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兵马俑PPT公开课

秦兵马俑PPT公开课

秦兵马俑PPT公开课

中华第一帝

世界第八奇

西安

wéi

xiào

kàn

享誉世界惟妙惟肖鸟瞰拼搏

tǒng shuài zhēng mǐ

统率

kuí

南征北战

hé guān kǎi

所向披靡

xuē shì jiǒng

魁梧

鹖冠

hàn

铠甲战靴发誓颔首低眉目光炯炯zhí jiāng

手执缰绳

hé guān

鸡冠花

guàn

guān

冠军

chèn

匀称

zhuó

身着短甲

撒开四蹄

chéng 骑,坐

乘车乘客战车千乘

shèng 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

shèng 战车千乘

你认识这些成语吗?

颔首低眉南征北战享誉世界久经沙场跃跃欲试

神态自若所向披靡

举世无双殊死拼搏绝无仅有

1.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非常稀有。举世无双

2.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3.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争。

4.比喻力量所到达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5.急于要行动的样子。形容急切地想试试。惟妙惟肖南征北战所向披靡跃跃欲试

6.神态安详,镇定,充满必胜的信心。神态自若

再次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以什么结构来叙述兵马俑的?每个部分讲了什么?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来连接的?

2.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的呢?

自由读课文说说秦兵马俑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个部分?找出文中一个过渡句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挖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 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

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

众多,个性鲜明。

有哪些个性鲜明的人呢?

武士俑

将军俑

骑兵俑

马俑

将军俑身材魁梧, 头戴

鶡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武士俑高1.8 米左右,体格健壮,体形匀称。它们穿着站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象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

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有的眼如有的微有的有的微颔首,若铜铃,神态凝视远方,紧握双拳,有所思,好庄重,好像好像在思勇武干练,像在考虑如在暗下决心,念家乡的好像随时誓为秦国统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一天下作殊准备出征;亲人…… 死拼搏

课堂小练笔:抓住外貌、神态描写,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

有的兵俑,

表示向四周看(环视)表示向下看(俯视)(鸟瞰)表示向远处看(远望)(远眺)表示向上看(仰望)表示恭敬地看(瞻仰)表示注意力集中看(注视)(端详)表示偷偷地看(窥视)表示生气地看(怒视)(瞪)表示回过头看(回眸)表示注意地看(注视)……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

有的______ ,好像____________;有的______ ,好像

____________;有的______ ,好像____________;有的

______ ,好像___________…… 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拓展

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

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

士;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

是刚入伍的新兵。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竖

耳瞪眼,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

秦兵马俑教案(精选6篇)

秦兵马俑教案(精选6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 难点:通过想象兵马俑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36年前,也就是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这个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板书:秦兵马俑)。“俑”是什么?(俑是木头、泥土做的像,供陪葬用。也就是说,是葬墓中的陪葬品。) 2、释题:秦始皇陵陪葬坑中出土的用泥制成的兵马形状的如:战车、战马、士兵等形状的殉葬品。让我们一起通过课文到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 1、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摘录了很多课文的四字词语,我们来交流一下。 这些词语中,最能体现秦兵马俑的是哪些词语? 2、交流预习情况:(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读读黑板上的三个词语,谁能用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这个句子在课文里有没有? 4、分析过渡段A、课文哪些地方在写“规模宏大”? B、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C、“规模宏大”总结了第二自然段内容,后一分句又概括了文章后面的内容,这样的句子是什么句子?那如果单独成为一段,就可以叫——(过渡段) 三、精读课文 (一)、教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写上批注。 2、交流: (学生说句子——说感受——作比较想象比较——通过读来表现感受) A: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学校一个篮球场有多大,慢慢地,2个、5个、10个、20个、40个、50个,差不多跟校园一样大了。现在开始在上面放兵马俑了,一个、2个,100个、1000个、5000个、8000个,啊,看见没有,竟有8个我们学校的学生那么多呀。)B: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 C: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军队。(看着插图,作者拍摄的角度就是从上往下看。认真看图,感受一下这一行行、一列列的长方形军阵。看后,再读读,) 3、说说课文是怎么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列数字、作比较、抓关键词、总分段式、有详有略) 4、小结:作者运用总分段式,用抓住特点,采用列数字、作比较、抓关键词按照一定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六课 秦陵兵马俑 ︳湘美版

6 秦陵兵马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陵兵马俑的产生时间及相关背景,理解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能用语言分析品评兵马俑的雕塑风格及艺术特色。 2.通过赏析、讨论和探究,领悟兵马俑雕塑的特点,逐步提高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 3.学生能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拓宽视野,感悟雕塑艺术的生命力,养成尊重热爱传统文化的审美态度。 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掌握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与历史背景,能用语言进行品评鉴赏。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秦陵兵马俑为代表的传统艺术文化的艺术感受理解程度。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展示法、提问法等。 五、教学准备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 学具:铅笔、素描纸、剪刀、花泥、竹签等。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造趣,视频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屏息凝视一段视频(播放《秦兵马俑》视频剪辑)说到这个帝国的诞生,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这个帝国的创造者 ----秦始皇。(PPT图片简介秦始皇)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这个课题------秦陵兵马俑(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俑”吗?(PPt图片展示俑的内容)生:俑是以陶,木,石等为材料的雕塑品,目的是代替活人陪葬。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俑,陶马。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秦陵兵马俑在什么地方吗?(西安)下面我们就跟随考古学家的眼睛,一起走进西安,去欣赏举世闻名的秦陵兵马俑。 出示PPT图片 (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收集的有关秦岭兵马俑的文字资料,结合PPT图片学习兵马俑的几个特点: (1.)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 (2)兵马俑类型众多: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文化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文化 一、历史溯源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 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位于秦始皇帝陵以东1.5公里处。经考古工作者连续多年大规模钻探及研究考证,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帝陵园中一处大型从葬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是1975年底开始的,1976年2月负责筹建工作的人员陆续进入工地,9月正式破土动工。1979年9月底,一座雄伟的占地面积达16000平方米的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竣工,在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大庆的10月1日,向国内公开开放。 二、气候特征 秦始皇兵马俑坐落骊山的北面。这里处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南边靠着秦岭,北面毗邻渭河,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四季的气候分别明显,每年的平均气温时13℃。 最佳旅游时间:春季和秋季

三、文化遗产 兵马俑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是绘塑结合,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形式和内容统一,既富真实性也富装饰性。因此,兵马俑在中国的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完全可以与希腊、罗马的雕塑媲美。 这些兵马俑大体上都是经过精雕细刻的,从己出土的1000多个陶俑陶马来看,无一雷同。陶工匠施展塑、堆、捏、贴、刻、画等雕塑技法,从体、量、形、神、色、质等方面追求艺术效果,造型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看上去非常精美,给人明快、深沉、博大、壮观、精美的印象。 秦俑的塑造 兵马俑崇尚写实的艺术风格。从大量的出土文物来看,兵马俑是类比秦代宿卫军的形象而创作的。士兵俑身高175厘米至200厘米,战马高150厘米至172厘米,长200厘米左右,形状大小与真人真马差不多相等。兵马俑的服饰也是完全按当时的情况设计的。因此,有些学者根据兵马俑千人千面的情况,推测当时制作这些陶俑,一定是用军队作模特儿,工匠们按照每个模特儿的体型和面部表情,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不管这一推测是否正确,兵马俑的写实风格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需要说明的是,兵马俑的作者并不是追求细微末节的真实,而是把握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神似,从而大大提高了兵马俑的艺术品味。 兵马俑的造型是按各兵种列阵时的情形设计的,既表现了威武之师的形象,突出了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总体特征,又刻画了兵马的神态,突出了兵马俑的个性。这些兵马俑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秦代雕塑家的兵马俑的服饰是按照当时的军装和战马装饰创作的。士兵俑的服饰种类繁多:不同的兵种有不同的服饰;同一兵种在不同方阵,服饰也不尽相同;军吏与士兵的军服也有所差异。战马的装饰不拘一格:骑兵乘坐的战马与拉车的战马各有不同的饰品。无论是士兵俑的服饰,还是战马俑的装饰都追求形似。就连缀甲片的皮筋、扣接革带的带钩、绑扎腿部的绷带、系鞋的鞋带、鞋底的针脚,都一丝不苟地进行刻画。不仅如此,还根据情况巧妙设色,使这些服饰显得绚丽多彩。

《秦兵马俑》的第一课时教案

《秦兵马俑》的第一课时教案《秦兵马俑》的第一课时教案「篇一」 篇一:秦兵马俑教学设计及反思 《秦兵马俑》 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 一、师导入:在这个单元里,我们游览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北京的长城、颐和园,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秦始皇主持修建的,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还创造了另一项奇迹,那就是兵马俑。(板书课题)(出示幻灯片了解兵马俑)理解“秦兵马俑”的意思。 二、生练习读生字生词 快速浏览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僻的词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三、生观看视频——全景 师:作者观看了秦兵马俑后,用了几个词对“秦兵马俑”作出了高度评价和赞美——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知道它们的意思吗?秦兵马俑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竟配得上用这样的词了来形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8自然段,看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着哪一段话来写的。 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四、学习第2节: 1.师: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生自己读 3.指名交流 排列如此整齐、规模宏大、生动形象的雕刻作品出自于中国人之手,作为中国人,心里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1,9自然段)

师过渡: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他们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呢? 四、学习第4——7自然段: 1.课文描写了哪几种俑?首先看看将军俑是什么样子的?(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读。 2.这一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把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可以吗?为什么? 3、这段话不仅从外形、神态两方面描写了将军俑,而且在语言表达上也有显著的特色。(使用了很多的四字词语,这种语言简短有力,庄重鼓舞,与将军俑古老、刚毅的外形相得宜彰,并且读起来琅琅上口)生读。 电视上见过说书人说书吗?用上表情动作表演出人物的神态动作。(生尝试表演读。) 4、喜欢这种朗读方式吗?那运用这种方式自己去表演读课文中描写其他三种俑的自然段。(生自读、交流读) 5、师小结:同学们,这一支支金戈铁马,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陶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朝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让我们再次自豪地读。(生读1、9自然段)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1、过渡: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兵马俑,也没有哪两个俑是完全相同的。每一个兵马俑都有自己的特点。请同学们默读第八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抓住了兵马俑的什么来写? 2、指名读。 兵马俑是20xx多年前的雕塑作品,当时的科学技术非常落后,我们的祖先能够生动地雕刻出兵马俑的外形就很不简单了,而他们还能表现出兵马俑的神态,这就需要高超的制作工艺,达到相当的艺术境界,所以,每个(生齐读第一句话) 3、是啊,20xx多年前制作的兵马俑形神兼备,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看着这一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怎能不让我们为拥有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而自豪呢?(齐读1、9自然段。) 4、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仔细端详这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品味这段话在语言上的特点。 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排列整齐,把兵马俑的神态刻画得细致入微。

秦始皇兵马俑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简介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秦始皇兵马俑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秦始皇兵马俑简介 兵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兵马俑中为何有的不穿铠甲不戴头盔 历史记录显示,自商鞅变法后,秦国是当时诸侯国中最富有的。《史记》上说:秦,带甲百万。意思是有百万身披盔甲的军队,但眼前这支复制的秦军却让人大感意外,因为其中有一部分人是不穿盔甲或不戴头盔的。隐藏在这一奇怪现象背后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两千多年前,秦国一位兢兢业业的县法律秘书“喜”为人们探索这个谜提供了一个线索。喜曾经三次从军,他用竹简记录了秦军攻打刑丘时发生在部队中的两起案件。在攻打邢丘的战斗中,士兵甲斩首了敌人一个首级。士兵乙企图杀死士兵甲,据首级为己有,却被第三个士兵发现,图谋不轨的士兵乙当场被捉拿归案。另外几枚竹简上说:两个士兵为了挣抢一个首级也动了手。秦军在战场上为对手的一个首级竟要自相残杀!是什么驱使他们对敌人的首级如此渴望呢?秦统一中国前135年,改革家商鞅为秦国制订了一套任何别的国家都无法忍受的严苛法律。从此后,整个秦国都严格地按照这套法律运转,它影响了六代秦人,直到秦始皇。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

兵马俑简介

兵马俑简介 兵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tóng)区秦始皇陵以东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xùn),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用陶土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74年3月11日,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兵马俑修筑时间39年 外文名称the Terracotta Army设计者丞相李斯 位置西安市临潼区骊(lí)山北麓 监工大将章邯(hán)(lù) 全称秦始皇兵马俑类型地下军事博物馆 发现时间1974年3月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类别彩色陶俑博物馆隶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修造年代秦朝 二、基本简介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74年7月15日,省文物局派出了秦俑考古队开赴发掘现场。随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师生也前来支援,他们在965平方米的试掘方内清理出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500余件,陶马24匹,木质战车6乘和大批青铜兵器、车马器。通过试掘和钻探,一号兵马俑坑总面积14260平方米,内含陶俑、陶马约6000件。1978年,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

小学美术秦始皇陵兵马俑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难点: 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手拿军旗)小朋友们,你知道这是什么旗吗?它有什么作用?生:装饰。。。。。。 师:它可不是普通的旗子,现在请一个小朋友舞动它,施展它的力量。(学生舞动旗子)随着旗子的舞动,你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脚步声) 生:脚步声 师:这由远及近的脚步声,这一声声沉重的脚步声,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雄猛、勇猛、气势汹汹…… 师:会是谁向我们走来? 生:军队

师:是啊,是一支庞大的军队,是一支所向披靡、横扫六国的军队,它就是——战无不胜的秦军,拥有这支队伍的帝王就是雄霸天下的秦始皇。 师:小朋友,你知道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生:建立了长城、统一中国的皇帝…… 师:对呀,这位皇帝生前建立了这么多丰功伟绩,死后也要享受无上的荣耀,于是他动用全国众多的能工巧匠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规模空前的陵墓,同时还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这就是? 生:秦始皇陵兵马俑。 (板书:秦始皇陵兵马俑) 2.欣赏、感受兵马俑。 师:现在让我们去西安真实地感受一下这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课件播放录像)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泥人、战马…… 师:在奴隶社会时,奴隶主死后,所有的奴隶都得殉葬,非常的残忍。到了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就用泥土塑造出活人的样子来代替活人殉葬,这些就是俑,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陶兵、陶马。 师:看完影片后,你第一个印象是什么? 生:秦始皇陵特别的大,秦俑很多。 师:瞧,这是老师跟这陶俑的合影,你觉着这陶俑怎样? 生:非常的高大。 师:兵俑平均身高达到了1.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圆雕陶俑。

《秦陵兵马俑》教案:发挥博物馆教育资源优势的应用与拓展

秦陵兵马俑是一项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作为全球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广泛认可和珍视。秦陵兵马俑陈列馆作为其展示和宣传的主要场所,需要发挥其博物馆教育资源的优势,并且在此基础上拓展和创新,为社会和大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学习资源。 一、发挥博物馆教育资源的优势 博物馆是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场所,秦陵兵马俑陈列馆作为中国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大众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文化教育体验。如何发挥博物馆教育资源的优势呢? 1.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教育体验 秦陵兵马俑陈列馆应该根据不同的游客需求和特点,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教育体验,包括丰富的文化展览、科技互动、文化活动、文创产品等,让游客能够在参观、学习、参与中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和知名度。 2.提升博物馆数字化过程和数字化展示。通过使用数字化展示手段,展示更加真实和形象 的历史场景,从而让游客获得更直观的感受和学习体验。 3.与相关学科建立合作关系 秦陵兵马俑陈列馆应该与相关学科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来提升文化教育效果。比如,与建筑领域的专家合作,进行建筑、文物保护和修复等方面的专业研究和交流。 二、拓展和创新 除了发挥博物馆教育资源的优势,秦陵兵马俑陈列馆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拓展和创新,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文化体验和文化教育资源。如何拓展和创新呢? 1.构建文化云平台 应该基于现代高科技的云计算平台、等技术实现文化遗产的跨区域传递,利用网络等技术手段,实现文化云的构建。在文化云平台上,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在线观看、在线学习、在线浏览等服务。 2.设计华丽精美的文化衍生品

兵马俑历史知识大全

兵马俑历史知识大全 兵马俑重见天日兵马俑的发现,并非必然,而是一个偶然事件,那是上世纪70年 代的故事,村民杨志发只是在为自家打井,结果偏偏在土里挖出了一个陶人和一些陶 瓷碎片。杨志发越看越觉得不太对劲,于是立马报告给县里面的文物局,想让上级领 导来看一看,这究竟是什么东西。而就是因为这一铲子,震撼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在于泥土中埋藏二千年后,终于重见天日。据《人民日报》报道:1987年,秦始皇陵 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沉睡千年的—兵马俑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 帝秦始皇陵墓的陪葬品,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兵马俑的种类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 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 种的武士装备各异。 司机——车兵俑 “冷酷射手”——跪射俑 “古代的将军”——军吏俑 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铠甲将军俑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小朋友,古代的将军和现在的将军在服饰上有什么区别呢? 最豪华座驾——驷马铜车 驷马铜车,是秦国时期最为豪华的座驾,也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典故的出处,。 秦兵马俑的出土过程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村南柿树 林畔打井,挖到5米多深的地方的时候 ,竟然真的发现了“瓦王爷”,一个陶制的人头雕塑像。

乒马俑的相关整理资料,如历史背景景、基本现状

乒马俑的相关整理资料,如历史背景景、基本现状 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背景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死后用来陪葬的陶俑。它于1974年被发现,成为我国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对象。1987年,被收录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史上的一张金字名片。 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辉煌与壮观自不必过多赘述,但是在兵马俑背后的一些关于秦始皇本人千古一帝背后的一些故事却鲜为人知。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时荒淫残暴,焚书坑儒,留下千古骂名。却又果敢聪慧,统一六国,结束多年战乱,奠定了中国本土的疆域,其留下的诸多政治遗产延续至今。所以直到今天,我们对这位千古之帝始终毁誉参半,争执不下。 抛开这些后世的争论不说,其实秦始皇本人一生的经历多少是有些狗血的,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甚至还有些悲惨。或许也正是这些悲惨的人生经历最后才造就了这样一位伟大又残忍的暴君。 春秋之后的战国时期,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大诸侯国各占一方。为了争夺土地连年交战,烽火连天,百姓生活疾苦。在这七个诸侯国当中,秦国和赵国实力相当,不分胜负。不过赵国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之后,两人重归于好,尽心为赵国发展筹谋划策。在这两大贤臣的相辅相成下,赵国的战斗力空前旺盛,实力远超从前。再到两国交战时,

赵国将秦国打的落花流水,连连求饶。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国被迫送出质子-异人(秦始皇的父亲)作为战胜国的筹码。 异人到了赵国邯郸后,就取了赵国女子赵姬为妻。不久,一个男婴降生在邯郸郊外的一处院子里,取名为嬴政。不过,作为人质的儿子,嬴政处境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命丧他乡。所以他小小年纪就懂得慎言慎行,时刻提防。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没有玩伴,也没有朋友,终日只能孤身一人,这对于幼年活泼好动的男孩来说,这无疑悲凉的。 但这还不是最凶险的,对于嬴政一家来说,最怕的就是两国交战。一旦交战,他们一家人就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即便是大人也难以承受,更何况还是一个年幼的孩子呢。正因为这样,嬴政从小就养成了敏感,暴躁的性格。而在他还年幼之时,他的父亲就抛弃了妻儿,一个人偷偷跑回了秦国。嬴政的父亲异人抛家弃子逃跑后,嬴政和他母亲的处境更加艰难,仿佛风雨中飘摇的浮萍一样,随时会被摧毁。 公元前247年,嬴政的父亲去世,刚刚回国不久,还只有13岁的嬴政继承了王位。本以为登上了王位就能苦尽甘来,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命运似乎并不打算善待这个从小受尽欺凌的少年,嬴政继位后,他的祖母处处陷害自己的孙儿,想要扶持嬴政同父异母的弟弟上位。嬴政无权无势,又是一个常年寄养在赵国的质子,根本不受待见,还有人不相信嬴政具有皇家血统。 为了活命,嬴政只能投身权贵,成为他人的傀儡,任人摆布。举

教学设计1:秦兵马俑【省一等奖】

第14课《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第13课的课文。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 (三)教学环境分析 采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秦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就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充分运用课件来组织学生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共分两教时教学,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根据本篇课文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教学的目标确定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过渡句的作用 3.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并发挥自己的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课件,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灿烂的文明,并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感受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背景音乐起)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西安发掘出一支沉睡千年的军队,全世界为之震惊,这就是——秦兵马俑(板书课题)2.(出示图片)这是秦兵马俑一号坑的全景图,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他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一探究竟。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课文是怎么描绘兵马俑的呢?文中有一个过渡段,直接点明了兵马俑的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哪些自然段分别表现了这些特点呢?(第二自然段写了“规模宏大”的特点,第四至八自然段写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理清课文结构,也可以从面上去感受秦兵马俑的气势磅礴,避免把文章讲读得支离破碎。

小学美术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 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 案 1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为了使学生对兵马俑写实艺术风格理解,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和模型,并以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设计多种学习方法,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教学。 4、通过感受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及外国友人的评价,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 5、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学情分析 《珍爱国宝——秦始皇兵马俑》一课是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一体的美术课。在这一课主要是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虽然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它毕竟离学生遥远,怎样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认真欣赏呢?通过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重点难点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2、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4教学过程 4.1一、兴趣开课师:同学们,2015年的9月3日,为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咱们国家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播放录像【09年阅兵式】师:这样的场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威武,雄壮师:这充分展现了我们中国的强盛,是咱们国家的骄傲。不仅如此,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打造了一支“威武之师、雄壮之师”同学们请看!欣赏图片【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师:大家知道这张图片描述的什么吗?生: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板书:秦始皇陵兵马俑】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二、初步欣赏,整体感知秦俑魅力 二、初步欣赏,整体感知秦俑魅力。

兵马俑的艺术赏析

兵马俑的艺术赏析 摘要:1974年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揭开了秦代艺术的神秘面纱,随即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革命”,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的最为壮观的发现”。秦兵马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一方面,其形制与排布仿造当时的军队的编排,展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绝世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对陶俑的塑造所用的艺术手法高超,不仅逼真写实,还有艺术的提炼和概括。秦俑艺术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典范,它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技巧为后世所继续和发展,使其艺术传统源远流长。它是秦代美术文化独特的伟大制造, 在中华美术史上具有空前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价值。 关键词:秦兵马俑,形制与排布,塑造艺术,艺术成就 一、气势磅礴的形制与排布 兵马俑坑原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位于秦始皇陵东垣外1225米处。秦俑首先震惊人们的是它规模的宏大和气势的雄伟。在20000多平方米的地宫内,布满着英武的8000多精兵,它以其严正的编队,端庄的面容,魁梧的身躯,雄伟的风貌,冲天的气概,庞大的阵势,步、骑、弓、车兵统一组合的庞大兵团,而震憾着中国,震撼着世界,震撼着世世代代人们的心灵。李白《古风》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兵马俑体现的正是这种“大略驾群才”、“诸侯尽西来”、“虎视何雄哉”的秦王气慨, 及“扫六合”、一天下、大一统的时代精神。 秦俑坑总面积达22780平方米,分一、二、三、四号坑,其仿制秦时的军队形制,向我们展示着秦军的强悍善战和秦国的强盛。 一号坑是一个长方形的以步兵和战车为主的军阵,由前锋、侧翼、后卫、主力四部分构成。位于俑坑前面的是排列整齐的三列朝东的武士俑,每排68人,三排共204名武士,个个身着战袍,手握弓弩,站在整个军阵的最前面。其后是3路纵队步兵尾随着驷马战车,成为兵阵的主力军。军阵左、右两侧,各有一列面

秦兵马俑的资料教学提纲

秦兵马俑的资料

秦兵马俑的资料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春天,陕西临潼县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的秘密。于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艺术家们的杰作终于重见天日。 兵马俑规模宏大,场面威武,气势上空前绝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三个坑共发掘7000多件陶俑、100多乘战车、4000余匹陶马、10万多件兵器。坑内出土的剑、矛、戟、弯刀等青铜兵器,虽然埋在土里已有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可谓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秦俑以写实的手法,形象地展示出秦始皇统率千军万马、吞并六国,威震四海的雄武神威。将军佣昂首挺胸,站在队伍的前面,像在指挥。他们显得沉着冷静,足智多谋。武士俑目光炯炯,神态严峻,威武刚烈。骑兵佣坚守岗位,坚毅地驾驶着战车,保护着驭手。弓弩手张弓搭箭,随时准备将箭发出去。这些陶俑乍看一样,表情不一,神态独特,喜怒哀乐、遐想与沉思都有所表现。陶俑的制作细腻,手艺精湛,每个陶俑的发式、神态、衣服、,甚至战袍的扣子,铠甲的编缀都有细微的差异。这在中国雕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东西两端各有斜坡门道5个,坑道内有10道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著粗大的横梁,再铺芦席、细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砖墁铺。一号坑兵马俑按实战军阵排列。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廊,站著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长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他们手执弓弩等远射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说课 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p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芒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中既有说明、描绘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p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假如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因为,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

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采用课件能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间隔,让秦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就充分运用了课件来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的 本篇课文共分两教时教学,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根据本篇课文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教学的目的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精读课文第3——11小节,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秦兵马俑公开课教案

1、导入课题:同学们,在我国陕西有一处历史遗迹被法国前总统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是——(揭示课题)看来你预习的很充分,来,跟着老师一起板书,看到星号,我们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自己学习。 2、理解课题:秦兵马俑指课题:这里的秦是指?(秦朝)俑呢? “俑”是古代用来陪葬的塑像。你知道,秦兵马俑是谁的陪葬品吗?(秦始皇)那课题的意思是?谁来说?对,秦始皇时期留下的陪葬品,就是——读 3、那世界第八大奇迹究竟是怎样的?请大家翻到19课,默读课文,找找哪些段落概括介绍了秦兵马俑?用直线把它划下来。 你找到的是?读出来 结合学生找到的段落随机出示:这段话在文章的哪里?(文章开头概括叫_《总起》(出示)、过渡(这段话在课文的?写在文章中间,还用上不仅……而且……来承上启下,这样的段落,我们称它为《过渡段》)、这段是在?……文章结尾概括全文,叫总结)。 结合幻灯片说:同学们,像这样第一段总起全文,中间用过渡句承上启下,结尾进行总结,可以使文章的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以后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4、自己再读读这三段话,分4人小组合作,从中这三段话中找关键词合作完成国宝档案资料卡,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确。 国宝档案资料卡

师巡视。哪一组先来汇报,请你们组的组长上来…… (重点指导一组写的又快又好的汇报方法) 5、你们小组可真会读书,概括又简洁又准确,还有小组要补充吗?(有:不错,你们读得也很仔细。没有,看来你们都想到一块儿去了。) 谁能把资料卡上所填写的内容连成一句话说一说?(没人举手就教师示范)指名答。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临潼出土,它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绝无仅有的珍贵文物。” 小结: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用找关键段落、关键词的方法进行概括,是一种好方法,以后在学习中可以运用。 6.结合资料卡点出:我们再看,文章对兵马俑哪一部分介绍得最详细?哪个自然段写出了规模宏大?(在学生填的表格上打☆)哪几个自然段写它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马上到书中找一找,找到的请举手。指名答。 好,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文章用什么方法写出了兵马俑规模宏大?(板书:规模宏大) 指名说,这里连用了三个数字,有什么好处?这一段中,还有这样的数字介绍吗?对,作者还用了一连串的数字介绍一号俑坑,看!这就是一号坑。

2.《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秦兵马俑》教案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秦兵马俑 【课题】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秦兵马俑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能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兵马俑图片及辨析兵马俑兵种,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以及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认识其时代特征。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写实手法,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理解兵马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同学们上课,好,请坐。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秦始皇陵未解之谜》视频导入。 问答:视频呈现了什么内容?陵墓与兵马俑。 那大家猜一下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这节课主要讲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 兵马俑是属于什么艺术类型?雕塑。 兵马俑是属于陵墓雕塑还是宗教雕塑?陵墓雕塑。 引入新课题: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板书: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秦兵马俑。(二)新课讲授,感知分析 1.出现的背景 (1)人物背景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13岁时即王位,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中央集权的强 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秦始皇在位时就 开始建造秦始皇陵,其陵墓共56.25万平方公里,历时39 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内设军队——兵马俑,以示皇威。 (2)历史背景 古人崇尚事死如事生,相信人有灵魂,灵魂不死,通过 陵墓进入天堂,从秦汉以来,盛行厚葬,帝王贵族希望死后 升天,仍然过着享乐生活,生前不惜花费巨资修建陵墓。体 现了古代丧葬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