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自动控制系统实例
- 格式:ppt
- 大小:704.00 KB
- 文档页数:22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各环节起什么作用?答:(1)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下,利用物理装置对生产设备和(或)工艺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使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
(2)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及其作用如下:①被控对象或调节对象: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②执行机构:使被控制量达到所要求的数值;③检测装置或传感器:检测被控制量;④给定环节:设定被控制量的给定值;⑤比较环节:确定被控制量与给定量之间的偏差;⑥中间环节:将偏差信号变换成适于控制执行机构工作的信号。
1-2 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答:(1)开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①优点: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②缺点:不能自动补偿扰动对输出量的影响。
(2)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①优点:可以有效克服被控对象变化和扰动对输出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精度。
②缺点:结构较复杂,稳定性差。
1-3 什么是系统的暂态过程?对一般的控制系统,当给定量或扰动量突然增加到某一个值时,输出量的暂态过程如何?答:(1)系统的暂态过程是指系统从一个稳态过渡到新的稳态的过程。
(2)当给定量或扰动量突然增加到某一给定值时,输出量的暂态过程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单调过程。
这一过程的输出量单调变化,缓慢达到新的稳态值;②衰减振荡过程。
被控制量变化很快,经过几次振荡后,达到新的稳定工作状态;②持续振荡过程。
被控制量持续振荡,始终不能达到新的稳定工作状态。
1-4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试举例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答:(1)开环控制系统实例-电加热系统,如图1-1:图1-1 温度控制系统自耦变压器滑动端的位置(按工艺要求设置)对应一个电压值u c ,即对应了一个电阻炉的温度值T c ,改变u c 即改变了T c 。
当系统中出现外部扰动(如炉门开、关频度变化)或内部扰动(如电源电压波动)时,T c 将偏离u c 所对应的数值。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简单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特性。
2. 学会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了解系统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的评价标准。
3. 掌握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描述,并绘制系统方框图。
2. 学会使用控制原理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自动控制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强调实验数据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分享成果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自动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具备分析、设计和优化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积极探索、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自动控制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定义、分类及性能指标(对应教材第1章)。
-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特性-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表示2.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方法: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分析(对应教材第2章)。
-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断-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3. 典型自动控制系统: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对应教材第3章)。
- PID控制原理及参数调整- 典型控制系统实例分析4. 自动控制实验设计: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报告撰写(对应教材第4章)。
- 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自动控制基本概念及数学模型第2周:控制系统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分析第3周:典型自动控制系统原理与实例第4周:自动控制实验设计及实践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组织,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自动控制相关知识。
第一章绪论1. 什么是智能、智能系统、智能控制?答:“智能”在美国Heritage词典定义为“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智能系统”指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系统,是模拟和执行人类、动物或生物的某些功能的系统。
“智能控制”指在传统的控制理论中引入诸如逻辑、推理和启发式规则等因素,使之具有某种智能性;也是基于认知工程系统和现代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对不确定环境中的复杂对象进行的拟人化管理。
2.智能控制系统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智能控制系统的类型:集散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多级递阶控制系统、专家控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学习控制系统等。
各自的特点有:集散控制系统:以微处理器为基础,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
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实现最优化控制,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人机联系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既实现了在管理、操作和显示三方面集中,又实现了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三方面的分散。
人工神经网络:它是一种模范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
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
专家控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来处理该领域的高水平难题。
可以说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多级递阶控制系统是将组成大系统的各子系统及其控制器按递阶的方式分级排列而形成的层次结构系统。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1.上、下级是隶属关系,上级对下级有协调权,它的决策直接影响下级控制器的动作。
2.信息在上下级间垂直方向传递,向下的信息有优先权。
同级控制器并行工作,也可以有信息交换,但不是命令。
兰州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分析与设计仿真实验报告院系: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班姓名:学号:时间:年月日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MATLAB 分析与设计仿真实验任务书(2014) 一、仿真实验内容及要求 1.MATLAB 软件要求学生通过课余时间自学掌握MATLAB 软件的基本数值运算、基本符号运算、基本程序设计方法及常用的图形命令操作;熟悉MATLAB 仿真集成环境Simulink 的使用。
2.各章节实验内容及要求1)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对教材第三章习题3-5系统进行动态性能仿真,并与忽略闭环零点的系统动态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 对教材第三章习题3-9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态性能通过仿真进行分析,说明不同控制器的作用;∙ 在MATLAB 环境下选择完成教材第三章习题3-30,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 在MATLAB 环境下完成英文讲义P153.E3.3;∙ 对英文讲义中的循序渐进实例“Disk Drive Read System”,在100=a K 时,试采用微分反馈控制方法,并通过控制器参数的优化,使系统性能满足%5%,σ<3250,510s ss t ms d -≤<⨯等指标。
2)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在MATLAB 环境下完成英文讲义P157.E4.5; ∙ 利用MATLAB 绘制教材第四章习题4-5;∙ 在MATLAB 环境下选择完成教材第四章习题4-10及4-17,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在MATLAB 环境下选择完成教材第四章习题4-23,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利用MATLAB 绘制本章作业中任意2个习题的频域特性曲线;4)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 利用MATLAB 选择设计本章作业中至少2个习题的控制器,并利用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说明所设计控制器的功能;∙ 利用MATLAB 完成教材第六章习题6-22控制器的设计及验证;∙ 对英文讲义中的循序渐进实例“Disk Drive Read System”,试采用PD控制并优化控制器参数,使系统性能满足给定的设计指标ms t s 150%,5%<<σ。
教案(首页)课程名称自动化专业导论总计:16学时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分/学时1学分讲课:12学时讨论与考查:4学时任课教师职称授课对象自动化21-1,2,3基本教材自动化专业概论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自动化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了解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整体框架,为今后四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专业学习、应用和研究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了解专业热爱本专业,培养科学的专业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
通过对于学科和专业的历史\发展\重要人物等思政元素的讲解,启发学生对于科学、创新、社会理想等方面的思考,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爱国热情,在知识学习和价值引领的协同育人目标上起到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类型和组成;2.控制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3.自动化专业学习方法和安排。
教学难点:在了解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应用的基础上,将个人特长与专业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初步建立个人的学习目标和规划。
1、概念、历史:课件1,2,视频(劳仕塑业)了解这个专业将来可能在哪里干什么,强调素质能力,前途光明大好,但要个人努力2、控制系统与控制方法技术:课件3,4,视频自动测量3、应用范畴:课件5,电力及电厂PPT,以过程控制和运动控制为特点的应用系统,过控:火力发电等,运控:机器人4、机器人与自动化发展方向:机器人PPT及视频,美的(机器人工业应用),发展:课件6,麒麟博众(家具的柔性生产线)智慧交通,湖卫节目5、素质要求、课程、知识考查:课件1,7,培养计划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教案课次1课时2课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自动化专业与学科第二章自动化的概念和发展简史教学目的:了解控制和自动化专业的基本概念了解自动控制和自动化发展简史,理解自动化的发展动力和进程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教学重点及难点:1.自动化专业与自动控制学科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含二级五个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模式识别\自动化仪表及自动化装置\导航制导系统2.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3.自动化的发展动力和进程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1.课程简介:课程主要内容2.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3.控制与自动化发展简史(结合PPT补充发展历史)1)自动装置(18世纪前的):指南车\惠更斯钟表2)自动化技术形成期(18-20.30):3)局部自动化形成期(20.40-50):4)综合自动化(20.7-至今)4.控制与自动化的基本术语概念:学科中常用的一些概念:科学、控制、反馈、技术、系统等5.自动化应用和研究涉及领域多媒体课件1\2补充PPT视频:学生自制的宿舍智能控制系统综合自动化讨论题、思考题:1从自动化发展的历史中得到什么启示?2为什么从病人病症可能启发发展出自动控制理论?怎样从交叉科学、创新思想中找到价值从而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3钱学森在控制科学发展中的重大贡献是什么?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课次2课时2(请打√)习题课□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章控制系统的类型和组成教学目的:了解各种类型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一般特点教学重点及难点: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热工控制系统B思考题与习题第一章控制系统概述1. 什么叫自动控制系统?2.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3.控制对象、被控制量、控制量和给定值是如何定义的?请举例说明。
4.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分类方法有哪几种?说明各种分类方法的特点,指出各种分类方法所包括的系统是什么?各系统的特点是什么?5.什么叫前馈控制系统?什么叫反馈控制系统?6.什么叫反馈?什么叫负反馈?7、什么叫定值控制系统?对定值控制系统来说,系统的输入量是什么?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定值控制系统。
8.什么叫随动控制系统?对随动控制系统来说,系统的输入量是什么?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随动控制系统。
9.、对一个实际控制系统如何实现负反馈?10.说明汽包锅炉有哪些被控制量?相应的控制量、控制机构有哪些?锅炉运行过程中被控制量可能会受到哪些扰动?11.控制过程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控制过程曲线来检验控制系统是否满足基本要求?哪种控制过程的基本形式符合热工控制过程的要求,给出稳定性指标的范围。
12.通常从哪三个方面衡量自动调节系统的工作品质,表示调节系统的工作品质的指标有哪几个?如何兼顾这些指标?13.举出反馈控制系统的实例,指出被控制量、控制量、控制机构、给定值、扰动,画出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14.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方案如下图所示,在运行中,希望水位高度H维持不变:(1)说明各系统的工作原理。
(2)画出各系统的方框图,并说明控制对象、被控制量、给定值、扰动各是什么?(3)试说明两系统各属于何种结构的控制方式。
(4)当水箱出口水流量q2变化时,各系统能否使水位高度保持不变?试从原理上定性说明。
第二章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1.为什么要研究对象动态特性?2.热工控制对象一般有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特点是什么?写出相对应的传递函数。
3.热工控制对象的特征参数有哪些?是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4.写出表示有自平衡能力对象动态特性的两套特征参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控制工程基础自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概论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控制理论发展过程及在工程上的应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理论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应用;课程的整体安排。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领会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在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二)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2.开环控制;3.闭环控制;4.反馈控制系统基本组成及组成的元件;5.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6.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三)领会控制理论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应用:1.离心调速器;2.机器人关节司服系统;3.三坐标数控机床;4.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5.感应导线式自动导引车;6.柔性制造系统。
(四)掌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一)基本环节数学模型1.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2.电路网络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和区姆定律建立电路网络系统的微分方程。
3.电动机应用力学、电学方面定律建立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二)数学模型的线性化1.各类非线性现象。
2.系统线性化处理的方法。
(三)拉氏变换及反变换1.拉氏变换定义2.简单函数的拉氏变换(1)单位阶跃函数;(2)指数函数;(3)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
(4)幂函数。
3.拉氏变换的性质(1)叠加原理;(2)微分定理;(3)积分定理;(4)衰减定理;(5)延时定理;(6)初值定理;(7)终值定理;(8)时间比例尺改变的象函数;(9)tx(t)的象函数;(10)x(t)/t 的拉氏变换;(11)周期函数的象函数;(12)卷积分的象函数。
4.拉氏反变换(1)只含不同单极点的情况;(2)含共轭复数极点的情况;(3)含多重极点的情况。
5.用拉氏变换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四)传递函数以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1.比例环节2.一阶惯性环节3.微分环节(1)理想微分环节;(2)近似微分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