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全球信息栅格
- 格式:docx
- 大小:112.70 KB
- 文档页数:9
影响当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总的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影响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愈加凸显。
美发动伊拉克战争,未能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相反在伊境内乃至全球引发了更多的恐怖袭击事件,国际恐怖活动继续呈上升之势。
全球已发生较大规模恐怖事件约360余起,国际恐怖活动遍及西欧、高加索、中东、南亚乃至东南亚的广大地区,英国伦敦、埃及沙姆沙伊赫、印尼巴厘岛、俄罗斯纳尔奇克、印度新德里等地均发生了重大恐怖袭击事件,造成惨重伤亡。
据有关机构统计,今秋以来已有12个国家出现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据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
一个世纪以来,美国从世纪初期鼓吹的“命中注定统治世界”,世纪中期谋求“未来世界的美国,要象古罗马帝国,19世纪的大不列颠”,到世纪末美国扬言要缔造21世纪成为更加“强大的新的美国世纪”。
这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主要现实表现是:第一,竭力强化政治军事联盟。
克林顿在“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中明确宣布,对付“威胁与危机”应以“联盟方式采取行动”。
于是,北约组织、美日安保条约、美澳新条约等这些作为冷战时期的政治、军事产物,本应随着冷战的结束而寿终正寝。
但由于美国凭借苏联的解体而赢得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其独霸全球的野心愈益膨胀。
它在欧洲强化北约组织,不遗余力地推行北约东扩计划,企图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染指原苏联的中亚地区;在亚太地区它与日本策划确立美日“安保新指针”,重申加强美澳新、美菲等条约的重要现实意义,企图构成遏制中国的军事包围圈,将本属地区多边或双边的“防御组织”,转变为富有侵略扩张性质的进攻性组织。
测绘技术装备季刊第7卷2005年第3期技术交流13美军通用作战图发展现状与趋势李欣(西安测绘研究所西安710054)摘要:美军通用作战图(Co哪on0p e r a t i o n a l Pi ctur e简称c0P)是全球信息网格(G IG)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共享态势感知和知识提供基础。
cOP原本是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的分系统,由原国家影像与测绘局(NIM A)和国防信息系统局(DI sA)合作研发,随着美军GIG概念的提出,c OP这一系统又被移植到G I G的框架下。
本文介绍了C O P的概念、组成、生成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预测了美军c O P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通用作战图(c op)全球信息网格(G IG)态势感知1引言海上、空中部队部署的可用信息(例如:天气、战“联合构想2020”是美军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顶斗毁伤评估(B DA))。
层文件。
该文件提出,2020年的美军必须将具备主(4)生成的要素和投影(例如:战斗计划、宰机动、精确打击、集中后勤、全维防护四项能力,作战区域、飞掠图)。
军队未来的成功源于“信息优势”。
该文件提到了“全C OP描述并详尽展示当前部署,它还包括使指挥球信息网格(GIG)”的概念,强调GIG是未来实现官能够预测并改变未来部署的要素。
信息优势的关键体系。
“联合构想2020”对GIG的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指令3151.01和GCcsc oP述为:全球信息网格是把信息能力、相关的处理按报告要求文件从表现手段和数据来源方面对COP进战斗部队的要求来管理和提供信息的人员、政策制行了描述:c0P具有接收、关联、显示通用战术图定者和保障人员在全球范围内连接起来的端到端的(CTP)的综合能力,、还能够应用于规划,生成战区体系。
叠置图或投影(例如:气象和海洋图、战场计划、美军通用作战图(C o m m o n0p e ra t io na l部队位置投影)。
叠置图或投影可以包括友军、敌军Pic tu re,简称C OP)将是G IG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和中立部队的位置、设施和相关地点。
收稿日期:2020-01-09修回日期:2020-03-18作者简介:余福荣(1977-),男,江西临川人,硕士,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数据链、信息传输与信息处理。
摘要:武器协同数据链是武器装备的信息传输装置,实现各类战术信息实时传输和共享,支持武器装备协同探测、协同定位、协同突防、协同攻击。
阐述了武器协同数据链现状,分析了新作战模式对武器协同数据链的能力需求,论述了武器协同数据链全球覆盖、弹性可重构、低时延高动态组网、抗强干扰、抗截获等发展趋势,总结了数据链弹性可重构、大规模低时延高动态组网、基于认知的智能抗干扰、多域综合抗截获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数据链,武器协同,战术信息,协同组网,抗干扰,抗截获中图分类号:TJ01;TN975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2-0640.2021.03.030引用格式:余福荣,张艳,蒋雪,等.武器协同数据链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21,46(3):179-185.武器协同数据链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余福荣,张艳,蒋雪,邱金娜(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194)Development Trend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Weapon Cooperative Data LinkYU Fu-rong ,ZHANG Yan ,JIANG Xue ,QIU Jin-na (Space Star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0194,China )Abstract :Weapon cooperative data link is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of weaponequipment ,which realizes real-time transmission and sharing of all kinds of tactical information ,and supports cooperative detection ,cooperative positioning ,cooperative penetration and cooperative attack of weapon equipmen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eapon cooperative data link ,analyzes the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of new operation mode for weapon cooperative data link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eapon cooperative data link ,such as global coverage ,elastic reconfiguration ,low delay and high dynamic networking ,anti-jamming and anti interception ,and summarizes the data link'selastic reconfiguration ,large-scale ,low delay and high dynamic networking ,cognitive based intelligent anti-jamming and multi domain integration anti-interception and other key technologies.Key words :data link ,tactical information ,collaborative networking ,anti-interference ,anti-intercep-tionCitation format :YU F R ,ZHANG Y ,JIANG X ,et al.Development trend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weapon cooperative data link [J ].Fire Control &Command Control ,2021,46(3):179-185.0引言随着现代战争从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转变,未来战争由单一军兵种、单一武器装备之间对抗逐步转向武器装备体系与体系之间对抗,作战空间由单一领域向陆、海、空、天、电多域拓展,需要信息化战场中各域武器装备能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信息化战争形态的三个发展阶段研究战争形态,既要把握战争的基本形态,又要把握处于其下的战争阶段性形态,后者更具实践意义。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深入发展,科学划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阶段并揭示其阶段性特征,有着越来越迫切的意义。
笔者结合现代战争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尝试将信息化战争划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并从物质基础、技术主题、组织形态、基本作战形式、支配机理等方面加以表征描述。
信息化战争初级阶段萌芽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海湾战争为确立标志,在科索沃战争中趋于成熟,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作信息化主导下的新型机械化战争。
这一阶段的战争物质基础是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含量的机械化平台、相对分立的传感器、以树状拓扑为主的C3I系统、精确制导弹药、电子战装备以及隐身飞机等少量新概念武器;军队技术变革主题是“连点成链”,即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军事体系,建立“侦—控—打—评”等重点链路、形成简单闭环并快速向网络化方向生长。
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为例,当时美英联军已拥有了较强大的战场信息化网络,能够将侦察、监视、指挥、控制、通信等系统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实时共享各类信息资源。
但客观地讲,这一阶段栅格化信息基础设施尚未充分建立,实现网络链接的手段相对有限,信息系统还不能充分支持大量作战信息与指令的实时互联互通,系统间互操作性不强。
这一阶段,作战力量结构开始由机械化战争时期的“金字塔”型迅速向“扁平网状”结构过渡,指挥层级大幅压缩,建设数字化、模块化部队成为各国适应信息化战争趋势调整改革军事力量的基本共识。
由于美军在其担当“领头羊”的世界新军事革命中占据了先机,迅速拉开了与传统军事强国的代差,致使这一阶段的作战形成了以强凌弱“一边倒”的局面,以远程精确打击为典型战法的非线式非对称非接触的“三非”战争成为对应的阶段性战争形态。
受军事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的制约,这一阶段的基本作战形式以信息化条件下的诸军兵种协同式联合作战为主,各军兵种分队间自主协同的能力还较低下,计划协同在联合作战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仍居于主导地位。
信息技术与应用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武器数据链及其在潜射对陆攻击导弹中的发展运用分析张雅琦 蔡云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摘 要:数据链可保障导弹精确制导,通过介绍美军典型的3种武器数据链:武器控制数据链、协同交战能力数据链、战术瞄准网络技术,并结合潜艇使用巡航导弹对陆攻击的特点,对我潜射对陆攻击导弹中数据链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关键词:潜射导弹;武器控制数据链;协交战能力数据链;战术瞄准网络技术中图分类号:TN9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2)04-0048-03信息技术与应用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1991年的海湾战争由“路易斯维尔”号核潜艇率先发射对陆导弹开启,2011年的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战争中,海基平台又发射了上百枚“战斧”巡航导弹对利比亚20多处陆地目标实施突击。
多次实践证明,在战争初期,潜艇可利用自身的隐蔽性,再联合其他作战平台兵力的火力协同,对敌方关键目标进行突袭。
特别是可利用战争初期的敌我双方态势不明朗的特点,潜艇可远程精确打击,既以通过在特定海域进行实弹射击演习、海空联合作战演习等方式,就可以向外界展示潜艇兵力作战准备程度,彰显己方作战决心,也可以锻炼部队,提高部队应对突发战争的能力。
在战争规模较小时,通过小范围的精确目标打击行动,利用潜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打得准”的优势给对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震慑。
在战争全面爆发时,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利用潜艇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全面492022年2月下 第04期 总第376期502022年2月下 第04期 总第376期信息技术与应用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摧毁敌方要害目标,使敌方产生绝望情绪,从而加速迫使敌方投降。
天基传输网络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发展现状与问题思考孙晨华【摘要】近年来,太空(或称为天基)和网络空间成为全球新一轮竞争热点.随着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工程被列为重大专项,行业内对以天基为重点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关注度达到新高.天基传输网络因其天然的天地一体化特征、信息的承载平台等特征,成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重要抓手.给出了立足天基传输网络,发展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相关问题和下一步研究重点及建议思路,可为后续研究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无线电工程》【年(卷),期】2017(047)00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天基传输网络;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天基信息网络;天基接入网;天基骨干网【作者】孙晨华【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7目前,抢占空天信息竞争制高点、发展相关新兴产业成为发达国家的又一次战略机遇。
我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处于复杂国际环境中距世界舞台中心最近时期。
总体上看,天基信息系统建设成就突出,但没有完全摆脱技术追赶和试验应用型发展状态,系统仍立足本土服务,天地融合技术水平、服务能力、产业链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大国地位不协调。
因此,找准、弥补天基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发展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提高天地一体服务能力,实现信息系统伴随“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十分必要[1]。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工程重大专项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
地面信息网络和天基信息网络经过多年发展,从天地一体化角度来看,基础和不足并存。
如何在摸清基础、找准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创新、优化设计是关键问题。
摸清基础方面,重点对现有天基传输网络的天地一体化特征进行分析理解,对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概念内涵及与天基传输网络的关系进行分析理解;找准不足方面,重点是准确地识别尚未突破的关键技术。
1.1 天基传输网络通常想到的天基传输网络是卫星通信网络,广义上,天基传输网络包括卫星通信[2]、卫星中继[3]和遥感类卫星的星-地传输网络[4]。
术语翻译GPM General Purpose Medium 通用介质hp horsepower 马力HTA High Threat Area 高威胁区HVLT High V oltage Long-Term 长期高压HVST High V oltage Short-Term 短时低压Hz hertz 赫兹IL Isolating 隔离/绝缘ILS 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仪表着陆系统IMA Individual Mobilization Augmentee个人动员增长IR Infrared 红外线/红外的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国际标化组织ISSA Interservice Support Agreement 军种支持协议JCS Joint Chiefs of Staff参谋长联席会议JSP Joint Support Plan 联合支援计划kg/L kilogram per liter 千克/升kV kilovolt 千伏kV A kilovoltampere 千伏安kVp kilovolt peak 千伏峰值kWh kilowatt hour 千瓦时lat Latitude 维度LB Limited Base 有限的基地LCN Load Classification Number 荷载等级号码lin ft linear foot 纵尺,延长英尺LN Local National 当地国民/当地人LOC Lines of Communications 通信线路LORAN Long-Range Aid to Navigation 远距导航LTA Low Threat Area 低威胁区LVLT Low V oltage Long-term 长期低压LVST Low V oltage Short-term 短时低压MDF Main Defense Force 主要的防御部队MEP Mission Essential Power 任务必须的动力MHE Materials Handling Equipment 物料处理设备Mi mile 英里MKT Mobile Kitchen Trailer 移动式厨房拖车mm millimeter 毫米mph miles per hour 英里/小时MRA Minimum Reserve Authorization最低储备金授权MSL Mean Sea Level 平均海平面MTF Medical Treatment Facility 医疗设施NBC Nuclear,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核、生、化NCO Noncommissioned Officer 士官NCOIC Noncommissioned Officer in Charge 主管士官/值班军士NSN National Stock Number 国家库存物资编号NTA Non-Threat Area 无威胁区OIC Officer in Charge 主管官员ONC Operational Navigation Charts 作战领航图OR Operationally Ready作好战斗准备OSHA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I Office of Special Investigations 特别调查办公室PDC Primary Distribution Center 基层配送中心/高压配电中心PMEL Precision Measurement Equipment Laboratory精密测量设备实验室ppm parts per million 百万分之RAL Remote Area Lighting 远程大面积照明/远程区域照明RAPCON Radar Approach Control 雷达进场控制/管制RCR Runway Condition Reading跑道状况读数ROK Republic of Korea 韩国RRR Rapid Runway Repair 跑到快速维修RSC Runway Surface Condition 道面状况RSP Render-safe Procedures执行安全程序SAR Search and Rescue 搜救SBSS Standard Base Supply System (美国空军)标准基地供应系统SCNS Standard Camouflage Net System标准伪装网系统SDC Secondary Distribution Center二次配电中心,辅助配电中心,低压配电中心SME Squadron Medical Element 中队医疗分队SNCOIC Senior NCOIC 高级军士SOA Separate Operating Agency 分开的作战机构SOF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特种作战部队SP Security Police 安全警察SRC Survival Recovery Center救援中心STAMP Standard Air Munitions Package标准航空弹药包STANAG Standard NA TO Agreement标准北约协议SWA Southwest Asia 西南亚TACAN Tactical Air Navigation战术空中导航TDS Total Dissolved Solids总溶解固体TLV Threshold Limit V alue 临界阈值TM Technical Manual 技术手册TO Technical Order 技术规程TOL Takeoff and Landing 起飞与着陆UMD Unit Manning Document分队人员职位配制表/分队人员配置表UTC Unit Type Code设备类型代号UXO Unexploded Ordnance未爆弹药V V olt 伏特V A voltampere 伏安V AC volts alternating current 交流电压V AL V ehicle Authorization List车辆核定表V ASI V isual Approach Slope Indicator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灯VDC volts direct current 直流电压W Watt瓦特WDR War Damage Repair 战损修复WOC Wing Operations Center 联队作战中心WRM War Reserve Materiel战争储备物资WRSK War Readiness Spares Kit战备备用套件Air Base Defense--Those measures taken to nullify or redu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emy attacks on, or sabotage of, air bases to ensure that the senior commander retains the capability to assure aircraft sortie generation.Air Force Civil Engineer Support Agency (AFCESA)--A field operating agency (FOA) located at Tyndall Air Force Base, Florida. The Directorate of Contingency Support (HQ AFCESA/CEX) acts as the Air Force program manager for Base Civil Engineer (BCE) Contingency Response Planning.空军土木工程师支援局(AFCESA)- 一个位于佛罗里达州廷德尔空军基地野战工作的机构(FOA)。
国外军用移动通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mc21st:目前国外军用移动通信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张永忠:国外军用通信在移动通信系统方面发展很快,特别是美军,近几年来陆续出台了不少的研究开发计划,比如先后在GloMo(全球移动信息系统)、SUO SAS(小部队作战态势感知系统)、WIN-T(指战员信息网-战术部分)、Mosaic (多功能"动中通"、抗毁、自适应综合通信)、JTRS(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等计划中开发新型通信体系结构以及相关技术。
1.GloMo计划(全球移动信息系统)GloMo计划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4个国家规模的信息计划中的一个,旨在进一步通过利用商用部门开发的技术来提高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系统的先进性,从而来满足其未来国防移动信息系统中网络的灵活性、通用性和互通性的需求,内容涉及网络应用、自动组网和适应环境的无线电技术。
发展趋势:GloMo的一个重要思路是使计划的成果综合进商用产品,从而使下一代军事系统能以商用产品和业务为基础出现,涵盖了移动通信发展的前沿课题,并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目标相吻合;其研究成果已成为一些后续计划的基础。
此外,Glomo计划及其子计划WING中研究的多跳分组无线网络(Ad hoc网络)等技术将是开发下一代战术互联网的基础。
2.SUO SAS(小部队作战态势感知系统)SUO SAS 是加固型多媒体网络,可在战场上传输包括话音、数据和全动态视频的综合信息,旨在开发一个综合的、大容量、LPD(低截收概率)的、采用多种波形、具有高数据速率和自组织组网能力的移动通信系统,以适应复杂地形的作战态势感知。
发展趋势:它代表了战术网络下一步发展的趋势。
它将把最先进的通信网络和信息管理技术集成在一起,这种组合技术可望为今后20年的战术通信系统奠定基础。
目前负责该系统第三阶段工程的开发组ITT于2002年2月完成了由70个单元组成的SUO SAS现场演示系统,预计下一阶段的工作包括缩小设备体积等。
面向服务的情报侦察计划系统架构卜卿,王妍妍,黄山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八研究所)摘要:本文分析了情报侦察决策计划的一般过程,并基于SOA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情报侦察计划系统七层架构,分别为 SOA 总线、侦察资源层、侦察服务层、侦察服务管理层、侦察流程构建层、侦察应用层和应用层,并介绍了系统的关键技术。
关键字:面向服务、情报侦察、计划系统、系统架构0 引言情报侦察是利用陆海空天平台的侦察设备或其他侦察手段,对敌方的目标或态势信息进行搜集和加工,进而从中获取所需的战略战术情报的过程。
情报侦察在军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均能全面搜集掌握敌方及有关方面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情报信息,为决策层提供战略情报,为战时指战员提供情报依据[1]。
按照美军情报门类的划分,情报侦察分为人力情报、图像情报、测量与特征情报、信号情报、开源情报、技术情报和反情报[5]。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情报侦察作战过程中,利用计划系统根据各种来源的情报请求制定侦察作战预案,生成侦察作战计划,并监视计划的执行情况,为侦察指挥员的决策分析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的手段将成为实现高效指挥的必然趋势。
本文以SOA的设计理念提出一种面向服务的情报侦察计划系统架构,并对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1 情报侦察计划过程典型的情报侦察计划过程主要是指根据侦察态势的实时变化情况,在分析情报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可用的侦察资源及部署情况,选择适当的侦察资源,生成相关侦察指令,从而指定何种资源在何时、何地完成何种侦察目标,并对侦察的进程实施全程监控,同时根据侦察态势的实时演化修订相应侦察计划。
图 1 情报侦察计划的一般过程情报侦察计划的具体过程包括接收情报需求、情况收集与分析判断、确定制定方针、听取汇报建议、侦察计划制定、侦察计划推演/评估、侦察计划上报批准、侦察计划分发下达、计划实施(演习或侦察作战行动)、行动评价等内容。
GIG信息分发管理
朱孟平;宋自林
【期刊名称】《指挥控制与仿真》
【年(卷),期】2005(027)004
【摘要】在介绍全球信息栅格和信息分发管理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目前作战指挥过程中信息处理,特别是信息分发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全球信息栅格的实现对信息分发管理的要求,详细剖析并提出了完成信息分发管理所需要实现的功能,特别是详细论述了实现信息分发管理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实现信息优势向作战优势的转化问题.
【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朱孟平;宋自林
【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江苏,南京,210007;解放军理工大学,江苏,南
京,2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1.2
【相关文献】
1.信息分发管理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段薇;余新胜;刘梦昕
2.战术信息分发管理原型系统 [J], 陈洁;周松;朱敏
3.基于内容分发的信息分发管理系统 [J], 陈洁
4.空中目标信息分发监测与管理 [J], 孙晓鸣;杨沁梅
5.全球信息栅格体系结构和信息分发管理研究分析 [J], 张灵丽;田卫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洛马公司洛克希德·马丁是在营业额上全世界最大的国防工业承包商。
至2005年为止,洛克希德·马丁95%的营业额来源为美国国防部、其他美国联邦机构、和外国军方。
美国最大的国防工业承包商之一,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下简称洛·马)由原洛克希德公司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于1995年合并而成,目前核心业务是航空、电子、信息技术、航天系统和导弹,主要产品包括美国海军所有潜射弹道导弹、战区高空区域防空系统、通信卫星系统、F-16、F-22和F-35(JSF)等战斗机,U-2间谍侦察机、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C一5系列“银河”大型军用运输机及岸基反潜机P-3系列、C-130系列军用运输机、军用电子系统、飞行训练辅助设备、火控系统和空中交通管制设备等,占据美国防部每年采购预算1/3的订货,控制了40%的世界防务市场,几乎包揽了美国所有军用卫星的生产和发射业务,成为世界级军火“巨头”。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秘密“臭鼬工厂”始建于1943年,隐藏在伯班克的一片平原上,其车间一度在沃尔特·迪斯尼公司的帮助下伪装成居民区。
2l世纪初,现代国防工业面临着众多挑战,洛·马借鉴了日本半导体行业在动荡时期的创新发展战略,着手核心业务上的竞争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一举成为美国国防部、能源部、国家宇航局三大关键政府部门的顶级供应商,不仅在人造卫星制造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更在航空航天飞机发射方面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对以航空、宇宙和国防工业为主的洛·马来讲,通过每年高达9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其中包括15%用于基础性如纳米技术、机器人等技术的研究,以确保其在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把握未来20-30年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正因如此,公司在降低产品成本、减少制造和产品维护时间等方面制定了非常积极的目标。
例如为了达到这些目标,F一35项目小组使用达索系统公司的CATIA和DELMIA解决方案把设计和制造环节集成在一起,从而使其拥有了开发出业界最完善、顶级技术的过程优化工具和航空专业模块,大大促进其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能力洛克希德·马丁X-35B洛·马2005年度报表尚未公开,但从 2004年355亿美元的销售总额分析,航空系统的产值是1 18亿美元,占整个公司总销售额的33%;电子系统97亿美元,占27%;太空系统64亿美元,占18%;信息技术服务、综合集成系统则各为38亿美元,分别占11%而其中约180亿美元来自和政府签署的合同。
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院系:化学环境与生命学部班级:化机1604姓名:陈先忧学号:201645077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领先作用的技术群;而军事高技术就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高技术的总称。
科学技术作为最活跃的生产力,不仅深刻的改变着生产领域的面貌,也深刻的影响着军事领域,不仅改变着战争的物质基础,还改变着战争的方式和人们对战争的认识。
当代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在引起军事领域的大变革,并对战争形态产生更深刻更久远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来的历史证明,主要是军事的需要直接导致一系列高技术成果的问世,并导致大多数高技术成果首先应用于军事以后再逐渐向民用领域扩展。
核武器技术、导弹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军事高技术群体在20 世纪60 年代以后异军突起,并以此带来了战后世界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
到了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前苏联、西欧诸国和日本在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迅速成长壮大。
以军事高技术为导向,这些国家的国防科技和军事工业开始全面走向高技术化,精确制导武器、军用卫星、电子战装备和C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GIG(全球信息栅格)等崭新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已大量研制成功并登上战争舞台。
高技术就这样广泛地进入了军事技术发展的各个领域。
20 世纪如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及其所取得的惊人的作战效果,更使各国深刻认识到,未来战争将是高技术战争,如果不掌握高技术手段,将难以在高技术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在冷战结束后,尽管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各主要国家缩小了军队的规模,减少了军费开支,但军事高技术反倒成为人们更加关心的热门话题。
信息保障体系研究综述摘要:主要从信息保障概述和信息保障体系建设两方面对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信息保障信息保障体系1引言信息保障是夺取信息优势的基础,是实现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最佳结合的关键。
美军进行的近几场实战表明信息资源已成为作战双方致力争夺的重点,信息保障成为一方获胜重要一环。
此后,国内外对于信息保障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就国内外关于信息保障的主要观点进行以下罗列和梳理。
2信息保障概述最早对“信息保障”这一概念定义的是1996年美国国防部的定义。
美国国防部给信息保障下的定义:“在信息行动中,通过确保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可靠性、可信性和非拒止性,来保护这些信息和信息系统。
”此定义仅指信息、信息系统及相关设施的安全[1]。
随后,俄军的定义:信息战的主要行动之一就是信息保障,主要包括信息侦察、信息搜集、信息联络的组织与实施和司令部信息工作,要求获取的信息应及时、可靠、准确和完整[2]。
这种理解贯穿了信息流程的所有环节的活动,是从信息流的角度来理解的。
这样就涵盖了平时和战时的信息保障。
我国的定义:信息保障就是在战争中为作战指挥、兵力行动和武器使用提供信息服务,保障作战顺利实施的保障性信息行动,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管理和使用等。
此理解限定在作战环境中的信息保障[3]。
信息保障可区分为平时信息保障和战时信息保障。
此定义相对片面了些。
总的来说,所有定义的相同点在于:信息保障就是保护自己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免受破坏。
3信息保障体系建设根据检索到的文献资料来看,探讨信息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保障)的文献数量众多,其角度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信息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从宏观框架或模型的角度探讨信息保障体系建设的文章有:①美国:美军作为世界上研究信息保障最早的国家和拥有最强信息作战能力的国家,开发了信息保障技术框架(简称IATF)。
美军军事通信卫星技术分析卫星通信在现代军事行动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它为军事指挥官提供的灵活性、实时性、全球通信覆盖能力以及战术机动性均是其它通信媒介难以实现的。
迄今为止 ,世界各军事大国均已拥有自己的军用卫星通信系统 ,美、俄、英等都发射了几代军事通信卫星 ,形成了综合的、全球的军用卫星通信网。
其中以美国的军用通信卫星最为先进 ,并已在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1998 年的“沙漠之狐”行动中和 1999 年科索沃战争的行动中经实战考验 ,效果十分明显。
因此了解美军卫星通信系统对我军卫星通信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美军现役军事通信卫星系统美国现有多种军用通信卫星系统 ,它们功能各异,用途多变,更新速度快。
主要包括第三代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3)、舰队卫星通信系统(FL TSA TCOM)、空军卫星通信系统(A FSA TCOM)、地面机动部队卫星通信系统(GMFSCS)和军事星(Milstar),其中“军事星”特别引人注目。
1.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是一个提供超高频SHF宽带和抗干扰通信的通信系统。
供各种宽带军事用户使用 ,为美国的陆、海、空三军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全球通信服务,其典型的应用包括全球军事指挥和控制、危机管理、情报和早期预警数据的中继、条约监控及监视信息、外交通信等。
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承载国防部所有卫星通信80%的业务以及45%的战地宽带通信业务。
现已发展到第三代,即DSCS-3。
DSCS-3 具有核加固能力,其上有6个SHF转发器和一个UHF转发器,不仅能与FDMA,而且能与TDMA等多址方式通信网兼容。
DSCS3C 系统是美军建设的最新一代国防卫星通信系统,这种改进的卫星将SHF扩展到EHF频段并在设计时特别注重核加固和抗干扰能力。
2.海军卫星通信系统(FL TSA TCOM):工作于UHF频段,主要供美国海军使用,用于全球战略、战术通信,为舰舰、舰岸和舰空之间提供话音、数据链路。
蓝羽石:沉浸在军事指挥信息系统里的创新人生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5年第9期本刊记者王辉“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正逐步由‘以平台为中心’的层次化联网模式向‘以网络为中心的扁平化组网模式’转型,进而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夜已深,灯下的人依然在认真审核着书稿。
他是蓝羽石——“空军情报、指挥、控制与通信网络一体化工程”(以下简称空军“四网一体”工程)总设计师。
此刻,他不时紧锁眉头,抑或会心微笑,手中的铅笔在书稿上圈点写画,像是在回忆他的过去,也像是在爱抚着自己的孩子,完全沉浸在他所一生挚爱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世界里。
开拓之路,创新涅槃1978年,蓝羽石考入山东大学电子系,成为挤过千军万马的一代“天之骄子”。
从动乱的年代走过,成功进入象牙塔之后,他深感学习机会来之不易。
4年的大学生活,他发愤图强,为日后在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科研领域大展宏图打下了坚实基础。
走出校园的那一刻,尽管前方有的是来自大城市的诱惑和继续深造的机会,他还是毅然选择了位于南京郊区的原电子工业部第二十八研究所。
因为,在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心中有一个梦,那就是以青春和知识来守护祖国万里长空。
上世纪80年代初,二十八所曾因成功研制以“1125工程”“853工程”为代表的第一代指挥信息系统,开创了我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先河。
蓝羽石加入的就是这样一支令人骄傲的队伍。
1982年以来,他从一名普通的程序员做起,逐渐成长为主任设计师,甚至二十八所最年轻的系统总设计师。
他这一步一个脚印,有人看到了人生的积累和升华,也有人无法忽视他直面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研制的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挑战。
自建国以来,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就已经被提升到了战略日程上。
尤其到上世纪90年代,以联合作战为主要样式的现代高技术战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国的军事信息系统,特别是指挥信息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显出“短板”。
当时的指挥信息系统由各军(兵)种独立建设,系统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简称“三互”),难以满足现代联合作战要求。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近日报道,为真正实现信息实时
共享,下一代卫星安装了激光交联设备,采用通用射频技术,
可以用先前无法想像的速度来传送大量数据,从而实现全面
协同决策,做到名副其实的联合指挥。平台和武器系统都可
各自独立编址,全球各地都有自己的网际协议(IP)地址,
这样就可以对各个平台和单支部队进行实时跟踪。
C4ISR系统神通与不足
1999年3月27日晚8点,美1架F-117隐身飞机在科
索沃上空中弹,其弹射座椅和救生背包中的卫星通信及定位
装置,立即向飞行在欧洲上空的美军EC-130E空中指挥机发
出遇险信号„„旋即,意大利联军指挥中心和五角大楼均收
到救援信息,几分钟后装有百名特战队员的6架直升机前往
营救。此时,一方面联指指挥电子战飞机(EA-6B)加大了对南
联盟的干扰力度,同时派出预警机担任警戒;一方面营救直
升机小心翼翼地避开南联盟的地面火力,经过3小时的周折,
戴有夜视镜的营救队员发现了F-117飞行员用特制闪光装置
发出的红外信号,找到了飞行员的藏身之处,并用绳索将飞
行员救起,飞回基地。
今年3月20日,伊拉克本土连续升起6枚“飞毛腿”
和萨姆德导弹,飞向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仅仅12秒
钟,美军位于太平洋上空的导弹预警卫星就发现目标,并迅
速测出航行轨道及预定着陆地区,将报警信息及有关数据传
递到美国航天司令部数据处理中心,经巨型计算机紧急处理
即刻得到了有效拦截参数,并通过卫星传给位于科威特的
“爱国者”防空导弹指挥中心。整个过程只在眨眼之间,而
“飞毛腿”至少要飞行3-4分钟才能到达预定目标的上空,
正是这短短的时间差,使伊军的导弹被美军成功拦截。
这是发生在科索沃战争和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中美
军成功运用C4ISR系统营救F-117飞行员和拦截伊拉克导弹
的两则真实战例,从中人们可以深深感受到C4I SR系统在现
代高技术战争中的巨大作用。战争是军事技术发展的加速器。
尽管C4 ISR系统在指挥控制、预警探测、情报侦察、信息对
抗与信息传输、保障等方面独领风骚,但在几次较大的实战
中美军已发现,现有的C4ISR系统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
首先,信息网的建设并没有实现全球网络化。国际互联网已
经链接了全球各个领域、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
或缺的手段和工具,但C4ISR系统却无法达到这样的程度。
美军出于全球战略的需要,于1992年提出了“武士C4I计划”,
并经过多年努力建起了用于军事行动需要的信息网络体系,
但却不能把信息网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节点,无法实现全球
范围的联网,即使前面提到的营救F-11 7飞行员,也在一些
方面借助了北约的C4ISR系统。究其原因:一是C4ISR系统
本身的保密性,制约了其在全球范围内向军民共用、整体互
联的方向发展;二是军事行动的高度机动性和野战化对C4ISR
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次,C4ISR系统还没有实现对大量战场信息的有效加
工。面对信息化战争和信息作战的形态,近年来,各国军队
都在致力于夺取战场上的信息优势。美军提出,要谋求“全
时、全维的信息优势”,实现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将任
意形式的信息送到任意人手中,从而消除“战场迷雾”。但
实战却证明:战时官兵获得的信息并非越多越好,并不是战
场上的所有信息都要共享,目前的系统也还缺少战场信息转
化能力。
其三,C4ISR系统无法实现设备兼容。目前,各国军队
军兵种之间对C4ISR系统大多是各自分立开发的“烟囱式结
构”,技术体制不统一,互联互通能力差。特别是C4ISR系统
只能链接和处理通过计算机通信联网的信息,而对其它设备
的数字化信息,比如战场前端的传感器、作战要素的火器、
射击系统等仍不具备兼容共享的能力。
为了克服C4ISR系统的“先天不足”,美军于1999年首
次提出了建立“全球信息栅格”的倡议,并于2000年3月,
联合参谋部向国会正式提交了启动GIG项目的报告。
GIG确立了栅格状组织结构
所谓全球信息栅格(Global Information Grid)简称GIG,就
是由可以链接到全球任意两点或多点的信息传输能力、实现
相关软件和对信息进行传输处理的操作使用人员组成栅格
化的信息综合体。从体系结构上看,GIG一改大多数C4ISR
系统纵向一条线或组网一个面的链接模式,按照联合作战体
系结构,科学地联接成一体化的系统,建立栅格状的信息网
系,以便从结构上为实现全球任意点、不同需求之间的信息
沟通提供环境条件。
从系统组成上看,GIG将系统分为基础、通信、计算、
全球应用和使用人员五个层次。基础层次包括体系结构、频
谱分配、法规标准、管理措施等;通信层次包括光纤、卫星、
无线通信以及国防基础信息系统网、远程接入点、移动用户
管理业务;计算层次包括网络服务、软件管理、各类数据库
和电子邮件;全球应用层次包括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全球战
斗支持系统、日常事务处理程序以及医疗保障系统等;使用
人员层次包括陆、海、空、天军及特种部队等。
从技术体制上看,GIG包括了多种专用或租借的通信计
算机系统和设备、各种软件(含应用软件)和数据,安全服务
设备,以及有助于谋求信息优势的其他相关技术。
从处理程序上看,GIG可区分处理各类信息的优先级等。
美军认为,信息交换需求应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在GIG中,
信息交换的需求量依次为武器控制(约占1/3),指挥控制(约
占1/5),非战争的军事行动00TW(约占1/5弱),战场防护,
情报、侦察与监视,通信与计算以及勤务保障等。
1 GIG发展规划
1999年5月,美国国防部在发布的国防信息基础设施主
计划8.0版——实现GIG,提出了建设GIG的完整设想,2001
年6月,美国国防部在《网络中心战报告》中提出建设全球
信息栅格网计划。根据计划,全球信息栅格将分三个阶段实
现:在目前阶段是集成现有的网络和处理设施,建立联接各
军种和总部现有系统的集成信息环境,初步形成集成的系统
体系结构概念蓝图;2010年,初步建成全球信息栅格未来系
统体系结构蓝图,并具备初始作战能力;2020年GIG全面完
成建设,具备按需分配信息带宽、自动信息管理、端到端的
全面互操作能力。
为了让这些美好景象变成现实,美国国防部制订了一系列庞
大而复杂的方案,计划花费340亿美元用于建设网络基础设
施,在2011年前建成一个真正包罗万象的GIG。该方案主要
目的有3个:消除带宽限制;配置可信信息资料业务;通过
横向融合集成让信息一览无余,使用户能灵活获取信息。
美国国防部自上世纪90年代末投资建设GIG,很大程度
上是以国防信息系统网(DISN)为基础的。DISN把为军事基
地内部及其他防卫设施提供服务的各局域网连接在一起,国
防部的大多数电话、电子邮件、电视电话会议及指挥与控制
系统的连通都需由DISN网络来连接。预计美国武装力量的
带宽需求会以超过50%的年增长率增长,因此需要对DISN
进行全面改革,以实现GIG的长期目标。
这将通过全球信息栅格-带宽扩展(GIG-BE)工程实
现,该工程增加了DISN全球范围内100个节点的传输容量。
GIG-BE工程耗资8.77亿美元,使DISN由一个以电路为基
础的传输系统变成了IP系统,并通过使用光载波将传输速度
由每秒0.15GB提高到每秒10GB以上。
3 GIG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3.1 从作战需求出发,加强体系结构研究
技术始终随着需求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借鉴美国GIG发展
的成功经验,从作战需求分析出发,构建适合我军的通信系
统体系结构。以作战需求为基础,使得开发的产品更有针对
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改变了传统的战争基本规律,作战重
心、集中兵力等战法核心要素发生了变化,战争呈现了无序
性、非线性等形态,这就决定了必须针对新的作战样式,充
分了解实际的作战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加强体系结构方面的
研究,为通信系统顶层设计打好体系结构框架。
3.2 走军民通信建设相结合之路,提高我军通信基础设施
建设能力
与美军相比,我军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各种专用
网络之间不能实现有效的互联、互通,作战指挥平台、传感
器平台、射手平台还不能实现无缝连接,因此,必须加快推
进我军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而要想多快好省的搞好通信基
础设施建设,必须走军民通信结合之路,将军民通信力量和
通信设施各个部分彼此连接成有机的整体,形成军用通信和
民用通信协调发展的机制。降低成本、高效能地提高军事通
信能力,不仅能战时迅速建立覆盖全球、立体部署的军事通
信网络,平时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军事通信网络资源支持国家
经济建设,达到民用通信和军事通信整体优化的目的。
3.3 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我军通信网络安全建设
传统的军事通信网络较简单,互连较少,因此多集中在信息
保密技术的研究。未来军用通信网络要复杂的多,并且战争
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强,通信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重要。
通过对美军GIG系统关于通信网络信息安全的认识和研究,
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我军通信网络安全建设。
结语
未来的战争必然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战争,战场信息瞬息万
变,谁能及时掌握信息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GIG正是
在实现网络中心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赢得未来信息化
战争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