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异龙湖渔业产业发展

异龙湖渔业产业发展

异龙湖渔业产业发展
异龙湖渔业产业发展

石屏县异龙湖渔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介绍了石屏县异龙湖渔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就异龙湖渔业产业发展的几点个人见解拿出来以供探讨。

关键词渔业:英文名称:fishery

加工,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产业部门。

定义2:从事鱼类及其他捕捞、养殖或加工生产的领域。按水域可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按生产特性分为养殖业和捕捞业。广义的渔业还包括:

①直接渔业生产前部门。渔船、渔具、渔用仪器、渔用机械及其他渔用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部门。

②直接渔业后部门。水产品的贮藏、加工、运输和销售等部门。[1]

鱼类 fishes

定义:用鳃呼吸、以鳍为运动器官、多数披有鳞片和侧线感觉器官的水生变温脊椎动物类群。是人类的重要食物,也是膳食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的双重压力下,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省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既要重

视粮食安全,更要着眼于更大范围的食物安全。为此,在重视粮食、畜牧生产的同时,合理利用水域资源,发展渔业,对保障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品 fish; fishery products

定义:海淡水经济动植物及其加工品。是优质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易消化,富含能软化血管、降低心血管发病率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多食用水产品,有利于改善人民的营养结构,增进人民健康。

石屏素以产鱼著称滇中。尤其是境内有异龙湖,赤瑞湖两个湖泊。异龙湖位于石屏县城东郊,是云贵高原著名的湖泊之一,也是珠江水系南盘江西源头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按科学发展规律发展渔业、保护好异龙湖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 石屏县异龙湖渔业产业发展基础。

1、渔业资源。

1.1水域资源: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异龙湖地处南亚气候带,气侯温和,属富营养型湖泊,呈东西向条带状,湖区内地势平坦,微向东南倾斜,属珠江水系。据有良好的水产养殖条件。异龙湖为云南五大湖泊之一,小于滇池、洱海和抚仙湖,大于杞麓湖,排列第四。异龙湖位于石屏县城异龙镇东南1公里,为断陷构造湖,面积44.4平方公里。湖西有三岛,南有九曲72个港湾,称三岛九曲七十二湾。入湖河流主要有城河、城南河、城

北河及一些溪流,湖周有泉眼22处,多分布在西岸,也是湖水的重要来源。

1.2鱼类资源:已知旧时异龙湖有杆条,鲭鱼,邦鱼,花鱼,黑鱼,鲤鱼,鲫鱼等18种特产鱼种。前4种为石屏四大名特鱼种。杆条据说系明末龙在田由贵州水西引入1970年后绝种。近几十年来,由于水质污染、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引进外来鱼类、过度捕捞、围垦涸田及放水发电、鱼类栖息地减少等原因,导致云南自然水域鱼类资源发生了明显的变动,表现为:土著鱼类渔获物产量减少,外来鱼产量增多,土著鱼种类减少甚至濒临绝迹以至消亡,外来鱼种类增多甚至成为局部水域的优势种群,今尚有鲤鱼,乌鱼,江鳅,鳝鱼等土著鱼类。引进外来鱼类品种有四大家鱼:青,草,鲢,鳙,武昌鱼,革胡子鲶,滇池高背鲫鱼,尼罗罗非鱼,淡水虾(日本沼虾),荷包红鲤,元江红尾鲤等14种。[2]

1.3其他水生生物资源。

1.3.1 浮游生物:浮游植物有7个门,9个纲,19个目,81属。浮游动物共43个属,95种,动物量平均为2197.8个/升,资源量194吨。

1.3.2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共15种,隶属27科植被率90%以上。水生沉水植物有亮叶眼子菜,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等遍布全湖。

1.3.3 底栖动物:底栖动物平均18

2.5个/平方米,腹足类

现存量929吨。

二、渔业发展概况。

2.1自然繁养阶段。

异龙湖,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具有调节气候,工农业用水,防洪抗旱,水产养殖,提供海肥,风景旅游等多种功能。湖中盛产鲦鱼、花鱼、青鱼,特别是鲦鱼,鱼肉细腻,味道鲜美,是鱼中珍品。异龙湖及湖畔,风景名胜特多,大瑞城海潮寺,小瑞城后乐亭及来鹤亭,白浪水月寺,龙港广映寺,五爪山罗色庙,湖北边的乾阳山。泛舟湖上,游湖观景吃湖鱼,是石屏人的休闲生活。

自1952至1985年以来,异龙湖一直是处在原生态状态,湖中鱼类和各种生物都是自生自灭。湖周边鱼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1955年,在异龙湖北岸吴家庄建鱼种繁育场,逐渐从外地引进鱼类品种14种。于本年从元江引进红尾鲤鱼。1957年从湖南长沙市引进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县鱼种场利用青鱼湾水面围栏试养四大家鱼获得成功,于1958年在湖内放苗。1977年引进蒙自鱼场的兴国红鲤,同年还引进云南省水产研究所的武昌鱼。1978年,引进散鳞镜鲤。石屏县鱼种场用江西嫯元县的荷包红鲤与元江的红尾鲤鱼杂交获得成功。自此后,荷元杂交鲤鱼成为石屏当家品种。

2.2人工养殖阶段。

异龙湖1985年开始网箱养鱼,养殖效益可观,十年间。

迅速发展,至1996年网箱达万个,取得每平方米35.95千克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在开放过程中不遵循自然科学规律,大搞网箱养鱼,由于网箱养鱼需要向湖中投入大量有机饲料,致使异龙湖自身的纳污自净能力降低,加速了水质的恶化,直接导致湖水水质变为地表水劣V类标准。1998年依照《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异龙湖管理条例》,取缔网箱养鱼,围栏建筑。在这以后,水产养殖转移到水库,垻塘,稻田上来。2003年大闸蟹在异龙湖试养,2006年成功大面积推开养殖1000亩,每亩产值达3500元。2008年异龙湖生态养殖项目启动,历史上第一次禁湖,于11月9日至 12月10为开湖期。2011年10月,退塘还湖9881.97亩。自2011年县政府投入50万元放养55000多公斤鱼苗,形成良性循环生态链。2008年至2011年异龙湖连续四年进行生态养殖,异龙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水质景观得到有效改善,水质接近地表水环境质量IV标准。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历时10个月的异龙湖湿地木栈道起于石屏县城湖滨路异龙湾,由西向南止于全益港。

三、以科学发展观发展异龙湖渔业产业迫在眉及。

3.1各级领导的重视,政策倾斜力度大,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近年来,红河州和石屏县采取了生态修复、生物净化、物理除污和人工调控等措施,实施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县城垃圾处理工程、异龙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27项点源、面源、内源整治工程,完成投资1.35亿元。“十一五”以来,石

屏县启动了异龙湖新街海河整治、小流域治理、退塘还湖、生态养殖等18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达5211万元,有效遏制了异龙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异龙湖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3]。仅2001年和2002年,政府就投资7904.26万元,实施九大工程治理异龙湖。未来三年,红河州主管部门预计再投入8302万元资金,从改造城市排水系统开始,再兴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完成湖泊浅水地带和湖岸地形数字化测量,打捞6000亩水葫芦,疏挖湖泊污染底泥100万立方米;人工造林1500公顷,封山育林2300公顷,治理30平方公里内的水土流失。同时,为减少湖泊区内森林较少地区的薪柴消耗,还将专门修建4000口农村沼气池,替代湖边村民对薪柴的需求。

3.2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并举

我们知道保护异龙湖就是保护渔业资源,所以实行禁渔制度,组织查处非法捕捞行为,开展资源增殖放流,实施捕捞许可制度,建设水生动植物保护区,进行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和查处渔业污染事故,有效养护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为保障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3做好异龙湖资源养护工作。

异龙湖历来是调节气候,保持水热平衡,生态良性循环,调剂农田灌溉,发展水产养殖和牲畜饲料的天然宝库。2007年6月完成了异龙湖水域边界界桩埋设工程,并埋设永久性界桩461棵,更好地保证了异龙湖水域面积[4]。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坚持每年增殖放流不少于50万尾优质鱼苗鱼种,其中土著鱼类占有一定比例。实施占地60.5亩的城河污染控制湿地工程,日处理污水2万立方,实施湖周城河人工湿地补充完善工程,城北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大水片区农业废水转移处理工程。

四、存在的问题

4.1是发展水平不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渔业产值占农业农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低,水面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突破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的土著鱼类少,如鳝鱼,黑鱼,本地江鳅,泥鳅等规模化养繁开发不起来。

4.2是渔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差。渔业发展支撑和服务体系硬件设施较差,监管和服务能力不强。

4.3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较少。渔业技术推广普及率低,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速度慢。渔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

4.4是水产品加工薄弱,落后。没有水产品加工厂,只有家庭作坊煎鱼。没有冷冻设施。

五、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5.1机遇:红河州委、州政府、石屏县委、县政府在严重的旱灾面前,能变害为利,抓住干旱机遇治理湖泊,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深得当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好评。

5.2有利条件

5.2.1多样性的生态条件和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渔业发展提供

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5.2.2广阔的水域条件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2.3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为发展渔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5.2.4多姿多彩的民族渔业文化和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丰富了渔业产业的内涵。

5.3制约因素

5.3.1节水型社会建设将严重制约粗放式养殖业的发展。随着干旱、工业化、城镇化和节水性社会建设的推进,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将大幅增加。

5.3.2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难以适应现代渔业建设的需要。以水产站为主体,加挂渔政站(大队)、船检站、检疫站等牌子,硬件差、资金缺,机构不强、队伍不稳、素质不高、力量不足,较难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需要。

六、渔业产业发展的思考(个人观点)。

6.1水产健康养殖业。

6.1.1创收水产品养殖。温水性鱼类养殖:以罗非鱼和斑点叉尾为主导品种,形成罗非鱼、叉尾优势养殖区域。如蔡营水库养斑点叉尾鮰。考虑在湖边试养。

6.1.2土著鱼类养殖:发展鱤条鱼、泥鳅、本地江鳅等鱼类。

6.1.3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以四大家鱼、鲤鱼、鲫鱼为主要品种,在湖周边地区发展池塘养殖,形成“菜篮子”供应基地。

6.1.4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发展以观赏鱼、虾类、蟹类

为主导品种的特种高效水养养殖。尝试养一些名贵鱼种:云南“六大名鱼”。

6.1.5品牌建设。突出生态优势,积极发挥“特色”“绿色”“生态”和“原产地”等多种优势,培育省级名牌水产品,打响滇产水产品品牌。

6.1.6建设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促进水产品流通。

6.2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

用现代化的新技术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大力发展面向新服务领域、新服务模式和高文化品位、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的现代服务业。

6.3发展旅游文化渔业。开发以绿色健康水产品为载体、增加旅游的内容,丰富历史文化的内涵,开发旅游新产品。

6.3.1依托异龙湖渔业产业发展,打造生态旅游的格局。湖产鲜鱼供应旅游餐饮,满足高中低档消费者的需求。以游船公司为龙头的周边生态村农家乐,拥有沙锅鱼头,生鱼片等的招牌菜而得名,饭后泛舟湖上,游览湖景及湖畔风景名胜,听海菜腔,跳烟盒舞等。

6.3.2建议成立专管异龙湖旅游的机构,促使其有规模的发展。

有了专门的机构,集思广义,有以下构想:

6.3.2.1搞一些益智娱乐竟赛游戏如水上垂钓,沙滩游乐园,自助下水捞鱼烹鱼等水上娱乐项目以吸引游客。

6.3.2.2引导农户养殖高档观赏鱼,水生植物,加强观光性水生生物及其附属设施建设。

6.3.2.3建好荷花园,为游客提供源源不断的时鲜湖鲜:莲米、莲花、莲芽、莲叶、海菜、海草、菱角,草芽,鲜藕等。

6.3.2.4在湿地公园增殖放流一些土著禽类,鱼类,动物类,可适量捕杀已成年的提供市场食用。木栈道可设臵一定量的商家进行旅游贸易:民族文化饰品,纪念品,土特产,地方特色小吃等。

6.3.2.5建设大型成人游乐园。

6.4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业。

将水生生物自然保护、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和增殖放流相

结合,统筹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体系建设,建设水生生态文明。有计划地增殖放流淡水经济鱼类及濒危土著珍稀物种鱼苗。使水域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修复,渔业资源衰退和濒危物种数目增加趋势得到基本遏制。

参考文献。

[1]邱家荣。云南省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云南省渔业产业发展,2012(12):2-3。

[2]佘孟良。湖泊[J]石屏县志1990:126-128。

[3]http://www. News.yninfo. com/

[4]http://www. wenku.baidu.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极大的比重,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虽获得了一定发展,农村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景象,但也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加快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就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便相关人士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解决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改革及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所以要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时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科学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进而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现状。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农业经营体制基本为集体经济和小农经济,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农村生产模式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农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并且农村市场存在极大的潜在消费能力及生产能力,所以要积极开发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1]。当前我国存在农村土地荒置、农民掠夺式经营土地等现象,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物质及劳动很少,缺乏长远规划和科技运用,只依赖于传统经验;同时农业科技含量不高,资源转化率与利用率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劳动生产发展相对缓慢,无法安置剩余劳动力,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1.2存在的问题。第一,经济结构单一,思想理念滞后。土地一直都是农民的生命,以往基于土地的农作物种植相对单一,只局限于生活所必需的花生、大豆、小麦、水稻等,而忽视市场所需的农作物,致使种植收益也相对单薄,降低土地附加收益。目前在农村经济结构变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到底是为市场而种植耕作还是为生活而种植耕作。除此之外,农业在科学技术的应用方面有所不足,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尚停留在理论层面,加上乡镇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其污染严重、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较

浅谈浙江海洋渔业经济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浙江海洋渔业经济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姓名杨从戎专业渔业学号1111091036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现状的分析,提出在浙江准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时,所面临着新一轮挑战。以及如何在这样的情势下,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发展对策,以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浙江省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浙江历来是一个海洋大省,在浙江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海洋经济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增长点;我们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要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建设[1];浙江省也被列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省。这都给浙江渔业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浙江省的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全国的海洋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浙江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 浙江省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海洋渔业,加上浙江渔民有着“技术好,肯吃苦,会钻研”的特点,浙江省海洋渔业发展十分迅速。据《浙江渔业》杂志报道,每年浙江省海洋渔业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近十分之一,在国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浙江省现有渔业乡(镇)82个,渔业人口165.55万,渔业劳动力78.69万,有省级以上养殖示范基地33个,国家级原种水产场3个,省级水产原种场10个,并涌现出73个特色渔业乡镇,形成10多个优势产品[2]。渔业的发展,促进了浙江经济的繁荣兴盛,并在沿海区域范围内形成了渔需物资供应、水产品加工和渔船建造等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有着悠久历史的浙江海洋渔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依然是浙江沿海渔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2 浙江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存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 捕捞过度,渔业资源衰退 近年来,捕捞船只数量、吨位都在逐年增加,一些杀伤力巨大的渔具的滥用,使得现有的渔业资源已经无法承受如此高强度的捕捞。渔船年捕捞量持续超过年可捕量,致使捕捞量增长的速度超过海洋渔业资源的自我恢复速度,捕捞压力过大,这些都使东海渔场出现渔业资源日渐衰退的问题。 同时,近年发现不少经济鱼类在幼年时期就被捕获,渔民在无大鱼可捕以及利益的驱动下,很少考虑放生幼鱼,从而使捕获物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日趋严重[3]。另外,大量使用帆张网、流动张网等也严重损害了幼鱼资源,这也是影响渔业资源自我恢复与补给的因素之一。

渔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渔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二)发展特点 1、宜渔水域快速增加,渔业发展潜力显著增强 (1)是全县现有小型以上水库32座(其中:小一型10座、小二型22座),总面积4589.2亩,水库库容量3175万立方米; (2)是正在启动实施白安河、毛竹林等3座小一型水库和詹家湾等4座小二型水库建设,又可以增加水库面积1629亩、新增水库库容量1240万立方米; (3)是构皮滩、大花、格里桥、南江、紫江等5个电站将相继建成,5年内开阳将形成总面积32.12平方公里的淹没区,新增水面48795亩(其中:构皮滩水库—开阳库区40935亩、大花电站—开阳库区2365亩、格里桥电站—开阳库区1757亩、南江电站库区1318亩、紫江电站—开阳库区

2420亩),可新增加库容量19.48亿立方米。5.5万亩大水面为开阳渔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发展潜力显著增强。 2、池塘、山塘、水库养殖发展步伐加快 近年来,随着渔业养殖比较效益变化,开阳渔业养殖结构逐步调整,从20xx年以前以稻田养殖为主逐步调整为以池塘、山塘、水库养殖为主的结构模式,20XX年,池塘、山塘、水库养殖面积增加到250.47公顷,水产品产量达166吨、占养殖产量的61%,总产量的53%。 3、特种养殖起步,设施渔业从无到有 20xx年,我县申请国开资金实施《开阳花梨田坝大鲵养殖小区养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大鲵养殖房280平方米、专用养殖池100口、配套饵料鱼养殖池塘1560平方米,饲养大鲵170尾。该小区建设标志着我县特种养殖已起步实施,设施渔业从无到有。此外,通过考察选址,冯三双山、双流三合等地有流水资源,为下一步特种水产养殖开发创造了资源条件。 4、执法力度加强,渔政管理工作有新的突破

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淡水渔业的特点 淡水渔业主要是指在淡水水域进行捕捞、养殖以获得淡水水产品以及对这些水产品进行加工的社会生产领域。在我国,随着淡水捕捞自然资源的日益衰减,淡水捕捞业在淡水渔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减少,加之水产品加工产业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当前的淡水渔业主要是指淡水养殖业。淡水养殖主要是指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含微咸水),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是内陆水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养殖的对象主要为适应淡水水域的鱼类及虾蟹类等。 一、池塘养鱼再创辉煌 二、城市渔业方兴未艾 三、宜渔水面潜力巨大 第三节淡水渔业的发展趋势 21世纪的我国淡水渔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充分体现,世界高新技术在渔业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崇尚自然及消费观念的更新等,其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延伸其产业链。它主要体现在设施渔业、生态渔业、渔业结构调整、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渔业资源增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必然得到加强,使淡水渔业产业得以提升,其经济与社会及生态效益不断提高,并大力促进人与生物、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渔业生态系统得到良性循环。

1、设施渔业前景广阔。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并达到白热化,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高技术的大力推广与应用以及产业化升级,必将影响和带动我国设施渔业的改善和发展。欧美设施渔业如德国、美国等主要是开展工厂化流水或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水质调控达到机械化和自动化。美国高密度养殖系统程序控制采用两种自动控制系统:(1)通用控制系统,由微机输入/输出、数据 记录仪和遥控组件构成;(2)工业程序控制系统,由小型计算机和控制软件组成,该网络具16个控制器。两系统可以控制水体溶解氧、pH、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能耗、电导率、混浊度,还可控制饲料机、泵、阀门、增氧机、空气压缩机等。德国具有自动控制系统和水质理化因子监测网络,并通过增加纯氧、生物净化、沉淀、过滤、曝气、脱氮等设施改良环境,做到循环用水。日本、挪威等国的网箱养鱼技术及设施先进。相对而言,我国的设施渔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池塘高产达8 000 kg/hm2以上,工厂化养鱼、流水养鱼和三网养鱼高出池塘10多倍。机械化方面在原有机械排灌基础上,各种饲料加工机和增氧机械的研制与应用,特别是自动投饲机、挖塘机、清淤机的扩大使用并不断改进与完善,其性能与效率大为提高,也更加实用。在渔业自动化方面,利用微机自动控制增氧机的开与关已获进展,在对水环境理化与生物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上还与国外存在显著差距。目前我国沿海一带工厂化养殖海产品发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一、宜兴市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宜兴是无锡“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三角中心,是江苏省四个重点发展的三级一类中心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7万,下设14个镇、4个街道、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环保科技工业园)和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宜兴经济开发区、江苏陶瓷产业园)。 从产业区域集聚分布来看,呈现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三大主体园区特色鲜明。环科园、陶瓷产业园区分别凸现环保和陶瓷发展主题,聚优成势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为1000亩的光电产业园成功启动。二是四大产业集群强势起步。电线电缆、化纤纺织、环保设备和陶瓷等四大产业集群跻身于“江苏省百家产业集群”,为江苏省内县级市中最多的。同时官林“中国电缆城”、高塍“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新建“中国化纤纺织名镇”、西渚“中国亚麻纺织名镇”4个“国字号”区域品牌相继授牌;“江苏省电线电缆出口基地”正式授牌,成为全省重点发展的10个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水处理设备已占据了1/6左右的国内市场份额和1/2以上的省内市场份额,环保装备的产销规模和竞争实力在全国县市中排名第一。三是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悄然兴起。周铁镇以天乾科技为龙头的大型铸钢件生产基地正在迅速崛起,涌现出天乾科技、兴达文具、格兰特干燥设备、巨能机械等一批国内同行业颇具影响力的非化工“单

打冠军”。张渚镇注重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其电子器件行业异军突起,LED数码管生产企业已有近30家,年生产能力达10亿只,成为国内LED生产基地之一。新庄街道按照“巩固提高耐火保温行业、裂变发展灯具行业”的思路,以行业骨干企业为载体,瞄准世界知名制造商,精心组织包装,积极向外推介,其灯具产业由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延伸,为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灯具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环保装备基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为我市首家获此殊荣的产业集群;电线电缆基地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张渚LED产业基地通过省级论证。 从产业经济总量和发展结构来看,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增长27.2%;工业销售收入2220亿元,增长30.2%;工业利税总额177.1亿元,增长15.4%。其中1189家超汇企业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944.1亿元,利税157.2亿元,分别增长30.2%和16.5%,分别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7.6%和88.8%。同时,琉璃瓦、化工、铸造、水泥等行业整治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工业后劲投入尤其是装备投入再创新高,全年超过60亿元。全市工业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六大行业全面增长,纺工冶金增幅较高。得益于大规模的装备投入和市场价格的飚升,纺工行业后程发力,增幅从2010年上半年的第四位,一跃成为行业增幅首位,全年累计销售增幅达到39.7%,其中化纤产业的增长势头强劲,增幅达53.3%,遥遥领先其他行业。由于铜价稳步回升,冶金行业在占比高达24.3%的基础上,仍实现39%的增幅,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幅近11个百分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村庄现状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农村的更加重视,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下该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人们不在担心温饱问题,而是更加注重营养健康问题,追求生活质量。家庭人均收入 有所提高,在相对稳定的收入情况下能够安居乐业。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土地问题。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不合理,土地纠纷不断,许 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有些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常年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浪费了土地资源。 (二)村民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由于地理条件,文化水平限制,人们安于现状,培养了人们的懒惰心理,一有空闲时间就沉迷打牌、麻将,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农民大多不愿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所以光靠农业收入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开销。农民参政意识不强,群众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三)社会事业发展极缓。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缺乏优秀教师, 大多家长不满现在的教育水平,而且大多数完成小学初中后选择了辍学,随大人在外务工, 有的小小年纪就选择了婚姻,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小

病进行医治,当有重病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人们健康水平不高,依然有“看病难、吃药贵”等难题。三、解决办法 (一)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各 类优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使产品走出 去占据市场。 (二)对于土地问题,首先要确定农业从业人口,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农村土地使用权,收回闲置土地,增大人均占有量;核实农村土地承包权,减少土地权界问题纠纷,为 农村土地出租、转让、入股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于村民素质不高问题首先要抓好干部培训,从而起到引导带头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村的干部不带头又怎会让农民去接受指导思想,所以村干部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其次要抓好成人教育,在村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讲演,确保美味农民都有一技之长,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外务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要有权利义务意识,村干部定时进行村务公开,村民定时进行上访,提高村民维权意识,加强民主监督。 (四)以推进公共事业发展为重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使广大 农民学有所教、老友所得、住有所居。一要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在学校建设宿舍,让较远地区的孩子能够得到有 效保障,安心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合理配置教师资

国内外渔业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docx

国内外渔业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 当今世界的渔业在高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形势下即将迈向二十一世纪。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正深刻影响着世界渔业发展进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各个经济时代的主要区别不是生产什么,而是怎样生产”。在新技术革命时代,渔业生产的对象没有变,仍然是仍然是捕捞、养殖、加工、销售等,但科学技术对怎样捕捞、怎样养殖、怎样加工、怎样销售、怎样管理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尽管世界渔业的资源量在衰退,而渔获量却在增加,养殖产量在大幅度地增长,水产品主要来自捕捞的比例正在改变,这主要利益于科学技术的推进。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资源危机的时代。科学技术的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使社会飞速地发展,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并非全是福音,也带来了危机,而最终摆脱危机的办法还得依靠科学技术,这就是高科技时代发展的辩证。 一、世界渔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1、渔业正成为人类食物生产的重要领域 今天,世界人口每年以8700万的速度增加,而耕地则从1961年的人均0.44公顷降到目前的0.26公顷。预计到2050年将下降到0.15公顷,土地将出现严重短缺的局面。然而,今天人类食物的90%是在耕地和牧场上生产的,只有10%来自地球的水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人增地减粮食紧已经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严峻问题,而是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世界经济要持续发展将更多地依靠海洋,如何开发海洋和内陆水域,如何开发新的食物来源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一场全球性的“蓝色革命”正在蓬勃兴起,人们曾把本世纪60年代通过矮化基因育成的稻麦高产品种,称之为“绿色革命”,后来又把畜牧业上的重大技术变革的成就称之为“白色革命”,把向水域索取食物的重大技术变革称之为“蓝色革命”,把耕海牧渔看作是节粮、节水、节地型立体农业的一部分。水产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拓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然趋势。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各国渔业部长级会议和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渔业对粮食安全保障的持续贡献国际会议”,都特别强调了发展渔业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60年代以来,美国、加拿大、日本、前苏联等主要渔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建设海洋农牧场,用农牧化的手段增殖水产生物,成倍地增加资源量。从海藻中提取食物的技术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展现了光明的前景。尽管目前从海藻中提取的食物还很有限,但科学家们预测说,假如使太阳能转换成海藻化合物储能的转换率为2%,从海藻中提取人类食物的提取率为5%,地球上海洋可栽培面积总数约有200亿公顷,这就是说,将来海洋牧场规模化发展起来后,足够维持相当于200亿人口的生活所需。 2、水产增养殖业异军突起 自60年代日本、美国和苏联等国家提出海洋“栽培渔业”的设想后,世界水产增养殖业得到很大发展。增养殖的种类向多元化发展,人工培育苗种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一些优良增养殖品种如牡蛎、扇贝、鲍、海带、紫菜、裙带菜、鲑鳟类、鲆鲽类、鲷类、鲈鱼类等种类突破了工厂化苗种生产难关,养殖技术不断完善,网箱、拦网、筏式和延绳垂下式养殖、开放海域网箱养殖系统普遍得到采用,达到很高的产业化水平。自70年代起,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海水增养殖业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发展很快,不少种类育苗实现了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人工饵料专业化高效率生产,外海网箱养殖系统被普遍采用,使生产由近岸性向外海性

国内外渔业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渔业科技进展现状及趋势 当今世界的渔业在高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形势下立即迈向二十 一世纪。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正深刻阻碍着世界渔业进展进程,正如马克思所讲:“各个经济时代的要紧区不不是生产什么,而是如何样生产”。在新技术革命时代,渔业生产的对象没有变,仍然是仍然是捕捞、养殖、加工、销售等,但科学技术对如何样捕捞、如何样养殖、如何样加工、如何样销售、如何样治理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尽管世界渔业的资源量在衰退,而渔获量却在增加,养殖产量在大幅度地增长,水产品要紧来自捕捞的比例正在改变,这要紧利益于科学技术的推进。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科学技术迅猛进展的时代,同时也是资源危机的时代。科学技术的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使社会飞速地进展,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并非全是福音,也带来了危机,而最终摆脱危机的方法还得依靠科学技术,这确实是高科技时代进展的辩证。 一、世界渔业进展的总体趋势

1、渔业正成为人类食物生产的重要领域 今天,世界人口每年以8700万的速度增加,而耕地则从1961年的人均0.44公顷降到目前的0.26公顷。可能到2050年将下降到0.15公顷,土地将出现严峻短缺的局面。然而,今天人类食物的90%是在耕地和牧场上生产的,只有10%来自地球的水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人增地减粮食紧差不多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严峻问题,而是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世界经济要持续进展将更多地依靠海洋,如何开发海洋和内陆水域,如何开发新的食物来源差不多成为各国政府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一场全球性的“蓝色革命”正在蓬勃兴起,人们曾把本世纪60年代通过矮化基因育成的稻麦高产品种,称之为“绿色革命”,后来又把畜牧业上的重大技术变革的成就称之为“白色革命”,把向水域索取食物的重大技术变革称之为“蓝色革命”,把耕海牧渔看作是节粮、节水、节地型立体农业的一部分。水产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拓展人类生存与进展空间的必定趋势。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各国渔业部长级会议和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渔业对粮食安全保障的持续贡献国际会议”,都特不强调了进展渔业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60年代以来,美国、加拿大、日本、前苏联等要紧渔业国家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913907478.html,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朱露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6期 [摘要]贵州省作为我国四大药材产地之一,以物种丰富和植物多样而闻名,在国外也享有盛誉,广泛受到人们的赞美。2011年之前,国家曾多次组织地方进行药物资源普查,其中1996年的普查规模比较大,结果证实贵州中药资源已经多达五千余种,位于全国第四位。随 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药的治疗效果逐渐认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良好的现状对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为贵州省中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药的发展将会对国有经济产业带来巨大的改变,同时将带动地方经济不断提高。本文在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中药的研究,就目前中药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未来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提高贵州省中药产业的经济发展提出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荣发展,中药在治疗疾病和健康保养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中药因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人类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儿女要勤奋努力,将中药继承和发扬,日益完善,为祖国儿女的幸福做出新的贡献。回顾历史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一心想着吃饱饭,现在都在关注养生问题,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人们从观念上的改变为中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研究中药的未来发展极其重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对贵州省中药的发展至关重要。鉴于目前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情况,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后,结合贵州省中药发展的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粗浅的个人关于贵州省中医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的想法,希望可以为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贡献本人的微薄之力。 1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现状分析 贵州省位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处,全省呈现出东低西高的地理差异,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最高达2900米,最低137米。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温暖湿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景色宜人。先天的生态条件为药物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使贵州省成为我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 1.1 中药种植分析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市。虽然重庆拥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农业经济却属于该市经济薄弱的环节,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优势,本文从重庆农村经济现状着手,通过找出问题,提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环境,也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农业大市。全市所辖面积82万平方公。截止2011年,总人口3329.81万,其中农村人口2324.5,占总人口的69.8%。重庆市的经济随着直辖市的成立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得到了高速发展,截止2011年,全市GDP达到了10011.37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563%。 (一)重庆第一产业GDP增长情况 重庆自直辖以来,农村经济增长总体上是上升的。据统计,重庆第一产业GDP 在1997-2011这15年里,从307.21亿元增长到844.52亿元,一共增长了537.31亿元,近3倍多,而且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看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7-2000年。在这四年里,第一产业GDP总体呈负增长。1997 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为307.21亿元,到2000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仅为286.1,四年间减少了21.11亿元。这段时间影响第一产业GDP负增长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受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的经济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得第一产业受到波及。 第二个阶段:2001-2006年。在这期间,第一产业GDP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且在2004年达到了26.2%的增长。但是增长幅度缓慢,2004年也只是恢复性的增长,

世界渔业组织发展现状与趋势

渔业是指包括内陆和海洋水域捕捞野生鱼类资源,以及经放养增殖和各种水产养殖而获得鱼类产品的产业。渔业在世界食品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全球有4000多万人从事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鱼类是含有丰富蛋白质、重要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来源。全球鱼类在人类消费的动物蛋白中约占16%,这一比重在各地区有所差别,亚洲约占22%,非洲占19%,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占7%左右。鱼类食品增加,对改善人们生活、提高营养水平、促进健康长寿都有一定作用。 世界渔业在本世纪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一是全球渔产品供应短缺不断明显的趋势。有关分析结果显示,未来20年中,全球渔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约 1.5%左右,渔业增产跟不上世界人口增长步伐。加上全球绝大多数渔业资源遭到破坏或过度捕捞,渔产品供应短缺将进一步加剧,短缺的结果将直接导致渔价飞涨。 二是水产养殖业在全球渔业生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趋势。由于过度捕捞,野生鱼的产量已接近其再生能力,捕捞产量开始停滞不前,但全球对水产品的需求量有增无减。于是养殖业成为弥补水产品供求巨大缺口的主导力量。 三是渔业生产力的提高不断依靠科技进步的趋势。渔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主要通过科技进步来实现。科学技术在世界渔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遥感技术、信息化、自动化、新原料、增氧技术、水处理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渔业生产力。英国通过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开发了一种工厂化养鱼装置,可以在20-30个星期内,使2英寸的幼鱼长到2磅,相当于在自然环境中2年的成长量。因此,加强渔业科学研究和创新渔业生产技术,做好技术成果储备,提高应对渔业发展变化的能力,已广受世界各国关注。 四是渔业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展的趋势。最典型的就是世界休闲渔业从20世界60年代开始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迅速崛起。随着时代的发展,渔业逐步实现了与休闲、娱乐、健身、旅游、观光和餐饮的有机结合。渔业内容的充实,为渔民、渔业创造了更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五是国际市场对淡水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目前,全世界水产品产量主要来自于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分析表明,海水养殖通过近20年的迅猛发展,已达到水体能够承受的高峰区段,世界大型沿海渔场捕捞量已达到饱和或超过天然生产能力,需要一个休养生息的阶段。同时,随着国际社会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强化了对环境和渔业资源,特别是公海渔业资源的保护。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国际市场需求的增长与世界海洋水产品生产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将为淡水渔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六是国际渔业贸易壁垒不断叠加的趋势。在渔业的持续发展中,发展中国家增长的产量几乎全部输往它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60%以上的出口水产品来自发展中国家。因此,渔业生产对国际贸易的依赖越来越强。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水产品的安全高度重视,设立了许多保护性的非关税壁垒。 2005年世界渔业发展概况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2005年发布的世界水产品贸易报告显示,2001年至2003年,鱼类产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产业经济学 授课教师:xxx 院系:xxxxxxx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xxxxxxxxxxx 姓名:xxxxxxx 日期:xxxx年12月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产业结构的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产业结构的研究特别重要。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 并呈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的特点。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高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不够仍然是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需要全面提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首先针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调整对策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正在向中高级阶段迈进。虽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但是,中国的“两基一柱”(即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我国当前总体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 1.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第一产业比重偏高,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不仅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而且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大大低于同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 2.第一产业效率仍然很低。自动化程度低,基础不稳定,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抗灾能力下降,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粮食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 3.受传统因素和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第二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依然没有改观: 高能耗、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务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基础产业成瓶颈,制造业比重偏高,轻纺工业生产严重过剩,加工业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不相称。 4.第三产业全面落后的状况依然没有明显改观。从产业角度看,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较高,经济发展主要靠第二产业在拉动。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有较大的增长,但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率没有保持上升态势,尤其在2007—2008年之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说明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尚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如邮电、通讯)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自然发育不足。 5.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以第三产业为例,我国的第三产业主要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及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而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等的比重较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一)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二)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三)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趋势过快,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人均资源匮乏,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大量产品处于积压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投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资动力相对缺乏、缺乏优越的投资“技术”,投资引诱也严重不足。过度安逸的农村生活使得农民缺乏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高,因此农民通过投资来进行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动力相对缺乏。主要是由于农业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过长,规模较大、风险较高,而且盈利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资本吸引力,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农村投资。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相当大比例的薄弱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高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使党支部缺乏履行领导职能,缺少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务,因此他们的凝聚力、号召力、

渔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共3篇)

渔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共3篇) 第1篇: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水域辽阔,生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渔业经济获得了稳步发展。渔业在经济发展、国际贸易、食品安全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都逐步占据着重要地位。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类生活得到了改善,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更是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包括渔业在内的各个行业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渔业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相应程度的破坏,产业经济结构等都受到了重要的影响,进而制约了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1渔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2015年渔业数据显示,全国渔业生产稳定、市场活跃、出口增

长。据统计,2015年一季度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183.76万t,进出口总额66.2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6.93%和增长0.34%。其中出口量93.34万t,出口额46.33亿美元。进口量90.41万t,进口额19.9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9.77%和11.07%。贸易顺差26.43亿美元,同比增加5.18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稳定,出口贸易也有较快增长。生产稳定发展,市场交易较为活跃,价格水平总体偏弱。与此同时,渔业安全形势亟待解决,国际贸易市场压力巨大[1-3]。 1.2渔业产业结构情况 目前,我国渔业经济效益偏低。渔业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渔业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劳力、水域资源、设备等生产要素的组合状态不佳,科技化水平低,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严重,内陆城市渔业产业结构由于经济发展因素以及匮乏的气候、水域资源,目前整体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农户仍以个体养殖为主,并采用以池塘为主要生产模式的传统养殖方式。渔业产业合作组织仍不健全,产业与科技脱节,水产科研没有用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渔业生产力的发展。近几年,我国逐渐重视渔业产业化发展,先后提出加强渔业渔政管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渔业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以促进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4-6]。

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 对策 一、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 中国渔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期和近年来的调整整顿,步入了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对渔业经济体制和价格体制进行了改革,极调动了渔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我国渔业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自1990年起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渔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水产品需求,扩大了水产品出口,而且为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渔民的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缓海洋捕捞产量高速增长对资源造成的压力,对海洋渔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自1999年开始,首次提出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的目标,后又进一步提出“负增长”的目标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制度。自XX年起,为减缓新的海洋制度实施对我国海洋渔业

造成的影响,国家实施了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连续三年由中央政府出资对渔民报废渔船实施补贴,引导渔民压减渔船,退出海洋捕捞业。近年来我国水产品产量增长幅度保持在3-4%左右,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其中养殖产量增长幅度较大。而捕捞产量已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XX年水产品总产量达4565万吨,较上年增长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433万吨,比上年下降22%。 由于国家加大了渔港和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在产业政策上予以扶持,我国渔业整体素质和现代化水平有一定提高;同时由于坚持了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对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进行调整,狠抓产品质量,使渔业效益明显提高,渔业产值和渔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水产养殖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而且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已从过去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增加,转向更加注重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推出,养殖领域进一步拓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发展势头迅猛,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逐步提高。XX年水产养殖面积达6815千公顷,养殖产量达290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和平解决%,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64%,其中名特优产水产品的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明显增加。

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 展对策 一、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 中国渔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期和近年来的调整整顿,步入了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对渔业经济体制和价格体制进行了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渔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我国渔业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自20**年起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渔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水产品需求,扩大了水产品出口,而且为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渔民的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缓海洋捕捞产量高速增长对资源造成的压力,对海洋渔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自20**年开始,首次提出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的目标,后又进一步提出“负

增长”的目标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制度。自20**年起,为减缓新的海洋制度实施对我国海洋渔业造成的影响,国家实施了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连续三年由中央政府出资对渔民报废渔船实施补贴,引导渔民压减渔船,退出海洋捕捞业。近年来我国水产品产量增长幅度保持在3-4%左右,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其中养殖产量增长幅度较大。而捕捞产量已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20**年水产品总产量达4565万吨,较上年增长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433万吨,比上年下降22%。 由于国家加大了渔港和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在产业政策上予以扶持,我国渔业整体素质和现代化水平有一定提高;同时由于坚持了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对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进行调整,狠抓产品质量,使渔业效益明显提高,渔业产值和渔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二)水产养殖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而且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已从过去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增加,转向更加注重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新的养殖技术

劳务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劳务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十二五”以来,麒麟区人民政府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工商业、服务业、农业发展的观念,谋化促进劳务产业经济的发展,始终按照“发展完善中介组织,强化培训技术技能和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完成外输内转劳动力结构,培育壮大劳务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发展新思路,大力打造发展劳务产业经济。全区劳务产业经济稳步发展,2015年全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302人,有序转移输出6233人,累计输出农村劳动力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500人,实现劳务产业经济总收入47亿元,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的%,劳务经济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收入增收的重要途径,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偏、贫、远村庄劳务产业经济状况 麒麟区比较偏、贫、远的村庄如珠街街道联合社区的庄科、白石岩小组,茨营镇大麦。联合社区是珠街街道偏远贫困社区,辖区山高坡陡,水少,海拔2160m,以农业生产为主,辖区7个村小组4400多人口,有450人在外打工,以白石岩村小组为例,193户900多人口,有200余人在江苏、浙江打工,主要从事公路、建筑类工种,占全小组1/2劳动力;庄科村小组90多户,370人,有60多人在福建、广州打工,通过与打工户的座谈了解,每年每人除去食宿车旅费

外,能带回家中的纯收入平均在万~5万元。以此类推,社区每年仅劳务产业经济就可以带回2000万~2200万元的经济收入。茨营镇大麦村委会总人口836人,225户,4个小组,人均耕地,少数民族占2/3,主要从事烤烟、玉米、马铃薯种植,外出务工的只有45人,主要是在杭州架高压线,有部分在老挝修公路或在广州做玩具,务工收入相对较高,每人每年除去食宿车旅费,带回纯收入6万~8万元,劳务产业经济给大麦社区每年带回务工收入270万~360万元。目前全区还有万贫困人口,劳务产业经济对于全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劳务产业经济的发展规模 全区劳务转移和输出的发展势头强劲,在“十二五”期间以每年新增务工人员%的速度递增,直到2015年由于全国经济运行增幅减慢,只增长%左右。目前全区已有19万人次的打工劳务大军,其中有7万多临时工和季节工,实现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次,初步推算实现全区劳务产业经济收入在52亿~54亿元。 劳动力转移输出人员的构成和流出状况 在区内从事打工和创业的占31%左右,其中男性占69%,女性占31%左右;外出务工创业人员中,男性占%,女性占%左右。从年龄构成上看,18~22岁占21%,23~45岁占%,45岁以上占%左右。从文化程度上看,小学文化及以下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