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淀粉的改性与絮凝性能研究

淀粉的改性与絮凝性能研究

淀粉的改性与絮凝性能研究

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有机物,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及国外的种类有所不同,它们的特性也不同。淀粉的结构和组成可以改变其物化性质,改性后的淀粉可以用于许多生物材料和工业生产中。淀粉的改性方法多种多样,在传统的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中,为了提高淀粉的絮凝性能,以改性淀粉为原料制备的各种产品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好评。本文研究了淀粉改性与絮凝性能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些有用结论,以期为淀粉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性指标。

淀粉是多糖组成的聚合物,当淀粉进行改性后,其性能将发生巨大变化。改性淀粉有多种方法,它们通常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其中物理方法是最为常用的,其中一般包括湿淀粉制备、冷冻干燥、回流粉碎,以及热分散等。化学方法主要是改性淀粉的表面,例如,表面上可以添加化学助剂,使其具有更好的絮凝性能,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不同的体系可能存在不同的缺点。生物改性淀粉主要是使用微生物酶或微生物作用,在改变淀粉的分子结构,改变其物理性能的同时,可以达到增韧、增硬以及提高附着能力的效果。

改性后的淀粉具有多种特性,其中絮凝性能是重要的,在用改性淀粉做产品时,结构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现在,研究表明,改性淀粉的絮凝性能与其结构有很大关系,可以通过加工,冷冻,回流和热分散等方法改变淀粉的结构,从而改变絮凝性能,例如,加工可以改善淀粉的絮凝性能,在加工过程中,淀粉粒子之间的结合能力增强,从而改善其絮凝性能。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细致的改性方法,特别是

改变淀粉的结构,可以显著改善其絮凝性能。

淀粉的改性有多种方法,改性后的淀粉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表面改性和热处理是影响淀粉絮凝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改性淀粉的表面可以通过添加化学助剂来改善,而热处理可以通过改变粒子结构来改变絮凝性能。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变性方法和新材料出现,这些方法和材料可以改变淀粉絮凝性能,为淀粉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性指标。

综上,淀粉的改性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改性后的淀粉可以改善淀粉的絮凝性能,改变淀粉的结构可以改善其絮凝性能,未来可以期待更多先进的改性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以促进淀粉研究和应用。

淀粉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

淀粉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 一、引言 选矿技术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减少环境污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淀粉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无毒、环保、可生物降解等特点,近年来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对淀粉在矿物浮选和环保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选矿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淀粉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 1.淀粉作为浮选剂 淀粉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吸附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作为一种高效的浮选剂。在矿物浮选过程中,淀粉通过吸附矿物颗粒表面,改变颗粒的表面性质,从而提高矿物浮选效果。淀粉作为浮选剂具有以下优点: (1)可生物降解,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2)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剂,降低生产成本; (3)具有较好的浮选选择性,可提高优质矿石的回收率。 2.淀粉改性浮选剂 为提高淀粉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效果,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淀粉进行改性,制备出具有更优异性能的改性淀粉浮选剂。常见的改性方法包括: (1)接枝共聚:通过接枝共聚方法,将具有浮选活性的高分子

化合物与淀粉分子结合,提高淀粉浮选剂的活性; (2)交联:通过交联剂使淀粉分子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提高其稳定性和浮选效果; (3)降解:通过控制淀粉的降解程度,调整其分子量和溶解度,提高其在浮选过程中的性能。 三、淀粉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1.废水处理 淀粉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应用于废水处理。淀粉及其衍生物可通过吸附、絮凝、降解等作用,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悬浮物。此外,淀粉还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可转化为无害物质,降低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 2.土壤修复 淀粉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可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淀粉降解产物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淀粉可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四、结论 淀粉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其在矿物浮选和环保领域的优势已逐渐显现。为进一步提高淀粉在选矿领域的应用效果,可通过研究淀粉的改性方法,优化浮选工艺。同时,拓展淀粉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淀粉的改性与絮凝性能研究

淀粉的改性与絮凝性能研究 淀粉是一种膳食结构成部分,它很常见,这些淀粉含有可以被人体消化的糖类质量,如果它们经过特殊的处理,可以改变它们的性质,从而增加类似稠粘剂之类的特性,提高使用者体验。淀粉改性和絮凝性能是其实际应用中研究价值最高的两个特性,它们也是凝胶料理科学研究的重点。 淀粉改性是指将淀粉的性质改变,以满足特定应用需求的过程。它可以通过化学法或物理法来实现。化学改性通过淀粉表面的化学反应,使淀粉更易溶于水,从而改变淀粉的溶解性。物理改性是使淀粉粒子在特定条件下由颗粒状变成细粉状或凝胶状,从而改变它的局部结构和性质。淀粉改性可以使淀粉具备良好的流变性、降解性和热稳定性等特性。 淀粉的絮凝性能是指淀粉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稠度表现,它可以用来衡量凝胶的凝聚性。絮凝性能的测定一般以压头法、滴降法、凝胶法等为主。压头法是通过把淀粉溶液投放在膜表面并施加压力,测量压力和淀粉溶液粘度来实现的;滴降法是测量淀粉溶液投放在膜表面的滴降速度,从而实现的;凝胶法则是通过测量淀粉溶液的硬度、粘度、地型性等来实现的。 淀粉的改性与絮凝性能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们的追捧。淀粉改性和絮凝性能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淀粉的利用价值,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迎合当代消费者需求,并创造更多的新产品,让大众受益。

淀粉改性技术日新月异,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改性,以满足特定应用需求。比如,调整面粉组分、调整淀粉固含量、改变淀粉溶解特性,以及改变淀粉富集特性等,都可以改变淀粉的物理结构,为淀粉的应用奠定基础。 淀粉的絮凝性能研究也是学术界的热门课题,它可以用来检测淀粉的质量和特性,以判断淀粉的可食用程度,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高品质的食品。目前,淀粉的絮凝性能研究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不断推出多种絮凝性能测定方法,以满足不同淀粉及相关凝胶料理的科学研究要求。 综上所述,淀粉改性和絮凝性能研究生动地展示了淀粉的丰富性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性。它们在水溶性物料的加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丰富食品的口感,强化营养元素的稳定性和质量效果,给消费者提供更佳的产品体验,从而实现高质量生产。 此外,探索和开发新型淀粉,以及改善现有淀粉性能,也是未来淀粉改性和絮凝性能研究的重要方向。总之,淀粉改性和絮凝性能研究是一个触手可及的热门课题,对水溶性物料的加工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激发淀粉加工行业的发展。

改性淀粉

改性淀粉天然淀粉经过适当化学处理,引入某些化学基团使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生成淀粉衍生物。淀粉是一种多糖类物质。未改性的淀粉结构通常有两种: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是聚合的多糖类物质。通常因为水溶性差,故往往是采用改性淀粉,即水溶性淀粉。可溶性淀粉是经不同方法处理得到的一类改性淀粉衍生物,不溶于冷水、乙醇和乙醚,溶于或分散于沸水中,形成胶体溶液或乳状液体。 羟丙基变性淀粉是环氧丙烷在碱性条件下与淀粉起醚化反应而制得的一类非离子型变性淀粉。由于醚化淀粉取代醚键的稳定性高,羟丙基具有亲水性,能减弱淀粉颗粒结构的内部氢键强度,使其易于膨胀,糊化容易, 在许多食品中都添加淀粉或食用胶作为增稠剂、胶凝剂、粘结剂或稳定剂等,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加工工艺有很大的改变,对淀粉性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采用高温加热杀菌、激烈的机械搅拌、酸性食品,特别是处于加热条件下或低温冷冻等,都会使淀粉粘度降低和胶体性被破坏。天然淀粉不能适应这些工艺条件,而各种植物胶虽具有较好的性能但价格昂贵,有的还依赖进口。为了满足一些特殊食品的加工产品的要求,通过选择淀粉的类型或改性方法可以得到满足各种特殊用途需要的淀粉制品。这些制品可以代替昂贵的原料,降低食品制造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改性淀粉在制革中的应用 1氧化淀粉 用氧化剂将淀粉氧化可以得到氧化淀粉。常用碱性次氯酸盐,在氧化过程中,分子链断裂得到羧基和羰基官能团。这些基团阻止了直链淀粉的缔合作用。因此和普通的淀粉相比起来氧化淀粉颜色都比较浅,黏度比较低,更容易储存。 Celade等人提出了一种无铬鞣的新方法。即氧化淀粉预鞣,钛盐鞣制,中和,复鞣,染色,涂饰。结果表明:用有选择性的氧化淀粉预鞣皮,可增强Ti和胶原的交互作用,成革手感好。 2双醛淀粉3接枝淀粉4淀粉黄原酸酯 改性淀粉做新型絮凝剂 具有无毒、原料来源广、价格低易于生物降解等优点,近年来得到重视与应用。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接枝工聚反映,在淀粉骨架上引入聚丙烯酰胺,制得新型絮凝剂。合成条件:过硫酸铵1.2g,丙烯酰胺(am)与淀粉(st)配比4∶1(质量比),反

淀粉与改性淀粉

淀粉与改性淀粉 ㈠淀粉 淀粉是生产低档肉制品的主要配料之一。 淀粉的种类很多,根据生产淀粉的原料,可分为谷类淀粉、薯类淀粉、豆类淀粉和其他淀粉。肉品加工中常用的淀粉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绿豆淀粉、菱角淀粉等。 由于淀粉糊化温度高于肉蛋白变性的温度,在蒸煮高淀粉含量的肉制品时,产品的中心温度必须超过淀粉糊化的温度才能蒸煮完全。成品放置一段时间后,还会出现干缩变硬、切面粗糙、口感发渣等质量下降的现象,这些与淀粉糊化与老化的性质有关。 淀粉是D-葡萄糖的聚合体,由直链和支链两种淀粉分子组成。在淀粉粒中,支链淀粉可与直链淀粉混在一起,形成二重螺旋。 天然淀粉不溶于凉水,但吸水。若把淀粉悬浮于大量的水中并加热到适当温度时,淀粉粒溶胀、崩溃,形成粘稠、均匀的糊状物,称之为糊化。糊化作用的本质是淀粉中有序和无序状态的淀粉分子间氢键等断裂,分散于水中的过程。 不同种类淀粉的糊化温度不同。见下表。 淀粉糊在室温下放置时,硬度变大、体积缩小、析水,此现象称为老化(回生)。淀粉的老化是由于淀粉糊在冷却、贮藏过程中,分子的动能降低,以原有的凝集点为核心,淀粉分子间相互靠拢、缔合,

排挤水分,恢复致密、整齐结构的结果。淀粉老化的难易程度与淀粉中直链与支链淀粉分子的比例有很大关系。直链淀粉是由α-1,4-葡萄糖聚合成的多甙链,分子呈卷曲的螺旋状结构,聚合度约在100~6,000之间;支链淀粉在α-1,4-葡萄糖的主链上又连接上α-1,6-葡萄糖的短链,分子呈缨络、树枝状,聚合度约在1,000~3,000,000之间。因为支链淀粉的空间立体障碍比直链淀粉大,聚合度也高,分子间不易靠拢和排挤水分,使得老化难以进行。所以含支链淀粉多的淀粉品种抗老化能力强。下表列出多种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 肉品加工常用的淀粉中,木薯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较玉米、马铃薯淀粉低,支链淀粉含量高,所以木薯淀粉的抗老化性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 ㈡改性淀粉 淀粉改性就是将天然淀粉经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使淀粉原有的理化性质如水溶性、抗老化性、粘度等发生一定的改变,这种理化性质被改变的淀粉叫做改性淀粉(Modified Starch),也称变性淀粉,改良淀粉。 改性淀粉种类很多,依据改性的方法可大致分为: 化学变性:分解-糊精,酸处理淀粉,氧化淀粉, 衍生物-交联淀粉,酯化淀粉, 醚化淀粉,接枝共聚物 物理变性:α-淀粉,分离出的直链淀粉, 湿热处理淀粉 酶变性:糊精,直链淀粉 改性淀粉多用于化工行业,近年来扩展到食品领域,在肉类加工中也有了大量的应用。 在单一改性淀粉不能满足需要时,常要进行复合改性,如氧化交联淀粉、预糊化酯化淀粉等。

改性淀粉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综述

改性淀粉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综述 李月丰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摘要:本文综述了改性淀粉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改性淀粉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展望了改性淀粉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改性淀粉;应用;研究进展 0、前言 淀粉是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是自然界来源最丰富的一种可再生物质,可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部分组成,其水解的终产物为葡萄糖。 改性淀粉以天然淀粉为原料经过特定的化学方法、物理方法、酶处理法, 改良其原有性能的淀粉, 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皮革、铸造、造纸、纺织、水处理等行业。 1、改性淀粉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1.1、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改性淀粉由于耐热、耐酸,具有良好的黏着性、稳定性、凝胶性和淀粉糊的透明度,较好的弥补和改善普通淀粉的不足,在食品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交联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的增稠剂中, 尤其是需要粘度稳定性很好的浓溶液中。低交联度的淀粉可以在水果馅饼中用作填充料,加入罐头中可使其耐灭菌处理。酸法变性淀粉则大大提高了淀粉的凝胶性,用于果冻、夹心饼、软糖的生产。淀粉衍生物醋酸淀粉酯在食品工业中用作耐酸粘合剂。Hung, P. V. 和Morita, N.(2004)研究还表明[1-2]:交联键能加强淀粉颗粒之间的结合作用, 使之较稳定存在, 从而糊液有较好的流动性。李文钊等[3]将一种T0098 预糊化淀粉应用在面包中,可延缓老化, 使烘焙制品保持柔软蓬松, 延长保存期。王玉田等人[4]将玉米改性淀粉应用于灌肠制品中,发现灌肠制品在弹性、气味、滋味和组织状态及贮藏方面均有很大改善,并具有较高的成品率和经济效益。 1.2、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改性淀粉作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水处理剂,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

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方面应用.doc-化学化工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论文题目: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方面应用 论文作者:黄文黎惠拉陆婉鸿 作者学号:201211014112 201211014116 201211014118 所在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应化121班

指导老师:李英玲 目录 1 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分类 (4) 1.1 非离子型改性淀粉絮凝剂 (4) 1.1.1 糊精 (4) 1.1.2丙烯酰胺接枝淀粉絮凝剂 (5) 1.1.3 羟丙基淀粉絮凝剂 (5) 1.2 阳离子型改性淀粉絮凝剂 (6) 1.2.1 阳离子淀粉絮凝剂 (6) 1.2.2 接枝淀粉絮凝剂 (7) 1.3阴离子型改性淀粉絮凝剂 (8) 1.3.1磷酸酯淀粉絮凝剂 (8) 1.3.2 黄原酸酯淀粉絮凝剂 (9) 1.3.3 羧基阴离子型淀粉絮凝剂 (9) 1.4 两性改性淀粉絮凝剂 (9) 1.5复合型絮凝剂 (10) 2 变性淀粉制备的工艺 (10) 2.1物理变性 (10) 2.2淀粉的化学变性 (11) 2.2.1两种生产方法的选择 (11) 2.2.2 变性淀粉湿法制备工艺[12] (12) 2.2.3 变性淀粉干法制备工艺[12] (13) 2.2.4湿法与干法的比较 (14) 2.3淀粉的酶变性 (14) 2.4淀粉的超声波转化 (15) 2.5复合变性 (15) 3 改性淀粉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6) 3.1淀粉类衍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的相关介绍 (16) 3.2绿色淀粉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应用进展 (16) 3.2.1阳离子化淀粉改性絮凝剂[32][34] (16) 3.2.2阴离子化淀粉改性絮凝剂 (17) 3.2.3两性淀粉絮凝剂[34] (17) 3.2.4接枝共聚淀粉絮凝剂 (18) 3.2.5 复性絮凝剂[39] (18) 4 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展望 (18) 5结语 (19)

改性淀粉水处理絮凝剂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化学工程与工艺 改性淀粉水处理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一、前言部分 近年来,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链官能团多的结构特点, 在市场占绝对优势。但随着石油产品价格不断上涨, 其使用成本也相应增加, 并且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残留单体的毒性, 也限制了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美、英、日和印度等国结合本国天然高分子资源, 开展了化学改性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制工作。经改性后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与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 具有选择性大、无毒、价廉等显著特点。在众多天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中, 淀粉改性絮凝剂的研究、开发尤为引人注目。因为淀粉来源广,价格低廉, 并且产物完全可被生物降解, 因此, 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研制开发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势头, 美、日、英等国家在废水处理中已开始使用淀粉衍生物絮凝剂, 近几年, 我国研究淀粉衍生物作为水处理絮凝剂也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二、主题部分 改性淀粉的制备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糊精 淀粉的水解产物———糊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0~79000,可用作絮凝剂和抑制剂。在浮选金矿时,加入糊精可以降低矿物的可浮性。在煤和焦油砂等矿藏开采时,糊精作为絮凝剂可使淤泥沉积下来。 2丙烯酰胺接枝淀粉 乙烯基单体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是淀粉改性制备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国内化学家在此领域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常文越等[1]研究了在高锰酸钾/草酸引发体系下,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合反应,并将该接枝共聚物作为絮凝剂用于城市污水、造纸污水等的絮凝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其CODCr去除率均略高于聚丙烯酰胺(300万)产品。刘全校等[ 2 ]研究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对漂白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实验比较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与其他絮凝剂对漂白废水的絮凝效果,确定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和明矾[Al2 ( SO4 ) 3 ]配合使用的合适比例。郑第研究了阳离子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制备阳离子型絮凝剂的工艺,并以油脂废水为实

变性淀粉知识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与植物的种子,茎杆或根块中。资源充沛,价格低廉.但天然淀粉在高浓度时(如5%以上时)粘度高、流性差、成胶凝状,用水稀释后,会发生沉淀。为解决这种现象,必须对淀粉进行改性,即将原淀粉通过物理或化学或酶法处理,改变淀粉的糊化温度、粘度、透明度、稳定性、成膜性和膜强度等等。以适用各种应用的要求。改性以后的淀粉称为“变性淀粉”或“淀粉衍生物简要说明一下变性淀粉在中国的情况。天然淀粉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食品等领域。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产品性能的不断提高,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开发,淀粉的深加工—变性淀粉的研究、开发、应用得到了有利的推动。追溯变性淀粉的历史可以至十九世纪初,“英国胶”的诞生,我国变性淀粉的生产却是在本世纪60年代,而到了80年代后才有了很大发展,应用面也越来越广:从纺织、造纸,到食品、饲料、医药、建筑、钻井等方面。 不同种淀粉的物化性质:供参考。 项目玉米大米小麦木薯块根甜薯块根土豆块根 颗粒形状多面体多面体镜片状铃状铃状卵状 直径(微米) 6~21 2~8 5~40 4~35 2~40 5~100 平均直径(微米)16 4 20 17 18 50 组成水分(%) 13 13 13 12 12 18 蛋白质(%) 0.35 0.07 0.38 0.02 0.10 脂肪(%) 0.04 0.56 0.07 0.1 0.1 0.05 灰分(%) 0.08 0.10 0.17 0.16 0.3 0.57 P2O5(%) 0.045 0.015 0.149 0.0170 0.176 直链淀粉25 19 30 17 19 25 糊化温度(℃) 77~78 75 75 67~78 75 65~66 木薯淀粉特征 颜色: 木薯淀粉呈白色。 没有气味:木薯淀粉无异味,适用于需精调气味的产品,例如食品和化妆品等。 口味平淡:木薯淀粉无味道、无余味(例如玉米),因此较之普通淀粉更适合于需精调味道的产品,例如布丁、蛋糕和馅心西饼馅等。 浆糊清澈: 木薯淀粉蒸煮后形成的浆糊清澈透明,适合于用色素调色。这一特性对木薯淀粉用于高档纸张的施胶也很重要。 粘性:由于木薯原淀粉中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比率高达80:20,因此具有很高的尖峰粘度。这一特点适合于很多用途。同时,木薯淀粉也可通过改性消除粘性产生疏松结构,这在许多食品加工中相当重要。 冷冻-解冻稳定性高:木薯原淀粉浆糊表现出相对低的逆转性,因而在冷冻解冻循环中可防止水份丢失。这一特性还可通过改性进一步增强。 木薯淀粉用途 木薯淀粉以原淀粉和各种变性淀粉两大类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及非食品工业。 变性淀粉可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要求定制,以适用于特殊用途。 食品 木薯原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配方中,例如焙烤制品,也应用于制作挤压成形的小食品和木薯粒珠。变性淀粉或淀粉衍生物已用作增稠剂、粘结剂、膨化剂和稳定剂,也是最佳的增量剂、甜味剂、调味剂载体和脂肪替代品。使用泰国木薯淀粉的食品包括罐头食品、冷冻食品、干混食品、焙烤食品、小食品、佐料、汤料、香肠、奶制品、肉及鱼制品和婴儿食品。 饮料

变性玉米淀粉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谷物化学与 品质学论文题目:变性玉米淀粉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院系名称: 专业: 学生: 学号: 课程教师: 2009年12月10 日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淀粉的概念、构造和性质。主要综述了由于变性淀粉通过引进了羟丙基、羧甲基、磷酸基团等亲水性基团使其构造、性质等发生变化;变性玉米淀粉的功能特性对面制品的食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还简单的说明了糯玉米变性淀粉的一些特性。 关键词:玉米淀粉;改性淀粉;功能特性;品质; Title The Applied Studies and properties of the Modified Maize Starch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tarch. Because modified starches had introduced hydrophilic radical, such as hydroxypropyl, carboxymethyl and

phosphoric groups which change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tarch. Effects of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modified corn starch on eating and processing quality of flour produce. And simple introduction theproperties of modified waxy starch. Keywords :corn starch;;modified starch;functional properties;quality; 1 前言 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聚缩而成的高聚体,分子式为(C6H12O6)n,以分子构造不同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直链淀粉是由葡萄糖通过α-1,4键连接在一起的直链分子,呈右手螺旋构造,在螺旋部只含氢原子,是亲油的,羟基位于螺旋外侧。聚合度约在100~6000个葡萄糖单位,呈链状构造,它的水悬浮液在加热时不产生糊精,而以胶体溶解,形成粘度较低的不稳定的溶液,在50~60℃下静置较长时间后,析出晶形沉淀,反响是可逆的,遇碘反响呈蓝色。大多数淀粉含有约25%的直链淀粉,有两种高直链玉米淀粉,其直链淀粉含量为52%以及70%—75%。支链淀粉的聚合度一般为1000多个葡萄糖单位,它除有α-1 ,4 键连接外,还有α-1 ,6键连接,形成分支构造。遇碘呈红紫色,易溶于水,生成稳定的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一般没有凝沉性,但支链淀粉的侧链互相通过氢键结合,可显示很微弱的凝沉性,为无定形粉末,放于水中加热时便膨胀成为一种胶粘的糊化物,即所谓糊化淀粉,而且只有在加压并加热的条件下,开场能溶于水而形成非常粘滞的很稳定的溶液,大多数淀粉中含有75%的支链淀粉,含有100%的支链淀粉称为蜡质淀粉[1]。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玉米淀粉占所有淀粉的90%,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虽然玉米淀粉有着其他种类淀粉不能相比的优势,但由于其不溶于冷水,淀粉糊易老化脱水,以及被膜性差、缺乏乳化力、耐机械性差等缺乏之处,从而限制了其应用围。变性淀粉(modified starches),亦称为修饰淀粉或改性淀粉,是指通过物理方法或利用化学反响引入某些官能基团,以改变原淀粉的构造而得到的具有不同特性的淀粉。天然淀粉通过改性可增强其功能性质,通过使玉米淀

淀粉的改性方法和原理

淀粉的改性方法和原理 淀粉是一种多聚糖,由葡萄糖分子经α-D-1,4-糖苷键连接形成分支链状的结构。它在食品、纺织、造纸等工业中拥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淀粉本身的性质限制了其在一些特定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对淀粉进行改性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淀粉的改性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酶改性三种主要类型。物理改性主要通过改变淀粉颗粒大小、结构和形态来改善其性质;化学改性主要通过化学反应引入新的化学结构或取代一些官能团来改变淀粉的性质;酶改性主要利用酶催化反应改变淀粉分子结构。 一、物理改性方法: 1. 过滤技术:通过机械过滤将颗粒较大的淀粉去除,从而获得更细小的淀粉颗粒。细小的颗粒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增加了淀粉的溶解度和黏度。 2. 研磨技术:通过研磨将淀粉颗粒细化,从而提高其溶解性和吸水性。 3. 膨化技术:利用高温和高压使淀粉颗粒膨胀,形成膨化淀粉。膨化淀粉在食品加工中能够增加产品的体积和口感。 4. 乳化技术:将淀粉与油脂等低极性物质乳化后干燥,使淀粉成为微细粒子,从而改善其流动性和溶解性。 二、化学改性方法: 1. 酯化反应:通过与酸酐或酸酐的混合物反应,将酸基或酸酐基固定在淀粉分子上。这种改性方法可以提高淀粉的疏水性、耐热性和耐酸性。

2. 氧化反应:通过使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钠,引入羧酸基或醛基到淀粉分子上。这种改性方法可以提高淀粉的胶凝性和黏性。 3. 磷酸化反应:通过使用磷酸酯化合物,将磷酸基引入淀粉分子上。这种改性方法可以提高淀粉的抗湿性和增粘性。 4. 硝化反应:通过使用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将硝基引入淀粉分子上。这种改性方法可以提高淀粉的爆破性能。 三、酶改性方法: 1. 分支酶改性:利用α-1,6-葡萄糖苷酶将淀粉分子内的α-1,4-糖苷键切割,形成更多的分支点。这能提高淀粉的溶液稳定性和黏度。 2. 转移酶改性:利用α-1,4-葡萄糖苷酶将淀粉分子内的葡萄糖残基从一个分子转移到另一个分子上,形成更长的链。这能提高淀粉的耐热性和冷水溶解性。 3. 糖苷酶改性:利用α-葡萄糖苷酶将淀粉分子内的α-1,6-糖苷键切割,形成更长的线性链。这能提高淀粉的耐热性和冷水溶解性。 淀粉改性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淀粉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物理改性方法通过改变淀粉颗粒大小和形态,从而增加其比表面积、提高溶解度和流动性。化学改性方法通过引入新的化学结构或修改原有结构,改变了淀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酶改性方法则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改变了淀粉分子内部的键的连接方式,从而改变了淀粉的性质。 总而言之,淀粉的改性是为了改善其性质以适应不同的工业应用需求。通过物理

淀粉类胶黏剂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化学改性进展

淀粉类胶黏剂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化学改性进展 淀粉具有可降解、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等优点,在胶黏剂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淀粉类胶黏剂存在力学性能差、耐水性差等问题,需要采用化学方法对淀粉类胶黏剂进行改性。本文首先对淀粉类胶黏剂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淀粉类胶黏剂化学改性进展进行了探讨。 标签:淀粉类胶黏剂;存在问题;化学改性进展 淀粉是一种价格非常低廉的天然高分子原料,如果直接使用淀粉作为胶黏剂其渗透性、流动性和力学性能比较差,为了提升淀粉类胶黏剂的黏度和溶解度,需要使用化学方法对淀粉进行改性。在淀粉分子含有活性基羟基和糖苷键,可以和很多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其中酯化、氧化、接枝、交联是最常用的几种化学改性方法,下文对这几种化学改性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 淀粉类胶黏剂的优点 淀粉类胶黏剂主要具有下述几个方面的优点:①淀粉类胶黏剂具有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无异味、可再生等优点;②由于淀粉类胶黏剂中含有非常多的羥基,因此可以和很多物质产生化学反应。 在实际应用时,如果单纯使用淀粉类胶黏剂进行黏结,胶结强度和胶黏剂的耐水性均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为了保证淀粉类胶黏剂的性能可以达到使用要求,需要采用化学改性的方法对淀粉类胶黏剂进行改性。 2 淀粉基胶黏剂粘结的基本原理 淀粉类胶黏剂的粘结力主要表现为分子中羟基氢键的结合力,见图1。组成淀粉链状大分子中的各个葡萄糖单元的C2、C3、C6上都包含一个羟基,当这些数量庞大的羟基结合到一起后会产生非常强的结合力。但由于羟基易和水以氢键形式结合,当水分子进入后会撑开淀粉分子链之间的距离,使更多的水分子进入,从而破坏淀粉胶黏剂的胶合强度。 为了提升淀粉类胶黏剂的胶接性,可以将结合牢固的化学键导入到淀粉分子链之间,利用化学键分子的结合力来阻止水分子的进一步进入,从而避免水分子撑大分子链之间的距离,保证淀粉类胶黏剂的胶结性。 3 淀粉类胶黏剂普遍存在的问题 淀粉类胶黏剂主要存在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耐水性差。淀粉类胶黏剂的耐水性不能达到使用要求;②淀粉类胶黏剂改性工艺比较复杂,缺乏可操行,并且改性后得到的胶黏剂对木材进行胶黏时,需要在高压和高温环境下实施操作,达不到胶合板施工工艺要求;其次使用的改性剂成本较高,不能达到胶黏剂实现

淀粉改性丙烯酸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淀粉改性丙烯酸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摘要: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获取的乳液就是丙烯酸,丙烯酸作为配制的乳液具备施工简便、耐碱性好、耐水性强以及粘接度高等诸多特点。近年来,原材料不断上涨,人们愈加重视环保,针对淀粉改性丙烯酸展开进一步研究将是必经之路。众所周知,淀粉属于天然可再生资源,无污染,可降解,不会威胁环境,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本文将以淀粉改性丙烯酸为例,针对其性能展开深入剖析,仅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淀粉改性丙烯酸;制备;性能;研究 1淀粉改性丙烯酸絮凝剂的合成实验原理 淀粉与丙烯酸在引发剂的作用下,首先让淀粉分子失去一个氢,产生淀粉自由基,然后自由基与单体相结合,通过链增长成为聚合物,再通过交联剂的作用使得链与链之间进行交联,形成一个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1淀粉改性丙烯酸接枝交联反应 2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流程

单体与淀粉质量比应该是10:3,用一定量氢氧化钠中把丙烯酸中和度调到90%,形成丙烯酸盐和淀粉质量3% 的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混合后,备用。在250ml的三口圆底烧瓶中 加入一定量的玉米淀粉与水,并将其放置恒温水浴锅中,然后安装搅拌设备,实 施搅拌,升至凝胶温度,再将其拿出进行降温,等达到反应温度时,可将1.8moL 引发剂过硫酸钾加入到烧瓶中实施搅拌,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加入单体混 合物与还原剂亚硫酸氢钠,通入氮气保护,待一段时间得到完全反应后,在容器 中直接倒入成品,随后置于纺织恒温干燥箱对其实施烘干,待完全烘干后可粉碎 使用。 3最佳工艺条件 3.1反应温度对接枝率影响 基于各种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从图2中可以得知,只有反应温度会改变,在 聚合反应温度的不断提升下,接枝率也将得到快速升高,接枝率在温度达到80 度后还会出现下降情况。在反应温度的不断升高期间,会逐渐加大活性链终止速 度与链转移反应速度,以此来降低淀粉接枝聚合反应的转化率与接枝率,故而最 佳且较为适宜的反应温度就是80度。 图2反应温度对接枝率影响 3.2单体浓度对接枝影响

天然淀粉改性絮凝剂的应用分析

天然淀粉改性絮凝剂的应用分析 首先,天然淀粉改性絮凝剂在水处理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水处理是 指将自然水源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用于生产、农业灌溉、饮用等用途。 在水处理过程中,水中往往含有许多悬浮固体和微小颗粒,如泥沙、浊度 物质等,会影响水的质量。天然淀粉改性絮凝剂作为一种高效的絮凝剂, 具有很好的絮凝性能,可以迅速将水中的悬浮固体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便 于沉淀过滤。此外,天然淀粉改性絮凝剂还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油脂和 色度物质,改善水的透明度和水质。因此,在水处理领域中,天然淀粉改 性絮凝剂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场所。 其次,天然淀粉改性絮凝剂在食品加工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食品加工 过程中,常常需要将食材中的杂质、浑浊物质从液体中分离出来,以提高 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天然淀粉改性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可以将 食材中的杂质和悬浮固体快速聚集成团块,并通过沉淀或过滤的方式进行 分离。此外,天然淀粉改性絮凝剂还可以起到增稠、增粘等作用,改善食 品的质感和口感。例如,在豆制品加工过程中,天然淀粉改性絮凝剂可以 将豆浆中的杂质和悬浮固体快速聚集成块,从而提高豆制品的质量。因此,天然淀粉改性絮凝剂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应用于豆制品、果脯、果酱等产 品的生产过程中。 此外,在造纸工业中,天然淀粉改性絮凝剂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造 纸工艺中,纤维悬浮剂和颗粒物质是造成纸浆浑浊的主要因素,会影响纸 的质量和成型效果。天然淀粉改性絮凝剂能够迅速将纤维悬浮剂和颗粒物 质吸附并聚集成团块,从而减少浆料中的悬浊物含量,提高纸浆的过滤性 能和纸张的质量。此外,天然淀粉改性絮凝剂还可以起到增稠、增强纸张

淀粉特性

以上为例子。 1、生物酶法变性淀粉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生物酶法变性淀粉。生物酶法改性玉米淀粉、生物酶法改性木薯淀粉均属于变性淀粉的一种。所谓变性淀粉又称改性淀粉、修饰淀粉和化工淀粉。其是在天然淀粉所具有的固有特性的基础上,为改善淀粉的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利用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在淀粉分子上引入新的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或改变淀粉分子大小和淀粉颗粒性质,从而改变淀粉的天然特性(如:糊化温度、热粘度及其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凝胶力、成膜性、透明性等),使其更适合于一定应用的要求。这种经过二次加工,改变原有性质的淀粉统称为变性淀粉。变性淀粉由于性能优良,所以应用更广泛,效果更理想,并通过不断的发展开辟出新的应用领域。由于变性淀粉具有许多优越的性质,其研发、生产、应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全世界发达国家变性淀粉的应用和发展有百年的历史(1811年糊精出现),美国是1842年开始,而我国仅有二十几年左右的发展历程。目前在我国变性淀粉已经应用领域己涉及造纸、建筑、饲料、食品、医药、纺织等领领域。 变性淀粉按处理方法的分类如下:

本公司生产的生物酶法变性淀粉主要应用于造纸行业。 在造纸工业中,变性淀粉主要起到以下四方面应用。第一,作为湿部添加剂。其通过提高纸张表面强度来改善纸的耐破性。另外,还可以增强松香胶的施胶效果,有利于整个造纸湿部体系的电荷稳定及纸机的平稳运行。淀粉改性填料可以大大提高手抄纸的物理性能,添加到生产填料含量高的纸种中,不但可以提高纸张的性能,还可以节减纤维物料的利用。第二,作为层间喷雾剂。层间喷涂技术是利用喷雾设备将造纸用变性淀粉均匀地喷洒在多层纸的层间复合处,再经过烘

制浆造纸工业中改性淀粉的应用论文

制浆造纸工业中改性淀粉的应用论文 制浆造纸工业中改性淀粉的应用论文 1淀粉改性技术 1.1化学改性 化学改性是利用各种化学试剂处理原始淀粉,使之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它们的性质转变,从而得到造纸所需要应用的改性淀粉。化学改性淀粉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使淀粉分子量下降,如酸解淀粉、氧化淀粉、焙烤糊精等;另一类是使淀粉分子量增加,如交联淀粉、酯化淀粉、醚化淀粉、接枝淀粉等。羧甲基淀粉能封闭分子上的活泼羟基,提高糊料的给色量,改善印花织物的手感。赵扬等以乙醇为介质,接受有机溶剂氯乙酸的分步加碱法改性玉米淀粉自制羧甲基淀粉。通过转变工艺条件,测试羧甲基淀粉黏度、流变性、印花得色量和脱糊率等物理性能和印花效果,发觉其具有假塑性好、热稳定性高的优势,某种程度上可取代海藻酸钠。黄芳等在湿法条件下接受烯基琥珀酸酐(ASA)对淀粉进行改性,将ASA通过酯化反应接枝到淀粉上,引进疏水基团,合成新型的淀粉改性表面施胶剂。改性淀粉长链疏水基在纸张上向外排列,降低了纤维的表面能,提高了施胶性能。作为表面施胶剂具有显著的增加效果,且改性后的表面施胶剂为固体,易于保存运输。Imti-azAli等争论了硼砂改性淀粉(BMS)作为湿部纸强度的添加剂,对纸张物理强度尤其是小麦秸秆基纸张的强化效果。依据特种小麦秸秆生产的手抄纸的造纸配料,试验结果显示BMS显著提高了纸张的物

理性能。抗张指数、伸长率、抗张能量吸取和湿抗张指数分别增加了17%、23%、20%和21%。笔者也进行了工厂试验,其与试验室试验具有相像的强度性质,但是利用BMS后,针叶木浆在造纸配料中从30%削减到25%,纸张的裂断长较长,抗张强度高,这项争论有力地表明BMS能显著改善纸张物理强度,削减针叶木浆的成本,作为湿部强度添加剂有着巨大的潜力。 1.2酶法改性(生物改性) 酶法改性是通过各种酶制剂处理淀粉,从而转变淀粉的分子大小和结构,链长分布及糊的性质等特性,形成特定的颗粒或分子形态,如α、β、γ-环状糊精、麦芽糊精、直链淀粉、抗性淀粉、缓慢消化淀粉及多孔淀粉等。酶制剂能够降低原淀粉糊化的黏度,酶改性淀粉工艺简洁,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有较好的有用性。李龙等对玉米原淀粉进行生物改性,添加原淀粉酶转化剂制备得到改性淀粉并测定了其淀粉黏度和使用后的纸张物理强度。试验表明:当淀粉酶添加量由0增加至1.0‰,原淀粉糊化后黏度由11000mPas降低至135mPas;而淀粉酶制剂用量为0.5‰,改性淀粉用量为2%时,80g/m2纸张抗张强度和撕裂度比原样均提高了30%左右,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刘进等利用淀粉酶对木薯淀粉进行改性后用于湿部添加。酶制剂的添加可以转变淀粉的内部结构,破坏支链和主链之间的连接链,并产生新的氢键,与纸张纤维结合后,可以增加纸张的物理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当湿部添加酶改性木薯淀粉用量3%,纸张撕裂强度、抗张强度、伸长率比空白样分别提高了40%、34%和92%。JieDuanmu等介绍了一种新的利用

经化学改性后淀粉在胶粘剂中的应用

经化学改性后淀粉在胶粘剂中的应用 淀粉胶粘剂是一种环保型、可再生型生物质产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淀粉具有粘接强度低、耐水性差、干燥速度慢等缺点,需对其进行化学改性。本文综述了淀粉经氧化、酯化、交联化、接枝化等化学手段改性后在胶粘剂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标签:淀粉;化学改性;胶粘剂;应用 淀粉的分子结构是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直链淀粉)以及α-1,6糖苷键(支链淀粉)缩聚而成的生物大分子[1]。淀粉具有来源广泛、产量充足、价格低廉、环保无毒、易被生物降解[2]、粘接性和成膜性良好等优势,但其存在初粘性低、干燥速率慢、胶膜硬脆、对基材附着力差、固含量低、耐水性差等缺点[3、4]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通过对淀粉的化学改性来改善淀粉胶粘剂性能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淀粉的化学改性方法繁多,其中氧化、酯化、交联和接枝等是淀粉分子化学改性常用方法,也是提高淀粉分子功能、拓宽其应用领域的重要途径。 1 淀粉的氧化 天然淀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聚合度较高[5],约800~3 000,相对分子质量为106~107数量级,不溶于水,其糊化后胶液固含量低、固化速度慢、粘接强度低、流动性差,利用氧化剂对原淀粉分子改性,将化学性质较为活泼的C2、C3、C6位上的醇羟基有限程度被氧化为酮基、醛基和羧基(其中醛基具有防霉防腐能力,羧基对于基材具有较大的亲和性,能增强与基材的附着力),而且分子中的糖苷键部分发生断裂,聚合度和分子量显著降低,易被糊化,易做成固含量高、胶液黏度低且稳定、成膜性良好、对基材附着力好、粘接性佳的胶粘剂。目前氧化淀粉的氧化剂主要有次氯酸钠(NaClO)、双氧水(H2O2)、高锰酸钾(KMnO4)和高碘酸(HIO4)等[6]。不同的氧化剂对淀粉进行化学改性制得的氧化淀粉性能不同。 1.1 NaClO改性淀粉 NaClO主要作用于C2、C3和C1原子上醇羟基,它不但发生在非结晶区,而且渗透到分子内部,并有少量葡萄糖单元在C2和C3处开环形成羧酸。这种作用方式使NaClO 氧化淀粉胶粘剂的透明度、渗透性和抗凝聚性都较高,成膜性较好[7]。此外,NaCIO氧化速度快,操作简单,价格也便宜,不产生有色物质,可以保证产品的色泽。缺点是由于氧化程度深产生的直链淀粉多而造成贮存期较短、胶液泡沫丰富、操作时有对人体有害的Cl2逸出。 郑立楠等以NaClO为玉米淀粉的氧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在碱性条件下与聚乙烯醇(PV A)进行接枝改性,制备出一种木材用胶粘剂。采用

淀粉的研究与应用

淀粉的研究与应用 前言 淀粉是天然高分子之一,是植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储存库,也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我国淀粉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因此淀粉作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农副产品的高值比。 目前对淀粉的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食品、医药、材料等领域。由于它与石油化工原料相比,具有价格低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污染小等优点,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国内外研发了许多淀粉改性材料。淀粉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进行改性可以制作多种淀粉衍生物,并且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制革、胶黏剂、定型剂、制药、化妆品、洗涤剂、水处理絮凝剂、超级吸水材料等领域。本文就淀粉改性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和淀粉衍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作简单的概述。 淀粉的科学定义 中文名称:淀粉 英文名称:Starch 定义1:一种植物中广泛存在的贮存性聚糖。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糖类(二级学科) 定义2:由D-葡萄糖单体组成的同聚物。包括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类型,为植物中糖类的主要贮存形式。 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化学(二级学科) 天然淀粉的可利用性质

淀粉是可再生的丰富的廉价的天然原料来源,是许多工业生产的原辅料,其可利用的主要性质有:①颗粒性质,包括凝聚状态的吸附性、凝聚性、吸湿性、再湿性等;②糊或浆液性质,加入或冷却时的黏度变化,包括低温贮藏和冻融过程中糊黏度的稳定性、保水性、凝沉性、保护胶体或乳化作用的性能等;③干淀粉膜性质,包括冷水或热水的溶解性、透气性、可塑性、弹性及韧性等。一般直 链淀粉具有优良的成膜性和膜强度,支链淀粉具有较好的粘结性。 淀粉改性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开发 1.全淀粉材料 全淀粉塑料由于具有完全生物降解性,是目前世界公认最有发展前途的淀粉塑料。日本住友商事公司、美国Warner-lambert公司和意大利的Ferruzzi公司研制成功淀粉质量分数在90%-100%的全淀粉塑料,产品能在一年内完全生物降解而不留任何痕迹,无污染,可用于制造各种容器、薄膜、垃圾袋等。 2.共混淀粉材料 淀粉共混材料是淀粉以颗粒或糊化形式与合成高分子或其它天然高分子通过物理共混加工的淀粉材料,具有实用、价廉、方便的特点。目前人造淀粉基材料已经在意大利、英国、加拿大以及德国商业化,用于快餐业中。淀粉共混材料的制品有医用包扎、尿布垫衬、饲料袋、化肥袋等,部分还可用于食品包装。它们是可以完全生物降解的材料。 3.淀粉基吸附材料 吸附法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特别是采用天然高分子及其衍生物作为吸附材料。材料对金属的吸附能力与pH值有关,为了能有效地除去金属离子废水的pH值一般不低于4.0。

改性淀粉类絮凝剂——接枝共聚物的改性制备方法(二)

改性淀粉类絮凝剂——接枝共聚物的改性制备方法(二) (2)两亲型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笔者曾以淀粉、、甲醇氨 基氰基脲以及等原料来制备分子链上含有两亲基团(如亲水基团一酰氨基和季铵基以及亲油基团一氰乙基)的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两亲型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分为以下2个步骤。①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将带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氮气进出口管的四颈玻璃反应瓶置于恒温水浴中,升至-定温度,然后加入精确称量的淀粉和反应介质,通氮气庇护,搅拌1.0h后冷却至30℃,加入引发剂,反应30min后加入精确称量的丙烯酰胺单体,反应3.0h。产物用甲醇、、洗涤,并用体积比为1:1的和混合液抽提除去均聚物,真空干燥至恒定质量。在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过程中,综合讨论了影响接枝效果的因素,得出淀粉-PAM共聚物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淀粉用量10.0g(干重),丙烯酰胺用量10.0g,引发剂Fe2+/CH3(CO)OOH 的浓度1.0×10-3mol/L,反应温度25℃,反应时光3.0h。在上述条件下,单体转化率可达99.6%,接枝效率为62.3%。②接枝共聚物的改性将带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的三颈玻璃反应瓶置于恒温水浴中,并将温度升至75℃,然后加入10.0g淀粉-PAM共聚物和100mL蒸馏水,混合匀称后加入精确称量的甲醇氨基氰基脲,并逐渐滴加稀酸溶液和添加剂,反应4.0h后加入稳定剂即得两亲型淀粉改性脱色絮凝剂CSDF。在接枝共聚物的改性工艺中,影响CSDF制备的因素主要有淀粉的种类、甲醇氨基氰基脲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光以及液比等。①淀粉种类以玉米淀粉、面粉、米粉、大豆粉以及支链淀粉和可溶性淀粉为对象来讨论不同的淀粉对CSDF絮凝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3-52。从表中可看出: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的CSDF,其脱色效果显然优于其他淀粉,因此拟用玉米淀粉作为制备CSDF的原料。表3-52 淀粉种类对CSDF絮凝脱色效果的影响②CSDF制备的正交实验在CSDF制备过程中,甲醇氨基氰基脉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 第1页共2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