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深施的技术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196.32 KB
- 文档页数:2
玉米化肥深施技术作者:刘颖来源:《吉林农业》2010年第04期1.玉米施肥指导原则玉米生产过程中施肥不平衡、不科学的现象仍然存在,重视氮、磷肥,轻视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施肥(仅施尿素和磷酸二铵),造成肥料投入的产出效益较差,大部分地块施肥方法达不到质量要求,施肥深度不够,覆土不严,造成了肥料挥发浪费,利用率低。
玉米化肥深施技术与测土施肥相结合,根据地力、气候、品种潜力等多种因素确定适宜的经济施肥量,并采用分层、分次施肥技术,实现基肥深施、种肥隔离、追肥侧深施的要求,本着“增有机肥、稳氮、减磷、增钾、补中微”的施肥原则,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2.舒兰市玉米施肥分区施肥指标东部山区施肥指标是ha施纯氮肥140kg、纯磷60kg、纯钾75kg。
中部半山区施肥指标是160kg的纯氮、纯磷75kg、纯钾75kg。
西部平原区施肥指标是纯氮180kg、纯磷80kg、纯钾75kg。
3.玉米施肥技术3.1基肥ha施2000~3000kg有机肥、全部磷肥、1/3的氮肥、全部的钾肥做基肥或种肥,可结合翻地起垄一次施入老垄沟底,使肥料施到10~15cm的耕层中。
3.2种肥种肥是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
常采用种肥的施用方法有条施和穴施。
条施、穴施化肥用量是2~5kg/亩,但肥料一定与种子隔离开。
深施肥更好,深度以10~15cm为宜。
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氯化钾不宜做种肥,一般以磷酸二铵或玉米专用口肥为佳。
4.追肥4.1秆肥拔节后10天内追肥,有促进茎生长和促进幼穗分化作用。
将追肥中的1/3做拔节肥,在株间打洞深施,深度7~10cm。
4.2穗肥剩下的氮肥在玉米抽雄前10~15天大喇叭口期施入,在株间打洞深施,深度7~10cm,促使玉米穗大粒多,并对后期存粒灌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5.微肥的施用玉米对锌非常敏感,如果土壤中有效锌少于0.5~1.0mg/kg,就需要使用锌肥。
土壤中锌的有效性在酸性条件下比碱性条件要高,所以碱性和石灰性土壤容易缺锌。
化肥使用技术规程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化肥作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不恰当的化肥使用和管理可能会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品质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制定科学的化肥使用技术规程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化肥使用前的土壤检测合理地利用土壤肥力资源,是实现高效农业生产的基础。
在施用化肥之前,应当进行土壤检测,以了解土壤的基本状况和营养元素含量。
通过土壤检测,农民可以了解土壤中所缺乏的营养元素,针对性地施用化肥,达到最佳施肥效果。
二、选择合适的化肥种类和配方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科学地选择适合的化肥种类和配方。
不同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化肥种类和配方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在选择化肥时,还要注意考虑化肥的养分释放速度和是否容易造成土壤污染,选择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的化肥种类。
三、精确施肥技术精确施肥技术是确保化肥有效利用的关键。
在施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化肥的流失和浪费,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具体的施肥技术包括合理的施肥时间、方法和剂量控制等。
合理的施肥时间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养分需求,选择最佳的施肥时机,确保养分的供给与需求相匹配。
合理的施肥方法可以选择根系施肥、叶面喷施等方式,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剂量控制则需要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肥力,合理计算出施肥的具体量。
四、施肥管理和监测施肥管理和监测是保障化肥使用效果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环节。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对施肥效果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施肥剂量和方式。
同时,还需要进行施肥后的土壤监测和农作物生长监测,评估化肥的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
五、循环农业和有机肥的推广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循环农业和有机肥的推广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趋势。
通过合理的有机肥利用和循环农业模式,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和使用,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因此,在制定化肥使用技术规程的同时,还应推广循环农业和有机肥的应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农业机械深施化肥操作技术作者:李烈柳徐天敏来源:《科学种养》2015年第03期化肥是个宝,关键要施好。
本文介绍当前农村按农艺要求,采用农业机械深施化肥的操作技术,此法适用于水田和旱地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已在南昌市农村推广。
1.旱地和水田农业机械深施化肥操作方法①底肥深施。
底肥深施目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拖拉机挂犁边耕翻边将化肥施于犁沟内;另一种是先撒化肥后用旋耕机耕翻,在耕翻过程中将地面化肥翻于犁沟底层。
②种肥深施。
种肥深施是采用机械播种的同时完成施肥作业,主要是通过安装在播种机上的肥箱和排肥装置来完成深施作业。
③追肥深施。
追肥深施是按照农作物生产和农艺要求,使用追肥作业机具,拖拉机完成开沟、排肥、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的作业。
追肥的用量和次数要根据土质来决定:较黏性土壤保肥能力强,可一次施入;砂质土壤漏水漏肥,保肥能力差,应采用少量多次追肥方法。
2.农业机械深施化肥注意事项①注意施肥深度。
施肥过深影响肥效,过浅肥料易挥发,最佳深度为10厘米。
据测试,施肥深度小于5厘米时,化肥从土壤孔隙中挥发损失达60%;施肥深度在5~10厘米时,挥发损失约为30%;施肥深度在15厘米以上时没有损失,但过深不利于农作物吸收。
②注意施肥位置。
种肥深施时,化肥与种子应保持3~5厘米距离,以免烧伤种子;追肥深施时,化肥与植物侧距保持10~z12厘米。
③注意施肥量。
一般可采用两个档次:一档每亩施碳酸氢铵25千克左右,另一档可施碳酸氢铵40千克左右/亩。
④注意施肥均匀。
施肥农机手要计算好,把肥料均匀深施到地里每一处,不能出现一处多施一处少施的现象。
⑤注意水分管理。
南方水田化肥深施时,最好是翻耕前两天把水排尽,翻耕施肥后管好水,防止化肥流失。
⑥注意秸秆还田与化肥深施。
这两项技术应做到相结合,不可顾此失彼。
3.农业机械深施化肥的作用①节本增效。
使用机械深施化肥不仅节约化肥,还能使农作物增产。
据测试,机械深施化肥比人工表面施肥每亩可节约化肥8~20千克,同时小麦、玉米每亩可增产15~30千克,大豆每亩可增产15~20千克,棉花每亩可增产皮棉5~8千克。
常用化肥高效施肥技术要点概述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肥料,它可以为作物提供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
在农业生产中,采用高效的施肥技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常用化肥高效施肥技术的要点,并提供实用的指导。
选择合适的化肥类型在进行高效施肥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化肥类型。
常见的化肥类型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
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合理选择化肥类型对于高效施肥至关重要。
1.氮肥:适用于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叶片的绿色度。
例如,尿素是一种常用的氮肥,适用于大多数作物。
2.磷肥:适用于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增加植物的抗逆能力。
例如,过磷酸钙是一种常见的磷肥。
3.钾肥:适用于促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例如,氯化钾是一种常用的钾肥。
4.复合肥:根据作物需要的养分比例进行调配,适合满足多种养分需求的作物。
例如,15-15-15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
确定适量的施肥量在施肥过程中,确定适量的施肥量是保证高效施肥的关键。
过少的施肥量会导致作物生长缓慢,产量降低;过多的施肥量则会造成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合理确定施肥量十分重要。
1.结合土壤测试:通过土壤测试,了解土壤中不同养分的含量,从而确定作物需求的养分量。
可以通过向农业技术站或专业实验室送取土壤样本进行测定。
2.根据作物需求: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了解作物需求的养分量,可以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
例如,果树的施肥量需根据树龄、生长阶段等因素具体确定。
合理施肥的时机除了施肥量的控制,合理的施肥时机也是高效施肥的关键。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因此,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确定合适的施肥时机。
1.营养基础施肥:在作物生长的早期阶段,进行一次基础施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这有助于建立健康的生长基础,促进作物的根系发育。
2.生长期施肥: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在生长期间进行适量的追加施肥。
氮肥施用的正确方法(1)深施覆土。
开沟、挖穴,施入土下,深施氮肥可以减少氮素挥发,促进作物根系吸收,利于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固态氮的转化。
浮面撒施不仅损失大.且会在环境中因氮气积聚造成农作物肥害。
可通过改善土壤通气性,从而促进带动肥、水、热的改善,利于作物根系下扎,扩大根的吸收范围,促进土壤养分利用。
耕深依土壤质地和质地构型而不同,应灵活掌握。
一般耕深度保持在20~25cm。
其中砂土地宜浅,淤土地宜深;有砂土层宜浅,无砂土层宜深。
施用深度一般为土表下6~15cm。
追施与底施有所不同,追施深度宜在6cm以下,底施深度宜在10cm以下。
(2)看天气情况施肥。
尿素施入土壤经过氨化过程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加快。
因此,气温高时宜施用尿素,温度低时宜施用氨水和碳铵.叶面喷氮肥,其肥效的高低与肥液在叶面上停留的时间长短有关。
若在光照充足、温度高时喷施,则水分蒸发快,氮元素很难进入叶子细胞:如喷后即降雨,会使氮肥淋失.这样都会失去叶面喷肥的作用.所以最适宜的时间是阴天无雨或下午4时以后喷施。
(3)做好以水调肥。
不同作物和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肥水有不同要求。
通过农艺措施,使土壤肥水供应与作物需求相一致,可以促进提高氮肥利用。
就土壤水分而言.过少时会造成植株萎蔫、气孔关闭,蒸腾减弱;根尖周围离子浓度减少,根压力减弱,严重影响土壤养分向上运输;过多会造成土壤空气减少,根系环境变差,影响根的吸收,还可造成氮素渗漏淋失。
以水调肥主要包括遇旱浇水、防除涝灾、前肥后水专项措施。
遇旱浇水、防除涝灾与农田基础建设关系密切。
水源充足、机械配套、田面平整,则利于保灌和提高浇水质量。
干、支、斗、毛管设施配套,及时疏浚。
可减少氮素的淋失,利于改善根系环境。
前肥后水要客观灵活运用。
一般在土壤肥水均出现不足时采用。
要根据所施氮肥种类确定浇水时间。
铵态氮肥可水肥相跟,酰胺态氮肥宜于施用2d后浇水,硝态氮肥宜于施用数天后浇水。
要灵活掌握浇水量,浇水量一般以耕层土壤水分短时饱和为度。
化肥机械化深施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作者:陈登胜来源:《吉林农业》2014年第08期摘要: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农业机械在生产中大量普及,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前进。
农业机械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耕种方式,对于农业生产技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新技术、新方法随着一些新型农机具的出现而产生,农业生产更科学合理,更先进,实现了促进作物稳产、高产、优质。
其中化肥深施技术和传统施肥方法相比是一项具有明显优势的技术,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以供种植者在生产中参考。
关键词:化肥;机械化;深施;技术要点中图分类号: S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34-1化肥机械深施技术是当前普遍采用的一项施肥技术,是得益于深施机具的应用才能实现的一种施肥方法。
这种技术综合了配方施肥、微肥施用、有机肥施用、作物模式化栽培等多方面的技术,并将期进行有机结合,按照作物的品种、数量、植株特性等综合指标,来确定施肥部位及深度,将化肥利用机械均匀深施于土中,发挥其最大肥效,从而提高作物的肥料利用率,产生较高的综合效益。
1 化肥机械化深施技术的优势1.1 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传统的施肥方法由于施肥较浅,肥料上面覆土太薄,天气干旱时,覆土中的水分很容易散失,这样肥料没有水分溶化,难以渗透到土中,根本吸收不到。
而遇到雨水天气,较薄的覆土很容易被水冲开,肥料遇水溶化,会随着雨水四处流淌,所以传统方法施用化肥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而采用深施技术,会大大减少损失和浪费,最大程度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实验测定,碳酸氢铵、尿素深施地表以下6~10厘米的土层中,比表面撒施氮的利用率可分别提高到21%和13%,特别是磷钾等肥料深施,可以减少风蚀的损失,有效地促进作物吸收,提高利用率。
1.2增加作物产量化肥深施后,养分直达作物根系,对于促进根系的发育十分有利,有效增强作物对养分及水分的吸收,在抗旱能力提高方面效果明显,充足的营养供应,能起到壮苗的作用,一方面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对促进产量的提高效果也十分明显。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目前田间作物当年所吸取的氮肥不超过化肥使用量的40%-50%。
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需要改进施肥措施。
下面我们介绍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供参考。
一、深施铵态氮肥
铵态氮肥深施于土层8-15公分深处,并覆土,可增加土壤对铵根离子的吸附作用,减少氮素养分挥发,提高其利用率。
据田间试验,深施比地面撒施一般可提高肥效10%-25%。
二、要因土施用氮肥
土壤的质地及有机质含量对氮肥施用有影响。
一般认为沙质土中的有机质矿化快,保肥性差,宜少量多次施用。
而粘质土中的有机质矿化较慢,施入的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微生物所固定,保肥性能强,可量大少次施用。
三、因作物不同而施肥
不同的植物对氮肥的需要量和种类不同。
收获叶的植物如叶菜类、茶树、桑树等,主要以铵态氮为宜。
茎皮类纤维类植物以氯化铵较宜,如麻类、杜仲、黄檗等。
花卉、果树往往以硝铵态氮肥为宜。
同种植物的不同时期需氮量亦不同。
春夏季的需氮量达52%以上,果实膨大期则需要量下降,氮肥应适时早施,但在果实成熟切勿施用氮肥,防止贪青迟熟。
四、氮肥要配合其它肥料施用
我国土壤普遍缺氮,但若缺磷,氮肥的利用率也很低。
所以氮与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氮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效果会更好。
五、在氮素化肥中加入增效剂
氮肥增效剂是一种有机化学物质,与氮肥混合使用,能抑制土壤硝化作用的进行,可以减少氮肥由于脱氮作用所造成的损失。
我国目前试制和试用的增效剂有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硫脲(su)、2-氨基十氯-6-甲基嘧啶(am)等。
施肥方法技术及注意事项有哪些施肥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施肥的一些方法、技术和注意事项:施肥方法:1. 基础施肥:在种植前或种植季节开始时,将主要的肥料均匀地施入土壤中,以为作物提供基本的养分。
2. 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养分需求,适时追加肥料。
可以通过叶面喷施、滴灌等方式进行。
3. 局部施肥:针对某些特定作物的需求,可以在特定区域进行施肥,以满足作物的特殊养分需求。
4. 有机肥施用:使用有机肥料,如堆肥、腐熟的动植物废弃物等,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施肥技术:1. 土壤测试:在施肥前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从而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2. 合理配比: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期、养分需求,选择适当的肥料种类和配比,确保作物得到全面的养分供应。
3. 分次施肥:将总的肥料量分成几次施用,避免一次性过量施肥造成养分浪费或土壤污染。
4. 深施肥:将肥料施入土壤深处,有助于根系更好地吸收养分,避免养分流失。
注意事项:1. 量力而行:施肥量应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状况来确定,避免过度施肥导致养分浪费或环境问题。
2. 均匀施肥:施肥时要保证肥料的均匀分布,避免造成局部过浓或过淡。
3. 避免过量:过量施肥可能导致养分积累、土壤盐分过高,对植物生长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4. 选择适宜时机:施肥时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时机,避免在作物生长迅速阶段施肥,导致病虫害问题。
5. 合理选择肥料: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合的肥料种类,避免过多的无效元素施用。
综上所述,合理施肥需要考虑作物需求、土壤状况和环境保护等因素,遵循科学的施肥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太全了!有机肥施用技术全在这了,赶紧收藏吧有机肥料施用技术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历史比较悠久,近年来随着化肥的大量施用,农田有机肥料施用量逐渐减少,但在蔬菜生产中,有机肥料仍然是一项重要的肥源,而且起着化肥和生物肥料所起不到的作用。
这与有机肥料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随着有机农业和有机栽培的逐渐普及,有机肥料将越来越受重视。
第一节有机肥料施用方法一、作基肥施用1.概念有机肥料养分释放慢、肥效长、最适宜作基肥施用。
在播种前翻地时施入土壤,一般叫底肥,有的在播种时施在种子附近,也叫种肥。
2.施用方法(1)全层施用在翻地时,将有机肥料撒到地表,随着翻地将肥料全面施人土壤表层,然后耕入土中。
这种施肥方法简单、省力,肥料施用均匀。
这种方法同时也存在很多缺陷。
第一,肥料利用率低。
由于采取在整个田间进行全面撒施,所以一般施用量都较多,但根系能吸收利用的只是根系周围的肥料,而施在根系不能到达的部位的肥料则白白流失掉;第二,容易产生土壤障碍。
有机肥中磷、钾养分丰富,而且在土壤中不易流失,大量施肥容易造成磷、钾养分的富集,造成土壤养分的不平衡;第三,在肥料流动性小的温室,大量施肥还会造成土壤盐浓度的增高。
该施肥方法适宜于:①种植密度较大的作物。
②用量大、养分含量低的粗有机肥料。
(2)集中施用除了量大的粗杂有机肥料外,养分含量高的商品有机肥料一般采取在定植穴内施用或挖沟施用的方法,将其集中施在根系伸展部位,可充分发挥其肥效。
集中施用并不是离定植穴越近越好,最好是根据有机肥料的质量情况和作物根系生长情况,采取离定植穴一定距离施肥,作为待效肥随着作物根系的生长而发挥作用。
在施用有机肥料的位置,土壤通气性变好,根系伸展良好,还能使根系有效地吸收养分。
从肥效上看,集中施用特别对发挥磷酸盐养分的肥效最为有效。
如果直接把磷酸盐养分施入土壤,有机肥料中速效态磷成分易被土壤固定,因而其肥效降低。
在腐熟好的有机肥料中含有很多速效性磷酸盐成分,为了提髙其肥效,有机肥料应集中施用,减少土壤对速效态磷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