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麻醉临床应用共5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85 MB
- 文档页数:53
吸入麻醉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吸入麻醉简介•吸入麻醉的物质•吸入麻醉的实施•吸入麻醉的效果•吸入麻醉的应用•吸入麻醉的安全性01吸入麻醉简介吸入麻醉是一种麻醉方法,指通过吸入麻醉药物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产生暂时性意识消失和全身疼痛感觉丧失的全身麻醉方法。
吸入麻醉药物包括:氧化亚氮、乙醚、异氟烷、恩氟烷、七氟烷等。
吸入麻醉药物通过呼吸道吸入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随着血液流动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产生麻醉效果。
吸入麻醉药物的浓度和血液中的浓度是影响麻醉效果的关键因素。
吸入麻醉最早可追溯到1842年,英国医生H.H.玩格拉斯通过吸入乙醚的方法成功地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身麻醉手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吸入麻醉药物不断更新换代,从最初的乙醚、氯仿等,到后来的氧化亚氮、氟烷等,再到现在的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等,吸入麻醉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吸入麻醉的历史发展02吸入麻醉的物质如乙醚、氯仿等,目前临床已较少使用。
吸入麻醉药物的分类烃类如氟烷、安氟醚、异氟醚等,临床上较常用。
卤代烃类又称笑气,为无色、无臭、无刺激的气体,是一种惰性气体。
氧化亚氮1吸入麻醉药物的性质23药物的麻醉效能与其分子结构中烷基和芳基的比例有关,烷基越多,麻醉效能越强。
药效吸入麻醉药物的脂溶性与它们在血液中的溶解度有关,溶解度越大,越容易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
脂溶性吸入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与其分子结构有关,分子结构较小的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更快。
代谢与排泄通过面罩或气管导管将麻醉药物吸入肺内,达到麻醉效果。
吸入法将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或动脉注入体内,达到麻醉效果。
循环法同时使用吸入法和循环法,使患者迅速进入麻醉状态,并维持麻醉深度。
静吸复合法吸入麻醉药物的使用方法03吸入麻醉的实施麻醉前检查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检查。
麻醉前访视对患者进行麻醉前访视,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