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解:不同类型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

图解:不同类型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

图解:不同类型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

肠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肠息肉分布于结肠和直肠的各个部位,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病理显微镜下分成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绒毛状腺瘤等类型。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肠息肉不会有啥特别的感觉,最多出现便血、腹泻、腹痛等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然而,只有当息肉变大时,可能会出现拉黑便、便血以及经常性腹痛等较为明显的症状。

然而,肠息肉确实会癌变,且绝大多数的大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恶变而来的,但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息肉发生癌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上皮间变程度等等。

现已明确,息肉切除术可有效中断腺瘤至腺癌进展从而降低结直肠癌发展的风险。肠镜是息肉最主要的检出手段。在肠镜发现息肉后,光靠看是无法肯定这些息肉是非肿瘤性还是肿瘤性的,需要切下来进行病理检查,才能最终确认。最后,根据肠镜检查息肉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切除息肉。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切除息肉成为非常简单,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多数息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对于切除较困难的息肉还需不断改进切除技术以及所需的相关器械。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常规结直肠息肉切除术。

一、微/小息肉切除术

常规的肠镜检查中发现,约90%的结直肠息肉为微小息肉( ≤ 5mm) 或小息肉 (6 ~ 9mm ),对此类息肉进行切除可有效阻断息肉癌变的进程。目前,结直肠微小息肉切除的主要方式有活检钳息肉钳夹术、圈套器息肉勒除术和氩离子凝固术。

1、活检钳息肉钳夹术

活检钳息肉钳夹术适用于直径<0.5cm的息肉,是最常用且简单的息肉切除方法。活检钳息肉钳夹术包括了冷活检钳夹术(CFP)和热活检钳夹术(HFP)。

A 钳除前,

B 钳除后创面。C-D:热活检钳除术注意事项,息肉体积过大,增加电凝时间,造成透壁性损伤(图片来源:胃肠病)CFP能避免与电凝有关的风险以及几乎可忽略的肠穿孔风险。最新欧洲胃肠镜学会(ESGE)指南指出,对于采用圈套器较难切除的息肉也可以选用较易操作的 CFP。

而HFP则常用于止血,因为该技术可在钳咬病灶的同时电凝其周围的部分正常组织并可术中止血,故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息肉的完整切除率。然而,因HFP造成迟发型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

较难获得良好的生物组织标本用于病理学评估,所以用于结直肠息肉的内镜治疗需要谨慎。

2、圈套器息肉勒除术

圈套器息肉勒除术包括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和热圈套息肉切除术(HSP),其中,HSP是目前国内结直肠微小息肉和小息肉最常用的切除方式之一,即发现小息肉后,通过活检孔道送入热圈套器后完整套取息肉,逐渐收紧圈套器后将高频发生器连接圈套器,以混合电凝切法将息肉切除。

而CSP是易于操作的技术,适用于适用于巴黎分型:0-Ip、0-Is、0-Isp 及 0-IIa。CSP圈套器是一个自包含型金属环,有利于息肉完整切除,且不需电凝,从而避免电凝相关并发症。

3、氩离子凝固术

氩离子凝固术(APC)适用于治疗细小的扁平或广基息肉。APC 通过特殊装置将氩气离子化后导电使其能量流向病灶组织故而凝固并灼除息肉,具有高效、快速、操作视野大、连续凝固创面、凝固深度自限性、创伤小、有效止血且患者耐受性好等众多优点。在消化道息肉切除术后的止血,以及病变灼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因为息肉采用氩离子灼除,故存在难以获取病理组织标本以及了解病变的浸润深度和切缘情况等缺陷。

除以上常见术式,还有尼龙圈套扎法、金属夹结扎术、微波凝除法、热电极治疗法、激光灼烧法等等,但对此类息肉采取何种方式切除尚无统一标准。

二、巨/大息肉切除术

对巨/大息肉来说,常用的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EMR主要适用于黏膜下注射和切除,包括整块切除和分次切除,适用于<20mm的扁平息肉。EMR分为三种:透明帽法切除术、黏膜

注射下切除术、黏膜注射法分片切除术。其中,黏膜注射法分片切除术与黏膜注射下切除术在操作流程上并无太大差别,只是前者病灶较大不能一次圈套切除,需要分次切除。

透明帽法切除术(图片来源:胃肠病)

黏膜下注射切除术(图片来源:胃肠病)

黏膜注射法分片切除术(图片来源:胃肠病)

直径>20mm 的病变操作基本同上述,区别在于需用圈套器对较

大病变进行分次切除,进而完整切除病变。对于绝大部分结直肠病变可通过EMR 整块或分次切除,只有3%~10%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手术。

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主要适用于直径>20mm 的、无颗粒型 LST 、pit t-pat tern V 分型、高度不典型增生、可疑浅表黏膜浸润或其他内镜技术无法有效完整切除的病变。

ESD图示(图片来源:胃肠病)

指南推荐:必须内镜下一次性切除的病变、部分早期癌、抬举征阴性的腺瘤、>10mm 的 EMR 后残留、复发再次行 EMR 困难的及反复活检未证实为癌的低位直肠病变亦可采用 ESD 治疗。

综上,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内镜下治疗方法,在降低结直肠癌风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与成效。胃肠病学专家需了解更多与息肉切除术有关的技术和工具,并用于内镜手术治疗中。

参考资料

1.谢娇, 王雯. 结肠镜息肉切除术及其相关技术[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9, 31(4):5.

2.李倩倩, 王军, 赵越,等. 结直肠息肉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J]. 医学综述, 2020, 26(16):5.

授权转载及爆料请联络梅斯医学管理员

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 (一)疾病知识结肠息肉是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结肠肠内的隆起状的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二)休息与活动病人息肉切除后,返回病房观察有无出 血、腹痛等不适,术后卧床休息6h,对较大的息肉、无蒂 息肉或凝固范围较大者,一定要卧床休息2d~3d,2周内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圈套、止血夹过早脱落导致出血。术 后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嘱病人如不注意 饮食、休息,易引起术后迟发性出血。 (三)饮食指导 术后24h禁食,根据情况给予静脉输注止血药、抗生素及营养液等。48h~72h后如无异常可进食流质饮食(如白粥,米糊等),避免过烫及刺激性的食物,进食后应注意观察病人大便情况,及有无腹痛等不适症状,并逐渐改进饮食,2周内避免进食易产生胀气、粗纤维、生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应给予降压药控制,以防术后出血。不要过多的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五)特殊指导(四)肠道准备指导 协助进行肠道准备:术前晚20:00 及术晨6:00 分别口服 50%硫酸镁 50mL,同时大量饮水不少 于1500mL,直到排出水样便,无粪便残渣即表示 肠道准备完毕。在口服肠道清洁剂时,禁忌使用 甘露醇,因为甘露醇在大肠内被细菌分解后,可 产生氢气,甲烷等易燃烧气体,电凝切时会引起 爆炸,造成肠穿孔,甚至危及生命。 严密观察大便色泽、次数、血压、脉搏等情况,并观察排便情况。术后应 保持大便稀软通畅,便秘者可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防止出血。圈套、止血夹一般在1周左右可自行脱落。脱落后继续观察 腹部情况,防止继发性 穿孔。

结肠息肉分类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肠息肉分类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肠息肉分类诊断及治疗方法 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 病因;病因不清。有些与长期炎症刺激或遗传相关。 结肠息肉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 1、长期腹泻,很多病人肠道黏膜容易过敏,例如饮酒、吃辣椒或油腻食物或海鲜后出现腹泻,有些病人会无原因的出现腹泻,这样,肠道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道息肉生长。 2、长期便秘,便秘的病人经常是几天排便一次,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易生长息肉。 3、遗传,例如家族性息肉病就是一种遗传疾病。 4、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现息肉。 分类1、幼年性息肉: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次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组织学上次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见。其重要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

讲真,这五种内镜下肠息肉治疗技术你懂吗!

讲真,这五种内镜下肠息肉治疗技术你懂吗! 讲真,这五种内镜下肠息肉治疗技术你懂吗! 医学界消化频... 08-02 20:28 大 内镜下清除肠息肉技术就这么几种,你都掌握了吗?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编辑:好大一只龙猫 肠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综合征。其中,腺瘤性息肉、息肉病综合征与结肠癌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内镜检出、切除腺瘤可使结直癌的发生减少76%~90%,下面就介绍几种内镜下清除肠息肉的技术。 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EMR常用于切除无蒂息肉,通过注射缓冲液到黏膜下层的空间,使上皮与底层组织分开,使病变分离。 透明帽辅助EMR 术切除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残留病变行APC 凝固治疗 EMR比单纯使用圈套器或电凝术切除病变更安全。EMR 通常用于<20 mm 的息肉,这是因为用这种技术整块切除更大的息肉是有难度的。然而用黏膜分片切除法( EPMR)对更大的息肉是可行的。EPMR 先从病变周围注射液体使病变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分

片将病变切除,先切除病变中央部,再切除残余病变。EPMR对于结直肠大而无蒂的息肉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但是由于其高复发率应谨慎用于恶性息肉。如果EPMR 术后有残留的息肉组织,可用氩离子凝固术清除。分片切除后 3 - 6 个月内应该复查病灶处有无残余息肉组织。 EMR应用的适应证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各国并不统一,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医院、医生掌握的适应证也不完全一样。首先要获得组织标本用于常规活检未能明确诊断的黏膜下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其次切除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较浅、采用可以完全切除的消化道早癌均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但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判断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绝对适应证标准还有争议。 日本食管协会制定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绝对适应证为:病灶局限于m1、m2层、范围<2/3食管周长、<30 mm,病灶数目少于3-4个;相对适应证为:病灶浸润至m3、sm1,直径30-50 mm,范围3/4食管周长或环周浸润、病灶数目5-8个。 根据日本胃癌学会编写的《胃癌治疗指南(2004年4月版)》规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为:(1)病理类型为分化型腺癌;(2)内镜下判断癌组织的深度限于黏膜层(m);(3)病灶直径<2 cm;(4)病变局部不合并溃疡,以上4个条件需同时具备。近年来,随着内镜设备、附件的改进和内镜技术的提高,治疗的适应证有所放宽,经常根据新的研究结果而修正。 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电刀对2 cm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该技术可实现较大病变的整块切除,并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分期。 ESD 相对于EMR而言,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物的残留和复发。ESD 通常应用> 20 mm、非颗粒样侧向发育病变。ESD 相对于传统的分片黏膜切除术来说是一种复发率低、可获得更好的病理标本的技术。ESD 的不足是穿孔率高、过程耗时。由于 ESD 有较高的技术困

肠息肉镜下切除术及术后复查

肠息肉镜下切除术及术后复查 肠息肉病灶位于肠黏膜上,若其数目不断增多、病灶体积逐渐增大,将会出 现癌变风险,即使其属于炎症性息肉,对身体也有较大的危害,随着其不断增大,将会带来肠梗阻、腹泻、长期便血、肠套叠等临床症状。所以,一旦发现肠息肉 这个怀家伙存在,就要使用手术方式将其消灭,以免肠息肉诱发其他病症,危及 身体健康。基于此,下文讲一讲关于肠息肉知识,让大家有个清晰认知。 一、肠息肉类型 (1)幼年性息肉:此类型息肉常出现在不足10岁的儿童人群中,病灶位置多 为直肠内,呈现圆球形,大多数都是单发,病理特征是潴留性囊腔,是一种大小 不等的错构瘤。 (2)炎性息肉:又被称作是假性息肉,是在大肠黏膜溃疡愈合期间出现的一 种病变,是因溃疡黏膜下出现水肿或者纤维组织出现增生所导致的黏膜下凸起。 (3)腺瘤性息肉:若为此类型的息肉,应及时进行切除手术治疗,若不及时 治疗,经过5至15年可能性出现癌变。 二、肠息肉内镜切除 肠息肉常使用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内窥镜治疗。但实施肠息肉切除之前, 必须进行活检,以判断其是否出现癌变。现今,肠息肉内镜切除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其具有简单、有效、安全等优势。脱落的息肉还可做病理检查,且在肠道内 留置的金属夹也会自行脱落,进而随着粪便排出体外。

三、如何选择切除方式? (1)单发性息肉:此类型息肉直径若在0.5厘米以下,则可使用活检钳进行 钳夹摘除治疗,也可使用APC治疗或者电凝凝除术进行治疗。对于直径在0.5厘 米之上且带蒂的息肉,则使用高频电凝切除术进行治疗。若蒂部比较粗,则先在 蒂远端用金属夹夹闭或者尼龙绳夹闭,然后再实施电切术。 (2)广基大息肉:此类息肉直径不足2厘米者,可使用EMR进行治疗,即内 镜粘膜切除术,先将适量生理盐水注射到病变黏膜下,以便将病灶抬起,然后再 使用圈套器进行电切除治疗。若平坦型病变和广基大息肉直径在2厘米之上者, 若使用EMR治疗,则要进行分块切除,但此手术方式复发率比较高,且无法实施 精准的病理检查。为此,对于此类息肉应首选ESD治疗,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能将病变完整切除,并进行详细的病理评估 (3)多发息肉:对于息肉数目比较多的患者,可进行分次切除手术。对于家 族性息肉患者,则需先评估是否要进行外科切除手术治疗。 (4)必须实施切除手术:病理检查之后疑似癌变,或者存在癌变的患者要进 行切除手术。对于腺瘤比较大的患者,要进行切除手术。对于腺瘤呈现广基型时,需要进行切除手术治疗。 四、肠息肉切除之后需注意的事项 (1)实施肠息肉内镜切除的患者需卧床休息3日,但可下床进行大小便。注意,虽然强调是卧床休息,但并不是24小时完全不动,这样长时间卧床易增加 静脉血栓风险。为此,每日需下床散步2至3小时。休息3日后即可恢复正常活动,但30日内不可做剧烈运动和负重工作,以免撕裂伤口或者让肽夹脱落引起 大出血。 (2)术后注意预防便秘和用力排便,以免用力过度引起穿孔或者创面出血。 对于存在便秘史的病人,可口服适量的聚乙二醇4000散、乳果糖口服液等通便 药物,以保证大便顺畅。

图解:不同类型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

图解:不同类型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 肠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肠息肉分布于结肠和直肠的各个部位,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病理显微镜下分成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绒毛状腺瘤等类型。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肠息肉不会有啥特别的感觉,最多出现便血、腹泻、腹痛等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然而,只有当息肉变大时,可能会出现拉黑便、便血以及经常性腹痛等较为明显的症状。 然而,肠息肉确实会癌变,且绝大多数的大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恶变而来的,但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息肉发生癌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上皮间变程度等等。 现已明确,息肉切除术可有效中断腺瘤至腺癌进展从而降低结直肠癌发展的风险。肠镜是息肉最主要的检出手段。在肠镜发现息肉后,光靠看是无法肯定这些息肉是非肿瘤性还是肿瘤性的,需要切下来进行病理检查,才能最终确认。最后,根据肠镜检查息肉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切除息肉。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切除息肉成为非常简单,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多数息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对于切除较困难的息肉还需不断改进切除技术以及所需的相关器械。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常规结直肠息肉切除术。

一、微/小息肉切除术 常规的肠镜检查中发现,约90%的结直肠息肉为微小息肉( ≤ 5mm) 或小息肉 (6 ~ 9mm ),对此类息肉进行切除可有效阻断息肉癌变的进程。目前,结直肠微小息肉切除的主要方式有活检钳息肉钳夹术、圈套器息肉勒除术和氩离子凝固术。 1、活检钳息肉钳夹术 活检钳息肉钳夹术适用于直径<0.5cm的息肉,是最常用且简单的息肉切除方法。活检钳息肉钳夹术包括了冷活检钳夹术(CFP)和热活检钳夹术(HFP)。 A 钳除前, B 钳除后创面。C-D:热活检钳除术注意事项,息肉体积过大,增加电凝时间,造成透壁性损伤(图片来源:胃肠病)CFP能避免与电凝有关的风险以及几乎可忽略的肠穿孔风险。最新欧洲胃肠镜学会(ESGE)指南指出,对于采用圈套器较难切除的息肉也可以选用较易操作的 CFP。 而HFP则常用于止血,因为该技术可在钳咬病灶的同时电凝其周围的部分正常组织并可术中止血,故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息肉的完整切除率。然而,因HFP造成迟发型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风险评估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风险评估肠息肉是指在结肠或直肠内长出的粘膜肿瘤,通常是一种早期癌前病变。为了治疗这种病变,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及与其相关的风险评估。 一、手术治疗方法 1.内窥镜下切除术 内窥镜下切除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手术方法,适用于小型肠息肉。在这种手术中,医生将一根灵活的内窥镜插入肠道,通过观察息肉的位置和大小,使用直径较小的器械将息肉切除。这种手术方法对患者而言,恢复期短,创伤小,几乎无疼痛。 2.开腹手术 对于较大的息肉或位于深层肠道的息肉,开腹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开腹手术中,医生会通过一个切口进入腹部,然后直接切除息肉。虽然这是一种更传统的手术方法,但它能够从根本上清除肠道中的异常组织。 3.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较为先进且低创伤的手术方法。医生会通过几个小切口或腹部自然孔道进入腹腔,并使用腹腔镜来观察和操作。这种手术方法相比于开腹手术,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和术后恢复时间。 二、手术风险评估

1.出血风险 手术时会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特别是对于大型息肉或紧贴肠壁的息肉来说。出血可能导致贫血或需要再次手术来止血。因此,医生在手术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以便做好术前准备。 2.感染风险 任何手术都可能伴随着感染风险。在肠道手术中,由于肠道是细菌滋生的环境,因此感染风险可能会更高。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并在术后监测患者有无感染迹象。 3.盆腔组织损伤风险 对于直肠下段的息肉手术,存在一定的盆腔组织损伤风险,包括膀胱、直肠或其他附近器官的损伤。医生在手术前会评估患者的解剖结构,以便避免意外的损伤。 4.手术后并发症风险 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肠梗阻、伤口愈合不良或腹腔脓肿等。医生会在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起来,手术是治疗肠息肉的常见方法,但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手术方案。在手术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情况,并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和术前准备。手术风险的评估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采取措施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肠息肉的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肠息肉的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肠息肉是指肠道黏膜上的小突起物,常见于结肠和直肠部位。根据 不同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类型,也是肠癌的前体病变之一。在治疗肠息 肉时,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文将 介绍肠息肉的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内镜下切除术 内镜下切除术是治疗肠息肉的首选方法之一。它主要适用于直径较小、组织学类型为腺瘤性息肉的患者。内镜下切除术可以通过内窥镜 直接切除肠息肉,不需要进行开腹手术。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 快的优势,对于部分患者来说是比较理想的治疗选择。然而,内镜下 切除术也存在一些禁忌症。比如,对于直径较大或位于结肠壁深层的 息肉,由于手术难度较大,可能需要转为开腹手术。 二、开腹手术 开腹手术是治疗肠息肉的传统方法。适应症包括直径较大的息肉、 位置较深的息肉以及内镜下切除术无法切除的肠息肉。开腹手术可以 通过腹部切口进行手术,直接切除肠道中的息肉。然而,相比于内镜 下切除术,开腹手术对患者来说具有更高的手术风险和创伤程度,恢 复时间也较长。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情 况和术后恢复能力。 三、电切术

电切术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切除息肉的治疗方法。它适用于直径较小、位于肠道较浅表的腺瘤性息肉。电切术通过电刀将高频电流传递 至息肉基底部,使其坏死脱落。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 特点,但也有可能引起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因此,在选择电切术治 疗时需要慎重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经验。 四、热凝固术 热凝固术是一种利用高温疗法切除息肉的治疗方法。它适用于肠道 较浅表的非腺瘤性息肉。热凝固术通过将高温电流或激光传递至息肉 基底部,使其凝固坏死。这种治疗方法也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同时也有引发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在选择热凝固术 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经验。 五、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是指通过腹腔镜或胸腔镜等显微镜下进行的手术。它适用 于直径较大、位于深部或需要进一步判断性质的息肉。微创手术通过 通过小切口插入显微镜和手术器械,进行精确有效的切除。相比于开 腹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操作难度较大,需 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在选择微创手术治疗时需要寻求有经验的 医生进行操作。 综上所述,肠息肉的治疗方法因患者情况而异。内镜下切除术是治 疗肠息肉的首选方法,对于直径较小、组织学类型为腺瘤性的患者效 果较好。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

2022肠息肉镜下切除术及术后复查(全文)

2022肠息肉镜下切除术及术后复查(全文) 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所以,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 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当然,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Morson在1976年发表的腺瘤到癌发展理论认为,这个时间约为10年。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5年。 治疗方法有:内窥镜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肠息肉切除必须做活检,以排除癌变。 一、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一般步骤: 目前的内镜技术发展,肠镜下切除息肉成为非常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

让我们通过肠镜下图片,来了解一下息肉切除的几个步骤: 步骤一:发现息肉,并将其暴露于视野正中。 步骤二:通过肠镜上的孔道插入特殊器械(电圈套器),并在息肉旁伸出钢丝圈。

常见的肠息肉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

常见的肠息肉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它是指肠道黏膜上的小肿块。肠息 肉可以分为有蒂息肉和无蒂息肉两种类型,其中无蒂息肉更容易恶变 成肠癌。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肠息肉对于预防肠道恶性肿瘤具有重 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肠息肉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 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1.内窥镜切除术 内窥镜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肠息肉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内窥镜将 肠道插入体内,对息肉进行光学放大观察,并利用内窥镜上的器械进 行切除。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并且可以同时检查整个 肠道,发现并治疗其他异常改变。 然而,内窥镜切除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对于大的息肉或者浸润肉芽 肿的患者,内窥镜切除可能无法完全切除病变组织,需要进行较多次 的治疗。此外,由于需要插入肠道,患者在术前需要进行肠道准备, 有一定的不便性。 2.微波消融治疗 微波消融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肠息肉的新方法。该方 法通过微波的热能作用,迅速将息肉组织加热,以达到消除病变组织 的目的。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微波消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留明显瘢痕的优点。

然而,微波消融治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微波只能治疗肿瘤组织较浅层的部分,对于深层或大的息肉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此外,对于有蒂息肉,微波治疗可能无法完全切除。 3.电切术 电切术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切割病变组织的方法。通过将电切电流导入肠道内的电切电极,使电流产生高温和化学反应,将病变组织切除。电切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息肉。 然而,电切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需要通过直肠插入电切电极,术后可能出现轻度肛门痛或出血等不适症状。此外,术中电切电极的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4.放疗和化疗 对于无法采用局部治疗手段的肠息肉患者,放疗和化疗是常见的治疗选择。放疗和化疗通过杀死肿瘤细胞来控制病情的进展,常用于恶性息肉或肠道恶性肿瘤。 然而,放疗和化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风险。放疗可能引起放射性肠炎,导致肠道炎症和溃疡。化疗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因此,放疗和化疗需要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综上所述,常见的肠息肉治疗方法包括内窥镜切除术、微波消融治疗、电切术以及放疗和化疗等。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适用于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肠息肉患者。患者在选择治疗方

结肠息肉内镜手术过程记实

一个意外的原因,让我在无麻醉的情况下,亲身体验,目睹了在自己腹中进行的一次手术-----结肠息肉内镜手术切除-----医学名称叫:EMR(内镜粘膜切除术)。为了让希望了解结肠息肉手术切除相关情况的朋友多一点信息,我记下了下面的文字。 ********* 我已经70了,平时胃肠功能较差, 比较瘦弱, 近年来肚子经常咪咕噜咕噜的叫。家人竭力劝说我去做肠镜检查,考虑到自己这部老掉牙的机器已经运转了七十年,理应检修一番,就去上海中山医院做了无痛肠镜检查。检出在距肛缘20厘米处有一个 1.5厘米的结肠息肉,有蒂。病理化验的结果是:绒毛状管状线瘤伴上皮内瘤变低级别。百度一下,看到-----“绒毛管状腺瘤是大肠息肉的一种,容易发生恶变,患者需高度重视治疗。” 既然发现了,那就手术切除呗。挂号中山医院内镜治疗专科门诊就诊。预约手术,等待住院通知。两天后就通知我住院了。排队办理了住院手续,入住中山医院六十七病区--日间病房。所谓,“日间病房”是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治疗模式,它面向病情较轻、较稳定的患者提供短、平、快式的医疗服务,一两天就出院。 到了病区已经是上午十点了,下午就要进行手

术。我觉得清肠时间根本来不及,上次做肠镜检查我是 前一天晚上就开始服药的,但是护士说没问题,进来的 病人都是这样的:上午服药,下午就进行手术。没有办法,服从命令。马上几乎一口气喝了两千毫升的泄药。 等待腹泻。期间有医生来进行了例行询问,有没有什么 病史啊,有没有过敏史啊。。。。。,又来护士抽了9 管血,进行化验。等了两个多小时,仍然没有动静,我 急了,请示了医生,1点钟的时候又加服了一千毫升药水。下午一点半,开始喊人去手术了,我还没有完成清肠,只能够一再延后。到了四点钟,医生说再不手术,他们要下班了,怎么办呢,我硬了头皮进了手术间, 麻醉医生听讲最后的药水是一点钟喝完的,说不能够进 行麻醉,因为胃里面还有药水,麻醉以后可能会引起 呕吐,呛入肺中就会有危险。所以不能够麻醉,手术要 改期。怎么办呢?幸好手术医生说,那就不进行麻醉, 做有痛手术,20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不会太疼的。我 想想也只能这样办了。 好了,手术开始。上了手术床,脱右腿的裤管, 向左侧卧。医生叫我忍住,千万不能动。助手将肠镜管 子从肛门插入,插入的时候,感觉到管子的推进,还真 是不怎么疼。这时候,从计算机的屏幕上面,可以看 到进入大肠内部的情况,助手说:“25 厘米了”,管

肠息肉内镜下治疗

肠息肉内镜下治疗 为了提升肠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缓解痛苦,内镜下息肉粘膜切除术已经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结肠镜治疗利用电子探头扫射患者病变位置,医生能够在清晰的图像下为患者病变位置开展微创治疗,不但视野开阔,操作准确,对于四周组织所产生的创伤非常小,治疗安全系数高,并且通过结肠镜能够对于息肉是否产生癌变开展探查,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对于病变性质确诊,排除恶变,或是及早发现恶变开展治疗 肠息肉泛指肠壁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样病变,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如幼年性息肉、错构瘤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锯齿状息肉。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也是癌前病变的一种,其生长形式分为单发生长,数个或数十个生长、带蒂生长也可。一般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以及大便带血的症状,由于肠息肉有一定的癌变的几率,故诊断明确后一般需要考虑进行内镜下肠粘膜切除手术治疗[1]。 现选择一例笔者遇到的临床病例,谈谈对肠息肉内镜下粘膜切除手术的治疗的体会。 患者,男性,76岁,退休人员,因“发现肠息肉一年余”入院。 患者一年余前因腹部不适在外院查肠镜,提示肠息肉,稍腹胀,时有反酸、嗳气,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今至我院门诊就诊,为进一步诊治,拟“肠息肉”收入我科。患者病程中无头痛、头昏,无视物旋转,无胸闷、胸痛,无心悸、气喘,无咳嗽、咳痰。神

志清,精神可,食纳睡眠一般,大小便基本正常。 既往有“糖尿病”史,平素服用二甲双胍,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癫痫等慢性病史,2016年有前列腺癌微创手术史,否认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9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5/92mmHg一般情况:神志: 清晰,面容:无病容,体位:自主,步态:正常,检查合作程度:合作。皮肤黏膜:皮疹:无,皮下出血:无,温湿度:正常,水肿:无,肝掌:无,蜘蛛痣:无。淋巴结:全身浅表 淋巴结:无肿大。头颈部:巩膜:黄染:无,瞳孔:等大等圆3mm,对光反射:正常。耳鼻:未见异常。唇:红润,咽:无充血。颈软,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正常,气管: 居中,甲状腺:正常,对称,弥漫性,质软,其他异常:无。胸部:乳房:发育正常,乳房 肿块:无。肺:呼吸运动:正常,肋间隙:正常,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清,啰音:无。心:心尖搏动位置:正常,触诊:震颤:无,叩诊:心浊音界未见异常,听诊:心率92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正常,柔软,手术瘢痕:无,压痛反跳痛:无,肝肾脏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未见异常。肛门直肠:痔核:未检查。脊柱四肢:脊柱:正常,棘突:压痛,活动度:正常,四肢:正常。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专科检查:腹部平软,无手术疤痕,未见肠型及腹部静脉 显露,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不大,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肠镜(外院):肠息肉。血常规(本院):白细胞数7.4(*10^9/L) ,红细胞 5.46(*10^12/L) ,血红蛋白164(g/L)↑,血小板计数95(*10^9/L)↓,中性粒细胞% 0.566 ,血小板压积0.12↓,血小板分布宽度18.6↑。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病区):白细胞数7.4(*10^9/L) ,红细胞 5.46(*10^12/L) ,血红蛋白164(g/L)↑,血小板计数95(*10^9/L)↓,中性粒细胞% 0.566;甘油三脂 2.23(mmol/L ;血糖7.08(mmol/L);凝血功能、输血前八项、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

2023儿童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方法选择原则(全文)

2023儿童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方法选择原则(全文) 摘要 结直肠息肉是儿童消化道常见疾病之一,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息肉切除是目前主要诊断及治疗方式。针对息肉分类选择适宜的切除方式对减少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该文主要围绕儿童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方法的选择原则进行阐述。 关键词 儿童;结直肠息肉;内镜;息肉切除术基金项目:中华消化内镜 结直肠息肉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是儿童便血和腹痛的常见原因,90%以上为幼年性息肉[1]。尽管儿童结直肠息肉多为单发,但部分息肉可能会引起失血、贫血及肠套叠等并发症,虽大部分息肉为良性病变,但也有部分存在恶变风险,因此儿童结直肠息肉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2]。电子结肠镜检查作为结直肠息肉诊断的金标准,随着其在儿科应用的增加以及内镜技术、器械的创新与优化,内镜下息肉切除已成为结直肠息肉患儿治疗的主要方式。现就儿童结直肠息肉分类、切除目的及切除方法做一综述。 1结直肠息肉分类 1.1大小分类依据息肉直径大小分为彳散小息肉[直径(d)≤5mm入小息肉(520mm)[3]o1.2肉眼形态学分类依据息肉形态及与黏膜平面的关

系,山田分型[3]将息肉分为I型:隆起的起势部较平滑而无明确的境界,呈丘状;∏型:隆起的起势部有明确的境界,呈半球状;m型:隆起的起势部稍小,有亚蒂;IV型:隆起的起势部有明显的蒂部。1.3组织病理学分类依据组织病理结果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锯齿状息肉[4]。 因儿童结直肠息肉多为良性病变,以上分类主要针对良性息肉。当内镜表现可疑或结合家族史等不排除恶性病变时,儿童消化内镜医师应重视结直肠早癌的识别。此时,应该结合放大内镜对可疑病变进一步观察,通过对病变黏膜腺管开口及毛细血管的观察,初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和浸润深度。推荐结直肠病变黏膜腺管开口分型采用pitpattern分型,黏膜毛细血管分型采用Sano分型,电子染色内镜结合放大内镜采用JNET分型,仅有电子染色内镜无放大内镜者宜对病变采用N1CE分型[5-8]。 2内镜切除目的 2.1完善组织病理学检查儿童结直肠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表现及组织 病理学检查,且完整切除并整块病理评估较内镜下活检准确性更高。2.2 减少息肉相关并发症切除后,可减少儿童结直肠息肉伴随的便血、腹痛、腹泻、便秘,、肛周肿物脱出、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肠套叠、 肠梗阻等并发症[9-10]。 2.3预防息肉恶变的发生切除后可预防部分幼年性息肉及息肉综合征存在 的潜在恶变风险[11]。

肠息肉种类与肠镜(病理)报告

肠息肉种类与肠镜(病理)报告 根据息肉表面的形态分为平滑型、颗粒型、不规则型等。 二、病理报告 1.病理类型 根据组织学特点,将息肉分为腺瘤性和非腺瘤性。腺瘤性息肉是癌变的前期,需要高度重视。 2.病理分级 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将肿瘤分为不同的分级。分级越高,癌变风险越大。 3.病理分期 根据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将肿瘤分为不同的分期。分期越高,治疗难度越大,预后越差。 总之,肠息肉的种类繁多,肠镜和病理报告是对其进行分类和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病人来说,了解自己的报告内容,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 本文介绍了肠道息肉的不同类型以及其病理特征。肠道息肉可分为带蒂和平坦型,其中带蒂的称为P型,平坦型的称为S型,XXX的则称为PS型。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只需知道息肉是否带蒂即可。

腺瘤性息肉是一种由异型增生的腺上皮构成的良性肿瘤。根据绒毛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最常见,多分布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多为带蒂型。绒毛状腺瘤不常见,但异型增生和癌变率较高。管状绒毛状腺瘤是混合型,其癌变风险介于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之间。对于混合型腺瘤,需密切随访。 增生性息肉多为无蒂型,直径较小,一般小于5mm,通常发生于大肠近端。虽然过去认为增生性息肉癌变的可能性很小,但现在认为有些可出现异型性增生,需密切随访。锯齿状腺瘤是一种表现为锯齿状外观的腺瘤,结构特点和细胞学特征兼具增生性息肉和腺瘤的特点。对于锯齿状腺瘤,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诊断。 大肠腺瘤是一种常见的结肠息肉,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广基型和传统腺瘤。广基型腺瘤好发于近端结肠,体积比增生性息肉大,通常为5-10mm,肉眼观为扁平或无蒂轻微隆起的息肉。传统腺瘤则常见于远端结肠,外形类似管状腺瘤。目前,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风险评估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风险评估 肠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道疾病,它通常是由于肠壁黏膜上的某些细胞发生异常增殖所致。肠息肉虽然本身并不具备恶性特性,但长期存在的息肉有可能演变成恶性肿瘤。因此,对于有肠息肉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选择。本文将介绍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手术风险评估。 一、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切除术和开腹手术两种。 1. 内镜下切除术 内镜下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常用于直径较小的息肉。在内镜的引导下,医生通过放置一根细长的工具,将息肉切除或烧灼。这种手术方法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但对于较大或位于肠道壶腹部的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并不适用。 2. 开腹手术 开腹手术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直径较大的息肉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开腹切口,直接暴露并切除息肉以及周围病变组织。开腹手术的风险相对较大,而且对患者身体的创伤也比较大,恢复期较长。 二、手术风险评估

在患者选择手术治疗之前,医生会进行手术风险评估,以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手术风险评估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 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是评估手术风险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青壮年患者身体较为健康,手术风险较低;而老年患者或存在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2. 息肉的大小和位置 息肉的大小和位置也会影响手术风险评估。较大和位于肠道壶腹部的息肉,由于手术切除的难度较大,手术风险也较高。 3. 术前检查结果 术前检查结果对手术风险评估同样很重要。例如,如果术前检查发现患者具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异常,手术风险将会增加。 4.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的充分与否也会影响手术风险的评估。患者需要在手术前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治疗,包括抗凝药物暂停、肠道清洁等。 基于以上这些因素,医生会对每个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告知手术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 总结: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内镜下切除术和开腹手术两种。内镜下切除术适用于直径较小的息肉,具有创伤小和恢复快的优势;而开腹手

内镜息肉电凝电切术操作规范新

内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操作规范 1、目的: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消化道息肉 2、适应症:经内镜下确诊为消化道息肉; 禁忌症: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已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3、仪器:日本产Olympus-70型电子胃镜.Olympus-V70型电子肠镜ERBEIcc80高频电发生器、电凝切圈套器、活检钳、内镜注射针等. 4、术前准备 所有病例术前检查血Rt,肝功、凝血酶原时间、ECG、胃息肉常规胃镜检查,肠息肉使用硫酸镁清洁肠道禁用甘露醇; 5、操作方法 插入内镜找到息肉后,根据息肉大小以及有无蒂来决定手术方法,由助手协助插入圈套器或活检钳,对直径小于0.5厘米的息肉,一般采用活检钳咬除或电凝灼除,使息肉发白,电凝指数为1.2、通电时间为3-4秒即可;直径小于2厘米的亚蒂或无蒂息肉,多采用圈套+电凝切除法;圈套器钢丝在息肉基底稍上方为息肉切除的最佳部位,或在基底部注射盐水,使形成蒂,再切除;有蒂息肉采用圈套器+电凝切除法,尽可能保留残蒂1厘米左右长;直径大于2厘米的无蒂息肉可采

用圈套器法,但需先将高渗盐水或1:10000肾上腺素溶液在息肉基底部粘膜下注射2-4点,每点0.5-1毫升,然后再行圈套电凝切除;凝切指数均为30-35,先行电凝再行电切,每次凝切时间均为3-4秒;大的息肉也可分块分期切除,2-3周后行第二次切除;切除的息肉用异物钳或经活检孔负压吸引连同内镜一块拔出后送病理检查; 6、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一、消化道息肉出血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迟发性出血是指发生于术后24小时的出血,文献报道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为1%-2%,常见原因由于操作者的经验不足有关,迟发性出血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电凝不充分,电凝指数过小或电凝时间不足;2、电凝过度,电凝指数过高或电凝时间过长使创面过大过深,结痂脱落后出血;3、套切不彻底,残蒂过长;4、套切面位于大血管处;5、患者血管弹性差,PT减少;6、创面继发;7、术后患者饮食运动未严格控制; 一旦发现出血,需进行适当处理,即在内镜下行各种措施止血,及药物喷洒,硬化药注射,电凝、激光、微波等; 二、穿孔 可发生在息肉切除术时的即刻,也可发生在术后数天内;常见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圈套切割部离肠壁太近;2、通电时胃肠蠕

肠息肉手术方案

肠息肉手术方案 肠息肉是指肠道壁上生长的良性肿瘤,它常常是在黏膜上形成的小瘤块。虽然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但有时候它们也可能发展成恶性肿瘤。因此,对于发现了肠息肉的患者来说,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肠息肉手术的方案。 一、术前准备 在进行肠息肉手术之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工作。首先,医生会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包括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等。其次,医生会进行术前评估,包括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此外,医生还会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相关细节和风险,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二、手术方案 1.内窥镜切除术 对于小型的肠息肉,常常可以通过内窥镜切除术来进行治疗。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引入内窥镜到肠道内,直接观察并切除息肉。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术后患者通常可以较快地恢复正常的饮食和活动。 2.开腹手术

对于较大或有恶性变化的肠息肉,常常需要通过开腹手术来进行治疗。这种手术方式需要进行腹部切口,将肿瘤和周围组织一同切除。这种手术方式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但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况来说是必要的。 3.腔镜手术 腔镜手术是一种介于内窥镜切除术和开腹手术之间的手术方式。它通过在患者腹部作出几个小切口,引入腔镜进行操作,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大部分创伤。腔镜手术同样可以切除较大的肠息肉,并且具有较快的恢复时间。 三、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嘱咐进行规范的护理。这包括定期服用抗生素、止痛药和其他必要的药物,定期复查恢复情况,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此外,患者还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承重,以免影响切口的愈合。 结语 肠息肉手术是一项重要的治疗肠息肉的方式。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会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包括内窥镜切除术、开腹手术和腔镜手术等。术后的护理同样重要,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嘱咐,进行规范的护理,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恢复情况。如果你发现了肠息肉,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肠息肉治疗方案

肠息肉治疗方案 肠息肉是常见的肠道良性疾病,通常发生于结肠和直肠,其特征是黏膜肿瘤性增生。虽然多数息肉是良性的,但存在一定的恶性潜力。因此,治疗肠息肉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案,以预防并避免可能的恶性转变。本文将介绍肠息肉治疗的几种常见方案。 一、内镜切除术 内镜切除术是治疗肠息肉的主要方法之一,其通过内窥镜引导下的手术,将肠道内的息肉切除。内镜切除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 腔内切除术 腔内切除术适用于小型、浅表的结肠息肉。医生使用内窥镜将刀具穿入肠道内,直接将息肉移除。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且痛苦较少。 1.2 剥离切除术 剥离切除术适用于较大的息肉,其特点是可将肿瘤联合黏膜一同切除,以确保切除面的干净。这种方法需要更长时间的手术,但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3 内镜下微创手术 内镜下微创手术结合了内镜技术和微创手术技术,可以在保证手术切除的同时减少对肠道的干扰。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或位于肠道深部的息肉。

二、电切术 电切术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切割刀片,将肠道内的息肉切除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切除较大、较深的息肉,同时减少出血的风险。电 切术可以通过内窥镜直接进行,也可以在内镜引导下进行微创手术。 三、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是通过激光器产生的高能光束烧灼肿瘤组织,达到切除肿 瘤的目的。激光治疗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适用于一些位置特殊、较大或复杂的息肉。 四、手术切除 对于较大且有恶性潜力的息肉,手术切除是常规的治疗方法。手术 切除可以完全清除肠道内的肿瘤组织,避免恶性转变的风险。手术切 除需要在全麻下进行,恢复期较长,适用于部分患者。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肠息肉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对 于小型、浅表的息肉,内镜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电切术和激光 治疗适用于较大或较深的息肉。对于恶性潜力较大的深部肿瘤,手术 切除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患者应与医生进行充分 的沟通和共识,根据肿瘤的性质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最适合自己 的治疗方案。

肠息肉手术方案

肠息肉手术方案 1. 肠息肉的定义和背景 肠息肉是指肠道黏膜上出现的良性肿瘤,通常呈现为腺瘤状生长, 多数情况下是无症状的。然而,某些肠息肉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恶 性肿瘤,因此及早进行手术治疗至关重要。 2. 肠息肉手术方案的选择 在确定肠息肉手术方案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息肉手术方案: a. 内窥镜肠息肉切除术 内窥镜肠息肉切除术是一种非侵入性手术方法,适用于直径较小 的肠息肉。通过内窥镜引导下,医生可以准确找到肠息肉并切除,无 需开腹手术,患者康复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 b. 开腹手术 对于直径较大或者位于深部的肠息肉,开腹手术可能是更合适的 选择。通过开腹手术,医生可以全面检查肠道并切除肠息肉,同时也 有机会评估肠道其他部分的状况,确保全面的肿瘤清除。 c. 腔内手术 腔内手术是一种介于内窥镜手术和开腹手术之间的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小切口插入腔内器械,医生可以在显微镜或者内窥镜的引导下完 成肠息肉切除。腔内手术的优势在于无需大面积切口,术后恢复较快。

3. 手术前的准备 在进行肠息肉手术之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安全。 a. 术前检查 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必要的术前检查,例如血液检查、肠胃镜检查、超声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b. 麻醉选择 手术时的麻醉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麻醉方式。 4. 手术的步骤和操作 肠息肉手术的具体步骤和操作会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手术步骤: a. 切口开放或腔内插管 在开腹手术或腔内手术中,医生会进行相应的切口或插管操作,以获得进入腹腔或肠道的通道。 b. 肠息肉切除 医生会根据肠息肉的位置和大小,选择适当的器械和技术进行肠息肉的切除。对于大型息肉,可能需要更大范围的组织切除。 c. 术后处理

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操作规范

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操作规范 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操作规范 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内镜直视下高频电凝电切,息肉蒂部注射无水乙醇等药物或冷冻治疗,电热活检钳术,微波和激光凝固术等。 本节重点介绍高频电凝电切术。该法是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主要方法。可将息肉整体切除以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达到治疗息肉、预防恶变、解除临床症状(如出血、梗阻等) 的目的。 【适应证】 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息肉大小、形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全面考虑。 1.无严重慢性疾病,能耐受内镜检查及治疗者; 2.消化道单发或多发性息肉,息肉大小能被不同口径的电凝电切圈套器套取者,息肉直径一般应<2cm; 3.病理组织学证实为非浸润型者; 4.多发性息肉数目在30个以内; 5.局限于粘膜层的早期癌可适用于内镜下摘除。 【禁忌证】 1.患者体质差,有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内镜检查、治疗者; 血小板减少或凝血酶凝血时间延长,出、有出血倾向,2. 原时间延长,经治疗无法纠正者; 3.息肉基底部过大,一般指胃息肉基底>2cm或大肠息肉基底>1.5cm者; 4.息肉型癌已浸润恶化者; 5.已安装心脏起搏器或置人金属瓣膜者(相对禁忌); 6.患者及家属不合作者。 【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检查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试验、心电图描记、有条件者术前应用3d止血药物。 (2)胃及十二指肠息肉患者术前禁食12h。 (3)大肠息肉患者术前按结肠镜术前准备,忌用甘露醇导泻,以免肠道内有易燃气体产生,导致通电时爆炸。 2.器械准备 (1)高频电流发生器; (2)各型治疗用内镜均可选用,以双活检钳管道更适宜,便于抓取息肉,协助操作。这类内镜前端均为非金属,具有绝缘性,安全度高。 (3)电凝电切圈套器及其附件(三爪钳、圈套器、异物网篮等),最好用前端绝缘的圈套器。 检查高频电流发生器,确认功能正常,将电切套圈器与 高频电流发生器连接,脚踩通电踏板,再将电切套圈器与电.极板上的湿肥皂短暂接触,见有火花放电现象,即说明性能正常,可以进行操作。 严格按高频电流电凝电切等安全使用规定,将高频电源、内镜、电切圈套器按要求连接起来备用。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者通常取左侧卧位。根据息肉的具体位置、大小、外形等情况,可酌情改变体位,但应以息肉不倒卧于胃肠壁、不下垂至与对侧胃肠壁贴近和易于观察为原则。 2.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覆盖于电极板,并紧密捆绑于患者左大腿外侧或与左臀部紧密接触。 3.常规插入内镜,发现息肉,充分确认其位置、大小、形态后,反复冲洗,吸尽息肉表面粘液及周围液体,使其暴露良好,便于息肉电凝电切操作。同时,必须吸净胃肠腔内的气体,尤其在大肠息肉切除时更须注意,必要时置换空气,以防易燃气体在通电时发生爆炸。 4.选择合适的电切圈套器,经内镜活检管道插入胃肠腔。在 内镜直视下,在靠近息肉处张开圈套,将息肉套人圈套器内。于息肉根部逐渐拉紧套圈,但切勿用力过度,防止勒断蒂部导致出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