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编译课程设计报告书

编译课程设计报告书

编译课程设计报告书
编译课程设计报告书

编译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设计报告

( 2011 -- 2012年度第 1 学期)

名称:编译技术课程设计B

题目:词法分析器设计

算符优先分析程序设计

基于算符优先分析方法的

语法制导翻译程序设计

院系:计算机系

班级:网络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岳燕黄建才

设计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12年1月6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词法分析器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1 词法分析器设计的目的

实验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编译技术》课程后,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设置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应用编译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技术设计出词法分析器,了解扫描器的组成结构,不同种类单词的识别方法。能使得学生在设计和调试编译程序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为将来设计、分析编译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词法分析器设计的要求

设计一个扫描器,该扫描器是一个子程序,其输入是源程序字符串,每调用一次识别并输出一个单词符号。为了避免超前搜索,提高运行效率,简化扫描器的设计,假设该程序设计语言中,基本字(也称关键词)不能做一般标识符用,如果基本字、标识符和常数之间没有确定的运算符或界符作间隔,则用空白作间隔。

单词符号及其内部表示如表1-1所示,单词符号中标识符由一个字母后跟多个字母、数字组成,常数由多个十进制数字组成。单词符号的内部表示,即单词的输出形式为二元式:(种别编码,单词的属性值)。

表1-1 单词符号及其内部表示

单词符号种别编码单词的属性值

BEGIN IF 1

2

THEN ELSE END

标识符整型常数+

*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在名字表中的地址

十进制整数

2.算符优先分析程序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2.1 算符优先分析程序设计的目的

本实验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编译技术》课程后,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设置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应用编译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技术, 设计、编写和调试算符优先分析程序,了解算符优先分析程序的组成结构,掌握实现通用算符优先分析算法的方法。能使得学生在设计和调试编译程序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为将来设计、分析编译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算符优先分析程序设计的要求

算符优先分析属于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该语法分析程序的输入是终结符号串(即单词符号串,以一个“#”结尾),如果输入串是句子则输出“YES”,否则输出“NO”和错误信息。

算符优先分析过程与非终结符号无关,当由

文法产生了优先关系之后文法也就失去了作用,本题目给出文法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语法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1)文法设算符优先文法G为:

+

E|

E

T

T

*

T|

F

T

F

F|

P

F

P

(

i

P|)

E

说明:i为整型常数或者为标识符表示整型变量;使用中↑用**表示。

(2)优先关系表设优先关系表如表1-2所示。

表1-2 优先关系表

+ * ↑ i ( ) #

+

*

i

(

)

#

3.基于算符优先分析方法的语法制导翻译程序的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3.1 基于算符优先分析方法的语法制导翻译

程序的设计的目的

本实验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编译技术》课程后,为加深对

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设置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应用编译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技术, 通过设计、编写和调试语法制导翻译程序,掌握从一种语句的语法和语义出发,构造相应的语义子程序,实现基于算符优先分析方法的语法制导翻译的方法。能使得学生在设计和调试编译程序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为将来设计、分析编译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基于算符优先分析方法的语法制导翻译

程序的设计的要求

算符优先分析方法是通过反复把输入符号移进分析栈,使用优先关系表在分析栈顶寻找最左素短语,将其归约为一个非终结符号而实现的。这个分析过程与非终结符号无关,当由文法产生了优先关系之后文法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本题目无需给出文法)。

基于算符优先分析方法的语法制导翻译是在算符优先语法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工作(即语义分析),每当将一个最左素短语归约为一个非终结符号时,就调用对应产生式的语义子程序,去完成相应的语义翻译工作,这步归约使用的产生式对非终结符号不加区分(即将所有的非终结符号用一个通用的非终结符号表示)。

语法制导翻译程序的输入是终结符号串(即

单词符号串,以一个“#”结尾),如果输入符号

串是句子,则按照其语义进行翻译,输出等价的四

元式序列(作为练习应显示输出)。

二、课程设计正文

1.词法分析器设计

1.1 设计思想

对输入的字符串逐个分类处理,若所取字符为字母,检验其是关键字或标识符,返回其种别码,标识符还要记录其在名字表中地址并输出;若所取字符为数字,记录其在常数表中的位置,返回种别码及其位置;若所取字符是运算符,返回其相应的种别码。

1.2 使用的相关函数及变量

(1)void scanner() 在这个函数部分进行单词符号的识别,开始进行第一次扫描的时候,对数组token进行初始化,然后ch 得到输入的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对ch进行判断。

a.若ch是字母,则将ch存入token数组,然后指针p和指针m向后移动,ch一直在变化,一直将ch存入token直到ch不是字母或者数字的时候,然后分析token存入的单词,将该单词和关键字进行比较,若是关键字,则输出(关键字在table中的的位置,—),若不是关键字则当做标识符来处理;b.若ch是数字,则当做常数处理;

c.若ch是“=”,“+”,“*”,“**”,“,”,“(”,“)”,则单独处理。

(2)isdigit(ch) 用来判断ch中存放的是否

是数字型字符。

(3)isalpha(ch) 用来判断ch中存放的是否是字母型字符。

(4)void main()用来输入要进行识别的语句

(5)token[8]字符数组,存放构成单词符号的字符串。

(6)prog[80]字符数组,存放所有用户输入的字符。

(7)syn整数,存放当前单词的种别码。

(8)sum 存放无符号整数。

2.算符优先分析程序设计

2.1设计思想

(1)首先建立char Terminal[7]={'+','*','&','i','(',')','#'}用来存放文法的终结符(其中**用&来表示),然后根据设计报告中的文法和其对应的预先关系表用char Table[7][7]来表示,其中两个终结符无优先关系的话用’!’表示。

(2)建立符号栈,并首先将’#’号置于栈中;从当前输入符号和栈顶元元素来确定优先关系表的下标值。

(3)根据优先关系表中的优先关系,定义”移进”和”规约”的函数,来进行对输入符号串的处理。最后当输入符号串的字符未’’#”时,表示符号串规约完毕。其中处理到输入的符号串不合法时,立即给以报错处理。

2. 2使用的相关函数及变量

(1)char Terminal[7] 终结符集合;

(2)char Table[7][7] 算符优先关系表;(3)Is_Vt(char ch) 判断当前输入符号是否为终结符,是返回其所在位置i,否则返回-1;

(4)char cmp_syn(char ch1,char ch2) 获得算符优先级别;

(5)char* Getchar() 读入输入串,返回其长度;

(6)void analy(char* tmp) 分析函数,判断是该移进还是归约

3.基于算符优先分析方法的语法制导翻译程序的设计

3.1设计思想

这个实验有着第二个实验的基础,保持算符优先分析的整体思想,在此基础上

利用词法分析器的思想设计了一段模数转

换程序,将字符串转换为数字形式。利用

入栈时记录的值进行输出并区分是否是第

一次产生四元式,若不是,输出时产生其

相应的中间变量。

3.2使用的相关函数及变量

(1)push(char pchar) //入栈函数;

(2)pop( ) //出栈函数;

(3)change(char ch) //将字符转为数字,以得到算符优先值

(4)fenxi() //比较函数,比较字符优先级并产生相应四元式

三、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

1.词法分析器设计

词法分析在此次课设中相对容易,所需识别的单词符号比较少。难点在于关键字与标识符的区别,设计时借助字符数组char

*rwtab[6]={"begin","if","then","else","en

d"},将存入token的字符与之比较,若匹配,则返回二元组,若不匹配,则作为标

识符处理。扫描时,不同的情况赋予相应的扫描码(用syn记录),在输出时,利用扫描码编号进行输出。

switch(syn){

case 7: printf("(%d,%d)\n",syn,b);break;//输出常量

case 6: printf("(%d,%d)\n",syn,a);break;//输出标识符

case -1:break;//错误时跳转

case 0:break;//结尾时的#

default:

printf("(%d,-)\n",syn);}//输出其余运算符

实验心得:

在做实验时,我觉得首先要明白关键字、标示符、常数、运算符和分界符的区别,进而再去写出算法将他们分开,我解决此问题用的方法是:先开始在自己编写函数,但是通过看一些编程书,我发现#include "ctype.h"这个头文件里包含了我所要用到的int isdigit(int ch);和int isalpha(int ch);,用上之后,是我的程序相对简洁了好多。程序本身用完全独立模式,通过指针j和k的加减来实现超前搜索,通过数组token和其指针实现最长匹配。在输出种别码和属性方面,实现定义好。编程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和>=的问题,这就用到超前搜索了,先判断是否为<或>,在内层循环中判断=,如果只是小于,则指针退回,改变相应的种别码和属性。但是最后在错误处理方面,只是报错,并没有指明是哪个错误,所以我觉得这个程序还是可以完善的更好的。通过这次课设,

我对之前学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了解了扫描器的组成结构、不同种类单词的识别方法,如何设计、编制并调试词法分析程序,加深了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熟悉了构造词法分析程序的相关原理,使用C++直接编写词法分析程序。另外,也让我重新熟悉了C++语言的相关内容,加深了对C++语言的头文件的用途的理解。

2.算符优先分析程序设计

算符优先文法的程序设计最重要的函数是void analy(char* tmp)//分析函数,此函数将传入的字符串逐个分析,与算符优先关系表比对:

if(cmp_syn(s[j],ch)=='<'||cmp_syn(s[j],ch )=='=')//移进操作

{

for(int h=0;h<=k;h++)

cout<

cout<<"\t"<<"\t"<

if(ch=='#'&&cmp_syn(s[j],ch)=='=')//当表达式判断成功结束时

cout<<"YES!该输入串是句子"<

k=k+1; s[k]=ch;//移进

}//当关系为>或=时进行移进操作

while(cmp_syn(s[j],ch)=='>')

{do

{str=s[j];

if(Is_Vt(s[j-1])!=(-1)) j--;

else j=j-2;

}while(cmp_syn(s[j],str)=='>'||cmp_syn(s [j],str)=='=');

//------------------------格式输出

for(int h=0;h<=k;h++)

cout<

cout<<"\t"<<"\t"<

k=j+1;s[k]='E';//归约

}//当优先关系为>时,进行归约操作实验心得:

用过本次试验我明白了:算符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它借助某种优先关系寻找可规约串进行规约,但是这种规约不是严格的最左规约,所以它不是一种规范规约。对于算符优先文法,该程序的主要难点在于何时规约和何地规约,以及规约前后对几个指针位置的处理。在实验编程中,存在几个问题。

首先构造算符优先关系表,没有优先关系用!表示。其次,在移进和规约的编写时,要用到前面通过syn[i][j]返回的符号进行查找。最后我又添加了一个标志位,程序执行成功标志位不变,否则,标志位置1,输出有错。编程中一些小的问题通过百度都改了,总体来说比较具体的。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了算符优先分析器的组成结构以及对文法的要求,加深了对算符优先程序有了比较深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

题,但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最终得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软件开发能力。

3.基于算符优先分析方法的语法制导翻译程序的设计

主要部分归约的程序设计如下:

if(curcmp=='i') /*当前比较为i,出栈一次*/

{

pop();

d=w;

a=w;

push('F'); /*归约到N*/

k=1;

}

else /*当前比较不为i,出栈三次*/

{

pop();

pop();

b=w;

pop();

c=w;

push('F'); /*归约到N*/

k=1;

if(x==0)

cout<";

else cout<";

x++;

实验心得:

开始设计这个程序的时候,还不太清楚什么时

候产生四元式,以什么方式产生四元式。通

过看书,我发现四元式的产生一般都是在有

中间变量、回填、对运算符的规约的时候。

用栈这个数据结构来实现输入缓冲区、当前

比较串存放区和四元式的存放和输出。通过

百度知道(Lchar*)malloc(sizeof(LLchar));这

个C++内部集成的函数Malloc 向系统申请分

配指定size个字节的内存空间。返回类型是

void* 类型。在后面用到了很多。用a和b代表四元式中的变量,在程序中已经返回。最

后,每当规约要产生相应的四元式时便紧随

之产生,就不在后面重新列出四元式列表。

通过本次实验,对于基于算符优先分析方法

的语法制导翻译我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语

法制导翻译中的表示中间代码的四元式的这

种结构是很有其特点和优势的。这次实验基

本达到了实验目的,但是在试验中也遇到了

很多编程上的困难,在以后学习中要更加努

力。

关于语法制导的内容之前未在课堂上有学过,

首先锻炼了我的自学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

掌握了从一种语句的语法和语义出发,构造

相应的语义子程序,实现语法制导翻译的方

法。

四、参考文献

[1] 陈火旺,刘春玲. 程序设计语言-编

译原理. 国防工业出版社

[2] 宋雨,程晓荣. 计算机综合实践指

导.清华大学出版社

附录(设计流程图、程序、运行结果等)

一、流程图

1、 词法分析器

2、算符优先文法

开结初始化

读入需要还有单词否 是 是字是 否 其他单词分析程序 是数否 输出单关键字读一是 常

读入输入ch=tmp

n

3、语法制导翻译

二、运行结果

1、词法分析器

注:字符表依次为a b c a 。

2、算符优先文法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Compiler Principles 周数/学分:1周/1学分 先修课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常,设计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练习题要复杂,也更接近实际。编译原理这门课程安排的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旨在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数据逻辑结构表示问题,然后编制算法和程序完成设计要求,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在上机前应认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熟悉机器的操作系统和语言的集成环境,独立完成算法编制和程序代码的编写。 设计时间: 开发工具: (1) DOS环境下使用Turbo C; (2) Windows环境下使用Visual C++ 。 (3) 其它熟悉语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设计题一:算术表达式的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程序设计。 1.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算术表达式的语法及语义分析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词法分析程序对单词序列的词 法检查和分析。 2.设计内容及要求: 算术表达式的文法: 〈无符号整数〉∷= 〈数字〉{〈数字〉} 〈标志符〉∷= 〈字母〉{〈字母〉|〈数字〉} 〈表达式〉∷= [+|-]〈项〉{〈加法运算符〉〈项〉} 〈项〉∷= 〈因子〉{〈乘法运算符〉〈因子〉} 〈因子〉∷= 〈标志符〉|〈无符号整数〉|‘(’〈表达式〉‘)’ 〈加法运算符〉∷= +|- 〈乘法运算符〉∷= *|/ (1) 分别选择递归下降法、算符优先分析法(或简单优 先法)完成以上任务,中间代码选用逆波兰式。 (2) 分别选择LL(1)、LR法完成以上任务,中间代码选 用四元式。 (3) 写出算术表达式的符合分析方法要求的文法,给出 分析方法的思想,完成分析程序设计。 (4) 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 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 设计题二:简单计算器的设计 1.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简单计算器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 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词法分析程序对单词序列的词法检 查和分析。 2.设计内容及要求 算术表达式的文法:

编译实验报告+源代码

课程设计报告 ( 2013-- 2014年度第1学期) 名称:编译技术课程设计B 题目:简单编译程序的设计与实现院系:计算机系 班级:XXX 学号:XXX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设计周数:XXX 成绩: 日期:XX 年XX 月

实验一.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1 词法分析器设计的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编译技术》课程后,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设置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应用编译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技术设计出词法分析器,了解扫描器的组成结构,不同种类单词的识别方法。能使得学生在设计和调试编译程序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为将来设计、分析编译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词法分析器设计的实验要求 设计一个扫描器,该扫描器是一个子程序,其输入是源程序字符串,每调用一次识别并输出一个单词符号。为了避免超前搜索,提高运行效率,简化扫描器的设计,假设该程序设计语言中,基本字(也称关键词)不能做一般标识符用,如果基本字、标识符和常数之间没有确定的运算符或界符作间隔,则用空白作间隔。 单词符号及其内部表示如表1-1所示,单词符号中标识符由一个字母后跟多个字母、数字组成,常数由多个十进制数字组成。单词符号的内部表示,即单词的输出形式为二元式:(种别编码,单词的属性值)。 表1-1 单词符号及其内部表示

二、设计(实验)正文 1.词法分析器流程图 2.词法分析器设计程序代码 // first.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include"stdafx.h"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what(char a) { if((int(a)>=48)&&(int(a)<=57)) {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 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机电专业学生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实用电子产品,巩固加深并运用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2.经过查资料、选方案、设计电路、撰写设计报告、答辩等,加强在电子技术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常用模拟电子线路的一般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和设计工具,提高模拟电子线路的设计、制作、调试和测试能力; 3.课程设计是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毕业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收获: 1.学习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三、课程设计教学方式: 以学生独立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四、课程设计一般方法 1. 淡化分立电路设计,强调集成电路的应用 一个实用的电子系统通常是由多个单元电路组成的,在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时,既要考虑总体电路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各个单元电路的选择、设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由于各种通用、专用的模拟、数字集成电路的出现,所以实现一个电子系统时,根据电子系统框图,多数情况下只有少量的电子电路的参数计算,更多的是系统框图中各部分电子电路要正确采用集成电路芯片来实现。 2. 电子系统内容步骤: 总体方案框图---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单元电路之间连接---电路搭接调试---电路修改---绘制总体电路---撰写设计报告(课程设计说明书) (1)总体方案框图: 反映设计电路要求,按一定信息流向,由单元电路组成的合理框图。 比如一个函数发生器电路的框图: (2)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 基本模拟单元电路有:稳压电源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信号处理 电路(电压比较器,积分电路,微分电路,滤波电路等),集成功放电路等。 基本数字单元电路有:脉冲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包括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比较器,计数器,寄存器,存储器等。 为了保证单元电路达到设计要求,必须对某些单元电路进行参数计算和电子元件 选择,比如:放大电路中各个电阻值、放大倍数计算;振荡电路中的电阻、电容、振荡频率、振荡幅值的计算;单稳态触发器中的电阻、电容、输出脉冲宽度的计 算等;单元电路中电子元件的工作电压、电流等容量选择。

Tiny语言的词法分析器-C++版-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报告学号:姓名: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2班第9周

二、构造Tiny语言DFA # ID:letter(letter)* Number: digit(digit)*

三、根据DFA编写词法分析器 #include #include !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atic int rowCounter = 1;//静态变量,用于存储行数 static bool bracketExist = false;//判断注释存在与否,false为不存在 class Lex { @ public: ofstream output; string line = ""; Lex(string inputLine) { line = inputLine; scan(Trim(line)); 、 rowCounter++; } string Trim(string &str)//函数用于去除每行前后空格 { int s = (" \t"); int e = (" \t"); str = (s, e - s + 1); str += "\0"; : return str; }

{ ofstream output; ("", ios::app); % string line = inputLine; int i = 0; string str = ""; int temp; string token = ""; output << rowCounter << ": " << line << endl;//输出每行 while (line[i] != '\0')//根据DFA扫描并判断 ' { if (line[i] == '{')//注释 { bracketExist = true; } if (bracketExist == true) { output << "\t" << rowCounter << ": "; , while (line[i] != '}') { output << line[i];//不处理,直接输出 if (line[i + 1] != NULL) { i++; } … else break; } if (line[i] == '}')//注释结束 { output << line[i]<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PWM调制解调器 班级:电信1301 姓名:曹剑钰 学号:3130503028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要求 设计一款PWM(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利用一可调直流电压调制矩形波脉冲宽度(占空比)。 信号频率10kHz; 占空比调制范围10%~90%; 设计一款PWM解调电路,利用50Hz低频正弦信号接入调制电路,调制信号输入解调电路,输入与原始信号等比例正弦波。 2.提高要求: 设计一50Hz正弦波振荡电路进行PWM调制。 3.限制: 不得使用理想运放、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 基本要求的输入电压使用固定恒压源接自行设计的电路实现可调; 同步方波不得利用信号发生器等软件提供设备产生。 二、总体方案设计 1.脉宽调制方案: 方案一:三角波脉宽调制,三角波电路波形可以由积分电路实现,把方波电压作为积分电路的输入电压,经过积分电路之后就形成三角波,再通过电压比较器与可调直流电压进行比较,通过调节直流电源来调制脉宽。 方案二:锯齿波脉宽调制,锯齿波采用定时器NE555接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和方案一相似,利用直流电压源比较大小调节方波脉宽。 方案三:利用PC机接口控制脉宽调制的PWM电路。 比较:方案一结构简单,思路清晰,容易实现,元器件常用 方案二与方案一相似,缺点是调整脉冲宽度不如方案一 方案三元器件先进,思路不如方案一清晰简单,最好先择了方案一 2.正弦波产生方案: 方案一:RC正弦波振荡电路。 RC正弦波振荡电路一般用来产生1Hz--10MHz范围内的低频信号,由RC 串并联网络组成,也称为文氏桥振荡电路,串并联在此作为选频和反馈网络。电路的振荡频率为f=1/2πRC,为了产生振荡,要求电路满足自激震荡条件,振荡器在某一频率振荡的条件为:AF=1.该电路主要用来产生低频信号。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LL(1)分析过程模拟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学院软件工程专业07-1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LL(1)分析过程模拟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 2010 年 6 月 22日起至 2010 年 6月 28 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 (1)使学生掌握LL(1)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基本掌握LL(1)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使学生掌握LL(1)的调试;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分析LL(1)模块的工作原理; (2)提出程序的设计方案; (3)对所设计程序进行调试。 2)创新要求: 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可进行创新设计,如改算法效率。 3)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要按照书稿的规格打印誊写课程设计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课程设计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4)答辩与评分标准: (1)完成原理分析:20分; (2)完成设计过程(含翻译):40分; (3)完成调试:20分;

(4)回答问题:20分。 5)参考文献: (1)张素琴,吕映芝,蒋维杜,戴桂兰.编译原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丁振凡.《Java语言实用教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6)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2图书馆 编程与调试4实验室 撰写论文1图书馆、实验室 学生签名: 2009 年6 月22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完成原理分析(20分):优()、良()、中()、一般()、差();(2)设计分析(20分):优()、良()、中()、一般()、差();(3)完成调试(20分):优()、良()、中()、一般()、差();(4)翻译能力(20分):优()、良()、中()、一般()、差();(5)回答问题(20分):优()、良()、中()、一般()、差();(6)格式规范性及考勤是否降等级:是()、否() 评阅人:职称: 年月日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 C-语言编译器设计(scanner和parser) 提交文档学生姓名: 提交文档学生学号: 同组成员名单:无 指导教师姓名:金军 指导教师评阅成绩: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 . 提交报告时间: 2011年 6 月 17 日

1.课程设计目标 设计C-Minus编译器分为scanner和parser两个部分。scanner主要作用是对目标代码进行扫描,列出关键字,变量等内容;parser主要对语法进行分析并生成语法树。 2.分析与设计 ●实现方法:代码用C语言编译而成。其中scanner为手工实现,主要采用switch-case结构实现 状态转换;parser部分采用递归下降分析方法实现。 ●扫描器:C-的词法如下: 1、语言的关键字:i f el se i nt return void while 2、专用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3、其他标记是变量(ID)和数字(NUM),通过下列正则表达式定义: ID = letter letter* NUM = di git digi t* letter = a|..|z|A|..|Z digi t = 0|..|9 4、空格由空白、换行符和制表符组成。空格通常被忽略,除了它必须分开ID、NUM关键字 5. 注释用通常的C语言符号/ * . . . * /围起来。注释可以放在任何空白出现的位置(即注释不能放在 标记内)上,且可以超过一行。注释不能嵌套 其DFA图如下:

分析器:以下为C-的语法规则BNF: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个完整的编译器)

编译原理程序设计报告 一个简单文法的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专业班级:计算机1406班 组长姓名:宋世波 组长学号: 20143753 指导教师:肖桐 2016年12月

设计分工 组长学号及姓名:宋世波20143753 分工:文法及数据结构设计 词法分析 语法分析(LL1) 基于DAG的中间代码优化 部分目标代码生成 组员1学号及姓名:黄润华20143740 分工:中间代码生成(LR0) 部分目标代码生成 组员2学号及姓名:孙何奇20143754 分工:符号表组织 部分目标代码生成

摘要 编译器是将便于人编写,阅读,维护的高级计算机语言翻译为计算机能解读、运行的低阶机器语言的程序。编译是从源代码(通常为高阶语言)到能直接被计算机或虚拟机执行的目标代码(通常为低阶语言或机器语言)的翻译过程。 一.编译器的概述 1.编译器的概念 编译器是将便于人编写,阅读,维护的高级计算机语言翻译为计算机能解读、运行的低阶机器语言的程序。编译器将原始程序作为输入,翻译产生使用目标语言的等价程序。源代码一般为高阶语言如Pascal、C++、Java 等,而目标语言则是汇编语言或目标机器的目标代码,有时也称作机器代码。 2.编译器的种类 编译器可以生成用来在与编译器本身所在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平台)相同的环境下运行的目标代码,这种编译器又叫做“本地”编译器。另外,编译器也可以生成用来在其它平台上运行的目标代码,这种编译器又叫做交叉编译器。交叉编译器在生成新的硬件平台时非常有用。“源码到源码编译器”是指用一种高阶语言作为输入,输出也是高阶语言的编译器。例如: 自动并行化编译器经常采用一种高阶语言作为输入,转换其中的代码,并用并行代码注释对它进行注释(如OpenMP)或者用语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模板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明确电子系统的设计任务 对系统的设计任务进行具体分析, 充分了解系统的性能、指标及要求, 明确系统应完成的任务。 二、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查阅文献, 根据掌握的资料和已有条件, 完成方案原理的构想; 2、提出多种原理方案 3、原理方案的比较、选择与确定 4、将系统任务的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电路, 并画出整机原理框图, 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 三、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与器件选择 1、单元电路设计 每个单元电路设计前都需明确本单元电路的任务, 详细拟订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 与前后级之间的关系, 分析电路的组成形式。具体设计时, 能够模拟成熟的先进电路, 也能够进行创新和改进, 但都必须保证性能要求。而且, 不但单元电路本身要求设计合理, 各单元电路间也要相互配合, 注意各部分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关系。 2、参数计算 为保证单元电路达到功能指标要求, 就需要用电子技术知识对参数进行计算, 例如放大电路中各电阻值、放大倍数、振荡器中电阻、电容、振荡频率等参数。只有很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正确利用计算公式, 计算的参数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参数计算时, 同一个电路可能有几组数据, 注意选择一组能完成

电路设计功能、在实践中能真正可行的参数。 计算电路参数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元器件的工作电流、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应能满足电路指标的要求。 (2)元器件的极限必须留有足够的裕量, 一般应大于额定值的 1.5倍。 (3)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应选计算值附近的标称值。 3、器件选择 ( 1) 阻容元件的选择 电阻和电容种类很多, 正确选择电阻和电容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电路对电阻和电容性能要求也不同, 有些电路对电容的漏电要求很严, 还有些电路对电阻、电容的性能和容量要求很高, 例如滤波电路中常见大容量( 100~3000uF) 铝电解电容, 为滤掉高频一般还需并联小容量( 0.01~0.1uF) 瓷片电容。设计时要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性能和参数合适的阻容元件, 并要注意功耗、容量、频率和耐压范围是否满足要求。 ( 2) 分立元件的选择 分立元件包括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光电二极管、晶闸管等。根据其用途分别进行选择。选择的器件类型不同, 注意事项也不同。 ( 3) 集成电路的选择 由于集成电路能够实现很多单元电路甚至整机电路的功能, 因此选用集成电路设计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既方便又灵活, 它不但使系统体积缩小, 而且性能可靠, 便于调试及运用, 在设计电路时颇受欢迎。选用的集成电路不但要在功能和特性上实现设计方案, 而且要满足功耗、电压、速度、价格等方面要求。 4、注意单元电路之间的级联设计, 单元电路之间电气性能的 相互匹配问题, 信号的耦合方式

CMinus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设计编译器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C- Minus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设计 提交文档学生姓名:X X X 提交文档学生学号:XXXXXXXXXX 同组成员名单:X X X 指导教师姓名:X X 指导教师评阅成绩: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 . 提交报告时间:2015年6月10日

1.课程设计目标 实验建立C-编译器。只含有扫描程序(scanner)和语法分析(parser)部分。 2.分析与设计 C-编译器设计的整体框架,本实验实现扫描处理和语法分析程序(图中粗黑部分)。 2.1 、扫描程序scanner部分 2.1.1系统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根据DFA图用switch-case结构实现状态转换。 惯用词法:

①语言的关键字:else if int return void while ②专用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 */ ③其他标记是ID和NUM,通过下列正则表达式定义: ID = letter letter* NUM = digit digit* letter = a|..|z|A|..|Z digit = 0|..|9 大写和小写字母是有区别的 ④空格由空白、换行符和制表符组成。空格通常被忽略,除了它必须分开ID、NUM 关键字。 ⑤注释用通常的C语言符号/ * . . . * /围起来。注释可以放在任何空白出现的位置(即注释不能放在标记内)上,且可以超过一行。注释不能嵌套 scanner的DFA

说明:当输入的字符使DFA到达接受状态的时候,则可以确定一个单词了。初始状态设置为START,当需要得到下一个token时,取得次token的第一个字符,并且按照DFA与对此字符的类型分析,转换状态。重复此步骤,直到DONE为止,输出token类型。当字符为“/”时,状态转换为SLAH再判断下一个字符,如果为“*”则继续转到INCOMMENT,最后以“*”时转到ENDCOMMENT状态,表明是注释,如果其他的则是字符停滞于当前字符,并且输出“/”。 2.1.2程序流程图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名称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2013 年06月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编写和调试,将正规式转换为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再将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转换为与之等价的确定的有穷自动机,最后再将确定有穷自动机进行简化。 通过设计、编写和调试构造LR(0)项目集规范簇和LR分析表、对给定的符号串进行LR分析的程序,了解构造LR(0)分析表的步骤,对文法的要求,能够从文法G出发生成LR(0)分析表,并对给定的符号串进行分析。 二、实验内容 正规式——>NFA——>DFA——>MFA 1.正规式转化为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 (1)目的与要求 通过设计、编写和调试将正规式转换为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的程序,使学生了解Thompson算法,掌握转换过程中的相关概念和方法,NFA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表格或图形。 (2)问题描述 任意给定一个正规式r(包括连接、或、闭包运算),根据Thompson算法设计一个程序,生成与该正规式等价的NFA N。 (3)算法描述 对于Σ上的每个正规式R,可以构造一个Σ上的NFA M,使得L(M)=L(R)。 步骤1:首先构造基本符号的有穷自动机。 步骤2:其次构造连接、或和闭包运算的有穷自动机。

(4)基本要求 算法实现的基本要求是: (1) 输入一个正规式r; (2) 输出与正规式r等价的NFA。(5)测试数据 输入正规式:(a|b)*(aa|bb)(a|b)* 得到与之等价的NFA N

(6)输出结果 2.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的确定化 (1)目的与要求 通过设计、编写和调试将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转换为与之等价的确定的有穷自动机的程序,使学生了解子集法,掌握转换过程中的相关概念和方法。DFA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表格或图形。(2)问题描述 任意给定一个不确定的有穷自动机N,根据算法设计一个程序,将该NFA N变换为与之等价的DFA D。 (3)算法描述 用子集法将NFA转换成接受同样语言的DFA。 步骤一:对状态图进行改造 (1) 增加状态X,Y,使之成为新的唯一的初态和终态。从X引ε弧到原初态结点, 从原终态结 点引ε弧到Y结点。 (2) 对状态图进一步进行如下形式的改变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自顶向下语法分析器 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姓名: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 班级:电计1102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目录

1 系统概论 语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核心部分。它的任务是在词法分析识别出单词符号串的基础上,分析并判定程序的语法结构是否符合语法规则。语法分析器在编译程序中的地位如图1所示: 图1 语法分析器在编译程序中的地位 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描述的。因此,语法分析器的工作本质上就是按文法的产生式,识别输入符号串是否为一个句子。这里所说的输入串是指由单词符号(文法的终结符)组成的有限序列。对一个文法,当给你一串(终结)符号时,怎样知道它是不是该文法的一个句子呢?这就要判断,看是否能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出发推导出这个输入串。或者,从概念上讲,就是要建立一棵与输入串相匹配的语法分析树。 自顶向下分析法就是语法分析办法中的一类。顾名思义,自顶向下就是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出发,向下推导,推出句子。这种方法是带“回溯”的。 自顶向下分析的主旨是,对任何输入串,试图用一切可能的办法,从文法开始符号(根结)出发,自上而下地为输入串建立一棵语法树。或者说,为输入串寻找一个最左推导。这种分析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试探过程,是反复使用不同产生式谋求匹配输入串的过程。 实现这种自顶向下的带回溯试探法的一个简单途径是让每个非终结符对应一个递归子程序。每个这种子程序可作为一个布尔过程。一旦发现它的某个候选与输入串相匹配,就用这个候选去扩展语法树,并返回“真”值;否则,保持原来的语法树和IP值不变,并返回“假”值。 2 需求分析 以前,人们对语法的分析都建立在人工的基础上,人工分析虽然能够做到侧类旁推,但终究人力有限,再精密的分析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为减少因人为产生的错误,并加快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表 设计课题: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电路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地点:31-225 设计时间:2014-7-7~2014-7-14

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电路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地点:31-225 课程设计时间:2014-7-7~2014-7-14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前言 (5) 1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 (5)

1.1 设计方案 (5) 1.2 设计所需要元件 (7) 2 设计原理 (8) 2.1 电源变压部分 (9) 2.2 桥式整流电路部分 (10) 2.3 电容滤波电路部分 (11) 2.4 直流稳压电路部分 (12) 2.5 原理及计算 (14) 3 电路仿真 (15) 4 电路连接测试 (16) 4.1使用仪器 (16) 4.2.测试结果 (16) 5 设计体会 (17) 参考文献 (19) 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电路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电子产品的性能要求也更高。我们做为21世纪的一名学电子的大学生,不仅要将理论知识学

会,更应该将其应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使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电子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能够真正体现我们是否完全吸收了所学的知识。 目前,各种直流电源产品充斥着市场,电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基于成本的考虑,对于电源性能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可采用带有过流保护的集成稳压电路,同样能满足产品的要求。 本次设计的题目为设计一串联型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先是经过家用交流电源流过变压器得到一个大约十五伏的电压U1,然后U1经过一个桥堆进行整流在桥堆的输出端加两个电容C1、C2进行滤波,滤波后再通过LM7812(具体参数参照手册)输出一个固定的12V电压,这样就可以在一路输出固定的电压。在LM7812的输出端加一个电阻R3,调整端加一个固定电阻R1和一电位器R2,这样输出的电压就可以在5~12V范围内可调。 经过自己对试验原理的全面贯彻,以及相关技术的掌握,和反复的调试,经过自己的不断的努力,老师的耐心的指导,终于把这个串联型输出直流稳压输出正电源电路设计出来了。 1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 1.1 设计方案 本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变压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 (1)变压电路:本电路使用的降压电路是单相交流变压器,选用电压和功率依照后级电路的设计需求而定。 (2)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主要作用是把经过变压器降压后的交流电通过整流变成单个方向的直流电。但是这种直流电的幅值变化很大。它主要是通过二极管的截止和导通来实现的。常见的整流电路主要有半波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等。我们选取桥式整流电路实现设计中的整流功能。 (3)半波整流: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时间:2012年5 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 - 1 - 二、课堂实验及课程设计的内容 -------------------------------------------------- - 1 - 2.1、课堂实验内容-------------------------------------------------------------- - 1 - 2.2、课程设计内容-------------------------------------------------------------- - 1 - 三、visual studio 2008 简介------------------------------------------------------- - 2 - 四、问题分析及相关原理介绍 ----------------------------------------------------- - 3 - 4.1、实验部分问题分析及相关原理介绍 ---------------------------------- - 3 - 4.1.1、词法分析功能介绍及分析------------------------------------- - 3 - 4.1.2、语法分析功能介绍及分析------------------------------------- - 3 - 4.1.3、语义分析功能介绍及分析------------------------------------- - 4 - 4.2、课程设计部分问题分析及相关原理介绍 ---------------------------- - 5 - 4.2.1、编译程序介绍 ----------------------------------------------------- - 5 - 4.2.2、对所写编译程序的源语言的描述(C语言) -------------- - 6 - 4.2.3、各部分的功能介绍及分析 -------------------------------------- - 7 - 4.3、关键算法:单词的识别-------------------------------------------------- - 8 - 4.3.1、算法思想介绍 ----------------------------------------------------- - 8 - 4.3.2、算法功能及分析 -------------------------------------------------- - 8 - 五、设计思路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 - 10 - 5.1、编译系统------------------------------------------------------------------ - 10 - 5.1.1、设计思路 --------------------------------------------------------- - 10 - 5.2、词法分析器总控算法--------------------------------------------------- - 12 - 5.2.1、设计思路 --------------------------------------------------------- - 12 - 5.2.2、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 13 - 六、结果及测试分析-------------------------------------------------------------- - 14 - 6.1、软件运行环境及限制--------------------------------------------------- - 14 - 6.2、测试数据说明------------------------------------------------------------ - 14 - 6.3、运行结果及功能说明--------------------------------------------------- - 16 - 6.4、测试及分析说明--------------------------------------------------------- - 16 - 七、总结及心得体会 --------------------------------------------------------------- - 17 - 7.1、设计过程------------------------------------------------------------------ - 17 - 7.2、困难与收获 ------------------------------------------------------------- - 17 - 八、参考文献 ------------------------------------------------------------------------ - 18 -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旨在介绍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内容包括语言和文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中间代码生成、存储管理、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编译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和高等学校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基础及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最难及最挑战学习能力的课程之一。编译原理课程内容主要是原理性质,高度抽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是2007年11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雁、鲁东明、李莹。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着编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模拟程序设计语言SPL的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为主线,结合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代码优化、错误处理等各个基本模块,对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该编译器可接受SPL的程序,并将其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最终实现汇编语言到8086/8088机器语言的翻译。本书为编译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实验提供了参考。在附件中还提供了三类不同类型和难度的实验题,可供课程实验选择。 第1章引论: 1.1本书介绍 1.2SPL语言的特点及实验安排

1.2.1SPL语言的特点 1.2.2SPL语言编译器的主要结构1.2.3实验安排 1.3平台的选择和介绍 1.3.1LEX简介 1.3.2YACC简介 第2章词法分析: 2.1词法分析器的基本框架 2.2词法分析器的基本原理 2.2.1DFA的构造和实现 2.2.2词法分析的预处理 2.2.3实现词法分析器的注意要点2.3词法分析器的实现 2.3.1SPL语言单词属性字 2.3.2SPL词法分析器的输入和输出2.3.3SPL词法分析器的分析识别第3章语法分析: 3.1语法分析的基本框架 3.1.1上下文无关文法 3.1.2语法分析过程 3.1.3语法分析过程中的数据结构3.2语法分析的基本方法

吉林大学《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满分实验报告

2016级《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组) _2019_年_5_月_25_日

报告正文(请用小四号宋体填写,自行组织章节和段落) 目录 第一部分实验成果统计表 (1) 第二部分实验简介 (2) 第三部分词法分析 (3) 第四部分语法分析 (6) LL(1)语法分析 (7) LR语法分析 (10) 第五部分程序测试 (22) 第一部分实验成果统计表 见首页 第二部分实验简介 实验目的 分组(每组最多3人)完成对SNL语言的以下两个程序: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方法不限)。察并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代码编写能力,加深同学对编译原理中SNL编译系统的理解,帮助同学理解整个编译原理的机制 实验内容 本实验中实现了SNL编译系统中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其中语法分析包括LL(1)分析方法和LR分析方法 词法分析,以源程序为输入,生成单词的内部表示TOKEN序列。 语法分析,以TOKEN序列为输入进行语法分析,并生成整个源程序的语法分析树。在SNL编译程序中,采用了两种语法分析方法实现:LL(1)和LR,前者为自顶向下的,后者为自底向上的。两种语法分析的结果是一样的。 实验步骤 编译系统的总体分析(算法分析,数据结构设计,优化)→代码实现,分工进行词法分析,语法分析部分→代码测试→结果反馈,修正→系统界面优化设计

作符栈和操作数栈。 LL(1)语法分析的主要函数有:doGrammar()、Grammar()、findRuleIndex()、getVariables()、getStartVariable()、computeFirstSets()、computeFollowSet()、getRuledByLeftVariable()、getTerminals()、getFirstSets()、getFallowSets()等等doGrammar()函数是最主要的函数。它利用LL(1)分析表和符号栈进行语法分析,并处理终极符不匹配和文件提前结束错误。函数处理完成后,得到整个语法树。 Grammar()函数主要进行Rule格式转换。 自底向上语法分析 LR(0)分析方法实现过程 结构如下 LR(0)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彩灯控制器是对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实践性的应用。该彩灯设计主要由几个器件构成,分别是移位寄存器、计数脉冲、分频器、数据选择器等器件。通过着几个主要器件来实现对彩灯的设计和控制。彩灯的设计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时钟脉冲产生电路模块、彩灯开关控制模块以及花样输出电路模块。其中时钟脉冲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彩灯开关电路设计模块应用数据选择器74LS163。花样输出由移位寄存器74LS194和发光二极管组成。为了验证设计的准确性,我们在Proteus环境下进行仿真和调试。通过验证进一步确定其设计的可行性。 关键词:彩灯;时钟脉冲产生电路模块;彩灯开关控制;花样输出电路

目录 摘要.............................................................................................................I 1 前言 (1) 1.1 序言 (1) 1.2目前彩灯的应用情 (1) 1.3主要工作概述 (1) 2 总体方案设计 (3) 2.1方案比较 (3) 2.2方案论证 (4) 2.3方案选择 (4) 3 单元电路设计 (5) 3.1时钟信号发生器 (5) 3.2 序列信号发生 (7) 3.3 移位输出显示电路 (11) 4 调试与试验 (14) 4.1 Proteus软件介绍 (14) 5 proteus仿真图 (15) 6致谢和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1前言 1.1 序言 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设计中更多的使用规模集成电路,不仅可以减少电路组件的数目,使电路简洁,而且能提高电路的可靠性,降低成本。因此,用集成电路来实现更多更复杂的器件功能则成为必然。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各种装饰彩灯、广告彩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中。在大型晚会的现场,彩灯更是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道景观,小型的彩灯多采用霓虹灯电路。在彩灯的应用中,装饰灯、广告灯、布景灯的变化多种多样,也可以做成各种各样和多种色彩的灯管或是以日光灯、白炽灯作为光源,另配大型广告语、宣传画来达到效果。这些灯的控制设备多为数字电路。而在现代生活中,大型楼宇的轮廓装饰或大型晚会的灯光布景,由于其变化多、功率大,常采用长明灯、流水灯及变幻灯。长明灯的特点是只要灯投入工作,负载即长期接通,一般在彩灯中用以照明或衬托底色,没有频繁的动态切换过程,因此可用开关直接控制,不需经过复杂的编程。流水灯则包括字形变化、色彩变化、位置变化等,其主要特点是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周期性地花样变化。本文所要设计的彩灯是用八个发光二极管代替的,能通过外部开关的操作,来实现彩灯亮点的左移、右移、全亮、全灭的效果。因此其会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中使用,这使本设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种控制电路可靠性,灵活性高,使用范围广,特别适合中小城市的交通灯、霓虹灯等的应用。而且,它对其他类似系统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2目前彩灯的应用情况 LED彩灯由于其丰富的灯光色彩,低廉的造价以及控制简单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彩灯来装饰街道和城市建筑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彩灯广泛应用于流水灯、跑马灯、鸳鸯戏水灯、流水灯、控制功能,并给出了具体的硬件电路和相应的程序。此课题设计具有很大现实意义,LED彩灯广泛应用于商业街广告灯,也可作为歌厅、酒吧照明等。 1.3主要工作概述 本文所要设计的八路彩灯的功能要求是通过手动开关操作,实现彩灯的两亮两灭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先简要分析一下语法分析的大致流程: 当有句子要进行处理时,首先要对其进行词法分析来分解出该句子中的每个符号,然后将该句子按照算符优先算法压入归约栈中,如果可以顺利归约,则说明这是一个合法的句子,否则该句子非法。 这里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地方,就是如何进行归约。由于文法已经给定,所以我们考虑设计一个文法表,文法表中的内容就是可归约串的种别码的顺序,比如v=E可以表示为9,1,13。这样的话当我们要进行一次归约时,只用按顺序存储最左素短语中符号的种别码,然后拿这个种别码序列与文法表进行匹配,就可知道当前归约需要执行哪些操作。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如何对一个表达式进行求值。这里需要我们设计一个二元组的变量名表,这个变量名表可以根据变量的名称来返回变量的数据。变量名表的具体设计见详细设计部分。 由于是简化分析,所以这个程序只考虑整数的处理。 有了上面的分析,可以构造出算符优先分析算法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详细设计 (1)词法分析部分 由于词法分析的内容在课程设计1中已经介绍,并且这次的状态转换图与课程设计1中的非常相似,所以这里就不过多介绍。(2)优先关系表 在程序中我们用一个二维数组priTable[][]来存储算符间的优先关系。priTable[a][b]=1表示a>b; 。priTable[a][b]=0表示a=b; 。priTable[a][b]=-1表示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