,俄罗斯的亚洲政策中出现了显著的变
化。俄罗斯为了其国家利益决心推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积极参与这一进程。但是,在目前
—81—经济合作
东欧中亚市场研究 2001年第6期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的情况下,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发展中最大的
难题是缺少资金:要么必须在国家预算中大幅
度地增加对该地区的投资,而这在国内投资能
力萎缩的情况下是很不容易办到的;要么积极
促进该地区与东北亚国家实行经济一体化,在
合作利益的刺激下吸引外国投资,这在当前是
比较现实的选择。
俄罗斯各界有识之士均已认识到,西伯利
亚与远东地区必须面向东北亚地区通过合作求
发展,这是俄罗斯21世纪恢复大国地位这一战
略利益的现实需要。目前,在东北亚国家中,与
俄罗斯有经济联系的主要是中国、日本和韩国。
但是,这些联系或多或少地仍然逊色于俄罗斯
同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主要原因在于彼此之
间投资的规模太小。必须正视,在俄罗斯当前
的出口商品中,有70%是石油和天然气,而其
中的大部分是产出于东方,却流向西方。俄罗
斯一共拥有三条向西方提供石油的通道:一是
通过拉脱维亚的文茨皮尔斯地区的石油管道;二是通过立陶宛的布金格地区的石油管道;三
是通过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
峡的石油通道。通过这三条主要通道运输石
油,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这三国的政治气候,使俄罗斯的石油生产和销售处于不稳定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输油管线目前年输送量
大约为312亿吨,大大低于俄罗斯的石油开采
潜力,即在90年代初期为6亿吨,到90年代末
期不得不压缩到3105亿吨,从而使俄罗斯遭受
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据俄罗斯联邦能源部的估
计,从2000年至2020年间,俄罗斯将每年向东
方出口天然气500—1000亿立方米,出口石油
015亿—018亿吨。虽然这只是初步的计划,但也有利于俄罗斯建立石油天然气出口的多元化
市场格局,从而解决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经
济发展问题;同时,也能够吸引中、日、韩等东北
亚国家参与俄罗斯能源基地开发合作。这种合
作已经提上操作日程。
第二,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资源和
能源,是俄罗斯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
要方向。俄罗斯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认为,在西伯利
亚与远东地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
施资源和能源的大规模开发规划,能够促使俄
罗斯在短期内加入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俄方提出并制定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加入亚太
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策略,主要是考虑该地
区以及整个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现实
条件和利益关系。在分析的基础上,俄罗斯人
所要把握的最主要环节,是努力使俄罗斯的经
济发展前景与世界市场规则相衔接。因此,经
过斟酌,俄罗斯把东亚市场作为西伯利亚与远
东地区的进取方向。这样做,既能够使俄罗斯
在东亚这个世界第三大市场中获得新的、更大
的发展空间,又可以减少俄罗斯对西方市场出
口未能达到目标所造成的损失,符合俄罗斯经
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利益。而要实现这一计划,就必须大力改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投资环
境,切实加强与东北亚国家、尤其是与中国的经
贸合作。
值得肯定的是,俄罗斯在同中国的合作中
已经迈出了新的坚实的步伐,从而使中俄两国
经贸合作进入以开发大项目为特征的务实性阶
段。这主要表现为普京总统在2000年7月17日至19日访华期间,与中国签署了一系列经济
技术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关于继续在能源领域
加强合作的协议,关于中国银行与俄罗斯对外
经济银行加强合作的协议,还签署了关于制定
从卡维金斯克原产地铺设输送天然气管道的经
济技术规划,关于筹备铺设从俄罗斯到中国的
石油管道的协议,又签订了从西西伯利亚原产
地向中国每年输送30万吨轻石油的协议。上
述协议的签订与实施,不仅能够推动西伯利亚
与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还能够使俄罗斯
获取额外的资金投入,从而使俄罗斯在亚太经
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有所作为。而要达到这个目
的,就需要借助于联邦政府毫不犹豫的干预行
为,以保证国家对项目安排和价格调节的职能
作用,并且履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各自职责,正
确解决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原有的债务负担,使新一轮国内外投资能够立即派到用场,以利
—91—经济合作
东欧中亚市场研究 2001年第6期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于推进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各项经济开发活
动。正如哈巴罗夫斯克州州长伊沙耶夫所讲的
那样:“对俄罗斯最重要的是形成和实施国际合
作的基础设施规划,这些规划包括创建与国家
和地区有关的、首先是能源和交通方面的设
施”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联邦国家开发西伯
利亚与远东地区资源与能源这一主要的价值取
向,才能以此为前沿阵地加强与东北亚其他国
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第三,共同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资
源和能源,是实现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
目标的关键措施。
自从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
来,经贸合作一直落后于政治协作而成为薄弱
环节。从叶利钦总统到普京总统,俄罗斯始终
致力于改善这种状况,但一直是进展不大,只是
和中国领导人签署了一些宣言、声明、协议之类
的文件,为两国加强经贸合作确立了原则和方
向。为了在这些原则和方向下实现中俄两国经
贸合作战略升级的任务,在俄罗斯联邦政府副
总理科列巴诺夫的主持下,于2000年3月推出
了一系列的项目开发计划与有操作价值的经济
合作纲要。其中主要的内容是:在中国江苏省
建立连云港原子能发电站,由俄方全部承担技
术与设备的配套工作;在伊尔库茨克附近的开
采石油原产地,设计铺设通过蒙古国到山东省
日照港的天然气管道;计划建设从托木斯克到
中国的石油管道,以支持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
的需要;根据联合生产客机的计划建立中俄航
空合作集团,共同开发亚太地区各国市场。毫
无疑问,上述这些计划的实施,不仅对于发展中
俄两国经贸科技合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
且也是俄罗斯加入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奠基
石。与此同时,这些计划的实施,对于东北亚区
域经济合作,也能够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因
为,该地区许多国家都有巨大的投资潜力和生
产潜力,但缺乏保障经济增长所必需的资源和
能源。为此,必须注重解决下列问题:一是通过
管道建设,保障从俄罗斯到中国的石油运输;二
是实施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号方案,保障从伊尔库茨克开采的天然气输往中国、蒙古和朝
鲜,并有条件地向日本和韩国供应;三是计划从
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调拨电能到中国各地,同
时也可以建立从萨哈林到日本的输电线路;四
是修复和重建横穿西伯利亚的亚欧大陆桥,重
点是建设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众多的桥头港,如纳霍德卡港、海参崴港、扎卢比诺港以及它们
所延伸的运输线路。
显而易见,要实现上述方案的各项指标,必
须有充分的能源和有效的交通条件作保障,从
而使俄罗斯的亚洲部分的市场开发空前活跃起
来,进一步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大批企业进
入经济复苏状态。与此同时,还会创造新的大
量就业机会,以全面缓解社会危机,创造国家安
定的政治局面。因此,可以说,通过西伯利亚与
远东地区的开发,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
作,对于俄罗斯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
此,俄罗斯方面正在努力改善西伯利亚与远东
地区的投资环境,主要是借鉴中国20世纪
80—90年代的经验,实施开放的对外政策。当然,这些政策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实施要
分几个阶段来进行:一是创建中俄边境海关,即
满洲里———扎巴伊卡尔斯克、绥芬河———戈城、
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等对应城市的口岸海
关;二是在同中国接壤的俄罗斯城市中创建自
由经济区,其中必须拥有可供项目开发与经营
的基础设施;三是通过关于在西伯利亚与远东
地区与中国边境的地方机构联合颁布企业法
规,推出有利于两国合资合作企业发展的各项
优惠政策,以便加强双方地方和城市之间的经
贸合作;四是颁布关于在海参崴、哈巴罗夫斯
克、伊尔库茨克和新西伯利亚设立高新技术创
业园区的法令,以利于加强与中方在科技及其
产业化方面的合作,进而为东北亚地区合作开
发提供持久的智力支持和后续产业保障。(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宋锦海)
—02—经济合作
①伊沙耶夫:《俄罗斯远东:在东北亚合作的长远前景》,哈巴罗夫斯克2000年版,第32页。
东欧中亚市场研究 2001年第6期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