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庄子钓于濮水论文:《庄子钓于濮水》说课稿

庄子钓于濮水论文:《庄子钓于濮水》说课稿

庄子钓于濮水论文:《庄子钓于濮水》说课稿如何高效,有序地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是我从教十年来一直探索和学习的方向。

本文拟以《庄子钓于濮水》为例,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这六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构思。展现“听”“说”“读”“写”“背”等教学要求在实际课堂中的贯彻。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庄子钓于濮水》是初中语文二期课改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这是一篇以战国时期庄子拒绝楚威王邀其担任令尹为背景的寓言故事节选。凭借形象奇特的人物塑造,巧妙活泼、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集中展现了庄子淡泊名利、逍遥洒脱、不为官位所累的生活理念以及“道家”学派注重“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理想主张。

(二)教学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阅读提出了如下的要求:“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句读;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借以理解句子的大意;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基本内容。”基于这一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设置如下:

1.熟读课文并能准确背诵

诵读,符合人类基本的认知规律。诚如朱熹、苏轼所言“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粗略的情感体验。

背诵,能增进中学生阅读古典书籍的能力;广泛地吸取古人语言中富有生命力的“精华”,能提高驾驭现代汉语的能力。

熟读背诵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巩固学习成果,形成语感,加深理解的必要途径。

2.积累文言词语:濮使焉累曳

《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是这样阐释的:“能依据语言环境确定并解释常见实词的含义……了解常见虚词的含义或作用。”由于语言在不断地发展,语汇也在不断发展。词义在词素的构成、感情色彩、适用的范围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语,尤其是文言虚词,有助于内容的识记与理解,有助于与高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衔接。

3.在背诵的基础上,根据注释和推测,能准确地翻译全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六至九年级文言诗文的阅读明确提出了如下的要求:“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大体理解浅易的古诗文内容……初中阶段文言阅

读应力求做到准确,通顺。”这也符合古文翻译原则中“信”和“达”的标准;为把握全文主旨,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及应对策略

“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借助注释理解其基本内容”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把准确、通顺地直译全文定为教学的重点,就是为了贯彻这一要求,为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

由于古汉语语汇学习尚处于积累阶段,文言句式繁复,语言表述习惯,表达方式的不同,因此我把教学的难点确立为积累文言词语,根据注释和合理的推测来准确地翻译全文,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二、说学情

该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文言文知识零散,缺少系统化;文言词汇贫乏,语言表述不规范;背诵和记忆的方法单一,过于强调机械记忆,耗时太多,效果不好;在文言诗文的诵读方面,缺少必要的对停顿和语气的关注,朗读效果差;教法上,教师的讲解过多地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过于依赖教参,无法及时检验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

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通过放大关键字,突出重点部位,提高了记忆的效果,降低了出错率,扫清了文字障碍。

2.句读释疑法:这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可以锻炼和培养整体的语感,可以使语气变得顺畅,文章的脉络结构变得清晰。正所谓:“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朗读品味法:通过朗读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对人物情感的领会。

4.图像记忆法:学习和记忆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学习只有记忆下才有意义。通过图像将记忆与联想、趣味等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记忆的蹊径变得生动、活泼,与传统的声音刺激记忆相比效率要提高3~10倍。

5.首字记忆法:记忆是学习的一环,记忆也是学识进步的基石。为了记忆效率的提高,学识的深化,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种方法强化了理解,对于全文的把握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6.交流释疑法: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让问题从学生中来,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他们学,帮助他们学,为问题的诠释铺设阶梯。

四、说学法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的学法指导有:识记默写、诵读背诵、质疑释疑、交流

会商。

在本课的教学中试图指导学生通过识记默写,诵读背诵,质疑释疑,交流会商,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渗透学法的引导。使他们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时间:1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庄子的文章叫《庄子钓于濮水》。本节课的目标(屏幕呈现),大家来看讲义。

(设计意图:注意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开篇呈现目标,能提醒学生“有意注意”,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保持适度的强度和紧张度。)

(二)教学过程

1.呈现易读错的字,师生共同理解。(时间:3分钟)濮累笥宁曳塗

(第一个字读pú,濮水,是个水名;濮字是个形声字:

左面是形旁三点水,右面是声旁僕,注意它的写法……第二个字读lèi,劳累的意思。第三个字读sì,一种盛放东西的竹器;是个上形下声的字,上面是形旁竹子头,下面是声旁司。第四个字读nìng,宁愿,宁肯的意思。第五个字读yè,拖的意思;注意它的写法……右上方没有一点;如果加一个提手旁,这个字该念zhuài。第六个字读tú,是涂的繁体字上形下声,泥的意思。)

(设计意图: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的集中和指向。字号尽可能的大,突出重点部位,刺激感官神经,加深记忆效果,培养间接兴趣。从音,形,意的角度,来记忆生字,为诵读扫清障碍。)

默写生字(时间:3分钟)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要注意训练思维,而训练思维中很重要的一点就要注意锻炼自己的记忆力按照顺序记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储备。及时默写,可以当场检验识记的效果。)

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死已/三千岁矣宁其死/为留骨

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时间:3分钟)(设计意图:只有掌握了句读,才能比较便利地阅读古代文献。阐释疑难的词句,从整体上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的效果。)

自读课文两遍。(时间:2分钟)(提出朗读要求:声音

洪亮,注意断句,注意语气。)

(设计意图:形成自身初步的情感体验。正确,流畅,自由,大声的朗读使学生得到了熏陶,加深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抽读,全班齐读(时间:3分钟)

(设计意图:当场检验朗读的效果,反复强化对文章的印象。)

2.根据漫画和苏轼的首字记忆法,背诵全文(时间:5分钟)(齐背,分角色背诵)

(设计意图:将知觉感知与想象思维联系起来,强化记忆效果,促进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助推有意后注意的培养,训练短时记忆能力,对内容有深入地体味,提高背诵效率。)

3.借助课后注释,初读课文,圈画出有疑难的字词句(时

间:

3分钟)

汇总疑难的字词句——释疑解惑——重点词语检验(时间:

6分钟)

重点词语:于焉以之累曳使而

(设计意图: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文言诗文的阅读要求,即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大体理解浅显的古诗文内容。找出自己学习中的症结所在;针对问题分类整理,将零乱的知识系统化,便于记忆和再认;积累必要的文言语汇,扫除理解障碍。)

4.根据上下关联的原则和课后的注释,直译全文。(时间:6分钟)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的古文阅读习惯,使之符合现代

汉语的语法习惯,培养周密,完整,细致的思维习惯;贯彻《语文学科基本要求》,即“初中阶段应力求做到准确,通顺……解释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5.总结,根据首字记忆法背诵全文(时间:1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有意再认,达到对文本的巩固,强化记忆的效果,构建思维联系,发展程序性记忆与陈述性记忆。)(三)布置作业

1.晚上9点之前将课文默写一遍,时间不超过8分钟。

(设计意图:依据艾滨浩斯的遗忘曲线,遵循遗忘规律,科学有效地学习。)

2.“留骨而贵”在庄子看来为什么“轻于鸿毛”,“曳尾塗中”为什么“重于泰山”?

(设计意图:再现文本,拓展思维,通过细节,感知人物的思想感情,情绪理念。)

3.从《庄子钓于濮水》及下列相关语句中,你是否看出道家思想屈于儒家思想,未能占据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症结所在?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均无贫,和不寡,安无倾”(孔子)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庄子)

“汝游心於无淡,合气於漠,顺物自然而不容私焉,而天下治。”

(庄子《应帝王》)

(设计意图:将抽象的理念还原为具体可感的素材,通过典型的言论,经过比较,整理和归纳,更有效和直观地体悟庄子以及道家“闲适洒脱”“清静无为”的思想主张。)

4.搜集关于寓言的常识(文体知识,代表性著作)

(设计意图: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通过搜集和归纳,感知庄子的寓言“虚其形,实其理”的构思特点。)

六、说教学手段

本节课主要采用电子白板与ppt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的结合亮点主要体现在:

1.疏通生字环节:通过放大文字的效果,突出重点的部位,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

2.背诵环节:通过生动的形象,有序的文字,唤醒过往的记忆,能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强化对文章的记忆。

3.直译课文环节: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直观地呈现学生的疑难点,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对于完整、有序、顺畅地翻译和理解课文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语文记忆方法大全.

[4]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5]蔡志忠.典藏国学漫画.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 濮水之人哀之,渔夫说:“吾已失吾竿矣。”《庄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不衰,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寓言故事,为人所喜闻乐见;而庄子本身就如同他笔下那条一般无二的大鱼一样,行走于河水之间,遨游于天地之内,自得于逍遥之外,能够悠然自在,畅游自己向往的生活环境里去了…… 人们常说鱼儿爱吃鱼饵,庄子难道也会?非也!庄子宁可做一个钓者来享受自己对世界万物观察、感悟后获取的知识,也不愿去选择追逐名利或被权贵所迫害,与污浊相伴。若是做一条草菅人命的臭鱼,才是他所厌恶的!正像在山野里看到青绿色植被在阳光照耀下随风摇曳的情景,会让它联想到天空飘逸自由的白云一样,这都是它渴望回归自然的心声啊!于是庄子就带上他最喜欢的两把鱼竿和两条大鱼开始出发了,到处周游列国。并以此与墨翟结交,与惠施谈论文艺理论,他觉得满足又快乐,他认为在天地之间任意翱翔比在朝廷里拿俸禄更幸福快乐,只有听从心灵召唤的方式,才算是高明的! 庄子是否真的只愿做一条游于濮水的鱼呢?当然不是!虽然与清流为伴,远离名利场所,但它仍然对社会抱有幻想和希冀,期盼着出现贤良之士辅佐治理天下,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摆脱乱世混乱的局面。经历磨难而百折不挠,心怀悲悯而积极入世,与老庄精神合拍共鸣的便是像孔子一样立志传播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文化的先驱者,而不是消沉遁世之徒。相反,先秦诸子却大多厌弃世俗偏激,争先恐后地逃避现实,以图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寄希望于没落的统治

阶级和黑暗腐朽的政治势力,为保持自身地位甚至想依靠敌国势力为自己建功立业提供可能性,以致背负千古骂名。也许真应该让我们这些21世纪的新青年重读一遍《庄子》,以求解惑释疑吧。当你遇到烦恼挫折时,捧起一本书翻阅,细细品味,体会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博大精深,与古圣先贤庄周先生进行思想碰撞,能使你渐渐淡忘人世间的恩怨纠葛,找寻自我生命的价值与定位,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平静坦荡的境界!

《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含注释

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含注释原文 庄子钓于濮(P)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I)矣!” 庄子庄子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 )而 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 字词注译 1.濮水:水名,在今河南濮阳。 2.使:派,派遣。 3.大夫:古职官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 4.往先焉:指先前往表达心意。焉:兼有“于之”的意思,到那里。 5.愿以境内累(LI)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 6.顾:回头看。 7.以:用。 8.境内:四境之内,即指国内的政务

9.累:使……劳累 10.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 11.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 12. 宁:宁愿。 13. 贵:显示尊贵。 14. 曳:拖。 15. 涂:泥。 16. 往矣:走吧。 古今异义 吾闻楚有神龟 闻:古,听说。今:用鼻子闻到。 庄子持竿不顾 不顾:古,不回头看。今:不理,不管。 一词多义 往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往:去,到。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往:走。 活用

愿以境内累矣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贵,显得尊贵。 译文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 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赏析第一层:写楚王派大夫请庄子出仕 第二层:庄子拒绝出仕。通过对庄子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刻画庄子向往自由,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羁,视名利为浮云的思想表现出其机敏善辩,超凡脱俗,珍爱生命,珍爱自由,不为名利所动,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形象。 中心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 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他拒绝到楚国做高官,宁可像一只乌龟拖着尾巴在泥浆中活着,也不愿让高官厚禄束缚了自己,让凡俗政务让自己身心疲惫,表现了他鄙弃富贵权势,不为官所累,坚持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他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 作者简介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含注释)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含注释)原文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 庄子庄子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 字词注译 1.濮水:水名,在今河南濮阳。 2.使:派,派遣。 3.大夫:古职官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 4.往先焉:指先前往表达心意。焉:兼有“于之”的意思,到那里。 5.愿以境内累(lèi)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 6.顾:回头看。 7.以:用。 8.境内:四境之内,即指国内的政务。 9.累:使……劳累。 10.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 11.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 12.宁:宁愿。 13.贵:显示尊贵。

14.曳:拖。 15.涂:泥。 16.往矣:走吧。 古今异义 吾闻楚有神龟 闻:古,听说。今:用鼻子闻到。 庄子持竿不顾 不顾:古,不回头看。今:不理,不管。 一词多义 往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往:去,到。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往:走。 活用 愿以境内累矣 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贵,显得尊贵。 译文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 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庄子钓于濮水》教案 沪科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庄子钓于濮水》教案沪科 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在疏通字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寓意及其作者的主要思想。 2.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了解庄子主要通过寓言故事表现其思想的写作手法,学习设喻的说理方法。 3.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庄子的主要思想、文学风格,体会庄子垂钓所表达的逍遥无为、胆魄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 【课文提示】 1.庄子,名周,他与老子并称“老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从整体思想体系和政治观点看,庄子一方面议君相,讥儒墨,甘贫贱而肆其志;一方面又否定一切,齐万物,一死生,以求内心的调和、精神的胜利而自我麻醉。他的处世态度是玩世不恭,随俗浮沉,认为“无用之用”才是“大用”。但庄子放荡不羁,蔑视礼法和权贵,对统治者不合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主张道法自然(简而言之就是要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清静无为(过着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在仕途上无所作为)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2.《庄子》的艺术在诸子散文中最突出,文学成就最高,有独特风格: ①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想象奇幻,富于浪漫主义。一切生物、无生物都会说话,且会辩论、讲道理使逻辑思维的理论文形象化。 ②善用譬喻。《庄子》“寓言十九”。 ③多用韵,声调铿锵,有和谐的节奏感。总之,汪洋恣肆,机趣横生,有浪漫主义风格。 【正音正字】 濮pú笥sì曳yè塗tú(“涂”的繁体字) 【虚词积累】 乃 副词;表承接关系;相当现代汉语:就、于是、才。 表转折关系;相当现代汉语:却。 表时间;相当现代汉语:竟(然)、反而、却。 用于判断句,表申明或确认,有判断语气,但不是判断句;相当现代:是、却。

庄子钓于濮水翻译及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翻译及原文 【题解】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 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共同组成。前一部分写下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形成本篇的主体。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以分为七个片断,至“不似 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就是第一个片断,写下河神的大却自以为小,对照海神的小却自以为大,说明了重新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至“又何以言天地之不足以愁至大之域”就是第 二个片断,以知晓事物和认定其大小极其难于,表明心智常受到事物自身的不能定性和事 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至“约分之至也”就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表明 心智事物之难于,常常就是“言”无法“论”,“意”无法“察”。至“小大之家”就是 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启程,更深一步地表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就 是不该予以辨知的。至“夫固将自化”就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并无卦辞”的观点启程,表示人们心智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就可以等候它们的“隐仙”。至“反要而 语极”就是第六个片断,借由为什么必须倚重“道”的谈话,表示懂了“道”就能够通晓 事理,就能够重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至“就是曰反华其真”就是第七个片断,即为河 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明确提出了雅兴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吞噬天然,把“隐仙”的观点又大力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 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 离之嫌。 篇之特别强调了重新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为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心智过程的变异性,表示了心智之难于和精确推论的困难。但篇文过分特别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没能 阐明出来心智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难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就可以顺 物自化,雅兴无为,这当然又就是消极的了。 【原文】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小(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矣河伯 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天下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踪影 水端。于是矣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存有之曰(9),‘三顾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曰也。且夫我闻闻少仲尼之闻而重伯夷之义者(12),始 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编过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 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

庒子濮水垂钓(公开课资料)

庄子濮水垂钓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楚王派两大臣用厚金聘礼到濮水请他做宰相,濮水垂钓的庄子用“龟曳尾于涂”的比喻拒绝了大臣的请求。)

“濮水垂钓”细化示例: 宁静的濮水,缓缓地流淌在苍翠的青山之间;欲滴的青草之上,流过了燃烧的野花,垂翠的杨柳,拥抱着一切静谧的呼吸。这是一块绝尘之地。 巍巍高山之下,粼粼水波之上。 庄子,席地而坐,持竿垂钓。 风乍起,树影摇曳,清波泛起,水中的面容化作层层涟漪,向四方远远散去。濮水在摇晃中却多了两位衣冠楚楚的风尘大夫。他们身负楚王的重托,欲以高官之位来求拜庄子。 但庄子持竿不顾! 并问道:“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装裹着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中自由自在地活着?”二大夫答曰:“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濮水垂钓”粘连示例 宁静的濮水,缓缓地流淌在苍翠的青山之间;欲滴的青草之上,流过了燃烧的野花,垂翠的杨柳,拥抱着一切静谧的呼吸。这是一块绝尘之地。 巍巍高山之下,粼粼水波之上。 庄子,席地而坐,持竿垂钓。 风乍起,树影摇曳,清波泛起,水中的面容化作层层涟漪,向四方远远散去。濮水在摇晃中却多了两位衣冠楚楚的风尘大夫。他们身负楚王的重托,欲以高官之位来求拜庄子。 是呀,楚国的相位,曾使多少人垂涎三尺;至高无上的权力,又成为了多少人熊熊燃烧的欲望。这么好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不见得,庄子就没有这样的一丁点儿欲念。二大夫微笑着。 但庄子持竿不顾! 庄子早已将欲望之火深埋在了濮水深处,只想用天蓝地绿、云淡风清来充实他的坦荡胸怀。 高官厚禄,庄子不顾;荣华富贵,庄子不屑。庄子只愿守候着濮水,守候着欲望,守候着一颗高洁宁静的心灵。 于是,庄子问道:“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中自由自在地活着?”二大夫答曰:“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是聪慧的,他熟知,欲望满足的背后,虽是无以言状的成就感,但欲望守候的背后,却是圣者般的宁静与祥和。

第24课秋水(节选)《庄子》

第24课秋水(节选)《庄子》 教学目的 1.了解庄周以及他的哲学思想和写作艺术手法,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文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 4.是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文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河伯对海神的那番慨叹。 2.训练学生拓展阅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拓展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反复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初步疏通文意。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3.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庄子和《庄子》。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课前三分钟活动,请一位同学朗诵一篇以谦虚为主题的文章。 教师:同学们刚才听的这篇文章讲了人要谦虚。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以前学过的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让大家背诵)。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 [板书] 24. 秋水(节选)《庄子》 二、了解庄子和《庄子》(多媒体) 文中注释①以及相关资料。 重点是了解并掌握庄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庄子》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三、学习课文 《秋水》这篇课文节选了《秋水》的第一段。 1.朗读课文。

(指名一学生范读,然后请全班学生齐读) 2.诵读课文,根据注释完成下列各题(多媒体显示) ⑴找出古今异义词,并理解。 至于 ..北海百川灌河.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 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 ⑵找出词类活用词语,并理解。 秋水时.至顺流而东.行 东面 ..而视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 ⑶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闻道百(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⑷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望洋兴叹大方之家 (学生举手口头回答) 答案略,见书。 3.学生翻译本文。 (指名学生翻译,然后由其他学生何老师补充纠正) 参考译文: 秋天洪水的时令到来,千百条河川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的外形。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 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流的尽头。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门下,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4.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整体感知。(多媒体) ①提问: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多媒体] 黄河天下之美尽在己 明确: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已为天下之美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多媒体]河伯欣然自喜 ②提问: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多媒体]望洋而叹

《庄子》小故事

庄子故事精选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b5E2R。 译文: 庄子在濮水上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来传达他地意思道:“希望将楚国地国事烦累先生.”庄子手拿钓竿,头也不回地道:“听说楚国有只神龟,三千年前就死掉了,被包装得好好地,供奉在庙堂上.你们说,它是愿意像这样成为一副死骨头和甲壳受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拖起尾巴在泥里爬?”“可能会愿意活着在泥里爬罢.”两位大夫回答.“那么,两位请回吧.”庄子道:“让我拖起尾巴在泥里爬吧.” p1Ean。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外物》 DXDiT。 译文: 庄周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地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

地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地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什么地呢?回答说:‘我,东海地波臣.你能给一升半斗地水救我地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地国王,引西江地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地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地水就可以活,你却要我等西江地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地店铺去找我呢!’”. RTCrp。 、匠石运斤(运斤成风)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幔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 5PCzV。 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地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地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玷污了他自己地鼻尖,像蚊蝇地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地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地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请你试着为我表演一次.’匠人说:‘我曾经能够砍掉鼻端白粉,即使这样,但我施技地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施先生死去之后,我没有施技地人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谈话地人了!” jLBHr。 启示: 郢人信赖匠石,才能让匠石削去自己鼻尖上地污渍,并且能在匠石地利斧挥动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匠石得以发挥卓越本领,信任是必不可少地条件.它告诫人们,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信赖,能够产生力量. xHAQX。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 学习目标 1、能翻译课文,并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2、查阅有关庄子的资料,了解庄子的思想。 3、感知庄子和惠子的不同,理解庄子的志趣。 学习重点 1、欣赏《惠子相梁》中反映的庄子的志趣 2、感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 学习难点 1、理解庄子和惠子的辩论思维。 2、分析庄子和惠子的关系。 前置作业 1、借助工具书,找出常用文言词汇,翻译理解课文。 2、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从这两则故事中,你看出对庄子和惠子是怎样的人? 4、搜集有关庄子故事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庄子。 学习流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庄子》,通过视频了解庄子的思想,了解庄子作品的一些内容,如《巨大的怪鸟》、《寒蝉和灵龟》、《小麻雀的得意》等。提示学生,通过视频的介绍,我们初步了解了庄子的思想,还从《惠施的大葫芦》中知道了惠子和庄子好像是朋友,现在我们就通过学习《<庄子>故事两则》来进一步了解庄子。 二、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师: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朗诵关,要注意停顿、语气等,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一遍。然后小组合作,积累文言词汇。 学生活动: 1、齐读课文。 2、小组讨论,找出常见的文言词汇,找出不懂的词句。 3、全班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积累的词语,共同理解难懂的词句。 教师的准备: 惠子相梁:做宰相 或谓惠子曰:有人 欲代子相:想,想要 子知之乎: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夫鹓鶵发于南海:句首发语词; 非梧桐不止:栖息 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 是鱼之乐:这 固不知子矣:本来 汝安知鱼之乐:怎么 三、再现课文,初识庄子 教师:这两则故事写的都是发生在庄子和惠子之间的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同学们根据课文故事改编的课本剧。 学生活动:两名男生表演《惠子相梁》,两名女生表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教师:谢谢两位同学精彩的表演。通过课本剧的表演,结合课文内容,你看出庄子和惠子分别是怎样的人?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能表现庄子和惠子的性格的语言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水》庄子故事 语文版

第20课《秋水》庄子故事 1、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庄子在濮水上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来传达他的意思道:“希望将楚国的国事烦累先生”庄子手拿钓竿,头也不回地道:“听说楚国有只神龟,三千年前就死掉了,被包装得好好的,供奉在庙堂上你们说,它是愿意像这样成为一副死骨头和甲壳受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拖起尾巴在泥里爬?”“可能会愿意活着在泥里爬罢”两位大夫回答“那么,两位请回吧”庄子道:“让我拖起尾巴在泥里爬吧” 2、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外物》 译文:周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什么的呢?回答说:‘我,东海的波臣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你却要我等西江的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3、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译文: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

九年级语文上册《庄子钓于濮水》教案上海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庄子钓于濮水》教案上海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一一庄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文学风格。 2、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能概括出庄子“拿神龟打比方”的寓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疏通字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庄子“拿神龟打比方”的寓意,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 2、难点:了解庄子主要通过寓言故事表现其思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得浅显易懂、引人入胜。因此,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下面我们再举一例,看看庄子是如何借助于故事表述其思想的。 2举例《惠子相梁》,阅读要求:(1)、在朗读材料的基础上,疏通字句。(2 )这个小故事讲了什么内容?(3)在内容和写法上,这则故事与课文有何共同之处?附:《惠子相梁》(节选自《秋水》)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二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 (3)两个冋题。 3、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体 会庄子的艺术风格。 明确:(1)内容上:在这个 故事里,鹓比喻志向咼洁之 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 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 鹓,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 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 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 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写法上:庄子没有直言痛斥 惠子。也是用讲故事打比方 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 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 果。 (2)《庄子》从不干巴巴 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 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 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 交融在一起。 又能让学生较为 全面地了解庄子 的思想和文学风 格。 灵活运用创新思维议题:楚王此时派使者来请庄子 去做官。 论据参考: (楚王派)孔子认为“学 场景设置然后 讨论,可以激

庄子钓于濮水的内容及寓意

庄子钓于濮水出自《庄子·秋水》,原文如下: 庄zhu ān ɡ子z ǐ钓di ào 于y ú濮p ú水shu ǐ,楚ch ǔ王w án ɡ使sh ǐ大d à夫fu 二èr 人r én 往w ǎn ɡ先xi ān 焉y ān ,曰yu ē:“愿yu àn 以y ǐ境j ìn ɡ内n èi 累l èi 矣y ǐ!” 庄zhu ān ɡ子z ǐ持ch í竿ɡān 不b ú顾ɡù,曰yu ē:“吾w ú闻w én 楚ch ǔ有y ǒu 神sh én 龟ɡu ī,死s ǐ已y ǐ三s ān 千qi ān 岁su ì矣y ǐ,王w án ɡ巾j īn 笥s ì而ér 藏c án ɡ之zh ī庙mi ào 堂t án ɡ之zh ī上sh àn ɡ。 此c ǐ龟ɡu ī者zh ě,宁n ín ɡ其q í死s ǐ为w èi 留li ú骨ɡǔ而ér 贵ɡu ì乎h ū?宁n ín ɡ其q í生sh ēn ɡ而ér 曳y è尾w ěi 于y ú涂t ú中zh ōn ɡ乎h ū?” 二èr 大d à夫fu 曰yu ē:“宁n ín ɡ生sh ēn ɡ而ér 曳y è尾w ěi 涂t ú中zh ōn ɡ。” 庄zhu ān ɡ子z ǐ曰yu ē:“往w ǎn ɡ矣y ǐ!吾w ú将ji ān ɡ曳y è尾w ěi 于y ú涂t ú中zh ōn ɡ 。” 译文: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 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简介: 庄子,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一说安徽蒙城)人,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形成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的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该文写了楚王派大夫请庄子出仕而庄子拒绝出仕。通过对庄子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刻画庄子向往自由,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羁,视名利为浮云的思想表现出其机敏善辩,超凡脱俗,珍爱生命,珍爱自由,不为名利所动,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形象。

《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含注释

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含注释 原文 庄子钓于濮(P)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I)矣!” 庄子庄子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 )而 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 字词注译 1・濮水:水名*在今河南濮阳。 2•使:派,派遣o 3•大夫:古职官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 4.往先焉:指先前往表达心意。焉:兼有“于之”的意思,到那里。 5.愿以境内累(LI)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 6•顾:回头看0 7•以:用。

8.境内:四境之内,即指国内的政务 9.累:使……劳累 10.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11•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 12.宁:宁愿。 13 •贵:显示尊贵。 14.曳:拖。 15.涂:泥。 16.往矣:走吧。 古今异义 吾闻楚有神龟 闻:古,听说。今:用鼻子闻到。 庄子持竿不顾 不顾:古,不回头看。今:不理,不管。 一词多义 往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往:去,到。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往:走。活用

愿以境内累矣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宁其死为留胃而贵乎 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贵,显得尊贵。 译文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 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 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0 ” 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赏析第一层:写楚王派大夫请庄子出仕 第二层:庄子拒绝出仕。通过对庄子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刻画庄子向往自由,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羁,视名利为浮云的思想表现出其机敏善辩,超凡脱俗,珍爱生命,珍爱自由,不为名利所动,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形象。 中心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他拒绝到楚国做高官,宁可像一只乌龟拖着尾巴在泥浆中活着,也不愿让高官厚禄束缚了自己,让凡俗政务让自己身心疲惫,表现了他鄙弃富贵权势,不为官所累,坚持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他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 作者简介

濮水垂钓 【中国寓言故事】

濮水垂钓【中国寓言故事】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