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电复习各章要点

模电复习各章要点

模电复习各章要点
模电复习各章要点

1半导体二极管

1.本征半导体在本征激发后导电,载流子浓度与温度T 有关。 2.P 型半导体中多子为空穴,少子为电子; N 型半导体中多子为电子,少子为空穴。

掺入杂质后,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会有显著提高。

3.PN 结又称空间电荷区、耗尽层、阻挡层、势垒区,有单向导电性:正向电阻很小,反向电阻很大。

4.二极管的伏安方程是:)1(-=T

V V s e

I I ,

其中:s I 是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与温度有关;

T V 是温度的电压当量,室温下为0.026mV 。

二极管正偏时,T

V V s e

I I ≈,反偏时,s I I -≈

5.二极管反向偏置电压达到击穿电压BR V 时,其PN 结发生电击穿(雪崩击穿和齐纳击穿),此时电流变化很大而电压变化不大——由此做成稳压管。

2 晶体管

1.晶体管(BJT )是双极型电流控制器件,晶体管进行电流放大的前提是发射结正偏置、集电结反偏置。

2.晶体管的外部电流关系是E C I I α≈、B C I I β≈、B C E I I I +=

3.晶体管有三个工作区域: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晶体管通过电流控制实现信号放大的条件是工作在放大区。

4.晶体管处于正常放大状态时,发射结正偏置,集电结反偏置,为满足此条件,NPN 型晶体管的各极电位关系应该是E B C V V V >>;PNP 型晶体管的各极电位关系应该是E B C V V V <<。 5.当th BE V v >且BE CE v v >时,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当th BE V v ≤且BE CE v v ≥时,晶体管工作于截止区;当th BE V v >且BE CE v v ≤时,晶体管工作于饱和区。

6.场效应管(FET )是单极型电压控制器件,栅源电阻大。场效应管有三个工作区域:可变电阻区、恒流区、击穿区,场效应管通过电压控制实现信号放大的条件是工作在恒流区。 7.放大器的直流栅源电压的偏置应保证场效应管能正常工作,以N 沟道为例,结型场效应管的0≤GS v 后有D i ,GS v 越负,D i 越小;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T GS V v >(T V 为正)后有

D i ,GS v 越正,D i 越大;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V GS 可正可负,GS v 越大,

D i 越大, P GS V v =(P V 为负)时0=D i 。

各种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所在象限如下图所示

3 模拟电子系统的基本问题

1.电子系统中,任意一个电信号源可以用戴维宁等效或诺顿等效的形式来表达。

2. 模拟电子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图解分析法和简化模型分析法。

3. 简化模型分析法用于模拟电子系统的近似估算,使用条件是非线性器件工作于线性区,且为小信号情况工作状态,将非线性器件进行线性化处理后,利用叠加定理将模拟电子系统的交、直流通道分开估算。

直流通道的画法:所有交流信号源置零,所有电容开路,电感短路,其余元器件保留,所有电量大写;

交流流通道的画法:所有直流信号源置零,所有电容短路,电感开路,其余元器件保留,所有电量小写。

4.二极管的直流模型为:

理想模型

(a)特性曲线

+

_

v

D

i D

(b)电路符号

正偏0=D v

反偏0=D i 恒压降模型

+_

v

D

D V D

(a)特性曲线

(b)电路符号

正偏D D V v =,硅管为0.7V ,锗管为0.2V 反偏0=D i 折线模型

+

_

v D

i D /V

=D r V (a)特性曲线

(b)电路符号

正偏D D th D r i V v +=,对硅管来说Ω==200,5.0D th r V V

反偏0=D i

5.二极管的微变等效模型

_

D

(b)特性曲线

/V

(a)电路

d

r (c)微变等效电阻

d r 是静态工作点Q 上小信号工作范围内的二极管动态等效电阻:)

(26mA I mV

r D d =

4 基本放大电路

1.由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直流通道可求出静态工作点;由晶体管放大电路的交流通道可画出电路的微变等效模型。

2.晶体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合理时,会使电路的输出波形发生失真:静态工作点过高时为饱和失真(NPN 管:表现为底部失真),过低时为截止失真(NPN 管:表现为顶部失真)。 3.温度会引起晶体管的β增加、I CBO 增加、输入特性曲线左移,总的结果是使静态工作点上移,容易发生饱和失真。解决的办法是引入直流负反馈(如射极偏置电路)。 4.晶体管的小信号等效模型是:

其中:)

()

(26)

1(mA I mV r r EQ b b be β++='

5.晶体管放大电路有三种基本形式:共射电路(输入输出反相位)、共集电路(输入输出同相位)、共基电路(输入输出同相位)。 共射电路:

L

v

v s +

_

+

v o _

静态工作点:

b

BEQ

CC BQ R V V I -=

BQ CQ I I β=

c CQ CC CEQ R I V V -= 动态性能指标:

be

L v r R A '-=β s

i i

v

s o vs R R R A v v A +==

be

b r R R //i =,

C

o R R =

射极偏置电路:

+

v o

_v _

v +

v o _

静态工作点:

CC b b b BQ V R R R V 2

12

+≈

CQ e

BEQ

BQ EQ I R V V I ≈-=

)(e c CQ CC CEQ R R I V V +-=

β

CQ

BQ I I =

动态性能指标: 无旁路电容C e 时:

e

be L

v R r R A )1(ββ++'-=

]

)1([21e be b b i b i

i

i R r R R R R i v R β++='==

)1(e be s

e

ce c t o

R r R R r i v R ++'+=='β

c o

c t

t

o R R R i v R ≈'==

有旁路电容C e 时:

be

L

v r R A '-=

β be b b be b i r R R r R R 21==

c o R R =

共集电路:

L

v _

v 静态工作点:

e

b BEQ CC BQ R R V V I )1(β++-=

BQ EQ CQ I I I β=≈ e EQ CC CEQ R I V V -=

动态性能指标:

L be L

L

b be b L b i o v R r R R i r i R i v v A '++'+=

'++'+==

)1()1()1()1(ββββ L

be i R r R '++=')1(β ])1([L

be b i b i

i

i R r R R R i v R '++='==

β

β

+'+=1s be e

o R r R R

共基电路:

L

v s +_

R L

静态工作点:

CC b b b BQ V R R R V 2

12

+≈

CQ e

BEQ

BQ EQ I R V V I ≈-=

)(e c CQ CC CEQ R R I V V +-=

β

CQ

BQ I I =

动态性能指标:

be

L i o v r R v v A '=

=

β β

β+≈+='=11be be e

i e i r

r R R R R c o R R =

6.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模型是:

(a)N 沟道增强型MOSFET

(b)微变等效模型

(c)简化模型

对N 沟道JFET 和耗尽型MOSFET ,有DQ DSS P

m I I V g -=2

对N 沟道增强型MOSFET ,有DQ D m I I V g O T

2=

7.场效应管放大电路有三种基本形式:共源电路(输入输出反相位)、共漏电路(输入输出同相位)、共栅极路(输入输出同相位)。 共源电路:

+

o

_

+

v o _

静态工作点:

DD g g g GQ V R R R V 2

12+=

s DQ DD g g g SQ GQ GSQ R I V R R R V V V -+=-=2

12

2)1(P

GSQ DSS DQ V V I I -

=

动态性能指标:

L

m i

o

v R g v v A '-==

213g g g i R R R R +=

d o R R =

无旁路电容Cs 时:

s

m L

m i o v R g R g v v A +'-=

=

1 213g g g i R R R R +=

d o R R =

共漏电路:

+v o _

(a)共漏极放大电路(b)微变等效电路

静态工作点:

s DQ DD g g g GSQ R I V R R R V -+=

2

12

2)1(P

GSQ DSS DQ V V I I -

=

s DQ DD DSQ R I V V -=

动态性能指标:

11≈'+'==

L

m L

m i o v R g R g v v A

213g g g i R R R R +=

m

s

o g R R 1= 共栅电路:

L

+

v

o

_

R L

静态工作点:

s DQ GG GSQ R I V V --=

2)1(P

GSQ DSS DQ V V I I -

=

)(d s DQ GG DD DSQ R R I V V V +--=

动态性能指标:

L

m i

o

v R g v v A '==

m

s

i g R R 1= d o R R =

8.可以采用复合管(达林顿管)提高电路的输入电阻和放大倍数,两只晶体管复合时,电流放大倍数是组成复合管的各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的乘积。如果是两只同类型的晶体管复合,输入电阻增加;如果是不同类型晶体管复合,输入电阻与T 1管相同。 9.多级放大器有直接耦合(Q 点不独立,低频特性好)、阻容耦合(Q 点独立,低频特性差)、变压器耦合等方式。

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是组成它的各级电路放大倍数的乘积,计算每一级的电压放大倍数时,后一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是前一级放大电路的负载电阻。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为第一级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为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

5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与频率的关系即频率相应,有效值与频率的关系称幅频相应,相角与频率的关系称相频相应。幅频相应下降到中频区的0.707倍(-3dB )时对应的频率为上(下)限频率H f (L f ),通频带为L H f f BW -=。

2.在中频区,晶体管为H 参数小信号模型,耦合旁路电容短路,得到的是中频特性;高频区,晶体管为混合π型小信号模型,耦合旁路电容短路,得到的是高频特性;低频区,晶体管为H 参数小信号模型,考虑耦合旁路电容,得到的是低频特性。 3.晶体管的高频小信号模型为:

C .

.

)

()mA (mV V I g T EQ m ≈

)

()

(26)

1(mA I mV r EQ e b β+='

T

m

e b

f

g C π2=

' 4.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高频特性

L

v (b)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

.

.

.

s

V (a) 原理图

H

vsM

vsM

vsH f f j A RC j A A +=

+?=111&&&ω

be

b s be b be L vsM

r R R r R r R A +?'-=β& RC

f H π21

=

e b b b b s r r R R R ''+=)(

c b L

m e b M e b C R g C C C C ''''++=+=)1(1>>C b C '(密勒效应) 5.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低频特性

.

s V +

_

.

o

V .

C b1

C b2

∏-==i

Li

vsM

s

o vsL f f j

A V V A )

1(&&&&

be

s L

be b s be b be L vsM r R R r R R r R r R A +'-≈+?'-=ββ&

1111)(21

21b be s b L C r R C R f +==ππ

2

222)(21

21b L c b L C R R C R f +==

ππ

6.共基和共集电路的通频带比共射电路宽。

7.多级放大电路的通带放大倍数比组成它的单级放大电路高,但通频带比组成它的任一级都窄,级数越多,中频增益越高,带宽越窄——增益带宽积为常数。

6 功率放大电路

1.功率放大器为了尽量降低静态管耗,管子工作于乙类放大状态,波形严重失真,所以采用互补对称的电路形式。

2.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v o

+

_

输出功率:L

om L om om om om o R V R V V I V P 2

2121

21=

== 当输入信号足够大,使V im =V om =V cem =V CC -V CES ≈V CC 时,L

CC

L om o R V R V P 2

2

(max)max 2121≈

= 电源功率:L

om

CC V R V V P π2=

当输出电压幅值达到最大值CC V 时,电源供给的功率也达到最大值,L

CC V R V P π2

max

2= 效率:CC

om

V o 4πV V P P ==

η 管耗:???

?

?

?-===L om L om CC T T T R V R V V P P P 222122

2

1π 当πCC om V V 2=时,每个管子的管耗达到最大值L

CC

T T R V P P 2

2

(max)

(max)12

1

π==,即每个功放管的最大管耗和最大输出功率的关系为max (max)(max)2.02

1

o T T P P P ≈=

3.功放管选择:

L

cc

CM R V I >

cc CEO BR V V 2)(>

(max)2.0o CM P P >

4.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时,CC V 2

1

='CC

V 代入以上公式。 L

om

L om o R V R V P 2

221)(21=

= L

CC

L CC o R V R V P 22max

81)21

(21=

= L om CC L om

CC V R V V R V V P ππ=?=

21

2 L

om L om CC L om L om

CC T R V R V V R V R V V P 2221

22

2-=-?=ππ

5. 为克服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交越失真现象,实际功率放大电路采用甲乙类互补

对称功率放大。

7 模拟集成电路

1.模拟集成电路中采用电流源的“直流恒流、交流大电阻”特性为电路提供静态电流并作有源负载使用。

2.模拟集成电路一般采用直接耦合,低频特性好,但存在零点漂移现象,差分式电路可以克服此问题。

3.基本差分式放大电路:

双(单)入双出:

be

b L id od vd r R R v v A +'-==

β2

//L C L R R R ='式中: 0≈=

ic

oc

vc v v A ∞==

vc

vd

CMR A A K )(2be b id r R R += ]2)1([2

1

o be b ic r r R R β+++=

c o R R 2=

双(单)入单出

)

(2211be b L

id od id od vd r R R v v v v A +'-=-==

β L C L

R R R //='式中: o

be b L

ic oc ic oc vc r r R R v v v v A 2)1(211ββ+++'-===

)

(2)1(111be b o

be b vc vd CMR r R r r R A A K ++++=

=

β )(2be b id r R R += ]2)1([2

1

o be b ic r r R R β+++=

c o R R =

4.差分式放大电路的静态计算:

I C1=I C2=0.5I

长尾为R e 时

e

EE BE R V V I )

(0Re ---=

I C1=I C2=0.5I Re

长尾为实际恒流源时:

2

11

3R R R V V EE Q B +-≈

33

333C e EE

Q BE Q B E I R V V V I ≈+-=

2

3

21C Q C Q C I I I =

= 恒流源动态电阻:

)1(3

3213

33e be e ce o R r R R R r r +++

5.集成运放的开环增益很大,带宽很窄(由于补偿电容密勒效应的存在)。理想的运算放大器开环差模电压增益A od =∞,差模输入电阻R id =∞,输出电阻R o =0,共模抑制比K CMR =∞,开环带宽BW =f H =∞,V IO 、I IB 、I IO dT dV IO 、dT dI IO 等都为零。

6.理想模拟乘法器的输出电压为:y x o v kv v =1,用它可以构成除法、开平方、开立方等电路。

8负反馈放大电路

1.将电路的输出电量(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用一定的方式送回输入回路,用来影响输入电量(电压或电流),这种回送的过程称为反馈。

2.使基本放大电路净输入信号减小的反馈称负反馈;使基本放大电路净输入信号增加的反馈称正反馈。

3.存在于直流通道的反馈称为直流反馈,直流反馈影响放大电路的静态性能,常用于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存在于交流通道的反馈称为交流反馈,交流负反馈影响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如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带宽等。

4.反馈信号直接取自某电压信号(不一定是输出电压),则称电压反馈; 反馈信号直接取自某电流信号(不一定是输出电流),则称电流反馈; 反馈信号在输入端与输入信号以电压的形式相加减,则称串联反馈;

反馈信号在输入端与输入信号以电流的形式相加减,则称并联反馈。

5.交流负反馈有四种基本形式:电压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6.在输入信号x i 不变的前提下,电压反馈稳定电压,使输出电阻降低; 在输入信号x i 不变的前提下,电流反馈稳定电流,使输出电阻增加; 串联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加; 并联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 7.负反馈放大器的方框图为:

o

X &

F A A X X A i

o f &&&&&

&+==1 称:)1(F A &&+为反馈深度,F

A &&为环路增益。 8.负反馈可以从多方面改善电路的性能: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减少环内非线性失真; 抑制环内噪声; 扩展频带;

影响输入、输出电阻。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性能改善是以牺牲放大倍数为代价的,反馈越深,性能越好,闭环放大倍数越低。

9.11>>+F A &&时,为深度负反馈,此时F

X X

A i

o f &&&&1

≈=,即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有0≈id X &,i

f X X &&≈

10.由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反馈电路均可看作深度负反馈(因为A &很大,11>>+F

A &&容易满足);由晶体管构成的反馈电路在参数得当时(基本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足够大)可以认为

是深度负反馈。

0=-=f

i id X X X &&&

11.中频区为改善电路性能引入的负反馈,在高(低)频区,如果F

A &&的附加相移达到1800,则1-=F

A &&,电路发生自激振荡。 12.若反馈网络为纯阻性(00=f ?),

单级放大器构成的负反馈电路最大附加相移只有-900

,不可能自激;

两级放大器构成的负反馈电路最大附加相移有-1800

,一般不会自激;

三级或三级以上放大器构成的负反馈电路最大附加相移将达到-2700

以上,易自激。

13.工程上用增益裕度G m (附加相移达到±1800时,F

A &&lg 20向下偏离横轴的分贝数)和相位裕度m ?(F

A &&lg 20=0d

B 时,附加相移偏离±1800的角度数)来表示负反馈的稳定程度,稳定工作时要求G m ≤-10dB ,m ?≥450

-90-180Hz

f /Hz

/G D

14.若一个放大器的开环频率响应表达式为v A &,其幅频特性曲线为v A &lg 20,用它构成纯阻性负反馈电路时,若v

F

&1lg 20与v

A &lg 20相交在-20dB/十倍频段,则是稳定的,否则,电路将自激振荡。

9 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1.信号运算电路由理想运放和负反馈网络构成,运放工作于线性区,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分析时利用“虚短”、“虚断”概念。 2.为了保证集成运放输入级差分式放大电路的对称性,在运放的两个输入端设置平衡电阻,设置原则是:运放的两个输入端对地的外部直流等效电阻应该相等(N P R R =)。 3.基本运算电路 反相比例:

v o

1

f i o R R v v A

v -==

同相比例:

v o

v

1

f i o

1R R v v A v +==

电压跟随器:

i v i

v i

v (b)

i

v

1i

o

==

v v A v 反相求和运算电路:

i v i v i v o

v

)(

3i 3

f 2i 2f 1i 1f o v R R

v R R v R R v ++-= 同相求和运算电路:

3

R o

v i v i v i

v

3i 3

f 2i 2f 1i 1f O v R R v R R v R R v ++=

差分比例运算电路:

i v

i v o

)-(i12i f

2o 1o o v v R

R v v v ?=

+= 积分电路:

v o

?

-

=dt v RC v i o 1

微分电路:

o

v v

dt

dv RC

v i

o -= 对数和反对数运算电路:

o

v v (i v i

v (i v o

对数运算电路

反对数运算电路

R

I v

V v S i T o ln -≈

R e I v V v T

i

S o -≈

乘方电路:

2

i

二次方运算电路

三次方运算电路 4

i 四次方运算电路

3

i

除法运算电路:

o

v i

v

2

1

12o i i v v kR R v ?

-

=(2i v 与k 同符号) 开方运算电路:

i

v o

v

i v kR R v ?-

=1

2

o (i v 与k 值符号相反)

4.对于信号频率具有选择性的电路称为滤波电路,滤波器中有一个电容则为一阶滤波器,有两个电容为二阶滤波器……;一阶滤波器过渡带的变化速率为±20dB/十倍频,二阶滤波器过渡带的变化速率为±40dB/十倍频……;滤波器阶数越高,过渡带越窄。 5.有源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LPF ) 一阶:

o

&

SRC

A s V s V s A vp i o v +=

=

1)()

()( 1

1R R A f vp +=

RC

f f π21

0p =

= 二阶:

22

2

)(P

P P

vP v s

Q

s A s A ωωω++

=

RC

P 1=

ω 1

f p

1R R A v +=& vP

A Q &-=

31 高通滤波器(HP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