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类药物的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97.00 KB
- 文档页数:25
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浅谈抗菌药物论文题目:浅谈抗菌药物学院:海阳港口班级:12化学教育学号:**********姓名:***完成时间:2013年5月浅谈抗菌药物***(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2化学教育)内容提要:主要介绍抗菌药物,分类,主要药物及其特点。
和在平时生活中的合理使用以及其的监测。
关键词:抗菌药物、抗生素、疾病一、简介抗菌药物、和其分类(一)、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
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二、抗菌药物在日常的合理使用及其监测(一):1、合理使用抗菌素,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死致病菌、控制感染,同时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2、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诸方面:选用对病原菌或感染无效、疗效不强的药物;量不足或过大;病原菌产生耐药后继续用药;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产生耐药菌二重感染时未改用其他有效药物;给药途径不正确;发生严重性或过敏反应时继续用药;不确当的联合应用抗菌素;依赖抗菌素的抗菌作用而忽视必要的外科处理;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忽视疗效/价格比。
3、抗菌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
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在短时间内致人死亡。
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洁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
(2)肝损害。
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氯霉素、无味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3)肾损害。
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
红霉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清简介红霉素是天然产物,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它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能有效地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红霉素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功能主治红霉素具有多种功效和功能主治,下面将详细介绍:1.治疗呼吸道感染:红霉素对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它能有效地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症状,从而缓解病情。
2.预防和治疗皮肤感染:红霉素可用于外用治疗各种皮肤感染,例如脓皮病、疖肿、疥疮等。
它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病情的进展,促进伤口的愈合。
3.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红霉素对泌尿系统感染也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用于治疗尿道炎、膀胱炎等疾病。
它能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病情。
4.治疗消化系统感染:红霉素可用于治疗胃肠道感染,例如胃炎、肠炎等。
它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炎症的发生,促进胃肠道的康复。
5.预防和治疗眼部感染:红霉素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眼部感染,例如结膜炎、角膜炎等。
它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可以减轻感染引起的不适症状,促进眼部的康复。
使用方法红霉素的使用方法如下:1.口服:一般情况下,成人口服红霉素剂量为每次0.25克,每天3次,儿童根据年龄和体重确定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红霉素应在饭前或饭后2小时服用,以避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2.外用:外用红霉素时,可将药物涂抹在患处,每天2-3次。
在使用前,应将患处清洗干净,以保持局部清洁。
3.注射:红霉素也可以通过注射给药,一般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重来决定剂量和给药途径。
使用红霉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滥用和不当使用。
注意事项使用红霉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过敏史:如果患者对红霉素过敏或有过敏史,禁止使用红霉素。
2.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红霉素时,需要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剂量,以避免药物积累而引起不良反应。
红霉素的质量标准红霉素(Erythromycin)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以及许多其他类型的感染。
在红霉素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非常重要,以确保红霉素的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一份关于红霉素的质量标准。
一、外观与性状红霉素应当为白色或几乎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具有特有的气味。
在任何湿度条件下,红霉素不应有明显的变化或褪色。
二、含量测定含量测定是评价红霉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红霉素的含量,其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药典规定。
一般来说,红霉素的含量应不低于标称含量的90%。
三、溶解度红霉素的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也是质量标准之一。
根据国家药典的规定,红霉素在30°C下,1克红霉素应溶解于大约90毫升的水中。
四、纯度检定红霉素的纯度检定包括对杂质的检测,如未检出其他特定杂质的含量,以及对杂质的限量要求。
国家药典中通常包括对有机杂质、无机杂质、重金属杂质、水分及挥发性物质等多个方面的检定和限量要求,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药典的要求进行检测和限量。
五、微生物限度红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其微生物限度的检定也是质量标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国家药典规定了红霉素制剂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限度要求,生产企业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和限度控制。
六、存储稳定性红霉素的存储稳定性是指在规定的存储条件下,红霉素的质量应能够得到保障。
生产企业应进行相应的稳定性研究,确保红霉素在规定的有效期内,能够保持其质量、效力和安全性。
七、环境保护在红霉素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红霉素的质量标准涉及到外观与性状、含量测定、溶解度、纯度检定、微生物限度、存储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药典的规定和要求,确保红霉素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人们的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9年1月第40卷第1期.47.几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晶型研究进展傅蓉I,刘芳2,赵晓冬2编译,王棘1审校(1辽宁省药品检验检测院沈阳110036;2沈阳药品检验所沈阳110000)摘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指分子结构中具有14~16元内酯环的抗生素(如红霉素类衍生物、乙酰螺旋霉素等)。
目前,主要是从抗生菌发酵液中提取精制的次级代谢产物,或是再经过生物或化学方法衍生修饰制备而得。
由于提取工艺和选用的溶媒,结晶条件等不同,同种药物可有不同晶型。
不同的晶型直接影响药品的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和毒性。
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对几种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晶型研究的进展。
为原料药的生产工艺优化及制剂对原料药晶型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阿奇霉素;晶型中图分类号:R9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51(2019)01-0047-031前言药物的晶型状态对疗效的影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被认识到,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受到重视,尤其是在我国仿制药物的研发过程中,由于技 术和条件的限制,亦未受到重视。
事实上,晶型是影响药品疗效的重要因素。
药物原料的晶型状态影响药品质量,优势药物晶型的应用是实现药物作用一致的基础。
优势药物晶型是指同一种药物的多种晶型中,最适合用于制备药物的晶型状态。
一种药物可以有多种晶型,也可能有一种或多种优势药物晶型。
优势药物晶型的生物活性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同一药物的多种晶型中生物利用度最好,二是在生物体内吸收可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这是保证药物在体内发挥治疗作用的基本要求。
对于原料药,一旦确定了使用的优势药物晶型,控制其晶型也就相对简单,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如X 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热分析法等。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指分子结构中具有14〜16元内酯环的抗生素。
通常所说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指链霉菌产生的广谱抗生素,具有基本的内酯环结构,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效,尤其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螺旋体和立克次体有较强的作用。
目录摘要 (3)第一章抗生素 (4)1.1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4)1.2抗生素滥用的后果 (4)第二章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5)2.1社会原因 (5)2.2医方原因 (5)2.3患方原因 (6)2.4其他原因 (6)第三章抗生素的分类 (8)第四章抗生素滥用产生的各种不良后果 (9)4.1肝脏损害 (9)4.2肾脏损害 (9)4.3造血系统损害 (9)4.4神经系统损害 (9)4.5胃肠道反应 (9)4.6过敏反应 (9)4.7后遗效应 (9)4.8二重感染 (10)4.9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 (10)4.10干扰和掩盖病情,延误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10)4.11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10)第五章抗生素滥用危害案例 (11)第六章对策分析 (12)6.1患者方面 (12)6.2政府方面 (12)6.3医院方面 (13)6.4药品研发部门 (13)第七章结论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摘要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抗生素的盲目信任、医生对病人使用抗生素不谨慎的态度以及各大药企对医药方面经济利益的追求致使抗生素的消耗惊人地增加。
抗生素滥用引发了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耐药性细菌急剧增多以及超级细菌出现并呈现较快发展趋势等一系列问题,并造成每年数万多人因不良反应死亡和成百上千亿元医疗费的滥用,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严重的危机。
因此,认真反思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加强其质量监控和使用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第一章抗生素1.1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的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WHO的检测报告指出30﹪的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且半数以上使用多种抗生素,使用4种以上者占80﹪,但仅有30﹪是用于感染治疗。
据WNO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我国抗菌药物的消费序号、使用率和购入金额高居榜首。
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分析【摘要】目的:深入了解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的情况,对其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方法:选取临桂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 000例患者的处方单,对抗生素使用品种、联合用药、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在1 000张处方单中有856张处方单子使用了抗生素,大约使用率是78.5%。
相关的抗生素主要的品种有32种,主要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在用药的过程中,排列在前三的有头孢、阿莫西林、阿奇霉素。
结论:根据调查呼吸内科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比较合理。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情况【中国分类号】r6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87-01抗生素主要就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一种必要的药品。
抗生素的药物有很多种类,并且用量也是比较大,发展也是比较迅速,很多菌类都是被不断的引进到临床,这样就会给临床的医生提供更良好的医治环境,这样的情况也是存在一定的缺点,很容易产生抗生素的应用泛滥的现象。
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5月~2010年在临桂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诊所治疗的1 000例患者的1 000张处方单。
主要就是要调查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名、剂量、用药时间等一些基本的情况,并且还要对处方中使用的抗生素的品种和联合用药、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临床对于该药的选择倾向性是比较大的,使用的概率也是比较大的。
2结果2.1抗生素使用的情况:在对抗生素调查的1 000张处方单子中,有856张单子是使用了抗生素,使用的概率是78.5%,使用抗生素的品种也是很多的。
其中男420例,女436例,年龄16~90岁,平均60岁。
在对抗生素使用种类调查过程中,使用超过10种的抗生素有560张,约占75%左右,一般使用的抗生素是头孢、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头孢呋辛、环丙沙星、青霉素、红霉素等。
2.2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在856张处方单中,抗生素单用的有450张,两种联合使用的有260张,三种联合使用的有146张等。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品种分析目前,国内医院用抗感染药物中,大环内酯类药物增长速度最快,远远高于抗感染药物整体增长水平。
但市场畅销的背后也有潜在的危机。
据统计,我国红霉素的需求量仅为生产能力的60%,并且我国红霉素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市场表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当前企业在积极发展头孢菌素类半合成抗生素的同时,也应重视红霉素类衍生物与半合成抗菌素的开发研究。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力持久新丁不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毒性低微、口服方便且价格较廉的药,按其大环结构含碳母核的不同,可分为14、15和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学上的重要性仅略次于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和氨基糖甙类。
自1952年美国礼来公司推出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品--红霉素后,该大类药物不断扩充,迅速成为全球抗感染用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专门从事抗生素研究的张惠琳教授告诉记者,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作用于阳性菌、支原体和医原体等病毒,对一般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较好,以口服为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多数抗生素对细菌膜无力的不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作用细菌膜的特点使其优势尤为突出。
但是,张教授也特别提醒,临床使用要特别留意由于其抗菌谱相对较窄,所以只能作用阴性菌,而对阳性菌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随着对红霉素研究开发的深入,一些高效、长效、生物利用度好、各具特色的新红霉素半合成衍生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市场潜力日显,使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抗感染药物中所拥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有一些专家甚至大胆预言:这一个世纪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时代--其市场潜力和发展机会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展形势很好,已占到抗生素市场14.5%的市场份额,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抗感染药物中也牢牢地占据了稳定地位,2004年其各类产品在样本医院的用药市场销售占有率排在第三位,占据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15.15%。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第五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第一代——红霉素;第二代——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第三代——泰利霉素。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机制——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竞争性阻断了肽链延伸过程中的肽基转移作用与(或)移位作用——终止了蛋白质合成。
低浓度时为抑菌剂,高浓度时杀菌。
抗菌谱:G+球菌、G-球菌、部分G-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等)、非典型致病原(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厌氧消化球菌。
对产β-内酰胺酶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一定抗菌活性。
第二代——增强G-杆菌以及厌氧菌、空肠弯曲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及弓形虫等的作用。
还具有胃动素作用、免疫修饰作用、抗炎作用等。
第三代——泰利霉素——对一、二代大环内酯耐药菌尤其是肺炎链球菌具有较强作用。
第一代——红霉素——易被胃酸破坏,口服吸收少,故一般服用其肠衣片或酯化物。
第二、三代——对酸稳定性较高,口服吸收好。
(二)典型不良反应1.最主要——胃肠反应——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严重时患者难以耐受;2.肝毒性——红霉素、依托红霉素。
3.心脏毒性——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甚至晕厥或猝死。
4.耳毒性——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或用药剂量过大时易发生以耳蜗神经损害的耳聋、耳鸣,前庭功能亦可受损。
【原创口诀TANG】红霉素类伤胃肠,心肝儿中毒耳受伤。
(三)禁忌证1.对本类药过敏者。
2.部分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1.与氯霉素或林可霉素合用,因竞争药物的结合位点,产生拮抗作用。
【原创口诀】30而立四环素,红绿林中50载!2.红霉素、红霉素酯化物、克拉霉素可抑制肝药酶,与卡马西平、丙戊酸、芬太尼等合用,可增加上述药的血浆浓度。
3.阿奇霉素可能增强抗凝血药的作用,合并使用时,应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4.服用抗酸剂或H2受体阻断剂后即服本品——增加吸收。
罗红霉素片的功效与作用、副作用和用量简介罗红霉素片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它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本文将介绍罗红霉素片的功效与作用、副作用和用量等信息。
功效与作用罗红霉素片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它对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上呼吸道感染:罗红霉素片可用于治疗咽炎、扁桃体炎和鼻窦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下呼吸道感染:对于肺炎、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罗红霉素片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3.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罗红霉素片能够有效治疗皮肤感染、疖肿和脓肿等疾病。
4.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对于尿路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等,罗红霉素片也可作为治疗的选择之一。
罗红霉素片的抗菌谱较广,但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副作用虽然罗红霉素片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但它也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1.胃肠道反应:罗红霉素片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部不适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在服用药物期间可适当调整饮食,减少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有助于减轻此类症状。
2.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对罗红霉素片存在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物热、荨麻疹、皮疹等。
若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咨询医生。
3.肝功能损害: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罗红霉素片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风险,包括黄疸、肝酶升高等。
特别是患有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在使用罗红霉素片时需密切监测肝功能。
4.其他副作用:个别患者也可能出现头痛、口干、失眠等不良反应,若症状严重或持续,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用量罗红霉素片的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通常情况下,成人口服用量为每次250mg,一日3次,或根据病情可增至500mg,一日2次。
疗程一般为7-14天,但具体用量和疗程还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以及耐药性等因素进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特殊疾病(如结核病、淋病等)的治疗需要较高剂量的罗红霉素片,此时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硫氰酸红霉素的制备汪敦佳 陈泳洲 邹光中 张传越(湖北师范学院化学系,黄石,435002)报道了红霉素与HA c 、N aSCN 反应制备硫氰酸红霉素的方法,同时讨论了其原料配比、溶液pH 值和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优化条件下,收率可达95%左右。
关键词:红霉素 硫氰酸红霉素 制备 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临床应用超过40年,是抗生素市场中重要品种,为了继续维持和扩大它在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近年来,红霉素类衍生物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较为活跃[1,2]。
其中硫氰酸红霉素是其衍生物之一,国外60~70年代曾报道过,由于它可以改善红霉素在水中的溶解度或减少苦味,改善药物动力学性质,降低毒副作用等,同时又具有红霉素的抗菌活性,因而得到应用,特别是在饲料添加剂中更为广泛。
目前国内还未见其报道,国外文献[3,4]报道的制备方法是采用水溶性的乳酸红霉素与硫氰酸盐进行反应而得。
本文则采用红霉素工业品与醋酸及硫氰酸钠反应,一步得到硫氰酸红霉素,该工艺步骤简单,成本低,产品质量好,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同时测定了产品的红外光谱及熔点,确证硫氰酸钠与红霉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硫氰酸红霉素。
本制备方法目前国内外均无报道。
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红外光谱采用美国Nico let 公司IMP410型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KBr 压片),熔点由XRC 1型显微熔点仪测定。
红霉素,工业品,黄石抗菌素厂;冰醋酸、硫氰酸钠等均为CP 。
1.2 制备方法将红霉素20.0g (0.027m ol )投入反应瓶,同时加入300mL 无菌水,启动搅拌形成悬浮液,慢慢滴加20%冰醋酸11.4mL(0.038m ol),搅拌至红霉素悬浮液完全溶解为清亮溶液,抽滤。
向滤液 收稿日期:19981110;修改稿收到日期:19990927。
作者简介:汪敦佳 33岁,讲师,精细化工专业,从事精细有机合成科研工作,已发表论文20余篇。
THE SYNTHESIS OF DIETHYLP BROMOBENZYLACETAMIDOMALONATEFan Jinda ,Ni Jiabao and Xian Meiming(Dep ar tment of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 ,ECUST ,Shanghai ,200237)AbstractpBro mobenzy l bro mide (Ⅰ)w as synthesized by brom ization of p brom otoluene,diethy l ac-etamidomalonate (Ⅱ)w as prepared from diethyl malo nate ,the yields w ere 45.3%and 60.6%respec-tiv ely ;thr oug h the co ndensation of Ⅰand Ⅱ,the vital interm ediate diethyl pbromo benzy-lacetam idom alonate w as obtained,the y ield w as 61.3%.Keywords :p brom obenzyl bro mide ;diethy l acetamidom alonate ;condensation ;diethyl p bro-mobenzy lacetamidom alonate1999年11月 精 细 石 油 化 工S PE CIALITY PE TROCHEM ICALS 第6期中滴加20%NaSCN 溶液15.0mL(0.031mol),继续搅拌,调节pH =7,反应2h ,沉淀完全,冷冻结晶,抽滤,无菌水洗涤三次,烘干,即得硫氰酸红霉素白色粉末晶体20.1g,收率93.5%,mp 165~167℃,IR (KBr )T (cm -1):3400(b ,s ),2980(s ),2880(s )2047(s ),1730(s ),1680(s ),1469(s),1382(s),1177(s),1096(s)。
*作品编号:DG13485201600078972981*创作者:玫霸*抗生素的现状及发展摘要:抗生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近几十年来抗生素飞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工业。
抗生素类药物现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所以,现在抗生素的滥用也越发严重。
抗生素的研究与发展正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但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类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慎用。
关键词:抗生素,历史,作用机理,发展,种类,政策,滥用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一)抗生素的历史:1877年,Pasteur和Joubert率先观察了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
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
随着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其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结核。
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
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
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
1980年,喹诺酮类药物出现。
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
(二)作用机理: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4大类作用机理:一抑制核酸的合成:抗生素起模板功能的抑制剂作用、抑制转录的起始。
主要的抗生素放线菌素、丝裂霉素、利福霉素和利福平。
毕 业 论 文 题目: 红霉素类药物的研究概述 系 别: 生 物 工 程 系 专 业: 生 物 技 术 * 名: * * * 学 号: 0 9 2 4 07 1 0 5 指导教师: * * *
河南城建学院 2011年5月20日 河南城建学院生物工程系毕业论文
i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前言 .............................................. 4 1.1 红霉素类药物概述 .......................................................................... 4 1.2.红霉素类药物的功能 ........................................................................ 5 1.2.1红霉素类药物的药效学 ............................................................. 5 1.2.2红霉素类药物的药动学 ............................................................. 6 1.3 红霉素类药物的研究意义 ............................................................... 6 1.4 红霉素类药物的最新研究现状 ....................................................... 7 第二章 红霉素类药物的大规模生产 ......................... 9 2.1红霉素生产的菌种 ............................................................................ 9 2.2.红霉素大规模生产的工艺流程 .................................................... 9 2.2.1种子制备 ................................................................................... 10 2.2.2制备培养基 ............................................................................... 10 2.2.3灭菌............................................................................................ 13 2.2.4发酵............................................................................................ 13 2.2.5预处理 ....................................................................................... 13 2.2.6分离............................................................................................ 13 2.2.7成盐............................................................................................ 14 2.2.8结晶............................................................................................ 14 河南城建学院生物工程系毕业论文 ii 2.2.9抽滤............................................................................................ 14 2.2.10成品.......................................................................................... 14 2.2.11废液处理 .................................................................................. 14 2.2.12 红霉素母体的其它药物生产 ................................................ 15 第三章 红霉素类药物的国内外生产现状 .......................................... 16 3.1 国内主要生产现状 ......................................................................... 16 3.2 国外主要生产现状 ......................................................................... 17 3.3 红霉素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18 3.4 关于红霉素生产的建议 ................................................................. 18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2 河南城建学院生物工程系毕业论文
i 摘 要 红霉素是世界抗生素市场上第三大类药物。目前全世界红霉素的主要生产国为美国、意大利、日本、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印度、波兰及中国。 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主要是对革兰式阳性菌如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及梭形芽胞杆菌等,均有强大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如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布氏杆菌、部分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有一定作用。特点是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菌株,对本品敏感。作用机制主要是与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单位相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影响核糖核蛋白体的移位过程,妨碍肽链增长,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系抑菌剂。 国内生产红霉素类药物的厂家: 西安利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赛生药业有限公司等,其中西安利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说是生产红霉素类药物的龙头老大了,该公司的生产工艺成为红霉素类药物的典型代表,在文章中介绍类红霉素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流程。 由于国外生产红霉素的历史比我国悠久,其产量远远超过我国,但是世界现在共同面临的问题是,红霉素的生产工艺过于老化,提取工艺也不够完善,所以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寻求生产红霉素类药物的更完美的工艺,以及也在致力于研究红霉素产生菌的基因组,以便于改造工程菌,从而提高红霉素类药物生产产量。 文章主要论述了,红霉素类药物的作用机理,红霉素类药物的大规模生产工艺流程,国内外生产水平,现在红霉素类药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关键词:红霉素 抗菌谱 青霉素 革兰式阳性菌 核糖核蛋白体 河南城建学院生物工程系毕业论文
ii ABSTRACT Erythromycin is the third categories world antibiotic market drugs. At present the main producer in the world for American erythromycin, Italy, Japan, France, Spain, Portugal, India, Poland and China. Erythromycin is the large ring lactone class antibiotic, antibacterial spectrum is mainly to the leather orchid type positive bacteria such as aureaus, hemolytic streptococcus, pncumonia coccus, diphtheria bacili, anthrax and spindle bacillus to wait, all have strong antibacterial action. To gram-negative bacteria such as meningitis diplococcus, drench coccus, whooping cough bacili, influenzae, brinell bacillus, partial dysentery bacillus and e. coli, etc have certain effect. Characteristics of resistant to penicillin is this product strains, sensitivity. Mechanism mainly with the DNA 50S subunits nucleoprotein body combined irus-inhibitory peptide acyl transfer enzyme, DNA, influence the nucleoprotein body shift process, hinder peptide growth, inhibiting bacterial protein synthesis, fasten bacteriostatic agent. Domestic production erythromycin drugs LiJun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 xian a joint stock limited company, Beijing "born pharmaceutcal Co., etc, which LiJ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in xian to say is the production of erythromycin drugs, the leader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become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erythromycin drugs, in the article introduce erythromycin-like drugs production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