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7
产业扶持资金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其中产业扶持资金的使用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扶持资金实施方案,对于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资金来源。
产业扶持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拨款、产业发展基金、政策性银行贷款、社会资本投入等多种渠道。
其中,政府财政拨款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政府应当加大对产业扶持资金的拨款力度,确保资金来源的充足和稳定。
三、资金使用范围。
产业扶持资金的使用范围应当明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技术研发、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能培训、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
同时,要求资金使用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
四、资金使用方式。
产业扶持资金的使用方式应当灵活多样,既可以直接拨款给企业,也可以通过贷款、股权投资、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进行支持。
此外,还可以采取奖补、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五、资金管理和监督。
产业扶持资金的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规范。
同时,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公开,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六、风险防范措施。
在产业扶持资金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如资金被挪用、项目效益不达预期等。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七、总结。
产业扶持资金的实施方案对于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确保资金使用的科学合理和有效。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产业扶持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研究目录摘要 (I)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绪论 (2)(一)研究背景(二)研究目的二、文献综述 (2)(一)我国政策性银行概述(二)相关综述与分析(三)总结三、政策性银行 (4)(一)政策性银行概述(二)我国政策性银行主要特征四、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 (6)(一)国家开发银行(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中国进出口银行五、国外政策性银行 (10)(一)德国复兴信贷银行(FKW)(二)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和韩国产业银行(KDB)(三)德日韩三国政府对各自政策性银行政策支持的集中表现(四)国外政策性银行对我国政策性金融业的启示六、我国政策性银行存在的问题 (12)(一)内部经营机制不完善(二)资金结构不合理(三)缺乏法律保障(四)资本充足率低(五)金融功能不强,业务范围小(六)债务风险大七、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方向 (15)八、结言 (16)参考文献 (17)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研究摘要本文研究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现状,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在进行文献综述和研究我国政策性银行后提出当前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内部与外部风险,需要加强管理监控的方面。
通过介绍德日韩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的经验,并进行多角度的对比研究,对我国政策性银行在发展和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有效地解决方案。
最后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前景进行合理预测。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前景一、绪论(一)研究背景政策性银行,是政府为贯彻各种经济政策而发起成立的融资机构。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的资本主要依靠政府拨款,且经营时主要考虑国家利益,社会效益,故其在盈利少,社会效益大的公共事业建设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于此,世界范围内的政策性银行体系逐渐形成。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若干探讨一、政策性银行理论概述介绍所谓政策性银行系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制度源由及现状1.现行制度安排的源由(1)弥补市场资源配置不足。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市场经济刚起步,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一直困扰着经济发展。
房地产热、开发区热导致投资过度膨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占用了大量信贷资金,使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因缺乏投资,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2)解决收购资金“打白条”需要。
1994年以前,我国粮棉收购资金采取“地方财政、购销企业和农行各三分之一”的解决办法,地方财政和购销企业资金经常出现缺口,给农民“打白条”现象严重,直接侵害了农民利益,引起了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
(3)专业银行商业化经营需要。
专业银行既按国家要求办理政策性贷款,又按利润最大化原则开展商业性业务。
由于农业开发、基础设施等投资周期长、数额大,专业银行不愿按国家要求发放政策性贷款,而把政策性资金挪用于高盈利项目,形成政策性项目资金硬缺口,倒逼央行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导致货币供给“闸门”失控;另一方面,专业银行经办政策性业务掩盖了实际经营亏损。
2.业务范围及资金来源(1)业务范围。
三家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如表1所示。
(2)主要资金来源。
一是财政部拨付资本金733.8亿元;二是发行金融债券。
1998年前,由中国人民银行向各金融机构用派购方式发行,1998年9月开始实行市场化招标发行。
仅2002年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就发行债券3075亿元,2002年我国政策性银行存量债券达10254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券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中仅次于国债的第二大券种,余额占当年GDP的9.9%.到今年5月底,政策性金融债券已占全国债券余额的35%;三是境外筹资。
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政策性银行委托,代为办理政策性银行因服务功能和网点设置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办理的业务,包括代理贷款项目管理等。
政策性银行系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
政策性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国家干预、协调经济的产物。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有政策性银行,其种类较为全面,并构成较为完整的政策性银行体系。
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1994年3月17日)、中国进出口银行(1994年7月1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4年11月8日)三家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一样,具有中介职能。
政策性银行的中介职能表现为通过负债业务吸收资金,再通过资产业务把资南方财富网放到规定的项目上。
所不同的是政策性银行一般不接受社会的活期存款,其资金来源多为政府资金或在金融市场上筹集的资金。
政策性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是政策性贷款。
政策性贷款实行限额管理和低息政策。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融资总量,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计委根据国家信贷计划和投资计划确定。
政策性贷款利率根据不同时期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确定。
利率管理权限实行集中的计划管理。
它们的业务和商业银行的业务有本质区别。
从性质上来说,政策性银行是行政机关性质的,不直接面向个人或者企业,他们的业务是通过委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的,而且3个银行的业务对象是不一样的:国家开发银行是发放长期贷款、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产业开发银行,其贷款种类主要有基本建设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国家政策和外贸政策,为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进出口提供进出口信贷(卖方信贷、买方信贷);办理与机电产品出口信贷有关的外国政府贷款等。
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第一篇范文: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政策性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职责是支持国家宏观调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
资产管理作为政策性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经营效益和金融稳定。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资产结构单一政策性银行的资产主要集中在长期贷款和债券投资上,缺乏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这使得政策性银行在面临市场波动时,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2.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政策性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尤其是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方面。
部分政策性银行在贷款审批和投后管理方面存在不严格的现象,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3. 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政策性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政策性银行业务的开展,也降低了其经营效益。
4. 资本充足率不足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
这使得政策性银行在面临风险时,缺乏足够的资本缓冲。
二、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1. 优化资产结构政策性银行应适当调整资产结构,增加债券、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降低单一资产风险。
2.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政策性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处置能力。
同时,应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
3. 提升资产管理效率政策性银行应改革体制机制,优化内部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此外,可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4. 补充资本充足率政策性银行应通过增资扩股、发行资本工具等方式,增加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
同时,国家应给予政策性银行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提供优惠的资金来源和税收政策等。
第二篇范文: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以3W1H和BROKE模型为新视角在探讨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3W1H模型,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o(谁)、When(什么时候)和How(如何)五个方面。
政策性银行的特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特征政策性银行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和推动特定政策目标而设立的一类金融机构。
它们与商业银行在性质、资金来源、经营模式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深入论述政策性银行的特点,以及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特征,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一、政策性银行的特点:1. 与政府紧密联结:政策性银行作为国家战略性金融机构,与政府具有紧密的关系。
政府通常拥有对政策性银行的股权或直接控制权,在其经营和管理中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
2. 特殊的资金来源: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包括政府拨款、国际金融组织援助、世界银行贷款等。
这些资金可用于特定领域和项目的投资和融资,以支持国家重点发展需要。
3. 特定的政策目标:政策性银行的设立是为了实现国家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其经营和发展方向通常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密切相关。
4. 支持重点领域和弱势群体:政策性银行主要支持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和弱势群体,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科技创新等。
这些领域通常由商业银行在风险和利润考量下难以涉足。
5. 风险防范和监管要求严格:政策性银行在资金使用、风险防范、内部管理等方面受到严格的监管和约束。
国家有关部门对其经营状况、风险控制等进行监督,以保证其符合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特征:1. 社会经济发展支持: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为了支持国家重点的社会经济发展。
这些银行通常向面临困难的行业、地区和企业提供融资和金融服务,促进其持续稳定发展。
例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主要支持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它提供农村信用、农业贷款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民购买农资、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2. 宏观经济调控工具:政策性银行在我国经济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工具,政策性银行可以对特定领域或特定企业进行定向投放资金,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一、性质与任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4年4月19日发出的《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国发[1994]25号)成立的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直属国务院领导。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和经批准开办的涉农商业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业务上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二、组织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实行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制;在管理上实行总行一级法人制,总行行长为法定代表人;系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各分支机构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依规开展业务经营活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设在北京。
其分支机构按照开展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需要,并经银监会批准设置。
截至2006年底,除总行及总行营业部外,设立省级分行30个;地(市)分行(含省级分行营业部)330个,地(市)分行营业部210个,县(市)支行1600个,县级办事处3个。
目前暂未在西藏自治区设立分支机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系统现有员工约5.9万人。
三、业务范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由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并考虑到农发行的承办能力来界定。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以来,国务院对其业务范围进行过多次调整。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目前的主要业务是:(一)办理粮食、棉花、油料收购、储备、调销贷款。
(二)办理肉类、食糖、烟叶、羊毛、化肥等专项储备贷款。
(三)办理粮食、棉花、油料加工企业和农、林、牧、副、渔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
(四)办理粮食、棉花、油料种子贷款。
(五)办理粮食仓储设施及棉花企业技术设备改造贷款。
(六)办理农业小企业贷款和农业科技贷款。
(七)办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支持范围限于农村路网、电网、水网(包括饮水工程)、信息网(邮政、电信)建设,农村能源和环境设施建设。
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 一 52一甘肃农业2005年第6期(总第227期) 益的一致.建立和形成即定的利益关系的结合的制度.趣,极大地拓展人的潜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悬是是謇市孥主化..绎葶星要书亭坌发皂宴卷妻薏坎南.伦理学.敢率与市场.廖中自辱谭.北京;中田社会科学出.嗄社~1991年.?s.的 .社会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一切要以人为本.人自由的发展,人与社~52?……~……~一……….…..'….一.' 盒赛盒璺龛妄义堡錾自呈堡軎笙垡塞差害=;善:;.曼.盍霉妻奎芸譬.1;:的合理性.合乎道德的.同时,要把个人本位提升到人民的本位,走出狭隘的骂主喜.'_jl虽:i一……一…一' 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 刘建华 (辽宁本溪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系117000) 内容摘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特别是自1998 年以来,随着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政策性银行 在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 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政策性银行自1994年成立 以来.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 本文拟从对三大政策性银行面临的三大困惑.即 政策性与银行性,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资 金来源的短期性与贷款的长期性的具体分析入 手,来探索和研究政策性银行在配合国家产业政 策调整中的突破口.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政策性与银行性;政府 性与市场性 资产负债联动管理经营多元化目前有迹象显 示,在对四家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改革开始启动 之后.金融业改革的矛头已经开始指向三家政策 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规范问题,也必将成 为当前金融改革的重要议题. 而银行消息透露,政策性银行目前最急需法 律界定的是资金来源及业务范围,尤其是在资金 来源问题上.应该在财政拨给及金融债券之外另 辟渠道.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今年的重点研究 课题之一,便是政策性银行今后将何去何从. 不出所料的话.政策性银行将因为这次讨论 而获得更大的资金运营空间以及更加灵活的管理 机制. 一 ,三大政策银行的三大困惑 其实究竟如何发展政策性银行.现在连三大 政策性银行自己也说不清楚.起码在1994年成 立第一家政策性银行之时,就始终要面对三个大 难题. 困惑之一:政策性与银行性 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不言而喻.多年以来. 它们所为之奋斗的正是"配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重点向基建设施等发放贷款"的角色.但政策性 并不能抹杀银行性,政策性并不代表亏损.实际 上,政策性与银行性的讨论是赢利性与非赢利性 的讨论.在这一点上,韩国产业银行(KDB)的国 际顾问DavidB.Win'netJr先生有一段精辟的结论. 他认为,政策性目标固然比赢利性目标重要.但赢 利性是对一个金融机构的约束,也是一个银行成 功的标志.如果赢利性目标完全从属于政策性目 标.就很难对政策性银行进行评价,政策性目标也 难于实现.如何协调政策性与银行性的目标,已 经成为政策性银行最头疼的难题之一. 困惑之二: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结构的演变值得回 顾.自1994年我国政策性银行成立以来,除财政 拨付的资本金外,其信贷资金主要通过人民银行 下达指令性派购计划.由商业金融机构定向购买 其发行的金融债券筹集.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 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筹资工作开始试点.政策性银 行的资金来源正逐渐从政府性向市场性一步步迈 进. 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是财政借款.即由政府组织资金,再转借给政策 性金融机构使用.二是财政贴息.主要是政府从 每年预算中划拨贴息资金.对特殊行业,特殊项目 提供低利率贷款.三是税收减免.由于得益于政 策性银行的政策二字.政策性银行长期享有特殊 的优惠政策.实际上.后两者都主要是政策上的 优惠. 与政府性相比,市场化的筹资方式则能在市 场的调控机制之下.使供求双方在自愿的前提下 达到资金供求的均衡,而且市场化可以增加政策 性银行经营的透明度.但对市场化方式抱有疑虑 的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融资风险性. 其中主要是市场利率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利率 与财政贴现利率相比一般融资成本较高.但如果 综合考虑融资的数量以及融资的供需满足程度及 市场融资所带来的后继影响.市场融资可能是一 种更佳选择.另一种考虑是担心市场融资可能会 影响政策执行的稳定性.关于这一点的解决.我们 将在后文详细介绍. 困惑之三:资金来源的短期性与贷款的长期 性 在资金来源上.面向市场发行金融债券的方 式是募集资金的主要方式.但这种商业性的募集 方式所获得的资金一般期限都比较短.而那些通 过财政手段获得的财政借款虽然期限较长.一般 可以达到一二十年,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来看.他们 也将不会构成资金来源的主要形式.这样,在客 观上就形成了中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短期 性. 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决定其功能主 要是贯彻国家中长期产业政策,地区经济发展政 策.贷款投向主要是一些社会效益好.但自身经济 效益低.不能承担中长期贷款利息的项目.或者是 投资周期长,数额巨大,资金回笼慢的项目.这 样,政策性银行完成了政策的使命,即所谓的前瞻 性地构造了经济基础,但同时造就了贷款期限的 长期性. 资金来源的短期性与贷款的长期性,这对矛 盾的存在,加大了政策性银行的经营难度.结果 是,一方面,政策性银行被迫不断地"借新债还旧 债",使其负债规模越来越大,负债总成本越来越 高;另一方面很容易造成政策性银行支付困难,增 加了政策性银行的经营风险. 二,政策性银行寻找突破口配合产业政策的 实施 从国外情况来看.通常都是先有相关法律的 规定,然后才有政策性银行的出现,而我国情况则 恰恰相反,政策性银行从1994年诞生以来,相关 法律却迟迟未出台,这也正是有关人士所积极呼 吁的内容之一.实际上,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决不 仅仅涉及到法律方面的问题,其中还需要综合考 虑资金来源,运用,资产负债管理等多方面的问 题. H资金来源 从国外经验看,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 相对较为广泛.一般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着手:(1)财政预算;(2)财政性存款;(3)新增货 币发行;(4)存款准备金;(5)邮政储蓄;(6)发行债 券;(7)中央银行再贷款;(8)国家支农专项资金; (9)社会保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公积金等;(1O) 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提供的 无偿或低息贷款.由于我国财政本身并不宽裕. 试图通过财政预算和财政性存款来获得大量资金 并不现实;新增货币以及中央银行再贷款则可能 影响社会货币供给;而邮政储蓄,社会保险基金, 养老基金等形式由于可以在利率上反映出"低进 低出"的特点,在结构上可以满足来源的长期性和 稳定性的需求.所以越来越成为政策性银行筹资 的重要来源. ㈢资金运用 我国政策性银行投资领域一般限于以下三个 方面:(1)经济效益不好或者不明显的行业;(2)资 金门槛相对较高的领域.一般企业难以胜任;(3) 国家规定的其他政策性业务.如老少边穷地区发 展经济贷款.对于那些根本没有赢利性的纯事业 性,行政性,福利性的投资项目,不应由政策性银 行来承担.而应通过财政投资解决.实际上.政策 性银行资金运用的范围就是那些市场机制不能完 成或由市场机制完成成本较高的领域. ㈢资产负债联动管理 政策性银行资产来源的短期性与资金运用的 长期性决定了政策性银行必须注重资产负债的联 动管理.对于政策性银行而言.最主要的是解决 资产来源的长期性需求问题,可以有以下四种方 式:金融债券的上市;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从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获得 无偿或低息贷款,并做到专款专用;政策性银行的 股份化. (四)经营多元化 扩展业务范围也被认为可以间接缓解政策性 银行的金融风险.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 政策性银行的赢利性.这一点.韩国产业银行 (I(I)B)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例子.资料显 示.近年来,KDB重业务,并成立了兼并重组部和 风险投资组,组建了四只基金,在企业的重组中扮 演了关键性角色.与此同时,KDB还以大企业和 大财团的大股东身份,参与民营化改造,并对朝鲜 进行金融支持. 由此可见,政策性银行需要在投资和融资方 面进行制度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来适应将来形势 的变化. ●考文献: 1.汪勇.破策性银行的凡险及防范措施.w霄w..嗽中冒 审计报.2004年03月26日. 2.事直.破策性银行:何时走出田枣.中冒货币网.一.dt. mm0Ir.∞.2003年12月. 3.丁玻山.破策性银行经董f理. 4.用文进,王海岭.论破策性慑行在我国的发晨.固研罔. w,w.6n∞.Ⅱ0.m. 5.黄乐杖,涪悟.破策性银行.麦性'.人民罔..pe单k d,~ly.edum. 6.亭全▲.完善和发挥中雷农生破策性慑行功能研竟.中雷 农业发晨慑行.,.}蛐撼∞m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