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描述

(一)课程定位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认识》、《安全用电》、《机械制图》、《钳工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电器系统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电气各总成、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电器部件各总成的调整内容。通过课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活动过程,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加强利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并培养学生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劳动观念和职业意识,以及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为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短过渡”甚至“零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通过校企双方的量化考核,为企业提供合格的、熟练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维修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课程性质

1.本课程属于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整个课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

2.本门课程是前期《汽车认识》、《安全用电》、《机械制图》、《钳工基础》等课程学习的后续课程,是学生就业的必备技能之一。

(三)课程作用

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汽车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电气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实现学与用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能力也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工学结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顺利适应职业岗位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能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认识电器检测与维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电路识读、调试、设备维修等知识及相关的职业能力,并能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积极的行动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知识目标:

1. 掌握常见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故障分析的知识。

3.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技能目标:

1.能正确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中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和仪表。

2.掌握汽车常用电气设备的拆装和检修方法。

3.掌握常见汽车电路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4.能读懂汽车电路图,能用电路图分析汽车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

5.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及汽车电气实训台架等。

社会目标:

1.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2.有积极进去、不断向上的敬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职业品质;

3.培养优良的企业7S管理品质,提升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144课时)

具体内容如下表: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任务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引导法、行为导向教学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仿真软件开展教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社会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条件与设施

1、设施

电器实训室、汽车仿真软件微机室、多媒体教室。

2、设备

(1)电器实训台6台;

(2)电器实训示教板5块;

(3)电气零部件;

(4)解码器、车用万用表、常用仪器、工量具等

(5)其他易耗品

3、师资

本课程按工作领域开展,共有6个工作领域,每个工作领域相对独立,可由1-2名专业教师按任务开展教学。

七、考核标准

本课程采用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理论考核采用笔试的形式,考核内容侧重于汽车电气各检修作

业的操作规范、工量具的使用、维修资料的使用、作业安全、7S管理等。理论考核占本门课程考核比例的30%。

实操考核采用项目考核累计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规定项目的规范操作,考核内容侧重于安全、环保、7S理念及规范操作的考核。实操考核占本门课程考核的比例为70%。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实操考核评分标准

各学习领域的实操考核点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汽车电气设备拆装与维修》

2.参考:《汽车电气设备拆装与维修》,机械工业出版社,蒋志伟主编

3. 参考:《汽车电器与电路》,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春明主编

4. 参考:《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李春明,魏崴主编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简答题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简答题 绪论习题 四.简答题 1.汽车底盘电子控制与液压控制相比具有如下明显的优势: 1)实现复杂多样的控制功能 2)极大地简化结构,减少生产投资及种种困难。 3)由于软件易于修改,可使产品具有适应结构参数变化的特性。 4)实现整体控制,进一步简化控制结构。 5)较容易实现手动——自动于一体控制的自动变速器。 2.目前防抱死制动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减小体积和质量,提高集成度以降低成本和价格,简化安装。 2)开发一种系统适应多种车型的回流泵系统。 3)改变电磁阀的磁路设计和结构设计,提高电磁阀的响应速度。 4)软件重视改进算法,提高运算速度。 5)逐渐推广应用ABS+TC(ASR)相结合的系统。 6)采用计算机进行ABS与汽车的匹配、标定技术,同时加强道路试验。 7)ABS 与电控悬架、电控四轮转向、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制动器等相结合的组合装置是ABS的研究方向。 3.ASR 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防止汽车在加速过程中打滑,特别是防止汽车在非对称路面或在转弯时驱动轮的空转,以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稳定性,操纵性和维持汽车的最佳驱动力以及提高汽车的平顺性。 4.悬架系统作用是什么? 悬架将车身与车桥、车轮弹性相连,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和乘座舒适性。 电控自动变速器习题 四、问答题 1、何为自动变速器的时滞实验?时滞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并简要时滞实验的步骤? 答: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将选档杆从空档拨至前进档或倒档后,需要有一段短暂时间的迟滞或延时才能使自动变速器完成档位的变换(此时汽车会产生一个轻微的振动),这一短暂的时间称为自动变速器换档的迟滞时间。时滞实验就是测出自动变速器换档的迟滞时间,根据迟滞时间的长短来判断主油路油压及换档执行元件的工作是否正常。 自动边变速器的时滞实验步骤如下: (1)行使汽车,使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2)将汽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拉紧驻车制动。 (3)将选档杆分别置于“N”位和“D ”位,检查其“D ”怠速略低于“N”位怠速,如不正常,应按规定予以调整。 (4)将自动变速器选档杆从“N”位拨至“D”,用秒表测量从拨动选档杆开始到感觉汽车振动为止所需的时间,该时间称为N——D 迟滞时间。 (5)将选档杆拨至N 位,使发动机怠速运转1min后,再做一次同样的实验。 (6)共做 3 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N——D 迟滞时间。 (7)按上述方法,将选档杆由“N”位拨至“R”位,测量N——R 迟滞时间。 2、次调压伐作用是什么? 答:次调压伐的作用是将主油路压力油减压后送入液力变矩器,使液力变矩器内液压油的压力保持在196kPa~490kPa,同时将液力变矩器内受热后的液压油送至散热器冷却,并让一部分冷却后的液压油流回齿轮变速器,对齿轮变速器中的轴承和齿轮进行润滑。

汽车系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

级汽车工程系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附件2: 10 说明:以下题目仅供参考,由同学们根据情况自定,题目报给指导老师后,指导老师汇总(避免重复的题目),确定题目就可以开始撰写。题目中车型可以自定,要求内容精细,不能空洞,不能大篇幅地介绍教材上的原理和结构,主要侧重检测流程与维修方法,例举实例加以分析。 (1)汽车使用类:如汽车动力的合理利用;汽车在某特殊条件下的合理使用;主要运行材料的正确选用与节约;汽车的安全技术;汽车的公害与防治等。 (2)技术管理类:如维修厂技术管理;汽车维修制度与质量控制;车辆更新与报废管理等。 (3)汽车检测与维修工艺类:如汽车检测工艺设计;汽车维护工艺设计;汽车总成(或典型零件)修理工艺设计等。 (4)汽车结构与维修:如汽车电控技术结构、原理与使用特点分析;汽车典型故障诊断分析;检测设备的选择与使用等。 (5)其他方面:如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制度的建立;汽车运输业的技术开发;1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 2微型车怠速不良原因与控制措施 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4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现状与对策 5发动机自动熄火的诊断分析 6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 7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 8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 9现代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探讨10关于****型不能着车的故障分析 11***动力不足的检测与维修 12上海通用别克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3现代伊兰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4广本雅阁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16帕萨特1.8T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17广本雅阁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18汽车发动机怠速成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探讨 19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 20上海帕萨特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1论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22奥迪A6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23丰田凌志400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24奥迪A6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5标致307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6捷达轿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27汽车转向盘摆振故障分析 28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 29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分析 30汽车的常用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 31汽车变速箱故障故障诊断

《 建筑设计基础Ⅰ》教学大纲

黑龙江东方学院 《建筑设计基础(1)》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学部建筑装饰设计教研室 课程编号: 03122011 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装饰设计方向) 学分:6 总学时 112 (理论学时 40 ;实践(实验)学时: 72 )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就是为建筑学专业开设得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建筑学设计系列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就是建筑设计入门得关键。 本课程得教学宗旨与目标就是通过系统得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课程作业过程训 练,培养学生对建筑形式语言得认知、运用、表达能力与初步得建筑设计构思能力,为学习后续得建筑设计课程打基础。 二、本课程得目得任务 建筑设计基础课就是建筑学专业得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就是建筑设计得启蒙 教育,就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得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即“悟性——理性——创造性”过程得重要环节,更就是建筑设计得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教育得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得目得任务就是: 1.建立正确得建筑观; 2.对建筑设计体系得初步认识,对设计过程得感性认识与一般了解,对名建筑得欣赏与评价; 3.掌握建筑设计得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即建筑功能、空间、环境得概念,平立剖面得含义以及规范表达,形式美得法则等; 4.建筑表现技能得表现:建筑制图、渲染技法、模型制作、徒手表现、建筑速写等。 三、本课程与其她课程得关系 建筑设计基础课就是建筑学专业得主导课程——建筑装饰设计系列课程得先修课程。本课程所讲授得内容与所进行得各方面基本功训练直接为今后得建筑

装饰设计课提供预备知识与技能。 四、本课程得基本要求 1.建筑表达部分: ·学习水彩渲染技法; ·学习模型制作方法,及通过模型推敲方案、表达设计意图得能力。 2.建筑形态构成部分: ·培养对建筑形体得认知与组合加工能力; ·培养对建筑空间得认知能力,学习设计、创造建筑空间得方法。包括认识不同空间类型(动、静、开敞、封闭、流动、引导……)与学习空间限定得手法(设立、下沉、升起、围合、覆盖……); ·加强对各种建筑形式要素(形状、色彩、尺度、质地、方向、位置)得直觉及相关性认识,培养用形式要素表达设计意图得能力; ·学习建筑形式得加工方法( 附加、重复、穿插、切削、旋转、、、、)。 3.建筑美学部分: 学习美学原理,培养审美感觉与构图能力,将审美感觉与构图能力训练贯彻于一切作业得环节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变化与统一得方法。 4.建筑设计入门部分: 初步了解建筑设计得程序与方法。 五、课程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建筑初识 (4学时) 了解重点:初步接触建筑概念,介绍与本课程相关得基本内容及工程字规范书写。 难点:学习这门课程得目得与达到何种标准。字体结构与笔画特点。 第二部分徒手线条练习 (4学时) 掌握重点:徒手线条得组织、排列、衔接、构图等表达。 难点:线条得流畅、间距得疏密、衔接得方法、黑白灰得对比关系等。 第三部分工具线条练习 (6学时) 掌握重点:学习用墨线综合表现得方法,训练构图能力,加强审美感觉。 难点:墨线线条衔接得当,图面精良。 第四部分建筑绘图练习 (10学时) 掌握

汽车营销 --课程标准 (1)

《汽车营销学》课程标准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系 《汽车营销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30264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分:4 计划学时:64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及相关专业相应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1.前言 课程定位 《汽车营销学》一门研究汽车企业市场基本规律的学科,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是针对汽车销售顾问岗位设置的,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具有核心地位。 通过讲授加实训的教学模式来设置本课程,使学生能够识记汽车市场的特点,汽车市场营销一般观念和发展趋势、汽车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和分析方法、消费者购买

行为、市场调研、营销策略的制定、营销活动策划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汽车市场的认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策划和开展汽车市场营销活动的实际技能,为日后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是在学生学完《汽车概论》、《汽车服务礼仪》、《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汽车消费者行为与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前导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各大汽车品牌、汽车公司、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管理特点、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方法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同学们利用案例的分析,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和找到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路的能力。为后续的汽车营销实训、华汽特色实训和顶岗实习奠定基础,使学到的知识得以更好的运用,技能更好地发挥。 本课程的主要工作任务目标为培养学生们具有分析汽车市场营销活动及因素的能力、具有为汽车企业及4S店设计并制作营销策略的能力、具有为企业策划营销活动的能力。为之后的实习实训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思路 课程设置的总体思路 本课程在设计思路上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为标准,现代汽车企业最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汽车行业,既要熟练掌握各项修理技术,又要求具有营销策划、管理沟通、与人协作的能力。所以本课程建立以情境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架,以完成一个情境任务为课程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同时提升学生分析市场营销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锻炼与人沟通,清晰表达观点的能力。本课程对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做基本讲解,更注重的是通过采用大量的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掌握汽车营销知识,并在任务驱动中通过小组讨论及情境演练,使学生们熟知汽车市场营销的过程,并具备策划和组织市场营销活动的能力。 课程设置的依据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核心岗位之一为汽车销售顾问,《汽车营销学》这门课程就是针对这个核心岗位开设的,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编码:30803005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专业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 学时: 40 学分:2 制定日期:2011.03.27 第一次修订日期: 第二次修订日期: 1、课程概述 1. 1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素质课,该课程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是汽车维修与检测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主干课。 1.2课程的定位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维修与检测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是《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课程,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车身电控技术》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该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以及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底盘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3修读条件 没有特殊要求 2、课程目标 2.1 专业能力 1.能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仪器对汽车底盘电控系 统进行检测和维修; 2.具备专业顶岗、上岗能力; 3.能对自动变速器、ABS系统、电控悬架和转向助力系统故障进行诊断、 检测和维修; 4.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 5.熟悉安全操作规范、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规范。 2.2社会能力 1.具有较好的行为规范能力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服务意识; 5.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6.具备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整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具 有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 2.3方法能力 1.能够综合分析问题,决策、计划和解决问题; 2.知道查阅资料,能够自主获取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相关新技术和新知识;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4.善于从个案中找出共性、总结规律和积累经验; 5.具备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和探究新技术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参考课时、教学方法建议

汽车制动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1 引言汽车制动系的概述 制动系的功用是使汽车以适当的减速度降速行驶直至停车,在下坡行驶时使汽车保持适当的稳定车速,使汽车可靠地停在原地或坡道上。 制动系至少有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前者用来保证第一项功能和在不长的坡道上行驶时保证第二项功能,而后者则用来保证第三项功能。 除此之外,有些汽车还设有应急制动和辅助制动装置。 应急制动装置利用机械力源(如强力压缩弹簧)进行制动。在某些采用动力制动或伺服制动的汽车上,一旦发生蓄压装置压力过低等故障时,可用应急制动装置实现汽车制动。同时,在人力控制下它还能兼作驻车制动用。 辅助制动装置可实现汽车下长坡时持续地减速或保持稳定的车速,并减轻或者解除行车制动装置的负荷。 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都由制动器和制动驱动机构两部分组成。防止制动时车轮被抱死,有利于提高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缩短制动距离,所以近年来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在汽车上得到很快的发展和应用。此外,含有石棉的摩擦材料,因存在石棉有致癌公害问题已被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无石棉型材料并相继研制成功[1]。 1.1汽车制动系统的分类 (1) 按制动系统的作用 制动系统可分为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及辅助制动系统等。用以使行驶中的汽车降低速度甚至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行车制动系统;用以使已停驶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的制动系统则称为驻车制动系统;在行车制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保证汽车仍能实现减速或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应急制动系统;在行车过程中,辅助行车制动系统降低车速或保持车速稳定,但不能将车辆紧急制停的制动系统称为辅助制动系统。上述各制动系统中,行车制动系统和驻车制动系统是每一辆汽车都必须具备的。 (2)按制动操纵能源 制动系统可分为人力制动系统、动力制动系统和伺服制动系统等。以驾驶员的肌体作为唯一制动能源的制动系统称为人力制动系统;完全靠由发动机的动力转化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参考书目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参考书目 专著类: 1、《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王受之著) 2、《建筑:形式空间秩序》天津大学出版社 3、《设计与分析》天津大学出版社 4、《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比例——科学?哲学?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现代建筑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注:有志于学习中国传统建筑的同学可以选读。 9、《外国建筑史》(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世界室内设计史》((美)派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拙匠随笔》(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13、《走向新建筑》((法)勒·柯布西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有助于理解现代建筑设计的由来。 14、《建筑十书》(维特鲁威,高履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 注:已知最早的建筑设计理论著作,提出建筑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建立了建筑学的基本体系,提出了著名的“坚固、美观、实用”的建筑三原则。 15、《安藤忠雄论建筑》((日)安藤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安藤忠雄连战连败》((日)安藤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注:真实记录日本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设计历程,是建筑师的成功学。 17、《建筑师的20岁》(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编,王静、王建国、费移山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注:真实记录日本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设计历程,是建筑师的成功学。 18、《负建筑》((日)隈研吾,山东人民出版社) 注:很有意思的一本书,空间设计的哲学思辨。 19、《普利茨克建筑大师思想精粹》(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汽车维护实训课程标准

1.3附件《汽车维护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401010 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教务处 合作单位(部门):广州华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制定人:制定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一、适用对象 中职一年级 二、适用专业 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 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营销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维护》(1401005),后续课程有《汽车营销实训》(1401011)。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能在借助教材、维修手册等资料,制定汽车维护作业计划;在维护操作过程中能完成对所做维护工作的陈述、能对维护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服务顾问进行反馈;能对所完成维护操作中车辆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能对检查不合格的项目进行调整或换件处理,就维护作业进度与车间调度进行工作沟通,将完成维护操作的车辆及维护作业工单交由车间质检;能正确填写维护作业工单,遵守5S工作要求及安全规程要求;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立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以及环保节能和安全操作意识。 1.知识目标 . . .

(1)能描述汽车5000KM维护、10000KM维护、20000KM维护和40000KM维护作 业内容。 (2)能描述汽车5000KM维护、10000KM维护、20000KM维护和40000KM维护作 业检查方法和技术要求。 2.技能目标 (1)会查询查询车辆信息,初步判断车辆技术状况。 (2)会根据车辆状况制定维护维护工作计划和作业表。 (3)能针对不同汽车行驶公里对汽车进行定期维护。 3.素质养成目标 (1)养成诚信、敬业、刻苦、科学、严谨的品德。 (2)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3)具备与客户沟通和协商的能力和与维修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思,能 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 (4)具备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客户意识和法律意识。 (5)养成“整顿、整理、清洁、清扫、素养”的5S管理意识。 4、证书目标 汽车驾驶证、汽车营销师、汽车维修工 五、参考学时与学分 1.学时 60个 2.学分 4个 六、设计思路 本课程《汽车维护实训》设计思路为: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教学,参照行业专家提出的汽车维修技能教学的建议,设定本课程的目标、课程内 容和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和课时分配,课程内容与要求是《标准》的核心部分, 它是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单位,按项目教学法的观点,给出 各项目的任务以及要求,用表格形式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内容以面向全体,适度提高为基本原则。 本课程根据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要求,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 需 . . . 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立的。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以 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 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 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 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经过汽车行业专家深入、细致、 系统的分析,以本课程所对应的岗位要求而制定,使工作任务具体化,并按本课 程所特有的逻辑关系及岗位工作实际进行编排,采用项目课程模式,最终本课程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学分: 学时: 170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以底盘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有机融合了底盘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底盘维修工艺规程的制定等内容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底盘装

配、维修、检验等工作岗位的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底盘各系统原理与装配、掌握底盘简单维护维修、各系统检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结构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员,主要培养就业岗位为汽车维修工,其核心能力为各部件和总成的拆装、检测及维修,以及工量具、仪器、仪表的使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掌握汽车发动机结构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实训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2)掌握底盘部件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底盘零部件的耗损形式、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 (4)掌握底盘拆装、调试工艺知识; (5)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保养知识; (6)掌握底盘简单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3.素质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 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处理生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运用,培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编码: 6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 学时:40 学分:2 制定日期:2010—11—12 第一次修订日期:2011—03—26 第二次修订日期: 。..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素质课,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必修课,是技能考证课程,《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它是来自企业的特色课程. 1.2课程的定位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 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开发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一门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制图》、《汽车原理及构造》为前导课程,对《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和《汽车电气设备及维修》进行解构和重构而形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可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仪表台拆装及实车线路检测实训》、《汽车综合故障检测》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该课程及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电器及电子检测及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该课程属于能力培养第二阶段,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1.3修读条件 具有高等数学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读图和识图能力,英语达到国家三级水平.前期必须已经合格修读完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汽车原理及构造、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等专业课程,最好有汽车制造厂的生产实习经历,会驾驶汽车。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①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 ②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③掌握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故障检测及故障排除的流程和方法. 2.2技能目标:

santana2000轿车制动系统的毕业设计

摘要 国内汽车市场迅速发展,而轿车是汽车发展的方向。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制动系统则是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系统之一。因此,如何开发出高性能的制动系统,为安全行驶提供保障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另外,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等,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 本说明书主要介绍了santana2000轿车制动系统的设计。首先介绍了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结构、分类,并通过对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及优缺点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方案采用液压双回路前盘后鼓式制动器。除此之外,它还介绍了前后制动器、制动主缸的设计计算,主要部件的参数选择及制动管路布置形式等的设计过程。 关键字:制动;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液压 附录: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vehicle market, saloon car is an important tendency of vehicle. However, with increasing of vehicle, security issues are arising from increasingly attracting attention, the braking system is one of important system of active safety. Therefore, how to design a high-performance braking system, to provide protection for safe driving is the main problem we must solve. In addition, with increasing competition of vehicle market, how to shorten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cycle, to improve design efficiency and to lower costs, to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and has become a key to success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braking system of the santana2000 type of car. Fist of all, braking system’s development, structure and category are shown, an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s, virtues and weakness of drum brake and disc brake, analysis is done. At last, the plan adopting hydroid two-backway brake with front disc and rear drum. Besides,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designing process of front brake and rear brake, braking cylinder, parameter’s choice of main components braking and channel settings. Key words: braking; brake drum; brake disc; hydroid pressure

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标准

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 程标准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是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素质课程;是获取汽车营销师技能证书必备的专业知识课程。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三、课程的目标 1、知识目标: 根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群)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重视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及教学情景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和技能实训的一体化。教学情景设计上,建立了一体化的汽车营销实训中心,包括专业教室、4S 店模拟室、资料查询室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做到实训室里有教室,教室旁 边有工位,教学组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2、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汽车市场营销观念、研究方法,熟悉顾客价值、关系营销、汽车服务市场营销等基本理论;

(2)掌握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的内涵及其测度、顾客赢利率分析的基本方法、市场营销资源分配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营销调研的方法等; (3)基本掌握汽车市场营销环境的基本内容、市场细分方法; (4)能够掌握售前广告策划技能,具有汽车市场营销策划的初步能力,能用细分方法确定目标市场、进行产品服务和定位; (5)能够掌握汽车及配件市场营销技巧以及具有汽车售后服务技能及危机处理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工作建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 (4)具备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5)安全环保、文明工作、服务意识强。 四、教学参考书选取 《汽车营销实用教程》,段钟礼,张晋概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张卫东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汽车市场营销》I戚叔林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汽车营销》,张国方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汽车及配件营销》,边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现代汽车营销》,肖国普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五、课程设计的理念及思路 本课程是理论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学分: 学时:170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以底盘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有机融合了底盘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底盘维修工艺规程的制定等内容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底盘装配、维修、检验等工作岗位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底盘各系统原理与装配、掌握底盘简单维护维修、各系统检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结构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员,主要培养就业岗位为汽车维修工,其核心能力为各部件和总成的拆装、检测及维修,以及工量具、仪器、仪表的使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掌握汽车发动

机结构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实训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2)掌握底盘部件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底盘零部件的耗损形式、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 (4)掌握底盘拆装、调试工艺知识; (5)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保养知识; (6)掌握底盘简单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3.素质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案例分析、任务 驱动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处理生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体现注重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 (三)重难点 重点:1.离合器结构与原理 2.手动变速器结构与拆装 3.自动变速器结构与拆装

汽车毕业设计题目

汽车毕业设计题目 汽车毕业设计题目怎么选?有哪些题目可以选择呢?下面是由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汽车毕业设计题目,希望能够帮到您! 1.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 2.微型车怠速不良原因与控制措施 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4.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现状与对策 5.发动机自动熄火的诊断分析 6.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 7.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 8.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 9.现代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探讨 10.关于奔驰300SEL型不能着车的故障分析 11.奔驰Sprinter动力不足的检测与维修 12.上海通用别克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3.现代伊兰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4.广本雅阁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16.帕萨特1.8T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17.广本雅阁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18.汽车发动机怠速成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探讨 19.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 20.上海帕萨特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1.论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22.奥迪A6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23.丰田凌志400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24.奥迪A6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5.标致307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6.捷达轿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27.汽车转向盘摆振故障分析 28.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 29.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分 30.汽车的常用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 31.汽车变速箱故障故障诊断 32.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33.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 34.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行走系统特点 35.分析国产几种汽车制动系统特点 36.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转向系统特点 37.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38.丰田系列ABS故障诊断方法的探讨 39.通用系列ABS故障诊断探讨

汽车制动系统毕业设计

摘要 Formula SAE比赛由美国车辆工程师学会(SAE)于1979年创立,每年在世界各地有600余支大学车队参加各个分站赛,2011年将在中国举办第一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本设计将针对中国赛程规定进行设计。 本说明书主要介绍了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制动的设计,首先介绍了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意义、研究现状以及设计目标。然后对制动系统进行方案论证分析与选择,主要包括制动器形式方案分析、制动驱动机构的机构形式选择、液压分路系统的形式选择和液压制动主缸的设计方案,最后确定方案采用简单人力液压制动双回路前后盘式制动器。除此之外,还根据已知的汽车相关参数,通过计算得到了制动器主要参数、前后制动力矩分配系数、制动力矩和制动力以及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相关参数。最后对制动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字:制动、盘式制动器、液压

Abstract Formula SAE race was founded in 1979 by the American cars institute of Engineers every year more than 600 teams participate in various races around the world,China will hold the first Formula one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the design will be for design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Chinese calendar.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breaking system of the Formula Student.First of all,breaking system's development,structure and category are shown,an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s,virtues and weakness of drum brake and disc brake analysis is done. At last, the plan adopting hydroid two-backway brake with front disc and rear disc.Besides,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designing process of front brake and rear break,braking cylinder,parameter's choice of main components braking and channel settings and the analysis of brake performance. Key words:braking,braking disc,hydroid pressure

汽车营销课程标准

《汽车营销学》课程标准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系 《汽车营销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30264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分:4 计划学时:64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及相关专业相应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汽车营销学》一门研究汽车企业市场基本规律的学科,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是针对汽车销售顾问岗位设置的,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具有核心地位。

通过讲授加实训的教学模式来设置本课程,使学生能够识记汽车市场的特点,汽车市场营销一般观念和发展趋势、汽车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和分析方法、消费者购买行为、市场调研、营销策略的制定、营销活动策划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汽车市场的认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策划和开展汽车市场营销活动的实际技能,为日后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是在学生学完《汽车概论》、《汽车服务礼仪》、《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汽车消费者行为与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前导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各大汽车品牌、汽车公司、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管理特点、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方法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同学们利用案例的分析,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和找到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路的能力。为后续的汽车营销实训、华汽特色实训和顶岗实习奠定基础,使学到的知识得以更好的运用,技能更好地发挥。 本课程的主要工作任务目标为培养学生们具有分析汽车市场营销活动及因素的能力、具有为汽车企业及4S店设计并制作营销策略的能力、具有为企业策划营销活动的能力。为之后的实习实训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设计思路上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为标准,现代汽车企业最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汽车行业,既要熟练掌握各项修理技术,又要求具有营销策划、管理沟通、与人协作的能力。所以本课程建立以情境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架,以完成一个情境任务为课程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同时提升学生分析市场营销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锻炼与人沟通,清晰表达观点的能力。本课程对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做基本讲解,更注重的是通过采用大量的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掌握汽车营销知识,并在任务驱动中通过小组讨论及情境演练,使学生们熟知汽车市场营销的过程,并具备策划和组织市场营销活动的能力。

汽车电控发动机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面向汽车企业,是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必修实践课程,它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综合技能实训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为学生毕业实习及维修技能等级考证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金蓝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作为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教学采用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课程模式,它突出五个特征: 一是任务引领:即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是项目驱动:即通过完成典型产品或服务,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使之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是突出能力:即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涵盖职业技能考核要求,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要求。 四是内容适用:即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五是做学一体:即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任务为核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汽车电控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设计的职业能力,具体包括: 1.认知目标 (1)理解汽车主要电控装置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2)掌握汽车主要电控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电路控制。 2.能力目标 (1)学会看懂电路图,分析汽车电控装置的电路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