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流变学检查结果分析

血流变学检查结果分析

血流变学检查结果分析

基本信息

专科分类:心血管检查分类:血液检查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是否空腹:空腹

参考价格:20-40元

包含项目:

血小板电泳时间测定、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测定、全血还原黏度、全血比黏度、红细胞流变特性检测、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沉率、红细胞沉降率(ESR)

温馨提示:

避免运动,戒烟。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正常值

各项检查均无异常为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表示血液浓而粘,除脑血管病外还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降低,则表示血液较薄,全血粘度也相应下降,意味着机体有失血或贫血。

全血粘度增高提示血细胞压积或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或弹性差,血管壁硬化毛糙。它的增高常见于下列疾病,如脑血管病、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脉管炎、肺心病、结缔组织疾病活动期,链状血红蛋白症、白血病等。

全血还原粘度增高,除脑血管病外主要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白血病。其他意义同全血粘度。

电泳时间延长常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髓病、红斑狼疮、高脂血症等。

血沉与血浆比重,粘度,红细胞间聚集力有关。

血沉方程K值因血沉受到血球压积的依赖性较大,血球压积高者,血沉多正常,血球压积低者,多为血沉快。故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排除血球压积影响的血沉K值。

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血浆粘度增加,呈正比关系。血液凝固时,纤维蛋白原聚合成纤维蛋白聚合物,在纤维蛋白内部之间有“搭桥”现象。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需要检查的人群:中老年人群,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怒张并沿静脉可触之索条状物。正常或亚健康人群如工作压力大、心理失衡、营养过剩或不良、生活不规律的群体以及3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

结果阳性可能疾病:

血栓形成、血稠、老年人分水岭脑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死性脉管炎、血栓性浅静脉炎、分水岭区脑梗死、动脉硬化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忌:要求病人处于安静状态,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避免运动,戒烟。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在采样检查之前,若允许暂停各种药物避免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检查时要求: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抽血后,请慢慢站立谨防跌到(有晕针史者请在采血前告知工作人员),抽血后,请按压针眼到不出血为止。

检查过程

清晨空腹静脉血5ml,以肝素或EDTA盐抗凝,4h内测定。采用静脉采血进行检测。静脉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头是否安装牢固,针筒内是否有空气和水分。所用针头应锐利、光滑、通气,针筒不漏气。先用30g/L碘酊棉签自所选静脉穿刺处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待碘酊挥发后,再用75%乙醇棉签以同样方法拭去碘迹。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拇指和中指持注射器针筒,食指固定针头下座,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然后以5°角向前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见回

血后,将针头顺势探入少许,以免采血时针头滑出;但不可用力深刺,以免造成血肿,同时立即去掉压脉带。针栓只能外抽,不能内推,以免静脉内注入空气形成气栓,造成严重后果。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抗凝管中,防止溶血和泡沫产生。

不适宜人群

1、服用过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甾体激素等药物的患者,因为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禁止近期有以上药物服药史的患者检查。

2、特殊疾病:患有造血功能减低疾病的患者,比如白血病,各种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除非该检查必不可少,尽量少抽血。

不良反应与风险

1、皮下出血:由于按压时间不足5分钟或是抽血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可导致皮下出血。

2、不适感: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痛、肉眼可见的皮下瘀斑等。

3、晕血或晕针:在抽血时,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等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晕针或晕血。

4、感染的风险:如果使用了不洁针头穿刺就有可能有感染的风险。

体检报告解读

体检报告精细解读 一、体检报告中一些符号的含义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有或时,即为定性检验的结果,一般用“(+)”表示阳性;用“(-)”表示阴性;用"(±)”表示"弱阳性";用"(-)"表示"阴性"。 1、体检报告中+和-两个符号的意思 “阳性”或“(+)”可以提示或代表“检查结果异常”。 例如:化验时,“阳性”或“(+)”,则表明尿液中可以检测出蛋白,尿中有蛋白常见于疾病//发热性疾病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即检验结果异常,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也有例外,如表面(缩写为HbsAb或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和乙肝病毒,抵御再次感染。若乙肝“二对半”检验结果为表面抗体“阳性"或“(+)”,则说明可能以往有乙肝感染或隐性感染史,目前处于恢复期;还可能是接种过的结果。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产生抗体,达到预防乙型的目的。可见,这个目的“阳性”是好的。 2、体检报告中其他符号的意思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多少时,即为定量检验的结果,则用“具体数值”的形式报告,并附有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但不同/不同方法检测所使用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一般用“HIGH、H”等表示“数值高于正常”;以“LOW、L”等表示“数值低于正常”。 一般情况下,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都可能属于异常,如里的白细胞(WBC)计数为定量检验结果,正常成考值范围为(4~10)×10⒐/L。常见于严重、感染、出血、、血液疾病等;减少常见于病毒性感染、严重、或放射线损伤以及某些血液病等。 对于异常的检验结果,除了上述的表示方法外,有些化验报告单上还会用特殊的字体或符号(如“*”或“!”)给予着重指出,以提示大家注意。 二、专家教你看尿常规检查结果 尿常规检查结果怎么看? 1.(PR0) 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 2.(GLU) 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应结合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由于尿中和阿斯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和阿斯匹林。 3.尿红细胞(R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为镜下;大量红细胞时,称“肉”,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肿瘤等,应加重视,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

检验科年终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8篇)

检验科年终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8篇〕 检验科年终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8篇〕(篇一) 20xx年度,检验科在院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本着“厚德仁爱,博学创新”的院训理念,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突出“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主题,紧紧围绕医院“二甲评审”的中心工作,并以此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踏实苦干,找准检验科工作的切入点,采取一手抓检验质量,一手抓经济收入的方针,圆满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促进优质效劳和检验质量。 以“二甲评审”的中心工作为契机,并表达“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宗旨,检验科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建立〔全年共进展政治学习12次〕,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全年业务学习18次,业务考核4次〕。一方面充分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使“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落实,为了缩短患者等候报告单的时间,同志们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实现了在进步检验质量的根底上快速发报告的目的,尤其方便了农村偏远地区的患者。另一方面,使全科同志的业务技术程度和工作积极性进一步进步,认识到了遵守

SOP文件〔标准化操作规程〕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质量是检验工作的生命线,因此检验质量大大进步。 二、以“二甲标准”完善了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职责、加强了生物平安知识培训和考核。 详细制度有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标本验收核对制度、急诊检验制度、急诊检验结果登记和即时通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报告单签发制度、试剂与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生物平安管理制度等;明确了各级工作人员和不同岗位人员的详细工作职责,对不同岗位人员做了针对性地专业培训;全年4次对检验科全体人员进展了生物平安知识培训和考核。使全体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责任明确,保证了检验科工作正常、有序进展,保障了检验科人员与患者的平安安康,保证了仪器设备、电器和危险品的平安使用。 三、加强了仪器设备及管理。高质量的检测结果离不开高科技含量的仪器设备,高科技含量的仪器设备更离不开精心的维护和管理。 检验科设备众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为充分发挥仪器设备效能,以获得最正确投资效益,就必须保持设备完好,延长仪器寿命。为此,我们检验科掌握了系统的管理理念,以定期有方案地维护保养为主,对各种仪器责任到人,对全自动生化分析^p 仪、全自动血球仪、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 一.说明: 1、血液流变学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血液流变学是主要研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规律,血液中有形成分(细胞)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的流动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以及血管和心脏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医学技术,其中一些资料尚未齐全,有待补足。 2、血液流变学测定的方法是一种物理学方法,其中一些参数可能会与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参数有出入,检查流变学时以流变学的测定结果为准。 3、在测定流变学时最好加做血脂(主要是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因这两项对流变学影响很大。 4、可用于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疾病 (一)、血管性疾病 1 高血压, 2 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 3 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 4 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 (二)、代谢性疾病 1 糖尿病, 2 高脂蛋白血症,

3 高纤维蛋白血症, 4 高球蛋白血症。 (三)、血液病 1 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2 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 白血病, 4 多发性骨髓瘤。 (四)、其他 1 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 2 中医范围中的血瘀症等。 二、测定时间:每周一至周五,用肝素钠抗疑管采血,标本量不得低于4毫升。 三、临床意义: 1,全血粘度: 在低切变率时,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越强,血液粘度越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高切变率下可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高切粘度低,红细胞变形性好。中切粘度值为低切到高切粘度变化的过渡点,其临床意义不十分明显。全血粘度测定对判别、诊断有一定意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

血流变

肝功能解读 基本项目 (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其中ALT 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AST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 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碱性磷酸酶(ALP)等。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溶血性黄疸时,可以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 (3)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等,长期白蛋白、胆碱脂酶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补充维生素K不能纠正时,说明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肝细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脏储备功能减退,预后不良。 (4)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 主要包括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等,这些指标可以协助诊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 (5)肝脏凝血功能的检测指标 肝脏能合成Ⅲ及因子a链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在维持正常凝血机能中起重要作用。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合成均减少,临床可出现牙龈、鼻黏膜出血,皮肤淤斑,严重者可出 现消化道出血。一般,最早出现、减少最多的因子Ⅶ,其次是因子Ⅱ和Ⅹ,最后出现,减少最少的是因子Ⅴ。 A、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值为11~15秒,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意义。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PT 正常,严重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病人PT明显延长。P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较敏感的指标。 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正常值为80%~100%.其临床意义同PT C、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 是测定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之一,能敏感而可靠地反映肝损害所造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Ⅹ合成障碍。临床检测表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在病程的各个阶段,其HPT降低。病情越重,HPT越低。当肝病发展到肝细胞功能衰竭时,其HPT均显著下降,一般多低于0.5.若HPT逐渐依次恢复,则预后良好。 3最新项目 近期有关部门新增五项肝功能检查最新项目,具体如下: 1、甘胆酸(CG):当肝细胞受损或胆汁淤滞时,血液中CG含量就明显增高,反映肝细胞的损害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ALT等更敏感,能早期发现轻度肝损害,对区别慢性肝 炎病情严重程度有帮助。 2、铁蛋白(SF):在肝内合成并储存,肝细胞炎症反应可使SF合成增加,肝细胞变性坏死可使SF释入血中,SF上升程度与肝细胞受损轻重呈平行关系,但在严重低蛋白血症、缺铁性贫血可明显降低。 3、前白蛋白(PA):对早期发现重症肝炎及慢性肝损害有一定意义。病愈重值愈低。 4、转铁蛋白(TF):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转铁。急性肝炎时TF 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则可低。其他多种感染时TF降低,而缺铁性贫血和妊娠末期TF 升高。 5、胆汁酸(TBA):是肝排泄的主要有机阴离子,其代谢情况主要受肝脏控制,当肝功能损害时,其升高往往比胆红素早而明显。因此能更敏感地反映肝损害。 4检测数据

血流变学检查结果分析

血流变学检查结果分析 基本信息 专科分类:心血管检查分类:血液检查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是否空腹:空腹 参考价格:20-40元 包含项目: 血小板电泳时间测定、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测定、全血还原黏度、全血比黏度、红细胞流变特性检测、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沉率、红细胞沉降率(ESR) 温馨提示: 避免运动,戒烟。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正常值 各项检查均无异常为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表示血液浓而粘,除脑血管病外还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降低,则表示血液较薄,全血粘度也相应下降,意味着机体有失血或贫血。 全血粘度增高提示血细胞压积或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或弹性差,血管壁硬化毛糙。它的增高常见于下列疾病,如脑血管病、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脉管炎、肺心病、结缔组织疾病活动期,链状血红蛋白症、白血病等。 全血还原粘度增高,除脑血管病外主要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白血病。其他意义同全血粘度。 电泳时间延长常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髓病、红斑狼疮、高脂血症等。 血沉与血浆比重,粘度,红细胞间聚集力有关。

血沉方程K值因血沉受到血球压积的依赖性较大,血球压积高者,血沉多正常,血球压积低者,多为血沉快。故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排除血球压积影响的血沉K值。 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血浆粘度增加,呈正比关系。血液凝固时,纤维蛋白原聚合成纤维蛋白聚合物,在纤维蛋白内部之间有“搭桥”现象。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需要检查的人群:中老年人群,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怒张并沿静脉可触之索条状物。正常或亚健康人群如工作压力大、心理失衡、营养过剩或不良、生活不规律的群体以及3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 结果阳性可能疾病: 血栓形成、血稠、老年人分水岭脑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死性脉管炎、血栓性浅静脉炎、分水岭区脑梗死、动脉硬化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忌:要求病人处于安静状态,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避免运动,戒烟。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在采样检查之前,若允许暂停各种药物避免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检查时要求: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抽血后,请慢慢站立谨防跌到(有晕针史者请在采血前告知工作人员),抽血后,请按压针眼到不出血为止。 检查过程 清晨空腹静脉血5ml,以肝素或EDTA盐抗凝,4h内测定。采用静脉采血进行检测。静脉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头是否安装牢固,针筒内是否有空气和水分。所用针头应锐利、光滑、通气,针筒不漏气。先用30g/L碘酊棉签自所选静脉穿刺处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待碘酊挥发后,再用75%乙醇棉签以同样方法拭去碘迹。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拇指和中指持注射器针筒,食指固定针头下座,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然后以5°角向前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见回

静脉采血中应用止血带对血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静脉采血中应用止血带对血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止血带是静脉采血时的常用器具,应用止血带的目的是暂时阻断静脉血流,使静脉充盈,以保证穿刺成功,但由于止血带的结扎方式与结扎时间长短等因素对血检验结果有影响,在这方面许多医务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验,现综述如下。 1对血糖的影响 刘秀娥等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采血过程中应用止血带对血糖含量有一定影响,她们随机选择60名患者分两组进行实验,对不同止血带结扎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未扎法(采血中不应用止血带);常规法(采血中按常规应用止血带,止血带应用时间为1 min);延长法(采血中延长止血带应用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为2 min),测血标本结果血糖含量有明显区别。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止血带采血可使血标本中血糖含量降低,血糖降低的程度与止血带结扎的时间成正比,即止血带结扎时间越长,血糖含量降低越多[1]。 2对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 长时间捆扎止血带静脉极度充盈、压力增高,可能会造成血管损伤或某些组织因子进入血液,也可能穿刺时相对肿胀的肢体内的组织因子进入注射器内,加快血液凝固使PT缩短。孙彩虹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捆扎止血带时间过长(超过3 min以上)PT缩短[2]。 3对乳酸的影响 孟晓敏等人通过实验对比在不扎止血带和扎止血带30 s(或60 s或90 s或120 s)后分别采静脉血,结果发现:扎止血带30 s或60 s或90 s后抽血与扎止血带前抽血两种方法得到的乳酸浓度无统计学差异,扎止血带120 s后抽血得到的乳酸浓度明显高于扎止血带前抽血得到的乳酸浓度。此文证实了扎止血带在90 s以内抽血不会影响血乳酸浓度,一旦扎止血带超过120 s后抽血,血乳酸浓度明显增高[3]。 4对血沉的影响 张睿等人比较了扎止血带时间大于3 min与3 min内血沉变化,发现扎止血带时间大于3 min与3 min内比较血沉减慢,可能是由于止血带捆扎时间过长,使红细胞有所破坏,不容易形成线状[4]。 5对血钾及血浆蛋白、蛋白结合物的影响 史特兰特比较了健康人用止血带1 min及3 min后的一些检查结果,发现用止血带3 min者其血浆蛋白及蛋白结合物质较1 min者升高5%~10%,用止血带

心血管检验临床方法及应注意事项

心血管检验临床方法及应注意事项 目的通过对心血管进行临床检验评价,以便使今后该病的临床诊治有更多的重要参考依据。方法系统的选取我院诊治中70例心血管临床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这所医院身体健康测试中心70位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其展开心血管的检测,并且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分析和比较各个组心血管临床检测后的各项指数。结果选取的未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组RBC变形性相对心血管组来说比较高,但是RBC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却要比心血管组的低的多;心血管组各个项目指数没有特别明显的不同;前一组TC、TG、LDL-C则要比心血管组低,HDL-C 与ApoA1要比心血管组高;心血管组其中的指数没有明特别明显的不同。结论这对患者的心血管临床,可以为心血管的临床治疗提供大量的参考依据,有利于指导医师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有助于大力推广和应用这种方法。 标签:临床方法;检验;心血管 随着社会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长,这些疾病给我们生活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隐患。血脂是人体血浆中类脂与脂肪的合称,他是人体细胞进行生命代谢的重要物质,遍及整个人体的各个部位。伴随着科学的深入探究,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了心脑血管疾病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血脂都会随之产生各种异常的情况[1],很多科研人员认为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危因子中高血脂一直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危险因子而的单独存在的,不过直到今天这个结论依然没有得到业内的共同认可。在此次调研中通过对心血管进行临床检验评价为目的,探究其疗效,对医院接收治疗的心血管患者进行了临床检验,并且对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7月~2014年9月本院接收治疗时70例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3.4±12.6)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病程(3.4±0.5)年,选取得患者没有肝病、肾病、糖尿病等其他病史。此外再选取相同时期50名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3.3±10.54)岁,无心脏、脑部、肾脏、肝脏、内分泌系统疾病,相互对照这两部分人员的年龄、性别或是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提前两晚让接受采集的人员停止食用高脂肪的食物,并且停止使用会影响检测结果的抑制血脂的药物。让这两组人员都在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左右,放置在干燥管中。在采集静脉血时,需要患者采取仰卧的姿势并且均匀的取其肘部的血样,血样被采集后静置30 min就可以进行再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接下来

导致静脉采血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精)

导致静脉采血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 作者:魏丽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巉口单采血浆站 743023 【摘要】在我们工作中,采集血标本成了我们很大的问题,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据我分析原因主要是止血带使用,标本采集的时机不当,医护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甚至弄错标本序号等。针对其原因采取了严格查对,正确采集,及时送检等措施,保证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静脉采血环节化验结果及误差原因分析人员操作不规范控制方法1、误差原因分析 1.1止血带的使用 止血带是静脉采血时的常用器具,应用止血带的目的是暂时阻断静脉血流,使静脉充盈,以保证穿刺成功,但由于止血带的结扎方式与结扎时间长短等因素对血检验结果有影响,在这方面许多医务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验。 1.1.1对血流变性的影响 止血带压迫时间长短对血浆成分没有影响,止血带松开采血时对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沉三项无影响,止血带不松开采血的任何时间对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沉均有影响。 1.1.2对血沉的影响 张睿等人比较了扎止血带时间大于3 min与3 min内血沉变化,发现扎止血带时间大于3 min与3 min内比较血沉减慢,可能是由于止血带捆扎时间过长,使红细胞有所破坏,不容易形成线状[1]。 1.1.3对血糖的影响 刘秀娥等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采血过程中应用止血带对血糖含量有一定影响,她们随机选择60名患者分两组进行实验,对不同止血带结扎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未扎法(采血中不应用止血带);常规法(采血中按常规应用止血带,止血带应用时间为1 min);延长法(采血中延长止血带应用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为2 min),测血标本结果血糖含量有明显区别。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止血带采血可使血标本中血糖含量降低,血糖降低的程度与止血带结扎的时间成正比,即止血带结扎时间越长,血糖含量降低越多[2]。 1.2 采血时间及部位 1.2.1进食后采集的标本会出现TG、GLU、TTT等增高,磷降低,进食富含脂肪的食物后会出现暂时性高脂血症,由于血清或血浆浑浊可干扰多项检验结果。1.2.2在输液过程中采血送检往往由于药物及输入液体的稀释使检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乌鲁木齐市公务员高脂血症血流变学及血脂测量结果分析

乌鲁木齐市公务员高脂血症血流变学及血脂测量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公务员高脂血症患病率、患者血流变及血脂指标改变的意义。方法以2010年9月—2010年12月期间在乌鲁木齐市中医院南门医院体检的乌鲁木齐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员2 575人,检测血脂指标:TC、TG、HDL 等以及血流变指标。结果乌鲁木齐市公务员高脂血症患病率为35.96%,男49.96%,女14.46%,患病率明显高于我国平均水平,高脂血症患者均出现了血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其中,以男性全血粘度的增加较为显著。结论乌鲁木齐市公务员高脂血症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男性患者以血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的增加为显著特征,可能与民族地区的高脂高热量的特殊饮食习惯有关。 标签:高脂血症;血流变;血脂 血脂、血黏度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对血脂血黏度的调节能力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1]。目前有研究发现无临床症状情况下发现血液黏滞异常,预示潜在疾病存在的可能[2]。为探讨血脂血流变之间的关系,该文对2010年9月—2010年12月期间乌鲁木齐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员2 575名健康体检者的血脂血流变检查结果作以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查体对象 在该院体检的乌鲁木齐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员2 575人,其中男1 399例,女1 176例,平均年龄43.5岁,排除心、脑、肺、肾、肝脏疾病,以及诊断明确的糖尿病、高血压、结缔组织病或血液病者为研究对象。 1.2 查体项目 血脂:禁食12~14 h,晨起空腹抽静脉血,用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测定TC、TG、HDL等。血流变:禁食12~14 h,晨起空腹抽静脉血,用FASC03010型血流变仪检测。体位影响水份在血管内外的分布情况,从而影响血脂水平。故要求体检者抽血前至少应静坐5 min,止血带的使用不可超过1 min,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然后抽血[3]。 1.3 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TC>5.72 mmol/L和(或)TG>1.7 mmol/L伴或不伴HDL<1.04 mmol/L。 1.4 血流变学参考范围

子痫前期血液检验结果的变化及分析

子痫前期血液检验结果的变化及分析 【关键词】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子痫是妊娠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尽管报道其发生率不一,通常认为其发生率大约为5%[1]。关于子痫前期、子痫的病因研究很多,尚不能用一元学说解释。血管病变是其基本病理改变。现就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血液检验结果的变化及分析作一综述。 1 血液常规 1.1 血常规的变化随着对子痫前期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子痫前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较正常升高,即血液处于浓缩状态;血小板比正常妊娠明显减少[2,3]。有研究认为,血小板计数与疾病病情呈负相关,即病情愈重,血小板计数愈少[4]。 1.2 结果分析 Pritchard等[5]报道子痫妇女通常血容量不增多,平均体型的孕妇在妊娠末期血容量大约为5000 ml,而未孕妇女为3500 ml,子痫前期妇女的血容量不增多,可能是全身血管痉挛的结果,并由于血管渗透性增加而恶化。随着子痫前期研究的进展,血液浓缩是子痫前期的标志这一点已达成共识。正常妊娠时血小板的数量仅有轻微改变,表现为血小板的体积和宽度增加,Tygart等[6]研究认为血小板生成增加,是正常妊娠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和存在持续性低水平血管内凝血,血小板消耗刺激的结果。子痫前期时基于各种原因,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胶原暴露,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另据资料显示,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过度激活,使凝血功能增强,可

能是发病原因之一[7,8]。总之,由于血小板血栓形成,导致血小板减少。 2 凝血与纤溶 2.1 凝血与纤溶的变化研究发现子痫前期的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FG含量升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L1)活性升高[9];纤溶方面,既往的研究表明,正常妊娠的妇女和子痫前期妇女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正常非孕妇女,而且子痫前期血D-二聚体含量增高更为明显[10]。 2.2 结果分析正常妊娠时,于妊娠3个月左右,孕妇的凝血、纤溶系统发生变化:一方面,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逐渐升高,部分凝血因子增加,血浆处于高凝状态,这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防止产后出血。另一方面,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增多,TPA增加幅度大于TPA抑制剂PAI-1增加的幅度,使妊娠晚期孕妇纤溶功能增强,血浆D-二聚体升高,纤溶与凝血处于高水平动态平衡。子痫前期比正常妊娠更易发生血栓,原因可能如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功能不全,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合成、释放障碍导致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此外,胎盘组织缺血、梗死,释放促凝血活酶进入母血循环,激活凝血系统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的血液发生凝血,甚至导致DIC 的发生。目前对子痫前期的研究更倾向于这样的概念:凝血异常是子痫前期的结果而非原因。 3 肝肾功能 3.1 肝肾功能的变化研究表明子痫前期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报告 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报告北京市**协会于2005年7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组织**于北京**机构体检连锁机构进行了健康体检.本次体检历时6个月,共有5497人参加,比2004年增加了554人.图1 2005年于北京**机构参加体检的年龄与性别构成现将本次体检结果汇总分析如下: 体检异常结果与人数分布图一,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患1,肥胖本次体检肥胖者2186人,占受检人数39.77%,高踞各种不正常项目发生率的首位!有关专家研究显示:肥胖可导致人的寿命缩短,男性肥胖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1.5倍,女性是1.47倍.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宣布肥胖为一种疾病.专家指出,肥胖症会从两方面危害人的健康,一方面它可以引起身心障碍,尤其对年轻人而言,生理外观的不美和生活的不便,使他们产生自卑,焦虑和抑郁等问题;而在行为上可引发气急,关节痛,浮肿,活动耐力降低等.另一方面,它与诸多危及健康的疾病密切相关.资料表明,肥胖是导致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胆结石和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相关部门不完全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肥胖症正在以每5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在增长,每年肥胖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死亡人数已达30万,成为仅次于吸烟之后的第2个可以预防的致死危险因素.专家还指出,肥胖症会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肥胖症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发病率可增加10倍.肥胖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男性肥胖者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高发,女性患者子宫内膜癌比正常妇女高2-3倍.此外,肥胖还易使皮肤脆性增高,易发生皮炎,擦伤,并容易合并化脓性或真菌感染.肥胖严重威胁健康,有人把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称为死亡四重奏.2,血脂增高: 本次体检血脂增高检出1695人,占体检人数30.84%.图2 血脂增高者构成情况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甘

2013年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汇总分析报告

2013年度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汇总分析报告为了能让全体教职员工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回避影响健康的不良因素,提高大家的身心健康水平,我校于2013年9月底至12月初组织全体教职员进行了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此次体检在宁夏慈铭体检连锁机构及宁夏军区医院两家单位进行。现将本次体检汇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本次体检基本情况: 1、参检人数:本次参检519人,其中男193人,女326人,男女比例1: 1.69。 2、选检项目:本次选检项目包括:内、外科检查、体脂肪测定、眼科常规检查、妇科常规检查+宫颈TCT检查(已婚女性)、全腹彩超、颈动脉彩超(或血流变检查)、甲状腺彩超、乳腺彩超(已婚女性)、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肾功、血脂、血糖、肿瘤标志物检查(45岁以上)、DR(颈椎/胸椎/腰椎拍片)、骨密度检测等。 3、检查结果统计:

二、专科检查结果: ◆本次参检男性193人,主要异常结果统计如下:

◆本次参检女性326人,主要异常结果统计如下:

▲特别提示: 三、主要与生活方式相关性问题指导 ●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超重是指体重指数为24~27.9;肥胖是指体重指数≥28。体脂肪率测定的判定标准如下: 超重和肥胖与不良生活方式直接相关,饮食摄入热量高或/和运动消耗热量少是主因。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为8:1,而欧美国家是2:1~1:1。 超重和肥胖症是能量(热量)的摄入超过能量(热量)的消耗,以致多余的能量(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蓄积过多的结果。因此,要减少膳食摄入的能量(特别是要少吃肥肉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加强体力活动以增加能量消耗。控

临床血液流变学

临床血液流变学

内容目录 前言 (5) 第一章概述 (6) 第一节临床血液流变学发展简史 (6) 第二节临床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范畴 (7) 一、疾病的预测、预防 (7) 二、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 (8) 三、疾病的诊断、治疗 (8) 四、中医中药的研究 (8) 第二章血液流变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9) 第一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术语 (9) 一、层流 (9) 二、液体的粘滞性 (9) 三、切应力 (10) 四、切应力与切变率 (10) 五、牛顿粘滞定律及粘度 (10) 六、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 (11) 七、表观粘度 (12) 第二节血液的流变特性 (13) 一、红细胞聚集性 (13) 二、红细胞变形性 (13) 三、血液粘度 (13) 四、全血粘度 (14) 五、血浆粘度 (16) 第三章血液粘度的影响因素 (17) 第一节血液中细胞因素对血液粘度的影响 (18) 一、红细胞压积 (18)

二、红细胞的大小及形态 (19) 三、血细胞的聚集性 (20) 四、红细胞变形能力 (22) 五、白细胞对血液粘度的影响 (23) 第二节血浆粘度、血清粘度对血液粘度的影响 (24) 第三节温度对血液粘度的影响 (25) 第四节酸碱度与渗透压对血液粘度的影响 (26) 第五节血流速度对血液粘度的影响 (26) 第六节血管因素对血液粘度的影响 (26) 一、血管管径大小对血液表观粘度的影响 (26) 二、血管舒缩运动对血液粘度的影响 (27) 第七节其他因素对血液粘度的影响 (27) 第八节血液流变检测的质量控制 (28) 一、血液流变检测方法的认识 (28) 二、血流变仪的测试速度对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28) 三、血流变仪的测试范围对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29) 四、加样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30) 五、温度控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30) 六、全自动检测对于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有效提高质量 控制以及避免血样对操作者的污染等均有积极的作用。 (30) 七、血液流变试验前常规质控要求 (30) 八、血液流变检测质量控制的必要条件 (31) 第九节血流变仪器选择 (31) 第四章内科系统疾病与血液流变学 (33) 第一节循环系统疾病与血液流变学 (33) 一、高脂血症 (3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