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启蒙教材国学

  • 格式:docx
  • 大小:38.56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传统文化启蒙教材国学

篇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与复兴

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启蒙与复兴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民族独有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

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乾嘉朴学1,这些是大家所熟知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除了这些哲学思想方面的,诗词歌赋、民间习俗、传统节日、国粹功夫等等也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些传统文化与中国历史一同经历了四千年的风风雨雨,有的已经衰落甚至绝迹,有的却在逐渐复苏,整体来说,中华传统文化正在崛起,它的内涵没变,却在以一种新的方式改头换面逐渐复出。

关键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国学节日民俗美食娱乐基因启蒙复兴

一、思想文化的蜕变

1.以儒家经典为代表的经典文化的启蒙

儒家文化一直是被奉为中国的经典哲学,四书五经一直是古代科举考试人们必读的书记,宋人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言论,虽然这句话略显夸张,一直以来都充满着质疑,但是也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对一直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始终受着儒家文化的熏陶,这种深刻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儒家文化只是中国经典国学的一个典型代表,可以说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发展最好的,但也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

从小我们就背一些《论语》中的句子,“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应该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也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一句儒家的学说了,虽然小时候并不能深刻理解,只是被老师告知它的意思,但这也算是中华传统文化启蒙的第一步,和《论语》一样,我们小时候也摇头晃脑地背过《三字经》,

虽然只是截取了短短的几句,但那几句押韵的“人之初,性本善”却也让我们铭记至今日。除此之外,唐诗宋词也一直从小背到今日,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传统文化的启蒙。在我们刚刚懂事起,就让我们接触这些文化,尽管当时我们或许因为太小不能够理解,但是那时就让我们留有深刻的记忆,到现在这样的知识便信手拈来,随着我们年龄的长大,我们也

能慢慢开始理解这些经典的深意。因此,在现代,虽然没有像古代那样学习的只有儒家1参考《人民日报》(20XX年3月24日07版)的《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学者论坛)》(王杰)

经典,诗词歌赋等等,但这并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消失,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传统文化的启蒙。

2.经典文化的复兴

近几年来,儒家文化以一种强烈的势头开始发展起来,甚至走出国门,我国在世界多地设立了孔子学院用以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我在高中的时候,我们语文老师就特别重视对国学经典的教育,让我们学习背诵《论语》、《大学》、《道德经》,我也一直记得老师所崇尚的那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而我到了大学,更加深刻体会到了经典国学的重要性,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通识教育讲座以及经典国学的课程,我又一次认识了孔子这个人以及他的思想。最近又听到中学生必须要背诵学习《道德经》、《大学》等一批国学经典,可见,我们国家对于经典国学等文化的启蒙与传承越来越重视。虽然在现在,国学的发展不如古代时那么兴盛,但是它也并未衰亡,我们仍然在用现代应有的方式去传承它,比如,在现在,对于儿童,有许多中华传统文化的动画片以及故事书来让他们学习经典国学,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比读枯燥无味的文字有趣的多;还有,好几千人穿汉服行冠笄之礼,或

者拜师礼这类新闻已经屡见不鲜,这种我曾经在《论语》中看到的礼节在现在也很好的发展起来了,这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另外,新兴的电视媒体也给经典国学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出路,也给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新契机,由孔子学院举办在湖南卫视播出的《汉语桥》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从这一系列现象中,我们可以听见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脚步声正在逼近。

二、节日民俗的延续

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只限于经典国学,诗词歌赋这类文学方面,节日民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伴随着不同的风俗,这些节日一直从古发展至今,从未衰退过,它们各自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意义,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含义就是中国人一直追求的团圆,这一内涵从未变过,但是有些节日的风俗保留了下来,而有些风俗却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的更新。古时候人们过春节,就只是吃年夜饭,吃饺子,贴对联,这些习俗在现在依然存在,却也生出了一些新的习俗,全家一起看春晚已经成了每年大家必须要做的事,每年的“春运”大军也成了春节独特的标志,除此之外,也有很多

习俗被逐渐取消,比如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和空气污染,很多地方都禁止在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清明节的烧纸祭祀的

现象也逐渐减少。这并不是人们对于传统习俗的摒弃,而是一种新文明的产生,时代在进步,不符合时代节奏的陋习就应该被放弃,只要人们对于节日存在的意义的认识没变,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就依然能够传承下去。

除了过传统节日时所伴随的习俗外,很多地区还有它们所特有的风俗,大多数鲜有人知的风俗都面临着绝迹的危险,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年轻人都不再重视传统的习俗,只有老一辈人还在坚持着,但是还是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这类组织来加以保护,这些少数的风俗也有希望继续保存下来。

三、美食娱乐的新突破

1.中国菜的新出路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可见中国人对于吃

的重视,中国菜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我国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接近小康,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已不断减少,更多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人们对于做菜的要求不再仅仅限于要吃饱,更重要的是要吃好,要达到精神上的愉悦。

中国有八大菜系,每种都有它们的特色,做菜几乎是每个会做菜的中国人的爱好,而现在,有了网络媒体这个渠道,中国菜便找到的它所发展的新的方式。这几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以它独特诠释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中国菜

的韵味,并不是越华丽的菜才越好吃,往往是那些朴素淡雅的菜却勾起了人们的留恋,中国菜吃的不只是它的味道,品的还有它背后的故事,几乎每道菜后面都有一个普通平淡却能让人感同身受的故事,这部纪录片播出的结果是掀起了一场纪录片中介绍到的菜的订菜狂潮,中国菜又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强势回归。

2.国粹与时尚的碰撞

网络媒体不仅仅让中国菜火了起来,中国的很多传统戏剧也伴随着娱乐节目火了起来。最近,央视三套推出了一档娱乐节目《叮咯咙咚呛》,这是一档由中韩明星组队,学习中国的独特戏剧,京剧、越剧、川剧并最后进行对决的明星真人秀节目2,这种利用明星效应,将传统文化与现在主流的时尚元素相结合的方式是一种全新的突破,而且这样的突破还发生在一直给人的感觉是严肃规矩的央2来源于《叮咯咙咚呛》百度百科

视上,这就可以看出中国未来曲艺文化的发展,那就是将会和主流媒体接轨,不改变它的形式内涵,却以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呈现在大众面前。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诸多方面,从古至今,不可能一成不变,但它们都是中华几千年来先人智慧的产物,代表着我们炎黄子孙民族的发展进程和随着时代变迁的精神,这就如同基因重组一般,DnA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变的主线,当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