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修订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2
河道泥沙分析报告1. 引言河道泥沙是河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河道泥沙进行分析,了解河流的泥沙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河流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数据收集与准备2.1 数据来源本分析报告使用的数据来自于XX河流的相关监测站点,包括每日的泥沙含量、水位和流量数据。
2.2 数据处理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清洗和筛选,排除了异常值和缺失值。
然后,根据泥沙含量和流量数据计算了河道泥沙输运通量。
3. 泥沙特征分析3.1 泥沙含量分析通过对泥沙含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河道泥沙的平均含量、波动范围和季节变化趋势。
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河道泥沙的平均含量为XX g/m³,波动范围在XX g/m³至XX g/m³之间;•泥沙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和雨季较高,冬季和旱季较低。
3.2 泥沙输运通量分析通过对泥沙输运通量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泥沙的输运状况和河道的泥沙运移能力。
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河道泥沙输运通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和雨季较高,冬季和旱季较低;•泥沙输运通量与水位和流量呈正相关关系,水位和流量的增加会导致泥沙输运量的增加。
4. 泥沙变化趋势分析通过对长期的泥沙含量和输运通量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可以了解河道泥沙的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根据趋势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河道泥沙含量和输运通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近年来,人类活动的扰动导致土地利用变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加剧,进而影响了河道泥沙的含量和输运。
5. 结论与建议5.1 结论通过对河道泥沙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河道泥沙的含量和输运通量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夏季和雨季较高,冬季和旱季较低;•河道泥沙的含量和输运通量逐年减少,可能与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水土流失有关。
5.2 建议基于上述结论,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河道泥沙监测,建立更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数据收集机制;•加强河道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人类活动对河道泥沙的影响;•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河道泥沙资源。
4河床演变及泥沙冲淤分析4.1河段特性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自西向东横跨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于潼关注入黄河。
主河道全长818km,流域总面积13.5万km2。
林家村至咸阳陇海铁路桥全长171km,被划分为中游段。
咸阳城区河段从上游吕村至陇海铁路桥全长9.5km,平面形态比较顺直,河宽约450~760m。
河道纵坡较缓,比降为0.65‰~0.95‰。
岸坎北高南低,其中南岸坎高2~3m,系粘土、壤土岸质;北岸坎高3~4m,上部为壤土,下部由粘土组成,抗冲力强,历史上该河段河势变化不大。
后经多年治理,现主河槽单一,平面摆动进一步减小,河势也较为顺直。
1965年进行渭河流域规划时,对此段河道平面形态指标进行过分析,1999年进行渭河中游干流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时,进行了复核,两次比较成果见表4—1。
由表4—1可以看出,经过多年治理,该河段现状1999年比1965年河道的曲率半径增大,中心角减小,过渡段和弯道纵距相应加长,河道形态趋于平顺,对行洪更加有利。
该河段河床多为细沙、粗沙组成,洪水中泥沙含量较大,颗粒甚细。
从长时段来看,河床冲淤基本平衡,而2003年汛期连续发生5次较大洪水,河槽较前出现明显的冲刷。
历史上该河段相对稳定,俗称“咸阳”十里峡。
该河段内已建有西宝高速公路桥、西兰一号、二号公路桥和陇海铁路桥组。
咸阳水文站位于一号公路桥上游约120m处。
按照2001年水利部审查通过的《陕西省渭河中游干流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渭河咸阳城区段堤防间距不小于600m,北岸堤防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南岸堤防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
目前,北岸堤防建设已基本完成,南岸堤防正在建设之中。
4.2来水来沙分析4.2.1 泥沙概况渭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
从总体看,渭河中游段输沙基本处于动平衡状态,但年际之间的变化较为悬殊。
咸阳水文站为本次设计依据站,其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1.52亿吨,最大输沙量为3.88亿吨,发生在1973年,最小为0.06亿吨,发生在1997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65倍。
Chap1 泥沙特性本章知识要点: 泥沙粒径表达形式 泥沙的组成与粒配曲线 比表面积的意义 双电层与结合水 泥沙干容重及其影响因素 泥沙沉速与层流、紊流、过渡区 絮凝现象●泥沙来源:①流域地表冲蚀而来;②从原河床上冲起的。
●土壤侵蚀最严重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永定河和西辽河流域,相当于地表每年普遍冲掉0.6毫米的厚度,加上人类活动,如盲目开垦等,含沙量很高的正是黄河中游的一些干支流,年均含沙量高达300公斤/m 2以上,而南部一些省份,年均含沙量不足1公斤/m 2。
§1-1 泥沙的几何特性一、泥沙的粒径●泥沙的不同形状与它们在水流中的运动状态有关,较粗的沿河底推移前进,碰撞机会多,动量较大易磨损;反之不易磨损而保持棱角峥嵘的外貌。
为比较不同泥沙颗粒的形状、大小的异同,必须有某些指标对它们进行对比。
泥沙的形状的表达方式●球度系数:(因为泥沙接近于球体,所以以球体作参照物)与沙粒等体积的球体的表面积与泥沙的实际表面积之比(与球接近的程度)。
研究表明,球度系数相等的两颗泥沙,在水中的流体动力特性大致相同。
由于球度系数难以测定(V 可用排水、称重法确定,但表面积难以测定),常用泥沙的长、中、短三个轴a, b, c,按下式近似表示:Φ=(1942年克来拜因提出)●形状系数: ab c S P =1、等容粒径:泥沙颗粒的大小通常用泥沙颗粒直径来表示,泥沙颗粒形状不规则,难以确定泥沙的粒径,实际中采用等容粒径来表示。
即:与泥沙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直径。
(泥沙体积可用称重、排水等方法测出:W V g ρ=)——对比水力学中表面粗糙度∆的确定136V d π⎛⎫= ⎪⎝⎭ 式中:V 为泥沙颗粒的体积。
2、算术平均粒径:用长、中、短轴(a 、b 、c )的算数平均值来表征泥沙粒径1()3d a b c =++3、几何平均粒径:d = 当泥沙形状为椭球体时,等容粒径与几何平均粒径相同(V=лabc/6=лd 3/6)4、中轴长度:接近而偏大于几何平均粒径(较粗天然沙测量的结果)5、筛径:仅对于单颗的卵石、砾石等可以通过称重,再除以泥沙的重率,得到体积而后求其等容粒径,或直接量测其三轴长度,再求其平均值。
激光粒度分布仪长江泥沙颗粒分析我局组织编写的《激光粒度分布仪长江泥沙颗粒分析技术指南》,已通过有关部门审查。
现批准《激光粒度分布仪长江泥沙颗粒分析技术指南》CJSW-C·SWCY-06-A为我局水文监测技术规定,并予以发布。
本指南自2006年月日起试行。
本指南由技术管理处负责解释。
在试行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技术管理处。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年月日核准:审核:审查:校核:主要编写人员:前言为了推广应用激光粒度分布仪长江泥沙颗粒分析,保证激光粒度分布仪在河流泥沙颗粒分析中操作规范化及资料处理精度,为今后补充修改相关行业标准作好技术准备,我局特组织编制《激光粒度分布仪长江泥沙颗粒分析技术指南》(简称《指南》),供各单位在使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泥沙颗粒分析时遵循和执行。
本《指南》是在认真总结我局激光粒度分布仪长江泥沙颗粒分析工作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使用经验和技术资料,针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开展大量室内外比测试验与研究工作,并广泛征求我局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鉴于本《指南》系初次编制,希望各单位结合激光粒度分布仪长江泥沙颗粒分析实践和科学研究,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技术管理处或水文技术研究所,以便今后改进、完善。
本《指南》解释单位:技术管理处本《指南》主编单位:技术管理处本《指南》参编单位:长江水文技术研究所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二OO六年月目次1 总则 12 仪器设备技术选型 23 仪器基础参数设置 43.1 仪器安装调试及检测要求 43.2 基础参数的设置 44 分析过程质量控制与资料整理 74.1 激光粒度仪操作步骤及技术规定 7 4.2 结果数据的合理性检查 94.3 结果输出 95 标准样本库的建立与管理 115.1 标准样本库定义 115.2 建立标准样本库要求 115.3 标准样本库的制作方法 125.4 标准样本库的扩充 135.5 标准样本库的维护与应用 136 分析成果质量控制 166.1 质量控制 166.2 报批制度 167 操作人员培训 18附录A 激光粒度分布仪测量基本原理 19附录B 激光粒度分布仪相关名词解释 27条文说明 351 总则1.0.1 为规范我局激光粒度分布仪长江泥沙颗粒分析的使用,确保分析资料成果质量,为今后补充修改相关行业标准作好技术准备,特编制本《指南》。
河流泥沙级配曲线河流泥沙级配曲线是一种用于描述河流泥沙中各粒径组成的图表。
它通常以横坐标表示泥沙粒径,以纵坐标表示相应粒径的泥沙含量。
定义和意义河流泥沙级配曲线是一种用于描述河流泥沙中各粒径组成的图表。
它反映了河流中不同粒径泥沙的分布情况,是水文、水利、土壤和地理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
通过泥沙级配曲线,我们可以了解河流中泥沙的来源、搬运过程和沉积规律,进而研究河流地貌的形成、演变和特征。
绘制方法绘制河流泥沙级配曲线需要收集河流不同河段或断面的泥沙样品,并对其进行粒径分析和含量测定。
一般通过筛分法或沉降法等实验手段获得不同粒径泥沙的含量,并按照粒径大小进行统计和整理。
然后,将统计结果绘制成柱状图或折线图,横坐标表示泥沙粒径,纵坐标表示相应粒径的泥沙含量。
影响因素河流泥沙级配曲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河流的地质背景、气候条件、流域土壤特性、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等。
例如,山区河流的泥沙级配曲线通常表现出粗颗粒含量较高、细颗粒含量较低的特点,而平原河流则相反。
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对河流泥沙级配曲线产生影响,如水利工程、采砂活动等。
研究意义和应用河流泥沙级配曲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方面,它有助于揭示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为地质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领域提供研究依据。
在实践方面,河流泥沙级配曲线对于水利工程、航道整治、河岸防护、土壤改良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在航道整治中,可以根据泥沙级配曲线选择合适的护岸材料和施工工艺,以防止岸坡侵蚀和航道淤积。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地球科学和水利工程领域的发展,河流泥沙级配曲线的研究不断深入。
一方面,研究者利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数学模型对泥沙级配曲线进行高精度分析和模拟,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另一方面,研究者也积极探索将泥沙级配曲线应用于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新途径。
具体来说,未来河流泥沙级配曲线的研究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研究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探讨不同地质背景和气候条件下河流泥沙级配曲线的变化规律。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三日2021年1月23日星期六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SL××-××条文说明2009 北京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三日2021年1月23日星期六目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2)条文说明 (2)2009 北京 (2)目次 (3)1总则 (5)3水文测站级别划分原则 (7)3.1水文站级别划分原则 (7)3.2水位站级别划分原则 (7)3.3地下水监测站(井)级别划分原则 (7)3.4水质站级别划分原则 (8)3.6 蒸发站 (8)3.7墒情站 (9)3.9报汛站 (9)4建设与技术装备原则 (10)4.1防洪、测洪建设标准 (10)4.2 测站基础设施建设原则 (11)4.4测站以上水文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原则 (12)5 水文测站基础设施 (14)5.1基础设施构成 (14)5.2测验河段基础设施 (14)5.3水位观测设施 (14)5.4测流设施 (15)5.6降水、蒸发、地下水、水质、实验站设施 (15)5.7生产生活用房 (16)5.8供电、供水、取暖、通讯、设施 (16)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三日2021年1月23日星期六6水文测站技术装备 (17)6.1水位观测设备 (17)6.2 流量测验设备 (17)6.3 泥沙测验设备 (18)6.4 降水、蒸发及气象要素观测设备 (19)6.5 水质监测设备 (19)6.6 地下水监测 (20)6.12 其它 (20)7测站以上水文机构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 (21)7.1地市以下水文勘测队 (21)7.2地市水文(水资源)机构 (21)7.3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水文机构 (23)7.4水库河道测绘队 (26)8水文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 (26)8.1水文基本建设项目分类 (27)8.2水文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 (27)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三日2021年1月23日星期六1总则1.0.1自《重要水文站建设暂行标准》、《水文站队结合建设标准》和《水文设备管理规定(暂行)》执行以来,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与仪器设备配置进入了比较有序的状态。
马尔文MS3000激光粒度颗分仪测试分析
崔俊
【期刊名称】《陕西水利》
【年(卷),期】2022()8
【摘要】针对现行河流泥沙颗粒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使用马尔文MS3000激光粒度仪下一种新的河流泥沙颗粒分析方法,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讨,经实测资料检验,计算误差符合《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的精度要求,能满足河流泥沙颗粒分析的生产需求。
【总页数】4页(P23-25)
【作者】崔俊
【作者单位】西安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
【相关文献】
1.马尔文MS3000粒度仪在碳酸钙粒径分析中的应用
2.马尔文MS2000激光粒度颗分仪测试分析
3.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高抗冲聚苯乙烯中橡胶粒度的分布
4.马尔文纳米激光粒度分析仪在测定高浓度化学机械抛光(CMP)浆料粒度分布中的应用
5.用马尔文MS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颜填料粉体粒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进行水利工程中的泥沙测量与分析泥沙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水库的蓄水量、河道的通行能力、河床的侵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进行泥沙测量与分析是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以及运维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如何进行水利工程中的泥沙测量与分析进行探讨。
泥沙测量是指对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进行定量测量的过程。
测量泥沙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以及其分布情况,从而为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运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泥沙分为悬浮泥沙和底泥两种,悬浮泥沙是指水中悬浮的、由河床和河岸冲刷而来的细粒颗粒,底泥是指河床上直接沉积下来的较粗颗粒。
最常用的泥沙测量方法是采用采样分析法和流速测量法相结合的方式。
采样分析法主要利用涉流测流仪等工具采取水样,然后通过实验室分析样品中的固体颗粒含量来获得泥沙浓度。
流速测量法则是通过探测水流速度和流量,结合流量和泥沙浓度关系,计算出泥沙通量。
这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泥沙浓度和泥沙通量数据。
在进行泥沙测量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是采样点的选择,一般要选择代表性好、流态较为稳定的河段进行采样。
其次是采样时间的选择,应该选择典型流量条件下进行采样,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采样时的水温、水位、流速等参数的记录,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得到泥沙测量数据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首先是泥沙浓度的统计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采样点的泥沙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以了解泥沙浓度的整体分布状况。
其次是泥沙通量的计算,可以利用测得的泥沙浓度和流量数据,计算出单位面积的泥沙通量。
最后是泥沙输运特性的研究,可以通过分析泥沙颗粒的粒径分布、泥沙输运的含沙率等参数,来研究泥沙在水体中的输运规律。
在进行泥沙测量与分析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相关技术和工具的运用。
比如,在采样过程中,可以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等设备,获得泥沙颗粒的粒径分布数据,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泥沙的特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多泥沙河流水环境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技术规程条文说明目次总则术语及其定义采样时间和频率样品采集的数量采样设备采样方式与技术样品的预处理总则这两条是关于制定的是贯彻实施本条是关于本条规定了现行的国家水环境质和水利部水资源质中关于水环境监测参数标准值是包含悬浮物在内的原状水的指标本规程规定对含沙量较大测定浑水时增加清水的测应使用与之相匹配的水环境质对悬浮物和沉积物的监测结果也应参考相应的环境质才能正确评价多泥沙河流水环境质并据此采用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本条是关于与相关标准关系相关标准有质词汇与分析质采样方案设计质采样技术指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质水资源质量标和监测术语及其定义这条给出了本规程使用较多的特殊术语及其定义对于其它相关标准中已有应参照样品采集种类的确定样品采集种类只要满足采样目标的这是对常见采样目标做出的具体应自行采样时间和频率本条是对悬浮物全面评价多泥沙河流的水体环境质量悬浮物样应与水样采集时间和频率考虑到我国目前监测工作的具体情况暂做出第条规定鱼体残留毒物的样品应于秋冬季由于春季是大多数鱼类的繁殖期其活动范围相对比较易于获得所需要的鱼秋季鱼体肥育度较是鱼类捕获季节本规程规定污染物鱼体残留样品的采集样品采集的数量沉积物的采样量除应考虑其测定项目所需样品量外还应考虑所测含水率的样品需要为使沉积物样品具有代表在同一采样点应采集将各次样品混合成一个采样设备为避免多泥沙水样采集后因泥沙下沉而使水样中泥沙分布本条规定了水与悬浮物样品采集应使用的特殊竖式采样器这种采样器必须带有可上下搅拌的可将水样出水口内径不小于是为避免水样流出不畅而采样方式与技术本条强调了不能涉多泥沙河流水环境样品采集对水样中泥沙分布的均匀性要求较涉水采样易扰动采样区域底使水样失去代表缆道采样是一种安全可靠但在流速较大的山区河流采样时应使用带有重锤的横式采样大量科学研究表小于的泥沙颗粒在河流断面上的分布比较在地球化学和环境化学方面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因本规定要求将采集的水样全部通过过采用离心法制备悬浮物取离心管应防止固体再原水样品必须全部经离心分严防细粒径的损失获取的悬移质样品才具有代表样品的预处理本条规定的几个待测项样品采集后不能加保存必须低温密闭保存和测定时必须摇匀取本条规定的几个待测项需在采样现场对样品加保存剂进行保测定时必须摇匀取本条规定的几个待测项属于挥发性较强的有机样品采集后如不能在采样现场进行萃则应将浑水样低温密闭保存和萃取时必须摇匀取以获得水相和泥沙相中的有机污染物根据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这些项目应测定水相和悬浮泥沙相的全部含即应测定浑水其监测结果对于农渔业等直接使用浑水的部门是适用的而工生活等方面用水却是经过沉淀的澄清只监测浑水难以满足这些用水部门的需求为使监测结果满足不同用水部门的做出另含沙量的划分界要依据水质中关于悬浮物含量的规定值通过理论计水中含沙量在规定值以下泥沙本身含量对水样测定结果影响甚小不会造成评价结果的混乱为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水中含沙量在规定值以下可只测定浑这些条目是根据待测项目标准分析方法的要求而做出的具体沉积物和悬浮物样品风干应注意避免落入尘埃并贴好标本规程规定的生物仅为用于残留毒物分析的鱼类或其它类水生物样品而。
附件1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SL42-92) 修 订 说 明
黄委水文局 二○○九年二月 1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SL42-92) 修 订 说 明
根据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水文局的指示、合同要求和修订工作大纲,我们对《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进行了研究,调研了专业的进展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修订了本规程,现将修订内容说明如下。
1 改变了规程名称的关键词 将《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改为《河流泥沙粒度分析规程》,因为“颗粒”给人单个的概念,“颗粒”较多的针对大颗粒,对细粉沙用颗粒也不合适,而实际我们分析的是包括细粉沙的颗粒群体的分布,用“粒度”更贴切一些,也和其它行业用法一致。
2 增加了激光法的内容 衍射绕射是经典的光学现象,激光是单色性很强的光源,两者集合的激光衍射绕射是良好的物理测试分析手段,激光粒度分析仪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现代化仪器之一。我国长江委、黄河委、广东省等水利水文部门近年都引进了激光粒度分析仪开展河流泥沙粒度测试分析,感到该类仪器在泥沙粒度分析方面技术先进,质量保证率好,作业效率高,操作现代化,并在试验和实际使用中总结经验,编写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定》,推广应用条件已经具备,特专列章节将其增加到本规程中。
3 归整了粒度级配计算内容 粒度级配计算原来分散在各粒度分析方法之中,缺乏系统性,以往常被询问。这次修订做了系统化加强,归整了几种方法分析计算一个完整自然沙样粒度级配的归并、归序和接续程序,并在附录中设计了“几种方法级配成果的归并接序计算表”,使计算体例格式化。
4 增加了“质量检验试验基本方式与误差统计分析“的内容 2
总结了质量试验检验的基本方式方法和误差统计计算的公式等,强调质量检验试验的工程意义,不仅在于统计计算精度,更在于由试验确定质量要求和总结质量控制措施,并将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常规作业中,一些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措施细化到每一步操作,就体现了这种思想。
5 提出了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雏形 实验室质量控制和正规化建设管理是重要课题,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操作作业人员要求,粒度分析仪器的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提示了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雏形,抛砖引玉。希望从事本业者,注意积累总结经验,逐步构架充实,完善益用。
6 增加了“两种颗粒分析方法级配成果互换关系的建立和使用” 内容 随着技术进步和概念深化,泥沙粒度分析方法会不断变化,为使粒度级配成果和特征数据衔接,规范两种颗粒分析方法级配成果互换关系的建立和使用是很必要的。因其不是基本粒度分析方法,故将其放入附录F。
7 调整了规程的章节结构 河流泥沙分类和粒度分析方法的粒径适用范围不太对应,原来按砂、卵石颗粒级配测定和粉砂、粘粒颗粒级配测定分章,与筛分法、粒径计分析法交叉;试样制备与量测法、沉降法具体方法联系较紧密,原来专设试样制备一章关联性不强;另外也增加了激光法等内容。因此,本次修订对规程的章节结构作了较大调整,调整后的目次如下:
目 次 1 总则 2 基本规定 2.1 粒度分析方法的选用 2.2 粒径分级与粒度描述 2.3 粒度分析的上下限 2.4 级配曲线的绘制 3
2.5 试样制备一般规定 2.6 备样分样设备及分样要求的一般规定 2.7 粒度分析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 3 量测法 3.1 砂、卵石试样制备 3.2 尺量法测定 3.3 筛分法测定 4 沉降法 4.1 沉速公式的选用 4.2 分析用水要求与纯度检测 4.3 泥沙试样絮凝和有机质处理 4.4 粒径计法测定 4.5 吸管法测定 4.6 消光法测定 4.7 离心沉降法测定 5 激光法 5.1 分析用水与试样制备 5.2 仪器基本设备与配置 5.3 仪器校准、参数率定与粒度分析 6 粒度计算和资料整理 6.1 粒度计算 6.2 资料整理的一般规定 6.3 平均粒径及平均沉速的计算 6.4 悬移质垂线平均粒度级配的计算 6.5 断面平均粒度级配的计算 7 粒度分析的质量检验 7.1 一般规定 7.2 粒度分析的质量检验 7.3 断面平均粒度级配总不确定度估算 4
8 实验室质量管理 附录A 分析筛检查和校正 附录B 比重瓶检定 附录C 泥沙密度的测定 附录D 有机质含量测定 附录E 泥沙表面离子总量的测定 附录F 两种粒度分析方法级配成果互换关系的建立和使用 附录G 粒度分析用表 附录H 泥沙粒度分析报表格式及填制说明 条文说明
8 增强了条文说明的内容 条文说明加强的内容主要有: 河流泥沙是不规则的颗粒,说明了不规则颗粒的“粒径”等效概念和群体颗粒的粒度概念。特强调,河流泥沙的粒度级配宜用小于某粒径的质量(重量或体积)占总质量(重量或体积)的百分比(%)描述,以使有关叙述同一而避免混乱。
结合Malvern--MS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激光法的光学物理理论基础、仪器原理结构、基础参数率定实验的方法、视窗界面与操作等作了说明,以便有个具体物,加深对该技术的了解,为推广应用打下较丰富的基础知识。
9 增强文字阐述的逻辑性和条文的的条理性 10 修订前后内容对照 将修订前后的章、节、条进行了归纳统计,并对内容的增补完善作了简要说明,起到提示和明示的作用,见下表。 5
修订后原 文新增1前言√211总则31.011.0141.021.0251.031.0361.041.04增加了施测收集泥沙样品的执行标准722基本规定82.12.1粒度分析方法的选用
92.1.12.1.1增加了激光法的适用粒径范围及要求,增大了筛分法、吸管法对沙量的要求。
102.1.22.1.2精度指标放宽。112.22.2粒径分级与粒度描述122.2.1√明确粒径单位的选用132.2.2√明确粒度级配的概念142.2.32.2.2补充完善。152.2.42.2.3完善原有内容,增加自动化程度较高仪器的粒径级划分162.32.3粒度分析的上下限172.3.12.3.1182.3.22.3.2192.42.4级配曲线的绘制202.4.12.4.1212.4.2√明确绘制级配曲线的坐标系222.4.32.4.2补充完善232.4.4√多条级配曲线的绘制242.4.5√激光法等高自动化程度仪器的级配曲线图的输出形式252.4.6√级配曲线下线延长的幅度。262.53.1试样制备一般规定272.5.13.1.1282.5.23.1.2292.5.33.1.3302.5.43.1.4补充完善312.63.2备样分样设备及分样要求的一般规定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修订内容统计表说 明序号
章 节 条 6 修订后原 文新增322.6.13.2.1增加锥型多比例分沙器、震动风吹类分散器、超声波类分散器332.6.23.2.2放宽精度指标342.6.33.2.3352.6.43.2.4增加锥型多比例分沙器362.72.5粒度分析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372.7.1√增加共性要求382.7.2√增加共性要求392.7.32.5.1补充仪器对电压稳定性的要求402.7.42.5.2补充精密仪器对室内温、湿度控制的要求;对检测用计算机的要求413量测法(包括原尺量法和筛分法)。423.13.4砂、卵石试样制备433.1.13.4.1443.1.23.4.2453.1.33.4.3增加激光法分析时对试样的要求。463.1.4√增加激光法分析时对试样的要求。473.1.53.4.4483.24.1尺量法测定493.2.14.1.1503.2.24.1.2513.34.2筛分法测定523.3.14.2.1533.3.24.2.2544沉降法(包括粒径计法、吸管法、、消光法、离心沉降法)554.12.2.1沉速公式的选用564.1.12.2.1(1)574.1.22.2.1(2)584.1.3√增加大于2.0mm的沉速公式。
594.23.33.3.3分析用水要求与纯度检测604.2.13.3.1614.2.23.3.2624.2.33.3.3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修订内容统计表(续)
序号
章 节 条
说 明 7 修订后原 文新增634.2.43.3.4
644.33.63.5泥沙试样絮凝和有机质处理654.3.13.6.1664.3.23.6.2674.3.33.6.3684.3.43.6.4694.3.53.6.5704.3.63.5.1714.3.73.5.2724.3.83.5.3734.44.3粒径计法测定744.4.14.3.1754.4.24.3.2764.4.34.3.3774.55.1吸管法测定784.5.15.1.1794.5.25.1.2增加吸样体积不等于预定体积时的改正计算公式804.65.2消光法测定814.6.15.2.1824.6.25.2.2834.6.35.2.3844.6.45.2.4854.75.3离心沉降法测定864.7.15.3.1874.7.25.3.2884.7.35.3.3894.7.45.3.4905√激光法915.1√分析用水与试样制备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修订内容统计表(续)
序号
章 节 条
说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