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制剂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596.46 KB
- 文档页数:4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活血化瘀药细目一基本知识要点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功效:疏通血脉、祛除血瘀,治疗血瘀证活血化瘀药的基本药理作用可归纳如下:1.改善血流动力学活血化瘀药—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扩张血管的主要部位不同。
(1)破血散结药:对狗股动脉——扩张血管作用最强可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股动脉血流量(2)养血活血类药:对狗冠状动脉——作用较强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流量(3)病症:冠心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缺血性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具有血瘀表现的疾病。
活血化瘀药治疗后——病变器官或组织血流量增加——循环改善。
2.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1)抑制血小板聚集:赤芍、鸡血藤、当归——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使已聚集的血小板发生解聚活血化瘀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与前列腺素和环核苷酸系统的代谢有关。
(2)增加纤溶酶活性:益母草、红花及有效成分红花黄素等可通过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3.改善微循环川芎、丹参、蒲黄、姜黄、红花、当归、益母草等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微血流,促进血液流动。
(2)解除微血管痉挛,减少微血管襻顶瘀血,使微血管形态改善并趋向正常。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或使之消失。
细目二常用药物丹参要点功效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要点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强心和扩血管:丹参能使心功能不良的心肌——收缩力增强——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素:a.具有扩张冠状血管;b.增加冠脉流量;c.促进侧支循环的作用。
丹参也能扩张肢体血管——增加血流量,此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改善微循环:丹参和丹参素:可使瘀滞的微循环——得到改善---血流加速---流态趋向正常---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
中药学中药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由于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受损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现代医学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往往会伴随着一些副作用和限制。
而中药学中的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对中药学中药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一、中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历史概述中药作为一种古老而文化底蕴深厚的治疗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中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记载。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逐渐被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二、中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研究中药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时,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其中包括调节神经元兴奋性、改善神经系统血液循环、抗氧化、抗炎作用等。
通过这些机制,中药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减轻症状,并促进疾病的康复。
三、中药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在脑卒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丹参、川芎等中药可以改善脑血管的通透性,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
四、中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柴胡、桑枝等中药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五、中药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应用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伴有认知障碍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中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当归、酸枣仁等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
六、中药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除了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外,中药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环磷腺苷制剂与帕金森病治疗的关联研究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已经有许多的治疗方法,但迄今为止,尚未有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
近年来,研究表明环磷腺苷制剂可能与帕金森病治疗相关联,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环磷腺苷(cAMP)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在细胞内起着广泛的调控作用。
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神经细胞死亡和突触损伤是主要特征。
环磷腺苷在细胞内能够通过激活信号通路和蛋白激酶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
因此,环磷腺苷制剂被认为可能具有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力。
一项研究发现,在帕金森病的动物模型中,给予环磷腺苷制剂能够减轻运动障碍和神经退行性变,改善行为功能。
这是因为环磷腺苷能够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反应,并增加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
这些结果表明,环磷腺苷制剂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益处。
此外,一项临床研究也支持了环磷腺苷制剂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
研究中,患者接受了环磷腺苷制剂治疗,结果显示他们的运动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症状缓解,还体现在疾病进展的缓慢,以及神经退化的减少。
此外,环磷腺苷制剂还表现出对非运动症状,如抑郁和认知功能改善的潜力。
这些临床数据进一步支持了环磷腺苷制剂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潜在效果。
尽管环磷腺苷制剂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效果似乎是积极的,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证其安全性和长期效果。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找到最佳的治疗剂量和给药途径。
此外,由于帕金森病的病因复杂,可能有多种机制参与,因此将环磷腺苷制剂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环磷腺苷制剂与帕金森病治疗的关联研究给患者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目前有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环磷腺苷制剂在帕金森病中的潜在益处。
然而,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长期疗效以及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我们对未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抱有期待,相信环磷腺苷制剂有望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DOI:10畅3760/cma畅j畅issn畅1006-7876畅2014畅06畅017通信作者:陈生弟,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科,Email:chen_sd@medmail畅com畅cn·标准与讨论·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的生化改变,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
我国65岁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
近些年来,无论是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对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发现,还是对其治疗方法和手段的探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和帮助。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在2006年和2009年分别制定了第一、二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对规范和优化我国帕金森病的治疗行为和提高治疗效果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3]。
近5年来,国内、外在该治疗领域又有了一些治疗理念的更新和治疗方法的进步。
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以及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我们现对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更新。
治疗原则一、综合治疗每一例帕金森病患者都可以先后或同时表现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但在整个病程中都会伴有这两类症状,有时会产生多种非运动症状。
不仅运动症状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非运动症状也明显干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
因此,我们应该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
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
帕金森患者用什么药好帕金森什么药物治疗最有效帕金森综合症,又称震颤麻痹,是发生于中年以上成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
美国APDA称年龄小于40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
帕金森患者用什么药好?帕金森什么药物治疗最有效?下面是整理的帕金森患者的用药,欢迎阅读。
1.抗胆碱能药:主要用于以震颤为主的早期帕金森病人,有认知障碍的病人慎用。
药物如安坦等,每次1~2毫克,一日3次。
2.多巴胺替代疗法:作为帕金森病治疗的“金标准”,包括左旋多巴,以及多巴脱羧酶抑制剂与左旋多巴的混合制剂(复方多巴),对强直、运动障碍、流涎、皮脂溢出等症状效果更好。
3.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疾病早期或年轻的帕金森病人可作为首选治疗,多数作为左旋多巴的加强剂。
药物如溴隐亭,初期服半片(1.25毫克),一周后每晚服1片,共一周。
以后每周增加1片,直至10~20毫克/天的最适剂量。
泰舒达,为控释剂,每日150~200毫克,对静止性震颤更有帮助。
药物还有协良行,最初两天应从50微克/天开始,其后12天每隔2天剂量增加100或150微克,然后每隔2天增加250微克至合适的理想治疗剂量,分3次服用。
4.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BI):作为左旋多巴的加强剂,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
药物有司来吉米,开始剂量为5毫克,早晨服用。
以后可增至一日10毫克(早晨1次或分开2次服用)。
5.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可同时与多巴制剂和MAO-BI合用,能治疗左旋多巴治疗中伴发的“开-关现象”、药效衰退和剂末现象。
6.金刚烷胺:用于早期患者,能改善少动、强直症状。
药效一般仅维持数月。
7.其他药物疗法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和释放抑制剂、神经营养因子等。
帕金森什么药物治疗最有效1.帕金森病的早期治疗:PD早期黑质-纹状体系统存留的DA神经元可代偿地增加DA合成,推荐采用理疗(按摩、水疗)和体育疗法(关节活动、步行、平衡及语言锻炼、面部表情肌操练)等,争取患者家属配合,鼓励患者多主动运动,尽量推迟药物治疗时间。
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分析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0年11月笔者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120例老年性疾病的资料,总结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性疾病治疗的作用。
结果120例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无一例患者反映有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所具有的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及降低血液黏度的生理活性,对多种老年疾病均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范围广的老年性疾病用药。
标签:早期诊治;银杏叶提取物;老年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老年性疾病患者亦呈不断增长之势。
临床老年性疾病主要以脑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为主。
银杏叶提取物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被证明对多种老年病性疾病治疗效果显著[1]。
2007年11月~2010年11月笔者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120例老年性疾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患者基本情况为:男78例,女42例,年龄61~81岁,平均69.5岁。
所患疾病类型为:糖尿病32例,高血压38例,高黏血症患者11例,慢性肺心病19例,冠心病20例。
1.2方法以上患者均采用银杏叶相关提取物如:银杏叶片,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胶囊等进行治疗。
2结果以上120例患者通过银杏叶相关提取物制剂随诊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2.1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本组120例患者中有心血管系统疾病69例,采用银杏叶片口服治疗后,对高血压患者有降低血黏度,血沉下降,血小板活化因子活性下降的作用;对高黏血症患者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血浆GMP-140的作用,且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也显著降低;对冠心病患者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的作用。
2.2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对19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使用银杏叶胶囊进行治疗后,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度,降低了患者血黏度,使临床症状得到较大改善。
你知道帕金森病应用美多芭联合司来吉兰治疗的效果吗在我们的认知中,老年人群往往身体素质较差,是各类疾病的高发人群,这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从临床数据来看,老年人群的患病几率确实更高,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而我们今天要聊到的疾病——帕金森病,就是其中一种。
作为一种神级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病的患者多是60岁以上老人,40岁以下罹患该病症的人较少,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 首先对此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本病也以其名字命名。
帕金森病往往起病较为隐匿,病程进展也相对缓慢,患多表现为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抽搐,之后缓慢累及对侧肢体。
自发现帕金森病以来,针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原因的研究一直未曾停歇,但在目前医学水平之下,尚未能够完全明确帕金森病的病因,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关。
其中,年龄因素指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主要是由于年龄增长,正常成年人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会渐进性减少;而遗传因素则是指帕金森病致病基因可在家族成员间遗传,但帕金森病中仅5~10%的患者有家族史;环境因素则与一种名为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的嗜神经毒性物质有关,当环境中存在此类物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帕金森病的发病率。
总的来说,帕金森病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也许很多朋友在生活中并没有接触帕金森病患者的机会,对于这个疾病的认知多是震颤、行动迟缓等,但若对病情未能足够重视,患者从确诊到死亡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年的时间,因此,临床中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都是十分重视的。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尽早诊断尽早治疗都是最佳的应对方式,若是讳疾忌医,只会延误病情,导致小病成大病,大病成重症,不但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也给治疗增加了难度。
在疾病的诊断方面,帕金森病又有其特殊性,常规血、脑脊液检查多无异常;头CT、MRI也无特征性改变。
那么,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进行诊断呢?首先,嗅觉检查可以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出现减退,而8F-多巴作为示踪剂行多巴摄取功能PET显像可显示多巴胺递质合成减少,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可以确诊患者的病情。
银杏叶提取物的药用及食用价值对银杏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质量标准,药效学的研究成果、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作一综述,以进一步了解银杏的综合价值。
银杏(GinkgobilobaL.)又名白果、公孙树、鸭掌树,系最古老的中生代孑遗稀有植物之一,仅存一科一属一种,有裸子植物“活化石”之称。
银杏为我国特产,主产于河南、湖北等地。
银杏的种子、根、叶均可药用。
《本草纲目》记载:银杏性平味甘苦涩,有小毒入肺,有益肺气、定痰喘、止带浊、缩小便、通经、杀虫等功效。
20世纪60年代,德国对银杏叶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银杏叶中的类黄酮物质对动物循环系统、改善脑功能有良好的作用,从此开始了银杏叶药理及应用的现代研究。
1990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举行的两次大脑老化新趋势和治疗脑缺血的学术会议上,法国和德国科学家介绍了银杏叶提取物有延缓细胞老化、抗衰老、防治中老年脑功能不足的保健功效。
目前,世界各地相继开展了药理、保健、临床、食品等理论及技术研究,我国已有大量的银杏叶提取物、药品、食品出口和上市,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药品。
1银杏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质量标准及测定方法银杏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苷类和萜类物质。
黄酮苷占24%,以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为主;萜类占6%,以银杏内酯、白果内酯为主;微量元素有Fe、Cu、Mn、Zn及常量元素Ca、Mg等目前,国际上对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要求是:黄酮苷>24%,银杏内酯>6%,银杏叶酸<5mg/kg[1]。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D规定的HPLC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的总黄酮。
2银杏叶提取物的药效学研究2.1改善心脑血循环药理实验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有通过降低血液黏性改善微循环系统的功能[2]。
银杏酮可抑制血管紧张素酶(ACE)[3]。
ACE的作用是将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而血管紧张素Ⅱ可使外周小动脉强烈收缩使血压升高。
ACE被抑制后,不但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和醛固酮及儿茶酚胺的分泌,且延缓了舒缓激肽的降解灭活,从而扩张脑血管、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
—182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1年5月 第42卷第3期 IntJGeriatr, May 2021, Vol. 42 No. 3 © 2021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编辑部 © 2021 by the Editorial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s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康复的研究现状朱书月叶小青彭娟娟…王磊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摘要] 帕金森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进展性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可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探究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 康复手段至关重要。
本文整理了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最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分析其有效性和局限性,旨在让 康复从业人员更好地掌握多种疗法,从而有效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 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康复治疗;有效性doi : 10. 3969/j. issn. 1674 -7593. 2021.03.014Current Research on Rehabilitation of Parkinson ,s disease with DyskinesiaZhu Shuyue , Ye Xiaoqing , Peng Juanjuan * * , Wang Le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72444)* *通讯作者:彭娟娟,电子邮箱pjuan0508@ 163. comThe Secon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Nanjing 210029* * Corresponding author : Peng Juanjuan , E -mail : mailpjuan0508@ 163. com[Abstract] Parkinson 會 disease is a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dyskinesia , which canaffect the daily activities and self - 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 lead to a variety of complications , even life - threatening. So it is very im portant to explore the rehabilitation methods of dyskinesia in Parkinsons diseas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test rehabilitation treat ment methods of dyskinesia in Parkinson^ disease , analyzes its effectiveness and limitations. The aim is to make the rehabilitation practitioners better master a variety of therapies ,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andprevent complications.[Key words ] Parkinson 色 disease ; Dyskinesi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 Effectiveness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s , PD),又称震颤 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中脑黑质的多巴胺(DA)神经元 变性,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减少,胆碱能活性相对亢进,主要临床特点为进展缓慢,可导致运动功能受损,伴有缓慢运动、震颤冻结步态和平衡障W [1-2]o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其 存在各种并发症,手术治疗虽可有效改善运动障碍,但价格比较昂贵,且有明确的适应证。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对近些年来临床领域采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进展情况进行阐述,对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益气养血熄风法、滋补肝肾法、熄风止颤法、活血化瘀法、通络熄风法、涤痰法这5种疗法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帕金森病中医临床治疗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标签:中医药;帕金森症;治疗;研究进展帕金森病(英文简称为PD)属于一种黑质以及黑质纹状体通路的慢性疾病,一般发病集中在中老年人人群中,其临床症状包括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等[1]。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逐步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数量的急剧扩充,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也在随之上升。
采用中医药对帕金森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目前已经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其在提高临床疗效、延缓病程进展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2]。
本文中,笔者在综合多方面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释,现将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1 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病因认识中医学认为,帕金森病所形成的病因及其机制是比较复杂的,一般认为该病是由风气内动所致,同时该病以虚实相杂者居多。
还有人认为本病是由肝肾阴亏,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或者是由风火夹痰、互阻络道所致。
有关学者根据本病的致病原因将本病分为了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虚风内动型等[3]。
2 中医辨证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2.1 滋补肝肾法帕金森病在临床一般以肝肾阴虚者居多,而这种类型的帕金森病通常还是其他类型帕金森症的发病原因和致病基础,所以在临床上多应用滋补肝肾法针对患者的肝肾阴虚之症来治疗帕金森病,目前该疗法的临床应用也较广泛[4]。
孙家贺[5]在其临床研究中对60例帕金森病患者(主要为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了滋补肝肾的治疗方法。
应用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白芍、何首乌、当归、升麻各10 g,五味子、黄精、龟板各15 g,开水煎服每日分两剂服用,连续维持服用治疗10 d。
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发现,其中显效14例,有效40例,无效6例,临床显效率达90%,证实该种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