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击电流控制方法

冲击电流控制方法

冲击电流控制方法
冲击电流控制方法

开关电源的冲击电流控制方法

https://www.doczj.com/doc/e912931147.html, ( 2009/3/6 14:12 )

1. 引言

开关电源的输入一般有滤波器来减小电源反馈到输入的纹波,输入滤波器一般有电容和电感组成∏形滤波器,图1. 和图2. 分别为典型的AC/DC电源输入电路和DC/DC电源输入电路

由于电容器在瞬态时可以看成是短路的,当开关电源上电时,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电流,冲击电流的幅度要比稳态工作电流大很多,如对冲击电流不加以限制,不但会烧坏保险丝,烧毁接插件,还会由于共同输入阻抗而干扰附近的电器设备。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the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对用于通信系统的开关电源的冲击电流大小做了规定,图3为通信系统用AC/DC电源供电时的最大冲击电流限值[4],图4为通信系统在DC/DC电源供电,标称输入电压和最大输出负载时的最大冲击电流限值[5]。图中It为冲击电流的瞬态值,Im为稳态工作电流。

图3.通信系统的最大冲击电流限值(AC/DC电源)

图4.通信系统在标称输入电压和最大输出负载时的冲击电流限值(DC/DC电源)

冲击电流的大小由很多因素决定,如输入电压大小,输入电线阻抗,电源内部输入电感及等效阻抗,输入电容等效串连阻抗等。这些参数根据不同的电源系统和布局不同而不同,很难进行估算,最精确的方法是在实际应用中测量冲击电流的大小。在测量冲击电流时,不能因引入传感器而改变冲击电流的大小,推荐用的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

2. AC/DC开关电源的冲击电流限制方法

2.1 串连电阻法

对于小功率开关电源,可以用象图5的串连电阻法。如果电阻选得大,冲击电流就小,但在电阻上的功耗就大,所以必须选择折衷的电阻值,使冲击电流和电阻上的功耗都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串连在电路上的电阻必须能承受在开机时的高电压和大电流,大额定电流的电阻在这种

应用中比较适合,常用的为线绕电阻,但在高湿度的环境下,则不要用线绕电阻。因线绕电阻在高湿度环境下,瞬态热应力和绕线的膨胀会降低保护层的作用,会因湿气入侵而引起电阻损坏。

图5所示为冲击电流限制电阻的通常位置,对于110V、220V双电压输入电路,应该在R1和R2位置放两个电阻,这样在110V输入连接线连接时和220V输入连接线断开时的冲击电流一样大。对于单输入电压电路,应该在R3位置放电阻。

图5. 串连电阻法冲击电流控制电路(适用于桥式整流和倍压电路,其冲击电流相同)

2.2 热敏电阻法

在小功率开关电源中,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常用在图5中R1,R2,R3位置。在开关电源第一次启动时,NTC的电阻值很大,可限制冲击电流,随着NTC的自身发热,其电阻值变小,使其在工作状态时的功耗减小。

用热敏电阻法也由缺点,当第一次启动后,热敏电阻要过一会儿才到达其工作状态电阻值,如果这时的输入电压在电源可以工作的最小值附近,刚启动时由于热敏电阻阻值还较大,它的压降较大,电源就可能工作在打嗝状态。另外,当开关电源关掉后,热敏电阻需要一段冷却时间来将阻值升高到常温态以备下一次启动,冷却时间根据器件、安装方式、环境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为1分钟。如果开关电源关掉后马上开启,热敏电阻还没有变冷,这时对冲击电流失去限制作用,这就是在使用这种方法控制冲击电流的电源不允许在关掉后马上开启的原因。

2.3 有源冲击电流限制法

对于大功率开关电源,冲击电流限制器件在正常工作时应该短路,这样可以减小冲击电流限制器件的功耗。

在图6中,选择R1作为启动电阻,在启动后用可控硅将R1旁路,因在这种冲击电流限制电路中的电阻R1可以选得很大,通常不需要改变110V输入倍压和220V输入时的电阻值。在图6中所画为双向可控硅,也可以用晶闸管或继电器将其替代。

图6. 有源冲击电流限制电路(桥式整流时的冲击电流大)

图6所示电路在刚启动时,冲击电流被电阻R1限制,当输入电容充满电后,有源旁路电路开始工作将电阻R1旁路,这样在稳态工作时的损耗会变得很小。

在这种可控硅启动电路中,很容易通过开关电源主变压器上的一个线圈来给可控硅供电。由开关电源的缓启动来提供可控硅的延迟启动,这样在电源启动前就可以通过电阻R1将输入电容充满电。

3. DC/DC开关电源的冲击电流限制方法

3.1 长短针法

图7所示电路为长短针法冲击电流限制电路,在DC/DC电源板插入时,长针接触,输入电容C1通过电阻R1充电,当电源板完全插入时,电阻R1被断针短路。C1代表DC/DC 电源的所有电容量。

图7. 长短针法冲击电流限制电路

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插入的速度不能控制,如插入速度过快,电容C1还没充满电时,短针就已经接触,冲击电流的限制效果就不好。

也可用热敏电阻法来限制冲击电流,但由于DC/DC电源的输入电压较低,输入电流较大,在热敏电阻上的功耗也较大,一般不用此方法。

3.2 有源冲击电流限制法

3.2.1 利用MOS管限制冲击电流

利用MOS管控制冲击电流可以克服无源限制法的缺陷。MOS管有导通阻抗Rds_on 低和驱动简单的特点,在周围加上少量元器件就可以做成冲击电流限制电路。

MOS管是电压控制器件,其极间电容等效电路如图8所示。

图8. 带外接电容C2的N型MOS管极间电容等效电路

MOS管的极间电容栅漏电容Cgd、栅源电容Cgs、漏源电容Cds可以由以下公式确定:

公式中MOS管的反馈电容Crss,输入电容Ciss和输出电容Coss的数值在MOS管的手册上可以查到。

电容充放电快慢决定MOS管开通和关断的快慢,为确保MOS管状态间转换是线性的和可预知的,外接电容C2并联在Cgd上,如果外接电容C2比MOS管内部栅漏电容Cgd 大很多,就会减小MOS管内部非线性栅漏电容Cgd在状态间转换时的作用。

外接电容C2被用来作为积分器对MOS管的开关特性进行精确控制。控制了漏极电压线性度就能精确控制冲击电流。

电路描述:

图9所示为基于MOS管的自启动有源冲击电流限制法电路。MOS管Q1放在DC/DC 电源模块的负电压输入端,在上电瞬间,DC/DC电源模块的第1脚电平和第4脚一样,然后

控制电路按一定的速率将它降到负电压,电压下降的速度由时间常数C2*R2决定,这个斜率决定了最大冲击电流。

图9. 有源冲击电流限制法电路

D1用来限制MOS管Q1的栅源电压。元器件R1,C1和D2用来保证MOS管Q1在刚上电时保持关断状态。

上电后,MOS管的栅极电压要慢慢上升,当栅源电压Vgs高到一定程度后,二极管D2导通,这样所有的电荷都给电容C1以时间常数R1×C1充电,栅源电压Vgs以相同的速度上升,直到MOS管Q1导通产生冲击电流。

其中Vth为MOS管Q1的最小门槛电压,VD2为二极管D2的正向导通压降,Vplt为产生Iinrush冲击电流时的栅源电压。Vplt可以在MOS管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资料里找到。

MOS管选择

以下参数对于有源冲击电流限制电路的MOS管选择非常重要:

漏极击穿电压Vds

必须选择Vds比最大输入电压Vmax和最大输入瞬态电压还要高的MOS管,对于通讯系统中用的MOS管,一般选择Vds≥100V。

栅源电压Vgs

稳压管D1是用来保护MOS管Q1的栅极以防止其过压击穿,显然MOS管Q1的栅源电压Vgs必须高于稳压管D1的最大反向击穿电压。一般MOS管的栅源电压Vgs为20V,推荐12V的稳压二极管。

其中Pout为DC/DC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Vmin为最小输入电压,η为DC/DC电源在输入电压为Vmin输出功率为Pout时的效率。η可以在DC/DC电源供应商所提供的数据手册里查到。MOS管的Rds_on必须很小,它所引起的压降和输入电压相比才可以忽略。

图10. 有源冲击电流限制电路在75V输入

电线、电流、功率之间的换算

1、16平方线承载多大电流80A 2、16平方线铜线承载多大电流100A 380V每KW2A 660V每 3000V4KW1A 6000V电动机2KW1A 导线截面积与的一般计算 一、一般铜导线的安全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一般铜导线的安全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关键点>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如: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8A/mm2=20A 4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4×8A/mm2=32A 二、计算铜导线截面积利用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5~8A/mm2,计算出所选取铜导线截面积S的上下范围:S=< I /(5~8)>= I ~ I(mm2)S-----铜导线截面积(mm2)I-----(A)三、算一般负载(也可以成为用电器,如点灯、冰箱等等)分为两种,一种式电,一种是电。对于电的计算公式:P=UI 对于负载的计算公式:P=UIcosф,其中负载的cosф=。不同电不同,统一计算家庭用电器时可以将cosф取。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加上总功率为6000瓦,则最大电流是I=P/Ucosф=6000/220*=34(A) 但是,一般情况下,家里的电器不可能同时使用,所以加上一个公用系数,公用系数一般。所以,上面的计算应该改写成I=P*数/Ucosф=6000*220*=17(A) 也就是说,这个家庭总的电流值为17A。则总闸不能使用16A,应该用大于17A的。 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电流电压公式

(1)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到处相称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1)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到处相称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2)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遍地电流之和I=I1+I2 遍地电压相称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3)统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定额功率比现实功率等于定额电压比现实电压的平方Pe/Ps=(Ue/Us)的平方 2.有关电路的公式 (1)电阻R ①电阻等于材料疏密程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R=疏密程度×(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U÷P (2)电功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W=QT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I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U÷R×T(同上) (3)电功率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P=IIR(纯电阻电路) 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P=UU÷R(同上) 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P=W:T (4)电热Q 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Q=IIRt(普式公式) 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Q=UIT=W(纯电阻电路 功率=1.732*定额电压*电流是三相电路中星型接法的纯阻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 功率=定额电压*电流是单相电路中纯阻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 P=1.732×(380×I×COSΦ)是三相电路中星型接法的感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 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机电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子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间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漏电流测试方法

测量接地漏电流 漏电比对人墙MD(地),容易理解和考虑漏电流接地端子的电流。 上的MD(红色和黑色),您认为图左侧的代码表示你的手或脚 测量正常状态 ?连接? 连接到墙上的插座适配器· 2P 3P 3P插头连接到被测设备ME。 插入之间的地面和地面终端适配器导致3P · 2P墙的MD,测量电流从插入被测ME设备的3P接地引脚泄漏。 开关电源极性连接到墙上的插头转接器转换成半旋转3P · 2P。

?测量? 打开电源测试ME设备,对MD(最好的测量范围从最高量程)输出电压测量。 其结果是除以1kΩ的当前记录测量(因为它可能被转换成测量μAMV)。 再次切换极性,测量功率,并具有重要价值的测量。 ?决定? 另一种形式,无论附加,0.5毫安大致正常 单一故障条件(一电源线开路)测量 ?连接? 删除连接2P 3P ·正常情况下,适配器,该适配器只有一个刀片极2P 3P连接· 2P剥离(漏电电流∵ 单一故障条件下,只有电力导线断开one 。) 壁挂2P插头插座条。 开关电源极性连接到墙上插座旋转2P半条。 交换式电源供应断开的导线连接到其他2P刀片更换地带极适配器3P · 2P。

?测量? 打开电源测试ME设备,对MD(最好的测量范围从最高量程)输出电压测量。 其结果是除以1kΩ的当前记录测量(因为它可能被转换成测量μAMV)。 极性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测量4供应断开的导线,最大测量值。 ?决定? 另一种形式连接,正常值小于1mA无关。 外部泄漏电流测量 测量正常状态 ?连接? 连接到墙上的插座适配器· 2P 3P 3P插头连接到被测设备ME。3P · 2P适配器地线连接到地面的墙。 ME的设备金属部件测试(如果外部覆盖着绝缘设备,如铝箔贴为20cm × 10CM部分)之间插入墙壁和地面终端的医师,设备的测试ME外观测量泄漏电流。 开关电源极性连接到墙上的插头转接器转换成半旋转3P · 2P。

漏电流测试操作规范

XASM/JS 1105 漏电流测试操作规范 编写:练伟平 审核:杨锡联 批准:王明莉 西安外科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2011.11

1.适用范围 漏电流是国家标准GB9706.1中规定的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之一。本文规定了对低温等离子体多功能手术系统漏电流测试的方法、要求、测试步骤及对所用仪器。 2.使用仪器 CS5505F医用设备漏电测试仪。 本仪器可满足国家标准GB9706.1中漏电流的测试要求。 3.测试仪技术指标 漏电流测试范围及精度:0 ~10mA(±2%+2个字) 带载能力:500VA 采用网络符合GB9706.1中的频率特性 4.测试依据: GB9706.1通用要求中的19条。 正常状态下的对地漏电流、外壳漏电流、患者漏电流。 单一故障状态下的对地漏电流、外壳漏电流、患者漏电流。 5.要求 表1漏电流允许值 6.测试方法及步骤 测试前必须确定本测试仪器是在检定的有效期内,并对其进行运行检查,确保测量的有效性。 6.1接线: a)测试仪器接保护地线. b)将被测设备的电源输入插头插入仪器的输出插座。 c)将仪器MDA线与被测设备的接地端子连接。 d)将仪器MDB线与被测设备的外壳连接。

e)打开电源,电流设置到1mA ,时间设置为10sec。 f)L、N转换设置到自动。 6.2对地漏电流测试:MDB按钮置于OFF,按下START键,输出电压调至242V, 此时显示的读数为对地漏电流值。直至设定的时间结 束。按下G键,重复测量为单一故障状态下的对地漏电 流。 6.3外壳漏电流测试:MDB按钮置于ON ,按下START键,输出电压调至242V, 此时显示的读数为外壳漏电流值。直至设定的时间结 束。按下G键,重复测量为单一故障状态下的外壳漏电 流。 6.4患者漏电流:将仪器MDB线与被测刀头的金属外壳连接,MDB按钮置于 ON ,按下START键,输出电压调至242V,此时显示的读 数为患者漏电流值。直至设定的时间结束。按下G键,重 复测量为单一故障状态下的患者漏电流。 6.4判定 机器漏电流允许值见表1. 当测量值超过设置值时, 仪器会自动报警。按下【复位】键可解除报警。 7. 注意事项:本仪器的电源输入插座应带有保护接地线。 本仪器的电源输入插座应保持相线和中线(L、N)的正确接法。 使用后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电气设备泄漏电流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电气设备泄漏电流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 ??测量泄漏电流的原理和测量绝缘电阻的原理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而且能检出缺陷的 (1)试验电压高,并且可随意调节,容易使绝缘本身的弱点暴露出来。因为绝缘中的某些缺陷或弱点,只有在较高的电场强度下才能暴露出来。 (2)泄漏电流可由微安表随时监视,灵敏度高,测量重复性也较好。 (3)根据泄漏电流测量值可以换算出绝缘电阻值,而用兆欧表测出的绝缘电阻值则不可换算出泄漏电流值。 (4)可以用i=f(u)或i=f(t)的关系曲线并测量吸收比来判断绝缘缺陷。泄漏电流与加压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1所示。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当绝缘受潮或有缺陷时,电流随加压时间下降得比较慢,最终达到的稳态值也较大,即绝缘电阻较小。 1. 测量原理 对于良好的绝缘,其泄漏电流与外加电压的关系曲线应为一直线。但实际上的泄漏电流与外加电压的关系曲线仅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才是近似直线,如图1-2中的OA段。若超过此范围后,离子活动加剧,此时电流的增加要比电压增加快得多,如AB段,到B点后,如果电压继续再增加,则电流将急剧增长,产生更多的损耗,以致绝缘被破坏,发生击穿。在预防性试验中,测量泄漏电流时所加的电压大都在A点以下。 将直流电压加到绝缘上时,其泄漏电流是不衰减的,在加压到一定时间后,微安表的读数就

等于泄漏电流值。绝缘良好时,泄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几乎呈一直线,且上升较小;绝缘受潮时,泄漏电流则上升较大;当绝缘有贯通性缺陷时,泄漏电流将猛增,和电压的关系就不是直线了。通过泄漏电流和电压之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就可以对绝缘状态进行分析判断。2. 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 (1)高压连接导线 由于接往被测设备的高压导线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当其表面场强高于约20kV/cm时,沿导线表面的空气发生电离,对地有一定的泄漏电流,这一部分电流会流过微安表,因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一般都把微安表固定在试验变压器的上端,这时就必须用屏蔽线作为引线,用金属外壳把微安表屏蔽起来。电晕虽然还照样发生,但只在屏蔽线的外层上产生电晕电流,而这一电流就不会流过微安表,防止了高压导线电晕放电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根据电晕的原理,采取用粗而短的导线,并且增加导线对地距离,避免导线有毛刺等措施,可减小电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表面泄漏电流 (a)未屏蔽(b)屏蔽 反映绝缘内部情况的是体积泄露电流。但是在实际测量中,表面泄露电流往往大于体积泄漏电流,这给分析、判断被试设备的绝缘状态带来了困难,因而必须消除表面泄漏电流对真实测量结果的影响。 消除的办法是使被试设备表面干燥、清洁、且高压端导线与接地端要保持足够的距离;另一

功率电流快速计算公式

功率电流快速计算公式2012-6-10 功率电流快速计算公式,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 功率电流速算公式: 三相电机: 2A/KW 三相电热设备:1.5A/KW 单相220V, 4.5A/KW 单相380V, 2.5A/KW 铜线、铝线截面积(mm2)型号系列: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一般铜线安全电流最大为: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截面积要取铜线的1.5-2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铝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 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倍,七零九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 就是10平方以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铝线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70和95平方都乘以2.5。 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是室内,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可以选择1.5平方的铜线或2.5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如果是距离150米供电,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在使用电源时,特别要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三相电流计算公式

三相电流计算公式 I=P/(U*所以1000W的线电流应该是。 功率固定的情况下,电流的大小受电压的影响,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公式是I=P/U 当电压等于220V时,电流是,电压等于380V时,电流是,以上说的是指的单相的情况。380V 三相的时候,公式是I=P/(U*,电流大小是 三相电机的电流计算I= P/*380* 式中:P是三相功率是根号3) 380 是三相线电压(I 是三相线电流) 是功率因数,这里功率因数取的是,如果功率因数取或者,计算电流还小。电机不是特别先进的都是按计算。按10kW计算:I=10kW/*380* =10kW/ = A 三相电机必须是三相电源,10KW电动机工作时,三根电源线上的工作电流都是 A 实际电路计算的时候还要考虑使用系数,启动电流等因素来确定导线截面积、空开及空开整定电流。 三相电中,功率分三种功率,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三种功率和功率因素cosΦ是一个直角功率三角形关系:两个直角边是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斜边是视在功率S。三相负荷中,任何时候这三种功率总是同时存在:S2=P2+Q2 S=√(P2+Q2) 视在功率S= 有功功率P=Φ 无功功率Q=Φ 功率因数cosΦ=P/S 根号3,没有软件写不上,用代替 系统图 Pe:额定功率Pj:计算有功功率Sj:计算视在功率Ij:计算电流Kx:同时系数cosφ:功率因数Pj=Kx*Pe Sj=Pj/cosφ 单相供电时,Ij=Sj/Ue 三相供电时,Ij=Sj/√3Ue 电气系统图里的符号是有标准的 KM表示交流接触器 KA表示中间继电器, KT表示时间继电器; FR表示热继电器;

7630 接触电流测试仪

7630 接触电流测试仪 操作规程 一、试验前注意事项 (1)、本仪器的输出范围(0-277V、0-40A)。 (2)、检查供电电源是否符合(本仪器使用115VAC/230VAC、50/60Hz 、2A单相电源,在开启仪器的电源开关前,请确认背板上的电压选择开关,是否放置在正确的位 置上)。 (3)、本仪器是否良好与大地接通(本仪器使用三芯电源线,当电源线插到带有地线的插座时,即完成机体接地)。 (4)、操作人员不可穿着金属装饰物的服装或佩戴金属饰物、操作前必须带好绝缘手套穿着绝缘鞋。 二、参数设置说明 (1)、根据需要,在背板上选择合适的仪器供电电压后,插好仪器供电电源,打开正面操作面板左下角的电源开关,进入开机画面后,按任意键进入下一画面(系统可能设置为Perform Tests或Main Menu 画面),以下步骤按初始设置为“Main Menu”界面进行说明。 (2)、“Main Menu”界面中的“Setup system”选项为系统参数设定界面,进入该界面,根据测试要求和习惯对系统参数进行测试。 (3)、在“Main Menu”界面中选择“Setup Tests”选项进入测试项目设定界面,在该界面内选择“Touch Current”进入接触电流测试设定模式。 (4)、在“Touch Current”该设定模式内,对各测试参数进行设定,使用操作面板上的“∧”“∨”键选择参数项目。每按一次进入下一个参数项目,设定好后按“Enter”进行确认。该模式下设定项目依次为: “Leakage-HI/Leakage-LO”泄漏电流上限/下限值,作为每一个测试内允许的待测物泄漏电流的限值,超过该范围,测试失败。 “Voltage-HI/Voltage-LO”电压上限/下限值, 作为每一个测试内允许的待测物工作最大、最小电压值,超过该设定范围,测试失败。 “Delay Time/Dwell Time”延迟时间、测试时间设置。 “Offset”泄漏电流补偿设定,可手动输入或按“Test”自动监测“offset”值。Offset 量测说明详见说明书“p38”。 “Neutral/Reverse/Ground”待测物工作电源状态设定。此三个功能键有八种组合状态,用来设定待测物的工作电源状态,根据测试需要对三个功能键进行设定,待测物的工作电源设定表详见说明书“P39”。 “Meas.Device”人体阻抗模型选择,根据安全规范选择相应的网络,其英文字代号与安规规范对照表见说明书“P42”。 “Probe”测试棒选择设置。该模式下“Ground To Line/ Ground To Neutral”为L/N任意一极对地间泄露电流。“Probe-HI To Line”为L极对表面间泄漏电流,“Probe-HI To Probe-LO ”为表面间泄漏电流。“AUTO”为“Ground To Line&Ground To Neutral”泄漏电流。 “More”选项实现“Touch Current”设置页面翻页功能。 “Leakage”泄漏电流模式设定,对泄露电流显示值进行“RMS/PEAK”值的选择。 “Continuous”电源持续输出模式设定。 “PLC Control”远程控制设定。”

电气设备泄漏电流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电气设备泄漏电流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测量泄漏电流的原理和测量绝缘电阻的原理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而且能检出缺陷的 (1)试验电压高,并且可随意调节,容易使绝缘本身的弱点暴露出来。因为绝缘中的某些缺陷或弱点,只有在较高的电场强度下才能暴露出来。 (2)泄漏电流可由微安表随时监视,灵敏度高,测量重复性也较好。 (3)根据泄漏电流测量值可以换算出绝缘电阻值,而用兆欧表测出的绝缘电阻值则不可换算出泄漏电流值。 (4)可以用i=f(u)或i=f(t)的关系曲线并测量吸收比来判断绝缘缺陷。泄漏电流与加压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1所示。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当绝缘受潮或有缺陷时,电流随加压时间下降得比较慢,最终达到的稳态值也较大,即绝缘电阻较小。 1. 测量原理 对于良好的绝缘,其泄漏电流与外加电压的关系曲线应为一直线。但实际上的泄漏电流与外加电压的关系曲线仅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才是近似直线,如图1-2中的OA段。若超过此范围后,离子活动加剧,此时电流的增加要比电压增加快得多,如AB段,到B点后,如果电压继续再增加,则电流将急剧增长,产生更多的损耗,以致绝缘被破坏,发生击穿。在预防性试验中,测量泄漏电流时所加的电压大都在A点以下。 将直流电压加到绝缘上时,其泄漏电流是不衰减的,在加压到一定时间后,微安表的读数就等于泄漏电流值。绝缘良好时,泄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几乎呈一直线,且上升较小;绝缘受潮时,泄漏电流则上升较大;当绝缘有贯通性缺陷时,泄漏电流将猛增,和电压的关系就不

是直线了。通过泄漏电流和电压之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就可以对绝缘状态进行分析判断。2. 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 (1)高压连接导线 由于接往被测设备的高压导线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当其表面场强高于约20kV/cm时,沿导线表面的空气发生电离,对地有一定的泄漏电流,这一部分电流会流过微安表,因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一般都把微安表固定在试验变压器的上端,这时就必须用屏蔽线作为引线,用金属外壳把微安表屏蔽起来。电晕虽然还照样发生,但只在屏蔽线的外层上产生电晕电流,而这一电流就不会流过微安表,防止了高压导线电晕放电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根据电晕的原理,采取用粗而短的导线,并且增加导线对地距离,避免导线有毛刺等措施,可减小电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表面泄漏电流 (a)未屏蔽(b)屏蔽 反映绝缘内部情况的是体积泄露电流。但是在实际测量中,表面泄露电流往往大于体积泄漏电流,这给分析、判断被试设备的绝缘状态带来了困难,因而必须消除表面泄漏电流对真实测量结果的影响。 消除的办法是使被试设备表面干燥、清洁、且高压端导线与接地端要保持足够的距离;另一种是采用屏蔽环将表面泄漏电流直接短接,使之不流过微安表。 (3)温度 温度对泄漏电流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温度升高,泄漏电流增大。 测量最好在被试设备温度为30~80℃时进行。因为在这样的温度范围内,泄漏电流的变化

电流 电阻 电压 计算公式

电流电阻电压计算公式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安规测试及其方法

,全标准里面规定是:用水测试15S,然后用汽油测试15S,标识不能模糊不清。 3.电容放电测试: 对一个电源线可以插拔的设备,其电源线经常会被拔出插座,拔出插座的电源插头,经常是被人玩,或任意放置。这样导致一个问题,被拔出的电源插头时带电的,而这个电随时间而消失,如果这个时间太长,那么将会对玩插头的人造成电击,对任意放置的电源插头会损坏其它设备或设备自己。因此各个整机安全标准对这个时间作出严格的规定。我们设计产品要 考虑这个时间,产品作安全认证需要测量这个时间。

4.电路稳定测试: 1)SELV电路 SELV电路,就是安全地电压电路,这个电路对使用人员就是安全的,例如手机充电器的直流输出端,到手机,它们是安全的,可以任意触摸不会有危险。 注:SELV电路在不同的标准里面有不同解释,例如在IEC60364里面解释与IEC60950-1是不同的,因此关于SELV需要注意在哪个标准下面,其危险也是不同的。 SELV电路需要满足特殊的要求,才能是SELV电路,这些要求是,在单一故障是,仍然是满足SELV电路要求的。因此对每一个SELV电路都需要做单一故障下的测试,证明是SELV 电路是稳定的。测试时是将单一故障逐一引入,监视SELV电路。 2)限功率源电路 由于限功率源电路输出的功率很小,在已经知道的经验中,它们不会导致着火危险,因此在安全标准中,对这类电路的外壳作了专门降低要求规定,它们阻燃等级是UL94V-2。因此有这类电路都需要测量,证明它们是限功率源电路。 3)限流源电路 搞过电工的人知道,AC220V电路经过一定的电阻之后,对人就没有危险了。那么究竟是多大的电阻,和电阻有什么样的要求。可能大家就不知道了。在安全标准里面就有这个规定,这个规定就是限流源电路。限流源电流,要求在电路正常和单一故障下,流出的电流是在安全限值以下的,对人不会导致危险小于0.25mA。对于隔离一次和二次电路的电阻是要求满足专门标准的耐冲击电阻。 5.接地连续测试: 搞过电气安装的人知道,有些设备必须接地,否则将在其可以触摸的表面有危险电压。这些危险电压必须通过接地释放。安规测试规定需要使用多大的电流,多久时间,测量的电阻必须小于0.1欧姆,或电压降小于2.5V(有条件使用这个值)。 6.潮湿测试: 潮湿测试,是模拟设备在极端环紧下,设备的安全性能。设备在制造出后,是在任何湿度下都能安全运行的,不能因为是雨季,湿度大而告诉用户设备不能使用。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设备在可以预见的湿度下满足安全要求,因此湿度测试是必须的。测试要求根据标准不同,有少量的差异。 7.扭力测试: 扭力测试是设备外部导线在使用中,经常受到外力作用弯曲变形。这个测试就是测试导线能够承受的弯曲次数,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不会因为外力作用发生断裂,AC220V电线外露等危险。 8.稳定性测试: 设备在正常使用中,常常会有不同的外力作用,比如:比较高的设备人会靠住它,或有人在维护时攀爬它;比较矮的设备,外形如同凳子式的,有人可能会站在上面等。由于设备受到这些外力作用,设备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周全会导致设备倒塌,翻转等危险。因此设备设计完成后需要做这些测试。检查它们满足安全要求。 9.外壳受力测试:

功率电压电流公式 功率电压电流公式大全

功率电压电流公式功率电压电流公式大全 1、欧姆定律: I=U/R U:电压,V; R:电阻,Ω; I:电流,A; 2、全电路欧姆定律: I=E/(R+r) I:电流,A; E:电源电动势,V; r:电源内阻,Ω; R:负载电阻,Ω 3、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上电流之和 I=I1+I2+…In 4、串联电路,总电流与各电流相等 I=I1=I2=I3=…=In 5、负载的功率 纯电阻有功功率P=UI → P=I2R(式中2为平方) U:电压,V; I:电流,A; P:有功功率,W; R:电阻

纯电感无功功率Q=I2*Xl(式中2为平方)Q:无功功率,w; Xl:电感感抗,Ω I:电流,A 纯电容无功功率Q=I2*Xc(式中2为平方)Q:无功功率,V; Xc:电容容抗,Ω I:电流,A 6、电功(电能) W=UIt W:电功,j; U:电压,V; I:电流,A; t:时间,s 7、交流电路瞬时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I=Imax×sin(ωt+Φ)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ωt+Φ):相位,其中Φ为初相。 8、交流电路最大值与在效值的关系 Imax=2的开平方×I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9、发电机绕组三角形联接

I线=3的开平方×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10、发电机绕组的星形联接 I线=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11、交流电的总功率 P=3的开平方×U线×I线×cosΦ P:总功率,w; U线:线电压,V; I线:线电流,A; Φ:初相角 12、变压器工作原理 U1/U2=N1/N2=I2/I1 U1、U2:一次、二次电压,V; N1、N2:一次、二次线圈圈数; I2、I1:二次、一次电流,A; 13、电阻、电感串联电路 I=U/Z Z=(R2+XL2)和的开平方(式中2为平方) Z:总阻抗,Ω; I:电流,A; R:电阻,Ω; XL:感抗,Ω 14、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 I=U/Z Z=[R2+(XL-Xc)2]和的开平方(式中2为平方)Z:总阻抗,Ω; I:电流,A; R:电阻,Ω; XL:感抗,Ω; Xc:容抗,Ω

接触电流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 1范围 本标准为下述电流规定了测量方法: ——流过人体的直流电流或者正弦波形或非正弦波形的交流电流;和 ——流过保护导体的电流。 推荐的接触电流的测量方法是以流经人体的电流可能引起的效应为基础的。在本标准中,对流经测量网络(代表人体阻抗)的电流的测量指的就是接触电流的测量。这些网络对于动物并不一定有效。 具体限值的规范和含义不在本标准范围内,IEC 60479-1提供了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的有关信息,根据该信息就可以确定出电流的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IEC 60536所定义的各类设备。 本标准中的测量方法不考虑在以下情况下使用: ——持续时间小于1 s的接触电流; ——在GB 9706.1中规定的患者电流; ——频率低于15 Hz的交流; ——含直流分量的交流,使用将交、直流叠加效应作合成指示的单一网络尚待研究; ——超过所选择的那些电灼伤限值的电流。 本基础安全标准主要是提供给技术委员会在按IEC指南104和ISO/IEC指南51制定标准时使用。本标准不打算提供给制造商或认证机构使用。 技术委员会在制定标准时要使用基础安全标准。如果未在相关标准巾专门引用或规定。则本基础安全标准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的要求将不适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918--2001 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idt IEC 60309-1:1999) GB/T12501.2--1997 电工电子设备按电击防护分类第2部分:对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idt IEC 60536-2:1992) GB/T 16895.9--2000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第707节:数据处理设备用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idt IEC 60364-7-707:1984) IEC 60050(195) 国际电工技术词汇表(IEV)--第195部分:接地与防电击 IEC 60050(604) 国际电工技术词汇表(IEV)--第604部分:发电、输电和配电——运行 IEC 60364-4-41:1992 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电击防护 IEC 60479-1:1994 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和牲畜的效应——第1部分:通用部分 IEC 60536:1976 电工电子设备按电击防护分类 IEC 61140:1997 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要求 ISO/IEC指南51:1990 标准中含安全特性的导则 IEC指南104:1997 起草安全标准的导则和担负安全主导职责及安金群组职责委员会的任务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接触电流 touch current 当人体或动物接触一个或多个装置的或设备的可触及零部件时,流过他们身体的电流。[见IEV 195-05-21-] 3.2 保护导体电流 protective conductor current 流过保护导体的电流。 3.3 设备 equipment

电流电压功率之间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1、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2乘以R V=IR W=V2/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2、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 特)之间的关系是: V=IR, N=IV=I*I*R,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 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 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

3、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 电流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 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I(角形接法)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P=I2R 4、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

GBT12113接触电流测试仪计量校准问题

接触电流测试仪校准的几个问题 深圳安规检测设备电器安全检测专家组在国标GB/T 12113-2003标准中,对接触电流的定义、测量及人体阻抗测量网络的校准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在附录L(性能和校准)中,对未加权接触电流测量网络(图3);感知电流/反应接触电流测量网络(图4);摆脱电流测量网络(图5)中的输入阻抗、传输阻抗的计算值;以及上述三种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比值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表L.1~表L.6)。 但是,在实际仪器设备的校准中,很多计量校准单位绕开GB/T12113-2003标准中关于接触电流测试仪的性能和校准章节(规范性附录L)。对标准中的校准内容和参数理解不到位或者是故意规避,甚至有些计量校准单位仅仅采用简单的串联一个电流表,读取参考值和测量值,就给被检测仪器设备出具《计量校准报告》,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规程和标准要求的! 那么接触电流测试仪校准的难点和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一、校准项目主要包括直流电阻、输入阻抗、传输阻抗、输入输出电压比。 输入阻抗、传输阻抗和输入输出电压比随着信号频率不同而发生变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体测量网络MD频率响应,详细见以下附录表:

二、计量校准接触电流测试仪需要的设备 1)、主要包括标准交流电压源(或者标准交流直流源); 2)、高频LCR阻抗测试仪; 目前常用校准源有fluke5700A(价格大概在人民币80万左右);阻抗测试仪价格大概也要人民币2万多,还有其它一些设备,所以计量校准接触电流测试仪这一台仪器就需要大概100万左右的计量校准设备。然而对于很多计量校准单位,他们要计量校准的仪器少则也有几十种,多的有几百、几千种仪器,不可能单单为了接触电流的校准投入太多的财力物力,所以要想计量校准好接触电流测试仪这台仪器,对于一般的计量校准单位也勉为其难。 现实是国内很多计量校准单位往往根据接触电流的文字定义简单采用串联万用表的方法去校准仪器。同样,很多接触电流制造商因为缺乏相关的校准设备,在生产和设计仪器的时候忽略接触电流人体测量网络MD频率响应,忽略接触电流测试仪最本质的参数! 深圳市安规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多年来专注于接触电流测试领域的研发和生产。并受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委托,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计量检定规程-接触电流测试仪》的起草和制定,其学科带头人鲁国森教授多年来参加国际国内接触电流测试的比对试验工作。 深圳安规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接触电流测试仪系列AG9600,和代理台湾的TG76000系列接触电流测试仪多次在国际国内比对中脱颖而出,完全符合IEC609909—GB/T12113-2003标准要求,完全可以通过上述提到的标准中《规范性附录L》中的性能和校准要求。 深圳安规检测设备电器安全检测专家组

家庭线路漏电不要慌!这几种检测方法教你快速查漏电【超实用】

“电”对于我们的生活,已经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源,在这个季节,随着气温的逐步攀升,阴雨潮湿天气也逐渐增多,家里漏电故障报修也多了起来,对于电工基础知识为零的朋友来说,家里有地方漏电就是件大麻烦事!!!如果你不想因为反复查找都找不到漏电原因而伤脑筋,那就一起来看看本文教大家几种家里漏电快速检测方法! 1 “漏电”是用电器外壳和市电火线间由于某种原因连通后和地之间有一定的电位差产生的。先弄清楚有什么故障现象,有什么明显特征,其次从表面观察有无直观的故障点,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检查。(检测漏电的最好方法就是用电笔接触带电体,如果氖泡亮一下立刻就熄灭,证明带电体带的是静电;如果长亮定是漏电无疑。)下面详细介绍快速检测漏电的方法:

2 几种电工常用漏电检测方法 (1)通过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来实现阀值前的报警或达到阀直时及时切断线路电源的功能;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根据建筑规模的大小将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连成独立的系统,更可合并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规范”中,以达到集中显示和控制 (2)用钳形漏电电流表定期检测低压配电的目标线路漏电电流的大小的情况 (3)在电线电缆集中的区域,通过抽气式报警器,实施监控电线电缆周围空间气体成分和浓度的变化,从而达到判断绝缘材料是否过载受热分解的目的;通过绝缘材料的热分解物间断判断电缆电线是否漏电

3 一般家庭线路,漏电分强弱,还分火线零线漏电,如果说方法,看具体情况:电气线路由于使用年限较长,会引起绝缘老化、绝缘子损坏、绝缘层受潮或磨损等情况,在线路上产生漏电现象。此时在总刀闸上接一只电流表,取下负载,并接通负载开关。 若电流表指针摆动,说明线路漏电。切断零线,若电流表指针不变,说明火线与大地之间漏电;电流表指针回零,说明火线与零线之间漏电; 若电流表指示变小,但不为零,则表明火线与零线、火线与大地间均有漏电。 取下分路熔断器或拉开刀闸,电流表指示不变则表明总线漏电; 电流表指示为零说明分路漏电;电流表指示变小,但不为零,则表明总线与分路都漏电。 确定好漏电分路后,依次拉断该线路的开关。当拉断到某一开关,电流表指示为零,说明该线路漏电; 若变小说明该线路漏电外还有别处也漏电; 若所有的开关都拉断,电流表指示不变则表明该线路的干线漏电。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特)之间的关系是:V=IR,N=IV =I*I*R, 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 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特)之间的关系是: V=IR,N=IV =I*I*R, 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 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⑴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 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 I=I1+I2 各处电压相等 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