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熵分析的海口市工业优势产业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44.71 KB
- 文档页数:4
海口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海口市总体发展概况1.地理位置优势海口市地处海南岛北端,地处中国南海沿岸,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政治、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热带旅游胜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此外,海口市还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有着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和现代物流设施。
2.经济发展现状目前,海口市已经建设成为了中国热带农业科技示范区、中国热带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国热带海洋资源优化开发试验区、中国热带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创新试验区、中国热带工业化深度开发示范区、中国(海口)商品粮食、橡胶、药材和食用菌基地、中国(海口)玻璃加工产业窗口、中国(海口)绿色制造基地等一系列国家级农业示范区,为全市的现代农业产业和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文化与教育建设海口市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含有丰富的乐山文化、文昌文化、琼剧文化和潮汕文化,同时拥有着丰富的南洋风貌。
海口市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母港,历史悠久,岸上有文昌博物馆、龙滚观文化博物馆、琼海文化博物馆等文化遗址和文化艺术活动场所。
4.生态与环境建设海口市自然生态保护区有多个,拥有大量的生态资源。
其中博鳌水库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儋州蓝洞海上公园自然保护区、琼中南湾热带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水滨杳其完好、山脉险峻、自然景观奇异而驰名。
海口市力求实施科学、健康、高效、谐和的新型城市发展方式,呵护和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二、海口市未来建设的可行性分析1.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支持下,海口市将会成为中国重要的金融、贸易和旅游中心,因此,必须加快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作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城,海口市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应该注重生态环保,建设绿色交通、水利设施、能源设施等基础设施,力争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2.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海口市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上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培育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
利用区位熵分析法对A经济区进行区域分析-----杨扬一、A经济区及其各个城市概况(一)A经济区概况A经济区(Beibu Gulf Economic Zone)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主要由NN市、BH市、QZ市、FCG市四座城市以及YL市、CZ市两个城市作为物流中心,形成“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见图1)。
该经济区是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地带交汇点,东临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沿海、沿边、沿江,是中国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区,是最便捷的西南出海大通道,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在中国与东盟、泛A经济区、泛珠三角、西南六省区协作等国内外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自2006年3月成立以来,经过7年多的开发,A经济区经济快速增长,现代产业体系快速兴起,基础设施快速完善,亿吨大港快速崛起,大开发格局快速形成,成为G省经济发展的龙头,西部大开发的引擎,中国沿海沿边经济开发的重要亮点,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通道。
(二)A经济区各城市概况1.NN市概况NN市,简称邕,古称邕州,是G省首府,G省第一大城市,A经济区核心城市,华南地区特大城市,是G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和贸易中心。
NN市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位于G省中部偏南,是环A经济区沿岸重要经济中心,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国际城市。
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琼、西接印度半岛,是华南沿海和西南腹地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及东南亚经济圈的连接点,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
2.BH市概况BH市位于G省南部、A经济区东海岸,全市南北跨度114公里,东西跨度93公里。
境内有钦北铁路、209、325国道经过,高速公路可直达NN市、湛江等地,把BH市与桂林、重庆、成都、广州等重要城市连接起来,构筑了中国西南地区便捷的公路出海通道。
BH市辖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和合浦县,23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342个村委会、84个社区居委会。
D O I:10.13546/j.c n k i.t j y j c.2021.24.010I f观察产业集聚、人口规模与环境污染唐建荣,郭士康(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文章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区位熵测算各省份产业集聚程度,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环境污染指数,通过构建GTWR模型考察产业集聚、人口规糢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及空间异质性。
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环境污染差异性与关联性并存,环境污染指数整体表现为“东强西弱”的态势;产业集聚、人口规模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时空非平稳性及异质性;各区域两要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系数时序波动方向以及作用强度不同;系数时变形态不同,呈现“倒U”型、下降等变化态势;系数空间分布呈现东、中、西部梯度变化的格局。
关键词:环境污染;产业集聚;人口规模;GTWR模型;异质性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21)24-0046-06〇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奇迹给中国 带来了光环,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_资源问题,环境恶 化与资源耗竭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难题。
中国产业和人口的快速发展是环境问题的主 要诱因。
随着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产业经济 发展模式趋于集聚化,产业集聚对环境有着显而易见的影 响;人口与环境的矛盾自人类社会发展以来就一直存在,人口规模扩张不断加重环境的压力。
产业集聚、人口规模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已成为 学者们的重要关注点"_i n。
随着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以及对 产业的政策引导,未来人口规模的扩大以及产业集聚程度 的不断提高会对环境污染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值得讨论和 研究的问题。
本文通过收集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 的面板数据,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聚和人口 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分析产业集聚和人口规模对区域环境污染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以及时间变化趋势,进而揭示产业、人口与环境之间 的关系。
基于区位熵方法的物流枢纽分类研究作者:***来源:《物流科技》2021年第12期摘要:物流樞纽是物流设施运行和组织的核心,是提高物流业效率的关键。
产业发展决定了不同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分析城市产业特征对于指导物流枢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采用区位熵方法,以河南省为例,选取合理指标分析了各城市优势产业,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物流枢纽,并为物流枢纽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河南省18个地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区位熵仍较大,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二,根据区位熵及各地存量物流设施,得出了河南省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三类物流枢纽建设城市;第三,河南省应进一步扩大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建立与物流枢纽建设相匹配的产业体系,形成“枢纽+通道+网络”物流体系,以物流枢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关键词:区位熵;物流枢纽;分类方法;产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Logistics hub is the core operation infrastructure of logistics facilities, and also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role of node cities is different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due to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so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fferent cities is significa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hubs. The methods of location entropy were used in the paper, the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different kinds of logistics hubs were made out. The analysis result as follows, firstly, the location entropy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and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re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hould be further optimized. Secondly, the cities which ar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of logistics hubs including land port type, productive service type and trading service type a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location entropy and existing logistics facility. Thirdly,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industrial system matched to the logistics hubs should be constructed, the hubs, channels and network logistics system in Henan province should be formed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 location entropy; logistics hub; classify method; industrial development0 引言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已成为评估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十一五”海口城市定位及核心竞争力研究一、海口市“十一五”期间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1.1 宏观经济发展相对平稳持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以高速增长为特征的起飞阶段的初期。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我国仍具有保持较快经济增长速度的潜力,经济高速增长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同时,出于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地区和环境问题、发展科技教育等目的,我国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这种状况不但使海口经济具备国内经济长期高速成长的依托,而且还将拥有广阔的外部市场空间。
此外,海口一些特色产业的发展还具有抑制我国过快增长的国外需求的作用(例如东南亚等地的出境旅游等方面)。
1.2经济增长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转变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以及政府每年规模庞大的基本建设投资的支撑和对外资越来越重的依赖。
未来,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将越来越受到摒弃,取而代之的将是按照“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
这将意味着不单纯用GDP来评估一个地区的发展成果,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生态环境效益。
此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1.3 产业结构将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我国工业化开始进入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高加工度产业主导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有大幅度增长。
然而,无论从高收入国家还是中低收入国家的经验数据来看,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并已引起国家决策层面的重视,亟待从政策上继续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
这对海口市依托地方资源等优势在全国三次产业分工中,提供了很好的结构调整合产业转移空间再配置的区位优势。
近两年,国家采取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等宏观经济调控。
对于国内增长最快的汽车、钢铁、铝、水泥、住房这五大行业进行了适当的调控,使得经济走势基本实现了平稳增长。
基于/SSM-区位熵0的沿海经济低谷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济南商河县为例*吴 扬(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江苏南京 210093)摘要:沿海经济低谷区是我国/十一五0期间的重点统筹发展区域,其主导产业选择关系到沿海经济低谷区的全线崛起.以济南商河县为例,运用偏离-份额与区位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主导产业选择的偏离份额基准,对商河县主导产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基准在沿海经济低谷区的主导产业选择中具有客观的有效性,可用于沿海经济低谷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对实现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关键词:沿海经济低谷区;SSM -区位熵;主导产业;偏离份额基准中图分类号:F 0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854(2009)01-0111-06经济低谷地区是指空间关系上相对于同一发展梯度中经济水平偏低或相对于周围地区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1].我国是世界上地区发展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既存在大尺度差异,如东、中、西发展水平差异和南北间的结构性差异,也存在地区和省际的中小尺度差异[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内部差异急速拉大,形成了经济隆起地区和经济低谷地区的强烈反差.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沿海经济低谷区已成为我国统筹发展的重点区域.主导产业作为产业结构的核心和结构演化的主角,不仅关系到主导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3].在特殊的区位和政策背景下,主导产业的选择对沿海经济低谷的崛起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核心是主导产业选择标准.在现代产业经济理论史上,国外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诸多著名的主导产业选择标准,主要有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基准、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秉赋基准、罗斯托的产业扩散效应基准、艾尔伯特#赫希曼的/赫希曼产业关联度基准0、筱原三代平的/筱原两基准0、H #钱纳里、S #鲁宾逊和H #塞尔奎因的/钱纳里-鲁宾逊-塞尔奎因基准0.国内学者结合中国国情也提出了不同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刘再兴[4]的/双向基准综合法0;王岳平[5]的5个原则;关爱萍等[6]提出的6项基准.以上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主导产业的某些特征,为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6],但是其指标选择的随意性较大、独立性较强,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且计算方法过于复杂[7].并且从国内研究情况来看,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区域主要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而对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研究明显不足.商河县位于山东省北部,处于我国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之间的经济低谷区[2],同时,它地处济南、德州、滨州3市的接壤处,又属市际边缘区,具有较强的边缘化趋势,充分体现了沿海经济低谷区的特征.因此以商河为案例,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进行主导产业的选择具有一定典型性,并将其作为沿海经济低谷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新基准予以初步探讨,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 研究方法1.1 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8]偏离-份额分析方法(shift -share -method,SSM )是由美国学者Dunn,Perloff,Lampard,Muth 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并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Dunn 集各家之所长总结而成.Shift -share 方法的基本原理*收稿日期:2008-09-08;修回日期:2008-11-20作者简介:吴 扬(1984-),女,河北威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第33卷/第1期/2009年1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 RNAL OF HEB EI NO RMAL UNIV ER SITY /Natu ral Scien ce Edition /Vol.33N o.1J an.2009是把区域或城市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i 自身经济总量(G i )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份额偏离分量(N i )、结构偏离分量(P i )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 i ),以此来说明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原因,并通过区域相对增长率指数(L )、区域结构效果指数(W )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u )来评价区域总的产业结构特征,进而确定城市未来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方向.1.2 基于SSM 的主导产业选择新基准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不仅可以运用于经济总量的分析上,还可将之运用于对各个产业部门的分析上,借此判断各产业部门的发展趋势及现状基础,并可将之作为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为区别于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在此引入3个选择基准,即份额偏离基准、结构偏离基准、竞争力偏离基准,统称之为偏离份额基准.份额偏离基准:源于份额偏离分量,代表了大区域相应产业部门的发展趋势,值为正,相对于区域来说,该产业就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正值越大,发展前景越好.结构偏离基准:源于结构偏离分量,包括2个部分,一部分代表产业部门在初期的产业结构基础,另一部分则代表大区域的相应产业部门的发展趋势.2部分若都为正,则说明该产业部门在区域内具有较好的产业结构基础,正值越大,结构基础越好.竞争力偏离基准:源于竞争力偏离分量,代表了产业部门的相对竞争力,值为正,则表明该产业部门比大区域相应产业部门增长快,具有竞争力优势,正值越大,竞争力优势越明显.2 商河县制造业的偏离份额基准分析2.1 数据的选用将商河县目前的工业行业整合为20个工业部门,选取2001年和2005年商河县及济南市各工业部门产值的数据,来分析商河县工业经济增长和工业结构.以济南市经济发展为参照系,是因为从行政隶属、区域政策、经济外向度方面来看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外,整合后的20个工业行业也符合目前商河县的工业部门划分,有利于提高SSM 分析的准确性.2.2 制造业总的产业结构特征分析笔者根据统计资料,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进行计算得到表1、表2.由表1可以看出商河县制造业总的产业结构特征:L >1,可知商河县制造业的增长率大于济南制造业的增长率,总体发展速度较快;P i 较大和W >1,说明商河县的产业构成中包含比重较大的朝阳增长部门,制造业总体产业结构较好,结构对制造业增长的贡献较大,产业结构不必进行大幅度的调整;D i >0,但是相对于P i 较小,和u >1,可知商河县发展迅速的产业部门较少,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区域竞争能力较弱.表1 商河县制造业总的效果指数N i P i D i G iW u L 25157.58378148.2050988.32454294.101.771.081.922.3 制造业内各产业部门的变动情况表2包含各产业部门的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和产业部门增长量,以及产业部门优势PD ij (P ij 与D ij 之和),分析表2,由份额偏离分量N ij 都大于0(除造纸及纸制品业外),知20个产业部门(除造纸及纸制品业外)在济南都属增长产业部门,说明近年来制造业在济南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所有的P ij (除造纸及纸制品业外)也都大于0,说明产业部门结构基础较好,具有一定优势;观察D ij ,发现大于0的只有11个产业部门,其余产业部门均小于0,说明商河县的产业部门竞争优势较小,只有少数产业部门具有区域竞争力,结合P ij >0进行分析,则知大多数产业部门虽然具有较好的结构基础,但生产方式大多为粗放式经营,规模经济、专业化经济不明显,增长快的产业部门偏少,产业层次偏低.#112#表2 商河县制造业各行业产业部门的偏离-份额指数行 业N ij P ij D ij PD ij G ij 农副食品加工业2607.7178882.18-47599.0931283.0933890.80食品制造业237.3510961.17-1440.229520.959758.30饮料制造业47.263678.30-6383.56-2705.26-2658.00纺织业1292.3526314.4146334.4472648.8573941.20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3.002029.904825.106855.006878.0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7.302278.80-601.101677.701685.00家具制造业11.323478.66503.713982.383993.70造纸及纸制品业-54.47-1315.7233903.5032587.7732533.30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32.092683.5744.342727.912760.0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15.7614887.7142372.6357260.3458776.10医药制造业62.951092.6932697.5733790.2533853.20塑料制品业386.0416014.505470.2621484.7621870.8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628.87117622.06-51082.1466539.9378168.8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302.6210144.3136989.6747133.9849436.6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92438.906675.987114.887122.80金属制造业1124.1914559.85-1911.6412648.2113772.40专用设备制造业588.885144.968211.1613356.1213945.00通用设备制造业225.107316.48-10920.77-3604.30-3379.2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985.3917191.35-10864.646326.719312.10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含地毯等)125.9644744.11-36236.878507.248633.20注:数据来源于5商河县统计年鉴2001,20056、5济南市统计年鉴2001,20056.2.4 商河县主导产业的初步确定2.4.1 Shift -share 分析图为了对各产业部门进行比较,找出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均较大的产业部门,根据表2所得数据,对各指标以Z 值标准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并根据处理所得数据做产业部门优势分析图和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图,见图1、图2.图1产业部门优势分析图2 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1知道,分布于第一象限的产业部门,属于较好产业部门,为具有产业部门优势的增长性产业部门,一方面具有较大的产业部门优势,另一方面在济南市的增长优势较明显;第二、四象限的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要么具有一定的产业部门优势,要么具有一定的增长优势;第三象限的产业部门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该产业部门在济南市的增长优势不明显,产业部门优势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也不具优势.商河县的20个产业部门基本上属于第一、第三象限,说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两极分化较严重,缺乏作为优势产业补#113#充的一般产业部门.对于主导产业的选择,则应以第一象限的5个较好产业部门为参考.分析图2,分布于第一象限的产业部门其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较明显,原有的产业结构基础很好,较其他产业部门也具有很好的行业竞争力,属于较好产业部门;分布于第二象限的产业部门虽具有结构优势但竞争力优势不明显,第四象限的产业部门则具有竞争力优势但不具结构优势,此2类产业部门为一般产业部门;第三象限的产业部门,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都不甚明显,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属于较差产业部门.根据图2,知商河县5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好产业部门,11个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4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差产业部门,较差产业部门过多,不利于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主导产业的选择,则应以第一象限的5个较好产业部门为参考.2.4.2 区位熵分析区位熵也称生产的地区集中度指标.区位熵通过各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地反映了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Q =(j 1/j 2)/(b 1/b 2).其中:j 1和j 2分别代表研究区域某产业及其较高层次区域同产业的就业人数;b 1和b 2则分别代表研究区域及其较高层次区域全部产业就业人数;Q 代表研究区域产业区位熵.若Q >1,表明产业在研究区域的集中化程度高于较高层次区域平均水平,产品输出规模较大;Q 越大,则集中化程度越高.反之亦然.表3是根据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得到的各行业的区位熵.表3 商河县制造业行业区位熵制造业门类在济南市区位熵在山东省区位熵农副食品加工业 4.160.74食品制造业0.700.54饮料制造业0.390.24纺织业3.89 1.27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4.01 1.15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 1.360.19家具制造业1.310.60造纸及纸制品业2.130.87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0.370.8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550.56医药制造业0.45 1.67塑料制品业2.55 1.7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78 1.6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410.7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520.32金属制造业1.462.08通用设备制造业0.140.21专用设备制造业0.050.0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230.63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含地毯等)6.893.87注:数据来源于5商河县统计年鉴2001,20056、5济南市统计年鉴2001,20056、5山东省统计年鉴2001,20056.通过区位熵的分析发现,商河产业部门在济南市区位熵大于1的有11个,它们是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在山东省区位熵大于1的产业有7个,它们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在济南市和山东省区位熵均大于1的产业有6个,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特别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非金#114#属矿物制品业在济南市和山东省的区位熵都非常高,显示了商河县的纺织服装和机械加工在全市乃至全省的重要地位.2.5 主导产业的确定2.5.1 指标的计算及综合评价由于各变量的数量单位不一致,无法进行直接比较,因此需要对原始变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目前常用的标准化处理方法有极差标准化法、线性比例变换法、向量归一化法、标准样本变换法、归一化法、取倒数法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为了扬长避短,笔者采用较为合理的标准化方法)))改进的归一化方法,其数据处理的主要过程与步骤如下:1)数据标准化.令d ij 为原始数据,u ij 为标准数据,M j 为第j 项指标的最大值,指标转换公式为 u ij =d ijM j(i =1,2,,,20;j =1,2,3,4);2)将标准数据u ij 转化为比重值P i j ,即 P ij =u ijE mi =1u ij(i =1,2,,,m ;j =1,2,,,n);3)计算各指标的熵值e j ,即 e j =-KE mi=1P ij ln P ij (j =1,2,,,n ),其中K =1/ln m ,0[e j [1;表4 商河县制造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份额偏离分量N ij 0.3906结构偏离分量P ij 0.2733竞争力偏离分量D ij0.2035区位熵Q ij0.13334)推算权重W j =1-e j ;5)归一化处理,即W j =W j cE n j =1W j c(j =1,2,,,n);6)求线性加权和.2.5.2 主导产业选择结果对于商河县主导产业的选择,通过对图1、图2的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及区位熵进行综合分析,在各变量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然后计算各行业总得分及排序(见表4、表5),最后选取得分最高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最有可能成为主导产业.分析这4个产业部门发现具有共同的特征:首先,属于增长性产业部门,发展趋势较好,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其次,它们都具有很好的产业结构基础,在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然后,它们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全省同类产业部门,从侧面反映出其生产率较高,具有大区域竞争优势;最后,它们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产业的集中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品输出规模较大.表5 商河县制造业综合得分和排序#115#3 结束语1)方法上,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中各个基准独立性较强,只单独反映主导产业的某一个特征[7],以描述产业部门的静态现状为主,偏离份额基准则弥补了这2个弊端,能够综合反映产业部门的现状基础和动态变化特征,与传统选择基准相比,具有综合性与动态性的特点,为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方法.但是偏离份额基准与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仍然具有一定的联系,具体来说,份额偏离基准与钱纳里-鲁宾逊-塞尔奎因基准是为了预测产业部门的发展前景;结构偏离基准和区位熵则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基准以及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禀赋基准一样是为了评价产业部门的现状基础;竞争力偏离基准与筱原两基准则是为了衡量产业部门的区域竞争力.偏离份额基准虽具有传统选择基准不具备的优点,但是传统选择基准在主导产业选择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此基准仍属于传统选择基准范畴的同时,却是传统选择基准的必要补充,两者的有机结合将更有利于客观地选择主导产业.2)内容上,国内外学术界对国家(或地区)内部的欠发达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成果,也为沿海经济低谷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和思路,但从总体上看国内研究中针对全国性的区域协调问题特别是西部大开发问题研究居多,而专门针对东部沿海经济低谷区的发展问题研究不够,并且现有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对策措施层面,而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系统研究不够,特别是从经济、管理、历史等角度作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研究不够.本文中,笔者提出通过正确选择主导产业,通过关联效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最终实现沿海经济低谷区的崛起,为沿海经济低谷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3)借鉴意义上,偏离-份额基准能够很好地反映主导产业的3个主要特征:发展前景好、现状基础好、区域竞争力强.具体来说,通过份额偏离分量选择产业部门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通过结构偏离分量选择具有较好产业结构优势的产业,通过竞争力偏离分量选择具有较强竞争力优势的产业,最后再结合区位熵的综合分析来确定主导产业.通过对商河主导产业的选择结果进行分析表明,该基准在实际案例选择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可用于沿海经济低谷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由于沿海经济低谷区的主导产业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主导产业的选择不仅与主导产业的一般选择原则有关,还与沿海经济低谷区的经济、社会、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的丰富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在选择沿海经济低谷区经济主导产业时,不仅要依据定量计算的结果,还要根据该沿海经济低谷区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的环境来确定.参考文献:[1] 陈浩光,欧阳燕红.经济低谷地区崛起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5(3):56-63.[2] 张落成,吴楚材,季子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差距状况以及经济低谷地区的崛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11(3):203-207.[3] 何景明,卢旭.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24-27.[4] 刘再兴.工业地理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51-159.[5] 王岳平.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理论、实证和政策[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269-271.[6] 关爱萍,王瑜.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J].统计研究,2002,(12):37-40.[7] 刘克利,彭水军,陈富华.主导产业的评价选择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3,21(3):62-68.[8] 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4-72.(下转第123页)#116#[3] 陶星明.生态功能区划方法学研究)))以杭州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6.[4] 施问超,徐斌,李乃铨,等.生态县规划初探[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8,7(5):31-33.[5] 曲玮.汶上县生态功能区划与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5.[6]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唐海县生态县建设规划[R ].唐海:唐海县人民政府,2006.The Analysis for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Features of Coastal Areas North China)))A Case Study of TanghaiPENG Lin 1, LIU Zheng 1, ZHANG Lian -x iu 2(1.Depart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hijiazhuang College,Hebei Sh i jiazhuang 050053,Ch i na;2.The Sewage T reatment Plant of Shijiaz huang Economic and T echnological Devel opment Zon e,H ebei Shijiazhuang 050035,China)Abstract :By the analysis for ecolog ic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features of Tanghai county Tangshan city,th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ern coastal areas w ere summed up,in order to prov ide experience to the coastal areas for rural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Key words:coastal areas;ecological planning;ecological construction(责任编辑 柴 键)(上接第116页)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SSM -Bussiness Location Analysisfor the C hoice of Leading Industry of the Backward Areas in Coastal China)))A Case Study of S hanghe County in JinanWU Yang(Department of U rban an d Regional Planning,Nanjing Universi ty,Jiangsu Nan j ing 210093,China)Abstract :T he backw ard areas in coastal China is the prior region during the 11th Five -Year Plan period of China.The choice of leading industry relates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less developed area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hift -share -method and bussiness location method,the shift -share benchmark is established as a benchm ark for the choice of leading industry to analyse leading industry of Shanghe county.T 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benchmark is very useful for choosing the leading industry of the backw ard areas in coastal China,w hich w ill help to shift the industrial and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the backw ard reg ions.Key words :backw ard areas in coastal China;SSM -business location;leading industry;shift -share bench -mark(责任编辑 柴 键)#123#。
海口市休闲农业SWOT分析与对策探讨①海口经济学院 陈爱梅摘 要:海南海口市休闲农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为使海口休闲农业能发挥优势,规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阐述海口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取SWOT分析法,从海口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海口休闲农业应从科学规划、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慢行系统、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休闲农业建设,以此促进海口休闲农业旅游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海口市 休闲农业 发展 SWOT分析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a)-120-04随着旅游消费方式的变化和旅游产品需求多元化的发展,美丽的乡村成为了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和对田园风光的向往,放飞心情的好选择。
海口乡村地区景色优美,环境优良,民风淳朴,休闲农业给海口旅游业带来了新的特色和新的亮点,同时给海口新农村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新的机遇。
1 海口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现状海口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会城市,不断挖掘休闲旅游的优势,积极支持农民开发乡村旅游业,经营“农家乐”,休闲农业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的新形式。
近年来,乡村休闲旅游逐渐成为海口发展热带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海口市四区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海口市的琼山区以生态文明村为基础发展农家乐旅游产品,推行“文明生态村+乡村旅游”模式,打造文明、生态、富裕、平安、幸福长廊的示范片区——“九龙戏水”生态文化休闲区。
美兰区结合自身实际,将“一廊、三片、四特色”的创建思路和建设“百里生态旅游慢行观光带”相结合,建设100公里绿色休闲慢行系统、100个区域特色品牌村庄,突出一村一品一特色,在创建过程中,重点突出海洋文化、民俗文化、侨乡文化及美食文化为特色的乡村休闲项目。
龙华区以早期革命活动为依托,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文化内涵,将初具规模且已形成接待能力的龙浩生态农庄驿站、遵谭珠崖郡遗址片区、新坡仁里绿色休闲与红色文化片区连成一体。
海南工业竞争力研究海南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是海南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
2001年以来,海南工业生产总值在全省主要行业生产总值排名中居第二位,仅次于农业。
因此,正确评价海南的工业竞争力,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发现优势,找出差距,提出对策,对促进海南工业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南工业发展现状分析1、工业产值增长幅度较大2011年,全省工业完成增加值47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7.94亿元,增长14.0%。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100.49亿元,增长10.5%;重工业增加值337.45亿元,增长15.2%。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4.2%,集体企业增长32.7%,股份合作企业下降17.2%,股份制企业增长19.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9.6%,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21.3%。
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97.6%。
2、工业企业结构趋于优化截止2011年底,海南工业企业超过2万个,达到20006个。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1个,占工业企业总数的1.8%;规模以下企业19645个,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8.2%。
从规模以上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看,其中大中型企业102个,国有控股企业83个。
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企业176个,重工业企业185个;按经济组织类型分,国有企业41个,集体企业3个,股份合作与股份制企业229个,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74个,其他类型企业14个,结构比例见图1。
图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组织类型结构图3、经济效益总体情况较好2009年至2011年,海南工业经济效益创造了新的历史最好水平。
总资产贡献率跃居18%以上的高位,该项指标排名位于全国31省市前五名;资产负债率逐渐下降,2011年降至这六年中的最低水平;工业成本费用率也有所下降,当然海南工业经济效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2011年流动资产周转率较往年上升幅度较大,且仍然是在高于2发的水平。
分析影响海南工业分布的因素海南工业分布特点:“北棕南铝、东轻西重”。
主要集中于西北和北部。
北部是以生物制药和机车工业为主。
最为典型的就是海口市的药谷,这里集中了这个海南省的生物制药企业和新大洲摩托车生产基地以及海马轿车生产基地。
另外一个就是西北工业走廊,这里的工业主要是以石化工业为主。
典型就是洋浦港为依托的北部湾炼油基地和老城工业开发区。
这两个工业开发区主要是是以石油化工产品为主。
至于海南其他地区的工业,多是以橡胶工业和榨糖工业为多。
海南工业分布的特点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和气候地形:海南是中高周低,且在东海岸地区常年受台风的影响,易受威胁,如今年的纳沙和尼格,海南连续降雨十几天,东海岸地势较低的都没水淹,就连海口也不例外。
而西北部受到的影响就相对小些。
气候:海南岛处于18°N~20°N主要影响我省的台风西移路径。
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周围的基本气流很弱,这时候台风中心的移动主要是内力运动,方向往西北。
由于遭受高空的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深厚的偏东气流会引导台风一直向偏西方向移动。
一直到广东西部沿海、海南岛或越南一带登陆,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海南、广东、广西沿海地区影响最大,经常在春、秋季发生。
如:纳沙和尼格。
所以台风都是从海南东岸登陆。
资源条件:海南部分矿产资源优势明显海南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展的各类矿产有90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55%。
在全国已探明储量统计有41种,其中优质富铁矿、钛砂矿、锆英石、天然气、石油、玻璃用石英砂、蓝宝石、水晶、油叶岩、化肥用岩和沸石、黄金、水泥石灰岩、花岗岩、矿泉水等矿产都具有重要开发价值。
海滨矿砂在全国也是有重要地位,石油天然气十分丰富,目前南海被认为世界四大油田之一。
已探明的莺歌海海域和福山地区的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海南省开发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
海南铁矿多年来一直为全国各大钢铁企业提供原料。
海南省是我国钛精矿储量最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东南沿海300公里长的地带上。
注册工程咨询师(投资)考试《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简答题汇总2024年新教材版本目录第一章现代工程咨询方法 (3)1.简述逻辑框架法中垂直逻辑关系中的四个目标层次含义 (3)2.逻辑框架分析的步骤 (3)3.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3)4.SWOT 分析的步骤是什么? (3)5.工程咨询信息采集途径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3)6.数据统计分析包括哪些工作或阶段? (3)7.简述数据统计分析的评价过程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3)8.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9.数据挖掘的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3)10.网络挖掘具体包括哪些步骤? (3)11.建立知识管理系统,需要哪些阶段? (3)第二章规划咨询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4)1.简述规划咨询常用方法区位熵的优缺点? (4)2.波特钻石模型中,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和辅助要素分别是什么?43.简述德尔菲法的基本步骤? (4)4.简述德尔菲法的优点和缺点? (4)5.简述德尔菲法的应用范围? (4)第三章能源资源环境分析 (5)1.简述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框架? (5)2.简述生态足迹方法的不足? (5)3.简述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法的三级评价体系? (5)第四、五章战略分析和市场分析 (6)1.简述市场战略的类型及分类。
(6)2.专家预测法的常用方法包括哪些? (6)3.简述点面联想法的实施程序。
(6)4.简述简单移动平均法的应用范围? (6)5.简述简单移动平均法的优缺点? (6)6.五因素分析模型是一种结构化的竞争能力分析方法,其中,构成“横向”竞争和纵向竞争的分别是哪些?(三横两纵) (6)7.简述核心竞争能力分析中不同行业的竞争成功关键要素? (7)8.价值链分析的具体步骤包括哪些? (7)9.企业的经营活动可分为哪两类?各自包含哪些内容? (7)10.对标分析法的主要阶段? (7)11.对标分析的分析原则是什么? (7)12.弹性系数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7)第六章重大项目谋划 (8)1.重大项目谋划的总体思路 (8)2.重大项目谋划的主要原则 (8)3.重大项目谋划的主要方法 (8)4.大项目谋划的主要成果 (8)5.重大项目谋划的基本逻辑 (8)《决策分析评价》科目 (9)1.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编制要完成哪三个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9)2.产业发展规划的作用? (9)3.产业现状分析的重点是什么? (9)4.规划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9)5.企业发展规划报告编制的重点是什么? (9)6.企业规划实施方案的重点是什么? (9)7.项目土地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9)8.企业投资类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内容? (9)9.境外投资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 (9)10.财政补贴性资金支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应具备哪些内容? (9)1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12.一般工业项目的建设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0)13.建设方案研究与比选的基本步骤? (10)14.确定建设规模考虑的主要因素? (10)15.建设规模合理性分析,主要从哪些方面考虑比选? (10)16.建设方案比选时,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可以从哪些指标来体现? (10)17.产品方案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 (10)18.生产工艺技术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 (11)19.技术设备方案包括什么? (11)20.原材料供应方案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1)21.原材料和燃料供应方案比选的内容有哪些? (11)22.项目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 (11)23.场(厂)址及线路方案比选的比选内容有哪些? (11)24.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应当包括? (12)25.敏感性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2023届全国部分重点中学T8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站城融合是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中心,通过空间的合理构建与功能的协调整合,在确保交通功能运行良好的同时,形成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主体的城市活力区。
图1示意站点客流—城市功能空间促生关系。
据此完成1~3题。
1.可以最先实现站城融合的客运中心站点为A.高铁站B.汽车站C.地铁站D.航空港2.站城融合发展促生城市功能空间,图中 L示意的功能空间是A.居住生活空间B.交通换乘空间C.工业生产空间D.娱乐休闲空间3.站城融合发展的目的有①完善综合交通②调整产业结构③扩大城市规模④优化城市空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氢是宇宙中分布很广泛的物质,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氢燃烧效率高,主要产物是水,科学家们认为氢能是控制地球升温、解决能源危机的最优选择。
氢燃料电池汽车因充能时间短、耐低温等特征受到广泛关注。
图2示意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上游关键部件自主供应程度。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氢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属自然资源②技术难度低③储运方式灵活④清洁可再生⑤能量密集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5.我国氢能源汽车目前没有大规模普及的原因可能是A.续航里程短B.安全性能低C.制造成本高D.环保效果差6.关于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说法正确是A.通过燃烧氢气获得动力B.借助充电设备获得能源C.核心部件生产能力不强D.电池燃料完全依赖进口区位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区域相关产业部门的专业化水平。
当区位熵大于1时表示某个产业在该区域的比重高于所在地区的平均水平,说明该产业为该区域的优势产业,区位熵值越大,则表示该产业所占的优势越大。
表1示意2019年兰州、西安第三产业区位熵。
据此完成7~9题。
7.表格显示2019年兰州和西安的第三产业①行业水平高于全国②生活性服务业水平较高③优势企事业数量相同④优势大的产业类型相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表格中金融业区位熵反映了A.两城金融业是第三产业中优势产业B.兰州经济职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两城金融业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D.西安经济水平高于兰州经济水平9.从综合发展的角度,推测兰州和西安第三产业的发展合理的是①提高兰州金融服务水平②兰州输入信息传输服务③提升西安行政管理职能④西安输入交通运输服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潮流是指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海水垂直涨落时水体的周期性水平运动现象。
2015年3期总第778期区域经济学视角下的区域,指的是:坐拥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区位优势实际研究的是利于整个实体经济或某一行业发展的相关资源的聚集程度。
一般而言,资源聚集程度越高,区位优势越大,相应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就要优于同时段内其他区域。
一、资源优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
牛文元认为,“人在自然介质中可以认识、萃取和利用一切要素及其集合体,包含这些要素互相作用产生的中介物和最终物,只要它们在生命建造、生命维系、生命延续中不可缺少;只要它们在经济系统中构成必须的‘投入’并产生积极效益;只要它们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带来合理的福祉、愉悦和文明,即称为自然资源。
人力资源是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资源。
人力资源的基础是人口;当前,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是资本的竞争,也不是土地的抢夺,而是人才的争夺。
人才资源是首要的战略资源。
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源则是最重要的驱动力量。
1.海南的自然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它的区域性以及由此延生出来的稀缺性上。
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是建立在地区资源的基础之上。
一般而言,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必然以地方优势资源为基础,也只有优势资源才能够支撑优势产业。
要确定一个地区的自然优势资源,必须进行区域间的比较。
我们采用自然资源综合优势度评价方法对海南省的自然资源情况加以评价。
本文主要考虑三个指标: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
计算方法如下:(1)首先算出三种资源在全国的排名位次。
(2)选取北部湾、青岛、汕头、台湾作为比较样本。
(3)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其中P i 为i 地区自然资源优势度,m 为被评价的资源种类数,n 为对比的地区数,D i 就为i 地区第j 种资源拥有量占全国的位次。
P i 值越大,表明该地区资源优势度越好。
比较得出海南的P i 值处于第2位,仅次于台湾省。
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海洋经济是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性产业,要把海洋经济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提出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推进海洋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我国在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并引进人才,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创新推动,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内在力量。
海洋产业的集聚能够聚集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本,形成规模经济,从而促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的发展。
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很多学者关注海洋产业集聚、经济增长以及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在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方面,杨羽霏(2021)探究了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产业集聚具有规模效应。
在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方面,袁琴(2021)发现,创新驱动在海洋产业集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李文鸿(2021)研究结果显示,科技创新能够显著推动经济增长。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对我国海洋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以及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仍有可深入研究之处。
大多数研究都是从三者之间的两两关系进行研究的,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相关研究还相对比较少。
本文深入挖掘海洋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内部作用机理,将海洋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放在同一框架下进行研究,讨论科技创新在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中介传导作用。
一、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建立(一)数据来源为了确保研究数据的一致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本文选择了2002—2019年沿海11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
新发展理念下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差异研究作者:李倩秦浩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29期摘要:基于2013—2020年海南省18个市县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泰尔指数法,测度海南省各市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结果表明:海南省各市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呈波动上升趋势,呈现“北部经济带较高、中部地区较低”的空间布局特征,其中协调、创新和开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较高。
海南应发挥经济核心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区域合作。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熵权TOPSIS法泰尔指数创新驱动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4.13”讲话明确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近年来,海南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发展十二大重点产业,加快构建具有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海南经济呈高质量发展态势。
2020年海南省GDP为5532.39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十二大产业达66.1%,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42.9%,第三产业比重达60.39%。
海南在经济发展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注重培育新动能,2020年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30.5%和78.5%,经济发展驱动力由投资拉动转为消费驱动。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据测算,海南省R&D活动企业所占比重低于20%,全要素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研发投入比重等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于此,海南迫切需要发展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以构建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十四五时期,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学术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广泛探讨,主要表现在其内涵及影响因素(杨伟民,2018;黄庆华,2020)、作用机制(任保平,2018;刘思明,2019)和实现路径(余泳泽,2018)等方面,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学测度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