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通信公司技术规范外部接口分册
- 格式:pptx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29
技术规—安全产品华三通信技术目录1.防火墙系列31.1.M9000防火墙核心引导指标说明:31.2.M900641.3.M901061.4.M901491.5.新一代防火墙F50X0核心引导指标说明:121.6.F5040防火墙招标参数121.7.F5020防火墙招标参数141.8.F5000-S防火墙招标参数151.9.F5000-C防火墙招标参数171.10.新一代F10X0防火墙核心引导指标说明:181.11.H3C SecPath F1020防火墙招标参数181.12.H3C SecPath F1030防火墙招标参数201.13.H3C SecPath F1050防火墙招标参数231.14.H3C SecPath F1060防火墙招标参数251.15.H3C SecPath F1070防火墙招标参数271.16.H3C SecPath F1080防火墙招标参数291.17.三款新千兆防火墙核心引导指标说明:311.18.F1000-E321.19.F1000-E-SI331.20.F1000-A-EI341.21.F1000-S-AI351.22.SecBlade FW Enhanced招标参数371.23.SecBlade FW招标参数381.24.SecBlade FW Lite防火墙招标参数401.25.新一代F1000-C-SI、F100-A/M-SI防火墙核心引导指标说明:421.26.F1000-C-SI防火墙招标参数421.27.F100-A-SI防火墙招标参数431.28.F100-M-SI防火墙招标参数452.VPN系列错误!未定义书签。
2.1.SSL VPN插卡错误!未定义书签。
3.负载均衡(加VLB的指标)503.1.SecBlade LB(S75E、S95E、SR88、S10500、S12500配套)503.2.L5000-C(DRX说明更加清晰一些)513.3.L1000-A524.流量分析NetStream (S75E、S95E、S105、S125配套)575.应用控制与审计网关ACG595.1.ACG 1000E(1G)595.2.ACG 1000A(500M)625.3.ACG 1000M(200M)655.4.ACG 1000S(30M)695.5.ACG 1000C(10M)725.6.ACG 2000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电信省级业务平台综合网管系统接口规范MMSC分册V2.2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2013 年 3月目录1 文档说明 (6)1.1 编写目的 (6)1.2 适用范围 (6)1.3 起草单位 (6)1.4 解释权 (6)1.5 版权 (6)2 综述 (6)2.1 目标 (6)2.2 内容说明 (7)2.3 参考文档 (7)2.4 符号和缩略语 (8)3 性能及统计指标 (8)3.1 MMS互联网关统计[删除] (8)3.2 MMS统计 (8)3.2.1 MMSC系统配置 (8)3.2.2 MMS业务KPI统计 (12)3.2.3 MMS业务量统计 (14)3.2.4 MMS业务量分省/地区统计 (15)3.2.5 MMS业务成功率统计 (15)3.2.6 MMS业务成功率分终端统计 (16)3.2.7 MMS业务流量统计 (17)3.2.8 MMS业务流量分布统计 (17)3.2.9 MMS业务用户收发分布统计 (18)3.2.10 MMS业务用户发送分布统计 (19)3.2.11 MMS业务用户接收分布统计 (19)3.2.12 MMS业务量用户分布统计 (20)3.2.13 MMS邮件收发业务统计 (20)3.2.14 MMS邮件发送业务统计 (21)3.2.15 MMS邮件接收业务统计 (22)3.2.16 MMS增值业务统计 (22)3.2.17 SP的MMS分省/地区业务统计 (24)3.2.18 终端使用SP业务用户收发分布统计 (24)3.2.19 终端使用SP业务用户发送分布统计 (25)3.2.20 终端使用SP业务用户接收分布统计 (26)3.2.21 注册终端型号数量排名统计(可选) (26)3.2.22 终端收发消息成功率统计指标组(可选) (27)3.2.23 MMS业务成功率报表统计 (27)3.2.24 用户数统计 (29)3.3 MMS接口消息成功率统计 (30)3.3.1 MMS接口配置 (30)3.3.2 MM1接口WAPGW消息成功率(上行业务)指标组 (31)3.3.3 MM1接口WAPGW消息成功率(下行业务)指标组 (32)3.3.4 MM3接口Email Server消息成功率(上行业务)指标组 (33)3.3.5 MM3接口Email Server消息成功率(下行业务)指标组 (33)3.3.6 MM4接口互连MMSC消息成功率(作为发送方)指标组 (34)3.3.7 MM4接口互连MMSC消息成功率(作为接收方)指标组 (34)3.3.8 MM7接口VASP消息成功率(上行业务)指标组 (35)3.3.9 MM7接口VASP消息成功率(下行业务)指标组 (36)3.3.10MM1接口短信直连通知消息下发成功率指标组 (36)3.4 彩信拦截和监控(可选) (37)3.4.1 门限配置 (37)3.4.2 关键字配置 (37)3.4.3 性能 (38)3.5 关键性能指标要求 (38)3.5.1 关键性能指标接口方式 (38)3.5.2 关键性能指标 (38)3.5.3 关键性能指标补采要求 (39)3.5.4 性能数据完整性检查 (40)4 监视功能要求 (40)4.1 告警信息上传接口方式 (40)4.2 告警信息过滤 (41)4.3 告警信息 (41)4.4 告警同步 (43)5 业务配置功能要求 (43)5.1 激活功能 (43)5.2 关键业务信息配置功能 (43)5.2.1 系统黑名单配置接口 (43)5.2.2 用户级黑名单配置接口 (45)5.2.3 垃圾监控策略配置接口 (45)5.2.4 主题封堵策略配置接口 (47)6 安全功能要求 (48)7 查询功能要求 (48)7.1 系统黑名单查询接口 (48)7.2 用户级黑名单查询接口 (49)7.3 垃圾监控策略查询接口 (50)7.4 主题封堵策略查询接口 (51)7.5 彩信中心彩信业务配置查询接口 (52)8 北向接口性能要求 (53)8.1 标准、开放 (53)8.2 可扩展性 (53)8.3 多元化 (53)8.4 可靠性 (54)8.5 接口处理能力 (54)8.5.1 实时性 (54)8.5.2 并行处理能力 (54)8.5.3 响应时间 (54)8.6 版本的稳定性 (54)9 话单采集要求 (54)9.1 话单采集数据格式及接口要求 (55)9.1.1 多媒体消息纪录数据采集上传接口要求 (56)9.1.2 多媒体消息纪录文件定义和命名规范 (56)9.1.3 完整性核查通知功能 (57)9.2 多媒体消息中心话单数据采集项目定义 (58)9.3 话单文件记录对应关系 (59)9.3.1 中兴彩信中心 (59)9.3.2 华为彩信中心 (60)9.3.3 上海贝尔彩信中心 (61)10 附录 (61)10.1 附录一:编制人员名单 (62)10.2 附录二:KPI/KBP命名规则 (62)10.2.1 指标集定义 (62)10.2.2 KBP/KPI编码 (63)10.3 附录三: FTP接口约定 (67)10.4 附录四:配置性能统计与监视功能接口格式约定 (68)10.5 附录五:响应码对照表 (68)10.6 附录六:采集文件以及采集文件夹的定义 (68)10.6.1 中兴彩信中心 (68)10.6.2 华为彩信中心 (71)10.6.3 上海贝尔彩信中心 (78)文档版本记录文档变更记录1文档说明1.1编写目的本规范是中国电信业务平台综合网管系统接口规范的一个分册,结合CTG-MBOSS的总体框架和各目标系统的规划,充分考虑业务平台综合网管系统与MMSC平台的接口要求,为中国电信业务平台综合网管系统与MMSC平台集成接口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基本的技术原则和要求。
中国电信省级业务平台综合网管系统接口规范MMSC分册中国电信省级业务平台综合网管系统接口规范MMSC分册V2.2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2013 年 3月目录1 文档说明 (6)1.1 编写目的 (6)1.2 适用范围 (6)1.3 起草单位 (6)1.4 解释权 (6)1.5 版权 (6)2 综述 (6)2.1 目标 (6)2.2 内容说明 (7)2.3 参考文档 (7)2.4 符号和缩略语 (8)3 性能及统计指标 (8)3.1 MMS互联网关统计[删除] (8)3.2 MMS统计 (8)3.2.1 MMSC系统配置 (8)3.2.2 MMS业务KPI统计 (12)3.2.3 MMS业务量统计 (14)3.2.4 MMS业务量分省/地区统计 (15)3.2.5 MMS业务成功率统计 (15)3.2.6 MMS业务成功率分终端统计 (16)3.2.7 MMS业务流量统计 (17)3.2.8 MMS业务流量分布统计 (17)3.2.9 MMS业务用户收发分布统计 (18)3.2.10 MMS业务用户发送分布统计 (19)3.2.11 MMS业务用户接收分布统计 (19)3.2.12 MMS业务量用户分布统计 (20)3.2.13 MMS邮件收发业务统计 (21)3.2.14 MMS邮件发送业务统计 (21)3.2.15 MMS邮件接收业务统计 (22)3.2.16 MMS增值业务统计 (23)3.2.17 SP的MMS分省/地区业务统计 (24)3.2.18 终端使用SP业务用户收发分布统计 (25)3.2.19 终端使用SP业务用户发送分布统计 (25)3.2.20 终端使用SP业务用户接收分布统计 (26)3.2.21 注册终端型号数量排名统计(可选) (26)3.2.22 终端收发消息成功率统计指标组(可选) (27)3.2.23 MMS业务成功率报表统计 (27)3.2.24 用户数统计 (29)3.3 MMS接口消息成功率统计 (30)3.3.1 MMS接口配置 (30)3.3.2 MM1接口WAPGW消息成功率(上行业务)指标组 (31)3.3.3 MM1接口WAPGW消息成功率(下行业务)指标组 (32)3.3.4 MM3接口Email Server消息成功率(上行业务)指标组 (33)3.3.5 MM3接口Email Server消息成功率(下行业务)指标组 (33)3.3.6 MM4接口互连MMSC消息成功率(作为发送方)指标组 (34)3.3.7 MM4接口互连MMSC消息成功率(作为接收方)指标组 (34)3.3.8 MM7接口VASP消息成功率(上行业务)指标组 (35)3.3.9 MM7接口VASP消息成功率(下行业务)指标组 (36)3.3.10MM1接口短信直连通知消息下发成功率指标组 (36)3.4 彩信拦截和监控(可选) (37)3.4.1 门限配置 (37)3.4.2 关键字配置 (37)3.4.3 性能 (38)3.5 关键性能指标要求 (38)3.5.1 关键性能指标接口方式 (38)3.5.2 关键性能指标 (38)3.5.3 关键性能指标补采要求 (39)3.5.4 性能数据完整性检查 (40)4 监视功能要求 (40)4.1 告警信息上传接口方式 (40)4.2 告警信息过滤 (41)4.3 告警信息 (41)4.4 告警同步 (43)5 业务配置功能要求 (43)5.1 激活功能 (43)5.2 关键业务信息配置功能 (43)5.2.1 系统黑名单配置接口 (43)5.2.2 用户级黑名单配置接口 (45)5.2.3 垃圾监控策略配置接口 (45)5.2.4 主题封堵策略配置接口 (47)6 安全功能要求 (48)7 查询功能要求 (48)7.1 系统黑名单查询接口 (48)7.2 用户级黑名单查询接口 (49)7.3 垃圾监控策略查询接口 (50)7.4 主题封堵策略查询接口 (51)7.5 彩信中心彩信业务配置查询接口 (52)8 北向接口性能要求 (53)8.1 标准、开放 (53)8.2 可扩展性 (53)8.3 多元化 (53)8.4 可靠性 (54)8.5 接口处理能力 (54)8.5.1 实时性 (54)8.5.2 并行处理能力 (54)8.5.3 响应时间 (54)8.6 版本的稳定性 (54)9 话单采集要求 (54)9.1 话单采集数据格式及接口要求 (55)9.1.1 多媒体消息纪录数据采集上传接口要求 (56)9.1.2 多媒体消息纪录文件定义和命名规范 (56)9.1.3 完整性核查通知功能 (57)9.2 多媒体消息中心话单数据采集项目定义 (58)9.3 话单文件记录对应关系 (59)9.3.1 中兴彩信中心 (59)9.3.2 华为彩信中心 (60)9.3.3 上海贝尔彩信中心 (61)10 附录 (61)10.1 附录一:编制人员名单 (62)10.2 附录二:KPI/KBP命名规则 (62)10.2.1 指标集定义 (62)10.2.2 KBP/KPI编码 (63)10.3 附录三: FTP接口约定 (67)10.4 附录四:配置性能统计与监视功能接口格式约定 (68)10.5 附录五:响应码对照表 (68)10.6 附录六:采集文件以及采集文件夹的定义 (68)10.6.1 中兴彩信中心 (68)10.6.2 华为彩信中心 (71)10.6.3 上海贝尔彩信中心 (78)文档版本记录文档变更记录1文档说明1.1编写目的本规范是中国电信业务平台综合网管系统接口规范的一个分册,结合CTG-MBOSS的总体框架和各目标系统的规划,充分考虑业务平台综合网管系统与MMSC平台的接口要求,为中国电信业务平台综合网管系统与MMSC平台集成接口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基本的技术原则和要求。
中国联通IT系统 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接口规范GGSN分册(V1.0)中国联通公司发布中国联通IT系统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接口规范第五分册:GGSN接口目次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缩略语 (3)4. OCS与GGSN的关系 (4)5. GGSN与OCS的接口 (4)5.1. Diameter接口概述 (4)5.2. DCC消息结构定义 (5)5.3. CCR和CCA消息定义 (6)5.4. RAR和RAA消息定义 (16)5.5. DWR和DWA消息定义 (16)5.6. ASR和ASA消息定义 (16)5.7. CER和CEA (17)5.8. Result-Code定义 (17)6. 业务流程 (18)6.1. GGSN会话计费流程—使用业务时发起鉴权 (18)6.2. GGSN会话计费流程—PDP激活时发起鉴权 (19)I前言本规范结合中国联通在线计费系统(OCS)的业务和技术规范要求,对GGSN与OCS信息交换的协议及流程进行了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信息化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联通公司信息化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晓亮、杜志涛、宋齐军、刘四奎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
1中国联通IT系统 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接口规范第五分册:GGSN接口1.范围本规范主要规定了中国联通在线计费系统(OCS)的接口标准,其中面向GGSN接口部分。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联通在线计费系统(OCS)的规划建设、设备采购、工程设计、网络运行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国XXXX网络代维质量规范集客分册(2019年版)中国XXXX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目录第四部分集客分册 (1)第一章维护界面划分和代维工作内容 (1)第二章代维工作流程及质量控制点 (6)第三章代维工作质量指标 (11)第四部分集客分册第一章维护界面划分和代维工作内容第一条维护界面的划分集客代维范围主要包括集团客户专线传输接入类设备与应用终端类设备两部分。
1、传输接入类设备维护界面按照集团客户传输接入类设备放置物理地点将维护界面划分为三个部分:(1)基站或综合业务接入点机房内用于集团接入的语音、数据和传输设备及其间的连接线。
(2)基站或综合接入点中传输类设备下行端口至集团用户侧传输设备上行端口间的线路及设备。
(3)集团用户侧XXXX自主产权的传输、数据、语音设备和线路以及相关延伸服务界定的设备和线路。
以上第1、3项统一纳入集客代维范围,第2项各省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纳入集客代维或传输线路代维。
2、客户侧应用终端类设备维护界面:数据业务设备,如XXXX自主产权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语音业务设备,如XXXX自主产权的PBX、IAD等设备;与客户签订的延伸服务界定的设备和线路,如用户内部综合布线、电源、路由器、视频终端等,纳入集客代维。
第二条维护工作内容第三条故障和投诉处理故障处理包括主设备(ONU、PBX、GPON、WLAN设备、信息机和路由器等)、传输设备、传输线路、终端设备软、硬件故障的处理;投诉处理包括因设备和线路故障引起的集客业务问题,以及因人员的使用而引起的业务问题的处理。
考虑到接入点设备资产等情况的复杂性,以及客户特定的维护要求,具体每个接入点的工作界面以XXXX公司和接入单位商定的界面为准。
故障和投诉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受理由XXXX公司分派的故障和投诉工单(或以其他正规形式通知的故障处理要求),查询客户和电路资料,根据故障和投诉现象进行故障的预处理。
2、服从XXXX公司的指挥调度,负责现场的故障处理,并及时反馈故障处理进度。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版本号:2.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实施 QB-╳╳-╳╳╳-╳╳╳╳信令监测系统接口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S i g n a l i n g 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S i g n a l C o l l e c t i o n G a t e w a y P a r t )目录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6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6.1.术语、定义 (2)6.2.缩略语 (2)7概述 (3)7.1.系统结构概述 (3)7.1.1.系统描述及系统结构图 (3)7.1.2.各网元功能 (4)7.2.接口概述 (6)7.3.接口协议 (6)7.3.1.SDTP实时通信协议 (6)7.3.2.接口机制 (8)7.4.接口要求 (19)7.5.接口版本 (20)8全量信令数据传送接口 (20)8.1.数据包格式 (20)8.2.包头格式 (20)8.2.1.通用包头 (21)8.2.2.专用包头 (21)8.3.全量信令数据传输接口 (23)8.3.1.全量数据通知notifySignalData (23)9编制历史 (23)10附录A 省市编号 (23)A.1. 省编号 (23)A.2. 市编号 (25)前言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信令采集网关与信令共享平台和其他相关网元设备连接的接口标准,以及平台内部需要公开定义的各种接口。
本标准原则上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内部使用,为业务开展、招标选型、工程建设及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适用于GSM/3G网络环境。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系统结构、接口协议、全量信令数据传送接口。
本标准是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本标准需与《信令监测系统A+Abis总体技术要求》、《信令监测系统接口规范——A+Abis信令采集网关接口分册》、《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A+Abis 信令采集网关分册》、《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A+Abis信令共享平台分册》配套使用。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Y-0XX-20XX中国移动省级N G2-B A S S(v5.0)技术规范逻辑模型分册T h e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a s c i c u l ef o r L og i c D a t a M o d e l o f N e w G e n e r a t i o n2B u s i n e s s A n a l y s i s S u p p o r t S y s t e m版本号:1.0.02014-××-××发布2014-××-××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6)4 总则 (11)4.1概述 (11)4.2目标 (11)4.3原则 (12)4.4文档说明 (13)5 数据仓库基础数据逻辑模型 (13)5.1主题域说明 (13)5.2编号规则 (15)5.3参与人主题域 (15)5.3.1概述 (15)5.3.2实体定义 (19)5.3.3实体关系定义 (30)5.3.4参照表定义 (31)5.3.5关键问题说明 (41)5.4服务主题域 (42)5.4.1概述 (42)5.4.2实体定义 (44)5.4.3实体关系定义 (53)5.4.4参照表定义 (54)5.4.5关键问题说明 (59)5.5资源主题域 (60)5.5.1概述 (60)5.5.2实体定义 (62)5.5.3实体关系定义 (77)5.5.4参照表定义 (78)5.5.5关键问题说明 (82)5.6事件主题域 (83)5.6.1概述 (83)5.6.2实体定义 (89)5.6.3实体关系定义 (133)5.6.4参照表定义 (135)5.6.5关键问题说明 (140)5.7帐务主题域 (141)5.7.1概述 (141)5.7.2实体定义 (142)5.7.3实体关系定义 (144)5.7.4参照表定义 (145)5.7.5关键问题说明 (146)5.8营销主题域 (146)5.8.1概述 (146)5.8.2实体定义 (147)5.8.3实体关系定义 (149)5.8.4参照表定义 (150)5.8.5关键问题说明 (152)5.9财务主题域 (152)5.9.1概述 (152)5.9.2实体定义 (153)5.9.3实体关系定义 (158)5.9.4参照表定义 (159)5.9.5关键问题说明 (159)6 数据仓库汇总数据逻辑模型 (160)6.1主题域说明 (160)6.2清单汇总 (161)6.2.1标准集 (161)6.2.2扩展集 (193)6.3信令汇总 (200)6.3.1标准集 (200)6.3.2扩展集 (200)6.4帐务汇总 (201)6.4.1标准集 (201)6.4.2扩展集 (207)6.5个人用户汇总 (208)6.5.1标准集 (208)6.5.2扩展集 (221)6.6集团客户汇总 (222)6.6.1标准集 (222)6.6.2扩展集 (222)6.7他网用户汇总 (223)6.7.1标准集 (223)6.7.2扩展集 (223)6.8转售商用户汇总 (224)6.8.1标准集 (224)6.8.2扩展集 (224)6.9产品信息汇总 (225)6.9.1标准集 (225)6.9.2扩展集 (225)6.10渠道汇总 (226)6.10.1标准集 (226)6.10.2扩展集 (234)6.11终端信息汇总 (234)6.11.1标准集 (234)6.11.2扩展集 (234)7 数据仓库信息子层逻辑模型 (235)7.1主题域说明 (235)7.2KPI (236)7.2.2扩展集 (237)7.3报表 (237)7.3.1标准集 (237)7.3.2扩展集 (237)7.4个人客户统一视图 (238)7.4.1标准集 (238)7.4.2扩展集 (273)7.5集团客户统一视图 (275)7.5.1标准集 (275)7.5.2扩展集 (275)7.6家庭客户统一视图 (281)7.6.1标准集 (281)7.6.2扩展集 (281)7.7他网客户统一视图 (283)7.7.1标准集 (283)7.7.2扩展集 (283)7.8转售商用户统一视图 (284)7.8.1标准集 (284)7.8.2扩展集 (284)7.9终端信息统一视图 (288)7.9.1标准集 (288)7.9.2扩展集 (293)7.10产品信息统一视图 (294)7.10.1标准集 (294)7.10.2扩展集 (294)7.11校园客户统一视图 (295)7.11.1标准集 (295)7.11.2扩展集 (302)7.12垃圾短信客户统一视图 (302)7.12.2扩展集 (305)7.13渠道信息统一视图 (305)7.13.1标准集 (305)7.13.2扩展集 (333)7.14网络信息统一视图 (333)7.14.1标准集 (333)7.14.2扩展集 (336)7.15营销资源统一视图 (337)7.15.1标准集 (337)7.15.2扩展集 (338)8 数据集市逻辑模型 (338)8.1概述 (338)8.2数据集市实体映射关系 (339)9 编制历史 (371)9.1历史修订说明 (371)9.2本期修订说明 (375)9.2.1数据仓库基础数据修订 (375)9.2.2数据仓库汇总数据修订 (380)9.2.3数据仓库信息子层修订 (382)附录A建模方法论 (386)A.1.概述 (386)A.1.1.数据模型 (386)A.1.2.第三范式 (387)A.1.3.实体-关系模型 (387)A.1.4.建模的三个阶段 (388)A.1.5.数据模型的重要性 (389)A.2.建模中所考虑的关键问题 (389)A.2.1.逻辑模型和业务的关系 (389)A.2.2.逻辑模型和需求的关系 (390)A.2.3.逻辑模型和业务系统的关系 (390)A.2.4.逻辑模型设计的难点 (391)A.3.各省在本模型基础之上的建模工作 (391)A.4.建模工具软件说明 (393)附录B模型及文档格式说明 (393)B.1.本文概念模型实体-关系图的颜色设置 (393)B.2.模型文件中实体的颜色设置 (393)附录C中国移动省级NG2-BASS(v5.0)逻辑模型.erwin (394)前言本标准描述了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数据仓库基础数据、汇总数据和信息子层的逻辑数据模型。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QB/CU 35—2004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七分册 WDM接口规范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报批稿V1.0)2004-06-20发布2004-06-20实施中国联通公司发布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七分册WDM接口规范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缩略语 (1)4接口的位置 (2)5接口管理功能要求 (3)5.1公共管理功能 (3)5.2配置管理功能 (6)5.3性能管理功能 (12)5.4故障管理功能 (17)5.5安全管理功能 (20)附录A (21)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七分册 WDM接口规范前言本规范是《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技术规范中的第七分册。
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1)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分册总册;(2)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分册总部网管系统功能规范;(3)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分册一干网管系统功能规范;(4)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四分册省级(二干、本地)网管系统功能规范;(5)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五分册部省级网管系统接口规范;(6)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六分册 SDH接口规范;(7)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七分册 WDM接口规范;(8)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八分册部省级接口测试规范。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贵宝,丛日刚,王燕,张德华,陈忠民,李财云,牛莹。
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七分册 WDM接口规范1 范围本文档规定了一干及各二干/本地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以下统称为省级网管系统)与传输设备EMS/SNMS之间的WDM接口功能需求和接口信息。
附件2-5.3中国移动W L A N A C-A P接口互通规范(设备功能分册)C M C C W L A N A C-A P I n t e r o p e r a b i l i t y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版本号:0.0.5╳╳╳╳-╳╳-╳╳发布╳╳╳╳-╳╳-╳╳实施前言11范围22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及缩略语44AP设备功能要求54.1设备及接入地编号支持64.1.1支持接入设备的编号和接入点(AP)的设备编号64.1.2支持接入设备SSID编码64.2负载均衡支持能力64.2.1用户负载均衡64.2.2流量负载均衡94.2.3支持用户数量阀值及流量阀值的灵活配置114.3切换支持能力114.3.1支持二层切换,切换中保证业务不间断114.3.2支持三层跨子网切换124.4自动频点设置能力(抗干扰)124.5功率控制134.6IP V4/V6支持能力134.6.1支持IPv4,IPv6双栈134.6.2瘦AP必须支持和AC通过IPv4/v6地址建立隧道连接134.6.3瘦AP必须支持IPv4/v6数据包穿越数据隧道144.7IP地址设置(适用于IP V4及IP V6)144.7.1静态地址设置,支持手动设置AP地址,包括IP、网关、子网掩码、DNS等。
14 4.7.2支持DHCP自动获取地址154.8安全要求154.8.1数据加密154.8.2加密兼容性154.8.3防DoS攻击164.13网络接口214.13.1空中接口214.14支持的协议214.15接入控制214.15.1简单接入控制能力224.15.2SSID信息保密:支持SSID信息的广播功能的打开和关闭功能224.15.3最大用户数限制224.15.4多SSID能力234.15.5话音准入控制234.16用户隔离功能234.17自适应动态速率控制244.18VLAN支持能力244.19Q O S支持能力254.20带宽控制304.21AP和AC间支持基于NTP的时间同步315AC设备功能要求325.1IP地址分配325.2设备及接入地编号325.3网管功能325.4Q O S支持325.5安全要求335.5.1网络访问安全要求335.5.2加密兼容性335.5.3二层隔离要求345.5.4WLAN防非法攻击能力355.5.5非法AP检测355.5.6防止假冒能力365.5.7支持防DoS攻击能力385.6认证功能385.6.1支持WEB、PPPoE、EAP等认证方式385.6.2支持配置相同或不同的SSID来区分不同认证方式395.6.3不同认证方式支持与中国移动RADIUS服务器互通、不同认证方式支持与3GPP AAA服务器互通395.6.4支持按照认证方式到指定的Radius服务器/3GPP AAA服务器上认证、支持按照不同SSID 指向不同Portal/Radius服务器、支持主备Radius服务器倒换395.7接入控制405.7.1连接时长控制405.7.2欠费风险控制405.7.3ACL415.7.4长账号认证415.7.5自动断开用户网络连接415.7.6实时断开用户网络425.7.7认证区域控制425.7.8基于空闲流量检测自动断开用户网络连接425.8计费功能425.9P ORTAL功能445.10EAP认证方式相关要求445.11VLAN功能455.12NAT/PAT功能465.13带宽控制465.14IP V6支持能力465.15同步要求475.16射频资源管理功能475.16.1自动频点设置能力475.16.2功率控制485.16.2.1固定功率调整485.16.2.2自适应功率动态调整485.16.3负载均衡支持能力485.17切换要求495.17.1切换要求495.18AP管理功能495.19安全要求505.19.1网络访问安全要求505.19.2加密兼容性515.19.3二层隔离要求515.19.4WLAN防非法攻击能力515.19.5非法AP检测与切断525.19.6防止假冒能力555.19.7支持防DoS攻击能力565.20VLAN功能要求565.20.1AC支持VLAN Trunk功能565.20.2AC支持同一SSID下,不同AP配置不同业务VLAN的能力575.21二层功能要求575.22QOS功能要求575.22.1支持将用户优先级映射到隧道优先级,端到端支持QoS575.22.2支持将用户优先级映射到隧道优先级,端到端支持QoS585.22.3支持基于SSID的优先级,不同SSID可映射为不同的优先级,确保优先级高的业务质量得到保证585.22.4支持基于SSID的用户带宽限制595.23802.11N功能要求595.24其他功能要求595.24.1支持AC定期关断指定AP的射频口功能605.24.2支持AC定期添加/删除指定SSID功能605.25双隧道热备功能要求60修订历史65前言本标准的目的是制定中国移动WLAN AC-AP接口互通规范本标准包括的主要内容,或修订的主要内容。
企业秘密中国电信移动网络管理规范体系OMC北向接口规范第1分册接口功能(V3.0)中国电信集团网运部完成日期:2010年4月目次目次 (2)前言 (4)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5)3.1 术语与定义 (5)3.1.1 管理域控制对象 (5)3.1.2 网络资源对象 (5)3.1.3 采集活动 (6)3.1.4 活跃告警 (6)3.1.5 告警历史信息 (6)3.1.6 告警信息列表 (6)3.2 缩略语 (6)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6)3.3 中国电信CDMA网络参考模型 (6)3.4 接口位置 (7)3.5 网络管理接口采用的协议栈 (8)3.5.1 IIOP协议栈 (8)3.5.2 FTP协议栈 (8)3.5.3 Telnet协议栈 (9)接口管理功能 (9)3.6 事务需求 (9)3.6.1 角色 (9)3.6.2 高层用例 (9)3.7 公共管理功能集 (10)3.7.1 用例 (10)3.7.2 访问入口点功能集 (11)3.7.3 通知管理功能集 (12)3.7.4 链路监视功能集 (14)3.7.5 通知日志管理功能集 (15)3.7.6 文件传输功能集 (15)3.8 配置管理功能集 (17)3.8.1 用例 (17)3.8.2 基本配置功能 (17)3.8.3 配置信息改变通知上报功能 (17)3.8.4 配置信息同步功能 (18)3.9 故障管理功能集 (18)3.9.1 用例 (18)3.9.2 告警上报功能 (19)3.9.3 同步告警信息 (19)3.9.4 告警确认 (20)3.9.5 取消告警确认 (20)3.9.6 获取告警数 (20)3.9.7 增加告警说明 (20)3.9.8 清除告警 (20)3.9.9 告警确认状态改变通知上报 (20)3.9.10 增加说明通知上报 (20)3.9.11 告警信息列表重建通知上报 (20)3.9.12 潜在错误告警信息列表通知上报 (21)3.10 性能管理功能集 (21)3.10.1 用例 (21)3.10.2 性能采集管理功能集 (21)3.10.3 性能门限管理功能集 (24)3.10.4 性能数据管理功能 (26)3.11 安全管理功能集 (26)附录 A 本系列标准采用的方法论(资料性附录) (27)A.1 接口功能需求的描述方法 (27)A.2 接口分析的描述方法 (27)A.3 接口设计方法 (28)参考文献 (29)前言中国电信移动网管规范体系主要包括下列规范:《中国电信移动网络核心网电路域OMC功能规范》《中国电信移动网络无线侧OMC功能规范》《中国电信移动网络OMC北向接口规范》《中国电信省级移动网管系统功能规范》《中国电信移动网管系统集团-省级接口规范》《中国电信集团移动网管系统功能规范》其中,《中国电信移动网络OMC北向接口规范》分为以下7个分册,前6个分册为基于CORBA接口的内容,第7分册为对CORBA接口的扩展。
中国电信GPON上行e8-C 终端技术规范书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1年1月目录1.前言12.设备类型23.物理接口要求33.1网络侧接口要求33.1.1GPON接口要求33.2用户侧接口要求33.2.1用户侧以太网接口要求33.2.2WLAN接口要求33.2.3USB接口要求33.2.4用户侧电话接口要求44.功能要求54.1网络协议及数据转发功能要求54.1.1IP协议要求54.1.2数据转发功能要求64.1.3DNS功能要求64.1.4IPv4地址管理及拨号管理功能要求74.1.5IPv6地址管理及拨号管理功能要求104.1.6IPv4 NAT114.1.7其它功能要求114.2WLAN AP功能要求114.3设备发现功能要求144.4业务发现和控制功能要求154.4.1业务发现154.4.2业务控制154.4.3QoS功能要求164.5语音功能处理要求174.5.1功能要求174.5.2业务要求204.5.3软交换SIP协议要求204.5.4IMS SIP协议要求224.5.5H.248协议要求224.5.6性能要求235.安全要求255.1网络访问的安全性255.2用户侧接口安全性265.2.1WLAN接入安全性265.3用户侧登录安全性275.3.1用户侧登录安全基本要求275.3.2电信维护帐号275.3.3家庭网关(e8)用户帐号285.4设备安全性286.管理和维护要求296.1基本要求296.1.1功能要求296.1.2协议要求296.1.3日志要求306.1.4设备标识要求306.1.5配置文件备份要求316.1.6设备注册认证功能316.2本地管理和配置要求326.2.1本地管理基本要求326.2.2系统信息管理336.2.3基本配置356.2.4高级配置366.2.5设备管理386.2.6配置文件的USB快速备份和恢复40 6.2.7网络诊断416.3TR069远程管理和配置要求426.3.1远程管理基本要求426.3.2远程参数配置和性能监测436.3.3远程故障诊断功能466.3.4设备告警功能476.3.5远程链路维持功能476.3.6软件远程管理476.3.7业务部署和控制486.4基于OMCI的EMS远程管理和配置要求487.性能要求507.1路由转发性能要求507.1.1吞吐量507.1.2地址学习507.1.3缓存大小507.1.4安全处理要求507.2WLAN无线性能指标517.2.1WLAN吞吐量性能要求517.2.2WLAN覆盖性能要求517.2.3WLAN接收灵敏度要求517.3可靠性528.运行环境要求538.1供电及功耗要求538.2环境要求548.3抗电磁干扰能力558.4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55 8.5过压过流保护558.6光接口安全性要求559.软硬件要求569.1硬件要求569.1.1基本要求569.1.2硬件能力要求569.1.3Flash存储空间规划569.1.4指示灯要求579.1.5开关与按钮589.2软件要求589.2.1基本要求589.2.2软件基本架构599.2.3程序加载609.2.4软件开发环境要求609.2.5要求提供的服务619.2.6用户登录要求619.2.7系统升级要求619.2.8Linux文件系统结构要求629.2.9Linux系统命令要求639.2.10接口1具体要求639.2.11接口2具体要求6410.基本应用要求6510.1强制门户功能6510.2家庭监控6510.3家庭存储6510.4IPTV6511.家庭网关(e8)界面要求6711.1基本要求6711.1.1用户界面分类6711.1.2界面整体风格要求6711.2快速安装光盘6711.3家庭网关(e8)外壳标签要求68 11.4设备外壳要求6911.5家庭网关(e8)外包装要求7012.其它要求7212.1设备预配置要求7212.2配件7312.3随机文件7312.4安全性要求7412.4.1过电压过电流7412.4.2电磁兼容性7412.4.33C认证74附录A (规范性附录)外包装要求材质及工艺要求75 A.1材质要求75A.2工艺要求75A.3可靠性76附录B (规范性附录)DHCP报文扩展77B.1 Vendor Specific Information(Option 43) 格式77 B.2 Vendor class identifier(Option 60)格式77 B.3 设备自动发现流程79附录C (规范性附录)日志文件格式81C.1 文件格式81C.2 Syslog Message Severities81附录D (规范性附录)告警信息82D.1 告警编号规则82D.2 设备告警信息列表82附录E (规范性附录)接口2协议85E.1协议数据包基本结构85E.2接口操作命令定义87E.3协议流程92E.4 Retcode定义98E.5 固件参数属性要求98E.5.1 固件参数属性说明98E.5.2 固件参数属性的操作99E.6 USB挂接点定义及命名规则100E.7通过ITMS设置启用或关闭中间件流程100附录F (规范性附录)接口2参数定义102F.1 PPPoE102F.2 PPPoE代理功能104F.3 DHCP SERVER105F.4 PORT FORWARDING106F.5 WLAN107F.6 USB接口控制功能109F.7 IGMP PROXY109F.8电信维护帐号110F.9强制家庭门户功能110F.10 ALG功能开关111F.11 断线重连功能111F.12多终端上网112F.13网络服务管理112F.14管理平台URL113F.15WAN接口IP地址参数114F.16 DOWNLOAD参数114F.17 UPLOAD参数115F.18 TR069管理参数115F.19管理通道DNS地址116F.20 INTERNET通道实例标识参数116F.21电信扩展事件参数117F.22网关按键事件参数118附录G(规范性附录)基于逻辑ID的设备注册认证用户提示信息119 G.1基于逻辑ID的设备注册认证用户提示信息1191.前言本规范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及其所属企业(以下简称“中国电信”)进行GPON上行的e8-C终端设备集中采购的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