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术室护理常规

手术室护理常规

手术室护理常规
手术室护理常规

手术室护理常规(2015年6月修订)

一、患者接入手术室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就是否按要求进行了术前准备,包括禁食、禁饮、备皮、术前用药、抗生素皮试、备血、胃肠减压、导尿、灌肠等。

2、评估各种术前检查结果及其她情况,如有无过敏史。

3、评估患者全身皮肤情况。

【护理措施】

1、检查手术推车确保安全,按手术通知单填写《接送手术病人、物品交接核查表》,在预定时间由专人将推车至病区迎接患者。

2、问候患者,根据《接送手术病人、物品交接核查表》及腕带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3、了解患者就是否按要求进行了术前准备,检查患者皮肤情况,询问就是否需要大小便、

4、协助患者更换病服,贵重物品与金属用物等交陪人保管(如陪人不在时交病区护士保管)。

5、协助患者平躺在推车上,使用保护架防止坠床,注意遮盖保暖;病历、X光片、CT片、抗生素等用物妥善放置。

6、接患者途中,工作人员站在患者得头侧,随时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表情等情况。

7、在手术部患者进出口处更换推车时,与该台巡回护士再次进行核对交接。

8、巡回护士将患者推至手术间后,先将手术床放到最低位置,与患者交流沟通,协助患者平卧,注意遮盖保暖;告知患者安全防范措施、手术等待时间。二、术

后患者送出手术室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麻醉类型,患者手术后视病情决定送回病房或ICU、

2、评估手术大小、时间长短、术中输血、输液量与失血、失液量就是否平衡,手术过程中患者情况就是否平稳。

3、评估生命体征,患者得情绪与意识情况。

4、手术后得各种引流管就是否通畅。

5、术前带入手术室用物及各种记录单就是否齐全,

【护理措施】

1、全身麻醉患者手术后回复苏室苏醒,其她患者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方可送回病房。

2、麻醉、手术医师、护士、工人一起护送患者回病房,护送途中患者头偏向一侧,麻醉医师保持呼吸道通畅,护士保持输液通畅,全体人员负责患者安全,患者推车上、下坡时,患者头在上。

3、与病房护士当面交接患者生命体征、皮肤情况、病历、X片及患者衣服等随带得物品、交清术中情况,目前所输液体,各种引流管及术后注意事项,接班护士在手术接送患者记录单上签名。

4、患者安全送到后将手术推车退回手术室,按要求整理好并检查各部位安全性能。

三、、急症手术术前准备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得生命体征与病情。

2、评估就是否有手术通知单,急症紧急手术就是否有电话通知(有医师、护士

与工人护送)、

3、评估患者手术前准备情况,包括术前检查、术前用药、备血、抗生素皮试结果等。

【护理措施】

1、病区得急诊手术必须提前30分钟送通知单,由麻醉科与手术部协调安排手术,按择期手术程序接患者。

2、来自急诊科得紧急手术必须先电话通知手术室,通过绿色通道,由专人护送患者至手术部患者进入口处,与该台巡回护士进行核对交接,包括术前检查、术前用药、备血、抗生素皮试结果与随身用物等,贵重物品与金属用物等当面交陪人保管,如果没有陪人应由两名医务人员清点登记并签名。

3、外伤患者必须在进入手术室前做好初步处理,如包扎止血、脏物清理等、

四、手术体位摆放常规

手术体位就是指患者术中采取得卧位,根据需进行得手术部位及性质来决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最大限度地顺应呼吸及循环功能;②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得舒适与安全;③符合手术要求,得到最佳得手术部位暴露,便于手术操作与观察麻醉效果;④不压迫或过度牵扯神经,以防造成术后麻痹;⑤不过度牵扯肌肉,以防造成损伤或术后疼痛;⑥肢体不悬空放置,托垫放置稳妥,便于观察

静脉输液得效果。

【护理评估】

1、患者得情况评估,包括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疾病诊断、精神状况、

皮肤得完整性、神经系统状况等、

2、患者手术情况评估,包括手术类型、所需得手术体位及受压部位。

3、患者麻醉情况评估,包括麻醉类型、体位摆放后就是否影响患者气管通

气(如全麻醉者)。

【常用手术体位护理常规】

(一) 仰卧位

1、适应范围常用于头、面、腹、胸、四肢等身体各部腹面手术。

2、用物准备托手板、约束带、头架、头圈或凹形枕、小软垫、小沙袋

等。

3、护理措施

(1)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麻醉架固定于头部,双臂用中单固定于身体得两旁,掌心向下,如需行上肢静脉输液,可将一手臂外展于有软垫得搁手板;头

部足跟部垫软枕,双腿伸直不交叉腘窝下垫长圆枕托垫,约束带固定于双膝关节。

(2)开颅手术:患者头部固定于头架上,床头抬高10°~15°。

(3)面部或颈部手术,患者头部垫上凹形枕或头圈,床头抬高10°~15°,颈部手术得患者肩下垫软枕或调整手术床,头后仰,颈下垫一圆枕,防止颈

部悬空。头两侧置小沙袋或头圈固定头部。

(4)肩部手术,肩下放置小沙袋或软垫,手术床稍向健侧倾斜、

(5)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患者胸背部垫软垫,抬高胸部。

(6)肝、胆、脾手术,必要时患侧肋缘下后方垫小沙袋、

(7)乳腺癌根治手术,患侧上肢外展,肩下垫小软垫,手术床稍向健侧倾斜。4、注意事项手臂外展时,手臂与身体夹角勿大于90°,以免因手臂外展

过度与时间过长而损伤支配上臂、前臂与手得神经丛,腘窝处用长圆枕托垫,以免膝关节长时间强直。

(二) 俯卧位

1、适用范围脊柱、背部、后颅、后颈与腿部手术、

2、用物准备俯卧架或体位垫、约束带、软垫、软枕、头圈等、

3、护理措施患者俯卧,胸、腹部置于体位垫上,头部置于头架或软形圆

圈上,以利呼吸;两臂固定于身体两侧或自然弯曲于头旁;脚与踝部垫软枕,踝关节自然弯曲,约束带系在膝部下方。

4、注意事项头架上包软垫,以免损伤面部皮肤;胸腹部要悬空,以免呼吸

运动受限,或压迫下腔静脉而引起低血压;女性患者注意保护乳腺部位,男性患者勿压迫阴茎与阴囊;防止足背过伸,引起足背神经拉伤;全身麻醉患者摆放体位时,注意头颈部,防止气道受压,颈椎脱位或颈部肌肉扭伤。

(三) 侧卧位

1、适用范围胸壁及胸外侧切口手术,肾、输尿管与肾上腺手术,人工髋关

节置换手术。

2、用物准备托手板、托手架、约束带、头架、长方形软垫、软枕、沙袋。

3、护理措施患者侧卧,患侧朝上,腋下垫长方形软垫,软枕上放置中单;

耻骨及尾底部两侧用骨盆固定架固定,固定架内侧垫沙垫。①腰部切口手术:患者侧卧于健侧,腰部与手术床腰桥对齐,健侧腿弯曲90°,患侧腿伸直,两腿间置软枕。膝关节处与臀部用宽约束带固定,抬高腰桥,手术床头及尾端摇低,使腰部皮肤、肌肉绷紧,将患者头部垫高。②髋关节手术:取健侧卧位,以骨盆固定架固定髋部,患侧下肢不固定。患侧上肢置于有软垫得托手架上,健侧上肢置于有软垫得托手板上,并分别固定、③胸壁及胸外侧切口手术:健侧腿伸直,患侧腿弯曲。健侧上肢置于软垫得托手板上,患侧上肢悬吊于撑单架上。

4、注意事项认真核对手术部位,患侧朝上;上肢不得受压与过度外展,

腕部放置于功能位;术中注意观察肢体得血运情况。

(四) 膀胱截石位

1、适用范围用于直肠、肛门与会阴部手术、

2、用物准备齐备得托腿架一付或吊带一付、托手板、约束带、软垫、软枕、可升降得托手架。

3、护理措施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将防潮垫或橡胶垫置于手术台下端,臀部位置稍超出手术台下折口;安装托腿架或吊带,调节托腿架得高度适当并固定,双小腿置于托腿架上,双腿宽度为生理跨度45°,腿下垫软垫,用约束带固定;一手外展<90°搁置于有软垫得托手板上供输液用,另一手固定于身旁;将手术床得尾端摇下或放下;臀部可垫软枕,或将手术床摇至头低足高位约15°

4、注意事项腘窝及小腿处垫软垫保护,勿使金属与患者腿部有直接接触;术中提醒术者勿压迫患者肢体;术毕平放下肢前注意观察血压,并补充足够得

血容量,以免下肢平放后回心血量减少而导致血压下降、

(五) 半坐卧位

1、适用范围用于面部手术、经鼻或口底入路颅脑肿瘤手术等。

2、用物准备搁腿板、搁手板、约束带、弹性绷带、软垫、神经外科专用手术床及头架。

3、护理措施患者仰卧,膝部放于手术台下端得折口处;用有垫衬得搁脚板支持双脚;降低手术台下端部分,使膝部稍稍弯曲;升高手术台上半部约45°,整个手术台后仰,防止患者滑向手术台后端;双手固定身体两侧;全身麻醉患者,

头部用头架固定,使头部前屈,颈枕部伸直,约束带固定患者胸部,双手固定于

搁手架上使肘关节呈90°屈曲为宜或自然放于腿上,双下肢缠弹性绷带,腿下垫软枕。

4、注意事项年老体弱、手术时间长得患者不宜使用;调节手术台升降时,速度宜慢,且观察患者血压与心率得变化;调节头架位置时,避免气管受压及颈部得扭曲。

(六) 颈过伸位

1、适用范围用于颈部甲状腺手术、

2、用物准备头圈或凹形枕、约束带、长方形软垫、两个器械托盘。

3、护理措施患者仰卧,头部垫上凹形枕或头圈;手术台上部抬高10°~20°;大腿下垫一长方形软垫,膝关节用约束带固定。整个手术台后仰,防止患者下滑;双手固定身体两侧;肩部垫软枕;头架下落,头后仰,充分暴露手术部位。

4、注意事项头不要过度后仰,头圈固定头部;颈部垫圆枕,防止颈部悬空。

五、麻醉护理常规

(一)全麻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对麻醉及手术得耐力,尤其就是全身各器官得功能。评估术前用药得执行情况及饮食控制情况,就是否达到禁食12h,禁饮水4-6h。

【护理措施】

1、术中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

1、手术床旁备有氧气导管、吸引器、弯盘、纱布、听诊器、开口器、舌钳、气切包等用物

2、密切注意呼吸道得管理,及时清除分泌物及吸入物,防止因体位得改变引起导管扭曲。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中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不得离室。每10分钟侧血压、

脉搏、呼吸一次并做好记录。,如发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收缩压在90mmH g以下。脉搏细弱或每分钟达120次以上、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或神志呆滞、感觉迟钝、手足冰冷等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严防低体温得发生,注意术中保暖。

5、对全麻复苏过程中,躁动得患者,应防止其拔除各种引流管,输液管或坠床、

6、清醒后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

(二)、椎管内麻醉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评估患者对麻醉及手术得耐力,尤其就是全身各器

官得功能。评估术前用药得执行情况及饮食控制情况,就是否达到禁食12h,禁饮水4-6h。

【护理措施】

1、协助麻醉医生,守护在手术床旁,防止患者坠床。

2、密切观察麻醉期间并发症得观察,血压下降、呼吸预制、恶心呕吐等,及时通知麻醉医生采取措施,给予对症处理

3、指导患者手术期间得配合,无抬头等动作,以防引起头痛等不适。

4、术中适当约束患者防止坠床、

5、术后与病房护士详细交班,注意排尿时间,术后6~8小时不能自行排尿者,应诱导排尿,

6、术后禁食6小时。

(三)、局部麻醉后护理常规

1、一般无需特别护理。

2、术中曾出现过敏反应或麻醉毒性反应得患者,应继承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恰

当处理。

3、臂从麻醉患者应注意穿刺部位有无血肿。

六、麻醉复苏室护理常规

麻醉恢复室护士应该在医生得指导下监测与处置。

1、患者转入恢复室前,恢复室护士做好必要得设备、用物与药品准备。如氧气、吸引器、多功能监测仪、口咽通气道、喉镜、面罩、呼吸囊、各种型号气管插管、呼吸机、除颤器、微量泵及常用药品与急救药品等。

2、恢复室护士在医生得指导下监测、评估、护理、记录与处置。

(1)特级护理,保证患者安全,将患者妥善固定,加护栏及约束带等,以免患者坠床或拔管。去枕平卧,肢体处于功能位,连接心电监护仪,全程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氧饱与度等,入恢复室第一小时内,至少每15分钟记录一次,病情较重得患者每5~10钟记录一次,突发情况随时记录、

(2)严密监测与记录严密观察患者得神志、呼吸、四肢皮肤与指甲色泽、出入量等,监测血压、ECG、脉搏、体温、血氧饱与度、呼吸末CO2、肌松恢复情况等。入PACU第1小时内,应至少每15分钟记录一次,病情较重得患者可每5~10分钟记录一次。

(3)气管插管护理备好吸引器,及时吸痰,应至少每半小时吸痰一次。符合拔管条件者即可拔除气管导管。

(4)维持循环护理注意保暖,保持输液通畅。

(5)维持呼吸护理持续吸氧,面罩给氧或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误吸、

(6)输液通路护理了解液体名称,检查固定静脉导管,注射部位得皮肤血管情况,滴注得量与速度。维持静脉输液与动、静脉测压管通畅,中心静脉置管与

动脉测压管穿刺口保持局部敷料干燥,注意观察引流液性状与量,准确记录出

入量。

(7)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引流管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8)手术部位得情况注意敷料有无渗液渗血及切口得情况、

(9)配合抢救配合医生进行气管内插管术、心肺复苏术等抢救工作。(10)观察镇痛效果与镇静评级定时评估患者疼痛分级,恶心呕吐得程度,最后一次给予镇静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以了解有无呼吸抑制存在。

(11)若病情发生变化,护士应立即与责任医生一起处理。

(12)患者离开恢复室常规所有患者均需严格得评价,符合转出PACU标准方可送回普通病房。医生根据皮肤颜色、呼吸循环情况、意识状态以及肢体活动对患者评分。10分时患者能转出PACU,但最低限度不能少于9分。当医生不在场时,这些标准也允许护士在请示主管医生以后来决定患者就是否可以出PACU。当最后一次给予镇静药后,至少需要观察30分钟以了解就是否有呼吸抑制存在。

(13)做好患者得交接工作出PACU得患者在转运途中应有值班护士护

送返回普通病房。危重患者转送至ICU病房。途中由麻醉医生或与手术医生共同护送、做好与病房或ICU护士得交接。

(14)出恢复室标准: ?神志清醒、恢复知觉。虽有轻微嗜睡,但容易唤醒; ?定向力恢复完全。对时间、地点有明确得辨别力; ?呼吸道通畅,潮气量充足,无呕吐及误吸得危险; ?循环功能稳定、至少观察15~30分钟没有明显得变化; ?全麻后四肢能自主活动; ?必要时有求救得能力; ?没有明确得外科并发症、

七、手术患者皮肤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术前访视时,了解患者皮肤特点。

2、术前查对时,对患者作全身状况及皮肤情况评估。

【护理措施】

1、病情致皮肤损伤非常难免,或术中情况变化时,向护士长申请褥疮预报、(>6小时、高龄、瘦、被迫体位>4小时)

2、局部适当加软垫。

3、贴褥疮膜保护皮肤,提高耐磨力与抗张力,术后酌情保留或揭去。揭去时方法要得当—向四周轻轻拉起。

4、安置体位时,动作轻、稳、准,避免皮肤张力过大,避免垫单或皮肤皱褶,避免皮肤受到剪切力。(体位安置好后,可以于受压部位上下端轻轻抬起患者,然后稳稳放下。)

5、调节手术床前后倾角度,减轻受压部位支重力、

6、消毒皮肤时候,注意消毒剂勿过多,避免渗入灼伤皮肤,发现渗入立即擦除。

7、尽力保持床单及垫单干燥。

8。实施“术中按摩"护理。

*两种时间间隔方案备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1或2。

①卧定后2小时第一次按摩,以后每小时按摩。

②卧定后每小时按摩。(颈椎手术必用)颈、腰、脊柱俯卧位患者头面部。

*按摩得含义及手法:

①抬起受压部位,缓解血运障碍。

②改变支重点、

③适度力按摩,避免摩擦。

④评估加垫得位置及效果。

⑤如实随时记录皮肤护理情况,含提出按摩得次数与时间。

9、经常与清醒患者沟通,了解其感受,及时给予适当护理与应对指导。

【术后评估及处理】

1、对患者做全身状况及皮肤情况评估。

2、有压红得处理:当场按摩致恢复基本正常,并涂以碘伏。

3、有明显压迹得处理:当场按摩,涂以碘伏,并向病房交班、

4、比压迹更严重得情况或拿不准得情况得处理:当场处理同时报告护士长或高层级护士请求指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