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 格式:pptx
- 大小:8.81 MB
- 文档页数:45
尘肺病X线高千伏胸片与CT的影像学诊断分析目的:对尘肺病高千伏X线胸片与CT影像学诊断进行分析,并探讨运用CT辅助诊断尘肺病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9例尘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性分析所有患者的CT影像诊断资料以及X线胸片诊断资料。
结果:通过对CT以及X线胸片两组影像学表现特点的分析发现,相比X线胸片,CT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更为清晰,特别是对病变症状中阴影的大小以及阴影形态都有比较清晰的显示,CT在尘肺病的病变辅助诊断当中有一定优势。
结论:CT 影像诊断可以作为尘肺病高千伏X线胸片诊断中的有效辅助手段。
标签:尘肺病;CT影像;X线,诊断价值尘肺病属于一种职业病,多发于煤工、矿工等人群,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尘肺病的诊断方法有X线胸片以及CT等,本文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9例尘肺病患者的影像诊断资料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9例尘肺患者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12例患者为Ⅰ期尘肺,19例为Ⅱ期尘肺,38例为Ⅲ期尘肺。
其中合并肺结核患者有10例,合并肺气肿患者有7例,另有6例患者患有肺癌,2患者患有肺源性心脏病。
69例尘肺患者中59例为男性患者,10例为女性患者。
患者的平均年龄在35到65岁,平均年龄为46岁。
患者接触粉尘的时间5到20年,平均时间为18.5年。
患者工种煤工28例,石工14例,翻砂工1例,凿岩工15例,放炮工11例。
尘肺患者主要有胸痛、呼吸困难、咳嗽以及咳痰等等表现症状。
2方法2.1 X线高千伏胸片诊断利用目前先进的800mAX线机对69例尘肺病患者进行高千伏X线胸片检查,相关参数设定为:2~8mAS、120kV。
2.2高分辨率CT诊断采用高分辨率CT扫描对69例患者进行高分辨率薄层连续扫描,相关参数设定:450mAS、300kV、层隔1mm、层厚1mm。
中国尘肺病国家诊断标准
中国的尘肺病国家诊断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以反映医疗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于尘肺病认识的深化。
截至2023,最新的尘肺病诊断标准是2015年颁布的《GBZ 70-2015 职业性尘肺病诊断标准》。
该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尘肺病的诊断:
1. 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诊断尘肺病需有确切的粉尘暴露历史,这通常通过工作记录和健康监护资料来确认。
2. 胸部影像学表现:尘肺病的诊断主要依据X射线胸片或CT扫描的结果。
影像学表现包括小阴影、大阴影等,根据其密度和分布范围进行分期。
3. 现场职业卫生学资料:包括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接触时间等,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粉尘暴露的水平。
4. 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在进行尘肺病诊断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和风险因素。
5.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作为诊断的辅助依据。
根据《GBZ 70-2015》,尘肺病被分为几个不同的期别,包括一期、二期和三期,每期的诊断标准都有详细的规定。
此外,标准还提到了观察对象,即那些在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需要进行动态观察的粉尘作业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尘肺病的诊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由具
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生在具备职业病诊断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综合各种资料和信息,遵循国家标准进行诊断。
尘肺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阮丽萍【摘要】目的探讨CT应用于尘肺病诊断的价值及临床表现.方法选择2013-2015年收治的50例尘肺病患者,Ⅰ期尘肺33例,Ⅱ期尘肺11例,Ⅲ期尘肺6例,均行CT诊断,并将CT诊断结果与X线胸片进行比较.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影像检出情况,探讨尘肺与浸润型肺结核、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结节、粟粒性肺结核结节、粟粒性肺转移瘤的鉴别诊断.结果 CT阴影检出率98.0%,X线阴影检出率5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有助于提高尘肺病的检出率,对尘肺微细病变的显示敏感度高,直观性强,可减少影像判读的推测性成分,有利于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为尘肺治疗提供了更丰富的影像信息.【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16(025)010【总页数】2页(P1119-1120)【关键词】尘肺;CT;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作者】阮丽萍【作者单位】361003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是严重危害健康的职业病之一[1]。
尘肺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可靠的职业史及X线胸片检查,近年来,随着CT在疾病诊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尘肺的诊断准确率也大大提升,可显著提高尘肺微细病变的显示率[2]。
本文对50例已明确诊断为尘肺患者的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2015年收治的50例尘肺病患者,均符合GBZ 70-2002和GBZ 70-2009的诊断标准。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76岁,平均(55.6±3.7)岁;工龄5~30年,平均(18.9±2.6)年。
Ⅰ期尘肺33例,其中矽肺15例,煤工尘肺13例,石棉肺3例,水泥尘肺2例;Ⅱ期尘肺11例,其中矽肺2例,煤工尘肺7例,石棉肺1例,水泥尘肺1例;Ⅲ期尘肺6例,均为煤工尘肺。
尘肺病X线检查与诊断的若干注意要点尘肺病指的是职业活动中因为吸入了大量的生产粉尘导致肺部出现了弥漫性纤维化病变,在煤矿工人群体中十分高发,对工人健康危害极大。
尘肺病进行诊断可以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种形式,其中无创主要应用的是ct、X线等诊断方法,这种无创性的诊断方法是一种首选方法,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尘肺病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结节状、磨玻璃状或网格状阴影。
尘肺病进行X线诊断是一种常用诊断手段,能够对肺部病变进行准确诊断,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笔者根据临床经验以及相关资料总结了尘肺病X 线检查与诊断的若干注意要点,从而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1.要和患者做好沟通和交流,让患者积极配合,避免因为患者不配合等问题导致X线诊断的结果受到影响;X线检查尘肺病是一个重要的诊断手段,但是在整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读片差异,原因包括医生个人的读片经验以及胸片的拍摄质量,还有读片的方法以及胸片的保存时间等都会对诊断的结果造成影响。
医生不可能每个疾病都精确无误的诊断出来,但是由于尘肺病属于一种赔偿性职业病,因此一定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诊断时要有以下注意事项,首先对于胸片质量不达标的x线片不要勉强进行诊断,应该要求患者重新进行拍摄,确保拿到的X线片达到质量的要求,胸片的质量对于诊断的结果有直接影响。
如果胸片的质量不合格,那么就会导致误诊或者漏诊,所以必须要拍好胸片,这是确保诊断准确的前提条件。
合格的胸片标准是胸廓完整、位置准确、有清晰的锐利以及黑白分明。
X线的拍摄必须使用高千伏摄影技术,胸片的质量要达到二级以上。
读片室内使用的读片灯亮度达到3000cd以上[1],医生需按照胸片的先后顺序进行读片。
2.要尽可能的减少医师个人经验对于X線诊断判断的影响,至少要由2名以上的医师进行判断。
医师要尽可能的具有丰富的经验,降低因为经验不丰富导致漏诊、误诊。
还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通过诊断医师集体讨论后下出结论。
职业性尘肺病,如何及早发现?肺部CT扫描在现代工业社会,职业性尘肺病已成为威胁劳动者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
由于长期暴露在充满粉尘的工作环境中,许多劳动者的肺部健康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抗击尘肺病的关键。
肺部CT扫描,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检查手段,为我们提供了及早发现尘肺病的可能。
接下来,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职业性尘肺病的危害、肺部CT扫描在诊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及早发现这一职业病,从而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呼吸健康与生命安全。
一、认识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尘肺病,顾名思义,是由于长期在职业活动中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瘢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这种病症进展缓慢,但一旦发病,往往不可逆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
尘肺病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无机尘肺和有机尘肺。
在生产劳动中吸入无机粉尘所致的尘肺,称为无机尘肺。
尘肺大部分为无机尘肺。
吸入有机粉尘所致的尘肺称为有机尘肺,如棉尘肺、农民肺等。
我国法定十二种尘肺有:矽肺、煤工尘肺、电墨尘肺、碳墨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以及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早期尘肺病人身体体征相对较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可能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病人还可能出现咯血、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这些症状往往呈进行性加重,对病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二、肺部CT扫描在尘肺病诊断中的作用肺部CT扫描,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源和探测器围绕人体某部位进行连续的断面扫描,通过计算机处理后获得该部位的三维图像的技术。
在尘肺病的诊断中,肺部CT扫描以其高分辨率、无创性和可重复性等优点,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
以下是肺部CT扫描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具体作用:1. 高分辨率显示肺部结构肺部CT扫描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肺部横断面图像,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细微结构,包括肺实质、肺间质、支气管和血管等。
尘肺病48例的X线影像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尘肺病的x线影像诊断方法与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12月48例尘肺病患者的x线影像诊断资料。
结果:本组患者均表现肺部纹理增粗与增重,主要表现为肺内部小结节41例,大结节7例,肺门淋巴结明显增大4例,肺门呈现为对称性蛋壳样钙化1例。
本组患者诊断为肺气肿5例、肺结核9例。
结论:x线影像对于尘肺病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需要医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判断,以提高诊断结果的正确率。
关键词:尘肺病;x线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8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36-01尘肺病主要是指在长期的劳动操作中,因吸入对于人体有害的粉尘,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肺部弥漫性病变或胸膜改变。
尘肺病大致可以分为:煤矿工人尘肺、硅(矽)酸盐肺、矽肺及其他无机粉尘尘肺等[1]。
在尘肺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x线影像是确定尘肺与分期的常用诊断方法,结合患者的体征、病史、症状,以及必要的临床化验与特殊检查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12月48例尘肺病患者的x线影像诊断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例;年龄47-76岁,平均(64.2±2.3)岁。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劳动时气急、咳嗽、咯血、吐痰等。
本组患者的尘肺病分期结果为:一期尘肺39例,二期尘肺6例,三期尘肺3例。
1.2检查方法:本院采用北京万东x线摄影机,所有患者均摄取后前立位片,焦片距为2.0m,使用120kw,5.0-12.5mas,中心线定位于患者的第4-6节胸椎水平,并且将摄影信息记录于胶片上。
2结果2.1肺部纹理改变,本组患者均表现肺部纹理增粗与增重,部分患者出现肺部纹理扭曲、变形、紊乱。
31例患者表现为肺部透亮度降低,并且出现不同程度的磨玻璃样混浊。
2.2小结节,41例患者肺部可见小结节,多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的大小、直径均1cm。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肺结核影像学诊断引言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中肺结核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是肺结核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通过对患者胸部X线片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和判读,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肺结核的诊断和疾病的进展情况。
本文将介绍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以及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供医生和医学学生参考。
影像学表现特点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是多样的,不同阶段的肺结核病变在影像上具有不同的特征。
根据病变的形态和分布,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渗出性病变:肺结核病初期的典型表现,常见于儿童和青年患者。
影像学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野散在分布的小片状模糊阴影,常伴有纵隔淋巴结增大。
2. 结节性病变:肺结核的中晚期表现之一,以结节样阴影为主。
影像学上表现为肺野内多发结节状阴影,大小均匀一致,常伴有钙化和纵隔淋巴结增大。
3. 纤维空洞性病变:肺结核的后期表现之一,病灶呈纤维化,空洞形成。
影像学上表现为肺野内多个大小不等的空洞,周围常有纤维密度影。
4. 纵隔淋巴结增大:肺结核常伴有纵隔淋巴结增大,这是炎症反应的表现。
影像学上表现为纵隔阴影增宽,纵隔淋巴结呈片状分布或融合成块。
影像学诊断方法影像学是肺结核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片、CT扫描和MRI等。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特点:1. 胸部X线片:是最常用的肺结核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胸部X线片的拍摄和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肺结核的病变类型和范围。
但是,胸部X线片在肺结核早期和一些局限性病变的诊断上有一定限制。
2. CT扫描:CT扫描是肺结核影像学诊断中常用的高分辨率检查方法。
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细节,对于肺结核病灶的定位、病变的形态和分布等有较高的准确性。
但是,由于CT扫描的辐射剂量相对较高,不适宜作为常规筛查方法。
3. MRI:MRI对于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并不常用,其主要应用于复杂肺结核病变的鉴别诊断,如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骨髓炎等。
图1
左图胸部正位X线显示左肺野大片状致密影及肺实变(箭头所指处);右图胸部CT显示大片状实变病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箭头所指处)。
图2
左图胸部正位X线显示双肺野斑片、结节状影,提示增殖性病灶;右图胸部CT显示双肺野散在斑点、结节影(箭头所指处),部分聚集成簇,是典型的支气管内播散表现。
图3
胸部正位X线(左图)及CT(右图)显示肺内空洞性病变(箭头所指处),同时可见双肺野斑点、结节影,提示增殖性病变。
182020.03 No.9
图4 图5
胸部正位X线显示双肺斑片、条索影、右上肺支气管扩张,肺体积缩小,并可见肺结构变形。
纵隔及气管右偏。
右下胸腔可见胸腔积液。
图6
图7
左图胸部正位X线显示右肺门淋巴结增大、右下肺野片状影、肺实变;右图胸部增强CT显示纵隔气管前间隙及隆突下多发肿大淋巴结,增强呈环形强化。
左图胸部正位X线肺内仅可见散在斑点、结节;右图胸部CT可见粟粒样结节影,呈随机分布(箭头所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