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马铃薯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农田杂草的危害与防治措施农田里的杂草可是个大麻烦。
它们就像不请自来的客人,在农田里肆意生长。
杂草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与农作物争夺资源。
首先是养分方面。
土壤中的养分是有限的,就像一块大蛋糕,大家都要分着吃。
农作物需要氮、磷、钾等各种养分来生长发育,而杂草同样也需要这些养分。
杂草的根系很发达,会拼命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这样一来,留给农作物的养分就少了很多。
比如在一块玉米地里,如果长满了狗尾草,狗尾草的根系会和玉米的根系在土壤里争夺氮元素。
玉米得不到足够的氮元素,就会长得又瘦又小,叶片发黄,结出的玉米棒子也会小很多,影响产量。
其次是水分的争夺。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充足的水分,而杂草也是“口渴”的家伙。
它们的存在会让农田里的水分被大量消耗。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或者干旱的季节,每一滴水都非常宝贵。
像稗草这种杂草,它的生长速度很快,而且蒸腾作用比较强,会大量消耗土壤中的水分。
原本可以供给小麦生长的水分被稗草抢走了,小麦就可能因为缺水而干枯,严重影响收成。
再者就是阳光的争夺。
农作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来生长。
杂草如果长得比农作物高或者长得很茂密,就会遮挡阳光。
比如说在一片稻田里,如果有很多水花生这种杂草,它们会覆盖在水稻的上面,水稻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光合作用就会受到抑制。
水稻的叶片会变得细长,茎秆也比较脆弱,谷粒不够饱满,最终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除了和农作物争夺资源,杂草还会成为病虫害的滋生地。
许多杂草是害虫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例如,一些杂草上会生长蚜虫,蚜虫会吸食杂草的汁液,并且会在杂草上大量繁殖。
当杂草和农作物距离很近的时候,蚜虫就会很容易迁移到农作物上,从而危害农作物。
像灰菜这种杂草,容易吸引菜青虫,菜青虫在灰菜上长大后,就可能会跑到附近的十字花科蔬菜地里,把蔬菜的叶片吃得千疮百孔。
有些杂草还是病菌的宿主。
一些病菌可以在杂草上越冬或者越夏,等到合适的时机就会传播到农作物上。
杂草的存在还会影响农田的农事操作。
40%扑乙EC不同施药期对马铃薯田杂草防效李斐;姚满生;宋喜娥;宁娜【摘要】试验采用40%扑·乙EC为土壤处理剂,剂量为3750 mL/hm2,分4个时期喷施,以探讨除草剂喷施的最佳时期。
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播种后14~21 d喷施除草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苗前无论何时喷施40%扑·乙EC,对马铃薯均安全,植株生长发育正常。
%In order to study the optimal period to spray, acetochlor+prometryn 40%EC was used as a soil treatment with a dosage of 3 750 mL/hm2, and sprayed in four different periods.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s on weeds were the best when sprayed acetochlor+prometryn 40%EC during the 14th-21th days after sowing. The herbicide was safe to potato and potato plant growth whenever it was sprayed before seedling.【期刊名称】《现代农药》【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4页(P51-53,56)【关键词】乙草胺;扑草净;马铃薯田;杂草;防效【作者】李斐;姚满生;宋喜娥;宁娜【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 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 03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51.22;S482.4马铃薯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种植区域广、粮菜兼用、营养成分丰富和耐贮藏等特点,在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
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在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使产出的马铃薯备受市场欢迎和好评。
生产中及时有效的防治马铃薯病虫害,是增收增效的基础措施之一。
一、马铃薯主要病虫害1、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是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块茎也可受害。
①发病症状。
叶片发病初期,病叶上生出圆形褐色斑点。
发展后形成边缘不明显的褐色至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有的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
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黑色霉状物。
后期多个病斑连片形成不规则状的大枯斑,病叶局部枯死,严重时全叶枯死。
叶柄、茎部染病,初期生出稍凹陷状的褐色线条斑。
发展后呈椭圆形的灰褐色病斑。
后期茎、叶枯死。
薯块染病,初期出现不规则稍凹陷的暗褐色病斑,病部皮下薯肉呈褐色干腐状。
②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
早疫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并逐渐向上部蔓延。
病菌在病残株、土壤、病薯上越冬,是翌年的主要侵染源。
在-35~-45℃下病残株上的病菌也可存活。
病菌通过风雨进行传播,从气孔、伤口或直接侵入寄主内部组织,引起发病。
早疫病多在7~8月雨季发生,雨水多,湿度大,多雾多露,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大,通透性不佳,管理粗放等都会引起病害的高发。
适宜发病的温度24~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
2、晚疫病。
晚疫病是一种危害马铃薯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茎、薯块,一般年份可造成20~40%的减产,严重年份减产高达50%以上。
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西南地区、东北、华北与西北地区均有发生,尤其是在多雨潮湿的年份。
2020年9月15日,马铃薯晚疫病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①发病症状。
晚疫病主要危害叶、茎、薯块。
叶片发病初期,病叶上出现不规则状的黄褐色斑点。
潮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大,边缘为水浸状的并生有一圈白霉的大病斑。
病叶背部密布白霉。
马铃薯最新种植管理技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主要分为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西南一二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
近三年来,我国马铃薯面积稳定在7500万亩左右。
为科学指导今年马铃薯生产,现将主要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北方一作区该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7%左右,细分为东北、华北和西北3个一季作区,东北一季作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部和辽宁北部,华北一季作区包括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和河北北部,西北一季作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全部及陕西北部。
(一)东北一季作区1.选用优良新品种。
适合种植早熟和中晚熟、抗晚疫病的品种,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当搭配早熟品种和加工型品种。
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选择抗病、高产和优质品种。
2.种薯选择与处理。
选用符合 GB18133-2012国家标准的一、二级大田用脱毒种薯。
播种前15-20天出窖(库),在室温15-18℃下催芽,芽长0.5-1厘米,散射光下壮芽。
切种应切成立体形状,切忌切成片状,切刀用75%的酒精或0.3%-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消毒。
每个切块重25-35克为宜,保留1-2个完整芽眼。
切块用杀真菌剂和杀细菌剂拌种。
种薯生产提倡35-50克重小整薯播种。
3.选地及整地。
地块要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团粒结构好、排水保水性能好、通气性好,且轮作倒茬三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及其他茄科作物,前茬未使用过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氯嘧磺隆、甲磺隆、异噁草松等除草剂。
推荐进行秋耕整地,整平耙细,耕深35-40厘米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可随耕翻整地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2-3吨或适量商品有机肥作基肥,配合施用微生物菌剂。
4.适期播种。
土壤10厘米地温稳定(连续三天)在7-10℃时播种。
黑龙江省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其中南部地区一般4月下旬至5月初,北部地区一般5月初至5月中旬播种。
5.合理密植。
采用垄宽80-90厘米的垄作方式,根据品种、土壤肥沃程度和产品用途确定密度。
一般早熟品种每亩4000-4500株、晚熟品种3000-3500株为宜,肥沃土壤种植密度适当小一些,贫瘠土壤适当增加密度。
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策略摘要:马铃薯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本文结合异龙镇的气候特点、生产实际,从选地、品种选择、种薯处理、中耕管理等方面阐述了马铃薯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并对其常见病虫害提出了防治策略。
关键词: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引言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
马铃薯营养丰富,是一种宜粮、宜菜、宜饲、宜做多种加工型原料,用途较为广泛的粮经作物。
马铃薯适应性广,栽培容易,产量高,因而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经济效益日益增加,现已成为全球栽培最为普遍的农作物之一,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的世界第四大作物。
1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1.1 选地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砂质土或沙壤土田(地)块最为适宜,应尽量避免选择前作为茄果类作物如番茄、茄子、辣椒等的田块进行种植,以减少共患病害的发生。
1.2 整地理墒,施足底肥马铃薯是地下结薯作物,须精细整地,保持土层疏松。
前作收获后,即进行犁翻深耕细耙,保证松土层30cm以上,整地要求做到墒平、土细、土层疏松,沟直、沟沟相通、能排能灌。
理墒:大垄双行:用犁间距40cm的微耕机进行开沟理垄,种两条沟空一条沟,即成独垄双行(小行距40cm,大行距80cm);大垄单行:用犁间距40cm的微耕机进行开沟理垄,种一条沟空一条沟,即成大垄单行;厢作:1.8米开墒,1.4米墒面,沟宽40cm,每行种5株。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
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普钙50-100公斤,尿素5-1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
在整地时,条施于播种沟中,注意防止肥料与种薯接触。
1.3 选用良种及种薯处理1.3.1种薯选择根据市场行情,宜选用白皮黄心或白皮白心及早、中熟的丰产、优质、抗病脱毒良种。
如丽薯6号、宣薯2号等。
选取薯块整齐、表皮光鲜,大小适中(50克左右),无病虫害,无伤痕的块茎作种薯。
贵港市冬种马铃薯霜冻发生情况及防御措施作者:陈新华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7期摘要霜冻冷害对冬种马铃薯生产危害较大,综述了贵港市冬种马铃薯霜冻灾害发生的情况和防范实践,提出了防御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种马铃薯;霜冻;发生情况;防御措施;广西贵港中图分类号 S532;S4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102-01贵港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冬季温度较高,适宜发展冬种马铃薯生产,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也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霜冻灾害,造成较大损失。
笔者亲历10多年霜冻灾害发生和防灾救灾恢复生产工作,现将贵港市冬种马铃薯受灾情况及防御措施介绍如下,仅各地参考。
1 贵港市冬种马铃薯霜冻灾害发生情况1999—2011年的12年中,贵港市有5年出现霜冻灾害,其中较轻的有2年,较重的有3年。
2004年12月29日、2005年1月4日的霜冻为轻霜冻,1999年12月21—27日、2009年1月10—12日、2010年12月16—17日为重霜冻。
贵港市霜冻类型主要是辐射型霜冻,其次是平流型霜冻,发生时间多为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
1999年12月、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霜冻属于辐射型霜冻,出现范围广、危害重。
马铃薯性喜冷凉,不耐高温,一般气温降到-0.8 ℃时,植株受冷害,气温降到-2 ℃时植株受冻害,茎叶枯死、变黑。
1999年12月的霜冻,地表温度低至-3.7 ℃,且持续时间长,冬种马铃薯遭受了毁灭性危害,几乎所有马铃薯被冻死。
2009年1月10—12日的霜冻,低洼地带早晨地面和植株叶片布满白霜,不到半天时间,马铃薯迅速萎蔫,导致冬种马铃薯受灾面积达12 546 hm2、成灾面积7 280 hm2、绝收面积891 hm2,直接经济损失达9 550万元;2010年12月16—17日的霜冻,马铃薯受灾面积4 793 hm2、成灾面积2 066 hm2、绝收面积353 hm2,直接经济损失达2 550万元。
黑龙江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合马铃薯的生长。
马铃薯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掌握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马铃薯产量,改善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黑龙江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从土壤选择、品种选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土壤选择黑龙江马铃薯的优良土壤是沙壤土,砂质壤土,红壤,沼泽土等。
这些土壤质地疏松,透气性好,有利于马铃薯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尽量选择这些土壤类型较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土壤需排水良好,不宜有积水现象,否则容易引发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
二、品种选择在黑龙江种植马铃薯,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
目前,黑龙江适宜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有很多,如林峰5号、自玉1号、芜宁9号、加州11号等。
这些品种在黑龙江的耐寒性、抗病性、产量都比较优良,适合在黑龙江地区进行种植。
三、种植管理1. 土壤整理:在进行种植前,需要将土壤进行松土、施肥、整平等工作。
可以适量施入腐熟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对于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的地块,可以进行石灰或腐殖酸的施用,调整土壤的酸碱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 种植时间:在黑龙江地区,马铃薯的适宜种植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
这个时间段正好是气温回暖,土壤温度适宜的时期,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
3. 良种妥善保存:选择种薯时,应选择外观完整、无病无虫的健康种薯,妥善保管,防止贮藏病菌的产生,影响种薯的品质。
4. 均匀播种:马铃薯的均匀播种有利于生长管理,提高产量。
在进行播种时,应保持行距和株距的均匀,避免拥挤现象。
5. 灌溉管理:在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
特别是在幼苗期,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马铃薯的根系生长。
但要避免积水现象的发生,以免引发根腐病等病害。
6. 施肥管理:马铃薯生长期需求养分较多,尤其是在生长迅速期、块茎膨大期需要大量的养分。
粮食作物田间杂草防控方案一、田间杂草防治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坚持综合防控。
充分发挥轮作休耕、深耕除草、覆盖除草、调控水层等农业、物理及生态措施的作用,降低杂草发生基数,科学推广“封杀结合”的化学除草技术。
2、坚持治早治小。
出苗期和幼苗期是杂草防控的关键阶段。
根据粮食作物栽培模式、土壤墒情以及除草剂特性,优先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杂草幼苗期趁早实施茎叶喷雾处理,提高杂草防治效果。
3、坚持减量增效。
大力推广除草剂减量使用技术,选用高效安全除草剂品种和增效助剂,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产品,坚持对靶选药、适时适量施药,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
二、技术措施(一)稻田杂草防控方案根据水稻种植方式、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开展分类指导。
重点防控稗属、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水苋菜属、鸭舌草、野慈姑、雨久花等阔叶杂草,异型莎草、萤蔺等莎草科杂草。
一是非化学控草技术。
精选种子。
通过对稻种过筛、风扬、水选等措施,汰除杂草种子,防止杂草种子远距离传播与危害。
农业措施。
通过土地深翻平整、清洁田园、水层管理、诱导出草、肥水壮苗、施用腐熟粪肥、水旱轮作、合理换茬等措施,形成不利于杂草萌芽的环境,保持有利于水稻良好生长的生态条件,促进水稻生长。
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杂草果实成熟脱落前,可人工拔除杂草果穗,避免新一代杂草种子侵染田间。
物理措施。
在进水口安置尼龙纱网拦截杂草种子,田间灌水10—15厘米,待杂草种子聚集到田角后捞取水面漂浮的种子,减小土壤杂草种子库数量。
清除跨区或跨地作业的整地、插秧、施药、收割等机械所携带的杂草种子及繁殖器官,避免杂草尤其是抗药性杂草人为传播。
生物措施。
在水稻活棵后至抽穗前,通过人工放鸭、稻田养鱼、虾(蟹)稻共作等方式,发挥生物取食杂草子实和幼芽的作用,减少杂草的发生基数。
二是化学控草技术。
稻田杂草因地域、种植方式的不同,采用的化除策略和除草剂品种有一定差异。
经测算,机插秧田以稗草—丁香蓼为混合优势杂草种群的防除指标为2株/平方米,直播稻田以稗草—鸭舌草为混合优势杂草种群的防除指标为1株/平方米(以产量损失率5%计算)。
马铃薯病害有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国内常见的有15种,其中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马铃薯“三大病害”;马铃薯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等。
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贯彻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辅以化学防治,因地制宜,实现全程控制。
1.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马铃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主要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5大类。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基础,其基本原理是采用生态的和栽培的措施,来铲除或减少病源与虫源,增强植株生活力和对病虫的抵抗能力,创造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马铃薯病虫害主要农业防治措施包括:①推广马铃薯抗病、抗虫品种,使用无病繁殖材料;②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忌连作,不能直接与其它茄科作物轮作;③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虫株残体和残薯、落叶,以减少越冬或越夏菌量虫量。
(2)物理防治①诱杀法。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采用黑光灯或种植某些诱集植物等诱杀害虫。
如利用害虫的趋黄性用黄板诱杀蚜虫;利用糖、醋、酒配制成糖醋诱杀液诱杀地老虎、金龟子等;利用马粪、麦麸诱集蝼蛄等。
②人工捕杀。
当害虫个体较大、群体较小、发生面积不大时,进行人工捕杀效果较好。
如利用金龟子成虫等具有假死性可振落捕杀;发现地老虎、蛴螬为害后,可在被害株根际扒土捕捉;对活动性较强的害虫也可利用捕虫网捕杀。
(3)化学防治化学农药防治是目前防治病虫草害的最重要的常见手段。
其突出优点是高效快速,使用方便,防治对象广谱,但易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污染环境、农药残留等。
因此,在马铃薯生长期间要根据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合理选择农药品种和剂型,遵守农药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喷药质量。
如播种前,应采取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等,喷药时要均匀周到,防止隔株漏行。
如有的害虫躲在叶背,就要向着叶背喷药,喷药一般应在无风的晴天进行,阴天或将要下雨时不宜喷药,以免雨水冲刷而影响防效。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一、马铃薯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1、晚疫病与早疫病马铃薯感染的晚疫病是一种真菌类的病害,通常会在种植过程中出现此病害,其病害主要是来源于田地周边的杂草或是有机肥等影响。
晚疫病想要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最近要选择抗病强的品种,播种前还要精细的筛选,处理种子。
为了防止晚疫病扩大感染面积,一定要使用有效的药剂进行喷施,喷施药剂会选择18度左右的自然温度下进行,这时的温度种植区域内湿度比较高,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在叶面上均匀地喷洒稀释好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感染此病初期,可以使用甲霜灵或是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按照比例加入水进行稀释后均匀地进行喷施,喷施完药剂后,定期要做好观察,如果防治效果不理想,需要在进行喷施。
一般马铃薯感染早疫病都会从叶片开始慢慢扩散,感染早疫病的叶片会有很多病斑出现,会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生长,一般早疫病的病毒会残留在土壤中过冬,到了开春种薯发芽后,早疫病的病菌就会开始侵染植株。
此种病菌在湿度较高的种植区感染速度非常快,所以选种时,最好选择早熟品种,而且还要具有很强耐病性的品种,这样就可以能够在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的时期早点收获马铃薯。
另外,在没有感染早疫病之前,可以使用药剂喷施三次进行防治,如白菌清可湿性粉剂或是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按照比例使用,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2、病毒病与环腐病马铃薯本身就会带有病毒,如病毒病,此病主要是由蚜虫作为传播媒介。
通常马铃薯生长到苗期时会感染病毒病,感染此病的马铃薯植株个头很小,叶片也会卷曲,而且病毒病严重时还会有褐色病斑在叶片上出现。
马铃薯感染环腐病,一般都是在土壤达到了22摄氏度左右时较为严重。
针对这两种病害,可以使用抗蚜威或是氯氰菊酯乳油来防治蚜虫,这样病毒病的传播就能够被防治住;针对环腐病也可以使用农用链霉素或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3、黑胫病马铃薯幼苗期很容易感染黑胫病,一旦感染此病,马铃薯植株就不能够正常的生长,幼苗不健康,其心叶也会发黄并且卷曲,幼苗的根部会慢慢变黑,最终马铃薯幼苗会死亡。
大棚马铃薯田土壤封闭适用药目前登记用于马铃薯田土壤封闭处理的除草剂主要有二甲戊灵、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等单剂,以及氧氟·异丙草、异松·乙草胺、扑·乙等混配剂。
此外,丁草胺、绿麦隆等药也能用于马铃薯田封闭除草。
二甲戊灵是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中挥发性最低的品种,主要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在双子叶杂草多的田应与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混用。
乙草胺、丁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均属于酰胺类除草剂,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活性较强,作物根系吸收的药量也增加,容易产生药害,在保护地马铃薯田使用时应注意这个问题。
但马铃薯通常以种薯播种,相对于种子播种的作物耐药性强,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阔叶杂草,对阔叶杂草发生较多的田应配合使用其他防除阔叶杂草的药。
氟乐灵主要用于防除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能兼治马齿苋、藜、反枝苋、婆婆纳等小粒种子阔叶杂草,对大粒种子阔叶杂草如铁苋菜、鳢肠、蓼、苍耳、苦荬菜、龙葵的防效较差,对狗牙根、香附子、小蓟、田旋花等宿根性杂草效果很差或基本无效。
绿麦隆能防除看麦娘、繁缕、狗尾草、马唐、苋、藜、卷耳、婆婆纳等多种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猪殃殃、大巢菜、苦荬菜、田旋花效果差。
喷施乙氧氟草醚、扑草净等药时要求土壤湿润,马铃薯出苗后不能使用。
如果杂草发生严重,可以适当加大乙氧氟草醚的用量,地膜马铃薯田应减量使用。
施用扑草净,若土壤干旱可以洇水,但不能积
水,沙土地应适当减量使用。
寒地马铃薯种植技术 口李洪林
马铃薯作作为我国的主要经济作 物,因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 适应性较强等显著特点,备受广大种植 户喜爱,还有马铃薯加工和东北地区饮 食结构方面也有着比较大的优势,种植 马铃薯的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好的。 1马铃薯栽培的关键技术 1.1选种。在寒地种植马铃薯,选种 是马铃薯种植的第一环节,要在采选优 良薯种的基础上,关注薯种的形状。应 挑选一些形状规整.以及具有色泽鲜 明、表皮光滑等特点的健康薯种做种植 的种子。同时,在薯种的切块处理中,把 薯块的大小限制在30—50g.而且应有 1—2个芽眼,用于切块的刀子要用酒精 或高锰酸钾液体开展消毒、浸泡。把薯 块与草木灰混拌在一起,做好后用于做 种的薯块,在当天使用完毕为宜,以控 制由于幼芽脱水蒸发而制约马铃薯幼 芽的生长和发育。 1.2整地选地。针对马铃薯种植地 的采选.由于马铃薯是一种不耐连作的 经济作物.故要采选在2—3年内没栽培 过马铃薯以及其他作物的土地,还应避 免连作。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应是土壤湿 润、土质松软、肥沃以及深厚的地方,其 土壤的酸碱值为弱酸性为宜.弱酸性的 土壤环境能够实际推动马铃薯幼芽的 生长与发育。整地实质上就是对目前不 太好的土壤环境开展提升和改进所运 用的一些措施和方法.整地的主要任务 就是对土壤开展耙压及深翻,尤其是深 翻工作在秋天开展为宜.深翻的深度约 为25cm以上。 1.3播种。寒地马铃薯的播种工作 主要有3个方面应该关注。一是马铃薯 的播种时间,马铃薯在播种时要考虑到 土壤的温度,在寒地应该早播,在地表 以下约lOcm深度的土壤温度保持在 5℃时,就应该开始播种,通常播种时间 在5月上旬;二是播种的密度,为了让 土壤和空间资源得到全面的利用,应该 关注播种马铃薯时的密集程度,马铃薯 栽培的行距要保持在70cm上下为佳. 它同时也给在收获马铃薯时运用机械 化操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马铃薯栽培 的株距要保持在约20cm上下;最后是 播种的深度,马铃薯栽培的深度要保持 在约lOcm上下,这是为了保证马铃薯 的幼芽可以正常发育和生长 1.4施肥。马铃薯在发育和生长过 程中也需要肥料的营养,在马铃薯的全 部种植过程中有3次施肥的操作。第1 次施肥是在马铃薯开始种植之前,在选 地整地工作完成后.根据实际的种植生 产情况在土壤中注入适量的有机肥料: 第2次施肥是在深度播种之后,目的是 在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对它所运用的 一种保护方法.马铃薯幼苗在浇水后用 含氮元素的肥料开始施肥.此速效肥有 催化作用,主要是为了推动马铃薯叶苗 的快速生长,增加幼苗叶绿素的产生速 度:第3次施肥通常是在马铃薯的叶子 非常茂盛时,此时主要是为了加速叶片 的生长.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并且效果 明显。而且化肥的成本相对不高。是大 部分种植户均可以接受的。 1.5田问管理。马铃薯在生长过程 中,能长出不少杂草,为了不让杂草争 抢养分.应该开展除草。在杂草刚长出 土壤表皮时,应锄一次地,之后再用新 土埋上,为的是增加土壤的温度,让土 质变得比较疏松,以除掉杂草,推动马 铃薯幼苗的生长。 1.5.1中耕培土:在马铃薯全部生育期 通常应做到三铲三趟,头遍地在幼苗出齐 时开始,做到深铲深趟,少培土多留坐土, 为之后的铲趟做好基础。二遍地是在头遍 地后7~10天开始,预防培土压苗。三遍是 在开花前开始,应浅趟多培土,为块茎的 增长与开成打造必要的条件。 1.5.2温湿度管理:从播种到结薯应 该让田问持水量为65%上下,从开花至 结薯落花,田间持水量应为75—80%,结 薯末期田间持水量应为6O一65%。马铃 薯结薯的最适宜温度为l5 2O℃,所以 能够通过补充水分来调节土壤温度.达 到多结薯的目的。 1.5.3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生育期 间,应该多关注气温的变化,倘若温度 维持在l6—26℃.并且连续了48小时以 上.田间持水量应在90%以上.应关注 晚疫病的出现.若发生中心病株应马L 除掉,之后围绕病株3米以内喷施1000 倍液的杜邦克露开始预防。虫害主要是 金针虫和蚜虫,7月中下旬出现蚜虫,虚 用吡虫啉1ooo倍液开展防治。金针虫 运用药剂拌种,用40%辛硫磷乳油以种 子重量的0_3%稀释20倍后拌种。还应 运用毒土法.用上述药剂以1:200的比 例拌细土,开展田间撒施,之后翻耕 2收获 收获是马铃薯栽培的最后一个程 序.马铃薯是否成熟应该凭借马铃薯的 叶子的颜色来判断,在叶子的大多数均 由绿色转变为黄色并开始枯萎时,说明 马铃薯已经成熟.应该尽量先把马玲薯 的秧收割完毕.如此不但有助于蒸发土 壤里的水分,为马铃薯的收获带来厅便, 还能够用薯秧来喂猪,节约猪饲料的成 本;同时,要让马铃薯在土壤中熟透,l』J 实增加马铃薯的质量.尽最大可能地提 高经济效益;最后,在马铃薯收获之后, 应尽可能把种植区的马铃薯处理干净, 以免由于遗留下的马铃薯腐烂而出现病 害,不利于土壤的再次使用。 3结语 由上可知,若想落实马铃薯高效 益、高产量的目标,应该仔细研究马铃 薯的种植技术,做好栽培马铃薯的6个 重要步骤。如此方可达到在寒地种植 j 铃薯高产量的目标,方可给广大的种植 户朋友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进而来提 高种植户的生活质量。 (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克 山农场 16162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寒地马铃薯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
作者:杨明志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17期
摘 要: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属于高纬度寒地冷凉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且品质优
良,商品马铃薯销往周边县城及东北地区,种植效益较高。马铃薯农田杂草多且难于防治,县
乡农技人员通过杂草发生规律研究,总结出一套杂草综合防治技术,效果好易于掌握,已经在
全县推广应用。
关键词:寒地;马铃薯;杂草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60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1008
农田杂草是指拌生于农田中,对农田作物构成不同程度危害的植物。马铃薯田禾本科杂草
和阔叶杂草混生,分布广泛且危害较重的主要种类有藜、扁蓄、稗、反枝苋、蒺藜、苍茸、苣
荬菜、狗尾草、猪毛菜、田旋花等。
1 发生与危害
杂草是马铃薯生产的大敌,由于其抗逆性强,与马铃薯争夺水分、养分、光照和空间,影
响作物的通风透光和光合作用,从而使作物生长受到阻碍,传播病虫害等,从多方面直接或间
接地危害作物,结果使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杂草不同地区发生
程度不同,其危害程度也受生态环境,栽培方式、管理水平及防除措施的综合影响。通常藜、
扁蓄、稗、反枝苋、蒺藜、苍茸、苣荬菜、狗尾草、猪毛菜、田旋花、卷茎蓼等多种杂草共
生,有时也成片形成单一群落。据调查,藜发生频率为50.72%,危害指数27.86%;密度大,
生长快、株高枝多,为害较重,也是草地螟、地老虎等害虫的产卵场所。扁蓄发生频率为
78.35%,危害指数48.04%,并可诱发黑绒金龟、蚜虫等多种害虫。猪毛菜发生频率为
5.63%,危害指数2.5%,因其出苗早、生长快、生长期长,对地力消耗大。反枝苋发生频率为
13.21%,危害指数5.91%。稗发生频率为28.71%,危害指数13.85%,大量发生时盖度大,强
烈抑制作物生长。
2 发生规律
黑龙江省龙江县马铃薯各产区因地理位置、耕地类型、积温多少不同,其种植制度也不
同,播种期不一致,田间杂草发生种类及发生规律也不同。
2.1 发生较早,耐寒力强
在马铃薯田杂草中,有许多杂草发生规律也不同。它们在早春气温和土壤温度较低的情况
下,先于作物而萌发。其中一年生杂草以种子进行繁殖的,如酸膜叶蓼、卷茎蓼、扁蓄、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猪毛菜等早春性杂草,当旬平均温度5~10℃时,已开始萌发。与此同时,越季生杂草如黄花
蒿、益母草等也相继返青出苗,多年生杂草如苣荬菜、大刺儿菜、田旋花的地下芽或地上芽陆
续萌动出土。在黑龙江省龙江县南部头站、景星、杏山等乡镇杂草于4月下旬出现高峰,龙
兴、济沁河、鲁河等乡镇5月上旬可出现杂草幼苗的第一高峰期。
2.2 生育期短,生长迅速
一年生晚春性杂草的生育期,比马铃薯生育期短,但生长迅速。如稗、狗尾草、苍茸、马
齿苋等,其种子萌发温度较高,一般旬平均温度在10~15℃时,才开始萌发。最适宜的萌发
温度是20~25℃。一般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下旬之间,生长迅速,发育较快,随着在8月中
旬就可开花结果了。多年生杂草的生长发育迅速,如田旋花、大刺儿菜等,于4月下旬出苗,
从返青至成熟仅2个月。农田杂草在生长发育上远比马铃薯优胜,具有顽强的竞争力。
2.3 繁殖力强,种族昌盛
以种子繁殖的杂草大多结实量大,结实期长,而且种子成熟落粒期不一致,这就增加了种
子的数量和土壤侵染度,如扁蓄、反枝苋、藜的花果期从6月可延迟到9月。种子成熟度不
同,其休眠特性也有差异,造成同杂草发芽期不同,同时杂草种子寿命较长,传播方式多样,
增加了防治杂草的困难。
3 防除技术
3.1 农业防除
3.1.1 轮作
通过轮作降低伴生性杂草的密度,改变田间优势杂草群落,降低田间杂草种群数量。
3.1.2 耕翻
深翻整地可防除多年生杂草。土壤通过多次耕翻后,多年生杂草被埋在地下,使杂草逐渐
减少或长势衰退,从而使其生长受到抑制,达到除草目的。
3.1.3 中耕培土
这项措施不仅除草,还有深松、贮水保墒等作用。马铃薯田中耕一般在苗高10cm左右进
行第1次,第2次在封垄前完成,能有效地防除杂草。
3.2 人工除草
适于小面积或大草拔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3 物理防除
利用有色地膜如黑色膜、绿色膜等覆盖具有一定的抑草作用。
3.4 化学防除
喷施除草剂,具有省工省时、争取农时,防除彻底等优点。通常有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2
种方法。土壤处理是将除草剂在水中搅匀喷洒到土壤表面或拌细土撒施到田间,在土壤表层形
成药层,杀死出土的杂草幼苗。对于苗后土壤处理,要定向喷雾,尽量不要喷到马铃薯茎叶
上。茎叶处理是使用选择性除草剂,可以同时喷在杂草和马铃薯上;使用非选择性除草剂,只
能喷在杂草上,而不能喷在马铃薯上。
马铃薯田使用化学除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初次使用时,要进行试验示范后再大面积使用,
防止产生药害;喷施要均匀周到,雾滴细密均匀,单位面积用药量准确;土壤湿润是药效发挥
的关键;施药时要做好安全防护,勿使药剂污染水源。
苗前土壤封闭除草。马铃薯田化学除草以苗前土壤处理为主,可使用的除草剂有防除禾本
科杂草和部分双子叶杂草的乙草胺。异恶草铜,以及防除藜、蓼、苋、芥菜、扁蓄、马齿苋、
苣荬菜、繁缕、荞麦蔓、香薷、苘麻、苍茸、龙葵等阔叶杂草的嗪草酮(赛克洋)等药剂。既
可选择单剂 也可为了扩大杀草范围选择2种不同药剂混用。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1hm2用
0.525~0.6kg,对水300~4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乙草胺混嗪草酮。马铃薯播后出苗前
1hm2用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0.45~0.6kg混90%乙草胺乳油1.7~1.95kg,对水300~
4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异恶草酮混嗪草铜。马铃薯播后苗前2~3d用药,1hm2用48%广灭
灵乳油0.3~0.45kg混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0.45~0.6kg,对水300~450kg,均匀喷雾于土
表。该配方杀草谱广,且对马铃薯安全无后作问题,但使用成本高;1hm2 70%嗪草酮可湿性
粉剂用0.525~0.6kg混50%异丙草胺乳油0.3~0.375kg,对水300~4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
苗后茎叶处理除草。马铃薯田苗后防除禾本科杂草的药剂可选用稀禾啶、精喹禾灵、精氟
吡甲禾灵、喷特、吡喃草酮、烯草酮等的一种。在禾本科杂草3~5叶期,1hm2 用12.5%稀禾
啶乳剂1.2~1.5kg,或5%精喹禾灵乳油0.9~1.2kg,或15%稀精吡氟禾草乳油0.75~
0.975kg,均匀喷雾于土表。或10.8%精氟吡甲禾灵乳油0.45~0.525kg,4%喷特乳油0.75~
0.9kg,10%吡喃草酮乳油0.375~0.45kg,12%烯草酮乳油0.525~0.6kg,对水300~450kg均
匀喷雾于土表。
作者简介:杨明志(1963-),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