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中西方思想文化对比

古代中西方思想文化对比

古代中西方思想文化对比

中西方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涵盖的内容广泛,不同之处也很明显。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哲学、宗教、社会、艺术等多个角度来比较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异同。

哲学

中西方哲学的最大区别在于,中西方哲学的基础有所不同。西方哲学的基础是希腊哲学,这主要得益于希腊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而中国哲学的基础则是儒家、道家、墨家等。

中西方哲学的目的也有所不同。西方哲学的目的是探究真理、品味美好、寻求自由,注重思维上的重构和推理。而中国哲学注重的是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和个体的修身养性,注重道德伦理的探究和实践。

宗教

在宗教方面,中西方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西方宗教主要有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等。这些宗教相对较为相似,主张信

仰上帝,并且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等级性。而在中国,宗教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伊斯兰教,其组织结构不如西方

宗教那样完善。

社会

在社会方面,中西方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西方社会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体权利、自由和平等,这也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而在中国,由于有着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社会更为重视集体、家庭和

道德等传统的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和谐。

艺术

在艺术方面,中西方也存在很大差异。西方艺术主张表现个性

与自由,注重艺术家对作品的创意和想法的表现,这也反映在他

们的绘画和建筑等方面。而在中国,艺术注重形式和审美,追求

创意和想法的不是艺术家,而是工匠或设计师。例如,中国古代

建筑注重比例和极致的精细,作品的创意和想法也来自工匠对艺

术的理解和精神,而非仅仅只是满足个人的创意和表现。

总结

中西方文化是多元复杂的,从上面所述的几个方面来看,中西方文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艺术风格都存在明显差异。我们需要从中汲取优点,开阔自身的思维和文化视野。

中西传统文化的区别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区别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程学院 机自15 刘飞虎 2112001122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区别 文化是主体和客体在社会实践中的产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人类的文化心态。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西方文化指的是最初形成于南欧、北欧;盛行于西欧、北欧、北美、澳洲的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以下几点: 1.中国文化重人性,西方文化则重理智。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曰“爱人”,孟子曰:“仁也者,人也”。所谓人就是指人际关系,中国讲究礼节,注重孝为仁之根本,注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不同等级秩序,要求臣忠于君,子孝于父母,弟尊敬兄长,等等,否则为“不仁”。然而,西方的文化则偏重于理智、理性,认为理智应该而且能够控制情感,人应该控制自我的欲望,用理智和道德去追求幸福,理智的份量大于人情的份量。“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一哲理名言充分体现了西方对理智的偏重远远大于对人情的重视。这也与中西方的伦理观念不同密切相关,西方人认为人与人之问是契约关系,人与人之问只是依靠契约联系在一起的,而中国人讲究人伦情谊关系,讲究“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师友”、“三纲五常”等等。 2.中国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天人合一”,西方人强调“人为万物之灵”,自然不过是人的陪衬。西方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往往注重个人和物质利益,强调对自然的索取和征服,认为人有能力而且必须征服自然以获取生存的条件。而中国人从先秦时代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天、地、人一统于道”,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德自然”。 3.从语言角度看,汉语是非形态语,西方语言为形态语。西方文字是由单个字母组成的流线性的文字,它以形统意,通过严密复杂的形态变化来表达意思。在句法上只要是主谓结构都是句子,也只有主谓结构才是句子,而汉语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方块字,方块字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语意意思,汉语言是以意统形的,句子的句法、组织结构和语义根据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来安排,而且在汉语中没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是随处可见的,所以汉语组织以达意为主,不滞于形而以意统形。西方流线性的语言和文字相应于西方人单向性的思维模式,他们强于分析、逻辑。中国文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讲究整体性与立体性,体现了中国人立体的思维模式。 4.西方重物质,中国重精神。在西方人眼里,物质的满足是相当重要的,从西方的殖民史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于物质的追逐简直不择手段,对物质的追逐,对感官刺激的寻求,一度使西方人感觉迷茫。相反,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重精神,注重精神上的满足。 5.西方重个人主义,中国文化重集体主义。西方自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思想深入人心,西方的精神强调个体的自由,注重个体的奋斗,个人的权利。私人的权利与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甚至会为个人的私利而不顾国家之利益。而中国文化重集体主义。从古至今,家国思想贯穿人心,一个与众人格格不入的人在中国是没有出路的。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集体主义更是深入人心。中国人的行为注重的是以大局为重,不以自我的私利而去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强调集体至上的原则,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必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而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 6.西方重竞争,中国重和谐、中庸。竞争是西方社会中的不二法则,西方人崇尚竞争,

中西方古代思想观念之比较

中 西 方 古 代 法 律 观 念 之 比 较 法律观念是指介于感性和理性阶段之间的一种特有的法律意识反映阶段。法律观念既包括人们对法律的零散的、偶然的、感性的认识;也包括一些系统的、必然的、理性的认识。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人们的法律观念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时代同一社会的人们,由于各自的社会经历、知识背景和价值取向等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法律观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和西方对法律的看法和理解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从而各自形成了各自的法律观念。 一、中西方古代法律观念的差异表现 (一)、法的本体:二元法与一元法 古代西方持二元法律观,把法分为自然法和制定法。古代中国持一元法律观,把法律看作为制定法,虽然在历史上曾经也有过自然法律观念,但只是昙花一现。西方人认为自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仅自然界存在着秩序和规则,个人之间、

社会之间、民族之间的关系也都存在着客观的秩序和规则,这种秩序和规则就叫做自然法。自然法是由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提出来的,其在西方法学理论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自然法从字面上看似乎指的是一种法,但从实际上看它所指的并不是一种法,而是对法的一种基本看法或一种法律观。在西方的法律历史发展中,自然法这种思想传统和意识形态却经久不衰,对整个西方的法律理论和法律制度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而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为了维护专制统治,人们虽宣扬君权神授,但很少有人把法归结为神的理性等人类之上的东西。西周时期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周礼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神权思想,使人们从人类社会自身来思考法律,而抛弃了法与自然力量和神灵的关系。儒家的孔子与孟子基本上继承了周礼的原则,主张用礼来指导国家的政治法律活动,因而他们不会相信在产生于国家和社会的法律之外还会有其他的法存在。法家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由专制君主制定统一的法律在全国进行统治。在他们看来,法自君出,更不会相信在人定法之外还有其他法的存在。道家的老庄被认为是自然法思想的代表人,但在中国思想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和法家思想,所以从总体上说,在法的本体论上,中国传统文化持的是一元的法律观。 (二)、法的地位:神圣与低下 西方的法律观念多含有正义、善等因素,强调良法之治。因而人们能产生对法的崇敬感,法往往带有神圣的光环。中国的法律观念则不区分法的善恶,法不过是统治工具罢了,法的地位非常低下。斯多葛学派认为,人类所制定的法律应该符合那种代表理性的、统治全世界的、永恒不变的自然法。由于这种法律代表理性,遍及世界万物,它的命令就体现着公正、客观。亚里士多德非常强调法的善。他说:要使事物合乎正义,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后来的许多罗马法学家也都持类似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法应当是善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尽管那种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但中西文化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无论是在宏观层面,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还是在微观层面,表现在教育制度、餐饮文化、服饰追求等方面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

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

国内外古代文化比较

国内外古代文化比较 古代文化是各国发展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记录了一个 国家的文明发展历程,延续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使得各国在 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各具特色。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 原因,每个国家的古代文化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下面就从国内外 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明史,几千年的历史使得其古代文化非常丰富、多样,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对世界文化产生着深远 影响。中国古代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礼仪。在农业社会时期,礼仪仍然是全社会统治秩序的 重要基石,它不仅包括各种仪式、礼经,还包括繁琐的礼节用语、礼貌方式等,真正实现“礼貌待人、以礼相待”。 2.强调家庭伦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伦理,强调家庭的纽 带作用,家长制、亲情、孝道等一系列重要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3.注重教育。古代中国人重视教育,因此,从古至今,儒学一 直占据了优越地位。孔子创立了儒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内容以经义、礼制、哲学、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等为 主要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分。 4.追求和谐。中国文化历来强调社会基本协调和民生幸福,这 种追求和谐的思想在历史上深居人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二、西方古代文化 西方古代文化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欧洲,最早见于古希腊文明,后演变为罗马文明,内容包括哲学、历史、艺术、文学等众多方面。与中国古代文化相比,西方古代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自然。古希腊文化的本质思想就是自然主义,他们认为 真实和有意义的知识是建立在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上。 2.提倡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又成为了西方最 重要的一种文化流派。它倡导实现人类个人的自我意识、自由和

比较中西方古代思想观念的异同点分析

比较中西方古代思想观念的异同点分析 中西方古代思想观念是世界文明的两个重要分支,具有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和 价值观念。对比两者的特征与不同点,既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些文化的本质,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本文将就此作出一些简要分析。 一、宗教信仰的异同 西方古代文化中,基督教信仰占据了重要地位,强调信仰、爱和仁慈。信仰的 影响甚至溢出到日常生活中,在社会和个人中居于核心位置。与之不同,中国古代文化强调尊重自然和敬畏祖先。古代的中国人信奉多神论,相信天地万物都有灵性。将祖先视为重要的精神支柱,他们相信祖先的形象和传说等具有描绘人性,并在崇拜中努力传承祖先的智慧。 二、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不同 中国古代文化强调时间、空间和物质的相互交融,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传佛教之后,中国文化后来的历史上也强调修行者对时间和空间的控制。然而,传统的西方文化似乎将时间和空间分开看待,强调科学和技术的力量,并始终试图描绘不同对象之间的精确关系。 三、家庭、婚姻和性别的角色 传统的中国社会,家庭和婚姻在文化和社会制度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并强调 男女之间的平等。在中国,女性既扮演着家庭主妇的角色,也参与并贡献于社会和政治生活。相反,传统西方文化中,家庭和婚姻看起来并不像中国文化中那样重要,而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关系更加强调。 四、伦理和道德的观念 两种文化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表达和强调的方式各有不同。在中国文化中,强 调“道德伦理”对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概念以孔

子的儒学思潮为背景,注重道德信仰,并在家庭和社区的关系中起着关键作用。虽然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思想,但它们更强调个体自由和权利,尤其是在性和人权等领域。 五、知识和技能的角色 传统的西方文化强调知识和科学,并无时不刻地试图描绘和解释自然和社会世界。这种文化把智慧和技巧视为核心,看重因果关系,强调接受和驾驭自然界的规律。与之相反的是,中国古代文化偏爱智慧和技巧,但更注重以德治国。因此,在中国的历史中,文学、语言和伦理思想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西方古代文化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小到日常生活细节,大到社会和政治结构都在这种文化中体现。通过比较中西方古代思想观念的异同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特征和差异。这对于促进国际和解以及深入理解社会现象都尤其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的异同对比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的异同对比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 思考方式和体系。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不同文化和哲学的异同对比,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哲学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儒家思想注重礼仪、道德和家庭伦理,强调君臣之间的责任和义务,认为君子应该以德治国。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和道德规范的平衡,主张追求内在的宁静和自然的道。佛教思想则强调个体的内心修行和认知变革的力量,寻求一种解脱苦难的境地。 二、西方哲学的思考方式 西方哲学主要源于古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其中最著名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 多德的哲学思想。柏拉图哲学注重抽象和理念的探讨,认为现实是一种有限和不完美的世界,真理和精神世界才是至高无上的。亚里士多德哲学注重经验和逻辑的分析,关注人类的实际行为和社会制度,推崇实践和中庸之道。 三、异同对比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的异同对比中,可以发现其思考方式、价值观念和 人生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社会关系和家庭伦理,强调的是个人责任和义务。而西方哲学则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推崇人类的理性和探索精神。比如,在家庭观念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孝道和家族观念,认为家庭是人际关系的中心;而西方哲学则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强调个体在家庭关系中的平等和自主性。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注重信仰和修养,重视心境的平和和自然的道。而西 方哲学则更加注重逻辑和实践,强调理性和中庸之道。比如,在宗教信仰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佛教和道教,强调个人的内心修行,寻求心灵的解脱;而西方哲学更多的是基于基督教神学,注重个体的信仰和精神的救赎。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也存在明显差异。中国 文化注重传承和家族观念,强调离散亲密关系;而西方文化则在个人主义和社会创新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四、启示 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的异同对比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启示。首先,我 们应该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哲学传统,在进行交流和学习时,应该注重尊重和包容。其次,我们应该以不同的文化和哲学传统为参照,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和体验,认识到各种文化和哲学的内在价值。最后,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认可,同时也注重个体责任和社会义务的承担。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 们既有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历史,也有各自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体系。在全球化的时代,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和哲学的异同对比,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中西思想比较

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化精神比较 背景: 中: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各阶级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儒学应运而生。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思想是因为其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思想上的统一,思想上的统一反过来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西:人文主义思想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物,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希腊民主政治日益发展,民主政治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使古希腊的思想文化繁荣起来。 同: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中: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恶”,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等等,无不关心人与人的社会 西: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中:孔子主张仁和礼,把恢复理想政治的基础建立在了个人的道德心理之上,把外在规范的强制约束转化为人心的内在自觉要求,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融为一体 西: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认为,要治理好城邦政治,就要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 异: 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 中: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儒学高度重视伦理纲常,而孔子追求礼乐社会实际上是在极力维护君主统治体系下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这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 西:古希腊智者学派中的激进派反对城邦中存在着的明显的阶级区分和不平等现象,要求在城邦内实现人人平等。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 中: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 西: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都是资产阶级发动的思想文化运动; ②都启发人们追求真理、民主和科学,冲破封建思想束缚; ③都对封建主义进行了猛烈批判,主张用民主取代专制。 ④都源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壮大; 不同点:

古代中西方思想文化对比

古代中西方思想文化对比 中西方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涵盖的内容广泛,不同之处也很明显。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哲学、宗教、社会、艺术等多个角度来比较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异同。 哲学 中西方哲学的最大区别在于,中西方哲学的基础有所不同。西方哲学的基础是希腊哲学,这主要得益于希腊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而中国哲学的基础则是儒家、道家、墨家等。 中西方哲学的目的也有所不同。西方哲学的目的是探究真理、品味美好、寻求自由,注重思维上的重构和推理。而中国哲学注重的是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和个体的修身养性,注重道德伦理的探究和实践。 宗教 在宗教方面,中西方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西方宗教主要有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等。这些宗教相对较为相似,主张信

仰上帝,并且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等级性。而在中国,宗教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伊斯兰教,其组织结构不如西方 宗教那样完善。 社会 在社会方面,中西方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西方社会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体权利、自由和平等,这也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而在中国,由于有着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社会更为重视集体、家庭和 道德等传统的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和谐。 艺术 在艺术方面,中西方也存在很大差异。西方艺术主张表现个性 与自由,注重艺术家对作品的创意和想法的表现,这也反映在他 们的绘画和建筑等方面。而在中国,艺术注重形式和审美,追求 创意和想法的不是艺术家,而是工匠或设计师。例如,中国古代 建筑注重比例和极致的精细,作品的创意和想法也来自工匠对艺 术的理解和精神,而非仅仅只是满足个人的创意和表现。

总结 中西方文化是多元复杂的,从上面所述的几个方面来看,中西方文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艺术风格都存在明显差异。我们需要从中汲取优点,开阔自身的思维和文化视野。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比较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考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比较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1.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比较: 不同点相同点文明产生地代表政治经济思想 都确立了奴 隶制度;都取 得了辉煌灿 烂的文明成 就。 亚非(东方) 文明 大河 流域 古埃及、古印 度、古巴比 伦、古代中国 中央集权 农业 经济 趋于 保守 欧洲(西方) 文明 靠近海洋 (地中海 沿岸) 古希腊 古罗马 奴隶主民 主政治 工商业 发达 眼界开 阔,思想 民主。 2.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拓展点) ①东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古代东方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主要从事采集与农耕,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产生了保家卫国的思想。西方文明起源于希腊半岛,希腊半岛三面环海,海上贸易和工商业发达,人们主要从事海外贸易,在航海和掠夺战争中,养成了冒险精神。这说明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 ②东西方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古代东方各国经济上以村社为单位的农业经济为主,政治上是奴隶主专制制度,从而形成“人治”的传统。西方在经济上大多是以城邦为单位的商业经济为主,政治上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它比奴隶主专制统治要进步,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易错微析 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共同点的理解易错。 这里所说的古代东西方文明都是奴隶社会的文明,都产生了奴隶制度,并取得了辉煌的文明成果。 例题1 世界文明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也有起源于海洋的。下列文明起源于海洋的 是() A.古希腊 B.古埃及 C.古印度 D.古代中国

答案:A 解析:世界文明发源地大体有两种,一种起源于大河流域,一种起源于海洋。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则发源于海洋,故选A。 例题2 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果将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雅典文明作比较,你会发现这两种文明有许多不同。下列对其不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不同,埃及处于大河流域,雅典环居大海发展 B.社会经济结构不同,埃及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雅典以工商业和海外贸易为主 C.政治体制不同,埃及实行专制统治,雅典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社会性质不同,埃及处于奴隶社会,雅典处于封建社会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雅典文明的差异,A、B、C三项说法正确。它们都是奴隶社会,D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1.“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她”指的是() A.古代中国 B.古希腊 C.古罗马 D.古埃及 2.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你能从下面两幅地图中得到的信息是() 亚非文明发源地欧洲文明发源地 A.东方文明产生较早,西方文明出现相对较晚 B.东方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 C.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D.东方人传统保守,西方人冒险进取 3.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兴盛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A.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 B.地处大河流域,土质肥沃 C.城市国家兴起较早 D.善于军事远征

古今中外文化对比

古今中外文化对比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总和,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中西方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传承,中西方文化之间在世界历史上存在着深刻的对比。本文将以古今中外文化为主题,分别从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通之处。 一、哲学思想 在哲学思想上,中西方文化有显著的差异。中华文明高度崇尚道德原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历来尊重孔子、老子等大思想家的思想。而西方哲学思想则强调人的自由、物质、以及法治等。这种差异在对人与世界观的理解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比如,在自然观念上,中华文明强调天人合一,自然万物之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西方文明则更加注重实证科学,更多关注人的认识过程和控制环境。这种思想差异也体现在政治制度上,中华文明的封建制度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约束和互惠互利,而现代西方则更注重个性、平等、自由和民主。 二、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的文学理念和艺术风格也有着明显不同。中国文化注重“以文化自强”,强调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强调注重内涵和思想,视美感为装点。而西方文化则强调审美的”外在价值”,认为艺术应该是技巧的糅合,产品应该有市场,操作和创造力才是最重要的。在文化手段上,中华文明尤其强调意境、象征和隐晦,给予读者充分的想象和联想空间。而西方文化则著重于逻辑、表现和直白,让读者及时地获取文本要传递的信息。 三、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是民族文化的反映,反映了民族生产、生活、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不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文化强调和谐、和平而且

古代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与交流

古代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与交流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 为重要的两种文化传统之一,它们不仅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而且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也互相借鉴、交流、影响。本文将从历史、文化背景、思想艺术等角度对古代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和交流的探讨。 一、历史与文化背景之对比 中西方文化源远流长,各自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方文化的发展可以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西方的文化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中西方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特点。 中国古代文化强调礼、乐、孝、友、义等传统道德观念,认为“仁义礼智信”是 人类生存的基本原则。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平等、竞争和科学精神。其中希腊文化自古就弘扬人本主义理念,强调自由、民主、人权等。罗马文化则以法律为基础,强调权利、秩序和实用性。中西方文化的根源相同,都是基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在很多观念上有很大不同的侧重点。 二、哲学思想之对比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对比在哲学思想上特别突出。古希腊、罗马两次文艺复兴 通过哲学思想的介绍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国儒家和道家也对西方哲学充满了好奇和尊重。 比如,中方儒家注重养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仁、礼、义、智、信”的思想道德理念,而西方哲学也有诸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尼采 等思想家,他们发掘出“真”,思考“好”,寻找“美”。不过,中国与西方哲学在思维 方式、表现形式和修辞手法方面的差异很大,主要是体现在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中方在表达时多以谦虚的口吻、委婉的方式将思维介绍给受众,而西方思维则强调逻辑、证明和分析,善于用辩证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古代中国人文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差异

古代中国人文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差异 古希腊先哲的思想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经过文艺复兴之后,人文主义发展为西方社会的主流观念之一。但是,人文主义并非西方所独有,中国古代,就在儒家思想中也有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例如孟子等人倡导的民本思想,只是二者的着眼点是不同de .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认为每一个人应该担当好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理应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提倡人伦价值,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占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他们的言论思辨往往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否定权威,敢于创新。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儒学高度重视伦理纲常,“三纲五常”在儒学家看来是天经地义、永恒不变的天理,而孔子追求礼乐社会实际上是在极力维护君主统治体系下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这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的平等,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古希腊智者学派中的激进派反对城邦中存在着的明屁的阶级区分和不平等现象,要求在城邦内实现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人人平等。斯多亚学派则认为人人生来都具有理性、人人生而平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西方人文主义核心理论,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合而为一,讲究天人合一,但儒家在人与自然的研究方面,则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对自然与人的探索采用不同的方式,所以,在其人文主义精神中充满理性和激情,理性是认知世界、发明技术、探索宇宙自然奥秘的力量;激情是追求浪漫、寻找快乐、欣赏美感的动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注的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孔子的言论和思想编写的,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论语》不仅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经典,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主要渊源,在中国的历史上,乃至东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论语》透着的一种人文精神,几千年来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优秀人文传统,同时也成为了东亚各国文化所共享和共有的优秀传统,从而奠定了她不朽的历史地位。这种人文精神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

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和认识

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和认识 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和认识 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 一、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 1、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公元前1000年(周代)---“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尚书·禹贡》---庞大帝国 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9条)---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雄厚的发展潜能---自我调节与更新---进退裕如---文化的延续与完整 2、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高东低走势 3、温暖湿润的气候 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复杂而多样的气候---囊括世界上大多数的气候类型。 中国气候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光、热资源丰富。中国大部分领土属温带,亚热带区域也不小,最南部伸入热带,最北部伸入亚热带,全国各地的太阳幅射和热量都可满足各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是水分分布不均。中国东南部受夏季风的强烈影响,一般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区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以下,这是东南部为农耕区,西北部为畜牧区的自然基础。 三是山地气候居多。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广大山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来说有有利的方面,即有多种垂直气候带,气候类型多样,利于发展多尺度、多层次的立体农业,发展林、牧、果、药等多种经营。

4、半封闭的边缘地形 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太平洋的浩渺无际---望洋兴叹---无法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文化交往与沟通的艰难---“丝绸之路”未能成为繁荣兴盛的大道---隔离机制---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保守意识---自诩世界中心---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 二、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 1、独特的地理位置——海的磨砺 西、南、北三面环海,东接亚洲--- 古希腊人所居的巴尔干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古罗马人所居的亚平宁半岛及其附近大陆,都濒临地中海--- 海岸线(3.8 万公里)--- 整个欧洲距海较近(距海最远为500 公里)--- 海陆交错,港湾林里--- 半岛和岛屿占总面积的34%--- 世界之冠2、海的赐予——黑格尔预言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的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们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里,把他卷入到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为的有限的圈子。” 二、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 1、华夏土地上的农耕文明 春播秋收、精耕细作----“父母在,不远游”----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中国文人城市里住很久,是“客居”---迟早要还乡---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上的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二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则主张防守、和平。(乡情文明)万里长城用来防守游牧文明的进攻的---杜甫写过“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雄才大略如秦始皇、汉武帝,没有想过远征希腊和埃及---没有世界地理知识---其他文明的君王也没有世界地理知识---只要听到远方有财富有强权就骑上了马背---到很远的地方去征战。(保守文明) 2、古代希腊罗马的工商业文明

中西方文明的对比

中西方文明的对比 一、孔子和苏格拉底 在人类思想的“轴心时代”(德国思想家亚斯贝尔斯语),东西方的文明舞台上几乎同时出现了两位“灯塔式”的伟大思想家,即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中国先秦时期的孔子。前者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伦理学的先河,是西方文明的奠基者之一;后者是中国两千多年正统思想——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作为人类文明的导师,两位思想家的共同点很多,但其思想的可比性主要体现在:对于理想社会秩序的寻求,这是他们思想的出发点。苏格拉底寻求的是雅典城邦中充满人的民主和正义的德性社会,孔子想构建针对统治秩序中的等差有别、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1)时代的变革会催生各种思想的产生。苏格拉底和孔子都生活在大变革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1)社会背景:中国:①分封制和井田制瓦解;②诸侯争霸,社会矛盾突出。雅典:①民主政治发展,但世风日下;②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自我价值。 (2)两位思想家以探寻理想社会秩序为出发点,探讨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他们思想主张的核心。 (2)共同问题:①都注重对人的研究;②注重道德和教育。思想主张的核心:①孔子提出“仁”,要求“仁者爱人”。提出“礼”,要求“克己复礼”。②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变式问法】孔子和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有何共同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共同主张:重视伦理道德。(孔子:提出“仁”,要求人要爱人;苏格拉底:人应该具备美德) 背景:孔子: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苏格拉底: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3)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思想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批判——继承——发展”的历程,结合史实回答: A.从“发展”的角度看,苏格拉底的思想是怎样被发扬光大的? A:①继苏格拉底、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使哲学成为了一门科学:②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宣扬人性、人文主义;③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权威、摆脱教会束缚;④启蒙运动提倡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反封建,提倡自由平等。 B.从“批判”的角度看,近代前期使儒家思想遭受最沉重打击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 B:新文化运动。①运动的目标直指封建礼教,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②彻底批判了儒家思想,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 (4)作为东西方两位“灯塔式”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4)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道德修养,调节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等。 二、黄宗羲和卢梭(明末思想和启蒙思想) 材料一(上古的君主)“以千万信之勤劳而已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主为客。凡君所毕业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主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因之君主,受到人民受戴:“比之如文,拟之如天”,而今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材料一中黄宗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2分) 核心思想:“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社会根源: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材料二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5000年的文化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 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客随主便。”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 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 第四.是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 我敢打赌西方人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定看不懂,这里头最

大的问题就是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造成了中国人细腻含蓄的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古代的大家闺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无想象,更不必说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时的家法等一切束缚主义的思想。 第五.是我们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 他们是一种直观性。比如我们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7。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东西。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听不见的更美。还常常用问句作回答,以问为答,问而不答,让你对下文有着无限的憧憬和想象. 两种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极其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处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先说西方的教育,从体制到政策实施都近乎完备,一批批的孩子们都十分良好的接受高级的教育,唯一的缺陷是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的学生养成了很多骄奢的习惯,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他们的教育环境比起中国的简直好之又好,他们的主体是过于培养孩子的自我能力和素质,这也是鄙人比较欣赏的地方。从小时就锻炼他们自己的生活能力,在国际夏令营中明显看出他们的孩子比我们

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

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二者在文学 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主题、创作手法、价值观 和影响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进行对比分析,以展示它们 的异同之处。 一、主题与情感表达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题主要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多 个方面。中国古代文人通常关注人的情感体验,表达出对自然美、人 性光明以及社会和谐的追求,强调人与世界的和谐共生。例如,《红 楼梦》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兴衰和人情冷暖,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叙述表 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相比之下,西方文学更加注重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内心情感的描绘。 西方文学常涉及对道德、哲学和爱情等主题的深入探讨,表现出对人 性的思考和对个体情感的强调。例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通过 对人物内心矛盾和情感的揭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冲突。 二、创作手法与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重视艺术技巧的运用,注重对韵律和修辞的探求。诗 词作品常采用押韵和平仄的方式表达,具有音韵美和意境深远的特点。散文则注重文字的丰富和情感的抒发,以及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和抒发。

例如,《论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西方文学则在创作手法和风格上更为多样化。诗歌形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如押韵、隐喻和象征等,以表达深层次的观念和情感。小说则着重于情节的发展和复杂角色的刻画,通过故事情节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例如,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性格而闻名。 三、价值观与世界观 中国古代文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道德、团结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中国文学中常常表达出对孝道、忠诚和和谐社会的向往,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中国文学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合一。这种价值观有助于培养社会稳定和和谐的氛围。 相比之下,西方文学更加强调个体的价值观和自由意志。西方文学中常涉及对自由、人权和个人解放等问题的关注,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这种价值观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四、影响和传承 中国古代文学对东亚文化和其他文学作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文学通过儒家思想的传承,以及对道德和哲学问题的关注,对东亚地区的文化和思想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研究。

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比较

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比拟 一、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简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吸收了法家、道家、佛教等文化,逐步形成和开展。西方文化源自古希腊、古罗马,经过中世纪的宗教文化,后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阶段,逐步形成和开展。西方社会在古希腊时代就初步形成民主政治的文化,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反对神权统治的革命性逐步形成开展,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提倡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和正义价值观,提出民主与科学,人民主权、权力分立与制衡的政治观念和思想,对于推动国内民主政治开展、二战后世界民主政治开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1]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拟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很多积极作用,但总体上说来仍存在很大差距,对人类民主政治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神和人的关系 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一样,在中国远古时期,也产生过原始的宗教及对天命鬼神的绝对崇拜。后来宗法伦理确实立与开展使神学独断的观念削弱,直至被摆脱,神与伦理道德并存。孔子一方面要求人们“敬鬼神而远之〞,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畏天命,并以信天命作为君子的标准。汉代董仲舒继承了自远古以来的宗教迷信观念,对汉朝以来的自然科学成就进行歪曲解释,把“天〞说成至高无上的神。“王者承天意以行事〞,君主就成了“天子〞,董仲舒建立了“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在宋朝的二程和朱熹那里得到进一步稳固与强化。他们不仅要人们遵从天意,而且要人们抛弃人世的生活,过一种符合神的意志、充满神性的生活,“存天理,灭人欲〞。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加剧了中国人的尊神和迷信思想,且与中国伦理文化相融合。中国人不仅尊神,且“造神〞的能力、热心也特别强。如汉武帝后,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圣人地位确立起来,并享受普及全国各地人们的祭祀。[2]在欧洲,宗教的神或上帝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最高的信仰,是人们行为的准那么。在经历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统治后,经过文艺复兴,欧洲人才逐步开始把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从来世转变为现世,实行政教别离。随着民主和科学的开展,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下降。在某些方面,西方宗教中的神要比中国的神开明,他们创造人以后,就给人们自由行事的权力,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且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教权与君权存在竞争,宗教的职位可以通过选举、买卖产生。[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坚持独立人格的思想,但由于崇神思想根深蒂固,即使是王充在反对神学目的论的同时,自由也具有神学目的论的思想意识,存在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意识。人一生的轨迹早已为神所决定,所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在传统文化中十清楚显。同时,人们被封建伦理道德文化所束缚,受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很多人采取消极无为的生活态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