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花粉与其混淆品长萼栝楼根的生药鉴别

天花粉与其混淆品长萼栝楼根的生药鉴别

天花粉与其混淆品长萼栝楼根的生药鉴别
天花粉与其混淆品长萼栝楼根的生药鉴别

天花粉与其混淆品长萼栝楼根的生药鉴别

浙江省平湖市药品监督检验所(314200) 孙凌波

摘 要:通过对天花粉的混淆品长萼栝楼根的生药性状、显微特征的观察,总结出天花粉与长萼栝楼根的鉴别要点。

主题词:天花粉 中药鉴定学

天花粉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中药,具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消渴、疮疡等病症。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 richo san thes K irilow ii M ax i m.或双边楼T richo san thes Ro stho rn ii H arm s的干燥根。近来,笔者发现一批天花粉的混淆品,经追踪其基原为同科植物长萼栝楼T.sinop unctata C.Y. Cheng et C.H.Yueh的干燥根。现就长萼栝楼根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以及与天花粉的鉴别要点报告如下。

1 长萼栝楼根的药材性状

长萼栝楼根来自浙江省安吉县,天花粉来自浙江省平湖市,均经浙江省嘉兴市药品检验所主任中药师崔波鉴定。长萼栝楼根呈长纺锤形或长圆柱形,直径4~8c m,表面淡灰黄色,断面黄白色,粉性,维管束呈放射状排列。味微苦、涩,稍有土腥气。

2 长萼栝楼根的显微特征

横切面:可见木栓层,其内侧无石细胞环。偶见单个石细胞散在。木质部除沿形成层内侧一圈次生木质部导管群束排列较规则外,其余部分均为明显的异型维管束,射线甚宽,但常为异型维管束所间断。异型维管束周韧型,极明显,中央有少数导管,四周有薄壁细胞放射状排列,整个轮廓近圆形。如图1。

粉末:本品粉末类黄白色,味微苦、涩,稍有土腥气,淀粉颗粒甚多,单粒较少,圆球形成或长圆形,直径5~20um,脐点点状、短缝状、人字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多同2~14个分粒组成,半复粒较少,脐点2个。导管具缘纹孔为主,直径约300um,具缘纹孔稍不规则,略呈六角形、斜方形或椭圆形,排列较密,另有网纹导管,直径20~50um,网孔细短。石细胞少数,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棕黄色,呈类方形,类多角形,直径20~110um,壁厚4~22um,初生壁与次生壁有脱离,层纹不明显,纹孔细小,孔沟细。如图2

图1 长萼栝楼根的横切面组织显微图(×40)

①木栓层 ②石细胞 ③形成层 ④导管

⑤射线 ⑥韧皮部

图2 长萼栝楼根粉末显微图(×40)

①淀粉粒 ②导管 ③石细胞

3 天花粉与长萼栝楼鉴别要点

通过观察长萼栝楼根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并与已知天花粉的生药特征相比较,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助于天花粉及其混淆品长萼栝楼根的鉴定。两者的生药鉴别要点如下。

挖掘中药的特殊功能

河南省平顶市第二人民医院(467000) 牛跃丽

祖国医药,作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以其据有的多功能和双向调节特点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再经配伍则更是变化多端,反复的实践和验证,药之效用由窄而宽,而专而博。但许多中药的特殊功能因前人无系统记载,深埋潜藏,长期不为人所知,实在可惜,为扬中药之特长,发前人未发之意,为医者另辟蹊径,以收出奇制胜之效果,故将二味中药的特殊功能介绍如下。

1 乌药治惊风、泻痢 乌药,性味辛温,为行气散寒止痛之要药,常用胸腹胀满,气逆喘急,经行腹痛疝气,膀胱虚寒,小便频数等症,此乃用之常也,师云:用药如用兵,善者出奇制胜。乌药之奇:可治惊风血泻血痢。慢惊风小儿常见之疾也。多由脾虚肝乘所致,常见于久病脾虚消化不良者,或一些严重慢性病后期。临床表现为神情倦怠,懒言少语,大便色青或下痢,抽搐无力,时抽时止,面色萎黄者,此病本虚标实,治应培土而兼抑木。乌药宽中顺气,入脾爽滞,开郁疏经,寓泻于补,故能用之。近年来,吾等用乌药100g(烧存性)合朱砂10g为未,分装成10袋以备用,用治小儿高热惊厥、惊风、发搐住院及门诊患儿60多例次,皆收立竿见影之效。乌药何以治血泻血痢呢?《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厥阴之胜……少腹痛,注下赤白。”《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脾脉……涩甚为肠贵微涩为内贵,多下脓血。”可见血泻血痢,有肝盛乘脾者,其本在肝,有脾虚肝乘者,本质于脾。治疗重在调理肝脾。乌药开郁散结,疏畅经气,自能调肝;宽中顺气,入脾爽滞,故为调理肝脾之佳品。经云:“气为血之帅……。”本品理气而活血,气顺血自归经,故于血泻、血(痢)而宜。我等用乌药250g (烧存性)生大黄、元胡各50g,甘草25g共为未,每15g一袋备用,服时盐汤下。疗腹痛泻痢近100人次,每人仅用3~6袋,腹痛即止,泻痢自停,屡用屡效。

2 皂荚疗癣效奇 皂荚味咸,辛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临床多用其祛痰导滞,通关开窍。皂荚疗癣有奇效,而药学讲义多不言此,临床遇斯症者多不用此为憾事。故阐此奇用。《本草纲目》记载皂荚治“”风疠疥癣”。癣之一病,其因很多,有因风邪入络伤血,血浊而致者,皂荚味咸入血,辛窜搜风,去风通关而拔毒,则癣可愈。有因湿生虫,虫蚀而致者,皂荚辛散,其性燥烈,消肿止痒,除湿杀虫,配与米醋同煎,除癣最奇。亦有因肠胃素垢腻,秽恶发于外而致者,皂荚其子辛温润滑,能涤垢除腻洁净脏腑,治癣神速。临床用药举隅:郑某,男, 46岁,颈部顽癣十余年,多方诊治,疗效不佳,我等用皂荚300g,白癣皮100g用老陈醋1000m l共浸泡2~3d,煮沸煮透,醋干留药,阴干后研为细末,用麻油调匀,涂患处,早晚各一次后取其而用,痼疾除。此法用治风疮瘙痒,各种顽癣、疥癣恶疮、风癣疥癞及风痹顽皮等皆有良效。

(收稿2000205215)

3.1药材性状 天花粉:表面白色或黄白色,横切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无臭,味淡微苦。长萼栝楼根:表面淡灰色稍有纵皱,横切面黄白色,粉性,稍有土腥气,味稍苦涩。

3.2显微特征 天花粉:①横切面。木栓层有4~14层木栓细胞,内侧有断续排列的石细胞环,由2~3层石细胞组成。②粉末。淀粉粒复粒由2~18分粒组成,常有1个大的盔帽形分粒下端与10多个小分粒复合。石细胞较多,有的石细胞与韧皮纤维毗连。具缘纹孔导管多破碎,完整直径约400um,网纹导管的网孔狭长。长萼栝楼根:①横切面。可见木栓层,有6~18层木栓细胞,其内侧无石细胞环,偶见单个石细胞散在。②粉末。淀粉粒复粒由2~12分粒组成,分粒形状不规则,有少数半复粒,脐点2个。石细胞少数,有的石细胞腔内含黄色物。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300um,网纹导管的网孔细短。

(收稿2000210210)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_歌诀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歌诀 (1)十八反: 十八反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芨(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 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 第四句:诸参(人参、党参、沙参、元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 (2)十九畏: 十九畏列述了九组十九味相反药,具体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3)妊娠服药禁歌 蚯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 绝对禁用的剧毒药:芫青(青娘虫)、斑蝥、天雄、乌头、附子、野葛、水银、巴豆、芫花、大戟、硇砂、地胆、红砒、白砒。 禁用的有毒药:水蛭、虻虫、蜈蚣、雄黄、雌黄、牵牛子、干漆、鳖爪甲、麝香。 慎用药:茅根、木通、瞿麦、通草、薏苡仁、代赭石、芒硝、牙硝、朴硝、桃仁、牡丹皮、三棱、牛膝、干姜、肉桂、生半夏、皂角、生南星、槐花、蝉蜕等。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 中药材经验鉴别术语形象地概括了中药材性状鉴别特点。具有这些特征的药材,一般为正品、真品;而伪品或混淆品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 3.马牙芦:野山参的芦头上部,芦碗渐疏而大,边缘齐楞,凹下较紧,形如马牙齿状。 4.马头蛇尾瓦楞身:海马头似马头,身体似瓦楞状,尾部似蛇尾。 5.马尾状:白薇根茎下部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形似马的尾巴。 6.马尿气:天麻经水蒸煮时散发的特异气味,味似马尿的臭气。 7.小算盘珠: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平圆球形,顶平开口见心,底部内陷,形如小算盘珠子。 8.三节芦:野山参芦头的上部为“马牙芦”,中部为“堆花芦”,下部为“圆芦”。 9.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10.无影纹: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对光透视可见中心部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11.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云朵状花纹。 12.云头鹤茎:某些药材的根茎下部两侧膨大形似如意头,向上渐细如仙鹤的脖子,如白术。 13.凤眼:豹骨的肱骨下端内侧有一狭长形透孔。 14.水波纹:羚羊角外形有10~20个隆起的波状轮环纹。 15.方胜纹:蕲蛇的背部有纵向排列的24个呈“V”形灰白色的花纹。 16.乌鸦头:某些药材的根形似乌鸦的头部,习称“乌鸦头”,如川乌、草乌。 17.乌金衣:牛黄表皮附着的黑色光亮薄膜,形似乌金色。 18.乌云盖顶:羚羊角角尖部分多为黑棕色的盖顶。 19.长嘴:老鹳草的宿存花柱长2~4cm,由下往上卷,形似鹳喙。 20.石榴嘴:山楂的顶端有凸起的残留宿萼,中央凹陷,形似石榴宿萼。 21.皮松肉紧:黄芪的横切面皮部疏松,木部较结实。 22.玉带腰箍:毛慈菇的假球茎中部2~3个稍突起的节环,形似腰间玉带一样。 23.龙头凤尾:药材茎下部留有根须称龙头,茎上端留有半块叶片或叶柄,两者合称“龙头凤尾”,如霍山石斛。 24.白颈:广地龙腹部前端有一条浅色环带(生殖环带)。 25.合把:羚羊角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26.芝麻点:天麻表面的退化须根痕,呈断续排列成环的小点。 27.过桥:黄连根茎有一段较细长,其中部分节间光滑如杆。 28.当门子:指麝香香囊中心黑色,有光泽的豆状颗粒。 29.朱砂点: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芝麻点,色如朱砂,如苍术。 30.血丝:羚羊角角尖内部的红色斑纹。 31.同心环:某些药材横断面上的异形维管,排列成数层同心性圆形的环圈纹,如川牛膝。 32.观音坐莲:松贝平放时能端正稳坐,形似观音坐在莲花之上。 33.观音合掌:青贝外层的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34.吐丝:菟丝子水煮后,种皮裂开,伸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似春蚕吐丝。 35.吐脂起霜:某些药材干燥后在表面析出的白色物,如苍术。 36.扫帚头:根类药材顶端纤维状毛,形似扫帚头状,如南柴胡等。 37.红小辫:天麻根茎上端的一段红棕色的干枯芽茎。 38.吸盘:动物类药材的吸附器官,多为中间凹陷的圆盘状,如水蛭、蛤蚧等。 39.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有盘节状短根茎,如桔梗。 40.芦碗:芦头上的半圆形或圆形的碗状茎痕,如人参。 41.连三朵:某些花类药材的花序常2~3朵连生,如款冬花。 42.纱纸皮:熊胆的胆囊皮用手撕之,可分层撕成细丝状,形如纱纸。 43.连珠状:某些根类药材形似串连起来的珠子样,如巴戟天。 44.连珠斑:蕲蛇腹部黑色类圆形斑纹,象连起来的珠子,亦称“念珠斑”。 45.肚脐眼:天麻根茎一端的圆形凹陷疤痕。

中药材性状鉴别

中药材性状鉴别 当归:1、用药部位:根。 2、性状: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分 归头、归身、归尾。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3、功能:补血活血。

黄芪:1、用药部位:根。 2、性状:呈圆柱形,有分枝,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质硬而韧, 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3、功能:补气固表。

大枣:1、用药部位:果实。 2、性状:类呈椭圆形或球形,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 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锤形,两端锐尖,质坚硬。气微香,味甜。 3、功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麦芽:1、用药部位:果实。 2、性状:呈梭形,表面淡黄色,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微甘。 3、功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2、性状: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3、功能:行气化瘀,清心解郁。,

2、性状: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形似鸡头,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 3、功能:补气养阴。

(完整word版)中药歌诀大全,推荐文档

中药歌诀大全 1、十八反(三组相反药-配伍禁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芨;甘草反海藻、京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诸5参: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2、十九畏(9组19味相反药) 硫磺原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3、妊娠禁忌歌 雄黄青草饿八川——雄黄、轻粉、草乌叶、莪术、巴豆、制川乌 草子悬命急忙盯——黑种草子、玄明粉、京大戟、芒硝、

丁公藤 土鳖上路扮男性——土鳖虫、商陆、斑蝥、天南星 天仙随父至公社——天仙子、甘遂、附子、水蛭、蜈蚣、麝香 雪莲造霜喂千牛——天山雪莲、猪牙皂、巴豆霜、阿魏、牵牛子 三员千金马前闹——三棱、芫花、千金子、马钱子、闹羊花 慎用:活血祛瘀、破气行滞、攻下通便、辛热及滑利之品桃花红、芦荟绿,姜黄枳壳牡丹皮,肉桂蝉蜕冬葵叶,附子急芒射牛膝。 4、28种毒性中药 披金戴银一天仙,半升半降黄白钱,川南狼,闹粉娘,遂草炒豆熬酥糖。 注:①披金: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洋金花、生千金子。②银:水银。③一天仙:雪山一支蒿,生天仙子。④

半升半降:生半夏、红升丹、斑蝥、白降丹。⑤黄白钱:生藤黄、雄黄、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⑥川南狼:生川乌、生南星、生狼毒。⑦闹粉娘:闹阳花、红粉、轻粉、青娘虫、红娘虫。⑧遂草:生甘遂,生草乌。 ⑨豆:生巴豆。⑩酥:蟾酥。 国务院1988年公布了28种毒性中药材: 植物药类16: 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雪上一支蒿、生巴豆、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洋金花; 动物药类4:斑蝥、蟾酥、青娘虫、红娘虫 矿物药类8: 砒石(红砒、白砒)、砒霜、雄黄、水银、红粉、轻粉、红升丹、白降丹 上述内容中药综合要考,中药鉴定要考,药事管理与法规要考,中药学也有涉及

瓜蒌种植技术

瓜蒌种植技术 瓜蒌为葫芦科植物,又名栝楼、挂蒌、吊瓜、野葫芦等。栝蒌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全瓜蒌、药瓜、大圆瓜、杜瓜、苦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瓜蒌皮、全瓜蒌、瓜蒌仁、根块(天花粉)均可入药。瓜蒌皮、全瓜蒌富含三萜皂、有机酸、糖类及色素,有润肺祛痰、滑肠散结之功用,对肺热咳嗽、胸闷、心绞痛、便秘、乳腺炎等病有疗效。瓜萎仁富含脂肪油,可制作成椒盐瓜蒌仁(也可直接入药),食用后使人体润燥滑肠,清热化痰,对大便燥结、肺热咳嗽、痰稠等都有疗效。根块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糖类及淀粉等,它的功能是清热化痰、养胃生津、解毒消肿,在医药上主治肺热燥咳,治疗糖尿病和疮疡疖肿。天花粉(块根).《医学衷中参西录》:天花粉,为其能生津止渴,故能润肺,化肺中燥痰,宁肺止嗽,治肺病结核,又善通行经络。最新研究表明,天花粉不仅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对癌症、艾滋病也有一定疗效。现在已有很多生产栝楼系列提取液的企业,进一步扩大了栝楼的应用范围。 主产地:安徽、河南、江苏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尤其是我们安徽岳西县,近十年来瓜蒌业发展迅速,瓜蒌业已成了我县的支柱产业。 市场前景:我县现在主要种植的是5号花瓜,该栝楼品质优良,产量高,效益好,是难得的好品种。5号瓜蒌子品质好。瓜蒌子是瓜子中的极品,5号瓜蒌子是瓜蒌子中的极品。就目前的市场看,瓜蒌子作为高档品味瓜子的市场开发才刚刚开始。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高品味的瓜子将更加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形态特征:多年生攀缘藤本,藤长5至6米。块根肥大,圆柱形,稍扭曲,外皮浅灰黄色,断面白色,肉质。茎多分枝,卷须细长;单叶互生,具长柄,叶形多变,通常心形。雌雄异株,雄花3至5朵成总状花序,萼片线形;花冠白色,裂片呈倒三角形。雌花单生于叶苞,子房卵形。果实近球形,成熟时橙黄色。种子扁平,卵状椭圆形,浅棕色。七至十月边花边果。 生长习性:喜温暖、潮湿的环境,较耐寒,不耐干旱,忌积水。喜肥。需阳光充足。容易产生肥害、药害。 瓜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较耐寒,不耐干旱,忌积水。种子容易萌发,发芽适温为25℃至30℃,发芽率60%至80%,种子寿命为两年。 一、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天花粉原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可耐受-17摄氏度的低温,不耐旱,怕涝洼积水,适宜生长于冬暖夏凉的低、中山区。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7月气温28摄氏度以下、1月6摄氏度以上时较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能种植。房前屋后,篱笆旁、树旁、空闲地亦可种植。但由于植株主根能深入土中1--1.5米之下,故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周围无污染源的砂质壤土平原地或15--40度的向阳山坡地作种植地。不宜在地势高燥、干旱或土质粘重,低坡地作种植地。不宜在地势高燥、干旱或土质粘重,低洼易积水地栽培。根据瓜楼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土地,于第一年封冻前深翻,整平耙细,按行距1.5米、株距50厘米,挖种植沟深80厘米、宽50厘米、翻出的土要晒干透彻,然后一层一层逐次覆入沟内,使土壤充分风化熟透。结合晒土填土,每亩施入腐熟厩肥、土杂肥、饼肥、过磷酸钙等混合堆沤过的复合肥共3000公斤作基肥,施后将面土与肥料拌匀,上面再盖一层薄土以待栽植。 (二)繁殖种苗 1、种子繁殖生产天花粉以该法为主。因种子中只有极少数是雌性,若不配栽雄株则不结果,这有利于块根的形成与丰产。 种子繁殖可进行大田直播和育苗栽移两种方法: (1)直播就是将种子直接种植到已整好的大面积栽培基地上,无需经过苗圃的育苗移栽阶段。 (2)育苗移栽的可在选定的种植地或专门圃地上作畦,行株距按15X9厘米或18X8厘米开沟播种。 播种宜在2月上、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下种前将瓜楼壳剖开取出种子,选取粒大饱满的果粒放于40--50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中途换水2--3次,然后取出与湿河沙混匀置室内25--30摄氏度的条件下催芽,当大部分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播后覆土3--5厘米,畦面覆盖地膜以保温保湿,防倒春寒袭,每亩用种0.5--1公斤。一般经13--18天便出苗,当苗长出数片真叶高约30厘米左右时移栽到大田中去。该法具有采、留、播种方便,省时省工的特点。 2、分根繁殖在每年冬夏或春季收获天花粉块根时,根据不同的栽培目的要求,选择挖取不同性别的植株块根作种苗。若以收获块根天花粉为目的则全部选用雌株或雄株的块根作繁殖材料。采种时要求选择已生长或结果3--5年良种栝楼的健壮植株的块根作种。结合冬季采收天花粉,专门选取径粗3--5厘米,断面白色无病虫害的新鲜块根留作种,种根可与河沙混合分层置室内贮藏,留至翌春大田栽植。至于春季再采挖的原地露天越冬留种田,可在原畦地上培厚土或盖草以防寒冻。该法繁殖具有保持良种性状,投产快的特点。 3、科学栽植大田种植宜于春季3--4月进行。考虑各地气候的差异,南方可在春分至清明,北方可在清明至谷雨种植。栽植密度以1.5X0.5米或1.3X0.5米为宜,穴径和深各30厘米,施足基肥,并与穴土混拌均匀,再填细土8--10厘米厚,即可栽入已育好的幼苗、留种块根或直播种子。直播种子可经温水浸泡催芽至刚露白时播种,每穴播4--6粒,然后覆土4--5厘米,并适当盖草淋水或地膜保持穴土湿润。块根种植则将室内或原地露天留种的根取出,切成长5--8厘米一段,切口蘸上草木灰,摊室内通风干燥处晾至切口干爽愈合后运到种植地下种,每穴平放种根1--2段,覆土8--10厘米,穴上同样盖草或覆地膜,约20天左右即可出苗。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栽种后,每年春、夏、秋季各中耕除草一次,在生长期中,见草及时拔除,作到田间无杂草。在茎蔓未上架前,应浅松土,上架后可以深些。注意勿伤茎蔓。 2、追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移栽后,第一年应多施氮肥,勤施少施。以人畜粪尿与尿素为主。从第二年起,每年追肥三次,第一次当苗高25--30厘米时,每亩施人畜粪尿1500公斤,饼肥50公斤,尿素10公斤,于

瓜蒌根的图片

天花粉是瓜蒌根制成的粉状物质,因为其洁白如雪,所以又名白药、瑞雪。瓜蒌根直,年久者很长,秋后挖的结实且有粉,夏天挖的有筋而无粉,不可用。下面就让惠农瓜蒌合作社联合社为您简单介绍一下。希望能帮助到您! 瓜蒌根可以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治疗热病导致的伤津,烦热口渴,可以与芦根、石膏等配伍,以清热除烦止渴。治疗燥伤肺胃,咽干口渴,可以与沙参、麦冬、玉竹等配伍,以养阴润燥止渴。治疗阴虚内热,消渴多饮,可与知母、五味子等配伍,以滋阴清热止渴。

瓜蒌根可以用于肺热咳嗽或肺燥。治疗肺热咳嗽,咽喉不利,咳痰黄绸,常与射干、马兜铃配伍。治疗燥邪伤肺,干咳少痰,甚至痰中带血,可以与沙参、麦冬、地黄等配伍,以清肺养阴润燥。 瓜蒌根还可以用于疮痈肿毒。治疗热毒炽盛,疮痈初起,红肿热痛,或者脓成未溃者,常与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配伍,以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治疗天泡湿疮,可取天花粉、滑石等份研末,用水调匀后涂抹即可,效果很好。 岳西县惠农瓜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集专业瓜萎种植、种苗培育及推广,收购生瓜萎籽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性组织,我社拥有

20000余亩瓜萎种植基地,年产鲜瓜萎籽2000多吨,瓜萎皮500吨,产品畅销全国,深受广大客户客户喜爱。 我社于2015年11月28日通过安徽省农科院专家评审会评审,荣获“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目前已推广到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四川、河南、山东等地区】,深受种植户的热捧.并得到了省、市、县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鼓励我社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做好岳西瓜萎产业绿色、优质、规模、高效发展和品牌提升的领路人。

瓜蒌薤白白酒汤-心脏病神方

瓜蒌薤白白酒汤这个方子沿用了千年,关于方子就不多解释了,在这里把我自己认为重要的说几句。 1.之所以冠之以“神方”,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表发我的感慨。我说心脏病而不说胸痹或者冠心病是因为它的适应症远不止,是我用来治疗心脏病的专方、基础方,各种心脏病都要选用,离了它不行! 2.大家可能质疑难道不辨证么?辨证是必须的,但是不是在选方上辨证,而是在瓜蒌薤白白酒汤用法上辨证,至于瓜蒌薤白白酒汤这个基础方是“一百年不动摇的”。 3.怎么变化应用我觉得很重要: (1)首先是瓜蒌,现在药房一般就是全瓜蒌和瓜蒌仁两种,瓜蒌仁这里是不用的了,但是仅仅全瓜蒌是不够的,我运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情况选用全瓜蒌或者瓜蒌皮。瓜蒌皮一般药店没有,我这里中药店同仁堂和我一个朋友药店有(因为我总用),其他药店多数都没有,可以多开点全瓜蒌让患者去掉仁。什么时候用全瓜蒌什么时候用瓜蒌皮,简单的一点看大便,只要偏稀溏的都用皮,粘腻、干结的用全瓜蒌,辨证上因为胸痹寒凝心脉痹阻的很多,所以用皮的情况很多,用全瓜蒌因为瓜蒌仁偏寒滑肠,不利于病情,而实热证大便粘腻、干结的用全瓜蒌才更好。剂量瓜蒌皮最少要用30g,全瓜蒌一般30g,大便干结可以用50g,量少效果差,这是君药。 (2)其次是薤白,这个药非常重要是温通心阳的第一要药,比桂枝、附子什么的都重要,必不可少,而且可以豁痰。但是这个剂量要调节,夹杂实热、湿热、虚热等情况(加其他配伍)也要用15g,如果是虚寒体质或心阳痹阻明显至少要用到30g。 (3)白酒在里面很重要,如果是非急性期没有胸痛的话不方便可以不加,但是胸痛明显或者急症的时候必须加,现在一般用即墨黄酒,煎煮的时候酒水各半。 (4)以上三味主要的药说完了,其他就是配伍变化了,临证加减很多,我替几个比较重要的:心脏病患者多有喘息,上楼、运动则喘息,这个时候一定要加麻黄,根据病人情况,虚寒、少汗的多加可用5-10g,再大量就最好先煎去沫了,对于其他有热像或者多汗或者心率过快的用3g足矣(这也是让我惊叹的地方,3g麻黄就效果非凡,麻黄真是好药可惜现在用的人越来越少了,我还有成人方用1.5g治疗鼻炎好多例子),对于喘息较重的如果这时候想加大点量最好合用山茱萸、五味子等药,本来生石膏是佐制麻黄的好药,但是心脏病用的时候不太多。还有疼痛的时候要合用金铃子散、失笑散,调和营卫合用桂枝汤,解决动脉硬化症加用海藻,清理血管降低血脂要用三黄、水蛭。稳定心率要加黄连、琥珀。大汗不止要加生龙牡、山萸肉等等,我不加解释了,这是我的经验,也可能大家不认同,但是希望大家都能多用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必定不会让你失望,我面对心脏病患者从来信心满满就来源于这个方子,神方是我在临床体会出来的。 现在安心脏支架的太多了,我个人是极其反对的,除非急性心梗为了挽救生命以外,我都不主张安,用中药疏通血管、改善新陈代谢才是王道,瓜蒌薤白白酒汤就是我的最犀利武器。 举个病例吧,前几天的: 朋友妈妈,70多岁了,突然胸背疼痛大汗送到医科大心内科,当天医院怀疑心梗就建议造影支架,朋友给我电话问怎么办,我说确实是急性心梗威胁生命就必须安,不然别安,朋友和医生沟通好久也没弄清到底该怎么办,后来晚上把心电和检查拿来我看,老太太来不了,心电多导联显示严重缺血,我看还没有心梗形成证据,但是心肌酶和肌钙蛋白轻度升高,其实医院考虑急性冠脉综合症(这个也挺危险)。我问了下老太太状态,入院后用药点滴好点了,汗不那么多了,还是疼。既然稳定了那就先不安,我开了方子,当然是瓜蒌薤白白酒汤了,不过加了半夏,就是瓜蒌薤白半夏汤了,然后加了元胡、五灵脂、生蒲黄,一共六味药,加姜枣同煎,黄酒和水各半,三付药。结果一剂痛定,随后我让她做了64排CT心脏血管成形检查,拿来报告有多处狭窄、还有局部钙化,幸好最严重狭窄的地方钙化不重,7天出院现在吃中药中,我让她4个月后再做CT 复查对比(这样能做血管显影前后对照的不多,因为很贵,多数患者是信我的就吃药了,不太愿意花钱做这个)。 以上罗嗦了些,懒得润色了,大家啃骨头吧,反正干货都在这里。 第一次码字发帖,主要是平时不愿意打字,感受到大家这么支持,以后我会继续。

瓜蒌根有什么功效

瓜蒌根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材之一,它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养肺,痰润燥通的功效,而且这个纯天然的中药材瓜蒌根具有治疗咳嗽了,痰少难出,舌苔厚腻,对治疗便秘有非常好的作用,并且这种瓜蒌根还有其它的一些功效,可以泡酒喝,两者在一起服用可以有效的预防脑血栓了脑梗阻有非常好的疗效。下面就让惠农瓜蒌合作社联合社为您简单介绍一下瓜蒌根的功效。希望能帮助到您! 瓜蒌根处方 1、治痰嗽 黄熟瓜蒌一个。取出子若干枚照还去皮杏仁于内,火烧存性,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临卧时,白萝卜汤送下。(《鲁府禁方》)

2、治喘 瓜蒌二个,明矾一块,如枣子大,入瓜蒌内,烧煅存性,为末。将萝卜煮烂,蘸药末服之,汁过口。(《普济方》:栝蒌散) 3、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黄连50克,半夏(洗)250克,栝楼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小陷胸汤) 4、治酒癖,痰吐不止,两胁胀痛,气喘上奔,不下饮食 栝楼瓤50克,神曲末25克(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葱白酒调下10克。(《圣惠方》 5、治肺燥热渴,大肠秘 九月、十月间熟栝楼取瓤,以干葛粉拌,焙干,慢火炒热,为末。食后、夜卧,以沸汤点三钱服。(《本草衍义》) 岳西县惠农瓜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集专业瓜萎种植、种苗培育及推广,收购生瓜萎籽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性组织,我社拥有

20000余亩瓜萎种植基地,年产鲜瓜萎籽2000多吨,瓜萎皮500吨,产品畅销全国,深受广大客户客户喜爱。 我社于2015年11月28日通过安徽省农科院专家评审会评审,荣获“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目前已推广到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四川、河南、山东等地区】,深受种植户的热捧.并得到了省、市、县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鼓励我社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做好岳西瓜萎产业绿色、优质、规模、高效发展和品牌提升的领路人。

瓜蒌种植成本分析

瓜蒌种植成本分析 瓜蒌种植成本多少?只需第一年栽植、搭架(亩成本3000元),其余4年只要春夏各施一次肥(亩成本五六百元)就可高枕无忧了。培温暖潮湿气候。较耐寒,不耐干旱。选择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地块栽培为好。不宜在低洼地及盐碱地栽培。常生长于海拔200-1800m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村旁田边、在自然分布区广为栽培。 1、选地整地:瓜篓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瓜篓是深根作物,能深入土中1-1.5米,故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低洼地不宜种植。在选好的地块中,按株行距1米×1米的距离,挖30×30厘米的种植穴,每穴施0.1-0.2公斤左右的复合肥,深翻,使基肥与土壤混合均匀。 2、栽种:在4月中下旬,气温稳定在18 度以上时,开始栽种。方法是用瓜篓母根截成7-8厘米的段,按株行距1米×1米栽种,穴深6-8厘米,放入截好的根段/覆土,浇足水即可。 3、田间管理:当瓜篓苗长到20厘米左右时,要进行催苗,加强浇水、追肥。重点是追

施氮肥,增加养分。每株穴施30克尿素。方法是在距瓜篓苗20-25厘米处,开5-8厘米的环形沟,将肥料撒在沟内或穴施,后填好压实,效果最好。要视商情浇水。 4、花期管理:施肥:瓜篓进入花期后,应重点补充磷钾肥,以穴施三料复合肥为好。也采取环形沟施肥方法,每株30-50克。打尖:花期当瓜篓茎蔓长到1.5米左右,要及时摘除茎蔓的顶尖,可充分提高坐果率。 5、采收;瓜篓一般在霜降前后成熟。在瓜篓果皮开始泛黄和有白霜时即可采收。由于瓜篓的成熟时间不一致,应采取分期分批的采收方法。 6主要技术指标,密度:每亩种植450-600株,亩产量:亩产鲜果第1年800-1000公斤,第2-5年1500-2000公斤。种植年限:5年折干率:鲜果的折干率为15%-20%,出籽率:干果的出籽率为36%-41%,种子千粒重:250-280克,出仁率:55%,单果种子数:152粒果实直径:9乘10.5厘米,单果鲜重:450克。 潜山县天宝瓜蒌公司坐落在中国瓜蒌之乡-安徽潜山,是一家专业从事瓜蒌基地建设,瓜蒌种苗销售,种植技术指导,瓜蒌产品收售的公司,专业生产瓜蒌种苗、瓜蒌籽、瓜蒌皮、天花粉。了解更多请进入右方官网查询。

瓜蒌.薤白.白酒汤心脏病神方

瓜蒌薤白白酒汤心脏病神方 瓜蒌薤白白酒汤-心脏病神方 瓜蒌薤白白酒汤这个方子沿用了千年,关于方子就不多解释了,在这里把我自己认为重要的说几句。 1.之所以冠之以“神方”,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表发我的感慨。我说心脏病而不说胸痹或者冠心病是因为它的适应症远不止,是我用来治疗心脏病的专方、基础方,各种心脏病都要选用,离了它不行! 2.大家可能质疑难道不辨证么?辨证是必须的,但是不是在选方上辨证,而是在瓜蒌薤白白酒汤用法上辨证,至于瓜蒌薤白白酒汤这个基础方是“一百年不动摇的”。 3.怎么变化应用我觉得很重要: (1)首先是瓜蒌,现在药房一般就是全瓜蒌和瓜蒌仁两种,瓜蒌仁这里是不用的了,但是仅仅全瓜蒌是不够的,我运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情况选用全瓜蒌或者瓜蒌皮。瓜蒌皮一般药店没有,我这里中药店同仁堂和我一个朋友药店有(因为我总用),其他药店多数都没有,可以多开点全瓜蒌让患者去掉仁。什么时候用全瓜蒌什么时候用瓜蒌皮,简单的一点看大便,只要偏稀溏的都用皮,粘腻、干结的用全瓜蒌,辨证上因为胸痹寒凝心脉痹阻的很多,所以用皮的情况很多,用全瓜蒌因为瓜蒌仁偏寒滑肠,不利于病情,而实热证大便粘腻、干结的用全瓜蒌才更好。剂量瓜蒌皮最少要用30g,全瓜蒌一般30g,大便干结可以用50g,量少效果差,这是君药。 (2)其次是薤白,这个药非常重要是温通心阳的第一要药,比桂枝、附子什么的都重要,必不可少,而且可以豁痰。但是这个剂量要调节,夹杂实热、湿热、虚热等情况(加其他配伍)也要用15g,如果是虚寒体质或心阳痹阻明显至少要用到30g。 (3)白酒在里面很重要,如果是非急性期没有胸痛的话不方便可以不加,但是胸痛明显或者急症的时候必须加,现在一般用即墨黄酒,煎煮的时候酒水各半。(4)以上三味主要的药说完了,其他就是配伍变化了,临证加减很多,我替几个比较重要的:心脏病患者多有喘息,上楼、运动则喘息,这个时候一定要加麻黄,根据病人情况,虚寒、少汗的多加可用5-10g,再大量就最好先煎去沫了,对于其他有热像或者多汗或者心率过快的用3g足矣(这也是让我惊叹的地方,3g麻黄就效果非凡,麻黄真是好药可惜现在用的人越来越少了,我还有成人方用1.5g治疗鼻炎好多例子),对于喘息较重的如果这时候想加大点量最好合用山茱萸、五味子等药,本来生石膏是佐制麻黄的好药,但是心脏病用的时候不太多。还有疼痛的时候要合用金铃子散、失笑散,调和营卫合用桂枝汤,解决动脉硬化症加用海藻,清理血管降低血脂要用三黄、水蛭。稳定心率要加黄连、琥珀。大汗不止要加生龙牡、山萸肉等等,我不加解释了,这是我的经验,也可能大家不认同,但是希望大家都能多用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必定不会让你失望,我面对心脏病患者从来信心满满就来源于这个方子,神方是我在临床体会出来的。 现在安心脏支架的太多了,我个人是极其反对的,除非急性心梗为了挽救生命以外,我都不主张安,用中药疏通血管、改善新陈代谢才是王道,瓜蒌薤白白酒汤就是我的最犀利武器。 举个病例吧,前几天的:

瓜蒌种植病虫害防治

瓜蒌种植病虫害防治 瓜蒌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很多病虫害发生,比如:炭疽病、蔓枯病、根结线虫病、瓜绢螟等,这些病虫害在瓜蒌上面发生严重时,会造成瓜蒌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瓜蒌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哪些?在瓜蒌的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瓜蒌病虫害的防治。那么我们如何来识别瓜蒌的病虫害,并进行有效的防治呢? 一、瓜蒌炭疽病 1、瓜蒌炭疽病的发病症状及危害 (1)在叶片上的表现症状及危害: 叶片受害最初出现水渍状圆形斑点,逐渐发展为黑褐色圆形病斑,外围为淡黄色晕圈,有时出现同心轮纹,病斑扩大后连成一片,引起叶片早枯。 (2)在茎蔓及叶柄上的表现症状及危害: 茎蔓及叶柄受害,产生长圆形、微凹陷的病斑,病斑先呈黄褐色水渍状,后变为黑色,发生严重时造成茎蔓干枯、死亡。

2、瓜蒌炭疽病的发病规律 瓜蒌炭疽病由真菌引起,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果实。田间发病适宜温度为 25-27℃,病菌主要借助风雨、灌溉水、农事操作等传播。 3、瓜蒌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1)及时将病残体清理出瓜园深埋烧毁,防治病菌的滋生和扩散。 (2)药剂防治,发病前期可用国光多菌灵600-800倍或国光代森锰锌600-800倍叶面喷雾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可使用国光标健750倍或国光咪鲜胺1000-1500倍进行防治。 二、瓜萎蔓枯病 1、瓜蒌蔓枯病的发病症状及危害 在茎蔓上的表现症状及危害: 主要危害茎蔓,果实也能受害。发病时首先在茎节部出现油渍状褪色斑,病斑稍凹陷,并分泌出黄白色胶状物,干燥后变为红褐色,病部干枯,表面散生黑色小点,严重时造成茎蔓枯死。 瓜蒌蔓枯病造成茎蔓流胶 2、瓜蒌蔓枯病的防治方法 (1)冬季及时将残、枯、病枝条连同园地周围的枯草落叶,集中于园外烧毁消灭病原菌。 (2)及时进行土壤消毒。在下种前使用国光三灭1000-1500g/亩+国光多菌灵500-1000g/亩进行土壤消毒,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3)药剂防治。出苗期为防治重点期,可用国光松尔(甲基硫菌灵)600-800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 【产地】主产于、西畴,广西田阳靖西、等地。多系栽培,以产者为地道药材。 【采收加工】第3-4年开花前或冬季果熟后采挖,以花前期采收质量佳。采收除去茎叶、泥土,剪下芦头、侧根及须根,曝晒至半干,反复揉搓,以后每天边晒边搓,待全干后放入麻袋撞至表面光滑即可。剪下的芦头、侧根、须根晒干后,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 【性状鉴别】:三七被称之为“铜皮铁骨”。铜皮:指药材的外皮呈灰黄色,似金属铜的颜色;铁骨:指药材体重而坚实不易折断。三七外形略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表面灰黄或灰棕色,常有蜡样光泽,顶端有瘤状突起;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气微,味苦而后微甜。

附注三七价格较昂贵,伪品较多,主要有: ①科植物莪术的根茎雕刻而成。 ②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根茎。“竹节三七” ③落葵科植物藤三七的块茎。 ④科植物高良的根茎,仿造三七的外形,用颜料酸性大红并掺了适量墨汁进行染色加工而成。“血三七” ⑤科植物三七的根茎。 ⑥豆科植物绵三七的块根。 ⑦以楝科植物苦楝树和冬青科植物熊胆木的叶,经煎煮所得提取液加入木薯粉,精心搓捏而成,然后置黄泥粉中搓滚。附注1、三七以“头数”论好坏。每斤能称的三七个数,称为多少“头”,“头”数越少价越高,质量越好。但据当地人称,目前由于过度追求个大,滥用化肥,有的三七只有十多头,但木心大,质量欠佳。 2、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茎,民间习称“土三七”。本品有止血作用,与三七相似。 冬虫夏草 【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越冬幼虫体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产地】:主产于、、等省区。、、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瓜蒌籽与天花粉的区别

瓜蒌籽与天花粉的区别 瓜蒌籽与天花粉均来源于胡葫芦科植物瓜蒌籽,那么瓜蒌籽与天花粉的区别是什么呢?主要是瓜蒌的成熟果实称为瓜蒌籽,其根称为天花粉。 一、瓜蒌籽 瓜蒌籽亦名栝楼实、地楼,性寒,味甘苦,具有润肺化痰、宽胸散结、滑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痰热咳喘、肺痿咳血、胸痹心痛、肠痈、乳痈、肠燥便秘、消渴、黄疸等症。《本草纲目》载:“张仲景治胸痹痛冰引心背,咳唾喘息,及结胸满痛,皆用栝楼实,乃取其甘寒不犯胃气,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气下降也。”注意:凡脾胃虚寒、大便不实、有寒痰、湿痰者不宜服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瓜蒌籽还有抗菌、抗癌的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某些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近年,将瓜蒌籽和薤白制成片剂,治疗冠心病、喘息型气管炎、肺心病哮喘亦显效。 二、天花粉

天花粉虽名为“花粉”,但与花粉毫无关系。天花粉又名栝楼根、蒌根,实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其性凉,味甘苦酸,具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瘘等症。《本草汇言》载:“天花粉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本经》亦曰:天花粉“主消渴”,故现治疗糖尿病(消渴)的方中常会用到天花粉。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不宜与乌头类药同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天花粉制成的注射液可促进子宫收缩,有抗早孕的作用,孕妇忌用,还可用于治疗癌性腹水;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天花粉蛋白还可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潜山县天宝瓜蒌籽公司坐落在中国瓜蒌籽之乡-安徽潜山,是一家专业从事瓜蒌籽基地建设,瓜蒌籽种苗销售,种植技术指导,瓜蒌籽产品收售的公司,专业生产瓜蒌籽种苗、瓜蒌籽籽、瓜蒌籽皮、天花粉。了解更多请进入右方官网查询。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中药材经验鉴别术语形象地概括了中药材性状鉴别特点。具有这些特征的药材,一般为正品、真品;而伪品或混淆品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 3.马牙芦:野山参的芦头上部,芦碗渐疏而大,边缘齐楞,凹下较紧,形如马牙齿状。 4.马头蛇尾瓦楞身:海马头似马头,身体似瓦楞状,尾部似蛇尾。 5.马尾状:白薇根茎下部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形似马的尾巴。 6.马尿气:天麻经水蒸煮时散发的特异气味,味似马尿的臭气。 7.小算盘珠: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平圆球形,顶平开口见心,底部内陷,形如小算盘珠子。 8.三节芦:野山参芦头的上部为“马牙芦”,中部为“堆花芦”,下部为“圆芦”。 9.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10.无影纹: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对光透视可见中心部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11.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云朵状花纹。 12.云头鹤茎:某些药材的根茎下部两侧膨大形似如意头,向上渐细如仙鹤的脖子,如白术。 13.凤眼:豹骨的肱骨下端内侧有一狭长形透孔。 14.水波纹:羚羊角外形有10~20个隆起的波状轮环纹。 15.方胜纹:蕲蛇的背部有纵向排列的24个呈“V”形灰白色的花纹。 16.乌鸦头:某些药材的根形似乌鸦的头部,习称“乌鸦头”,如川乌、草乌。 17.乌金衣:牛黄表皮附着的黑色光亮薄膜,形似乌金色。 18.乌云盖顶:羚羊角角尖部分多为黑棕色的盖顶。 19.长嘴:老鹳草的宿存花柱长2~4cm,由下往上卷,形似鹳喙。 20.石榴嘴:山楂的顶端有凸起的残留宿萼,中央凹陷,形似石榴宿萼。 21.皮松肉紧:黄芪的横切面皮部疏松,木部较结实。 22.玉带腰箍:毛慈菇的假球茎中部2~3个稍突起的节环,形似腰间玉带一样。 23.龙头凤尾:药材茎下部留有根须称龙头,茎上端留有半块叶片或叶柄,两者合称“龙头凤尾”,如霍山石斛。 24.白颈:广地龙腹部前端有一条浅色环带(生殖环带)。 25.合把:羚羊角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26.芝麻点:天麻表面的退化须根痕,呈断续排列成环的小点。 27.过桥:黄连根茎有一段较细长,其中部分节间光滑如杆。 28.当门子:指麝香香囊中心黑色,有光泽的豆状颗粒。 29.朱砂点: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芝麻点,色如朱砂,如苍术。 30.血丝:羚羊角角尖内部的红色斑纹。 31.同心环:某些药材横断面上的异形维管,排列成数层同心性圆形的环圈纹,如川牛膝。 32.观音坐莲:松贝平放时能端正稳坐,形似观音坐在莲花之上。 33.观音合掌:青贝外层的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34.吐丝:菟丝子水煮后,种皮裂开,伸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似春蚕吐丝。 35.吐脂起霜:某些药材干燥后在表面析出的白色物,如苍术。 36.扫帚头:根类药材顶端纤维状毛,形似扫帚头状,如南柴胡等。 37.红小辫:天麻根茎上端的一段红棕色的干枯芽茎。 38.吸盘:动物类药材的吸附器官,多为中间凹陷的圆盘状,如水蛭、蛤蚧等。 39.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有盘节状短根茎,如桔梗。

瓜蒌根是天花粉吗-瓜蒌与天花粉有什么联系

https://www.doczj.com/doc/e62477739.html, 瓜蒌根是天花粉吗瓜蒌与天花粉有什么联系 瓜蒌根是天花粉吗?瓜蒌与天花粉有什么联系呢?可能有很多人还没有弄清楚,下面我们天宝瓜蒌来和大家介绍下。瓜蒌与天花粉均来源于胡葫芦科植物瓜蒌,其成熟果实称为瓜蒌,其根称为天花粉。 瓜蒌 瓜蒌亦名栝楼实、地楼,性寒,味甘苦,具有润肺化痰、宽胸散结、滑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痰热咳喘、肺痿咳血、胸痹心痛、肠痈、乳痈、肠燥便秘、消渴、黄疸等症。《本草纲目》载:“张仲景治胸痹痛冰引心背,咳唾喘息,及结胸满痛,皆用栝楼实,乃取其甘

https://www.doczj.com/doc/e62477739.html, 寒不犯胃气,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气下降也。”注意:凡脾胃虚寒、大便不实、有寒痰、湿痰者不宜服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瓜蒌还有抗菌、抗癌的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某些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近年,将瓜蒌和薤白制成片剂,治疗冠心病、喘息型气管炎、肺心病哮喘亦显效。 天花粉 天花粉虽名为“花粉”,但与花粉毫无关系。天花粉又名栝楼根、蒌根,实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其性凉,味甘苦酸,具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瘘等症。《本草汇言》载:“天花粉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本经》亦曰:天花粉“主消渴”,故现治疗糖尿病(消渴)的方中常会用到天花粉。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不宜与乌头类药同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天花粉制成的注射液可促进子宫收缩,有抗早孕的作用,孕妇忌用,还可用于治疗癌性腹水;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天花粉蛋白还可起到抗艾滋病病毒的作用。

瓜蒌皮和瓜蒌一样吗

瓜蒌在农村很常见,即便到药店买也不贵。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那么,它和瓜蒌皮两者是一样的吗?下面就让惠农瓜蒌合作社联合社为您简单介绍一下。希望能帮助到您! 瓜蒌皮 栝楼皮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等的果皮。植物形态详"栝楼"、"栝楼子"条。植物形态详"栝楼"、"栝楼子"条。主产于四川、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也有生产。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等的果皮。 9~10月采收果实。对半切开,取出果肉和种子,将果皮洗净,先翻出里面晾晒,后晒外面。如遇雨天,应烘干,以免霉烂,烘时勿使火力过旺,并应依次翻动,以免烘熟。

采集:9~10月采收果实。对半切开,取出果肉和种子,将果皮洗净,先翻出里面晾晒,后晒外面。如遇雨天,应烘干,以免霉烂,烘时勿使火力过旺,并应依次翻动,以免烘熟。 药材:干燥果皮通常卷成筒状,长约6~10厘米,常连有果柄,长约2厘米;果皮很薄,外表面橙黄色,有鲜红斑块及细脉纹,内表面类白色至暗黄色,常附有未去尽的果肉。质硬而脆。芳香,带辣味。以颜色鲜泽、无果柄者为佳。 全瓜蒌 全瓜蒌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全瓜蒌秋季果实成熟时,连果梗剪下,置通风处阴干。 全瓜蒌呈类球形或宽椭圆,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轻重不一。质脆,易破开,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粘稠,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具焦糖气,味微酸、甜。

岳西县惠农瓜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集专业瓜萎种植、种苗培育及推广,收购生瓜萎籽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性组织,我社拥有20000余亩瓜萎种植基地,年产鲜瓜萎籽2000多吨,瓜萎皮500吨,产品畅销全国,深受广大客户客户喜爱。 我社于2015年11月28日通过安徽省农科院专家评审会评审,荣获“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目前已推广到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四川、河南、山东等地区】,深受种植户的热捧.并得到了省、市、县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鼓励我社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做好岳西瓜萎产业绿色、优质、规模、高效发展和品牌提升的领路人。

中国药典瓜蒌

《中国药典》:瓜蒌 【拼音名】Guā Lóu 【英文名】FRUCTUS TRICHOSANTHIS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连果梗剪下,置通风处阴干。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长7~ 15cm,直径6~10cm。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轻重不一。质脆,易破开,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黏稠,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具焦糖气,味微酸、甜。 【炮制】除去梗及泥沙,压扁,切丝或切块。【性味】甘、微苦、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9~15g。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辞典》:瓜蒌 【拼音名】Guā Lóu 【英文名】Fructus Trichosanthis 【别名】天撤、苦瓜、山金匏、药瓜皮。【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茎有棱线,卷须2~3歧。叶互生,叶片宽卵状心形,长宽相近,5~14cm,3~5浅裂至深裂,边缘常再分裂,小裂片较圆,两面稍被毛。雄花生于上端1/3处,3~8朵成总状花序,有时单生,萼片线形,花冠白色,裂片扇状倒三角形,先端流苏长1.5~2cm;雌花单生,花梗长约6cm。果实椭圆形至球形,长7~11cm,果瓤橙黄色。种子扁椭圆形,长11~16mm,宽7~12mm。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丛、林缘半阴处。主产山东、河南、河北。 【性状】果实卵圆形或类球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深橙黄色至橙红色,皱缩或较平滑,顶端有残存花柱基,基部有果梗残迹;质脆,易破开,果皮稍厚,内表面黄白色,果瓤橙黄色,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气如焦糖;味微酸甜。 【化学成份】果实含三萜皂甙、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种子含油酸、亚油酸及甾醇类化合物。【性味】性寒,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乳痈、肺痈、肠痈肿痛。 【附方】根名天花粉,含天花粉蛋白,能清热生津、消脓排肿。天花粉蛋白纯品用于中期引产,抗早孕。 【摘录】《*辞典》 天花粉 清胸胃之烦热.痰垢均除.解心肺之炎蒸.苦甘并济.生津止渴.金燥宜求.行水消瘀.黄瘅可治.消肿排脓结可散.泽枯润槁性偏寒.(天花粉色白甘苦而寒.即瓜蒌根也.入肺胃血分.专清上焦邪热.下降一切黄瘅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