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两类花岗岩的特征、侵位机制及成因意义(秦志鹏,汪雄武,唐菊兴等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两类花岗岩的特征、侵位机制及成因意义(秦志鹏,汪雄武,唐菊兴等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两类花岗岩的特征、侵位机制及成因意义(秦志鹏,汪雄武,唐菊兴等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两类花岗岩的特征、侵位机制及成因意义(秦志鹏,汪雄武,唐菊兴等

花岗岩分类及成因探讨

花岗岩分类及成因 花岗岩类类型多,分布广,差异大,自Real(1956)提出花岗岩分类以来,地质学界对花岗岩的成因分类一直存在着异议,从早期简单的二分法,即将花岗岩分为岩浆的(有单岩浆花岗岩和双岩浆花岗岩之分)和花岗岩化的(有深熔花岗岩和交代花岗岩之分)两大类,到经典的I- S-M-A分类法,均具有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现就各分类方法做简要叙述 1.早期二分法[1] B. W. Chappell和A. J. R. White (1974 ) 根据对澳大利亚东部塔斯曼造山带花岗岩的研究,提出将花岗岩分为I型和S型两种不同成因类型,这种分类大致分别相当于S. Ishihara (1977 )所划分的“磁铁矿系列”和“钦铁矿系列”花岗岩。I型花岗岩的源岩物质来自未经地壳风化作用的岩浆岩,S型花岗岩的源岩物质来自壳层沉积物质。这些分类已经具体考虑了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来源,但并没有同其产出的构造地质环境相结合。 2.槽-台学说与花岗岩成因分类 2.1三分法(徐克勤)[2] 徐克勤等(1982)将花岗岩划分为三大成因系列:第一类为地槽沉积物经交代、变质和花岗岩化而形成的大陆地壳改造型花岗岩;第二类位于大陆边缘活动带或大陆内部断裂带,与安山岩浆或基性岩浆有关,为不同程度地受到陆壳混染同化及混熔作用而形成的过渡性地壳同熔型花岗岩;第三类产于深断裂带或裂谷带,为与超镁铁质岩石及基性火山岩有成因联系的幔源型花岗岩。这三大类花岗岩(陆壳改造型、过渡性地壳同熔型和幔源型)与构造环境是相关联的。 (1)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在该类花岗岩分布的地区没有见到它们与基性侵人岩或喷发岩(玄武岩)、中性侵人岩或喷发岩(安山岩)的共生关系。这一成因系列的花岗岩类中一般以正常花岗岩为主,但也较常出现非正常系列的二长花岗岩、富斜花岗岩、富石英的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等。但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等则较少见。 (2)过渡性地壳同熔型:这一类花岗岩往往是从中基性岩到酸性的花岗岩,如从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钾长花岗岩。大陆上的深断裂带,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区的侵人岩,常是这样的一套岩石,伴生的也有少量基性岩石。 (3)幔源型花岗岩:多呈偏铝质的斜长花岗岩小型侵入体与玄武岩伴生,属于此成因系列的多为碱质花岗岩系列。 2.2 三分法(杨超群)[3] 根据形成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花岗岩分为三个大类和若干个亚类,每一大 类均包含若干小类。(详见表1) 表1 花岗岩的地质环境-成因分类

花岗岩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及对地铁设计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花岗岩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及对地铁设计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花岗岩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及对地铁设计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花岗岩的工程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遇水软化、崩解特点;存在“孤石”;具有独特的组分特征,使其既具有砂土的特征,亦具粘性土特征;部分物理指标偏离较大;岩石中、微风化的岩石强度高等特点;针对其特征,提醒设计施工应注意其工程问题,合理建议其设计施工方法。 关键词:花岗岩残积土及全、强(土状)风化带;明挖法、盾构法、矿山法、钻(冲)孔桩; 中图分类号: P634.2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D标(朱村~增城广场)线路长14.34km,起迄里程YCK45+610.00~YCK59+950.00(共设4个车站、3个区间及一座停车场),本标段线路沿广汕公路布设,呈东西走向;本标段线路敷设方式分别为高架段与地下段;地下段隧道埋深约为15.03~23.81m,地下车站埋深约为17.8~20.10m。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覆盖土层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主要为冲洪积的砂、粉质粘土、厚度一般小于20m,下伏基岩为志留纪(S3ηγ)花岗岩及元古代(Pt)的花岗片麻岩。 地下水按赋存方式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块状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冲洪积砂层及圆砾层,其富水性较好,透水性中等~强;块状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花岗岩的强(岩块状)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其赋存条件与岩石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等有关,岩石裂隙发育、破碎时,岩层渗透性较好,富水性较好,在裂隙不发育地段或当裂隙被充填时,地下水赋存条件相对较差,具弱透水性,富水性也较差,微风化岩其富水性较差,渗透性一般为弱。由于部分强~中等风化基岩上覆全风化岩和残积土等为相对隔水层,这部分基岩风化裂隙水具承压水特征。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地质找矿探讨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地质找矿探讨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地区的超大型矿床,其丰富的钼矿产于矽卡岩型和角岩型矿,以及斑岩型矿石中。笔者通过对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区的简介,主要地质构造及元素分布分析,找矿分布及多种找矿模型的探讨,供该行业参考。 标签:甲玛铜多金属矿区找矿模型 1引言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找矿一直是西藏找矿勘查的主要项目,作为中国超大型的矿床,甲玛铜多金属矿区具有极大的开采及研究价值,并且在不同矿型的研究中找到了突破点。 2甲玛铜多金属矿区及地质概述 2.1金属矿床总况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地处于特提斯区域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地体板片的中南方向,属于超大型矿床。矿区及其邻近区域地层主要属于被动陆缘火山沉积岩,如上三叠统麦隆岗组T 3m,中下侏罗统叶巴组J1-2y,上侏罗统却桑温泉组J3q以及多底沟组J 3d。前期岩基主要通过地壳的增厚、壳源的岩浆活动、同碰撞剪切以及逆冲推覆为特征的碰撞汇聚和挤压增生环境而形成的,在后期,岩基凭借壳慢物质的流动、慢源或是壳慢混源岩浆活动、大规模的断裂和剪切为特征的陆内俯冲及构造转换环境形成,如图1为矿床外景。 2.2金属矿区的地质构造 金属矿矿体在水平方向上呈北西西走向,倾向北北东,在走向上矿体长三千四百米,倾向方向延伸则超过两千米,总体成隐伏和半隐伏。按照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一般可分为九个矿体,大部分以似层状在多底沟组与林布宗组接触部位的矽卡岩发现,少部分以似层状、透镜状及脉状在多底沟组顶部或是林布宗组底部发现,其余的矿体多产于顶板角岩中和底板大理岩等中的热液型矿区。 2.3找矿分类及其元素分布 找矿主要根据矿石的构造分类,一般矿区的矿石类型有浸染状矿石以及细脉浸染状矿石[1],几乎占到总体储量的总体,其他类型主要为稠密的浸染状矿石及块状矿石。可以通过矿区的主要有用矿物组合来进行矿石的分类,其主要类型有黄铜矿系矿石、辉钼矿系矿石、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系矿石、黄铜矿-辉钼矿系矿石、方铅矿-闪锌矿系矿石等六类,其他类型是黄铜矿-黄铁矿系矿石等等。还可以根据矿石的有用组成对其进行分类,主要有铜、铜钼或钼铜矿石、铅锌铜矿石、铅矿石、铜铅锌或是铅锌铜矿石等六大类。一般矿区的金属矿物涵盖黄铜

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资源量地质报告

江西省XXXXXXX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 XXXXXXXXX 2016年7月

江西省XXXXXXXX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 报告编写单位:***** 队长:**** 技术负责:**** 报告编写:*** 报告审查:*** 计算机成图:*** 报告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6年7月

正文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一节概述 (1) 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4) 第三节本次工作情况 (5) 第二章矿区地质 (7) 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7) 第二节矿区地质 (7) 第三章矿床特征 (8) 第一节矿体特征 (8) 第二节矿石质量 (8) 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0) 第二节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10) 第三节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11) 第五章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12) 第一节勘查工作布置 (12) 第二节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13) 第六章资源储量估算 (14)

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和范围 (14)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块段划分 (17) 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公式与结果 (19) 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21) 第五节探采对比 (21) 第七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24) 第八章结语 (24) 第一节资源储量结论 (24) 第二节矿山开采的经济、社会效益 (25) 第三节今后工作建议 (25) 附图目录

附表目录 1、剖面面积测定表 2、块段资源储量计算表 3、采损、保有、新增资源储量总表 附件目录 4、****字[2016]001号文 5、检验报告 6、岩矿鉴定报告 7、江西省********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8、编写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9、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写委托书 10、委托单位承诺书 11、编写单位承诺书 12、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13、营业执照复印件 14、********2012年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储量评审意见书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铜矿化富集规律研究及应用

Series No.404 February 2010 金 属 矿 山 MET AL M I N E 总第404期 2010年第2期 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B01A01),青藏 专项(编号:1212010818089),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勘探 项目、技术开发项目(编号:E0804)。 郑文宝(1982—),男,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610059四川省成都市。 ?地质与测量?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铜矿化富集规律研究及应用3郑文宝1 陈毓川2 唐菊兴2 宋 鑫3 林 彬1 桂晓根3 应立娟2 (1.成都理工大学;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3.中国黄金集团) 摘 要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内,以其矿石品位高、规模大、矿种多的特点成为冈底斯带内为数不多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对甲玛矿床走向、倾向方向上不同边界品位条件下铜平均品位与铜金属量的研究表明:甲玛矿床铜的矿化富集的规律性在矿体倾向上明显优于走向上,矿体在倾向上的规律性变化特征,与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矿床典型的矿石分带性是一致的。同时,铜的矿化富集规律将对深部找矿以及矿山采矿都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和实用性。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矿化富集规律 冈底斯成矿带 Research and Appli ca ti on of Copper M i n era li za ti on Enr i ch m en t Regul ar ity of J i a ma Polym et a lli c Copper D eposit i n T i bet Zheng W enbao1 Chen Yuchuan2 Tang Juxing2 Song Xin3 L in B in1 Gui Xiaogen3 Ying L ijuan2 (1.Chengdu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2.Institute of M 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 cade m y of Geological Sciences;3.China N ational Gold Group Corporation) Abstract The J ia ma poly metallic copper deposit l ocates in Gangdese metall ogenic belt.Due t o its high grade,large scale and variety of types,it becomes one of rare ultra2large por phyry2skarn type deposits in Gangdese belt.According t o re2 search on the copper’s average grade and the metal quantity under the different cut2off grade in strike and di p of ore2body, it is showed that the copper m ineralizati on enrich ment regularity in J ia ma deposit is better than what is in the directi on of their strike,and the regularity in the directi on of their di p is consistentwith the typ ical m ineral zoning of mag matic m ineral2 izati on.A t the sa me ti m e,the copper m ineralizati on enrich ment regularity has a significant indicati on and p racticality t o the p r os pecting and exp l orati on of deep m ine. Keywords Por phyry2skarn type deposit,The regularity of m ineralizati on enrich ment,Gangdese metall ogenic belt 1 勘查过程概述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喜马拉雅-冈底斯微板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南部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内[123]。该矿床是冈底斯中东段产出的重要矽卡岩型矿床,由于其铜品位富,矿床规模大,矿种多,长期以来受到众多地质学者的关注。甲玛铜多金属矿床自1951年发现至上世纪90年代进入详查阶段,勘查工作一直未取得较大突破;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于2008年对该矿床进行了全面的地质勘探和详细的系统研究工作,摒弃前人喷流沉积观点[4210],以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成因作为理论指导布置钻孔150个,共计50616.56m,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探明铜资源量232.43万t(其中:Cu品位≥0.5%、金属量148万t,Cu品位≥1.0%、金属量72.9万t)、钼资源量23. 69万t、铅资源量56.15万t、锌资源量16.49万t、金资源量75.7t、银资源量4608.23t[11212]。本文以矽卡岩中主矿种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矿体走向、倾向方向上不同边界品位条件下与铜金属量的对应关系,阐明铜的矿化富集规律,并对此在深部找矿以及生产上的应用作进一步探讨。 2 成矿地质背景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处于青藏高原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冈底斯成矿带内。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林布宗组砂板岩、角岩(矿体顶板)以及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灰岩、大理岩(矿体底板)(图1);甲玛Ⅰ号主矿体主要受多底沟组与林布宗组的层间构造以及区域上甲玛-卡军果推覆构造体系的控制,除Ⅰ号矿体外,另有8个小矿体均产于矿区滑覆体内,受 ? 7 8 ?

室外花岗岩泛碱原因和处理办法

天然石材以其自然庄重、色彩绚丽及较好的抗风化稳定性、耐磨性、耐酸碱性等特点,被建筑师逐渐认识并广泛采用于建筑物的室内、外墙面装饰,极大地突出了建筑的艺术效果。天然石材的安装施工有干挂法和湿贴法,其中湿贴法具有施工简便,造价较底的优点,但也比较容易产生一些质量通病,突出的一点即是石材表面泛碱现象,产生泛碱后的墙面“水印”斑斑,去之无效,拆之亦难,极大地破坏了建筑装饰效果。广州近年建成的一些标志性公共建筑、广场建筑湿贴花岗岩有泛碱和析白流挂(白胡子)现象,有些甚至十分严重,给这一建筑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和遗憾。为此,分析泛碱成因和作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泛碱现象 (Alkalization, Efflorescence) 湿贴天然石墙面在安装期间,石材板块会出现似“水印”一样的斑块,随着镶贴砂浆的硬化和干燥,“水印”会稍微缩小,甚至有些消失,其孤立、分散地出现在板块中,室内程度不严重,影响外观不大。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外墙反复遭遇雨水或潮湿天气,水从板缝、墙根等部位侵入,天然石的水斑逐渐变大,并在板缝连成片,板块局部加深、光泽暗淡、板缝并发析出白色的结晶体,长年不褪,严重影响外观,此种现象称为泛碱现象。 二、原因分析Analysis 1.天然石材结晶相对较粗,存在许多肉眼看不到的毛细管,花岗岩细孔率为0.5~1.5%,大理石细孔率为0.5~2.0%,其抗渗性能不如普通水泥砂浆,花岗岩的吸水率0.2~1.7%是较低的,水仍可由通过石材中的毛细管浸入面传到另外一面。天然石材的这种特性及毛细孔的存在,为粘接材料中的水、碱、盐等物质的渗入和析出并形成泛碱提供了通道。 1. Natural Stone crystal is relatively thick, there are many naked ey e can not see the capillary, granite pore rate o f 0.5 ~ 1.5%, marble pore rate of 0.5 ~ 2.0%, its impermeability is lower than ordinary ce ment mortar, granite water absorption is as low as 0.2 ~ 1.7%, water can still be through the stone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capillary imme rsion reached the other side. This natural stone features and the pre sence of the pores for the bondin g material in the water, alkali, sal t,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substances suc h as precipitation provides the channel for the forming of the Alkalization. 2.粘结材料产生含碱、盐等成分物质。主要为镶贴砂浆析出Ca(OH)2(氢氧化钙)并跟随多余的拌合水,沿石材的毛细孔游离入侵板块,拌合水越多,移动到砂浆表面的Ca (OH)2就越多,水分蒸发后,Ca(OH)2就存积在板块里。其他,如在水泥中添加了含有钠Na+的外加剂,粘土砖土壤含有的Na+、Mg2+、K+、Ca2+、C1-、So42-、C032-等,遇水溶解,会渗透到石材毛细孔里,形成“白华”等现象。 粘结材料产生的含碱、盐等成分物质是渗入石材毛细孔产生泛碱的直接物质来源。

花岗岩简介及图片

花岗岩(granite)图片 一种显晶质酸 性深成岩。以长石、 石英浅色矿物为主, 总量一般超过80%。 肉红色至浅灰色。相 应的喷出岩是流纹 岩。granite一词于 1596年首次提出,用 以形容一种粒状的 岩石。 石英为花岗岩的主 要矿物,其量为20~50%。长石以钾长石为主,斜长石为次,长石总量一般为60~70%。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有时伴有白云母、普通角闪石或(和)辉石。色率一般低于10。副矿物含量通常小于1%,偶尔高达3%,常见的有磁铁矿、钛铁矿、锆石、磷灰石和榍石等。 常呈半自形等粒结构,其中暗色矿物具有较完整的晶形,长石常具部分的晶形,但斜长石形态一般较钾长石完整,石英一般为他形。按平均粒径可有细粒、中粒和粗粒之分。花岗岩有时也具有特征的文象结构,表现为钾长石和石英的规律连生,石英在钾长石中呈定向排列,犹如象形文字。花岗岩有时呈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长石和石英,称斑状花岗岩。在花岗岩中,可以存在各种岩石包体。按成因大致可分3种类型:①捕虏体,为不规则的围岩碎块,富集于岩体边部。它们与岩浆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是岩浆侵入作用的重要标志。②析离体,由岩浆早期结晶的矿物凝聚而成,一般色率较高,但粒径与周围岩石无明显差别。③残留体和残影体,是早期岩石受到交代作用逐渐被改造为花岗质岩石时由于改造不彻底而在岩体内留下了早期岩石的残迹,隐约可见原有岩石的层理和片理。此外,有些花岗岩,特别是碱性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常可见晶洞构造。洞壁内有石英、电气石、绿柱石等晶簇生长,洞体大小不均,一般为几毫米,有时达数十厘米。由于花岗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的收缩作用,在岩体内部可发育原生节理,即纵节理、横

花岗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

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与板块构造环境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岩浆岩石学又可分为岩类学和岩理学。岩类学又称描述岩石学、岩相学,主要研究岩石的产状、分布、组成、分类、命名等方面的问题。岩理学又称理论岩石学、成因岩石学,主要研究岩石的形成条件、成因机理等方面的问题。 (一)相关知识 花岗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花岗岩是指石英含量>20%的侵入岩。广义的花岗岩称花岗岩类,是空间上与狭义的花岗岩相伴生,成因上与狭义的花岗岩有联系,石英含量一般>5%的各类侵入岩。 花岗岩的成因分类主要有3种类型:S-I-M-A型、壳幔同熔型-陆壳改造型-幔源型、磁铁矿系列-钛铁矿系列。这3种划分方案中,S-I-M-A型应用较广。 花岗岩浆活动的板块构造背景一般划分为:火山弧花岗岩(V AG.)、板内花岗岩(WPG.)、同碰撞花岗岩(S-COLG.)、洋中脊花岗岩(ORG.)。 花岗岩的S-I-M-A成因类型划分与花岗岩浆活动的板块构造背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表1)。判别方法需采用地质产状、岩相学特征、岩石化学成分、含矿性等方面综合判断。 岩石化学成分的特征参数和判别图解较多。主要参考资料如下。 (1)高秉璋,洪大卫,郑基俭,等。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2)李昌年。火成岩微量元素岩石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3)邱家骧,林景仟。岩石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4)陈德潜,陈刚。实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二)成因类型与板块构造环境的判别图解 岩石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岩石常量元素分析、岩石稀土元素分析、岩石微量元素分析、岩石同位素分析。利用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进行特征参数计算与判别图解,是研究岩石成因的主要方法。在化学成分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中,常量元素应用较广。S型花岗岩与I型花岗岩的判别,是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在选用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中要注意3方面问题:①要同时选用岩石常量元素、岩石稀土元素、岩石微量元素、岩石同位素的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避免单

花岗岩的特征

花岗岩的特征 发布时间:2011-12-10 00:53:53 | 阅读次数:920次 花岗岩的特征 你知道什么样的岩石是花岗岩吗? 岩石是固体地球的主要构成,它本身又是由矿物组成的,而矿物则是由元素组成的,这样的概念已经成为地质界的共识。根据形成岩石的地质作用过程的特点,岩石被划分成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地球上的火成岩(由岩浆固结形成的岩石)按其产状可以划分为火山岩(主要由喷出地表的岩浆固结而成)和深成岩(由侵入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固结形成)。按岩石中SiO2含量不同,岩石学家一般将火成岩划分为超基性岩(SiO263%)。出露最广的火山岩是基性的玄武岩,主要分布在大洋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深成岩是酸性的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大陆地区。因此,花岗岩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地质体,被认为与大陆的生长密切相关。什么是花岗岩呢?按照地质辞典的解释,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深成酸性火成岩,SiO2含量多在70%以上,颜色较浅,以灰白色、肉红色较为常见。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其中石英含量在20%以上,碱性长石常多于斜长石”。对于这样的解释,非专业人员一般不会感到满意,因为它引入了更多的、人们不熟悉的专业术语,多少有点以词解词的嫌疑。最普通的理解,花岗岩就是石英含量(体积百分比,下同)大于或等于20%、斜长石/(斜长石+碱性长石)=10~65%的深成岩。由此可见,花岗岩的定义和分类命名与其组成矿物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有关。由于矿物百分含量界限是人为确定的,而自然界岩石的矿物组成是逐渐变化的,即使专业人员也难于将花岗岩与其类似岩石严格区分开来。由此出现了广义花岗岩(花岗岩类或花岗质岩石)与狭义花岗岩的称谓。广义花岗岩类岩石一般指花岗岩及与花岗岩具密切共生关系、矿物成分以含石英(>5%)和长石为主的中酸性侵入岩(钙碱性岩类及部分钙碱性-碱性岩类的岩石)。 一、花岗岩的特征及成因 天然花岗岩是火成岩,也叫酸性结晶深成岩,属于硬石材。由长石、石英及少量云母组成。花岗岩构造致密,呈整体的均粒状结构。常按其结晶颗粒大小分为“伟晶”、“粗晶”、“细晶”三种。其颜色主要是由长石的颜色和少量云母及深色矿物的分布情况而定,通常为灰色、红色、蔷薇色或灰、红相间的颜色,在加工磨光后,便形成色泽深浅不同的美丽斑点状花纹,花纹的特点是晶粒细小均匀,并分布着繁星般的云母亮点与闪闪发光的石英结晶。而大理石结晶程度差,表面很少细小晶粒,而是圆圈形,枝条形或脉状的花纹,所以可以据此来区别这两种石材。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勘查开发调查报告(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勘查开发调查报 告(上) 篇一: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元素的活动性及质量平衡 龙源期刊网.cn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元素的活动性及质量 平衡 作者:杨欢欢唐菊兴林彬应立娟郎兴海郑文宝 来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xx年第02期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项目(20xxcb403103);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专项项目(12120xx3093700) 摘要:运用质量平衡方法,研究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位于角岩和矽卡岩接触带内的矽卡岩化角岩被流体交代 蚀变形成矽卡岩过程中元素的迁移特征和流体性质。对两类样品分别进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并运用等浓度线方程及其推导方程分别判断在交代蚀变过程中元素的带入、带出特点及元素的活动性,进而推断流体特征。结果表明:

主量元素只有 al2o3、na2o和k2o为带出元素,sio2、Fe2o3和cao 为带入元素且带入量较大;微量元素w、V、cr带入量较大,bi、ni、pb、ga带入量中等;稀土元素除pr和la外均为带入元素,其带入序列趋势由强至弱依次为eu、er、yb、dy、ho、gd、tm、lu、tb、sm、nd、ce;成矿元素ag、cu、mo、pb、zn为带入元素,带入序列趋势由强至弱依次为mo、ag、cu、pb、zn;蚀变过程元素k、na、li、be、zr被带出与F、cl、oh、co2等组成络合物存在于溶液中;带入元素cu、mo、pb、zn以硫化物形式存在于矿区内,上述硫化物中硫、铁为低价态,而贫氧的流体有利于硫、铁以低价态出现。总之,推断蚀变流体富F、cl、oh、co2,具有富含硫和铁元素且贫氧的特征。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床;元素迁移;成矿流体;交代蚀变作用;矽卡岩;甲玛;西藏中图分类号:p618.41文献标志码:a elementmobilityandmassbalanceofore formingsysteminjiamacopperpolymetallicdepositoftibe t yanghuan huan1,tangju xing2,linbin1,yingli juan2,langxing hai1,zhengwen bao2

花岗岩颜色种类对照

进口花岗岩红钻JPG 进口花岗岩棕红麻JPG 进口花岗岩新绿星JPG 进口花岗岩印度红JPG 进口花岗岩印度兰JPG 进口花岗岩英国棕JPG 进口花岗岩啡网纹JPG 进口花岗岩啡珍珠JPG 进口花岗岩啡钻麻JPG 进口花岗岩芬兰红JPG 进口花岗岩红紫晶JPG 进口花岗岩虎皮黄JPG 进口花岗岩幻彩红JPG 进口花岗岩幻彩紫JPG

进口花岗岩皇室啡JPG 进口花岗岩黄金钻JPG 进口花岗岩香槟金麻JPG 进口花岗岩印度白麻JPG 进口花岗岩印度红棕JPG 进口花岗岩英国红棕JPG 进口花岗岩娱乐金麻JPG 进口花岗岩紫点金麻JPG 进口花岗岩沙利士红JPG 进口花岗岩芙尼尔红JPG 进口花岗岩哥伦布麻JPG 进口花岗岩加里奥金JPG 国产花岗岩G634 JPG 进口花岗岩西班牙粉红JPG 进口花岗岩西西里金麻JPG 进口花岗岩圣地亚哥红JPG

国产花岗岩G1007 JPG 国产花岗岩G682锈石JPG 进口花岗岩帝黄白 .. JPG 进口花岗岩帝黄白 .. JPG 国产花岗岩G663连江红JPG 国产花岗岩G648漳浦红JPG 国产花岗岩虎皮黄3549 JPG 国产花岗岩G638大白花JPG 国产花岗岩G640东石白JPG 国产花岗岩光泽红3583 JPG 国产花岗岩永定红3596 JPG 进口花岗岩新蓝钻 .. JPG 进口花岗岩啡钻JPG 进口花岗岩绿钻JPG 进口花岗岩森巴麻JPG 进口花岗岩深啡网JPG

进口花岗岩幻彩红JPG 进口花岗岩紫晶麻JPG 进口花岗岩金黄麻JPG 进口花岗岩金丝缎JPG 进口花岗岩金松黄JPG 进口花岗岩兰翡翠JPG 进口花岗岩蓝晶麻JPG 进口花岗岩蓝眼睛JPG 进口花岗岩蓝珍珠JPG 进口花岗岩玛瑙红JPG 进口花岗岩墨绿麻JPG 进口花岗岩南非黑JPG 进口花岗岩南非红JPG 进口花岗岩爱迪达JPG 进口花岗岩黑金砂JPG 国产花岗岩银灰麻JPG

岩石的分类和成因

按岩石形成类型,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岩浆岩 地幔中呈流动状态的炽热岩浆向地表上升冷凝结晶形成岩浆岩。其中花岗岩类的岩石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在地壳中慢慢冷却,有足够的时间在冷却之前形成晶体,称为侵入岩。还有一类情况是岩浆快速上升,直到喷出地表,接触到大气或海水时冷却形成岩石,称为喷出岩,如玄武岩、黑曜岩。 花岗岩是一种侵入岩,矿物颗粒往往较粗,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有三种:带红、黄、灰色调的浅色长石、无色或灰色的石英、白色或黑色的云母。花岗岩的色彩多样,有灰白色、肉红色等,美观大方。它质地坚实,抗蚀力强。 玄武岩是常见的喷出岩。玄武岩岩浆粘度小,流动性大,容易大量溢出地表,形成面积很大的玄武岩覆盖层。在陆地上,它的覆盖面积可超过一个欧洲大国——法国,而占地表面积70%的海洋底部几乎全有玄武岩组成。这种岩石的组成颗粒细小致密,主要成分为橄榄石、辉石。在地面上经常可看到玄武岩的柱状节理,这是玄武岩冷却时体积收缩产生的一种裂开。这种裂开常常呈六边形、正方形、菱形,玄武岩石柱高可达数米至十多米,蔚为壮观。 (2)沉积岩 根据沉积物类型把沉积岩分成三类:碎屑岩、有机岩和化学岩。 碎屑岩是岩石碎屑挤压在一起形成的沉积岩,大多数沉积岩都有岩石碎屑组成。碎屑岩可根据组成岩石碎屑的大小或颗粒进行分类。页岩是一种常见的碎屑岩,由微小的黏土颗粒组成。页岩的形成要求沉积的黏土颗粒必须在非常薄而且平整的地方一层一层沉积。黏土颗粒无需胶结就能紧紧粘在一起,颗粒间的空隙非常小,水都不能渗透。页岩摸起来很平滑容易辟成薄片。砂岩中的沙来自海滩、洋底、河床和沙丘。砂岩是小的砂粒挤压和胶结形成的一种碎屑岩,大多数砂粒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因为胶结过程不能填满砂粒间的全部空隙,因此砂岩中有许多小洞,容易吸收水分。圆砾岩和角砾岩,有些沉积岩由大小不同的岩石碎屑组成。小的碎屑如细沙和小鹅卵石,大的如大漂砾。如果碎屑物有磨圆的边缘,它们形成的碎屑岩称为圆砾岩;由有棱角的大碎屑组成的岩石称为角砾岩。 有机岩,植物和动物残骸沉积物积得很厚时就形成有机岩。煤和石油是两种重要得有机岩。煤是由沼泽植物的残骸埋在地下形成的。植物残骸一层一层堆积起来后,受重力的作用被挤压腐烂,经过上百万年慢慢形成了煤。石灰石,生物体的硬壳可形成各种石灰石。在海洋里,许多生物包括珊瑚虫、蚌、牡蛎和蜗牛,都具有含方解石的贝壳和骨骼。这些动物死后,它们的贝壳作为沉积物堆积在大洋底部,经过几百万年这些沉积物可达几百万米厚,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被挤压形成沉积岩。其中有些贝壳溶解,形成方解石溶液渗入贝壳碎屑物间的空隙中。而后,溶解的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方解石。方解石将贝壳颗粒胶结在一起,形成石 灰石。 化学岩,溶解在水中的矿物结晶形成的岩石叫化学岩。例如,溶解在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的方解石从溶液中结晶成晶体,形成的石灰石就属于化学岩。当海洋或湖泊水蒸发,结晶出来的矿物也形成化学岩。岩盐就是一种由水中的食盐通过蒸发形成的化学岩。石膏也属于化学岩。蒸发岩只有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才能形 成。 (3)变质岩 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能使所有岩石变成变质岩。当岩石变成变质岩后,它的外形、构造、晶粒结构以及矿物组成都会发生变化。岩浆岩、沉积岩都可以变成变

紫苏花岗岩成因及构造意义

文章编号:1007-3701(2004)04-0063-08 紫苏花岗岩成因及构造意义 彭松柏1,2,金振民1,付建明2,刘云华2 (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2.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 摘要:紫苏花岗岩主要以地壳增生作用、玄武岩底侵地壳熔融、构造增厚地壳熔融、地幔下陷增 厚地壳熔融几种方式形成,但紫苏花岗岩化与深层次韧性构造变形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无论 是缺乏流体(脱水熔融)还是存在流体(富CO2)的热作用都表明,从地壳岩石形成紫苏花岗岩需 要低H2O环境。熔融作用高级阶段导致紫苏花岗岩和紫苏花岗岩-花岗岩杂岩的产生,这些条 件可能在玄武质岩浆侵入下地壳提供热源的带中最常见。A型紫苏花岗岩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共 生流体相的成分,通常与非造山和造山后构造背景相关。造山带紫苏花岗岩化与深层次韧性剪 切变形,特别是与造山作用过程的减压抬升揭顶作用具有密切关系。 关 键 词:紫苏花岗岩成因;A型紫苏花岗岩;韧性剪切;揭顶作用 中图分类号:P588.12+1文献标识码:A 紫苏花岗岩是一种特殊的岩类,它经常与麻粒岩相变质岩紧密伴生,出现于前寒武纪以及显生宙以来的不同时代,但最为发育的是早前寒武纪陆核区,其次是早元古代造山带的根部。尽管它与麻粒岩原岩性质不同,但其变质作用的形成机理十分相近或一致。因此,研究中下地壳必须考虑紫苏花岗岩的形成,这样才能对下地壳重要组成及麻粒岩的成因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随着大陆动力学的兴起,紫苏花岗岩作为大陆中下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与下地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对其构造意义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1 紫苏花岗岩的基本特征 1.1 术语 紫苏花岗岩(char nockite)最早在印度南部普遍发现,Holland[1]定义为含斜方辉石花岗岩成分 收稿日期:2004-05-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072069);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南地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20031300041). 作者简介:彭松柏(196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及花岗岩地质研究.的岩石。Holland确定的这种岩石类型已证明是所有大陆克拉通地体一种重要单元,但对于大多数岩石要说明其在Holland定义上是紫苏花岗岩必须进行薄片统计。因此,许多研究者采用了Pichamuthu[2]更为广泛和非成因的定义,即紫苏花岗岩是含有紫苏辉石的任何长英质岩石。我国的地质学者也大都在该定义下使用这一术语[3]。 1.2 岩石组合关系 (1)紫苏花岗岩与麻粒岩的关系 紫苏花岗岩总是与麻粒岩相地体密切相关。长英质岩石中紫苏辉石广泛存在是麻粒岩相的充足定义,这些岩石组合范围从具清楚侵入边界和旋转包体的岩浆紫苏花岗岩到保存有残留面理的角闪岩相片麻岩。岩浆侵入、混合岩化和固态蚀变的现象都在紫苏花岗岩岩石组合中存在,有时它们密切相关,如在林波波带南缘带的片麻岩-紫苏花岗闪长岩组合[4]。 (2)深成紫苏花岗岩岩石组合 花岗岩-紫苏花岗岩深成岩岩石组合通常出现在区域麻粒岩相等变线附近,以大量紫苏花岗深成岩体为特征[5],显生宙紫苏花岗岩很少。一些紫苏花岗岩-花岗岩组合表现为内部过渡相,单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4年 Geolo gy and M iner al Resources of So uth China 第4期

花岗岩及花岗岩景观

花岗岩及花岗岩景观 一、花岗岩 花岗岩特征 1、花岗岩是地面上最常见的酸性侵入体。它质地坚硬,岩性较均一,垂直节理发育,多构成山地的核心,成为显著的隆起地形,在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下,常形成挺拔险峻、峭壁耸立的雄奇景观。表层岩石球状风化显著,还可形成各种造型逼真的怪石,具较高的观赏价值。 2、花岗岩由于节理风化、崩塌等作用,常形成峭壁悬崖、孤峰擎天、石柱林立等奇特景观,著名的如黄山莲花峰、炼丹峰和天都峰三峰鼎立,华山的东西南北中五峰相峙;天柱山的天柱峰,九华山的观普峰也非常典型。 球形风化景观,著名的有海南的天涯海角、鹿回头、“南天一柱”,浙江普陀山的“师石”,辽宁千山的“无根石”,安徽天柱山的“仙鼓峰”和黄山的“仙桃石”等。 花岗岩山地、丘陵山体。当花岗岩出露地表并处于强烈上升时,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形成石柱或孤峰,石柱、孤峰丛集成为峰林,如黄山的妙笔生花。花岗岩峰林显得极为雄伟壮观。如黄山切割深达500-1000 米,形成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70多座。华山则是东西南北中五峰对峙局面。另外,天柱山的天柱峰和九华山的观普峰也都是非常典型的峰林地貌。此类景区一般开发较早,上述几个例子都以开发成熟。 二、花岗岩分布 我国的花岗岩地貌大多出现在雨水充沛的东部地区,山高水高,所以在花岗岩峰林地貌发育或较为发育的山岳地区,一般都有瀑布出现。如黄山的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崂山的靛缸瀑布、龙潭瀑布,太姥山的龙并瀑布和九龙祭瀑布,九华山的桃崖瀑布、织绵瀑布和龙池瀑布,罗浮山的白漓瀑布、白水门瀑布和黄龙洞瀑布等。 中国的花岗岩山地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以海拔2500m以下的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其他一些山地也有分布。中国的许多名山,如东北的大、小兴安岭,辽宁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

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

内蒙古固阳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 研究内蒙古固阳县二叠纪侵入的花岗岩的化学组成,包含其成分的来源、含量、分布、种类及化学变化。 岩石地球化学是近代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各类岩岩石中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用于探讨岩石源区、岩石成因、岩石演化和岩石产出的构造环境等方面基础理论问题。 本区岩浆活动从色尔腾山期到燕山期均有,以侵入活动为主,喷发活动主要集中于中元古代白云鄂博期,为一套中酸性—基性火山岩建造,另外还广泛发育一套钾玄岩。侵入岩类型齐全,分布广,侵入于白云鄂博群中,接触带普遍混合岩化,该区出露的岩浆岩,按成分可分为超基性岩、碱性基性岩类和酸性岩类。 火成碳酸岩的最大岩体为赋矿白云石碳酸岩体,其次为侵入的碳酸岩墙。酸性岩类包括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及酸性岩脉;而黑云母花岗岩与二长花岗岩主要呈岩基状侵位。将本区闪长质一花岗质岩石侵位时代归为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以及侏罗纪等多期次。 关键词:内蒙古;固阳县;二叠纪;岩石地球化学

Inner Mongolia Guyang County granite rock geochemistry Abstract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Inner Mongolia County of Guyang Permian intrusive granite, contains the source, content, distribution, types and chemical changes. Rock geochemistry is a cross subject of modern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Research on various types of rock in the major elements, 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es, for the basic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rock source area, rock genesis, evolution of rock and rock the tectonic environment. The magmatic activity of this area from the SERTENGSHAN period to Yanshan period are mainly intrusive activities, volcanic activity, mainly in the Mesoproterozoic Baiyunebo period, built as a set of acid - base volcano rock, also widely developed a set of shoshonite. Intrusive rock types, wide distribution, invasion to Baiyunebo group, contact with widespread migmatization, the area exposed magmatic rocks, components can be divided according to ultramafic rocks, mafic alkaline and acidic rocks. The largest igneous rock in carbonate rocks for ore-bearing dolomite carbonatites, followed by the carbonatite dyke intrusion. Acidic rocks including coarse grained biotite granite, hornblende biotite granite, fine grained biotite granite and acidic dikes; and biotite granite and granite batholith two mainly in the form of emplacement. The dioritic a granitic rock emplacement age of Devonian, Permian, Triassic to Jurassic period. etc. Key words:Inner Mongolia; Guyang County; Permian; rock geochemistry ;

花岗岩

这要从基础说起,即花岗岩的来源和分类 按照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可将花岗岩划分为S型、I型、A型、M型 S型:(重熔花岗岩、改造花岗岩),起源于地壳沉积岩的局部熔融,即沉积岩类经深变质作用(包括混合岩化、花岗岩化)的熔融产物,主要发生在陆内大型韧性剪切带和大陆碰造山带,以二云母花岗岩等过铝花岗岩为代表。矿产一般产出在大岩基浅部、顶缘或边缘的小岩体内外接触带,有强烈的蚀变交代。这类花岗岩中W、Sn、Nb、Ta、Bi、REE、Be、U等丰度较高。以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矽卡岩型、脉型等热液矿床为主。 I型:起源于地壳火成岩的熔融,以火成物质为原岩,主要是下地壳和地幔来源的基性火成岩经过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们多产于活动大陆边缘,周某等认为I 型花岗岩物质来源以壳幔混源为主,并非全是下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因些,又称为同熔型花岗岩或壳幔混源花岗岩。矿床主要产于断裂坳陷带中,在区域上呈矿带分布。矿床类型有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叠加型、玢岩型、中低温热液型、部分地区有矿浆型铁矿产出。 A型:起源于地幔与地壳物质的结合,指碱性的、无水的非造山环境形成的花岗岩,以碱性花岗岩为代表,包括碱性花岗岩、英碱正长岩、碱性辉长岩、二长岩及碳酸岩等。 了解了分类,来源应该会明白一些,看看其中的矿物组合及矿物本身的成分就明白了 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花岗岩分类方案(按岩浆源区性质) I(infracrustal或igneous)型花岗岩 I型花岗岩(I type granite)是一系列准铝质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的总称,主要是各种英云闪长岩到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这种花岗岩的源岩物质是未经风化作用的火成岩熔融而来,是活动大陆边缘的产物,简称I型花岗岩。“I”指火成的Igneous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其特征是基本上由石英、数量不等的斜长石和碱性长石、普通角闪石和黑云母所组成,不含白云母。起源于地壳火成岩的熔融,以火成物质为原岩,主要是下地壳和地幔来源的基性火成岩经过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们多产于活动大陆边缘,有人认为I型花岗岩物质来源以壳幔混源为主,并非全是下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因些,又称为同熔型花岗岩或壳幔混源花岗岩。矿床主要产于断裂坳陷带中,在区域上呈矿带分布。矿床类型有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叠加型、玢岩型、中低温热液型、部分地区有矿浆型铁矿产出。 S(supracrustal或sedimentary型花岗岩 S型花岗岩(S type granite)是一种以壳源沉积物质为源岩,经过部分熔融、结晶而产生的花岗岩。“S”指沉积一词的第一个字母。起源于地壳沉积岩的局部熔融,即沉积岩类经深变质作用(包括混合岩化、花岗岩化)的熔融产物,属造山期花岗岩,主要发生在陆内大型韧性剪切带和大陆碰造山带,以堇青石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等过铝花岗岩为代表。矿产一般产出在大岩基浅部、顶缘或边缘的小岩体内外接触带,有强烈的蚀变交代。这类花岗岩中W、Sn、Nb、Ta、Bi、REE、Be、U等丰度较高。以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矽卡岩型、脉型等热液矿床为主 A(alkaline,anorogenic和anhydrous)型花岗岩 A型花岗岩(A type granite)是产于裂谷带和稳定大陆板块内部的花岗质岩石。这类岩石通常是弱碱性花岗岩,CaO和Al2O3含量较低,Fe/(Fe+Mg)值较高,K2O/Na2O值和K2O含量较高;由石英、钾长石、少量斜长石和富铁黑云母,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