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4
柳永《雨霖铃》赏析【作者简介】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
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进士。
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
他能自制新曲,音律谐婉。
他的词,铺叙展衍,不事雕饰。
在宋词的发展中,有开疆拓土之功。
他的词通俗浅近,旖旎近情。
深受人们的喜爱。
【注释】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年复一年。
⑤风情:风流情意。
【评解】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
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
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
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
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
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
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品评】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
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雨霖铃原文和译文雨霖铃原文和译文《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给大家分享了雨霖铃原文翻译,欢迎借鉴!雨霖铃/雨霖铃·寒蝉凄切作者: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鉴赏:先说一下,古人不叫写词,叫填词,是根据词谱来填的,像这个“雨霖铃”是词牌,是决定词的音乐性及字数平仄等格式的,因为最早的词是伴曲来唱的。
所以词牌和内容是无关的,有人写词还要再起个题目。
比如我们熟悉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
少数词人自创的词牌是和内容相关的,比如宴几道的“思远人”,在以后会讲到。
据说这首词写于柳永离开京城南下,和他的相好一位叫虫娘的女子作别时所作。
把情感反复强化,把离别的悲伤写得无以复加,是这首词最大的特点。
很多词都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这首前三句是写景,寒蝉从听觉角度写凄惨、长亭是古时送别的地点、时间又是让人惆怅的傍晚、一场哭泣的阵雨强化了人的不舍,几个典型意象共同营造了离别时凄清的氛围,为全词定下悲伤的调子,这是用景物强化情感。
雨霖铃原文及翻译注释雨霖铃原文及翻译注释雨霖铃原文及翻译注释《雨霖铃》作品介绍《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嘲,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雨霖铃》词牌来源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细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銮的金铃上,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
《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
”这也就是词牌《雨霖铃》的由来。
《雨霖铃》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⑴,对长亭晚,骤雨初歇⑵。
都门帐饮无绪⑶,留恋处,兰舟催发⑷。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⑸。
念去去⑹,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⑺。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⑻?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⑼,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⑽,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导语】古诗词是语⽂课程⾥最重要的考试题⽬,同学们要重视起来,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语⽂必背古诗词《⾬霖铃》的原⽂、译⽂、注释和赏析,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初歇。
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
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
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 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急促,⾯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阵急⾬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已催着出发。
握着⼿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相对,千⾔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这⼀程⼜⼀程,千⾥迢迢,⼀⽚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望⽆边。
⾃古以来多情的⼈最伤⼼的是离别,更何况⼜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了。
这⼀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不在⼀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能和谁⼀同欣赏呢? 注释 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修建⼀座长亭供⾏⼈休息,⼜称“⼗⾥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送别的地⽅。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急猛的阵⾬。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代指北宋的⾸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
⑥⽆绪:没有情绪。
⑦兰⾈:古代传说鲁班曾刻⽊兰树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
楚天:指南⽅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古诗大全】《雨霖铃》古诗鉴赏朝代:宋代作者:刘勇原文:寒蝉凄凉。
去长亭子已经晚了,阵雨一开始就停了。
兰舟敦促说,所有的门帐都是喝无线的,怀旧的。
他手牵着手,泪流满面,说不出话来,哽咽了。
读书去吧,千里的烟,薄雾浓,天空宽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事就是离别,更不用说这凄凉凄凉的秋天了,他们怎能承受离别的悲伤!谁知道我今晚醒来时在哪里?河岸上恐怕只有柳树,迎着凄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
我希望,即使我遇到了好天气和美丽的风景,它也将一无所获。
即使充满了爱,谁又能和你一起享受呢?注释荒凉的:荒凉而紧迫的。
骤雨:急猛的阵雨京城门:指汴京。
账户饮酒:设立账户送餐。
无绪:没有情绪兰舟:鲁班曾经雕刻过一棵木兰树作为船,后来被称为乘船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开始:重复,它显示了距离暮霭:傍晚的云气年复一年:年复一年。
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欣赏《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文分为两部分。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一开始,三句话“蝉鸣凄凉,长汀已晚,阵雨始止”写的是环境。
柳永词《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解读及赏析柳永词《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解读及赏析《雨霖铃》宋)柳永【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
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②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③骤雨:阵雨。
④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⑤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⑥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⑦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
⑧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气。
⑩沈沈:通沉沉深厚的样子。
⑾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⑿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⒀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⒁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赏析宋词《雨霖铃》
《雨霖铃》是宋代文学家柳永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我将从词的内容、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1.内容方面:《雨霖铃》是一首描绘离别情景的词。
词人通过对离别时的天气、环境、离别者的情感和心情等方面的描绘,将离别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词中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烟波江上”等景象,为离别营造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
2.艺术手法方面:《雨霖铃》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比喻等,使得词句优美、富有韵律感。
同时,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将离别的情感融入到了自然景象之中,使得词作具有更加强烈的感染力。
3.情感表达方面:《雨霖铃》通过对离别情境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离别之情的深深眷恋和无奈。
词人通过对离别者的情感刻画,展现了离别者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同时,词人还通过对离别者心境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总的来说,《雨霖铃》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杰作,词人通过对离别情境的描绘,展现了离别者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传达了一种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欣赏。
《雨霖铃》诗词赏析《雨霖铃》是一首抒发离别之苦的词,其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柳永。
该词通过描述与情人的离别,展现了一种深沉、哀婉的情感。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词的上阕首先通过描绘秋景来渲染离别的氛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词人以凄凉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为接下来的离别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接下来的"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三句,词人将目光转向离别的一幕,用简练的笔墨将矛盾和挣扎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下阕中,词人进一步深入到离别的情感中。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三句,词人借用古人的情感,表达出离别的痛苦,并且强调了秋天这一特定季节对离别的渲染。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则是对离别后情状的一种假设和猜想,展现出深深的留恋和不舍。
这首词的美在于它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描绘出了人类普遍的情感——离别之苦。
柳永通过对秋天、长亭、骤雨、兰舟等典型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情人之间留恋和挣扎的细腻刻画,成功地展现了人类情感中深沉的一面。
整首词的结构严谨,意境深远,使读者在感受离别之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艺术功力。
此外,这首词对后来的诗词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永在词中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被后来的许多诗人所借鉴。
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欲寄采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就有着与《雨霖铃》相似的情感表达。
总的来说,《雨霖铃》是一首充满情感、意境深远的词。
它不仅展示了柳永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展现了他深沉、真挚的情感世界。
这首词的赏析是一个充满感性和理性的过程,让人在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柳永《雨霖铃》全文及译文《雨霖铃》全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傍晚的长亭,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1.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2.凄切:凄凉急促。
3.骤雨:急猛的阵雨。
4.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5.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6.无绪:没有情绪。
7.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8.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9.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10.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11.今宵:今夜。
12.经年:年复一年。
13.纵:即使。
14.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15.更:一作“待”。
赏析《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