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高地
- 格式:ppt
- 大小:3.37 MB
- 文档页数:54
第四节俄罗斯(2课时)教学目标一、学会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
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二、认识俄罗斯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及分布特征||。
三、了解俄罗斯人口、民族、经济、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点及分布||。
四、了解俄罗斯在自然和经济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教学重点俄罗斯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一、俄罗斯气候成因||。
二、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前面我们讲了第十三章西半部欧洲||,它概括了欧洲30多个国家基本地理特征||。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东半部欧洲||,从教科书上看东半部欧洲只包括一个国家——苏联||。
大家知道由于种种原因苏联于1991年底解体||,形成了15个独立的国家(可简要介绍苏联做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成立、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所以课本中指出的东半部欧洲实际上包括了15个国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在这15个国家中最重要的、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板书)第一节疆域和自然环境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读图]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俄罗斯的陆上疆界||,用蓝色笔描出海岸线||。
并在图上找出它周围的邻国||。
(共12个陆上邻国与其接壤||,与美国隔白令海峡相望||。
)[提问]从图上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处于北纬50°至北纬70°之间||,属中高纬地区||。
北部、东部面临北冰洋和太平洋||,西部南北各有一小段海岸线与黑海、波罗的海相邻||。
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板书)[提问]上述地理位置的特点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学生从农业发展、海洋运输等等方面考虑)[教师归纳]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
俄罗斯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大部分临北冰洋||,气温低||,封冻期长||,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十分不利||。
中国和俄罗斯地理知识中国地理知识一、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理位置优越,陆上与14个国家相邻,东临太平洋,海岸线漫长。
从南北地理分界线来看,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
2.地形地貌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平原、盆地、高原、丘陵等地貌类型齐全。
其中,青藏高原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的高原。
此外,还有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平原地区主要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等。
山地分布广泛,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秦岭、太行山等。
3.气候特征我国气候类型丰富,东半部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为高原气候,西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
此外,我国还拥有独一无二的台湾海峡气候区和青藏高原气候区。
二、行政区划我国现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各省份地理特点各异,如新疆的辽阔、西藏的神秘、四川的美食等。
直辖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是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特别行政区为香港和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
三、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种类达160多种。
其中,钨、锑、稀土等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储量也十分丰富。
2.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逊河。
黄河、珠江、松花江等也是著名的大河。
此外,我国拥有众多湖泊,如青海湖、太湖、洞庭湖等。
3.生物资源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等珍稀动物。
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如银杏、水杉、银杉等。
四、人文地理1.历史文化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古代发明如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闻名于世。
此外,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如长城、故宫、秦始皇陵等。
蒙古高原形成与地缘结构在中国历史当中,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东亚农耕民族的恶梦。
尽管现在蒙古高原对东亚的地缘压力,已经被东欧平原通过西伯得亚而暂时替代。
但即使是作为一个重要的缓冲地区,我们也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地缘结构。
从地理结构上来讲,蒙古高原东界为大兴安岭,西界阿尔泰山脉,北界萨彦岭、雅布洛诺夫山脉,南界阴山——燕山山脉。
整个高原的主体目前为蒙古国所占据,南部部分基本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而西北部分行政上归属俄罗斯“图瓦共和国”。
这种行政上的划分结果,更多的是缘自于近代中俄两国的政治博弈。
当然,正如我们经常说到的,大部分的行政区划仍需遵循一定的地缘规律。
即需要考虑明显的地理特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族群差异。
就蒙古高原而言,这一规律仍然存在。
在欧洲人尚未凭借大航海时代获得新的地缘优势的时候,亚洲基本上还是依据自己轨迹行进在古典时期。
偶有与欧洲发生碰撞,也更多的是以亚洲部分的游牧民族向欧洲进行地缘扩张为主。
对于东亚核心区的古中国人来说,蒙古高原的地缘压力是无法根除的。
依靠农耕民族自己的力量固然无法做到整合蒙古高原,但并不代表二者之间没有机会形成一个整体。
在古典时期末期,与北亚游牧民族所有同等地缘优势以及机动性的东北渔猎民族——满族促成了双方在地缘上的结合。
这使得东北亚地区的三股地缘力量,即长城以南以农耕文化,东北平原的渔猎文化,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有机会成为一个整体,从而结束千年的争斗。
当然,基本三方地缘上的差异以及外部力量的影响,这种结合在当时还远远算不上稳定。
最终的结果是东北平原接受了农耕文化,并完全融入了东亚核心区。
而蒙古高原的地理特点仍然不适合开展大规模农业活动。
这也让外部力量有机可趁,最终将蒙古高原的大部独立为一个缓冲国。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在古典时期末,农业技术的提升可以使蒙古高原提供足够的耕地(象东北平原那样),那么长城以南的农民一定会迅速的将之填满,就象他们在东北平原所做的那样。
西伯利亚西伯利亚西伯利亚(Siberia)是俄罗斯境内北亚地区的一片广阔地带。
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迄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与中国、蒙古和朝鲜等国为邻,面积1276万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全在俄罗斯境内。
也有人将北冰洋同太平洋水系分水岭作为其东界。
基本概述西伯利亚(俄语:Сибирь),“西伯利亚”这个名称可能来自古突厥语,意思就是“宁静的土地”。
也有说法说是“鲜卑利亚”,来自鲜卑民族。
而在中国古地图上,西伯利亚被称为“罗荒野”。
“西伯利亚”这个名称来自于蒙古语“西波尔(xabar)”,意为“泥土、泥泞的地方”。
古时,西伯利亚就是一片泥泞的地方。
住在这里的蒙古先民以地形为这个地方取了名字。
当俄罗斯人来时,将此音译为“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简介西伯利亚汗国(1460--1598),又称失必儿汗国,是16世纪时位于亚洲西伯利亚的一个汗国,由蒙古人及突厥人所建立,是属于从大蒙古帝国之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西伯利亚汗国的四个汗国之一。
1218年蒙古灭西辽,1219年“林中的百姓”(西伯利亚南部)并入蒙古版图,1271年蒙古大汗国成为元朝。
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今天的西伯利亚大部分,往北一直延伸到北冰洋边,往东一直到西伯利亚东边的白令海和勘察加半岛,外蒙古、外东北、库页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属于元朝的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
15世纪,外兴安岭和以北地区为蒙古游牧部族地。
17世纪纳入清朝版图,17世纪前期俄罗斯侵入外兴安岭和以北地区、黑龙江地区,外东北的少数民族拒绝向沙皇纳西伯利亚地图贡,俄罗斯人进行残酷镇压,康熙帝组织军民抵抗,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雅克萨的俄军,遏制了沙俄对华侵略的野心。
1689年,中国跟沙俄签署第一份关于边界的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中明确表示整个外东北皆是中国领土。
其中贝加尔湖与额尔古纳河之间的部分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罗斯。
俄罗斯地形的东西差异
【知识点的认识】
地形复杂多样.境内地势东高西低,70%的土地是平坦辽阔的平原.西部多为辽阔的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东部多高原和山地,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和远东山地.东欧平原面积约 400 万平方千米,为世界著名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 150 万平方千米,海拔 500﹣1500 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乌拉尔山南北蜿蜒 2000 多千米,是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 5642 米.
【命题的方向】
例:下图为俄罗斯主要地形和主要河流位置示意图,图中数字依次代表()
①伏尔②西西伯③④勒拿河东西比
加河利亚平利亚山
原地
A.①东欧平原②乌拉尔山③叶尼塞河④中西伯利亚高原
B.①波德平原②乌拉尔山③叶尼塞河④中西伯利亚平原
C.①波德平原②叶尼塞河③乌拉尔山④中西伯利亚高原
D.①波德平原②叶尼塞河③乌拉尔山④中西伯利亚平原
分析:俄罗斯幅员辽阔,面积 1709.8 万千米2,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两半球的国家.
解答: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其中平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70%.主要山脉有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等,西伯利亚东部和南部多山地.乌拉尔山脉以西为东欧平原,向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等.
故选:A.
点评:考查俄罗斯的地形区分布,要识图解答.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俄罗斯地形的东西差异.解答时结合俄罗斯的地形分布图,明确主要地形区的位置.
1/ 1。
俄罗斯一、地理位置: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地跨亚欧两洲,属于欧洲国家。
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
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位于东半球。
北半球还小跨西半球。
二、地形:俄罗斯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平坦,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俄罗斯地形很有特点都是以河为界: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以乌拉尔山脉分界;西西伯利来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以叶尼塞河分界;中西伯利亚高原与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勒拿河分界。
叶尼塞河将国土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以平原主,东部以山地为主。
三、气候: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小部分位于(北寒)带。
跨纬度较广,纬度高。
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P图7.46气温从西到东逐渐降低,从南到北逐渐降低,降水从西到东逐渐减少,从南到北逐渐减少。
四、河流与湖泊:俄罗斯有四大河流,“母亲河”伏尔加河位于东欧平原,自北向南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也是著名的内流河。
它流量丰富,水流平缓,航运价值很高。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主要湖泊有:(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五、俄罗斯的工业(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工业区有(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铁路分布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从莫斯科到太平洋沿岸的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六、资源: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七、城市首都(莫斯科)最大城市(莫斯科)有世界著名的(红场)和(克里姆林宫)重要港口和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沿岸的重要港口。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的主要海港,终年不冻。
俄罗斯的客运以(公路)和(铁路)运输方式为主,货运以(铁路)和(管道)为主,其中货运量最大的是(管道)运输,管道运输的主要货物是(石油)和(天然气)。
西伯利亚为啥叫西伯利亚?其名与中国鲜卑族有关,与俄罗斯人无关中国古代此民族并未消失,他们在俄罗斯留下了一个区域广阔的地名提示:可以看得出来,在莫斯科公国建立之前,中国的北方草原上基本没有俄罗斯人的什么事,而俄罗斯东扩也发生第一位沙皇加冕之后。
想都能够想得出来,这之前生活在西伯利亚的人们,不可能让这片广阔的区域没有名字。
所以,我们认为包尔罕、冯家升的说法是对的,即西伯利亚的名称出于鲜卑,古代鲜卑分居在那里,中国史书上的鲜卑不过是这个民族南迁的“散姓”。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今天有很多人都认为他们融入了中国各民族,消失了,其实不是,他们不仅给今日中国留下了一个少数民族名称,也为俄罗斯留下了一个庞大和广阔的地名——西伯利亚。
鲜卑族为我们留下的少数民族名称是锡伯。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
原居东北地区,乾隆年间清廷征调部分锡伯族西迁至新疆以充实当地。
今锡伯族多数居住在辽宁省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东港、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在满语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语言,跟满语很接近。
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变而成的。
新疆的锡伯族至今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
东北的锡伯族在语言、衣食、居住等方面同于汉族。
锡伯族,口语称“Siwe”书面语写“Sibe”。
在汉文史书中,不同时期曾有几十种不同译音译法,如须卜、鲜卑、犀毗、犀比、悉比、失比、失必尔、师比、西卑、室韦、失韦、斜婆、西伯、史伯、洗白、西北、席白、席北、锡北、锡窝等,直到明末清初时才统一为锡伯。
贺灵《锡伯族源考》:“锡伯之名最早见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一般认为锡伯族名是以锡伯族长期活动的地区命名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通过“须卜、犀毗、犀比、悉比、失比”等等,不难看出锡伯其实就是鲜卑的谐音,明万历二十一年后才初步将这一名称统一了音译的规范。
西伯利亚是俄罗斯境内北亚地区的一片广阔带。
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迄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与中国、蒙古和朝鲜等国为邻,面积1276万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全在俄罗斯境内。
也有人将北冰洋同太平洋水系分水岭作为其东界(以东称远东区)。
东西长约7,000多公里,南北宽达3,500公里,面积约1,000万平方公里。
西伯利亚——更象是一个形象的区域范围而不是一个地理名词。
整个乌拉尔山以东,整个亚洲大陆的北部,很多人,特别是外国人,通常叫做西伯利亚。
那些从来没有到过这里的人,对于这一广阔的区域——城市、森林、海洋、江河、湖泊和沼泽,有一种成见,总是把它和雪域、严寒、空旷、野蛮联系起来。
而实际上西伯利亚是形式多样的。
可根据某些条件将其分为一些区域:西部和北部西伯利亚,阿尔泰,图瓦,哈卡斯,萨彦和外贝加尔地区,雅库特,甚至最北面的一部分也可以列入西伯利亚。
从西至东七千公里,从北至南三千五百公里,1000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20个法国的面积——这就是西伯利亚!【地理】依照自然条件,可分为3个主要的地区:西部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介于乌拉尔山脉和叶尼塞河之间,地势低平,沼泽宽广,平均海拔120米,主要河流有鄂毕河和叶尼塞河;中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起叶尼塞河西北角的普托拉纳山,东达勒拿河流域,平均海拔300~500米,高原面破碎;南部和东北部山地,包括切尔斯基山脉、上扬斯克山脉、贝加尔诸山、东西萨彦岭、阿尔泰山(西北段)等。
西伯利亚地处中高纬度,气候寒冷,北半球的两大“寒极”(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均位于此。
大陆性气候显著,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和短暂。
年均气温低于0℃。
东北部雅库特地区的绝对低温是-70℃。
降水时空差异明显,北冰洋沿岸年降水量100~250毫米,针叶林地带500~600毫米,阿尔泰山地达1000~2000毫米。
75%~80%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植被有苔原、森林沼泽、泰加针叶林、森林草原和无树草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