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歧义分类

英语歧义分类

英语歧义分类
英语歧义分类

英语歧义分类

语言中的歧义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歧

义实行种种不同的分类。如能够根据歧义是否是发话人有意造成的将

歧义分为有意歧义(在文学语言和广告中经常采用)和无意歧义;根

据语言信息载体的不同将歧义分为书面歧义和口头歧义;还可根据歧

义所表现的不同层次将歧义分为短语歧义、句子歧义、句群歧义等。

在语言学对歧义现象的研究中,通常是根据语言内在体系(语音、词义、语法、语用等)来将歧义分为语音歧义、语义歧义、语法歧义和

语用歧义;本文也主要是从这个点对歧义分类实行探讨,以其为英语

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语音歧义

英语语音的连读、重读,语调的升降以及读句中的停顿等都可能引起

歧义,从而导致听者误解。

1、语音连读引起的歧义现象

英语的语音规则往往要求一个词词尾辅音与其相邻的词首元音连读,

这样就使得词与词之间组成一些音节不分明的音素组合形式,以致于

听者(特别是初学英语者)在理解上容易造成误解。如以下句子所示:Wesawthemeat.此句连读后容易误解为:Wesawthemeat.

2、语音重读引起的歧义现象

同样一个句子,强调重音不同,其语义也会有所不同。如:HekickedTom.(他踢了汤姆),此句由“he”,“kicked”,“Tom”三

个词组成,如分别将重音加在这三个词上,就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意思:是他(而不是别人)踢了汤姆;他踢(而不是手打等)了汤姆;他踢

的是汤姆(而不是别人)。

3、由语调的升降引起的歧义现象。如:Ibegyourpardon.(升调)请

再说一遍;(降调)对不起,请原谅。

4、读句中的停顿引起的歧义现象。如:Peterisashortstorywriter.

在此句中不同位置停顿时就有不同含义Peterisa/shortstory/writer.彼得是位短篇小说家。

除了以上因为英语特殊的发音规则导致歧义的产生外,英语中的同音

异形异义词

的使用在口语中也可能产生歧义。如当听到“Igottheflower/flour.”听者就会有两种理解:①我得到了花;②我得到了面粉。

二、语义歧义

语义歧义是因为人们对某些词汇意义的差异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无

论哪种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过用现存的词汇来

表达新意。如英语词young,最初产生此词时的意思是形容词“正值青春年华的”,但随着使用的增多,young一词的使用面也逐步扩大了,从形容个人(ayoungman)到形容整代人(ayounggeneration),再到

形容事物(ayoungstate)。再随时间推移,大概是人们发现年轻人因

为阅历浅、无经验,于是又从精神角度赋予该词又一个意思“不成熟的、无经验的”,如此之类。原本一个词的词义从一个发展到多个,

词的表达力增强了,但同时也为歧义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如英语

句子“Howyoungheis!”,到底是说他是多年轻呢还是说他是多么无知呢?当背景不明确时,要确切理解其含义是比较困难的。又如英语句

子“HeisanEnglishteacher.”此句因为对“English”一词的不同意

义(英语,英国的)的理解就会有以下两种解释:a)他是一个英语老

师(相当于“HeisateacherofEnglish.”)。b)他是一个英国老师。

除了上述一词多义现象可引起歧义外,英语中的同形同音异义词(通

常我们把此类词语看成是相互不同的词语)也常引起歧义现象。如下例:

1.Shecan’tbearchildren.此句因为对“bear”的不同意义的理解

就有以下解释:a)她不能生育。b)她不能忍受孩子们的调皮。

另外,在英语中由“of”引导的限定词作修饰语时也常常产生歧义现象。如“the

praiseofJack”既可理解为“别人对Jack的赞扬”,也可理解为“Jack对别人的赞扬”。

其次,英语中有些既可表示描述性又可指事物特质的形容词作修饰语

时也可能产生歧

义。在“Maryisadeafanddumbteacher.”一句中“adeafanddumbteacher”就既可理

解为“一位又聋又哑的老师”,也可理解为“一位教聋哑人的老师”。

三、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又可称为组合歧义,即指那些组成句子的短语或单词部分独

立存有时,并没有歧义,而当它们被组合到一起构成句子时便产生歧

义的语言现象。具体表现在一个句子的相同表层结构可能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不同解释的深层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功能性歧义

如果一个句子中某个成分的功能判断不清就会产生功能性歧义。如:Flyingplanescanbeverydangerous.如果我们把“flying”一词理解为“fly”的现在分词来修饰“planes”,那么此句意为“飞行着的飞机

是很危险的”;而如果我们认为“flyingplanes”是一个动名词短语

用作此句的主语,那么此句意为“驾驶飞机航行是很危险的”。

2、结构层次性歧义

结构层次性歧义指因为句子组成部分在句子结构中的层次变化(有时

也会产生句子组成部分的功能变化)所引起的歧义现象。主要体现在:句子中心词与其修饰词(如定语成分与状语成分和中心词间的限定关系)的关系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歧义现象;并列关系模糊产生的歧义;

一些省略句中因为结构简化而引起的逻辑不清;否定句中否定词的限

定关系的变化而导致的歧义现象。

1)定语成分与中心词的限定关系变化所引起的歧义现象。例如:Therestandsabigbrickhouseatthefootofthehill.在此句中“big”一

词既可理解为作“brick”或者“brickhouse”的定语,但其意义显然

是不一样的:“山脚下有一座大的砖房”及“山脚下有一座由大块砖

修成的房子”。

2)状语成分与中心词的限定关系变化所引起的歧义现象

例如:

IproposethatwegotofindProf.SmithinhisofficeandinvitehimtoourE nglisheveningimmediatelyafterthemeeting.

此句中“immediatelyafterthemeeting”作为状语能够修饰“invite”或“gotofind”,还能够作为后置定语修饰“Englishevening”。其

与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十分模糊不清,毫无疑问就会引起不同的解释。

3)当多个成分并列时,其不同的并列层次关系也可能导致歧义的产

生(这在JohnLyons所著“Semantics”中也有详尽的分析阐释)。例如:

①TomorDickandHarrywilldoit.

此句中Tom,Dick和Harry由or及and连接,但其间并列关系不明确。到底是Tom与DickandHarry表示并列关系还是TomorDick与Harry表

示并列关系就可能导致下面两种不同的解释:a)EitherTomwilldoitorDickandHarrywilldoit.b)EitherTomorDickwilldoitandHarrywilldoit.

4)省略句中因为结构简化而引起的逻辑不清(这主要包括并列结构

的简化和比较结构的简化所引起的歧义现象),如

①JohnandMaryaremarried.

此句既可理解为“JohnismarriedandMaryismarried,too.”,也可理

解为“JohnismarriedtoMary.”

5)否定句中否定词的限定关系的变化而导致的歧义现象

否定句中否定词的作用范围的变化常常会引起如全部否定或部分否定

的歧义变化以及否定转移现象所引起的歧义现象。如下例:

①Everybodydidn’tenjoyit.此句既可理解为“Nobodyenjoyedit.”,又可理解为“Noteverybodyenjoyedit.”

②Hedidn’tmarryherbecausehelovedher.此句如孤立地理解,也有

不同的解释:“他因为爱她才不和她结婚”;或者“他不是因为爱她

才和她结婚”。

四、语用歧义

同一语言结构形式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意图或含义等,称为

语用歧义(pragmaticambiguity)。引起语用歧义现象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1)指示语引起的歧义,例如:

①Anntoldhersistertofetchherpurse.

此句中“herpurse”中的“her”一词在不同的语用情景下可能指示

不同的对象:

a.her指Ann,her与Ann具有互参关系,在语义上相互关联,那么“herpurse”意为“Ann的钱包”。

b.her指Ann’ssister,her与Ann’ssi ster是互参关系,在语义上

相互关联,那么“herpurse”意为“Ann的姐姐/妹妹的钱包”。

c.her指言外的第三者(某位女性),her与Ann或Ann’ssister都

没有互参关系,在句中没有指代对象。

②Petertoldhisfatherthathedidnottellthetruth.

在此句中,宾语从句中的代词“he”在不同的语用情景下可能指示不

同的对象:“he”指Peter,或者指hisfather,或者指言外第三者

(某位男性),这时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2)语境不同(包括discourse语境与Discourse语境)引起的歧义

现象

在不同的discourse语境中说话人会表现出不同的说话意图与含义。如:HetoldhissontorunacrossthestreettoaskhowoldMr.Smithwas.此

句中到底是“他要他儿子跑过街道去问Mr.Smith感觉怎样”,还是

“他要他儿子跑过街道去问Mr.Smith多大年纪了”,这就要看“he”

与“Mr.Smith”所处的语境:他们之间是否很熟悉。

其次,在不同的Discourse语境中,因为说话人所处社会文化背景的

不同,相同的

语言形式也可能导致语用歧义。比如我们常常引用的一个故事来说明

这个语用歧义现象:一位英国少女在旅游中理解了一位美国少女,途

中两人都很疲惫,于是她们在休息时便聊了起来:

(英):Let’shavearest.I’vealreadyknockedup.

(美):Oh,myheartiestcongratulations.

(英):Whydoyousaythat?

(美):Whyshouldn’tI?

很明显,在这个对话中,两少女话不投机主要是因为两人所处社会文

化背景不同导致她们对“knockup”的理解迥异。英国人说“knockup”

时,意为“筋疲力尽”,而美国人说“knockup”时,意为“女性怀孕”。

总来说之,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涉及语言的方方面面,还有更多的歧义现象有待我们去总结和研究。通过对歧义现象的研究能够协助我们具体而生动地理解语言结构及其运行规律,了解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功能关系,进一步揭示语言奥妙,推动语言研究的发展,以使我们能按照语言的内在规律去科学地高效地学习和使用语言。

英语歧义分类

浅析造成英语歧义现象的语音因素

浅析造成英语歧义现象的语音因素 摘要: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层出不穷,原因众多。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有趣又有益。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产生歧义现象的一个方面――语音因素,进而了解该现象,力求更为准确地表达,减少或避免交流中的误会。 关键词:歧义;语音;同音异义;语调;谐音 作者简介:徐倩(1982-),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江苏苏州215104) 一、英语歧义现象 语言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的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 个以上的的意义,于是便会使听者或读者产生不止一种理解。在我们熟悉的汉语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拉长绳子”,读者可能会问,到底是“拉长――绳子”还是“拉――长绳子”?英语中同样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对以下句子的理解“John did not come to the party because Mary was unhappy.”可以翻译为“因为玛丽不高兴,约翰没来参加晚会。”也可以理解为“约翰没来参加晚会,但并非是因为玛丽不高兴(由于其他原因)。”这些歧义一方面会造成语义混淆,闹笑话,另一方面人们会有意利用这些歧义来制造幽默,但有时一些歧义误会却会

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则会出现歧义。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歧义现象,就英语来讲,其歧义现象更为常见。英语同其他一些西方语言相比,词汇量大,词尾变化少,同音词语成千成万,语法灵活,句法松散,这就为英语歧义的产生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 造成英语歧义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语音方面着手,对这一常见现象进行简单分析,使读者对该现象有更多的了解,进而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各种英语听力材料,体会语音歧义所带来的幽默,同时也希望能够减少和避免交流中的理解错误,能更为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态度。 二、语音歧义 语音歧义,多出现于口语中,是指借助话语在发音上的完全相同或相似而构成的歧义。该现象主要是由于同音词造成的。除此之外,同音异义的词组和短语,不同语调包括不同的停顿、重音和升降,以及错误或不清晰的发音都可能导致歧义的产生。 1.同音异义词导致歧义 同音异义词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发音相同,但是拼写不同,单词的意思也不一样。在日常交流中、听力理解时,同音异义词出现的频率较高,它的干扰性是非常

句法学的角度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句法学的角度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摘要】本文针对英语词汇丰富、同义词众多、句法复杂、表达方式多样等导致在交际过程中产生歧义的现象,从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两大类分析英语歧义现象。 【关键词】英语歧义句法学词汇歧义句法歧义 歧义(A m b i g u i t y,又有译为“含混”)是指未定义或定义不清楚而没有明确含义的单词、术语(term)、注释或观念。如果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在意义上有两种或多种理解,从结构上可作两种或多种分析,就是歧义的。歧义存在于多种语种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而由于英语词汇丰富、同义词众多、句法复杂、表达方式多样等特点,导致在交际过程中产生歧义的现象就更为明显。“英语中的歧义现象涉及许多因素,但简单说来,主要源于两个方面:词汇和句法结构”。下面主要从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一、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 词汇歧义就是人们对句子中的某个词或词组产生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歧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在特定的语境中,一个多义词不会引起歧义,但如果一个多义词的几种含义在同一句子中都成立,就会产生歧义。比如:Jack is running after Mary.T h e C E O t u r n e d o u t a c a p a b l edepartment manager. 前一句中的词组“running after”可理解成“追求”(Jack正在追求Mary),也可解释为“追赶、追逐”(J a c k正在追赶Mar y)。后一句中turn out有“原来是……、撵走、赶出”等多种含义,因此第二句可理解为:CEO原来是一名能干的部门经理,还可理解为:CEO把一名能干的部门经理赶走了。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因此, 语句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往往不同的词句可以表达同一的思想,而同一语句却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后者便是语言中的歧义现象。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歧义现象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 世纪70 年代,英语语言学家们(Parlmer ,1976 ; Ruth.M. Kempson ,1977 ; etc. ) 就对英语中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们从描写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揭示, 从而总结出一些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辨别真假歧义的一些方法;美国描写语言学家引为自豪的成就之一,就是由L.Bloomfield 开创的直接成分分析法,解释了传统语言学所不能解释的因结构层次不同而产生的歧义现象; 还有的语言学家(Zwicky&Sadock ,1975 ; Kempson ,1980) 从英语的语音、语法和语义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语言的学习和交流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歧义现象。有限的音素,错综交叉组合,构成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语流,同音词、同音词组势必大量存在;有限的书写符号,组合搭配拼写出众多的字词,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现象比比皆是;更为有限的语法规则、结构框架,以众对寡, 序列搭配,呈现出种种短语、句子的结构关系,一语二解、模棱两可的现象在所难免。 歧义问题之所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是因为它面对的是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的矛盾这一普遍事实。研究歧义问题,就是考察同一形式表达多种内容的可能性,考察表面看来相同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这样的研究会不断深化人们对语言现象的认识,同时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从语言层次看歧义现象的范围、分布和性质 人们交际是为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而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概念,在语言中主要表现为词汇部分。但单个的概念并不足以表达人们的思想,必须通过概念的组合来进行。同时,思想的复杂性需要概念组合的条理性和规则性,这就要求有组织概念的规则和方法,在语言中集中体现为句法部分。词汇和句法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两者共同构成语言的第一层次,它们是同一层次内的不同组成部分。这一层次是语言的基础材料平面,因而完全是静态的。 词汇和句法的结合开始了语言的生成,词汇和句法模式结合生成了语义句法结构体。语义句法结构是语言的第二个层次,动静皆具,是由静而动的生成过程平面。语义句法结构体一旦进入具体的交际环境,就要受上下文和情景语境的制约,成为话语或话语的组成部分,其性质也同时发生了变化,由半静半动变为完全动态。这样,话语就构成了语言的第三个层次。由于话语是语言的终极单位,它是语言生成的目的所在,这一层次即为产品(话语) 形成平面。 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提出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它要求语言能用有限的材料和模式传达无限的意义和关系。根据这一原则,语言发展的结果必然是词汇的多义性和句法模式的多义性,即多层次性和多关系性。就语言的层次划分而言,第一层两个组成部分显然是多义的。而在语言生成时,多义的词汇和多义的句法模式相结合,其生成物也必然是多功能的,能够表示多种意义和多种层次关系。多功能性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不仅可以大大简化语言体系,还可以表达丰富的内容。但多功能的形式会因语境制约因素不强而使多义无法单义化,最终导致歧义产生。可见歧义涉及的是语言的动态因素。 就语言的生成过程来看,词汇和句法都是静态的,几乎没有任何语境因素制约, 因而多义性最强。语义句法结构体是生成过程中的东西,它一方面具有动态成分,其结构中语义和句法的相互制约使原来两部分中的多义得到部分单义化,避免了一些歧义的产生。但由于短语、句子在很大程度上是静态的,结构体内部的语义、句法限制微不足道,根本不能使多义全部单义化,所以歧义终因不可避免而普遍存在。而当进入话语层以后,由于话语层是完全动态的,

英语歧义的语用分析

语言学论文 Title: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Ambiguity 题目:英语歧义的语用分析 学生姓名:闫丽娟 专业:英语 班级:070913 任课老师:石立林 二零一O年十二月

Abstract Ambiguity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languages. I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many languages. Ambiguity is a spe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 linguistic structural form and its meaning. A structural form which conveys more than one meaning is ambiguous. It is the uniqueness—the indeterminacy of meaning—that makes ambiguity be of great vitality in language practice. In many linguistic situations,ambiguity is intentionally employed to achieve certain special pragmatic purposes. This thesis mainly analyses the expression of ambigu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discussing the classifications, feature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ambiguity, and the way to achiev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Key words:Ambiguity; classifications; features; pragmatic functions

产生英语歧义现象的语音与词汇因素分析.

产生英语歧义现象的语音与词汇因素分析 摘要:英语中的歧义现象,错综复杂,原因众多。本文主要从语音和词汇两方面,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消除歧义的基本方法,以便有效地避免由于歧义可能导致的误解,使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表达得更为准确。 关键词:语音;词汇;歧义 Abstract: Ambiguity in English is a phenomenon, which,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is very complicated. The paper's intention is to analyze how ambiguity may have its origins in phonetics and lexis. The ensuing commentary thus contributes towards avoiding possible misunderstanding caused by ambiguity in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phonetics, lexis, ambiguity 1. 引言 写作或阅读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句子,由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不同,而可以解释成两个或多个意思,这些句子便 称为歧义句(ambiguous sentences)。而歧义现象(ambiguity)是指有些听起来相同或看起来相同的话语,在字面上可以有不止一种解释。(石安石,1994:130)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歧义现象,就像美国语言学家Kaplan (1966)所言:“‘歧义’是常见的语言现象,正如病理学中常见的感冒病一样……。”凯斯和荷勃(Kess, F. J.& Hoppe, A. R.),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书中甚至还提出了“语言无处不歧义”的观点,他说:“Upon careful consideration, one cannot but be amazed at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这一点以我们熟悉的汉语和英语为例即可得到证实。如在汉语中有“拉长绳子”和“打死老虎”的短语,仔细琢磨一下,到底是“拉/长绳子”还是“拉长/绳子”呢?是“打/死老虎”还是“打死/老虎”呢?英语中如:The watch ran fast .到底是(be) fast ——表快了还是(runs) quickly ——表走得快呢?另一例如:to make the ship fast,是让船加速航行还是让船停泊靠岸?由此看来,语言的歧义现象确实很普遍。而就英语来讲,其歧义现象更为常见。英语同其它一些西方语言相比,词汇量大,词尾变化少,同音词语成千成万,语法灵活,句法松散,这就为英语歧义的产生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可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总是力求“准确、简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和态度,以便使听者或读者能正确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https://www.doczj.com/doc/e916385210.html,/ 语言符号与要表达的意义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语言中必然存在歧义现象。本文拟通过对英语中产生歧义现象的典型例句进行归纳分析,以探讨英语歧义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英语;歧义;词汇;结构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其语言符号与要表达的意义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常常发现,一个孤立的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歧义现象(ambigui-ty)。引起歧义的因素很多,但是最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词汇歧义;二是结构歧义。造成词汇歧义的原因在于同音(形)异义词和一词多义。 造成结构歧义的一般原因在于形态和结构的含混。一、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英语是一个词汇相当丰富的语言,多义词(包括近义词,同音/形)众多,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造成不同的理解,出现歧义现象。 1.“同音(形)异义词”造成的歧义。“同音(形)异义词”(Homonym)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发音和拼写形式完全相同而意义各异的词。如:(1)She stood by the bank.She stood by the bank of the riv-er.(她站在河边)She stood by the bank.(她站在银行附近)(2)She cannot bear children.She cannot give birth.(她不能生育孩子)She cannot tolerate children.(她不能忍受孩子) 2.“一词多义”(Polysemy)引起的歧义。“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有多个不同的意思。这是因为在漫长的语言发展过

探讨英语歧义句

1 英语歧义的类型 在生活中,人们主要通过语音,语调,语气,词汇,以及特定的语法结构(structure)等语言的不同层面来表达。因此,人们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常常会在这些方面产生歧义现象。 英语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歧义类型主要有五种: (1)一词多义: I went to the bank. (银行/河岸); (2)词类不同: Please make her dress fast. (名词/动词); (3)层次不同:[beautiful (girl’s dress)]/ [(beautiful girl’s (dress)]; (4)语法关系不同: 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 (定语—中心语/述语—宾语); (5)语义关系不同: the shooting of the hunters (the hunters为shooting的施事/受事)。 歧义类型中的一词多义和不同的语义关系属于语义范畴,本文不作详论。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词类不同、层次不同、语法关系不同这三种歧义类型。 2 英语歧义的句法分析 2.1 词类不同的歧义类型 一个词兼属不同的词类叫兼类词。句子里有兼类词,句子就兼属不同的句式。这是引起这种类型歧义的主要原因。例如: (1)They were relieved. 本例中relieved 可以理解为两种词性:形容词“感到宽慰的”和被动形式的动词“被救济”。因此,句子就兼属不同的句式。翻译为:①“他们感到宽慰。”②“他们被救济。” (2)John was offended. 同样,本例中offended可以理解为两种词性:形容词“感到生气的”和被动形式的动词“被冒犯”。因此,句子就兼属不同的句式。翻译为:①“约翰感到生气。”②“约翰被冒犯了。” 这种类型歧义比较容易理解和辨认,只要留意一个词在词类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意义上的差异就可以。 2.2 层次不同的歧义类型 结构层次不同就是直接成分(immediate constituents)的划分不同。这类歧义在英语中最典型的主要有两种:偏正型和并列偏正型。借助树形图,识别这种歧义就不是很困难。 (1)偏正型。 偏正型主要是多个修饰成分与中心语的不同划分而引起。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2019年教育文档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 摘要:歧义是存在于古今中外所有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学现象,是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语言学家认为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含义模糊现象,或者存在两种或多种意义解释的现象称之为语言歧义。由于英语的词汇量很大,语法又比较灵活,语言歧义现象在英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本文从语义学角度对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进行分类讨论,分析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引言 语义学,也可以称为“语意学”,是涉及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以及认知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学科专用术语,以自然语言涵义为对象,以对语言的结构、性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为主要内容。歧义的“歧”是指“不一致”,“义”指的是意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歧义现象是指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意思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①。歧义在语言运用中是不可避免的,正如美国语言学家Kaplan曾说:“歧义是语言中反常的通病”②。因此,研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不仅能促进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还能有效避免语言歧义在交流中造成的误解和障碍,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准确性、严密性。因此,从语义学角度深入探讨歧义现象具有极大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词汇歧义现象分析 2.1 多义词歧义 多义词指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意义的词。在句子中,多义词的出现往往使句子产生歧义。美国语言学家G.L.Brook曾说:“一词多义是歧义的语言基础”③。把一个多义词用在特定的语境中,通常情况下它不会产生歧义。但是,如果一个多义词的几种意义在同一个句子中都能成立,那么,此句就有了歧义。例如“Are you engaged?”一句既可以理解成“你忙吗?”又可以理解成“你定婚了吗?”。 2.2 同形异义词歧义 同形异义词是指那些拼写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同形异义词并不是同一个词,它不同于多义词,而是有着不同词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形式相同,但是意义不同的一种语言现象。同形异义词又可以分为:同音异义词、同形同音异义词及同形异义词三种形式。例如:Im More satisfied.Ask for more.这是摩尔牌香烟广告,该商标的同音同形异义词是英语中一个常用的与数量有关的形容词。 为什么我们能同时处理多个意义而不产生混乱呢?认知语义学中的家族相似性理论能够说明其原因,“家族成员中具有某种相似特征:体态、相貌、眼睛的颜色、步态和气质都有一些相似和重叠地方”④。人们凭直觉既可准确判断某人属于某一家族,又可识别其家族成员之间的细微差别。世界是由无限种类

转换生成语法及其对英语歧义句的分析

收稿日期655 作者简介岳贵祥(—),男,山东诸城人,潍坊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法及其对英语歧义句的分析 岳贵祥 ,赵 婷婷 ,王  灏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31) 摘 要:本文介绍了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成就和转换生成语法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分析了转换生成语法对解决英语歧义问题的影响。 关键词:转换生成语法;句法结构;歧义 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 乔姆斯基(NoamChomsky)在大学时期所接受的语言学是结构主义的,所以他的第一部著作《句法结构》还没有完全摆脱结构主义的范畴。但是他发现,无论是传统的语法还是结构主义语法,都只能满足于描写语言。为了找到语言的本质,乔姆斯基对结构主义进行了批判性吸收,吸取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积极因素,同时广泛学习其它语言学家的观点,从而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 一、转换生成语法的产生及其对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继承 了解乔姆斯基的成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他在语法方面的贡献。1951年他获硕士学位。同年完成了《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然后在宾州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57年,他将自己的博 士论文缩写成《句法结构》,在荷兰出版。正是这本《句法结构》奠定了他在世界语言学史上的重量级地位。乔姆斯基首先善于观察语言现象,他发现儿童学习语言的共同特点,也就是无论儿童的所处环境和家庭背景等因素是何等的不同,但儿童都能够学到比较标准的语言,而且不是靠简单的模仿而得到的。儿童都从有限的话语中学到了一套完整的语言结构,用有限的手段表达任意的思想。即乔姆斯基发现了儿童语言的创造性。因此,乔姆斯基提出了一个假设,即语言习得机制。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非常丰富,人脑的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同具有的特点,可称为“普遍语法”(universalgrammar)或“语言普遍现象”(linguisticuniversals)。实际上,在20世纪末,德国科学家证实已发现人脑中存在普遍语 言机制,这也从生理学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真实性。乔姆斯基认为,普遍语法是一切人类语言必须具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系统,代表了人类语言的最基本东西。 乔姆斯基不但重视艺术天性因素,而且十分看重后天经验。他认为,从普遍语言过度到某种个别语法(particulargrammar)需要经验的“触发”。这种个别语法是什么?就是儿童接触语言材料之后内化了的语言规则,是下意识的语言知识。乔姆斯基称之为语言能力,既指在最理想的条件下说话人与听话人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是潜在的,只有在语言行为中才能被观察到;语言能力是长期的,稳定的。他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为不同的语言行为。乔姆斯基从心理学的角度把语言能力看成是人脑的特征之一。因此,语言能力是动态的,是生成语言过程中的潜在能力。他认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不是“言语”而是“语言”,不是“言语运用”而是“语言能力”。研究语言能力就是为了建立一种反映语言能力的生成语法。生成语法不是说话过程的模式,而是语言能力的模式,是对语言能力作出的形式描写,用一系列公式将其内容表达出来。生成语法不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为归宿,而是凭借具体语言,探索语言的普遍规律,最后探知人类的认知系统,思维规律和人的本质属性。儿童认知是从普遍语法发展成为个别语法,而乔姆斯基是想从个别语法中找出普遍语法。从1957年到如今,生成语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五十年代到1915年为第一语言模式时期,主要内容体现于《句法结构》 6 第2卷第3期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Vol.2No.3 2006年9月Weifang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Sep.2006 :200-0-1:1970:2

浅析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在广告中的应用

浅析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在广告中的应用 [论文作者:张孜婷] [摘要] 本篇论文从语音词汇语用的角度分析歧义的形成原因以及其在广告中的使用和作用,以达到使观众能够更好的理解广告的用意。列举了三种类型的歧义现象: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用歧义,并且用现实中的广告实例对每种现象进行诠释。本文对英语中歧义现象的剖析不仅使人们加深对广告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能使歧义更好的使用于书面广告中。[关键词] 歧义广告语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用歧义 一、引言 英语中随时随地都存在着歧义,虽然歧义现象在语言使用中有着消极的一面,但是不可否认在诸如广告等特殊的语言环境中还有其积极的一面。由于歧义词,尤其是同形异义词具有两种甚至多种解释,故我们可将其充分、恰当地应用到广告语言中去,做到一语双关。这种双关风趣、幽默和俏皮,可谓语言上的巧夺天工,无疑会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奇妙的宣传效果。 二、语音歧义 1.同音异义词 现代英语包含了大量的同音词,因此同音词的语音歧义现象非常普遍。例如,“rain”和“reign”,以及“sighs”和“size”。这两组词的发音完全一样,但拼写和意思是不同的。广告制作人将类似这样的词语运用到英语广告中,达到不错的效果。例如:(1)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 这条广告实际上是一条英语习语,中文意思为“结局好,全都好”。在这条香烟广告里,“end”有两个意思,作动词讲是“结束”的意思,作名词讲是“香烟蒂”的意思。这条广告灵活运用现成的英语习语,赋予了此习语新的意思,即“烟蒂好,烟就好”,让消费者感觉耳目一新。 (2)Trust us. 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 这是一则助听器推销广告。从字面看,它说明该产品已经接受了广大消费者的考验,但单词“ears”和单词“years”发音是一样的,此条广告可译为“相信我们吧。历经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有着5000多年的经验,充分说明了该助听器悠久的历史以及久经考验的上乘质量。 (3)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该广告可译为“这里有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一切为了您的子孙后代”。在这则海滨浴场的宣传广告中,制作者巧妙运用了“sun”和“son”,“air”和“heir”这两对同音词。该广告构思精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相当高的语言艺术,因为它能唤起父母对子女的关爱,让计划带儿孙旅游的消费者为之心动。 2.同音异义的词组和短语 同音词组指的是两个不同的词组发相同的音,甚至有的同音词组中的每个单词都发一样的音,但词组的意思相差甚远。同音词组的现象没同音词的现象普通,但在英语广告中也大量存在。 (1)It always runs fast because it is never two-tyred. 这是一条汽车广告,在此条广告中,词组“two-tyred”和“too tired”的发音是一样的。这个歧义现象突出了该汽车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它有不止两个轮子,另一个是它的耐力很好可以跑很长时间并且保持很快的速度,不仅幽默而且形象。 (2)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 这是一条大型百货商场的广告,它的妙处在于短语“a good deal”的运用,一般来说“a

试析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摘要: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的自然语言中。它是指在日常语言运用中句子的一种特征,即一个句子可以有多于一个的解释,而其中并不包括足够的线索,以确定其具体和其它含义。英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 关键词:歧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 许多语言学家都曾经对歧义下过定义。荷兰语言学家gooij在其1971年出版的《自然语言中的歧义》一书中指出:“歧义是指句子的特征,即一个句子有多个释义,而句子又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以确定其含义。” 当然,歧义不仅存在于句子中,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一段句子或一首诗文,你将会在句子或段落中发现歧义。当然,我们可以把歧义理解为一个段落或句群中有多个涵义。歧义之所以易发生的原因是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弓l起歧义。例如,英语词汇量大而且在不同语言环境下含义不同,人们对英语语言认识的能力有限,以及人们在英语运用中的粗心,这些都会导致歧义。歧义存在于一切应用的语言中,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三类:1)语音歧义,是由于不同的形式而具有相同的发音的语言单位引起的。2)词汇歧义,指一个句子中有一个或多个有多个含义的词,而通过句子中的其它词又无法确定这些词的意思而导致的歧义。3)语法歧义,是指一句话有多个语句分析的可能性而引起的歧义。 下面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一下歧义现象。 l 语音歧义 1.1 同音词引起的歧义 在英语口语中,同音词经常引起歧义,例如: No t她aloud/No talking allowed. 如果不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对听者是很难分开说话人想表达“不许大声喧哗”还是“不许说话”。在某种程度上,同音词可以影响人们的交流。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外国教师,问他的学生:“Where to buy flour?”这个学生以为他的外教想买支花给他的朋友,于是学生带着这个外教到了一个花店,但是最后这个学生才知道老师是想买面粉(flour)而不是花(flower)。 1.2 词的连续和词之间界限不清引起的歧义 /一、rc一/and/一v#cv一/,“v”是元音(vo-r.e1),“C”是辅音“~meonalR”,“撑”是指词之间的界限,(一)指其它的音素,当说话快的时候,上面两种语音形式通常会变为一种/一v 一/,这就引起了歧义。例如: (1)grade A一/fie/’dei,一grey day (2)great ape一,’’印,一grey tape 1.3 重音的变化可能引起歧义 一些词,尤其是合成词的重音变换容易引起歧义。例如: (1)a~ afldner—a killer that is a ghmt. (2)an English/teacher一一个英国籍的教师an,D sh teacl~r一一个教英语的教师 1.4 音调和停顿变化引起的歧义 音调和停顿变化可以改变句子的结构,所以可能引起歧义。例如: Your friends are ill teIerlgpe.你的朋友使人感到有趣。 Your friends are/interesting people.你的朋友是个有趣的人。 2 词汇歧义 2.1 多义词和同义词引起的歧义 在现代英语中,有许多多义词和同义词,虽然它们有多个意思,但只要你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英语语境中去,歧义就不容易产生,因为你可以根据语境把不符合语境的词舍去,只有一个

英语句法歧义句的认知模型

第26卷第5期2008年9月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Quanzhou Nor mal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Vol.26 No.5Sep.2008 英语句法歧义句的认知模型 黄怀飞1,2,李荣宝2 (1.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2.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 要:英语句法歧义句是一种既常见又复杂的语言现象。了解和熟悉建构在认知心理学中两大语言认知模型基础上的花园路径模型、基于制约模型和参照支持模型,将有助于更好地解读英语句法歧义句。 关键词:句法歧义;花园路径模型;基于制约模型;参照支持模型中图分类号:H 3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24(2008)05-0133)04 收稿日期:2008-03-22 作者简介:黄怀飞(1966- ),男,福建南安人,副教授,博士生; 李荣宝(1957- ),男,福建武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引言 歧义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自然语言符号与意义并非一一对应,这必然导致在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语言的各个层面产生歧义现象。正因为在语言交际和语言表达中歧义现象的频繁出现,人们在描述歧义造成理解障碍时,经常引用William Empson 的话/A mbiguity is the enemy we have to watch 0。 由于句子的各组成部分可以根据不同的句法关系进行多种组合,传达多种意思,得到句法上可以接受的不同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句法歧义。比如,句1是一个典型的英语句法歧义句,在缺乏语境的情况下,听众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如图1所示: 1.Put the apple on the plate in the box. 图1 句法歧义树形图 遵照指令,则可能出现两种演示结果:有人把盘子上的苹果放进箱子里;有人把苹果放进箱子里的盘子上。英语的这种句子决非个例,不同的构成 结构、不同的句法功能、否定范围含糊、修饰关系不明,甚至省略、并列都可能导致出现句法歧义现象。在对句法歧义的各类研究中,语言哲学试图从语义内容与语言形式之间的矛盾解释句法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关于句法歧义的消除,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提出/直接成分分析法0和/树形图解法0来消除句法歧义中的表层结构歧 义和深层结构歧义;认知心理学研究句法歧义句的理解过程,认为这触及到认知模型问题。本文主要考察和对比句法歧义句的三种认知模型,讨论三种 模型对英语句法歧义句的加工理解过程的不同解释,探讨英语句法歧义句的有效解歧方法。 二、英语句法歧义句的认知模型 认知心理学对语言的认知存在两类基本模型:/自主模块模型0(the autonomous modular model)和/相互作用模型0(the inter active model)。Fodor

英语词汇歧义现象浅析

英语词汇歧义现象浅析 摘要:歧义是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歧义现象在日常语言学习使用中经常出现,本文从词汇学角度出发,分别从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对词形变体的不同理解和词语的粘和程度这三方面,对英语词汇歧义现象进行了分析,旨在使我们能具体而生动地认识语言结构及其运行规律,了解语言各层面之间的关系,以便能按照语言的规律去学习语言。 关键词:英语词汇歧义避免歧义 1引言 歧义现象在日常语言使用中经常出现,不论是写作,阅读还是和他人交流,都会发现有歧义现象的存在。因此,对歧义的研究成了语言学家关注的课题,也成了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汪榕培指出主要有三种原因造成词汇的歧义: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对词形变体的不同理解和词汇的粘和程度。本文正是从词汇学角度出发,从这三个方面对词汇的歧义做出探讨。 2词汇歧义浅析 当一个词或句子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视为词汇歧义,词汇歧义主要是由于句子中的同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意义或理解而引起的。主要有三种原因造成词汇的歧义: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对词形变体的不同理解和词汇的粘和程度。 2.1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 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这些意义之间常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并在词典中归属一个词条的,称该词为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在造成词汇歧义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脱离语境或语境不明的情况下尤为如此。例如, (1)“table”既可以表示桌子,有可以指目录,还可指乘法表,因此对于句子“Look at the table.”,就有不同的解释,歧义就产生了。 (2)“Where is the button?”句中“button”同样可有两种解释,表示“纽扣”或“开关”,所以句子也有两种意义“扣子在哪里?”“开关在哪里?” (3)“An ambassad or is an honest man who lies abroad for the good of his country.”句中的lie就是一语双关,表面似乎是“大使就是代表本国利益驻在外国的人”,实际上是“大使是为本国的利益而说谎的人。” 有些多义词甚至具有两个相反的词义,如“wear”这个词,既可表示“耐穿”“耐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山东万杰医学院英语教研室李园园255213) 摘要:语言歧义属于语义学研究的范畴。本文旨在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分析引起英语中歧义产生的各种因素,找出歧义产生的各种原因,并分析了应该如何理解英语歧义,最后从语用学方面谈了歧义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语用效果。 关键词:英语歧义、语音、词汇、语法、歧义理解、语用效果 一、概述 从语义学的角度看,当一个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命题时,我们便称之为歧义。歧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存在于任何一种自然语言中,英语也不例外。英语中歧义结构多种多样,歧义句举不胜举。那么在英语中,这些歧义具体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应该如何理解歧义句?它们又有什么样的语用功能呢?这些都是我们在本文中将要讨论的问题。 二、英语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 英语歧义主要来源于三方面:语音,词汇和句法结构,所以通常将歧义分为以下三类:1.语音歧义 语音歧义主要是由于两个或更多的词同音异义或句中词语的连读而产生的歧义。语音歧义只在口语中存在,变成文字形式后,这种歧义便自动消失。例如: There is no flow/floor in that building. a.那幢楼没有裂缝。 b.那幢楼没有地板。 2.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是指句子中的某个词的意义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般是由于词的多义性或同形异义等引起的歧义。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如: He went to the bank. a. 他去银行了。 b. 他去河边了。 (2)词义变化引起的歧义。如: Only some of the visitors gained admittance into the clean room. 在句中的短语clean room,原为普通用词“一个干净的房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现在取得了新的意义,指“(供制造精密零件用的)无尘室”。意为“只有部分参观者被允许进入无尘室。”如果不了解这种含义,见到clean room这个词语,还以为它是指一个清洁卫生的房间呢。 (3)词类不同引起的歧义。如: We saw the Indian dance. a. 我们看见过那个印第安人跳舞(Indian, n; dance, v)。 b. 我们见过印第安人的舞蹈(Indian, adj; dance, n)。 (4)英美英语用法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差异,有些词在英美两国使用方法有别,而使句子产生歧义。如:The old man has a billion dollars. [(美)十亿/(英)万亿] 3.语法结构歧义

英语史上有最多歧义的句子

英语史上有最多歧义的句子 英语虽是当今的世界语,但依然充斥着歧义句,含糊不清,往往一句两解,不太明确。 英国近代两位文法大师Jocobs与Rosendbaum合著的English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为我们提供了“一句六解”的例句,可说是当代歧义句子之中的最高纪录。 请大家细读这句有史以来最多解法的话: The Seniors were told to stop demonstrating on campus. 暂时不要往下看,动一动脑筋,看看能列出多少个解法。 自我挑战,学思并重,也是提高中英语文水平的诀窍! 语文巨擘Jocobs与Rosenbaum说: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能揣摩出三解就已很棒了!你试一试,可能也会觉得趣味盎然。 这个句子的第1解: (1)The seniors were demonstrating and were asked, on campus, to desist. (高年级的学生在示威,校方在校园要求他们停止示威。) 第2个解法: (2)The seniors were demonstrating and were asked to desist on campus (although they could demonstrate elsewhere). (高年级学生在示威,校方要求他们停止在校园中示威但可在其他地方示威)。 第3个解法是: The seniors were demonstrating on campus and were asked to desist. (高年级的学生在校园示威,校方叫他们停止示威。)

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分析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摘要: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及其成因进行具体、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以帮助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英语中的歧义现象,从而在使用英语过程中避免歧义的产生。 关键词:歧义;成因;词汇层面;句法层面 歧义是语言中十分常见且始终存在的一种现象,在人们学习英语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歧义现象,或是遇到由于歧义而产生的问题。研究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及其成因不仅能够帮助人们避免陷于歧义之中,使人们对英语语言本身有更加深刻地认识,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歧义来为人们服务,创造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掌握好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及其成因,有助于人们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但何谓歧义呢?歧义是指一个符合语法规则,遵循逻辑常理的语句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释义的语言现象[1]。为了更好地理解此定义,让我们看以下例子: 例1:John drove to the bank. 例2:They saw her duck. 例1、2 句都为歧义句,例1 中的歧义是由于对bank 一词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bank 一般有两层常见的意义:一是指银行,二是指河岸。在没有上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例1 产生以下歧义:(1)约翰开车去银行。(2)约翰开车去河岸边。 更确切地说,例1 的歧义是由于bank 一词的“同音同形异义”现象而造成的。然而例2 中的歧义却是由于人们对句法结构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1)如果把duck 看成是不带“to” 的不定式,而且此不定式是宾语“her”的补语,此句的含义就变成:They saw her move her head down quickly. 他们看到她很快地低下头。(2)如果把duck 看成“saw” 的直接宾语,此时duck 就成了名词,整句意为:They saw her duck.他们看到了她的鸭子。 通过例1、例2,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两句都为歧义句,但它们形成歧义的原因各不相同:例1是词汇层面上的歧义(Lexical Ambiguities),而例 2 是句法层面上的歧义(Syntactic Ambiguities),而且这两个层面上的歧义是造成歧义的主要原因,因此接下来本文就针对这两个层面来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及其成因做具体、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一、词汇层面上的歧义 1. 由同音同形异义词或多义词产生的歧义 John I. Saeed 在他的著作Semantics(《语义学》)中指出:同音同形异义词(Homonymy)或同音同形多义词(Polysemy)很容易使句子产生歧义。人们有时很难区分同音同形异义词和同音同形多义词,但词汇学家在编撰词典时,已经做了明显地区分:同音同形异义词的几层不同含义是以单独的词条一一列出的,而同音同形多义词的几层不同含义是列在同一词条之下的[2]。因此通过查阅词典,我们不难判断例1 是由于同音同形异义词(bank)而造成的歧义。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由于同音同形多义词而产生的歧义,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例3:Mr. Collins, the priest, is going to marry Jane at the church. 例4:He was seated by the chairman. 例3、例4 中的“marry” and “by” 都为同音同形多义词,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并结合整句内容可知“marry” 为动词,并在同一词条下具有两层含义:(1)to get married to sb; to become the husband of sb(和谋人)结婚(2)to perform a ceremony in which a man and woman become husband and wife为?主持婚礼,操办婚礼[3] 因此例3 便具有歧义:(1)Mr.Collins, the priest, is going to take Jane as a wife at the church. 牧师柯林斯先生将要在教堂与简结婚。(2)Mr. Collins, the priest, is going to officiate Jane’s wedding at the church.牧师柯林斯先生将要在教堂为简主持婚礼。 例4 中的介词“by” 也具有两层含义,根据牛津辞典并结合句子内容,“by” 在同一词条下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