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的高中课程

美国的高中课程

美国的高中课程
美国的高中课程

美国的高中课程

高中教育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民族和地区学校教育的重要阶段,他处于学校教育的枢纽位置,起到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教育中最重要的领域是教学,而教学的关键就是课程问题。

美国没有全联盟统一的课程标准,但存在一些机构和学者,他们的意见对各州制定课程标准往往有很大的影响力。美国将2001年确定为“高中学生年”,在这年一个“全国联谊基金会”为“高中学生年”提出“放远我们的目光,决不让一个高中生掉队”口号,并在发表的《高中学生肩负的国家使命》报告中明确提出面向21世纪的美国高中教育的目标:①培养学生

善学、好学的品质,批判性思考的习惯,以及面对问题解决过程中莫衷一是的情形时乐此不疲的情怀,从而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为今后的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②把学生培养成为各方面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挥而全面发展的人;③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实际而先进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为今后的独立生活做准备;④让所有的学生都拥有历史的知识、对政府和民主价值的个人理解,以及鉴赏和丰富文学和艺术的魅力的能力,成为一个生活有品位、现代的文明人。

这基本定位了美国高中教育目标与任务,成为美国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美国,由于教育由各州负责,各州又将具体责任委托给地方学区,所以没有统一的学制,高中一般是K—9—12制。高中阶段学校分为综合中学、普通中学、职业或技术中学,目前美国的高中绝大部分是综合中学,兼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承担升学、就业和通识教育三项任务。学校课程设置往往是有较大的伸缩性和自主性,高中课程的设计是由州、学区和学校三级教育委员会分层进行的。州教育委员会一般只制定最低标准,学区教育委员会则根据州政府提出的标准,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学区的课程表等,包括科目的增设、内容的补充、课程的具体分配等,各学区再结合学校实际,予以必要的补充和调整,就形成了学校的课程结构。

美国的核心课程来保障高中生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教育时间,其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研究、体育与健康,十分重视基本阅读能力和数理能力的培养,规定高中生鼻血具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数学能力、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使用能力。以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跟进学生兴趣需求的选修课程来保证课程多样化和选择性,存在培养有独立个性、有独立批判与反思能力的创新性人才。各高中的选修课程既包括为准备升大学的学生提供的高级课程(AP),也包括各种趣味、实用、时尚的社会

和生活课程。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的选择与学习,自主设计知识结构和能力模式。选修课程涉及面很广,并且不断推陈出新,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其个性特长。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五花八门、不胜枚举,个别学校课提供的选修课程多达200余门。现在在美国高中生修得的学分选修课程几乎占到了一半甚至还多。学术性的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基础、中等和高级三个层次,基础水平的选修课程一般是为先前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补习;中等选修课程是对学生提出的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达到毕业水平;高级选修课程一般与大学课程衔接,在高中阶段选修的学分在大学也得到承认。

美国扩大课程选择性的做法大致有三种:一是专业性选择,即在高中阶段进行专业定向;二是菜单式选择,即学校把各种课程组合成若干菜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兴趣、爱好和发展倾向,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课程进行学习;三是现实性选择,许多学校都会根据当今社会发生的重大热点、重大事件开设小专题,让学生第一时间参与进去,提升课程的现实力和社会力,也有的定期请社会上的各种杂家来学校讲学,介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自己成长的历程,给学生提供自己将来“干什么”的“模本”,美国部分高中开设的另一部分课程是以活动或项目的形式出现的教育计划,也有的称为情意课程或活动课程,意在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情意性品质,促

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这些课程常常是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兼容学生的探索发现、建构认知、活动实践等多功能,多以研究性课题出现,其完成的质量是通过学分进行管理,并作为今后大学录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学生的课外活动也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进行考核,学生的课外活动多种多样,主要有学术性、娱乐性、体育类和社区类等。学术性的主要包括自然科学、数学、电脑、写作、编辑、辩论等;娱乐性的主要有话剧、乐队、合唱、摄影、舞蹈等;体育类的包括各种校队、啦啦队等;社区类主要是义工和志愿活动。

美国对课程的评价,除了考试外,还特别注重过程性评价,SAT考的好不一定能被名牌大学录取。过程性评价主要是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收集在学生身上发生过的有典型意义的行为和事实,以此来真实描绘学生发展的过程“全景”,

弥补评价的不足,并记载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外活动情况、参与社区活动情况等。高中实行学分制,一般学校学科学分分值的认定分重要学科和普通学科,重要学科如学生获得A、B、C、D、E、F等级,相应学分分别为5、4、3、2、1、0;普通学科A~F等级学分分别为4、3、2、1、0.5、0。学生的学分每学期统计一次,并由学校专门的质量积点系统进行管理。对一些核心学科,如英语、数学等,在统计学分时还会作加权处理。

学分制与选课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模式,学校只规定最低毕业学分,对课程种类、难度没有统一要求,所以学生在学业上享有最大的自由权、主动权,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与特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都可以按照自身条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优势之二,小班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几乎所有班级学生数量都不超过30人,有的才15人左右。在叫嚣的学习环境中,师生容易熟悉,教师可花较多时间与单个学生在一起,每个学生得到教师关注和辅导的机会多了,方便师生互动协作。

优势之三,高举普职结合的旗帜,走综合性高中之路。每位高中生都必须修习一定学分的职业课程,并参加短期的中学后职业培训。学生可在毕业前参加各类专业资格考试,这种“升学+就业”的模式应是未来高中的基本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并推广。

优势之四,大学录取评价学生不但看STA成绩,还看过程性的成绩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重点大学还看学生AP 课程学分。三级大学的层次,也为学生今后从业做好了规划。

美国高中课程的劣势,其一是课程体系过于庞杂,课程资源过于充裕,标准不一,教师对课程的选择余地过大,教师可以随意发挥课程内容,课程开设十分混乱;其二是后面追求课程的多样化、选择性,课程过多,导致部分学生反而

学不到、学不好知识与技能,据美国调查统计显示,88%的学生能完成高中学业,仍有12%的学生不能完成学业,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学术性课程不及格,另外,据当地华人介绍,美国的高中辍学率也很高,他们只有少数人能找到工作,由于没有固定的收入而染上恶习;其三是课程的高选择性、高自由度和高实践性,既培养了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为社会生产了大量次品、废品,在自由放任的教育体制下,老师从不否定学生,但也不会特别帮助后进生,导致极少数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获益多,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应付学业,更谈不上人才培养,所以说美国教育只是让少数人受益,而我们国家的教育却让大多数人受益。

对我们国家课程改革的几点期待:我们的课程与现实社会过于脱节,大多数人反映今后用处不大;学校、学生与社会也几乎是脱节的;我们的高中,普高与职高是并行的两条腿,二者没有交叉,国家投入浪费过大;我们的评价对常规文化科过分重视,对研究性学习、体育、艺术基本上是忽略,对人才培养、育人教育极为不利;我们的公民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过于理想化,空洞且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过分、唯一强调分数的评价方式怎么改变;学校办学自主权、课程选择权、学生学分认定的终极权什么时候能落实;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由于惧怕安全问题而变的空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