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干细胞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392.00 KB
- 文档页数:4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完全没有排斥反应!
作者:陈金山生物医疗\生物评论
排斥反应又称,免疫排斥反应,就是当一种带有免疫功能的细胞或器官,被移植到另一种器官或人体内,会产生一种与被移植的器官与人体不融合的现象,会对此器官与人体进行破坏性的攻击。
但是如果所移植的细胞与器官与被移植的器官型号相同就不会有排斥反应,或者,所移植的细胞与器官内,不具有免疫功能,也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也就是说只要移植的细胞与器官没有免疫功能,就可以被移植到任何不同的个体内,都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目前临床为了避免排斥反应,在器官移植前,都要想办法先把T淋巴免疫细
胞剔除,避免或减少排斥反应的几率。
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目前对于急性排斥反应已经基本控制,大大提高了异体移植成功的概率。
脐带血中的免疫细胞较为幼稚,免疫功能不成熟,处于一种缄默状态,或者免疫功能还没有开始发育,免疫原性较骨髓来源的干细胞更低,作为一类免疫豁免细胞,不须经过严格配对使用,异体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适宜于不同个体之间的移植,且不产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也就是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
同时脐带血刚脱离母体,相对纯净,脐带血潜伏性病毒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及传播几率非常低,所以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安全性较高。
而其他成体干细胞。
特别是乙肝患者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其本身的增殖能力存在缺陷。
所以说脐带血干细胞的移植,不仅没有异体的排斥反应,更安全可靠。
的表达及NAC的干预作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28(6):30-31.[23]路浩,达剑森,梅莉,等.母鼠妊娠期铅镐联合暴露对仔鼠脑组织的氧化损伤及乙酰半胱氨酸的保护效应[J].中国兽医科学,2008,38(1):42-45.[24]FLORA G J,SETH P K.Beneficial effects of S-adenosyl-Lme⁃thionine on aminolevulinic acid hydratase,glutathione and lipidperoxidation during acute lead-ethanol administration in mice[J].Alcohol,1999,18(2/3):103-108.(收稿日期:2010-02-08 编辑:张素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蒋洁1,张雪梅1,张建湘21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湖南怀化418000);2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系(长沙410013)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广泛存在于全身多种组织中,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能在特定条件控制下分化为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1],在细胞替代治疗及组织工程方面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目前,MSCs主要来源于骨髓,但由于骨髓源性MSCs存在高度病毒污染的可能,且随着年龄增长其细胞数量和扩增、分化能力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故寻找一种能替代骨髓并可弥补其缺陷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已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多潜能干细胞,成功避开了胚胎干细胞来源缺乏、异体排斥、道德伦理等诸多限制,成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以及分化能力等问题作简要综述。
233CARCINO GENESIS ,TERATO GENESIS &MUTA GENESIS脐带来源的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特性及应用前景丁赛,张红霞,朱海英*(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433)收稿日期:2021-11-21;修订日期:2022-05-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1387)作者信息:丁赛,E-mail :。
*通信作者,朱海英,E-mail :【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来源非常广泛。
虽然各种组织来源的MSCs 生物学特性不尽相同,但在标准培养条件下该类细胞均可以贴壁生长;细胞群体中有95%以上的细胞表达典型的间充质标记分子,如CD73、CD90和CD105,但缺乏造血标记分子CD14、CD19、CD34、CD45和CD79a 的表达;特别是均具有分化为成脂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的能力。
这些性质是国际细胞治疗协会给出的定义该类细胞的最低标准。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指来源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多能干细胞。
目前来看,从脐带不同解剖学部位(区室)获得的MSCs 的生物学性质也存在差异,其中从脐带华通氏胶中分离获得的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在增殖能力、分化潜能、免疫调节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区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用于组织器官损伤修复及免疫调节的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被认为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文围绕近年来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建系、增殖特性、分化潜能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化学诱导分化方案的建立和优化,认为与通过遗传改变诱导重编程方法相比,化学诱导分化方法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关键词】脐带;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分离;增殖特性中图分类号:R329.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616X(2022)03-0233-04doi :10.3969/j.issn.1004-616x.2022.03.011间充质干细胞最早在骨髓中被发现和鉴定,随后在人体胚胎及成体的多种组织中被陆续鉴定出来,这些组织主要包括成体骨髓、脂肪、滑膜、骨骼、肌肉、肺、肝、胰腺等组织以及羊水、脐带和脐带血等。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有效性及临床研究进展摘要: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MSCs)生物学有效性。
方法:本实验以PHA刺激淋巴细胞作为反应体系,观察hMSCs与淋巴细胞共培养时增殖的变化,培养体系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
结果:在共培养接触体系中不同数量hMSCs对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hMSCs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具有剂量依赖性。
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类型的炎症环境中,可由静息状态转变成激活状态,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和分泌可溶性免疫调控因子,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以及炎症因子的分泌功能。
MSC的免疫调控功能是其临床应用中重要的生物学有效性质量属性,对这一质量属性的有效评价,是指导MSC产品研发及临床应用中最为相关的质量控制内容之一。
近年来人们对MSC免疫调控功能的认识及其与临床应用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治疗性MSC产品免疫调控功能的评价策略,为在我国建立和完善MSC生物学有效性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物学有效性;免疫调控功能前言: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在体外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腱、肌肉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等,其免疫原性低,几乎影响免疫系统的所有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1]。
但其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不明确,我们通过研究hMSCs对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h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可能机制,为hMSCs应用于临床提供一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MSCs)和淋巴细胞(PBMC)均由生产提供。
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牛血清(FBS);10XPBS;灭菌注射用水;PHA(植物血凝素);CFSE;无水DMSO;荧光抗体;48孔板;流式细胞仪。
1.2 方法1.2.1 hMSCs表型鉴定调整细胞浓度,使用荧光抗体进行标记,不加抗体作为空白对照;室温避光孵育,洗涤后检测。
脐带血干细胞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脐带血干细胞工艺流程脐带血干细胞是一种具有潜在医学应用价值的细胞类型,其采集和处理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工艺流程,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国际细胞治疗协会定义的标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国际细胞治疗协会定义的标准1. 引言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Wharton's jelly-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WJ-MSCs)是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干细胞资源。
作为这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国际细胞治疗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ell & Gene Therapy)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来定义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这些标准不仅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的评估至关重要。
2. WHO 推行的初衷和原则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国际细胞治疗协会的标准旨在确保干细胞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细胞治疗领域。
这些标准不仅限定了干细胞的来源和特性,还包括细胞处理和存储的要求等。
通过制定这些标准,国际细胞治疗协会为临床研究和细胞治疗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3.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定义的关键指标根据国际细胞治疗协会的定义,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关键指标来判断:a. 来源:主要来源于脐带的Wharton's jelly组织,这是一种丰富而易获得的干细胞来源。
b. 表面标记:表达特定的免疫表面标记,如CD73、CD90、CD105等,并且不表达CD34、CD45等造血干细胞标记。
c. 多向分化潜能: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潜能,如骨、脂肪、软骨等。
d. 免疫抑制能力: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e. 活力和增殖能力:繁殖能力强,能够长时间维持干细胞特性。
4. 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评估根据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定义标准,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细胞治疗的效果和潜在风险。
这些标准也为细胞治疗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监管提供了依据,确保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5. 对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启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国际细胞治疗协会定义的标准,不仅适用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也为其他干细胞类型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借鉴。
治疗80多种疾病!关于脐带血干细胞,看完此文你就不用再纠结了!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已应用于80多种疾病的治疗。
关于脐带血你可以查找到很多的文献资料和新闻报道,我们试图通过26个英文字母的引领,为你快速简洁地勾勒出脐带血的动人面孔。
Arthritis / 关节炎A2018年8月,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研究者开展的一项1a期临床试验显示,静脉输注脐带血干细胞治疗类风湿关节安全有效,这也是首次在人体使用脐带血干细胞进行的一项临床试验。
Blood Bank / 血库(血站)B血站是采供血机构是指采集、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或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血的医疗卫生机构。
在我国,血站分为一般血站和特殊血站。
特殊血站包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和卫生部门根据医学发展需要批准、设置的其他类型血库。
Cryopreservation / 冻存C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置入-196℃深低温液氮中,可以进行长期冻存,在需要时提取出来复苏使用。
Donor / 供体D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将健康供体或自体的造血干细胞输注给患者,使之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内皮祖细胞E脐带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在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肿瘤血管形成及创伤愈合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并为缺血性疾病的研究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First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首例脐带血移植F全球首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一位 Fanconi 贫血患者Matthew Farrow 的治疗。
GVHD / 移植物抗宿主病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由于移植后异体供者移植物中的T 淋巴细胞,以受者靶细胞为目标发动细胞毒攻击,其中皮肤、肝及肠道是主要的靶目标。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免疫系统处于原始阶段,排斥反应小,因此相比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 S)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1-5],MSC S由于它的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潜能,而具有巨大的治疗价值 ,日益受到关注。MSC S有以下特点:(1)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肌细胞[2]、成骨细胞[3、4]、脂肪细胞、神经细胞[9]、肝细胞[6]、心肌细胞[10]和表皮细胞[11, 12];(2)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和转分化促进创面愈合;(3)免疫调控功能,骨髓源(bone marrow )MSC S表达MHC-I类分子,不表达MHC-II类分子,不表达CD80、CD86、CD40等协同刺激分子,体外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内诱导免疫耐受[11, 15],在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连续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后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组织工程和细胞替代治疗。1974年Friedenstein [16]首先证明了骨髓中存在MSC S ,以后的研究证明MSC S不仅存在于骨髓中,也存在于其他一些组织与器官的间质中:如外周血[17],脐血[5],松质骨[1, 18],脂肪组织[1],滑膜[18]和脐带。在所有这些来源中,脐血(umbilical cord blood)和脐带
(umbilical cord)是MSC S最理想的来源,因为它们可以通过非侵入性手段容易获得,并且病毒污染的风险低,还可冷冻保存后行自体移植。然而,脐血MSC的培养成功率不高[19, 23-24] ,Shetty 的研究认为只有6%,而脐带MSC的培养成功率可达100%[25]。另外从脐血中分离MSC S,就浪费了其中的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HSCs/HPCs) [26, 27],因此,脐带MSC S(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 S)就成
为重要来源。 一. 概述 人脐带约40 g, 它的长度约60–65 cm, 足月脐带的平均直径约1.5 cm[28, 29]。脐带被覆着鳞状上皮,叫脐带上皮,是单层或复层结构,这层上皮由羊膜延续过来[30, 31]。脐带的内部是两根动脉和一根静脉,血管之间是粘液样的结缔组织,叫做沃顿胶质,充当血管外膜的功能。脐带中无毛细血管和淋巴系统。沃顿胶质的网状系统是糖蛋白微纤维和胶原纤维。沃顿胶质中最多的葡萄糖胺聚糖是透明质酸,它是包绕在成纤维样细胞和胶原纤维周围的并维持脐带形 状的水合凝胶,使脐带免受挤压。沃顿胶质的基质细胞是成纤维样细胞[32],这 种中间丝蛋白表达于间充质来源的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的,而不表达于平滑肌细胞。共表达波形蛋白和索蛋白提示这些细胞本质上肌纤维母细胞。 脐带基质细胞也是一种具有多能干细胞特点的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其形态和生物学特点与骨髓源性MSC S相似[5, 20, 21, 38, 46] ,但脐带MSC S更原始,是介于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之间的一种干细胞,表达Oct-4, Sox-2和Nanog等多种胚胎干细胞的特有分子标志[20],有更高的克隆形成率[45],倍增时间更短[47, 56],具有更强的扩增能力, 7代后可扩增300倍[20];Lund等的研究认为一条人脐带共可扩增到1015个细胞 [29][47];UC-MSCS 在体外培养和体内移植都是安全的,不会自发转化成畸胎瘤[20] [43],体外的细胞分裂周期可达50-60次[20]。目前各家报道的UC-MSCS的细胞动力学有差异,可能是由于UC-MSCS的来源不同,包括血管间、血管周及羊膜下细胞群,由此导致了UC-MSCS的异质性[20, 38]。 3.1. UC-MSC的分子标志[57]:目前文献报道的分子标志见表一。 脐带基质细胞的分子标志(通过蛋白,mRNA或基因表达分析检测所得) 分子标志 可得性 参考文献 Vimentin + [20, 38] Desmin + [20, 38] ASMA + [19, 20] CD10 + [43, 47] CD13 + [43, 45, 47, 50, 58] CD14 - [20, 43, 45, 47] CD29(integrinβ1) + [41, 43, 45, 46, 49, 58] CD31(PECAM) - [43, 45, 47, 49, 56, 58] CD33 - [43] CD34 - [20, 38, 42, 43, 45-47, 49, 50, 56, 58, 59] CD38 - CD44 (HCAM) + CD45 - [38, 42, 43, 45-47, 49, 50, 56, 58, 59] CD49b (integrinα2) + [43, 50] CD49c (integrinα4) + [43] CD49d (integrinα3) + [43] CD49e + [43, 56] CD51 (integrinα5) + CD54 (ICAM-1) -/+a CD56 - [43] CD73 (SH3) + CD90 (Thy-1) + CD105 (endoglin, SH2) + CD106 (VCAM-1) -/+a [38, 45, 50, 58] CD117 (c-kit) -/+a [32, 38, 47, 50, 56, 58] CD123 (IL-3 receptor) - [38] CD133 - [43] CD146 + [56] CD166 (ALCAM) + [45, 49] CD235a (glycophorin A) - [38] HLA-1 + HLA-DR (MHC class II) - [38, 43, 45, 47, 50, 58, 60] HLA-DP (MHC class II) - [38, 47] HLA-DQ (MHC class II) - [47] HLA-A, B, C (MHC class I) + [38, 45, 47, 50, 58] HLA-G (MHC class I) - [38] STRO-1 - [38, 56] Oct-4 -/+ [38, 43, 48] Nanog + [43, 48] SSEA-4 - [38] Sox-2 + [43, 48] reference [48]细胞来源是猪,其它细胞来源均为人。 a不同参考文献的报道有矛盾
缩写: ALCAM, activated leuk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 HCAM, homing-associ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HL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ICAM,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IL, interleukin; MHC,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PECAM, 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SSEA, stage-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 VCAM,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3.2 人UC-MSC的类型 人UC-MSC作为一个异质的细胞群,从表型上至少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20]:I型和II型,波形蛋白在两型细胞均表达,而I型细胞还表达角蛋白中间丝(Pancytokeratin),I型细胞主要来源于血管周细胞。两型细胞在向软骨、骨和脂肪谱系的分化上没有区别,但在神经谱系的分化上有区别,I型细胞体外不能向神经元细胞分化。 3.3 UC-MSC的分化潜能 UC-MSCs起源于胚外中胚层,脂肪、软骨、骨、心肌和骨骼肌的诱导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谱系[57]。目前没有发现公认的MSCS特异性表面抗原,无直接方法可鉴定MSCS,都是通过在培养过程中出现分化表型,然后逆推得知是否为MSCS[61, 62]。研究证明人UC-MSC体外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20, 40, 46, 56]、骨细胞、心肌细胞[46, 49]、骨骼肌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前体细胞[20, 45, 46]、多巴胺能神经元、内皮细胞[58]。与BM- MSCs相比,UC-MSCs分化为软骨和骨的能力更强[20],成骨分化速度更快[56],而分化为脂肪的能力更弱[20]。在向软骨谱系诱导时,UC-MSCs不仅表达I I型胶原,也表达I型胶原[20]。 四.临床应用前景 近来,随着对MSCS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MSCS在损伤等刺激下能参与多种组织的修复,其机制尽管尚未完全阐明,但初步结果显示可能与创伤的刺激及局部创面的微环境中含有各种不同的因子有关,它们具有促进MSCS趋化以及诱导MSCS
向所需要的组织或细胞分化来参与组织的修复。有研究认为MSCS通过分泌可溶性
因子来改变微环境,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比细胞转分化起的作用更大。细胞分化依赖于细胞所处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相应的多维分化信号[62]。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干细胞的分化方向和进程。周边环境对其增殖、分化有重要作用。生物体提供了复杂微妙的微环境,可以借助生物体本身来进一步完成多种干细胞的诱导分化。 Weiss等[64, 65]移植猪的UC-MSCs到纹状体接受过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胺注射的大鼠脑里,结果提示UC-MSCs移植是安全的,没有明显的宿主免疫应答,UC-MSCs能够增殖,不形成畸胎瘤;移植的UC-MSCs可以分化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他们以后的研究发现[43],移植未分化的人UC-MSCs到单侧震颤麻痹症的大鼠脑中,UC-MSCs可以改善阿朴吗啡引起的眩晕。Jomura等[41]预先在大鼠的左侧丘脑核、海马、胼胝体和皮层显微注射了大鼠的Oct-4(+)UC-MSCs,然后通过心跳停止再复苏造成脑缺血,实验证明预先注射了UC-MSCs的大鼠脑部椎体细胞的损伤最轻,提示了UC-MSCs在脑缺血的治疗中是有前景的。Lund等[47]移植人UC-MSCs到有早期视网膜退变的大鼠视网膜下,通过视网膜电流图,空间分辨能力,亮度阈的测定,发现能够促进光感受器的恢复。人UC-MSCs可能有助于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色素性视网膜炎。Tsai发现人UC-MSCs可以治疗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的肝纤维化[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