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SOC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SOC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SOC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SOC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S O C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SOC

产品背景

产品简介

安全管理控制平台在应用、核心、边界、汇集等各个层次上安全控制功能,基于业务工作流,面向身份、权限、流量、域名和数据报文,开展一致性请求检测,实现完整性保护;基于信息资产登记,开展响应服务的一致性检测,支持机密性保护,突破未知网络攻击发现与威胁识别分析能力的提升。

产品特点

多元异构数据汇聚融合,具备PB量级数据的接入、存储、共享能力。

多类型网络安全威胁数据统计分析,支持拒绝服务攻击、木马僵尸网络、恶意代码、网站后门、网页篡改、域名劫持、蠕虫利用、漏洞利用等公告及数据类型的统计和关联分析,具备对未知攻击的感知发现能力。

提供态势要素信息提取功能,具备威胁识别、安全事件交互式分析和关联展示能力。

具有网络安全预警及持续诊断功能,支持多操作哦系统平台,具备网络化、自动化交付能力,支持安全事件全生命周期的持续监控、处置、跟踪等。

技术参数

平台架构产品介绍

网络安全管理与运维服务

网络安全管理与运维服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十分突出的安全问题。根据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CNNVD)、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的实时抽样监测数据,2013年3月份,新增信息安全漏洞数量比上个月增加了33.9%;境内被挂马网站数量比上月增加17.9%;境内被黑网站数量为7909个,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9215个,境内被木马或僵尸程序控制主机数量为129万台。面对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国家层面在陆续出台相关专门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法律法规。在各行各业根据不同时代威胁对象及方法的不同,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安全建设。随着网络系统规模的扩大,各种应用系统不断完善,对各类业务数据的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如何使运维服务行之有效? 一、网络管理体系化、平台化 网络安全管理不是管理一台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那么简单,需要从以体系化的设计思路进行通盘考虑,需要统一和规范网络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流程,提升风险运行维护的自动化程度,实现风险可视化、风险可管理、风险可处置、风险可量化。使日常的风险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的流程化管理转变,最终真正实现网络安全管理理念上质的飞跃,初步建立起真正实用并且合规的网络安全管理运维体系。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作为管理的工具其核心理念是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围绕此开展设计,最终形成安全工作的工作规范,通过不断完善的工作规范,通过安全

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通过对工作内容及结果的工作考核,形成安全建设螺旋上升的建设效果。在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建设上重点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安全资源的统一管理 安全策略是企业安全建设的指导性纲领。信息安全管理产品应能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对与信息安全密切相关的各种资产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网络安全设备(产品)、重要的网络资源设备(服务器或网络设备),以及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等。要实现关键防护设备的健壮性检查工作。 2)安全管理可视化 实现安全运维管理服务流程的可视化、结果可跟踪、过程可管理,支持完善的拓扑表达方式,支持可视化的设备管理、策略管理和部署,支持安全事件在网络逻辑拓扑图中显示。信息安全全景关联可视化展示方法和技术,从信息展示逻辑和操作方式上提高可视化的视觉效果,增强系统的易用性和信息的直观性。采用了众多图形化分析算法技术从大量图表数据中揭示更深层次的关联信息和线索。 3)信息安全全景关联模型及方法 各种类型、不同厂家的安全设备得以大规模使用,产生难以手工处理的海量安全信息,如何统一监控、处理这些不同类型的安全信息,如何从这些海量的安全信息中整理、分析出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安全事件。通过设计一个基于关联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框架,实现安全信息的关联及关联后事件表示,实现安全信息精简、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以及改进报警语义描述,达到增强安全系统间的联系、建立安全信

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69082468.html, 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宫正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第13期 摘要随着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现代人们的日常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应用地位,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等也使得它被人们逐渐了解和重视。对网络用户信息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进行保护就显得非常的重要,然而在现代我国的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平台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通过针对当前网络安全环境下的信息安全存在问题,分析了网络安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快速发展,建立一个不断完善的企业网络安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信息网络;安全信息管理;平台;设计;实现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为了有效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上的威胁,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系统可以通过及时检测安全系统漏洞以及扫描应用程序中存在的病毒和下载装有安全防火、的安全杀毒防护软件等多种措施来有效保证当前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然而,许多安全防护产品在实际使用后仍然产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例如,网络经济信息安全产品由于功能分散,尚未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网络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其次,各种安全防护产品之间往往缺乏统一的沟通管理和联合调度工作机制,难以相互支持、系统开展工作。因此,相应类型的网络安全技术产品的应用很难及时得到有效性的发挥。不同安全设备的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系统平台功能有很大不同。安全设备管理人员在网络设备的日常使用和安全管理方法中,通过使用相应的安全管理服务平台进而实现对所有网络安全设备、系统和网络用户的安全管理这种情况,非常不方便。因此,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网络安全信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非常的重要。本文通过对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网络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的系统框架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借鉴作用[1]。 1 网络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 1.1 提高管理服务能力 网络安全信息系统管理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图和数据树形图分别显示网络区域内安全系统管理和网络设备间的部署、运行系统状态以及管理的各种相关基本信息。 1.2 具有战略经营管理领导能力

网络空间安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重点专项按照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7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1.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类) 面向物联网节点计算资源、体积、功耗受限和规模、复杂度提升带来的安全挑战,研究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

在大连接、异构数据、时延复杂的条件下,能够与物联网节点融合的一体化安全机制;研究基于标识技术的安全物联网互联互通架构,基于标识的加密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大规模信任服务机理及关键技术,包括安全协商、数据完整性与私密性、跨域设备身份与认证服务等;研究大规模设备监控技术,实现在无安全代理条件下设备自动发现、识别及状态、行为智能感知;研究智慧城市安全保障总体技术架构;研究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且支持隐私保护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技术架构及其相关原型系统。 考核指标: 1.提出适应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目标的模型和体系框架,指导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实践; 2.研制安全物联网原型平台,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对象的分级分层管理与安全解析,物联网设备发现、识别和监控以及身份认证、密钥管理服务均支持10亿规模; 3.设计完成采用国家标准密码算法的物联网管理域的强逻辑隔离安全机制,安全隔离方案应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安全审查; 4.设计完成多物联网管理域之间的受控互联互通机制与协议,支持基于身份和基于角色的授权策略映射,支持时间、环境以及安全上下文敏感的授权管理,其中时间粒度应不大于1分钟,支持的环境鉴别应包括物理位置、网络接入途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等因素;

最新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测试方案v1

中国石油 网络安全域实施项目边界防护子项目 设备测试建议书

第1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测试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参考标准与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测试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软/硬件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产品功能测试 (4) 3.1 安全监控4 3.1.1资产管理 (4) 3.1.2网络拓扑发现 (6) 3.1.3网络管理 (6) 3.1.4机架视图 (8) 3.1.5安全监控 (9) 3.1.6IP地址管理 (11) 3.1.7业务拓扑 (11) 3.2 安全审计12 3.2.1事件采集 (12) 3.2.2事件标准化 (13) 3.2.3关联分析 (14) 3.2.4事件实时监控 (15) 3.2.5事件告警 (17) 3.2.6事件可视化展示 (18) 3.2.7事件查询 (18) 3.2.8审计数据归档 (19) 3.3 安全决策20 3.3.1风险管理 (20) 3.3.2工单管理 (21) 3.3.3知识库管理 (21) 3.3.4报表管理 (22) 3.3.5产品管理 (23)

第4章.产品部署方式测试 (25) 4.1 单一部署25 4.2 分布部署25 4.3 分级部署26第5章.产品自身安全测试 (27) 5.1 自身审计数据生成27 5.2 支持访问传输加密28 5.3 支持对日志进行加密存储28第6章.产品性能测试 (29) 6.1 事件接收峰值测试29 6.2 日志查询速率测试29

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系统平台建设方案建议

密级: 文档编号: 项目代号: Alphachn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系统平台建设方案建议 2018年10月

目录 1概述 (5) 2体系架构 (8) 2.1安全运行中心的建设目标 (8) 2.2安全运行中心建设的体系架构 (10) 2.2.1全国soc-省级soc二级架构 (10) 2.2.2基于层次模型的体系结构 (11) 3功能模块 (15) 3.1SOC核心系统 (15) 3.1.1接口层 (15) 3.1.1.1企业数据收集 (15) 3.1.1.2安全数据收集 (15) 3.1.1.3配置中心 (15) 3.1.1.4响应中心 (16) 3.1.2数据分析层 (16) 3.1.2.1资产管理 (16) 3.1.2.2漏洞分析 (16) 3.1.2.3威胁分析 (16) 3.1.2.4风险分析 (17) 3.1.2.5安全信息库 (17) 3.1.2.6任务调度 (18) 3.1.3应用层 (18) 3.1.3.1角色和用户管理 (18) 3.1.3.2风险管理 (19) 3.1.3.3分析查询 (23) 3.1.3.4系统维护 (23) 3.1.3.5安全设备管理 (24) 3.2SOC外部功能模块 (25)

3.2.2企业资产管理 (25) 3.2.3脆弱性管理 (26) 3.2.4事件和日志管理 (26) 3.2.5配置收集 (27) 3.2.6安全产品接口 (27) 3.2.7安全知识系统 (27) 3.2.8工单系统 (28) 3.2.9响应工具及API (31) 4实施方案 (32) 4.1WEB界面定制方案 (32) 4.1.1仪表板组件 (32) 4.1.2资产信息管理组件 (33) 4.1.3异常流量监控组件 (33) 4.1.4安全事件监控管理组件 (34) 4.1.5脆弱性管理组件 (34) 4.1.6安全策略管理组件 (34) 4.1.7安全预警组件 (34) 4.1.8安全响应管理组件 (35) 4.1.9网络安全信息 (35) 4.2二级结构实施方案 (35) 4.3部署方案 (36) 4.3.1全国中心部署方案 (36) 4.3.2江苏省中心部署方案 (36) 4.3.3安全数据采集方案 (37) 4.4其他 (38) 4.4.1安全评价 (38) 4.4.2配置收集和审计方案 (39)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用户手册.doc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用户手册1 北信源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用户手册 北京北信源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Bei XinYuan Auto Technology, Inc. 目录 第一篇软件介绍 第一章:软件介绍---------------------------------------- 3 第二章:软件结构设计简介-------------------------------- 4 第二篇用户手册 第三章.前台显示界面------------------------------------ 7 3-1.首页----------------------------------------- 8 3-2.安全预警------------------------------------ 10 3-3.安全监测------------------------------------ 14 3-4.安全管理------------------------------------ 16 3-5.安全通报------------------------------------ 18 3-6.安全服务------------------------------------ 19 3-7.非法外联------------------------------------ 20 第四章.后台管理界面----------------------------------- 21 4-1.安全预警设定-------------------------------- 21 4-2.安全管理设定

-------------------------------- 24 4-3.安全通报设定-------------------------------- 25 4-4.安全服务设定-------------------------------- 27 4-5.数据导入设定-------------------------------- 30 第一篇软件介绍 第一章:软件介绍 为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运行,需对保障网络安全运行的各组件充分协调和监管。目前政府管理下的信息网络存在着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以及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正是这种多样化和复杂化使政府在对实际的各区域网络设备的总体监控管理方面带来了不便,网络安全运行缺乏统一的、完整的控制,同时,零散而数量巨大的报警信息也可能会使真正重要的报警信息被忽视或遗漏;当网络运行出现问题时,往往难以定位问题的源头,更难以统一管理和制定相关的安全策略,管理的难度很大。 政府相关部门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北京市公共服务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定》,对现有网络进行总体安全监控管理的要求,考虑到现有的实际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在《内网安全及补丁分发管理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建设安全监控管理平台,做到按照划分好的区域,在区域中进行针对不同单位部门的网络进行安全等级划分,收集、汇总和管理网络中各相关安全和应用设备信息的各类相关信息,并可通过对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章:软件结构设计简介

CYBERBIT网络安全运营中心管理平台MnR

CYBERBIT MnR
(Mitigation & Response) SOC安全管理平台
Keeping pace with continuous cyber threats 应对连续不断的网络威胁

Cyber security incident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ex to manage 越来越复杂的网络安全事件挑战
Information overload 大量的信息 Wide array of assets to protect 多种多样的网络元素需要保护
Many systems and functions to manage 数量巨大的系统和功能需要管理
Large teams, across sites, across shifts 跨场所多班次的庞大团队
All rights reserved ? CyberBit 2015

SIEM is ineffective against these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threats 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对这些日益复杂的威胁不再有效
规性管理】
CYBERBIT的网络 安全管理平台
Impact Analysis & Recommendatio n影响分析&建议
Event Management 事件管理
Information sharing, Collaboration 信息共享,协作
Reports & post analysis 报告&事后分析
Tasking 任务分配
Correlation engine
Alerts 警报
SIEM SYSTEM SIEM系统
3
关联引擎
Incidents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事件识别与分类
Monitor events from network devices 通过网络设备监测事件
All rights reserved ? CyberBit 2015


“ “
SIEM platforms are designed as monitoring tools, rather than investigation and case management tools, and do not provide the required level of workflow or analytics support. SIEM平台设计作为一种监测工具而非调查和案例管理工具,达不到工作流或分析支持的水平。 The other disadvantage is that SIEM focuses on just the technical elements of an incident, ignoring the wider elements [audit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compliance management]. SIEM的另一个缺点是,只关注事件的技术要素,忽视了更广泛的要素【监测管理,风险管理,合
Policie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政策和知识管理

网络及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及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为集团局域网提供网络基础平台服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由信息部负责计算机连网和网络管理工作。为保证集团局域网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充分发挥信息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集团员工提供服务。现制定并发布《网络及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所有网络设备(包括光纤、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均归信息部所管辖,其安装、维护等操作由信息部工作人员进行。其他任何人不得破坏或擅自维修。 第二条所有集团内计算机网络部分的扩展必须经过信息部实施或批准实施,未经许可任何部门不得私自连接交换机、集线器等网络设备,不得私自接入网络。信息部有权拆除用户私自接入的网络线路并进行处罚措施。 第三条各部门的联网工作必须事先报经信息部,由信息部做网络实施方案。 第四条集团局域网的网络配置由信息部统一规划管理,其他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网络配置。第五条接入集团局域网的客户端计算机的网络配置由信息部部署的DHCP服务器统一管 理分配,包括:用户计算机的IP地址、网关、DNS和WI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静态网络配置。 第六条任何接入集团局域网的客户端计算机不得安装配置DHCP服务。一经发现,将给予通报并交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第七条网络安全:严格执行国家《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在集团局域网上从事任何有悖网络法规活动者,将视其情节轻重交有关部门或公安机关处理。 第八条集团员工具有信息保密的义务。任何人不得利用计算机网络泄漏公司机密、技术资料和其它保密资料。 第九条任何人不得在局域网络和互联网上发布有损集团形象和职工声誉的信息。 第十条任何人不得扫描、攻击集团计算机网络。 第十一条任何人不得扫描、攻击他人计算机,不得盗用、窃取他人资料、信息等。 第十二条为了避免或减少计算机病毒对系统、数据造成的影响,接入集团局域网的所有用户必须遵循以下规定: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作计算机病毒;不得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不得向他人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媒体。 2. 采取有效的计算机病毒安全技术防治措施。建议客户端计算机安装使用信息部部署发布 的瑞星杀毒软件和360安全卫士对病毒和木马进行查杀。 3. 定期或及时更新用更新后的新版本的杀病毒软件检测、清除计算机中的病毒。 第十三条集团的互联网连接只允许员工为了工作、学习和工余的休闲使用,使用时必须遵守有关的国家、企业的法律和规程,严禁传播淫秽、反动等违犯国家法律和中国道德与风俗的内容。集团有权撤消违法犯纪者互联网的使用。使用者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内容: 1. 从中国境内向外传输技术性资料时必须符合中国有关法规。 2. 遵守所有使用互联网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 3. 不能利用邮件服务作连锁邮件、垃圾邮件或分发给任何未经允许接收信件的人。

17 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目录 1.1.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2) 1.1.1.概述 (2) 1.1.2.主机监控与审计系统 (3) 1.1.3.准入及IP管理设备 (16) 1.1.4.私有云安全存储设备 (21) 1.1.5.运维安全审计系统 (26)

1.1.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1.1.1.概述 海南省监狱管理局为加强对安全生产终端机器、内网敏感信息等数据传输的有效管理,依据国家规定的涉密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提出了对管理局以及全省各监狱内网环境建立起安全通道,严禁其它普通U盘的交叉使用需求和对工作用机的桌面安全进行加固,禁止非法机器违规内联的准接入控制的需求。 根据省局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需求,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主机监控与审计系统(200个客户端)、准入及IP管理设备(350路接入)、私有云安全存储设备(350个用户)及运维安全审计系统。 主机监控与审计系统立足于网络运维管理、信息保密与审计,从根本上切断信息被非法泄漏的一切途径,全面贴近实际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从对安全事件的防范开始、到安全事件事发过程的跟踪、以及安全事件的事后追溯和查处,全程管理整个计算机内部网络,并强烈关注于对安全事件的审计和监控,是一个真正可用、货真价实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平台。 准入及IP管理设备基于IP地址进行网络管理,通过和主机监控与审计系统联动,实现计算机终端的准入控制。准入及IP管理设备能够有效地管理网络的IP/MAC 资源,利用利用强大的切断功能保护单位内部网络安全,能够自动收集内网全部的IP/MAC地址相关信息,实时提供更新数据,阻止管理控制中心中未经许可的IP/MAC地址访问网络,防止用户与交换机、服务器等重要设备发生IP冲突,保护重要设备的IP,控制超负荷通信量,提高网络运营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私有云安全存储设备通过使用数据集中存储、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加密、传输加密、冗余备份、安全审计等有效的技术手段,达到数据防护的目的,实现“关键电子信息集中存储,个人不留密,终端不存密”的安全保密建设理念,实现文件只存服务器,本地无敏感数据,合法用户正常使用,非法用户拿不到,黑客木马窃不到,硬盘电脑不怕丢等安全问题,同时也从根本上杜绝了单位内部的系统管理员对服务器上的数据不受控的访问。 运维安全审计系统通过集中管控平台整合监狱的运维行为管理,实现运维操作

网络安全管理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管理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单位网络安全、高效运行与网络设备运行处于良好状态,正确使用与维护网络设备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 、未经相关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改变网络 (内部信息平台)拓扑结构、网络(内部信息平台)设备布置、服务器、路由器配置与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参数。任何人不得进入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更改系统信息与用户数据。 3、机关局域网上任何人不得利用计算机技术侵占用户合法利益,不得制作、复制与传播妨害单位稳定的有关信息。 4、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帐号采用分组管理。并详细登记用户姓名、部门名称、口令,存取权限,开通时间,网络(内部信息平台)资源分配情况等。 5、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管理员必须严守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不得将任何用户的密码、帐号等保密信息等资料泄露出去。网络管理员协助制定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确定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安全及资源共享策略。

6、严格遵守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制定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严格执行《网络安全工作制度》,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确保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安全有序。 7、所有用户有责任对所发现或发生的违反有关法 律,法 网络安全管理管理制度 规与规章制度的人或事予以制止或向我部信息安全协调科反映、举报,协助有关部门或管理人员对上述人或事进行调查、取证、处理,应该向调查人员如实提供所需证据。 8、在发生网络(内部信息平台)重大突发事件时,应立即报告,采取应急措施,尽快恢复网络(内部信息平台)正常运行。 9、充分利用现有的安全设备设施、软件,最大限度地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与黑客攻击。14 、经常检查网络(内部信 息平台)工作环境的防火、防盗工作。 10、单位应定期查毒,(周期为一周或者10 天)管理员应及时升级病毒库,并提示各部门对杀毒软件进行在线升级。 密码安全保密制度

网站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置管理制度

XXX网站平台 --网站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置管理制度--

修订及审核记录 目录

一、总则 (4) 二、安全事故管理 (4) 三、事件报告 (13) 四、事件处理 (13)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XXX网站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件,及时对安全事件进行处理,以保证网站的安全运行,加强对信息安全事件的预警通报机制,并为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奠定基础,协调组织相关力量进行事件的应急响应处理,从而降低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XXX网站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请参照该制度要求,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XXXXXX。 二、安全事故管理 第四条安全事件分类 1、服务器系统安全事件; 2、设备安全事件; 3、网络安全事件; 4、病毒安全事件; 5、黑客功击安全事件; 6、信息安全事件。 第五条安全事件分级 在XXXXXX网站组和技术组的领导下,网站组和技术组成员决定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安全事故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三级:指可能对本单位的设备或系统有严重和直接威胁的安全事故,需要立即处理。这些设备包括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和网络主机等; 二级:指可能对本单位的设备或系统有潜在威胁的安全事故。这些威胁是不确定的,因此,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不一定需要做出立即的响应;

一级:指可能对本单位的设备或系统造成很小的影响,或根本无实质性的影响的安全事故。这些事故主要是信息性的,不需要马上进行处理。 第六条事故响应团队 本单位应该建立一个安全事故应急小组,由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小组应该由信息安全管理组来领导。在整个事故处理中,XXXXXX主任为信息安全协调员,负责与网站组和技术组各个成员的沟通和交流, 信息安全管理组拥有最高领导权。信息技术推广部主任负责从最初的响应到对小组成员的工作分配和指导。技术人员包括信息安全所有成员,负责与他们维护的系统有关的事件。管理人员包括信息安全负责人和来自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 第七条事故响应过程 安全事件相应过程如下图1:安全事件相应流程图

网络安全事故发生报告和应急处理方案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为保证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加强和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层层落实责任,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信息系统和网络的通畅运行,结合实际,市信息技术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工作目标 保障信息的合法性、完整性、准确性,保障网络、计算机、相关配套设备设施及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定、文件精神,制定本预案。 (三)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根据《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有效预防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分级负责。按照“权责明确到人”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各部门应积极支持和协助应急处置工作。

3、果断处置。一旦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应迅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尽最大力量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网络与系统运行。 二、具体职责 指导全局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三、预防预警 1.信息监测与报告。 (1)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经营单位和县支公司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按规定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实行态势进程 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报告制度。 发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安全管理平台在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安全 ? Information Security 166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关键词】网络安全管理平台 态势感知 网络安全 大数据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依赖网络技术的应用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运转效率,借助网络实现无纸化办公,通过互联网快速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动态,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方便了企业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节省成本。不断扩大的网络规模,以及不断融合的各类应用,使得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繁荣而又危机四伏信息社会。每年数以千计的系统安全漏洞被发现,恶意攻击、计算机病毒、内部人员资源滥用、系统和应用软件遭到破坏,企业重要信息资产被盗取等行为越演越烈,加强企业信息安全建设刻不容缓。一方面是企业业务发展对信息系统的依赖,另一方面是不断出现的网络安全事件对企业管理层的困扰,怎样平衡业务系统的可用性与信息资产的安全性是企业信息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难题。 1 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现代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业务分布于全国各地甚至许多国家,往往通过设立分公司、子公司等形式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直接从事业务,而在企业信息化层面,往往由总公司负责统一的建设并在公司内推广,但为适应各分公司的具体情况,各分公司也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需求建设特有的信息化系统并进行网络安全管理。为了维护企业信息安全,企业已经分别建设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配置核查等网络安全设备,并分别由总公司和分公司进行管理。在信息安全的管理上存在以下问题和需求:1.1 安全信息孤岛 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分别购置了各种网络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 安全管理平台在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文/刘洋 配置核查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等设备,各设备间相互独立,分别在不同的侧面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各个安全设备间没有信息交互,所以无法利用其它安全设备发现的风险,实时改进安全策略;网络系统中的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以及数据库等应用软件也记录了大量安全相关的事件,而这些事件都是孤立的存在于各系统中,无法被充分利用起来,与网络安全设备发现的安全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总公司、分公司类型的企业,在某一公司发现了安全事件,因缺少统一的管理平台,往往不能及时将告警信息传递给总公司和其它分公司,无法做好防范工作避免更大损失。1.2 管理维护复杂 网络安全设备多样且数量多,各设备都有独立的管理工具,安全管理员维护多个设备就需要学习使用不同的设备管理工具,由于平台不同,很难做到安全策略的统一配置,加大了安全管理员的工作复杂度。 大型企业的各分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一般由分公司的安全管理人员完成,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网络安全进行监管,但往往因缺少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造成总公司无法实时掌握各分公司的整体安全情况,也无法及时对分公司落实安全政策进行整体评价,加大了管理难度,也增加了安全风险。 1.3 缺少预警能力,丧失了提前处置的最佳时机 网络安全事件常常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次网络入侵行为往往需要先进行扫描、尝试连接等环节,这些在时间和空间上孤立的网络事件,会被不同的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器等设备记录下来,孤立的看待这些事件,均是低等级或正常的网络事件,被淹没在海量的网络事件中,无法识别其中隐藏的风险。1.4 缺乏网络整体安全风险评价 企业设备资产多,网络复杂,面对层出 不穷的网络安全问题,虽配置了多种网络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这些安全设备从不同的侧面保护着网络的安全,但对网络的整体安全状态仍缺少有效的评价。按照“木桶原理”理解,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由安全最薄弱的环节决定的,所以有效评价整体安全,发现系统弱点成为大型企业网络安全建设的重要工作。1.5 安规要求 2016年《网络安全法》的颁布,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并对能源、交通、公共服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关键信 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关于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保护能力的要求”明确指出,为了保证分散于各个层面的安全功能在同一策略的指导下实现,各个安全控制组件在可控情况下发挥各自的作用,应建立安全管理中心,集中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个安全控制组件,支持统一安全管理。 2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设计 针对大型企业面对的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建设一套以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中心,通过此平台实现统一管理安全策略、统一管理系统和安全设备的安全配置、统一管理网络系统安全事件、统一管理安全设备协同工作、统一管理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过程;通过此平台收集系统日志、应用日志、网络安全事件、系统漏洞、配置缺陷等信息,将收集到的数据做归一化处理并存储,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在时间、空间等均不同的各类事件之间的联系,发现低风险事件中隐藏的高危风险,并提前预警;通过此平台,结合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对网络安全实时的检测与报警,结合漏洞扫描、配置核查、系统日志、资产信息,可以对网络安全进行态势评估,发现网络整体变化规律和趋势。2.1 平台特性 为解决企业网络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作为安全管理的统一平台,需具有数据采集、存储、查询、分析、可视化展示的功能,同时应具有如下特性:2.1.1 可扩展性 平台能够自动适应或极少量配置调整,就可以满足企业资产不断增长、网络结构调整的需要。2.1.2 开放性 平台应具有接入各类网络安全设备、系统、网络设备的能力,能够提供丰富的接口接收其它设备提供的数据,并支持二次开发能力,以适应特定的接口接入需求。2.1.3 分布式部署与管理 大型企业的分公司往往遍布各地,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也应支持分布式部署。对本地即可完成的管理工作,由本地管理平台完成即可,或者由本地平台完成预处理,再由中心平台进行统一处理。2.1.4 安全性 平台的加入不应导致安全漏洞,平台本身要提供安全措施保障平台以及被管安全设备的安全性。 2.1.5 平台适应性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是一套管理软件,不同企业所能提供的平台环境可能是不同的平台

《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集团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计算机网络为集团局域网提供网络基础平台服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由网络维护中心负责计算机连网和网络管理工作。为保证集团局域网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充分发挥信息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集团员工提供服务,现制定并发布《集团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所有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光纤、网线等)均归网络维护中心所管辖,其安装、维护等操作由网络维护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其他任何人不得破坏或擅自维修。 第二条所有集团内计算机网络部分的扩展必须经过网络维护中心实施或批准实施,未经许可任何部门不得私自连接交换机、集线器等网络设备,不得私自接入网络。网络维护中心有权拆除用户私自接入的网络线路并报告上级领导。 第三条各分公司、处(室)的联网工作必须事先报经网络维护中心,由网络维护中心做网络实施方案。 第四条集团局域网的网络配置由网络维护中心统一规划管理,其他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网络配置。 第五条接入集团局域网的客户端计算机的网络配置由网络维护中心部署的服务器统一管理分配,包括:用户计算机的IP地址、网关、DNS和WI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更改网络配置。 第六条网络安全:严格执行国家《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在

集团局域网上从事任何有悖网络法规活动者,将视其情节轻重交有关部门或公安机关处理。 第七条集团员工具有信息保密的义务。任何人不得利用计算机网络泄漏公司机密、技术资料和其它保密资料。 第八条严禁外来人员对计算机数据和文件进行拷贝或抄写以免泄漏集团机密,对集团办公系统或其它集团内部平台帐号不得相互知晓,每个人必须保证自己帐号的唯一登陆性,否则由此产生的数据安全问题由其本人负全部责任。 第九条各部门人员必须及时做好各种数据资料的录入、修改、备份和数据保密工作,保证数据资料的完整准确和安全性。 第十条任何人不得在局域网络和互联网上发布有损集团公司形象和职工声誉的信息。 第十一条任何人不得扫描、攻击集团计算机网络和他人计算机。不得盗用、窃取他人资料、信息等。 第十二条为了避免或减少计算机病毒对系统、数据造成的影响,接入集团局域网的所有用户必须遵循以下规定: 1.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制作计算机病毒;不得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不得向他人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媒体。 2. 采取有效的计算机病毒安全技术防治措施。建议客户端计算机安装使用网络维护中心部署发布的相关杀毒软件和360安全卫士对病毒和木马进行查杀。

网络平台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平台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区行政服务中心网站管理,确保网站的安全,加强网站信息资源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网站信息保障措施 第二条根据政务信息公开要求,及时在网站上发布工作中产生的不涉密政务信息与新闻。 第三条中心各科室指派专人担任信息员,负责采集、编录本科室的信息并向网站提供。 第四条信息员采集的信息经科室负责人审核后方可向网站提供,信息内容按“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责任认定。 第五条网上发布的文件、数据、文字及图像等信息统一由网站管理员存档管理。 第三章安全管理制度 第六条网站安全管理由信息技术科负责。 第七条网站管理员应当对重要文件、数据及应用系统作定期备份,以便应急恢复。

第八条应当设置网站后台管理及上传的登录口令。口令的位数不应少于8位,严禁将个人登录帐号和密码泄露给他人使用。 第九条网站和机房应建立严格的门禁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机房及机房内所有设备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每日应有机房值班记录和主要设备运行情况的记录。外来系统维护人员进入机房,应由技术人员陪同并对工作内容做详细记录。 第十条应及时对网站管理及服务器系统漏洞进行定期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及时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进行补丁包升级或者版本升级,以防黑客利用系统漏洞和弱点非法入侵。 第十一条应当充分估计各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做好应急响应方案。同时,要与岗位责任制度相结合,保证应急响应方案的及时实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第十二条网站在发生安全突发事件后,除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解决外,应当及时向中心相关负责人报告,由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必要的技术支持,并视安全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及时协调公安及网络服务商等单位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应当制定工作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

安全事件采集分析系统介绍.

安全事件采集分析系统介绍一、信息安全防御现状 随着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的正常工作开展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的重要性也随之增高。对于重要的IT设施产生的各类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攻击手段不断翻新,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面临着多重危险。以往安全系统的设计是采用被动防护模式,针对系统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当新的应用系统被采纳以后,或者发现了新的系统漏洞,是系统在实际运行中遭受攻击,系统管理员再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种以应用处理为核心的安全防护方案使系统管理人员忙于处理不同系统产生的各种故障。人力资源浪费很大,而且往往是系统破坏造成以后才进行处理,防护效果不理想,也很难对网络的整体防护做出规划和评估。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需要防止网络系统遭到非法入侵、未经授权的存取或破坏可能造成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问题,而这些不是单一的防病毒软件外加一台安全设备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单某一方面做安全防御可以预防的,而是需要一个可以全方位防御,可以全面详细的收集系统产生的安全信息,并且可以综合多方面安全信息进行多角度分析的平台。 二、安全事件采集分析系统介绍 2.1 安全事件采集分析系统功能 安全事件采集分析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信息汇总、关联分析、安全预警、综合展示分析等模块,主要包括安全事件溯源分析系统和网络流量分析系统两个子系统。在目标网络部署安全事件采集分析系统后,可以实现对目标网络的全方位信息收集,全方位的安全分析,关

联多个角度的安全信息。加以分析,发现一些隐藏在深处的安全隐患,给出一个网络的目前的安全状况,查找系统还存在哪些网络安全风险,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的避免了防御孤岛带来的防御片面性,最终以图表的方式展现给管理员和信息安全服务人员。对下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提供依据。 2.1 安全事件溯源分析子系统功能介绍 安全事件溯源分析系统对网络中各类系统、应用和设备的安全事件、系统日志、系统状态的实时采集、实时报警、集中存储和事后分析,可以对各类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的系统日志进行全面的安全审计。 系统是功能强大的智能化日志管理设备,通过系统一方面可以随时了解整个IT系统的日志吞吐情况,在实时的日志分析中及时发现系统异常和安全事件;另一方面,从日志类型、特征、数量、内容中分析IT系统全面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和非法访问行为,判断性能瓶颈和预测性能波动,同时为系统今后的战略规划提供依据。遇到特殊安全事件和系统故障,确保日志完整性和可用性,协助快速定位相关故障,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追查和恢复。 2.2 网络流量分析子系统功能介绍 网络流量分析子系统主要对捕获到的底层数据包进行解码、分析、诊断。网络流量分析子系统具有八大功能,包括安全分析、故障诊断、网络预警、决策依据、责任界定、业务梳理、应用监控、数字取证。 ●通过数据包级的网络行为分析,进行深度网络通讯检测,快速 发现网络攻击、蠕虫、木马等危害网络安全的异常行为。 ●快速检索、智能分析故障发生时的通讯数据,能够准确定位故 障点并深入分析故障根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