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网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390.00 KB
- 文档页数:5
城乡规划路网设计方案规范1. 引言城乡规划路网设计是城市和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乡发展、交通流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确保城乡规划路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制定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套城乡规划路网设计方案规范,以供参考和借鉴。
2. 设计原则城乡规划路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2.1 综合性原则城乡规划路网设计应考虑城市和乡村的整体发展需要,兼顾人口分布、交通需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实现综合化规划。
2.2 环境友好原则城乡规划路网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提高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
2.3 安全可靠原则城乡规划路网设计应优先考虑交通安全,合理布置路网,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4 便利性原则城乡规划路网设计应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高交通效率。
3. 设计要求城乡规划路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3.1 核心城区设置环路核心城区应设置环路,并合理配置进出口,便于交通流动和分流,减少交通拥堵。
环路应考虑未来城市规模的扩展,具备较大的通行能力。
3.2 主干道设计主干道是城乡交通的骨干,应根据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和城市规模合理设置。
主干道应连接核心城区与周边城区,连接城市中心与重要交通枢纽。
3.3 支路、支线设计支路、支线连接主干道与次干道,起到分流交通和连接小区的作用。
设计时应考虑交通流量、居民出行需求和城市规模。
3.4 步行和自行车道设置城乡规划路网设计应着眼于非机动交通的需求,设置步行和自行车道,提供便利的交通方式,减少对机动交通的依赖。
3.5 公交网络设计城乡规划路网设计应合理配置公交线路,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公交线路应覆盖城市各个重要区域,方便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6 可变车道设计城乡规划路网设计应考虑不同时间段的交通需求,设置可变车道,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调整车道数目,提高交通效率。
《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含专项规划和部分重要道路详细规划)》文本主要内容摘选第一章总则1、规划背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优化、完善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系统,构建畅通高效的道路交通体系,进一步提升控规对道路交通设施控制用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指导道路设施建设,编制本规划。
2、规划范围和年限(1)规划范围: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一致。
中心城区道路网与即墨、胶州、临空经济区等外围组团的路网及干线公路紧密衔接,故研究范围扩大至这些区域。
(2)规划年限:至2020年,考虑远景需求。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策略1、规划目标结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强道路网络连通性,贯通骨干网络,加密次支路网,构建功能清晰、级配合理、布局均衡、内外衔接的一体化道路网络。
2、规划策略(1)落新政策、行新理念;(2)组团通连、新老融合;(3)结构完整、快慢有序;(4)功能协调、容量匹配;(5)尺度适宜、绿色优先;(6)规划统筹、管控高效。
第三章道路网络系统规划1、中心城区路网整体规划中心城区规划道路网总长度5716km,密度为7.69km/km2,道路面积率为19.39%。
其中规划高快速路总长423km,密度为0.57km/km2,规划形成“区域一体、高快衔接、六横九纵、环湾放射”的高快速路网络。
(1)六横轴:胶州湾西路—嘉陵江路—胶州湾隧道—胶宁高架—银川路;疏港高速—胶州湾第二条机动车隧道—杭鞍高架-辽阳路;青兰高速—胶州湾大桥—大桥接线;胶州湾高速(湾底段)—仙山路;扬州路—正阳路;中心城区北部快速路。
(2)九纵轴:滨海公路快速路;青银高速—青新高速;山东路—重庆路—龙青高速;环湾大道—双元路;胶州湾大桥红岛接线—华中路;青威快速路;机场高速;机场西快速路—胶州湾高速(西岸段)—江山路、昆仑山路;沈海高速。
东岸城区规划道路网总长度2237km,密度为8.84km/km2,道路面积率为19.27%。
贵港市区道路网规划①对外交通贵港市陆路水路运输条件优越,为巩固桂东南交通枢纽地位,城市的对外交通功能处于较重要的地位。
规划建立完善的陆路转运通道体系,同时减少货物运输对城市交通的干扰,提高城市交通的运作效率。
⑴铁路1、完善现有的铁路设施及其配套设施,铁路与城市道路交叉应尽量采用分离立交进行隔离;对现有狭窄和环境较差的通道进行改造,提高其通行能力和可用性,分流南北向的交通压力;新建主干道的过铁路通道必须保持车道数量而不至于形成交通瓶颈。
2、建设南广铁路,处理好铁路与相交城市道路的关系。
3、新建南广铁路新贵港站,改建现有贵港火车站,建设成交通集散和景观综合性广场,成为贵港对外窗口的第一站。
4、近期将原铁路货场搬迁至客站东侧,远景搬迁至八塘。
5、远景在甘塘、横岭组团建设港口铁路专用线,缓解对外公路运输压力。
(2)对外公路1、处理好与梧州-贵港高速和南梧高速形成“十”字形快速路网的衔接关系,与城市快速路和连接线共同打造快速对外通道。
2、建设东环,处理好与相交道路的关系,控制出入口数量,完善外环快速路系统。
3、改造和新建由环路向外的辐射公路,形成“一环十一射”的对外公路系统,组织过境及货运中转的需求;新建和主要对外方向公路达到二级及以上,加强中心城与覃塘区以及其他城市的联系。
具体为:G324王灵-贵港-兴业段改造为一级,S304提升为一级;港南-木格、贵港-三里五里镇公路改造为二级;新建中心城区与石龙-小平阳二级公路的连接线、港南-桂平二级公路。
4、公路客运站:结合对外公路出入口和城市交通干道,远景共布置5个公路客运站,规划期内建成4个客运站。
5、公路货运站:结合主要出入口和货运需求产生点布局,远景布置6个公路货运站,规划期内建成4个。
(3)水路及港口规划加强西江黄金水道的通道功能,提高其现有的水路的通过能力满足未来货运的需求,郁江贵港-梧州航道等级由三级提升为二级;发挥港口运输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主枢纽港的物流中心作用,同济大道以下至电厂的岸线主要布置工业和中转运输港口,重点发展华润贵港、石卡白沙、郁水、罗泊湾、猫儿山、苏湾等作业区,形成以罗泊湾作业区和中转港作业区为轴心、码头分布基本合理的港口格局;逐步将猫儿港建设成为大型的散货中转港,而罗泊湾港建设成集装箱专用码头;建设江南工业园区专用码头和甘塘、横岭作业区;建设贵港中心城区旅游专用码头。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道路网络设计与优化研究摘要: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道路网络设计与优化研究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交通效率和改善居民出行条件的重要内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需求的增长,道路网络的合理布局和优化设计对于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道路;网络设计;优化引言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交通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在这种背景下,道路网络设计与优化成为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问题。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可以优化道路网络布局,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
1道路网络设计原理道路网络设计是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对于城市交通的发展和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在道路网络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交通需求、交通流量、地理条件、城市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
道路网络设计需要遵循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提高交通效率、保障交通便利、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等。
这些原则旨在实现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交通需求,即通过分析人口分布、就业结构、出行行为等,预测城市交通的需求。
其次是交通流量,通过交通量调查、交通模型和仿真等方法,预测交通流量并确定道路容量。
还需要考虑城市规划,确保道路网络与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域相适应。
另外,还需考虑地理条件,如地形、水系、土地利用等因素,以及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等因素。
根据交通需求和功能要求,道路网络应设置不同等级和类型的道路,以适应不同的交通需求。
主干道和快速路主要用于长途和快速交通,支路和街巷则主要用于本地交通和配套服务。
根据交通需求和城市规划,确定道路等级和类型有助于优化道路网络,并提高交通效率和质量。
2道路网络设计方法与技术2.1交通流量预测和需求分析交通流量预测和需求分析是进行道路网络设计的首要步骤。
通过准确预测交通需求,可以合理规划道路网络,提供高效的交通服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方案第一,交通基本理论。
首先,要明确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包括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保障交通安全,促进交通便捷和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要了解不同类型城市道路的特点和规划需求,例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
此外,还需研究和应用交通流理论、道路设计理论等交通基本理论,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交通需求调查与分析。
要通过对城市交通状况进行调查,包括交通流量、速度、交通事故等数据的收集。
同时,还需进行交通出行方式、出行量、交通流分布等的调查与分析,以了解城市交通需求和问题。
通过对交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可以为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依据。
第三,道路网规划。
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中,要依据城市交通需求,制定合理的道路网规划方案。
首先,应确定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道路的布局和数量。
其次,要合理分配交通流量,确保交通流的畅通。
同时,还要考虑道路与交通枢纽的连接,以及与其他交通工具(例如公交、轨道交通)的衔接。
第四,道路设计规范。
在道路设计方面,要考虑道路功能、不同类型车辆的通行需求、交通安全等因素。
例如,对于主干道和次干道,应采用分道机动车道制,保证车辆通行的流畅性和安全性。
另外,还要考虑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需求,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第五,交通标志和信号灯设置。
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要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信号灯,提高交通流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交通标志应按照规范设置,并与道路功能和交通流量相匹配。
信号灯设置应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交叉口的性质进行合理布置,以提高交通安全和流畅性。
第六,交通管理和维护。
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方案中,要考虑交通管理和维护的需求。
例如,对于交通拥堵的问题,应考虑交通管制、限行等措施。
同时,还应配备交通管理人员和设备,及时处理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确保道路交通秩序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方案应综合考虑交通基本理论、交通需求调查与分析、道路网规划、道路设计规范、交通标志和信号灯设置,以及交通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法及研究目前,城市的快速进展给公路交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要紧表现在人口的快速增长与集中,导致道路货物的流通速度加快,货运量激增超过了道路上的负荷。
与此同时,区域经济进展与一体化的加速进展,将继续对公路运输网络提出新的要求。
因此,如何规划布局,衔接与协调公路网络与有关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公路网规划布局的原则1.1与经济社会进展相协调。
公路网规划应满足城市经济社会的进展趋势与城镇体系布局与产业布局。
同时,规划也不应仅仅局限于眼前,而是能够运用超前的思维与进展理念,通过合理规划路网布局以促进经济进展,引导形成合理的城市布局与产业布局。
1.2与区域路网相协调。
公路网规划应结合各类公路网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与经济效益以实现合理的运输。
同时,公路网络应与周边城市道路网络进行有效的衔接与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引导城市带动乡村进展。
1.3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
作为综合运输网规划的一个构成部分,公路网规划应遵循综合运输网规划的要求,不仅要满足自身进展的需求,还务必充分考虑与铁路、水路与航空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并积极配合其他交通方式,以减少乘客中转联乘的时间,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
1.4与环境进展、节约能源相协调。
公路网规划应充分考虑地形与地貌,合理选择线路,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土地的占有与破坏[2]。
公路网规划尽可能以改造为主,辅以相应的新建工程,避免穿越森林,减少与河流的交叉。
道路建设应坚持适度进展的理念,减少不必要的资源与能源浪费。
2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法的研究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法的研究通常是指在对公路网现状与对该地区的经济社会与交通进展需求调查与分析后,根据不一致的目标与条件,使用适当的方法或者建造模型为未来公路网络绘制成平面图。
目前,常见的公路网布局方法包含od流向流量法、总量操纵法、经验分析法与交通区位法。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1od流向流量法。
od流向流量法是以交通流量预测分析结果为基础的交通规划方法。
道路专项规划引言概述:道路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道路专项规划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道路专项规划的意义、规划内容、规划原则、规划实施和规划效果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道路专项规划的意义1.1 提升交通效率道路专项规划通过合理规划道路网布局,优化道路交通组织,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从而提高交通效率。
1.2 保障交通安全道路专项规划考虑道路交通流量、道路设计标准等因素,规划合理的交通组织方式,减少事故发生概率,保障交通安全。
1.3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专项规划将交通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道路专项规划的内容2.1 道路网规划道路专项规划首先需要规划道路网的布局,包括主干道、支路、环路等,确保道路网络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2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道路专项规划要合理规划道路交通组织方式,包括交叉口设置、道路标线、交通信号灯等,提高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2.3 道路设计标准规划道路专项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发展规模,规划道路的设计标准,包括道路宽度、车道数、人行道设置等,确保道路设计符合交通规范。
三、道路专项规划的原则3.1 综合性原则道路专项规划要综合考虑城市交通需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确保规划的综合性和可持续性。
3.2 公平性原则道路专项规划要公平合理地分配交通资源,确保各区域、各交通方式的公平发展。
3.3 灵活性原则道路专项规划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交通需求的变化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四、道路专项规划的实施4.1 规划编制道路专项规划的实施首先需要进行规划编制,明确规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案。
4.2 规划审批道路专项规划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确保规划符合交通规范和城市发展要求。
4.3 规划落地道路专项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规划的落地,包括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等,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什么叫规划路网工程施工一、什么是规划路网工程施工?规划路网工程施工是指在城市道路和街道的建设和改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规划路网工程施工包括道路设计、道路施工、交通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优化设计和施工工艺,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
二、规划路网工程施工的重要性1.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规划路网工程施工可以优化道路布局,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流畅度,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2.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规划路网工程施工可以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3.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规划路网工程施工可以改善居民出行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保障城市安全。
规划路网工程施工可以提高城市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城市居民和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三、规划路网工程施工的实施步骤1. 规划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城市道路和街道的交通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城市交通规划和道路网络规划,确定道路建设的需求和目标。
2. 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道路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确定道路的路线、宽度、桥梁、隧道等建筑技术要求,并进行施工图纸的编制。
3. 施工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选址、采购材料、招聘施工队伍等。
4. 施工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包括开挖、铺设、砌筑、铺装等各个施工环节。
5. 完工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已建成的道路和街道进行验收,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同时进行设施的调试和维护。
四、规划路网工程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合理规划和设计。
在规划路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城市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和设计道路网络,以实现最佳的交通效果。
2. 施工质量和安全。
在规划路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施工质量和安全,做好施工监督和管理工作,保证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
组团式城市道路网规划分析摘要:结合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布局以及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给出了组团式城市的定义,探讨了组团式城市的布局模式及各自的特点,给出了组团式城市道路网的规划的原则以及规划方法。
关键词:组团式城市道路网规划区位分析0 引言我国目前城市的主要布局主要为单中心集中式,这种布局的典型特点是以城市中心为放射点,向外围衍射,类似于“摊大饼”。
单中心集中式的城市布局有着其局限性,如果城市规模过大,以城市中心为圆心的放射状道路网势必会造成城市中心的过渡拥挤,所以此类城市布局不适用于我国的特大城市。
目前国际大都市,诸如巴黎、东京、莫斯科等均采用组团式城市布局。
1 组团式城市的概念组团式城市的概念是指由主体城区团块及其他若干基本团块共同组成城市建成区,城市团块的分割或是河流,或是高山等自然环境条件,这些天然的外界因素将城市分割成若干块具有一定规模大小的区块,这些区块有着各自的道路系统和区块中心,不同的团块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和距离,由快速的通道将各区块联系起来,从而将城市形成一个整体,如此一来,就避免了单中心城市存在的产业的过分集中、人口的过分密级以及城市的交通拥挤,组团式城市的各个区块的发展均不受限制,同时新扩展的部分不会对城市整体带来负面影响。
2 组团式城市布局的模式根据我国大型城市组团布局的模式统计分析,无外乎以下三种类型:(1)边缘组团式布局所谓边缘组团布局指的是以主城区为中心,在其周边建设新区,主城区在整个城市中处于中心地位,对周边的新区团块进行辐射,主城区与新城区在功能上互补,同时根据新城区的规模大小及城区功能制定其与主城区的交通区位线与道路等级。
目前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的扩展模式便采取了边缘组团式布局。
一般来说主城区与较发达的新城区块拥有较高的交通区位线级别,对于偏弱或偏小些的新城区块则拥有级别偏低的交通区位线级别。
(2)多中心组团式布局所谓多中心组团式布局是指组成城市的各个区块之间内部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社会成熟度处于相当的水平,没有明显的强弱之分。
2024年城市道路管线综合规划方案一、引言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道路管线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道路管线规划可以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城市居民出行条件,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道路网络规划、道路交通管线设计等多个方面,制定2024年城市道路管线综合规划方案。
二、城市交通需求分析根据城市的人口增长、居民出行方式变化以及经济发展,我们可以预计2024年城市的交通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为满足这一需求,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道路容量、改善交通运行效率以及提升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三、道路网络规划1. 道路网密度提升根据城市规模和交通需求,我们将制定道路网密度提升规划。
重点是在市中心和交通繁忙区域增加道路,以提高交通容量和流动性。
同时,应合理考虑环境、历史遗产和居民需求等因素,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 多层次道路网络规划针对不同层次的交通需求,我们将建立多层次的道路网络规划。
一级道路主要用于城市快速通行,连接城市的主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区域。
二级道路则负责连接居民区和商业区,以满足居民日常出行需求。
此外,我们还将建设高架道路、地下道路等,提高交通效率和空间利用率。
四、道路交通管线设计1.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合理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城市交通管线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科学规划信号灯的时序和配时,可以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我们将引入智能交通信号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路况来调整信号灯的配时,提高交通的智能性和效率。
2. 公交车道和自行车道规划城市道路上的公交车道和自行车道是提高交通效率和鼓励环保出行的重要措施。
我们将规划公交车道和自行车道的位置和宽度,确保公交车和自行车的通行畅顺,并提供安全、便利的出行条件。
3. 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在道路交通管线设计中,我们还将注重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
通过种植树木、花草等植被,可以改善路面环境,减少尾气污染。
同时,合理设计道路景观,可以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增加行人的出行满意度。
浅论城市道路规划及改造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影响城市命脉的道路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市政道路规划设计问题做一下分析探讨。
关键词:路网规划设计一、城市道路网设计应满足基本要求(一)我国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个等级。
快速路和主干道共同构成城市的主骨架和主动脉,也是城市机动车交通的主通道。
城市主干道可以是景观性的,但不应当是生活性的,尤其不应当是商业性的。
城市次干道的交通功能是为主干道和快速路承担交通分流和集散。
因此,次干道兼具交通性和生活性两种主要功能。
支路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主要是为地区或地块的出入交通或通达交通服务的。
(二)从道路交通功能正常发挥的要求来讲,道路网络系统必须是一个有机协调的系统。
首先,必须具有合理的等级结构、功能结构和布局结构。
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应由各类道路应各司其责,有机结合,实现道路功能结构与等级结构的协调统一。
其次,每一条城市道路都有多重特定的功能。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应以实现其合理的交通功能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市政管线、绿化、景观、日照、防灾等其他附属功能。
城市道路应根据其应赋的道路功能来确定合理的道路红线、横断面形式和分配等,决不是越宽越好。
第三,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影响甚至决定道路网交通容量的关键。
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必须与路段的通行能力相匹配,否则,要么会造成路段通行能力的富余和浪费,要么造成交叉口的严重阻塞。
第四,城市道路要慎重处理好于城市空间、土地开发、历史风貌、遗产保护等之间的关系。
二、我国城市道路网存在的常见问题(一)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造成道路系统功能紊乱路网级配不合理,导致就会城市道路交通功能的紊乱。
交通生成点与干路系统缺乏过渡性连接设施,城市交通集中在几条贯通性干路,不仅不利于机非分流系统的形成,也不利于不同出行距离交通的相互分离,更不利于不同类别道路系统交通功能的发挥。
普遍表现为城市交通该快不快、该畅不畅、该通不通、该达不达;长距离交通与短距离交通重叠,机动车交通流与非机动车交通、步行交通流重叠,快速交通流与普通交通流重叠;大量过境交通穿越城市道路,机动车交通穿越市中心区,大片居住区成为公交盲区,商业中心公交、自行车、行人出行没有方便感、安全感等等。
城市道路网布局交通的发展是应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而生的,道路网络是联系城市和交通的脉络.城市道路网络布局是一个城市的骨架,是影响城市发展,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的因数城市道路网络担负着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以及地面有轨交通的运行,其网络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城市布局和城市交通的大局。
道路系统一旦确定,将随着时间长期延续下去,即使遇到自然灾害或战争的破坏,在恢复和重建城市时,也较难改变,将对城市产生深远的影响。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我国现有路网形成,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应当时的政治、经文化发展与交通运输需求逐步演变过来的。
城市道路网的格局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现状条件和当地建设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交通及其他各种要求而形成的。
因此,没有什么统一的格局,实际工作中更不能机械套用某一种形式,而必须格局各地的具体条件,按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组织。
按已形成的城市道路网格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1、方格式又称棋盘式。
其优点是设计简单,房屋朝向易于处理,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城市交通拥挤。
2、放射式其特点是城市有明显的市中心或广场,各条街道均通向这里。
单纯的放射式只有在小城镇才能适用,因为从城市的任一点到另一点,都要绕经中心。
3、环形放射式既保持放射街道,又加上与市中心成同心圆的环状街道,以避免单纯放射式的缺点。
4、方格----环形----放射混合式其特点是城市主体地区采用方格式布局,以外设方形或多边形环路,加放射对角线式直通道路。
5、自由式这种城市道路网没有一定的格式。
这是由于城镇地区所处地形复杂,考虑了道路功能,又结合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加以组织而形成的道路网形式。
其缺点为占地多,城市内任何两点间道路的非直线系数都较大一般将其归网络为四种典型城市道路网。
方格式、自由式、环行放射式、混合史。
一、典型方格式路网的城市方格网式道路网是最常见的一种路网布局,几何图形为规则的长方形,即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接近平行的干道,在干道之间布置次要道路,将用地分为大小适合的街坊,具有典型方格网络布局的城市如:北京旧城,还有其他一些历史悠久的古城,如洛阳,山西平遥,南京旧城等。
西安路网布局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域多心,在西南方向形成以户县为主的副中心,在东北方向形成以新筑、临潼为主的副中心,在北部方向形成以阎良为住的副中心;在渭河以北形成以高陵跨过渭河形成的渭河工业区为主的副中心;在南部方向形成以长安为主的副中心。
西安城域内是西安的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客运中心,每天承担着巨大的人流。
西安城墙内的结构又限制着道路的承载能力,所以城墙内的区域是西安交通最为拥挤的区域,西安的城域内的交通图是严格的方格网。
方格网式路网特点:方格网道路一般都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形成的,路网布局和当时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城市大都属于古城,在现代的路网建设和改造中需要考虑古城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协调。
方格网路网布局一般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域宽阔的中小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方格网路网将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交通需求。
方格网式路网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土地规划和方向,开发土地在拆分上具有灵活性。
方格网道路布局交通组成简便,有利于机动灵活的组织交通,如交通堵塞和道路改建施工时将便于疏散和组织交通。
方格网路的交叉路口一般都是规则的十字交叉路口,便于管理和规划。
二、典型方格----环形----放射混合式路网的城市混合式或综合式道路网系统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形和交通需求将城市不同区域的各种道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使道路网既能满足交通需求,又能满足经济和建筑上的需求。
混合式是多种多样的组合,是城市阶段发展的体现。
这种路网形式考虑了自然历史条件,有利于因地制宜的组织交通,使交通得到一个完整而统一的建筑规划结构。
它全面地考虑了城市中的基本组成要素,使它们在城市用地上协调配合。
如果规划合理,这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形式。
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城市的这种混合式道路系统,如果在好的规划思想指导下,对城市结构和道路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调整,因地制宜进行规划,仍能可以很好的组织城市生活和城市交通,取得较好的效果。
北京作为现代化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道路布局规划工作更具有综合性质。
城市道路网系由城市干道为纲、各种中校街为目,共同组成。
每条道路功能不同,其建筑性质、技术标准各异。
为合理组织城市交通,进行道路建设,在道路网规划中应明确每条道路的作用。
根据城市的不同情况,还可以考虑自行车专用道、有轨列车专用道、步行林荫道、步行商业街、风景游览道。
2.城市道路布局基本在城市网中,不同功能的道路组成不同等级的道路系统。
主要道路系统由城市干道中交通的道路所组成,解决城市各部分之间的交通联系和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
这个系统是组成城市用地的骨架,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结合城市的功能结构予以解决。
辅助道路系统基本上是次要的交通性及城市生活性的道路系统,主要担负称呼司分区的生产组织和生活安排。
方格----环形----放射混合式路网的特点为使方格式格局的非直线系数降低,早就提出了在方格系统中加入对角线街道的办法,但又出现了破坏市内街坊整体性和使中心交通过于集中的缺点。
我国东北伪满时期改建的一些城市如长春,部分采用了这种形式。
在我国大中城市规划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种内方格外放射式的道路网格局。
其特点是城市主体地区采用方格式布局,以外设方形或多边形环路,加放射对角线式直通道路。
这既避免了将大量车流、人流引入中心区,又缩短了各端点的走行距离,还有利于同对外公路以及小城镇、郊区县镇联系。
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道路规划,即按此格局进行,已收到良好效果。
北京为了适应城市的扩大,交通量的增加及现代化交通工具的需要,城区将建设横贯东西向的六条干道、改善纵贯南北的三条干道,同时还将开辟和改建一些次干道与支路,修建立交、过街隧道或天桥,以逐步改造城区原有的方格棋盘式道路系统。
同时建立四个环道,九条主要放射路和十四条次要放射路,疏导城区客货流,连络远近郊城镇,沟通其它地区(图101)。
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格局明朗,四通八达,市区、郊区联系方便的城市道路网。
芝加哥市是美国较古老的特大城市,市区道路是方格状,并有六条放射状高速路集中到市中心,并与半环路横切。
还有七条地铁汇集在闹市区的高架环形铁路上综上所述,今后规划路网应该:(一)强调道路分清性质与功能。
快速路和主干路在城市交通中主要起“通”的作用,要求通过车辆快而多,次干路则兼有“通”和“达”的作用,其上有大量沿街商店,文化服务设施,靠公交对居民服务,支路主要起“达”的作用,其上有较多的公交线路行驶,方便居民集散。
(二)道路网的密度。
快速路和主干路的密度,视城市规模和用地形状而异,次干路和支路的密度不论长大小都取一样数值,是希望在组织居民生活的基本结构中,具有相同的交通可达性,也有利于组织非机动车交通。
城市用地中,扣除工业区、公园绿地、水面、对外交通等用地,需要布置支路的用地面积不到城市总用地面积之半,加上部分在居住区的道路也作为支路。
因此,支路的实际密度可达到5—8km/km2,市中心区支路密度可更高一些。
支路密,用地划成小地块,有利于分块出售开发,也便于埋设地下管线,开辟公交路线。
支路多,若沿街设摊、停车,即使占用一两条路,对交通影响也不大。
反之,支路少,干路稀,占干路设摊、停车形成大量活动瓶颈,则交通必将受阻。
(三)做好干路与支路的规划。
规定在配合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交通战略规划阶段,做好干路网的基本骨架规划;在配合城市分区规划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阶段,做好支路网的规划,这样支路的规划实施就能得到保证。
(四)将快速的车辆交通和慢速的步行交通在规划的道路网系统中区分开来,市中心区,支路密,有利于开辟步行区,结合广场和公交路线使之具有很大的吸引容量和交通聚散能力,使中心区成为外来旅游者的客厅和本市居民的起居室,增加人们有声和无声的交往,丰富生活的情趣。
快速的道路是城市的动脉,尤其当城市用地日益扩大时,快速路是缩短市民时空的基本保证,是提高城市运转效能的基本手段,必须严格保护其功能。
(五)要建造道路外的停车系统,城市中车辆的行与停实交通过程的两个方向,行的目的是停(供上下乘客、装卸货物),实现位移;停的延续是行(得到新的位移),为行作准备。
因此,两者缺一不可,应予同样重视。
但目前各个城市都大量缺乏公共停车场,也缺乏路外的公共站点和换乘枢纽。
习惯占用车道停汽车,占用人行道停自行车,使道路断面宽度被任意缩减,产生了大量活动瓶颈,使行人无处可走,随意走在车行道上,与车辆混行,造成交通混乱,车速变化无常,通行能力大为降低,所造成的交通损失远远超过在道路的以外建造停车场地和公交站点的费用。
国外城市中心地区地价是很昂贵的,但为了保证道路的交通效能得以充分发挥,尚且建造了一系列路外停车场地、停车楼和完善的停车指引系统。
我国也应该借助停车系统的建立达到改善交通秩序的目的。
总之,在道路网的规划时,必须改变许多老的观念,要重视路网在不断的发展,要重视路网的规划质量,要重视路网于其中相关交通的供求关系,才能实现交通综合治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