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3
脱毒马铃薯繁育技术要点
脱毒马铃薯繁育技术要点是一种有效的繁育马铃薯的方法,具有
重要的意义。
其要点包括:
1.选择健康的马铃薯种子:选择没有病虫害的马铃薯种子,这是
脱毒马铃薯繁育技术的关键。
2.繁殖时避免病菌污染:在繁殖期间,要避免病菌的污染,可以
采用“有害无菌”技术,即在无菌培养室中进行。
3.消除病毒污染:在脱毒繁殖马铃薯时,要消除其中的病毒污染,避免病毒滋生。
4.利用抗病性强的品种繁殖:选用抗病性强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繁殖,有助于提高繁育的成功率。
5.采用生物技术繁育: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脱毒马铃薯的繁育,可以大大提高繁育的效率。
综上所述,脱毒马铃薯繁育技术要点包括选择健康的种子、避免
病菌污染、消除病毒污染、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繁育以及采用生
物技术繁育等。
这些要点可以提高马铃薯繁育的效率和成活率,并且
可以保证种子的质量和健康,对于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高效快捷低成本繁育技术的研究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病毒感染的广泛存在,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高效快捷低成本的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的繁育技术非常重要。
目前,国内外已经发展出多种马铃薯脱毒技术,如离体培养、热疗法、化学药剂处理等。
但这些方法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问题,难以在大规模生产中应用。
1.微型种薯繁育技术微型种薯是指带有较少或无病毒的小型马铃薯种薯。
其主要优点是能够大规模生产,占用土地少,易于运输和储存。
因此,研究微型种薯繁育技术非常重要。
现有的微型种薯繁育技术主要包括离体培养技术和组培技术。
离体培养技术是将马铃薯组织放置在培养基上,经过生长、分化和再生等过程产生微型种薯。
组培技术是将马铃薯组织放置在液体培养基中,不断对其进行筛选和培养产生无菌微型种薯。
2.马铃薯脱毒技术马铃薯脱毒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去除马铃薯中的病毒。
现有的马铃薯脱毒技术主要包括热疗法、化学药剂处理、短期培养等。
其中,热疗法是将马铃薯放置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处理,以达到消除病毒的目的。
化学药剂处理是利用化学药剂对马铃薯进行处理,消除病毒。
短期培养是将马铃薯繁殖出来的植株进行短期培养,使其脱离病毒源,再生产无菌种薯。
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繁育技术是将微型种薯和马铃薯脱毒技术相结合,繁育出无菌微型种薯。
其主要优点是成本低、效率高、繁殖规模大、易于储存和运输等。
具体繁育过程如下:首先通过组织培养产生微型种薯,再将微型种薯进行热疗、化学药剂处理或短期培养,去除其中的病毒。
然后将脱毒后的微型种薯进行扩繁,最终产生一批无菌微型种薯。
总之,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繁育技术的研究将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解决马铃薯病毒感染带来的问题做出贡献。
目录1 茎尖脱毒技术操作规程 (1)1.1 设备条件 (1)1.1.1 试剂配置室 (1)1.1.2 洗涤及灭菌室 (2)1.1.3 无菌室 (2)1.1.4 培养室 (2)1.2 材料的选择 (2)1.3 类病毒和病毒的检测 (2)1.3. 1 类病毒的检测 (2)1.3.2 病毒检测 (9)1.3.3 脱毒材料热处理 (13)1.4 培养基的制备 (13)1.4.1 培养基母液配制 (13)1.4.2 培养基配制 (15)1.5 外植体灭菌 (17)1.6 茎尖剥离前消毒 (17)1.7 茎尖剥离与接种 (17)1.8 培养 (17)1.9病毒检测筛选脱毒苗 (17)1.10 品种典型性鉴定 (18)2 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 (18)2.1 茎切段培养基繁殖 (19)2.1.1 扩繁前的准备工作 (19)2.1.2 茎切段和接种 (19)2.1.3 培养 (19)2.2 扦插苗扩繁 (21)2.2.1 培养基础苗 (21)2.2.2 基础苗移栽 (21)2.2.3 基础苗剪切 (21)2.2.4 基础苗切段后的管理 (22)2.2.5 扦插苗 (22)2.2.6 扦插苗管理 (23)马铃薯茎尖脱毒及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1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操作规程马铃薯健康种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利用茎尖脱毒快繁技术生产无病毒种薯、田间系选生产良种和实生种子生产无毒实生薯等,其中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即茎尖脱毒)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茎尖脱毒技术是根据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和茎尖分生组织带毒少的原理,结合使用钝化病毒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剥离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获得脱毒植株。
这一技术具有周期短、效率高、能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相结合等特点。
目前除一些类病毒外,绝大多数植株病毒都可以通过茎尖脱毒技术进行脱除。
经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经病毒检测并确认其不带病毒后可进一步利用,对仍带有病毒的株系进行淘汰或再脱毒。
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及植物激素在培养中的作用摘要: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愈伤组织解除分化形成新个体时,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异染色质延迟复制行为较正常活体植株更严重,后代变异较自然群体变异高出500倍,若在培养过程添加辐射和化学诱变试剂变异率会更高。
因此,组织培养环境不只是现代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的一个重要条件,更是诱变育种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以营养体繁殖的马铃薯作物效果更好。
本文介绍了马铃薯茎尖培养的意义和方法,综述了植物激素在马铃薯生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茎尖体细胞组织培养变异植物激素Abstract: Potato virus-free cultivation of the tip meristem, callus formation of new individual remove differentiation, somatic cell mitosis heterochromatin delay of normal living plant copy behavior more serious than natural group, variation and variation of 500 times higher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if add radiation and chemical mutagenesis reagent mutation rate is higher. Therefore, tissue culture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upplementary conditions, is an efficient way of mutation breeding for excessive n-redistribution breeding, potato crop effect is better.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potato meristem-tip culture were reviewed, and the method of plant hormone role in growth of potatoes.Key words: Stem cells; Tissue culture; variation; Plant hormones1马铃薯生态习性和种类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对气候要求凉、冷、燥,在湿热地区虽然也能生长,不过一代以后品种就会演化,需要经常从寒冷地区引进新的种。
一.实验设计方案度,再加入琼脂、蔗糖、生长调节物质等,制备成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培养基配方设计:(1)根据培养的目的选择一种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2)确定培养基中各种激素的浓度及相对比例。
本实验中马铃薯试管苗快速繁殖培养基为MS培养基。
诱导培养基的配方如下:MS培养基+5mg/L 6-BA+8%蔗糖。
2、实验流程(1)实验总体流程(2)母液配制流程(3)马铃薯试管苗快速繁殖培养基的配制流程(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实验设备果酱瓶、500mL搪瓷杯、三角瓶、烧杯、容量瓶、玻璃棒、25mL量筒、1mL 和5mL移液管、洗耳球、PH试纸、封口膜、扎口用棉线、药勺、称量纸、普通电子天平、酒精棉球、小块纱布、灭菌滤纸、枪状镊子、手术剪、解剖刀、已灭菌培养皿、酒精灯、超净工作台、冰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磁炉、记号笔。
2、药品和试剂(1)母液配制:硝酸铵、硝酸钾、氯化钙、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碘化钾、硫酸锰、硫酸锌、钼酸钠、硫酸铜、氯化钴、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硫酸亚铁、甘氨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素、烟酸、肌醇、2,4-D(2,4-二氯苯氧乙酸)、NAA(α-萘乙酸)、 6-BA ( 6-苄基腺嘌呤)、浓盐酸、氢氧化钠、95%酒精、蒸馏水等。
(2)马铃薯快速繁殖培养基及诱导培养基的配制:事先配好的MS基本培养基母液、琼脂、蔗糖、生长调节物质、蒸馏水、1mol·L-1HCl、1mol·L-1NaOH等。
(3)其他:75% 酒精等。
3、实验材料马铃薯脱毒苗(四)实验方法步骤1、MS培养基母液和常用试剂的配制(1)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母液最好在2~4℃的冰箱中保存。
尤其对生长调节物质与有机类物质要求较严。
▪贮存时间不宜过长,如发现有霉菌和沉淀结晶产生,就不能再使用。
▪(1)玻璃器皿的洗涤▪(2)天平的使用▪(3)配制大量元素时溶液的混合▪(4)铁盐的配制▪(5)洗液的配制原理:(2)确定培养基中各种激素的浓度及相对比例。
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的理论依据及技术要点脱毒马铃薯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应使其尽快应用于生产。
马铃薯是以块茎作为繁殖器官举行无性繁殖,在育种上是采纳有性杂交、无性繁殖的程序。
首先按照育种任务挑选性状符合要求的亲本,举行杂交授粉。
采得实生种子后,播种育苗,从杂种实生苗中挑选符合育种任务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举行单独心得,再用其块茎举行无性繁殖。
在无性系里经比较、鉴定并继续挑选,直至挑选出适合在生产中推广的优良品种。
因为马铃薯经杂交后均采纳块茎举行无性繁殖,不再经过有性世代,所以目前生产中推广的优良品种均为杂种一代。
因为马铃薯在其无性繁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病毒随着无性世代在块茎中堆积,导致马铃薯病毒性退化,失去原有种薯的技术讨论,此项技术已在国内举行了推广。
脱毒种薯在国内生产上已大面积应用。
但在无性繁种过程中,还会受到病毒的再侵染,因此要在繁种过程中实行措施举行预防。
下面将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技术及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作一介绍。
寄生在马铃薯块茎中的病毒,随着块茎芽眼萌发长成植株的生长过程,也在马铃薯植株体内举行病毒粒子的复制繁殖,但病毒在马铃薯植株内的分布是不匀称的。
据讨论,在代谢活跃的茎尖分生组织中没有病毒。
可能是因为茎尖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速度很快。
超过病毒粒子的复制速度,使病毒粒子在复制过程中得不到养分而受到抑制。
也可能是因为分生组织中某些高浓度的激素抑制了病毒。
以上缘由的机理尚未搞清,但利用对茎尖(带有l~2个叶原基,小于0.2毫米)组培苗举行病毒检测末发觉带有病毒,而大于0.2毫米的茎尖却常能检测出病毒。
这点便成为茎尖脱毒组培繁殖无病毒株的重要依据。
马铃薯脱毒技术就是通过茎尖部分没有病毒的特性、利用延续切茎尖,在无菌环境条件下,通过人工配置的培养基,哺育出无毒试管苗,然后通过试管苗在防虫温室或网室内繁殖微型薯原原种。
在人工隔离或自然隔离条件下,通过原原种繁殖一级原种和二级原种。
二级原种在自然隔离条件(高纬度或高海拔冷凉地区、风速大的海岛等地)繁殖一级良种供生产中使用。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技术作者:童霄丽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2年第10期脱毒马铃薯种薯的工厂化生产是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随着该产业的不断发展,对种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数量要求越来越多。
不断更换退化的带毒种薯,严格控制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的每一个生产环节,是保障马铃薯种质的关键。
一、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快繁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工厂化快繁是以大规模的优质脱毒试管苗快速繁育为基础的。
选取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抗逆性强的马铃薯优良单株,经过茎尖剥离和热处理的方式脱去植株中的病毒,通过对病毒的检测确定,并选出无毒的核心种苗,并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无毒母苗进行工厂化快繁,培养壮苗。
二、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工厂化生产1. 生产设施(1)防虫网棚、喷灌设施。
大田建立大棚钢架,长80米、宽8米,棚上盖40目以上密度的防虫网,防止蚜虫等进入,传播病毒。
安装好微喷设备,检查好每个喷头出水情况。
(2)苗床。
平整棚地,用砖砌成1.3米宽、大棚长度的畦块。
畦内铺上塑料膜(既能达到与土壤隔离的效果,又能防止地块上杂草生长),然后在膜上均匀地打孔,增加透气性。
(3)基质配制。
主要基质是消毒后的蛭石,每立方米基质加2公斤磷酸二铵、2公斤腐熟鸡粪和2公斤的硫酸钾作基肥,并拌入辛硫磷颗粒(防治地下害虫)与基质搅拌均匀,铺撒到砌好的畦中,基质厚度6~8厘米。
移栽试管苗前4~7天,用微喷设施浇透水,使基肥与基质充分融合,免得有没拌均匀的肥料烧苗。
(4)苗床消毒。
栽植试管苗前,第一次使用的苗床用50%的多菌灵喷洒苗床消毒。
已经使用过的苗床要用40%的甲醛100倍液,喷湿后盖上塑料薄膜熏闷7天左右,揭膜通风后待用。
2. 试管苗移栽北方大田网棚移栽试管苗一般在5月份,试管苗接种后15~20天,待长到10厘米左右就可以移栽了。
(1)培养间提供的试管苗叶片没有蜡质层,不适应外界环境,因此在移栽前把试管苗放到接近大田气温的环境下进行炼苗。
然后从瓶里取出试管苗,用温水洗掉试管苗根上的培养基,防止病菌的滋生,待栽。
西藏山南红皮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马铃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餐桌上的必备食品之一。然而,由于马铃薯植株比较容易感染病毒,因此维持马铃薯的生长和生产可能需要大量的化学农药,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均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开展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课题之一。
红皮马铃薯是一种十分美味的马铃薯品种,它的色泽鲜艳、口感细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然而,红皮马铃薯也具有比较高的病毒感染率,使得其生产困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磷酸氢钙浸种、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抗生素等方法,成功开展了红皮马铃薯的快速繁殖和脱毒技术研究。下面,我们将对该技术的研究进行介绍。
1.磷酸氢钙浸种技术 磷酸氢钙在马铃薯的培养和繁殖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首先,磷酸氢钙的存在可以促进马铃薯的发芽和生长,并保护幼苗避免病毒感染。其次,磷酸氢钙还可增加马铃薯的抗病性,增强其对病毒的防御能力。在马铃薯的繁殖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浸泡处理种薯,以达到保护幼苗免受病毒侵害的效果。
2.培养基添加抗生素技术 抗生素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将抗生素添加到培养基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抗病和防疫效果。在进行红皮马铃薯的繁殖和脱毒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半量诺氟沙星(ENRO)等药物添加到培养基中,并加以调节浓度,使得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抵御病毒的攻击。
通过磷酸氢钙浸种和培养基添加抗生素的技术手段,我们成功快速繁殖了红皮马铃薯,并获得了高质量、无毒的马铃薯幼苗。在马铃薯的生产过程中,应用上述技术可以提高马铃薯的生长速度、减少生产成本,另外,这些技术研究还为根据不同地域特点选育适宜马铃薯品种作出了有益探索。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一)一、良种繁育体系马铃薯良种繁育过程中,要注重防止机械混杂,保证品种纯度,还要防止病毒的再侵染和病原菌的侵染,以保证为生产提供优质种薯。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要按照品种用途和种植区域举行合理规划,有方案地支配各级原种及良种的生产。
严格禁止超代薯进入种薯市场。
对繁殖的各级种薯都要举行检验,质量合格方可进入生产。
我国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是从1976年开头建立和完美的。
按区域划分基本分为北方春作一季繁种区、中原春秋二作繁种区。
现将这两个繁种区的繁育程序介绍如下。
(1)北方春作一季繁种区该区是我国重要的种薯繁殖基地。
如黑龙江省每年调出种薯几十万吨,供给各省。
内蒙古自治区每年也有大量种薯调运各省。
这些繁殖基地主要建在纬度高、传毒媒介少、气候冷凉、交通便利的地区。
该区的良种繁育体系普通为五年五级制;有些单位采取四年四级制。
随着微型薯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成本随之下降,现在推行的是三级制。
在各级种薯繁殖过程中,都采纳种薯催芽促早熟栽培,生育早期拔除病株,按照有翅蚜迁飞测报,在蚜虫迁飞盛期到来后的一周至十天将薯秧割掉,防止蚜虫传扬的病毒侵染块茎,以及密植早收生产小种薯举行整薯播种,防止切刀传染病毒或病菌。
(2)中原春秋二作繁种区该区春马铃薯生育时节气温较高,蚜虫活动频繁,植株易感染病毒,因此必需通过阳畦或日光温室早种早收,避免蚜虫迁飞期,防止病毒再侵染。
秋繁则适当推迟播种期,避开病毒再侵染。
中原春秋二作繁种虽可解决从北方--作区大量调种造成的运送压力和防止晚疫病、环腐病等随种薯调入的问题,但是因为早春阳畦或日光温室成本高,秋繁感染病毒和病害的机率较大,脱毒效果降低。
因此,中原春秋二作区繁种,应重点防止病毒和病菌的侵染,确保种薯的质量。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是保证种薯质量、满足生产需要的须要基础条件,各地可按照当地市场需要确定品种及繁种方式。
2.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目前因为组织培养所需的设备、药品及设施价格昂贵,通过试管苗剪顶扦插在基质中快繁微型薯原原种,虽可降低一些成本,但直接用于生产农夫仍觉承受不起。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规程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规程马铃薯是我国重点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土壤病原菌的日益严重,日益增多的药害,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日渐下降。
因此,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1.脱毒试管苗的定义与意义脱毒试管苗即是指将马铃薯组织培养于无菌培养基上,通过消毒、筛选、分离等技术手段,去除其中携带的病毒和其他病原物质,最终得到无毒、无病的马铃薯幼苗,以提高繁殖材料的质量和育种进程的效果。
2.脱毒试管苗的繁育流程以下列举的是脱毒试管苗的繁育流程,同时应注意每个步骤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关键要点。
(1)马铃薯组织样品的采集选取茎、芽、花、叶、根等马铃薯组织细胞样品,可直接使用自然生长或者割取新鲜的植株,保持组织的完整性和新鲜度。
(2)材料的处理及消毒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去皮、去芽、去内部瘤、清洗、消毒等处理,以保证材料的无菌状态。
消毒方式常用的有热水消毒、酒精消毒和过氧化氢消毒等方法。
(3)培养基的配制配制培养基成为无菌状态的重要条件,如常用的MS培养基。
在配制时需注意不能存在杂质、要保证pH值适当等。
(4)移植组织样品将经过消毒的样品去除无用部位,移植到培养基上,营造无菌培养环境,需要注意材料的位置、密度和距离等。
(5)形成愈伤组织通过调节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植物生长素、生长素哈尔农等,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尽可能地促进细胞组织分裂和增生,并实现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扩增。
(6)脱毒处理和筛选鉴定通过各种方法,如脱毒剂处理、病毒分离、RT-PCR检测等技术手段,对愈伤组织进行脱毒处理并筛选鉴定,从而得到无毒、无病的苗木。
3.结论总之,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是一项现代化、高效率的培育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马铃薯原种的品质和繁殖效果,走向了一条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但是操作时要注意条件营造、材料选择和具体技术细节等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试管苗优良品种的快速、规范和高效繁殖和应用,为农业产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主要从培养基的制作、脱毒苗的制取、继代培养、培养条件、瓶装苗污染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为马铃薯快繁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蔬菜及工业原料作物,其国民经济意义十分重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但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病毒或类病毒不断的侵染和积累,从而导致马铃薯种性变劣,长势逐步减弱,产量逐年降低。
马铃薯快繁是在短时间内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大量高质量的试管苗,应用种薯脱毒技术,培养无毒组培苗,在提高产量、保证品质、耐贮藏方面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1]。
1 培养基的制作
1.1 培养基的配方 利用提供的母液和材料
MS+0.01mg/L NAA+3%蔗糖+0.56%的琼脂,pH 值为5.8,配置培养基1000mL,并均匀分装到24个培养瓶,
进行灭菌。
具体配方材料见表1。
表1 培养基的配方材料
母液
浓度/扩大倍数母液吸取量(mL )
称取量(g )
大量元素2050.0—钙盐母液2050.0—磷酸盐溶液2050.0—铁盐
10010.0—微量元素10010.0—有机物10010.0—萘乙酸(NAA )0.1mg/L 0.1—蔗糖3%—30.0琼脂粉
0.56%—
5.6
1.2 培养基的配制
1.2.1 仪器、用具与试剂 (1)仪器:pH 试纸、电磁炉、高压灭菌锅。
(2)用具:移液枪、移液管、量筒、容量瓶、培养瓶、玻璃棒、洗瓶、烧杯、搪瓷缸、镊子、钥匙、称量纸、胶头滴管、抹布、卷纸、标签纸。
(3)试剂:配置MS 培养基的各种母液、激素母液、琼脂、蔗糖、蒸馏水、
HCl 0.1mol/L 、NaOH 0.1mol/L 。
1.2.2 培养基制作 (1)将配置好的MS 培养基母液从冰箱中取出,检查是否沉淀或变色,避免使用已失效的母液。
(2)用移液管移取各种母液,在移取时冲洗移液管,移取出后加入事先准备好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定容,然后加入熬好的培养基中。
(3)称取蔗糖、琼脂然后融化琼脂,边加热边搅拌防止糊底。
直至琼脂全部融化及清撤见底,加入准备好的母液和蒸馏水。
(4)混合培养基各个成分并定容,调整pH 值。
用0.1mol/L 的NaOH 或HCl 液把pH 值调至5.8左右后,连续调3次所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用量值。
加后一定要搅拌均匀。
1.3 培养基的分装 培养基合成后要趁热分装,1000mL 的培养基要分装到24个培养瓶中每瓶约
30 40mL 培养基。
分装时要垂直向下,不要让培养基沾到杯壁上。
然后快速地盖上盖子,盖子要拧紧。
1.4 灭菌操作步骤 采用高压湿热法灭菌,在高压锅内加水至水位线淹没电热丝。
将封装好的培养基、接种工具及需要的蒸馏水放入锅内,盖好锅盖接通电源,当压力升至0.05MPa 时用镊子打开排气阀排出锅内的冷空气,关闭排气阀。
当压力升至0.1MPa 、温度为
121℃时维持15 20min 。
让锅自然冷却,当压力为0时打开锅盖取出培养基和器具。
注意:经高温灭菌后,培养基的pH 值会下降0.2 0.8,故调整后的pH 值应高于目标值0.5个单位。
2 马铃薯脱毒苗的制取
2.1 脱毒材料的选择 首先对进行脱毒复壮的马铃薯品种或材料进行田间株选和薯块选择。
它不仅能提高脱毒效果,而且直接关系到经过脱毒后的材料能否应用。
最好是在生长季节选择具有原品种优良特性(包括株型、叶形、花色、成熟期等性状)的健康植株,并做好标记;植株生长健壮,无明显的病毒性、真菌性、细菌性病害症状;单株产量和大薯率高;薯块无病斑、虫蛀和机械创伤的材料[2]。
2.2 茎尖脱毒2.2.1 催芽及热处理 为提高脱毒效果,脱毒材料在进行茎尖组织剥取前,应进行材料的热处理,以钝化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秦晓萍
(甘肃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酒泉 73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