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水井降压增注的研究与应用

注水井降压增注的研究与应用

注水井降压增注的研究与应用
注水井降压增注的研究与应用

注水井降压增注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我国的大部分低渗透油田仍以注水开发为主。由于低渗透油田的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等特性,造成低渗透油层吸水能力差,注水压力高。通过对多氢酸复合活性水降压增注工艺的研究达到了降压增注的效果,并在胜利油田的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注水井低渗降压增注

一、前言

我国的大部分低渗透油田仍以注水开发为主。由于低渗透油田的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等特性,低渗透油层一般吸水能力低,加之油层中粘土矿物遇水膨胀和注入水的水质与油层不配伍等因素导致的油层伤害,以及水质的原因,地层极易堵塞,油层吸水能力不断降低,注水压力不断上升,致使注水井附近形成高压区,降低了有效注水压差,造成注水量迅速递减【1】。

目前低渗透油田增注主要采取酸化、补孔、分层注水等常规措施方法【2】。但酸化有效期短,对近井地带渗透率的改善作用有限,作业使近井地带受到二次伤害。通过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油层改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发出多氢酸复合活性水降压增注工艺,并成功应用在胜利油田东辛油田营11、营72区块,东胜河125区,见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多氢酸复合活性水降压增注工艺

1.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

表面活性剂溶液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少亲油油层的毛管阻力,能增加毛管数及提高驱油效率。

我们研制出一种新型双聚醚类活性剂体系,在较高浓度下以段塞处理的方式,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和油水界面张力、快速溶解近井带残余油的协同作用,提高后续水驱水相渗透率,实现降压增注的目的。

2.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性能

在温度70℃,矿化度11525mg/L条件下测试了主表活剂的界面活性。该表活剂具有优异的降低界面张力作用,使用浓度为0.1%时,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6.67×10-3 mN/m)。

分别用40000 mg/L标准盐水和35467.72mg/L矿化度地层水配制。0.1%复合活性体系溶液,在130℃环境中高温放置24小时后观察有没有发生沉淀分层现象。观察表明溶液在高矿化度溶液经高温放置后,溶液相体均匀,无分层,通过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第一阶段在线作业(自测) (2)

试题 1.第1题单选题压裂液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压裂效果和成本高低,下列那项不属于 压裂液的选择要求() A、粘度高 B、滤失少 C、悬砂能力强 D、性能稳定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2.第2题单选题防蜡剂主要有活性剂型、高分子型以及防蜡剂。 A、超分子型 B、稠环芳香烃型 C、低分子型 D、分子膜型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3.第3题单选题防砂方法一般分为砂拱防砂、化学防砂、机械防砂、复合防砂以 及。

A、砾石充填防砂 B、焦化防砂 C、树脂砂浆防砂 D、滤砂管防砂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4.第4题单选题 声波采油的作用机理是机械振动作用机理、热作用机理以及机理。 A、空化作用 B、增注作用 C、解堵作用 D、降粘作用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5.第5题单选题 高能气体压裂的增产作用主要包括机械作用、水力作用、化学作用和四个方面。 A、热力作用 B、造缝作用 C、物理作用

D、解堵作用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6.第6题判断题微波加热油层开采稠油主要是利用了微波的加热效应和裂解效应两种效应。() 标准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7.第7题判断题采油指数是指单位油层有效厚度和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油量。() 标准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8.第8题判断题限流压裂一次能压开几个层至几十层,并能压开厚度小于0.4m 的薄油层,但对套管、水泥环及隔层损坏较大。() 标准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9.第9题判断题 高能气体压裂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标准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生物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

生物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 技术原理:当油层的油气进行渗透时,在岩石—原油—水系统的界面现象起着在液体和固体直接接触时,在固体的表面上选择性地吸附液体的某些组分,使液体的某些成份在这里浓缩,形成一个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别于液体体相性质的薄液体层,称之为边界层。在边界层内原油的组分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在越靠近固体表面的地方,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越大,在远离固体表面的地方,边界层内原油的组分逐渐过渡到原油体相的组分。这表明,在离固体表面不同的地方,原油边界层有不同的结构力学性质。 不同的压力梯度只能驱动具有相应结构力学性质的原油,不同结构力学性质的原油有各自相应的极限剪切应力。当剪切应力等于或小于这个极限剪切应力时,该原油是不能流动的。这就是低渗或特低渗油层中渗流时呈现某种启动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 微生物制剂中有有机酸、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活菌体组成,这些有机代谢产物对于清除岩石表面的原油边界层、降低毛管力、改善油水渗特征具有良好的效果。微生物制剂中含有的大量的活菌体,它们能以岩石表面吸附层的原油为营养源而生长繁殖,因此将会对原油边界起到直接破坏作用。边界原油的清除,将大大降低启动压力,改变油水渗流规律,起到降压增注效果。 微生物制剂中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和保护段塞中的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到岩石表面,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使岩石表面呈现强亲水特性。对于具有亲水特性的孔隙介质表面,当油水两相渗流时,原油

与岩石表面的粘附力会大大减弱,宏观上表现为油水流动阻力降低,注入压力下降,表面活性剂的存在,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使水井井底附近的原油可能克服由第三毛管力所形成的贾敏效应而通过喉道,达到了疏通的目的。 性能指标:(1)矿场试验有效率80%以上;(2)矿场试验有效期6个月以上;(3)矿场试验工艺成功率90%;(4)注水量、注入压力下降1-2Mpa以上,或注入压力不变,注水量超过原子核注水量25%以止;(5)投入产出比利1:2以上; 创造性和先进性:该技术首次将生物与化学技术创造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将微生物技术首次应用在油田注水井的降压增注领域、属国内首创。它的先进性在于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施工、工艺简单、对环境及地层无二次污染。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端部脱砂技术是阻止裂缝的延伸,同时让缝扩张(增加缝宽)并被充填。大量支撑剂在缝前缘趁机,阻止缝进一步延伸时产生端部脱

砂。因此,整个处理方法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阶段:造缝阶段和缝拓宽、充填阶段。 2.脉冲放电:井下放电技术是在充满水或油水混合物的井里产生一定频率的高电压 脉冲电波对地层激发周期性压力(放电瞬时压力可达50MPa)和强电磁场,利用产生的空化作用解除油层污染,并对地层造成微裂缝,其影响半径可达0.5~10.0m,从而达到解堵、增产增注的目的。

3.水力振荡增产技术就是利用振动原理处理油层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以水力振动器作为井下震源下至处理井段,地面供液源按一定排量将工作液注入振动器内,振动器依靠流经它的液体来激励、产生水力脉冲波,对油层产生作用,实现振动处理油层。 4.SAGD技术是在接近油柱底部油水界面以上钻一口水平生产井,蒸汽通过该井上方与前者相平行的第二口水平井或一系列垂直井持续注入,从而在生产井上方形成蒸汽室。蒸汽在注入上升过程中通过多孔介质与冷油接触,并逐渐冷凝,凝析水和被加热的原油在重力驱替下泄向生产井并由生产井产出,即利用油层内高干度蒸汽与重油、水的密度差,不断扩大蒸汽腔、加热油层,使重油依靠重力下泄入生产井。 5.测试压裂:在逐步测试确定缝扩张压力和缝闭合压力上限后,采用测试压裂以更改或重新设计HPF处理方案。这个测试的关键时处理前的诊断测试。 6.防砂压裂是指不进行井内砾石充填,单纯靠压裂作业起到防砂和解堵增产的作用。 7.视粘度被定义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 8.流体效率(流动效率?):在钻井、完井、采油与修井作业以及增产处理中常会导致油层的伤害,通常可以用流动效率来衡量这种伤害程度的大小 9.空化现象:一定频率的震动波会使液体中原有的或新生的气泡产生共振。在波的稀疏阶段,气泡迅速膨胀;在波的压缩阶段,气泡又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第二阶段在线作业(自测)

1.第1题单选题防蜡剂主要有活性剂型、高分子型以及防蜡剂。 A、超分子型 B、稠环芳香烃型 C、低分子型 D、分子膜型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2.第2题单选题 高能气体压裂的增产作用主要包括机械作用、水力作用、化学作用和四个方面。 A、热力作用 B、造缝作用 C、物理作用 D、解堵作用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3.第3题单选题压裂液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压裂效果和成本高低,下列那项不属于压裂液的选择要求() A、粘度高 B、滤失少 C、悬砂能力强

D、性能稳定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4.第4题单选题防砂方法一般分为砂拱防砂、化学防砂、机械防砂、复合防砂以及。 A、砾石充填防砂 B、焦化防砂 C、树脂砂浆防砂 D、滤砂管防砂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5.第5题单选题 声波采油的作用机理是机械振动作用机理、热作用机理以及机理。 A、空化作用 B、增注作用 C、解堵作用 D、降粘作用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6.第6题判断题 蒸汽吞吐井在一个周期内的生产规律表现为高产期、递减期、低产期三个阶段。() 标准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7.第7题判断题采油指数是指单位油层有效厚度和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油量。() 标准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8.第8题判断题微波加热油层开采稠油主要是利用了微波的加热效应和裂解效应两种效应。() 标准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9.第9题判断题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包括速敏、酸敏、碱敏、盐敏及水敏。() 标准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10.第10题判断题在相同条件下,PKN模型计算的缝长值比GDK模型大,而缝宽小。()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端部脱砂技术是阻止裂缝的延伸,同时让缝扩张(增加缝宽)并被充填。大量支 撑剂在缝前缘趁机,阻止缝进一步延伸时产生端部脱砂。因此,整个处理方法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阶段:造缝阶段和缝拓宽、充填阶段。 2.脉冲放电:井下放电技术是在充满水或油水混合物的井里产生一定频率的高电压 脉冲电波对地层激发周期性压力(放电瞬时压力可达50MPa)和强电磁场,利用产生的空化作用解除油层污染,并对地层造成微裂缝,其影响半径可达0.5~10.0m,从而达到解堵、增产增注的目的。 3.水力振荡增产技术就是利用振动原理处理油层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以水力振 动器作为井下震源下至处理井段,地面供液源按一定排量将工作液注入振动器内,振动器依靠流经它的液体来激励、产生水力脉冲波,对油层产生作用,实现振动处理油层。 4.SAGD技术是在接近油柱底部油水界面以上钻一口水平生产井,蒸汽通过该井上方 与前者相平行的第二口水平井或一系列垂直井持续注入,从而在生产井上方形成蒸汽室。蒸汽在注入上升过程中通过多孔介质与冷油接触,并逐渐冷凝,凝析水和被加热的原油在重力驱替下泄向生产井并由生产井产出,即利用油层内高干度蒸汽与重油、水的密度差,不断扩大蒸汽腔、加热油层,使重油依靠重力下泄入生产井。 5.测试压裂:在逐步测试确定缝扩张压力和缝闭合压力上限后,采用测试压裂以更改 或重新设计HPF处理方案。这个测试的关键时处理前的诊断测试。 6.防砂压裂是指不进行井内砾石充填,单纯靠压裂作业起到防砂和解堵增产的作用。 7.视粘度被定义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 8.流体效率(流动效率?):在钻井、完井、采油与修井作业以及增产处理中常会导 致油层的伤害,通常可以用流动效率来衡量这种伤害程度的大小 9.空化现象:一定频率的震动波会使液体中原有的或新生的气泡产生共振。在波的稀 疏阶段,气泡迅速膨胀;在波的压缩阶段,气泡又很快破灭。在破灭的瞬间,气泡内部温度可高达几千摄氏度,压力达到几千大气压(1atm=101.325kpa),在破灭过程中所产生的加速度是中立加速度的几十倍,这种现象就是“空化现象”。 10.裂缝净压力:是裂缝内任一点压力与闭合压力之差 11.液电效应:液体介质中高电压大电流脉冲放电时随产生的热、光、力、声学等物理 效应的总称。它的物理本质是能量的高速转换,即电能通过放电方式直接转换成热、力、光、声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12.基质酸化是指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孔隙(晶间、孔穴或裂缝)。基 质酸化的目的是使酸大体沿径向流入地层。 13.压裂酸化是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 的一种工艺。 14.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裂缝的渗透率和平均缝宽的乘积,无因此导流能力的大小, 基本代表裂缝实际导流能力和地层自然渗透能力的差异大小。 15.

低渗断块注水工艺技术的应用与探讨——以牛20 断块为例

低渗断块注水工艺技术的应用与探讨——以牛20 断块为例 发表时间:2014-09-11T16:42:27.70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4期下供稿作者:刘俊英 [导读] 根据低渗油藏开发的要求,强化水质管理,提高注水质量,加大地面管理力度,保证注水压力,实现注好水、注足水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现河采油厂刘俊英 摘要:牛20 断块自1990.12 投入注水开发,注水初期注水效果较好,欠注水井采取了压裂、酸化工艺和井口增压技术,见到了一定效果。但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近几年虽然采取常规的的增注工艺加大了欠注井治理力度,但是增注效果不明显,有效期短,欠注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目前水井欠注9 口。 关键词:注采井网;欠注;压裂;酸化;增注工艺1 历年注水工艺应用及效果1.1 水井压裂技术1991 年开始,对牛20 断块油井进行了整体压裂改造。同时,为补充地层能量,先后对两口水井即牛20-55、-12 进行了水力压裂。其中牛20-12 取得了良好的增注效果,持续增注至2003.4 月保持水量在60m3/d,所对应油井牛20-4 日产油由4.7t/d增至5.1t/d,含水由75.9%升至77.5%,牛20-10 日产油由6.4t/d上升至6.8t/d,含水由76.6%降至68.6%。 1.2 酸化增注技术酸化是指利用酸液的化学溶蚀作用及挤酸时的水力作用来清除油、气、水井井底附近的污染,恢复地层渗透率或通过溶蚀地层岩石胶结物以提高渗透率的一项油气井增产、水井增注措施。 近几年来对18 口水井共实施酸化27 井次,达到增注效果的共17 井次,其他不成功井原因主要是储层物性差、泥质含量高,配方不适应油层需求。 1.3 地面增压技术根据牛20 断块的油藏特点及开发方案要求,优选出8 口井,自97 年8 月起进行增注,经过一年效果跟踪分析,注水取得了较好效果。增加水量303 方/天。 对应7 口油井均受到了注水效果,日产油从40.6t/d 上升到71t/d,综合含水从61.2%下降到54.4%,平均液面由994m 上升到889m,显示出良好的治理效果:2 目前存在的问题2.1 地层非均质问题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严重,中部储层物性较好,动用程度高;边部物性较差,动用程度低。同时致使区块水驱不均衡,边部供液不足与中部油井暴性水淹共存。 目前含水小于70%井9 口,日产油量23.2t,占总井数的40.9%,主要位于边部;含水大于70%井10 口,日产油量18.1t,其中中部区域含水大于90%井4 口。 从纵向上看也存在非均质性问题,由吸水剖面资料可知,各砂体间吸水能力有很大差别。主力砂体吸水能力强,非主力砂体吸水能力弱。 2.2 增注效果问题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由于污染、注水水质、地面配套、工艺、储层物性等因素,水井启动压力增大,注水难度加大,欠注井增多,油井能量差。从2010 年开始采取常规的增注工艺加大了欠注井治理力度,实施6 口,但仅有1 口水井见到效果但是增注效果不明显,有效期短,欠注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2.3 地面问题增压泵吸液阀以及排液阀密封效果不好,不起压,达不到增压效果。压力高了回流阀关不严也起不到增压效果。地面管线老化,承载压力低,不能满足注水要求。 通过以上分析,为提高油藏采收率,目前,简单的酸化及地面增压工艺已无法满足牛20 断块的注水开发要求,因此,下步加大储层的研究与改造、通过新工艺技术应用提高油藏水驱效率。 3 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3.1 径向射孔技术径向钻井技术是一种油气田增产及完井技术,主要为低渗透、稠油、老油田和边际油气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的开采途径,尤其适用于低压、低渗、低产层的开发。 利用该技术可以径向钻进直径约50 毫米长度100 米的孔。 并且可以根据地层情况,设计成多层多向多分支径向孔。 径向钻孔,具有施工周期短、大幅增加渗流面积、形成多层多向多分支径向孔的技术优势。彻底改变了地层的渗流通道,可以钻成多向多孔,可以初步控制走向,不惧怕近水油层,可以作为完井的一种手段。该技术在牛35 断块已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在4 口物性较差的井钻孔后日注能力仍较差,分析虽然增大了渗流面积,但因储层孔道半径小,残余油、毛管阻力仍作为影响渗流的主要因素存在,其增注方面的机理需进一步研究。 3.2 缩膨技术缩膨剂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高分子阳离子化合物,它通过与粘土矿物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使粘土晶格改性,使其遇水后不膨胀;已膨胀的粘土晶格,通过化学反应改性后释放出水分子,晶格缩小。并通过多点吸附作用使这些改性的粘土物质与原地层矿物牢固结合,从而避免了粘土矿物遇水膨胀、运移给地层造成的伤害。 例如:2006 年11 月17 日对王70 水井进行缩膨增注实验。 试挤压力34MPa,试剂反应后,试挤压力2MPa,开注后由实验前的油压28.3MPa,日注水量16m3/d 上升到油压26.8MPa,日注水量40m3/d。 3.3 袖套射孔增注技术,推进剂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作用于射孔通道形成多条径向裂缝,高压注水条件下不闭合,有效提高近井渗流能力。 适用于低渗油藏渗透率不超过15×10-3um2 启动压力在33MPa 以上物性差欠注井。 袖套射孔增注效果的欠注井试验袖套射孔技术。 该项技术2013 年在史3-6-X6、河183-17 两口低渗注水井实施增注试验,日增能力70m3/d,增加水量3257 m3,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该项工艺技术的成功,将提供了解决低渗断块水井欠注问题的新办法。 4 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牛20 断块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严重,断块中部物性较好,欠注水井3 口,水井断块边部物性较差,渗透率低,欠注水井相对较多,欠注水井7 口建议根据断块平面物性差异,分类治理水井欠注。针对物性相对较好中部欠注水井采重射酸洗增注工艺,提高注水量,计划实施3 口,例牛20-27、-7、-12。针对物性差边部欠注水井采取袖套射孔增注技术提高其连通性,计划实施6 口,例牛20-103、-13、-41、-55、-更6、-更191。 4 认识(1)加大工艺技术的综合应用:任何一项技术都不能完全满足油藏的开发需要,对牛20 断块,根据每口井的储层物性、井筒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01.docx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01 名词解释 1.双线性流动模式:油井压裂后(设为双翼对称垂直流),其流动模式发生改变,出现三个阶段:①底层深部流体以拟径向或椭圆径向方式流入近裂缝地带;②近裂缝地帯的流体沿着垂直裂缝面的方向在流入裂缝;③流体沿裂缝直线流入井底。①②合并,最后形成双线性流动模式。 2.自激震荡:由信号发生、反馈、放大的封闭回路导致剪切曾大幅度地振动,甚至波及射流核心,在腔内形成一个脉动压力场。从喷嘴喷出的射流,其速度、压力均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形成脉冲射流。这种振荡是在不加任何外界控制和激励的条件下产生的,称之为自激震荡。 3.水力振荡增产技术:是利用振动原理处理油层的技术,即以水力振动器作为井下震源下至处理井段,地面供液源按一定排量将工作液注入振动器内,振动器依靠流经它的液体來激励、产生水力脉冲波,对油层产生作用,实现振动处理油层。 4.视粘度: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 5.流体效率:停泵时缝中剩余液体体积与注入总体积的比值。 6.防砂压裂:不进行砾石充填,单独依靠压裂作业达到防砂和解堵增产的作用。 7.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实际导流能力和地层渗透率及裂缝半长乘积的比值。 8.超声波增产技术:利用超声波的振动、空化作用和热作用等作用于油层,解除近井地带的污染和阻塞,以达到增产增住目的的工艺措施。 9.压裂酸化:是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一种工艺。 10.复合压裂:是油、水井压裂时,一个作业周期内先进行高能气体燃爆压裂,随后再实施水力压裂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影响人工地震采油效果的因素可分为振动强度、振动频率、地表土层丿孚度和振动时间和周 期等 2.在增产措施规模优化选择过程屮,常用的经济效益衡量指标有净现值和投资冋收 3.使油层产生裂缝的方法对分为水力压裂、爆炸压裂和高能气体压裂。 4.表示油井伤害程度大小常用的参数有表皮系数和流动效率。 5.常用的酸化工艺方法酸洗、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

注水井管理规定2010

注水井管理规定 总则 一、为进一步加强注水井管理,提高注水井管理水平和油田开发管理水平。特制订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注水井管理。 第一章资料管理 一、资料录取 1、注水井主要录取注水时间、泵压、油压、套压、全井注水量、分层注水量、洗井资料、静压、水质化验和吸水剖面10项资料。 2、注水时间每天记录一次;正常注水井,泵压、油压每天观察记录两次(8:00、16:00),套压每旬记录一次;临时停注、作业放溢流或待作业,按正常井录取压力资料,并填写在班报表上。全井注水量、分层注水量每天统计一次。静压、吸水剖面资料按地质方案要求录取。 3、洗井资料:记录洗井时间,进出口排量、漏失量、喷出量,填写在班报表上。 4、水质化验资料:采用采油厂每月一次的水质检测资料。 二、资料分析 1、采油队建立计量仪表检修记录及台帐,做到帐、物、卡三对扣。建立单井技术档案,主要内容:水量、洗井效果、管柱状况诊断分析;测试管柱记录、作业施工跟踪描述记录。 2、采油队建立注水井及井组分析制度。对单井日观察;对井组旬对比;地质、注水、工程技术员三位一体对井组月分析。发现注采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确保井组稳产。 3、对于日注水量波动超过±20%,或注入压力波动超过1.5MPa的注

水井,要分析吸水能力变化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做到平稳注水。 第二章配注管理 一、配注调整 1、采油队及时根据油井动态,提出局部注采调配意见,采油矿、(管理)区审核,采油厂地质所批准并出公报。 2、调整后的配注在见公报后一旬内执行。 3、严格按照配注进行注水。分层注水井误差控制在±20%范围内;光油管和油套合注井误差控制在±10%范围内。 二、测试调配 1、单注井每季度测试一次。 2、在分注井中,采用扩张式封隔器的井,每季度测试一次,采用压缩式封隔器的井,每半年测试一次,每次测试必须取得合格的分层资料,不合格者要及时重测。 3、对转注、增注、调配、换封作业等,交井5天内必须进行测试。 4、在泵压稳定的注水过程中,发现油压、套压、注水量突然变化大于±20%,经过洗井无效时,应及时进行测试,了解分层吸水状况和井下管柱情况。 5、根据测试资料及时调配。 第三章井下管理 一、管柱配套 1、根据井况,有针对性地选用管柱配套模式,分层注水井采用防腐管柱。 2、建立管柱技术状况定期诊断评价制度。利用套压资料、在线验封资料、测试资料等,每月进行一次诊断分析。 3、根据诊断结果,及时安排井下管柱检换作业。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01.docx.doc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01 名词解释 1.双线性流动模式:油井压裂后(设为双翼对称垂直流),其流动模式发生改变,出现三个阶段: ①底层深部流体以拟径向或椭圆径向方式流入近裂缝地带;②近裂缝地帯的流体沿着垂直裂缝面的方向在流入裂缝;③流体沿裂缝直线流入井底。①②合并,最后形成双线性流动模式。 2.自激震荡:由信号发生、反馈、放大的封闭回路导致剪切曾大幅度地振动,甚至波及射流核心,在腔内形成一个脉动压力场。从喷嘴喷出的射流,其速度、压力均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形成脉冲射流。这种振荡是在不加任何外界控制和激励的条件下产生的,称之为自激震荡。 3.水力振荡增产技术:是利用振动原理处理油层的技术,即以水力振动器作为井下震源下至处理井段,地面供液源按一定排量将工作液注入振动器内,振动器依靠流经它的液体來激励、产生水力脉冲波,对油层产生作用,实现振动处理油层。 4.视粘度: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 5.流体效率:停泵时缝中剩余液体体积与注入总体积的比值。 6.防砂压裂:不进行砾石充填,单独依靠压裂作业达到防砂和解堵增产的作用。 7.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实际导流能力和地层渗透率及裂缝半长乘积的比值。 8.超声波增产技术:利用超声波的振动、空化作用和热作用等作用于油层,解除近井地带的污染和阻塞,以达到增产增住目的的工艺措施。

9. 压裂酸化:是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一种工 艺。 10. 复合压裂:是油、水井压裂时,一个作业周期内先进行高能气体燃爆压裂,随后再实施水力压裂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影响人工地震采油效果的因素可分为振动强度、振动频率、地表土层丿孚度和振动时间和周期 等 2.在增产措施规模优化选择过程屮,常用的经济效益衡量指标有净现值和投资冋收 3.使油层产生裂缝的方法对分为水力压裂、爆炸压裂和高能气体压裂。 4.表示油井伤害程度大小常用的参数有表皮系数和流动效率。 5.常用的酸化工艺方法酸洗、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

注水井管理制度

注水井管理制度 一、注水井日常管理规定 1、严格执行配注方案,调节好每班注水量,做到注水三定 一平衡。(三定:定性、定压、定量、平衡注水)。 2、严格按岗位责任制要求进行巡回检查,取全取准各项资 料,油压、套压每十天由专职注水管理人员逐井落实,注水量由小班职工每两小时读一次水表并根据配注调整注水量。日注水量与配注水量之差下限不大于10%、上限不大于20%。 3、严格执行注水井操作规程,倒流程时阀门先开后关,操 作人员一定不能对着阀门丝杠,做到平稳操作,平稳注水。 4、严格执行水质分析规定,每日八点班从配水间取样,化 验机杂、Fe2+、Fe3+、∑Fe。做好化验记录。每三个月更换一次水质化验药品。 5、严格执行注水井洗井制度,正常注水井每三个月洗井一 次,其它注水井按照注水井洗井规定执行。 6、严格对水表、压力表定期检查和校验。水表量程为 5m3-25m3之间,每三个月由工程技术大队校验一次,新水表先校后用。压力表选用量程要在1/3-2/3之间,每三个月校验一次(可采用落零法、互换法、标准表校验法)。

7、认真搞好注水井井场规格化,井台规格长宽高分别为 4m×4m×0.5m,井口大法兰上喷有井号,流程上有检查 点号,保证注水井井口无脏、松、漏、锈、缺,阀门开 关灵活。 8、严格执行注水干线、支线定期清洗制度。当注水干线首 端与末端水质严重不符、压差较大时,及时对管线结垢、堵塞状况进行核实,确定对管线的清洗与否。确保注水 水质合格。 9、每月由地质技术员和注水技术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注水 井进行动态分析,掌握油水井对应情况变化及注水动态 情况。 二、注水井巡回检查操作规程 1.检查该注水井的单井管线。 2.检查采油树各闸门。 3.录取油套管压力。 4.检查配水间各闸门。 5.检查配注的完成情况,根据泵压的变化调整好注水量。 6.录取注水量,填写报表。 注意事项:开关闸门要侧身,缓慢进行,严禁猛开猛关。 三、注水井调整注水量操作规程 1.根据配注量计算合格范围,将下限、上限水量,分别除以

注水井降压增注的研究与应用

注水井降压增注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我国的大部分低渗透油田仍以注水开发为主。由于低渗透油田的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等特性,造成低渗透油层吸水能力差,注水压力高。通过对多氢酸复合活性水降压增注工艺的研究达到了降压增注的效果,并在胜利油田的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注水井低渗降压增注 一、前言 我国的大部分低渗透油田仍以注水开发为主。由于低渗透油田的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等特性,低渗透油层一般吸水能力低,加之油层中粘土矿物遇水膨胀和注入水的水质与油层不配伍等因素导致的油层伤害,以及水质的原因,地层极易堵塞,油层吸水能力不断降低,注水压力不断上升,致使注水井附近形成高压区,降低了有效注水压差,造成注水量迅速递减【1】。 目前低渗透油田增注主要采取酸化、补孔、分层注水等常规措施方法【2】。但酸化有效期短,对近井地带渗透率的改善作用有限,作业使近井地带受到二次伤害。通过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油层改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发出多氢酸复合活性水降压增注工艺,并成功应用在胜利油田东辛油田营11、营72区块,东胜河125区,见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多氢酸复合活性水降压增注工艺 1.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 表面活性剂溶液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少亲油油层的毛管阻力,能增加毛管数及提高驱油效率。 我们研制出一种新型双聚醚类活性剂体系,在较高浓度下以段塞处理的方式,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和油水界面张力、快速溶解近井带残余油的协同作用,提高后续水驱水相渗透率,实现降压增注的目的。 2.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性能 在温度70℃,矿化度11525mg/L条件下测试了主表活剂的界面活性。该表活剂具有优异的降低界面张力作用,使用浓度为0.1%时,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6.67×10-3 mN/m)。 分别用40000 mg/L标准盐水和35467.72mg/L矿化度地层水配制。0.1%复合活性体系溶液,在130℃环境中高温放置24小时后观察有没有发生沉淀分层现象。观察表明溶液在高矿化度溶液经高温放置后,溶液相体均匀,无分层,通过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端部脱砂技术:端部脱砂压裂要求在泵注携砂液过程中,缝内砂浆前缘提前到达裂缝周边,从而限制缝 长缝高的进一步增长,促使缝宽较快地增大。因此,成功的端部脱砂应该是裂缝周边脱砂,裂缝前端及上、下边任何部分不脱砂都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目的。技术特点1、压裂液粘度低于常规压裂2、泵注排量一般应低于常规压裂3、前置液用量比常规压裂少4、加砂比通常高于常规压裂 2、SAGD水平井热采技术:在接近油柱底部油水界面以上钻一口水平生产井,蒸汽通过该井上方与前者相平行的 第二口水平井或一系列垂直井持续注入,从而在生产井上方形成蒸汽室。蒸汽在注入上升过程中通过多孔介质与冷油接触,并逐渐冷凝,凝析水和被加热的原油在重力驱替下泄向生产井并由生产井产出,即利用油层内高干度蒸汽与重油、水的密度差,不断扩大蒸汽腔、加热油层,使重油依靠重力下泄入生产井。 3、空化现象:一定频率的震动波会使液体中原有的或新生的气泡产生共振。在波的稀疏阶段,气泡迅速膨胀;在波 的压缩阶段,气泡又很快破灭。在破灭的瞬间,气泡内温度可达到几千摄氏度,压力达到几千大气压,在破灭过程中所产生的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的几十倍,这种现象就是“空化现象” 4、液电效应:高压强电场通过液体,由于巨大的能量瞬间释放于放电通道内,通道中的液体就迅速汽化,膨胀并引 起爆炸。 5、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是油井增产作业中一个主要的设计参数,它是裂缝传输流体至井眼的 裂缝传导能力与地层输送流体至裂缝的传导能力的比较。 6、水力震荡增产技术:利用振动远离处理油层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以水力振动器作为井下震源下至处理井段, 地面供液源按一定排量将工作液注入振动器内,振动器依靠流经它的液体来激励,产生水力脉冲波,对油层产生作用,实现振动处理油层。 7、测试压裂:油层压裂工艺过程是用压裂车,把高压大排量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 后,加入支撑剂(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以增加注水量(注水井)或产油量(油井)。常用的压裂液有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状压裂液、泡沫压裂液及酸基压裂液5种基本类型。 8、裂缝净压力:裂缝内任意点压力与闭合压裂之差。 9、基质酸化: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孔隙。基质酸化的目的是使酸大体沿径向渗入地层。一般是通过扩大孔隙空间 10、MEOR: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增加石油的产量,这种技术称为MEOR。 11、自激振荡:如果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不加输入信号,输出端仍有一定的幅值和频率的输出信号,这种现象叫做自激振荡。 产生自激振荡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幅度平衡条件|AF|=1 2、相位平衡条件φA+φF=(2n+1)π(n=0,1,2,3···) 12、流体效率:停泵时缝中剩余液体体积与注入总体积的比值。 13、压裂充填防砂:压裂充填是指端部脱砂压裂和砾石充填的结合,既要在地层压开井并充填支撑裂缝,又要在井底进行绕丝筛管砾石充填。作业可分一次或两次完成。主要用于井底污染较为严重、目的层松软、岀砂严重的情况。 压裂和砾石充填结合的防砂技术。既要依靠在地层压开并充填支撑裂缝的防砂,又要依靠在井底进行绕丝筛管砾石充填的防砂。 14、复合压裂:油、水井压裂时,在一个作业周期内先进行高能气体燃爆压裂,随后再实施水力压裂的过程。 15、高能气体压裂:利用火药或火箭推进剂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处理油层以取得增产效果的方法叫做高能气体压裂。 16、视粘度: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 17、脉冲放电:带异种电荷的两电极之间,由于电势差的存在,发生电荷的转移,这叫放电。放电之后电荷减少,电势差降低,放电停止,如果有一个外加电源使电势差回到放电前的状态,那么就可以再次放电。如此循环,就形成脉冲放电。 18、防砂压裂:不进行井内砾石充填,单纯依靠压裂作业起到防砂和解赌增产的作用。适用的地层应有一定的硬度以保证裂缝闭合后能挤住填砂裂缝,使压裂砂不返进井内。 19、压裂酸化:是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一种工艺。 名词: 1、压裂:用压力将地层压开一条或几条水平的或垂直的裂缝,并用支撑剂将裂缝支撑起来,减小油、气、水的流动阻力,沟通油、气、水的流动通道,从而达到增产增注的效果。 2、破裂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3、端部脱砂技术(TSO)在水力压裂过程中控制支撑剂在裂缝端部脱出,形成砂堵,阻止裂缝继续向前延伸,同时以一定排量继续泵注高砂比压裂液,迫使裂缝膨胀变宽,从而形成较高导流能力的裂缝。 4、高能气体压裂从爆炸压裂和聚能射孔发展而来的压裂技术。通过使用推进剂爆燃或化学燃烧,产生高速、高压气体脉冲,经炮眼作用于地层岩石,压力上升至超过岩石破裂压力时,井筒周围岩石压开多条径向裂缝,使裂缝与井筒相连,并使已有的裂缝延伸。 5、交联剂(Crosslinker):能与聚合物线型大分子链形成新的化学键,使其联结成网状体型结构。 6、放射性同位素测量技术:压裂时将放射性同位素混入支撑剂及压裂液中,压裂施工后利用伽马仪测量井筒附近0.3-0.6m范围内的放射性强度。可利用多种同位素进行测并以确定前置液用量及不同砂比条件下的携砂量。这一技术只能测量裂缝高度的上下界。 7、井温测井技术:注入压裂液时地层温度下降,压裂前测量压裂层温度基线,压裂后在24小时内进行多次温度测并,通过比较温度曲线即可推断地层中的热交换现象。温度恢复最慢的层段即是进入压裂液最多的层段。 8、生产测井:流体在井筒中进入地层时产生声音,声波测井即能测出这一点,生产测井有以下内容:地层流量,温度,压力,流体密度及伽马射线。根据生产测井可确定套管射孔段地层流体的流量、类型。在裸眼井中也可利用上述方法测量井筒附近的裂缝高度。 在套管井中可确定已产生裂缝的射孔层段,这一点在进行多层压裂时很重要(可确定哪些层位己压裂成功)。 9、井下电视:利用井下电视在套管井中确定产层。如果用于裸眼井,那么可根据天然裂缝、人工裂缝确定地应力方向及裂缝高度下界。 10、井径测井:井径仪可测量井筒形状,根据井筒形状再确定最大主应力方向(裂缝方位)。压裂施工前在裸眼井中测量井简形状。 11、井筒成像测井:判断最小主应力方向形成的天然裂缝和诱导裂缝。 12、Zero Wash?示踪技术:评价裂缝的长、宽、高、支撑剂的铺置情况、压裂液的滤失等。 13、压裂压力是指压裂施工过程和停泵后井底或井口压力 14、压裂压力曲线是指压裂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15、闭合压力是使已存在裂缝张开最小时缝内流体作用在裂缝壁面上的平均压力。 16、重复压裂是油井或水井经过第一次压裂后,对已压裂过的层段,由于油藏或工艺等方面的原因而失效,产量递减到需要进行第二次或更多次的压裂,才能维持设计产量,这种对同井同层的压裂作业称为重复压裂。或者说同井同层再次压裂就是重复压裂。 17、老缝新生是在原有水力裂缝的基础上,进行缝长的延伸,增强导流能力等措施以扩大水力缝的泄油范围,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老缝新生。 18、水平井限流压裂是利用有限射孔孔眼产生的节流摩阻进行压裂,当注入排量超过射孔孔眼吸液量时,将产生过剩的压力,当过剩的压力大于射孔孔眼处地层破裂压力时,地层将产生破裂,当存在多射孔段时,将产生多条裂缝。 19、面容比: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 20、酸化压裂:用酸液作为压裂液,不加支撑剂的压裂。 21、残酸:当酸浓度降低到一定浓度时,酸液基本上失去溶蚀能力。 22、活性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裂缝的有效长度: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23、化学转向技术概念:通过在岩石壁面产生低渗滤饼的化学剂或暂堵高渗层的粘性高分子段塞使处理液转向低渗层或伤害较大的区域,提高增产效果。 24、泡沫分流技术概念:向地层先注入互溶剂以降低界面张力和促进近井区域的扫油,然后交替注入酸和泡沫实现有效持久的转向,提高酸化效果。 25、堵球分层技术根据目标层中各射孔段吸液压力的差异,利用堵球将吸液能力强的层段封堵起来,使酸液转向吸液能力差或伤害严重区域。根据设计的酸量和分层层数,可以数次投球分层。 26、机械置放技术概念:采用封隔器卡分目的层与非目的层,使酸液直接有效覆盖处理层,一般采用封隔器可卡酸2~3层。 27、固体酸酸压技术概念:将固体酸置于油层,以实现深度酸压的目的,满足高温碳酸盐岩油气层深度酸压需要。 28、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波叫做超声波 29、液电效应:高压强电场通过液体,由于巨大的能量瞬间释放于放电通道内,通道中的液体就迅速汽化、膨胀并引起爆炸。这就是所谓的液电效应。 30、井下脉冲放电技术概念通过大容量高电压、储集并控制释放产生电爆炸,对地层激发周期性压力波和强的电磁场,并产生空化作用,解除油层近井地带污染,造成微裂缝,改善近井地带渗透性。 31、蒸汽吞吐:又称周期性注蒸汽或循环注蒸汽法。首先根据油层状况向井注入一定量的高温、高压水蒸汽,然后关井停注(焖井)几天,使注入油层中的蒸汽与油层热交换,加热油层,加热带向外扩大,而后开井放喷或抽汲生产。32、THAI (Toe to Heel Air Injection) 稠油开采技术:至上而下的火烧油层驱油技术,即从油藏顶部注空气或富集空气起始并维持燃烧,这时可流动的原油由重力作用驱到底部的水平生产井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01.docx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01名词解释 1.双线性流动模式:油井压裂后(设为双翼对称垂直流),其流动模式发生改变,出现三个阶段: ①底层深部流体以拟径向或椭圆径向方式流入近裂缝地带;②近裂缝地帯的流体沿着垂直裂缝面 的方向在流入裂缝;③流体沿裂缝直线流入井底。①②合并,最后形成双线性流动模式。 2.自激震荡:由信号发生、反馈、放大的封闭回路导致剪切曾大幅度地振动,甚至波及射流核心, 在腔内形成一个脉动压力场。从喷嘴喷出的射流,其速度、压力均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形成脉冲 射流。这种振荡是在不加任何外界控制和激励的条件下产生的,称之为自激震荡。 3.水力振荡增产技术:是利用振动原理处理油层的技术,即以水力振动器作为井下震源下至处理 井段,地面供液源按一定排量将工作液注入振动器内,振动器依靠流经它的液体來激励、产生水 力脉冲波,对油层产生作用,实现振动处理油层。 4.视粘度: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 5.流体效率:停泵时缝中剩余液体体积与注入总体积的比值。 6.防砂压裂:不进行砾石充填,单独依靠压裂作业达到防砂和解堵增产的作用。 7.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实际导流能力和地层渗透率及裂缝半长乘积的比值。 8.超声波增产技术:利用超声波的振动、空化作用和热作用等作用于油层,解除近井地带的污染 和阻塞,以达到增产增住目的的工艺措施。 9.压裂酸化:是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一种工 艺。 10.复合压裂:是油、水井压裂时,一个作业周期内先进行高能气体燃爆压裂,随后再实施水力压裂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影响人工地震采油效果的因素可分为振动强度、振动频率、地表土层丿孚度和振动时间和周期 等 2.在增产措施规模优化选择过程屮,常用的经济效益衡量指标有净现值和投资冋收 3.使油层产生裂缝的方法对分为水力压裂、爆炸压裂和高能气体压裂。 4.表示油井伤害程度大小常用的参数有表皮系数和流动效率。 5.常用的酸化工艺方法酸洗、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

注水井管理制度

. 注水井管理制度 一、注水井日常管理规定 1、严格执行配注方案,调节好每班注水量,做到注水三定一平衡。(三定:定性、定压、定量、平衡注水)。 2、严格按岗位责任制要求进行巡回检查,取全取准各项资料,油压、套压每十天由专职注水管理人员逐井落实,注水量由小班职工每两小时读一次水表并根据配注调整注水量。日注水量与配注水量之差下限不大于10%、上限不大于20%。 3、严格执行注水井操作规程,倒流程时阀门先开后关,操作人员一定不能对着阀门丝杠,做到平稳操作,平稳注水。 4、严格执行水质分析规定,每日八点班从配水间取样,化 3+2+。做好化验记录。每三个月更Fe、∑验机杂、Fe、Fe 换一次水质化验药品。正常注水井每三个月洗井一严格执行注 水井洗井制度,5、 次,其它注水井按照注水井洗井规定执行。严格对水表、 压力表定期检查和校验。水表量程为、633之间,每三个月 由工程技术大队校验一次,新-25m5m每之间,压力表选用量

程要在水表先校后用。1/3-2/3三个月校验一次(可采用落零法、互换法、标准表校验法)。. . 7、认真搞好注水井井场规格化,井台规格长宽高分别为4m ×4m×0.5m,井口大法兰上喷有井号,流程上有检查点号,保证注水井井口无脏、松、漏、锈、缺,阀门开关灵活。8、严格执行注水干线、支线定期清洗制度。当注水干线首端与末端水质严重不符、压差较大时,及时对管线结垢、堵塞状况进行核实,确定对管线的清洗与否。确保注水水质合格。 9、每月由地质技术员和注水技术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注水井进行动态分析,掌握油水井对应情况变化及注水动态情况。 二、注水井巡回检查操作规程 1.检查该注水井的单井管线。 2.检查采油树各闸门。 3.录取油套管压力。 4.检查配水间各闸门。 5.检查配注的完成情况,根据泵压的变化调整好注水量。 6.录取注水量,填写报表。 注意事项:开关闸门要侧身,缓慢进行,严禁猛开猛关。

浅谈如何提高注水井精细管理 段庆斌

浅谈如何提高注水井精细管理段庆斌 发表时间:2019-10-18T09:23:13.3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段庆斌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也越来越需求石油等能源,并且企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受到油田,油水井的影响的,其发展管理的重心也是油田,油水井。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第二作业区采油四区七队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也越来越需求石油等能源,并且企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受到油田,油水井的影响的,其发展管理的重心也是油田,油水井。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是精细化学管理,精细化学管理在对企业的效率提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其应用于油田,油水井方面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本文对油田,油水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用精细化学管理于油田,油水井方面的对策,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是油田领域的发展,并且油田领域的发展对工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不过对于传统的石油企业管理来说,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在油田和油水井的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弊端,这对油田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对油田采取精细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石油生产现场概述 石油最基础的生产管理实施有现场的管理,也可以说是对计量站和油水井的管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应的采油技术,将油流从地下开采到地面上来。然后再经过相应的管线进行输送工作,经过油田转油站对其进行分离和处理,最后将油和水进行分离,得到符合标准指标的油。对于油田注水过程,注水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生产任务是按照相应的配置要求完成注水量,得到水驱开发效果。确保油水井的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完成油田管理的相应指标。要想完成油田开发技术的要求和目标,完成油水井工作任务是至关重要的,完成油井的生产效率,才能完成油田生产的产能指标。油水井的管理工作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完成直接关系到油田的产能指标。所以对油水井的日常维护和处理工作非常重要。 2油水并存的问题 油田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心是油水井。对于油水井的管理工作来说,其发展直接决定了油田工作。不过油水井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第一,油水井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是非常复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难度很高,并且有水井的精细化管理程度也比较低,其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无法发挥其指导作用。第二,对油水井的日常管理工作来说,如: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等工作。但实际过程中,却无法进行量化的考察,再加上油水井的管理职责方面没有进行量化和细化,就会导致某些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进而对油水井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对油水井的管理工作进行加强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在过程中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对每个工作的细节进行强化,并重视工作环节的管理,才能提高整体油水井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油水井的经济效益。 3对油田油水井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3.1对分层注水井管理进行强化,提高工作的效率 油田油水井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注水井,所以对注水井的管理工作进行落实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够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油田油水井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第一,对注水水压进行合理的控制,让其水压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然后稳定泵压,保证注水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二,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水源井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且记录下水源井的实际工作情况,若工作过程中出现故障,需要及时汇报,并进行修复的工作,从而对故障率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来确保整个工作能够有效安全的进行。第三,还要对注水井中的污垢进行定期处理和清除,对水井进行清洗,采用的工具是高压洗井车,水泥车等,直到里面的水质达到标准为止。对注水井的水质进行控制,这一部分也属于精细化管理工作之一。第四,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对注水井进行定期清洗之外,还需要对水质进行监督,每天对水进行抽样检查,检测其情况,确保油水和水质都符合标准。第五。提高职能测调工作和加强注水井的管理工作,对井下的压力流量等参数进行采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改变传统的操作模式方法,采用陶瓷水测调方式新方法,在井下实现免投捞流量的调节工作。整个过程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2对日常管理工作进行中,是对工作程序进行规范 油田,油水工作的重点是日常工作。精细化目标管理的实现过程也主要是通过提高日常工作的工作质量完成的。所以,石油企业要加强对日常工作的重视。首先,要注意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测试,并结合日,周,月的测试制度,对油井的液面进行测试,时刻观察网络的变化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完成工作任务后,要及时的向上级汇报。相关的工作部门也需要分析并研究数据,工作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含水率,电流等因素,以此来保证整个工作流程的科学合理性。另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动态管理工作,该工作对井筒的管理水平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3.3资源整合,班组管理“立体化” 传统注水井洗井模式中人员设备由各采油矿自行分配,洗井数量波动常常导致部分采油矿工作量完成后人员设备闲置,而其他采油矿则存在工作量大、缺少人员设备的现象。“立体化”精细管理模式的实行是将洗井业务直接从采油矿剥离,整合后形成“作业大队—洗井班组—采油矿”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作业大队直接接管洗井班组,并根据各采油矿每天上报洗井任务量的不同,对洗井班组灵活安排,提高了洗井人员及设备的利用率,有效解决了洗井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同时,该模式在满足采油厂年度洗井任务的前提下,还可对厂大型临时性工作进行集中统一运行,专业性和机动性更强。 3.4深入研究和分析,提高决策水平 为了油田的生产计划能够顺利的完成,需要对油水井进入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以要特别重视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第一,精细化管理制度能够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并且能够确保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除此之外,要进行周会议,月总结等工作。第二,对于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流程进行分析,并加强其管理工作。另外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实地考察的资料,明确工作目的和发展目标,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绘制相应图表,了解石油的变化情况,以此来为石油的开发工作提供支持和力量。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石油的监督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及时的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不断的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