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科学探究题(共10题)

1、某实验小组验证:“Fe+Ag

2 SO

4

=FeSO

4

+2Ag” 反应并进行如下探究,已知银粉为黑

色,22℃时Ag

2 SO

4

的溶解度为 0.8g 。

①22℃ 时,向盛有硫酸银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静置,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并逐渐加深。

② 静置3 小时后观察,烧杯底部仍有黑色粉末,溶液黄色几乎消失。

③ 用pH 试纸检测Ag

2 SO

4

、 FeSO

4

溶液,测得 pH 均小于7 。

回答下列问题:

(1)22℃ 时,硫酸银饱和溶液显___________ 性( 填“ 酸” 、“ 碱” 或“ 中”) ,其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 列出计算式即可)

(2) 取步骤①上层的黄色溶液少许滴加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 。

(3) 某同学由步骤②中“ 仍有黑色粉末” 得出Fe 比Ag 活泼的结论。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思维不严密,因为黑色粉末不一定含Ag ,还可能是___________ ,需要进一步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该实验方案是:取黑色粉末少许___________ 。( 补充完设计方案)

(4) 仍有呈黄色是因为含有Fe 3+ 离子。小组对 Fe 3+ 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a .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物,可产生Fe 3+ ;

b .空气中的O

2

能与 Fe 2+ 反应,可产生 Fe 3+ ;

c .溶液中存在___________ 离子能与Fe 2+ 反应,可产生 Fe 3+ 。

请设计实验证明假设 a 、b 不是产生Fe 3+ 的主要原因。实验方案是:向过量的铁粉中加入

FeSO

4

溶液,振荡静置,观察到 ___________ 时即可证明。

2、操作不当,标签常常易损毁,小滨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损毁的无色液体(标签如

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该瓶液体可能是稀硫酸、 Na

2 SO

4

溶液、 CuSO

4

溶液、 Na

2

CO

3

溶液、蒸馏水中的一种,小滨决定对这瓶液体进行实验探究。

(信息分析)结合试剂标签和提供信息,小滨认为该瓶液体一定不是 ______ 和 ______ ;(收集证据)为了继续确定这瓶溶液的成分,小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 1 )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

中加入少许铁粉

无明显现象该溶液不是 ______

( 2 )另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

加过量 Ba ( NO

3 )

2

溶液,振荡

______

该溶液是 Na

2

SO

4

溶液

( 3 )过滤,向滤渣中滴加过量的稀

硝酸

______

根据所学知识,试写出实验步骤( 2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拓展提升)为防止标签受损,拿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 ______ 。3、某学习小组对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的产物进行探究。

实验 1 甲同学将螺旋状铜丝灼烧至红热,冷却后观察到铜丝表面变为黑色,再伸入质量分数为 25 %的稀硫酸中,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出现蓝色,将铜丝取出洗净;重复上述实验 2 ~3 次,溶液蓝色逐渐加深。

(实验分析)灼烧铜丝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__ 反应。溶液变为蓝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 2 乙同学将螺旋状铜丝灼烧至红热,迅速伸入质量分数为 25 %的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中有红色固体产生,将铜丝取出洗净;重复上述实验 2 ~ 3 次,红色固体逐渐增多,沉淀后滤出红色固体,滤液呈浅蓝色。

(提出问题 1 )红色固体是什么 ?

(查阅资料 1 )① Cu 与 O

2 在高于900℃ 时会反应生成红色的 Cu

2

O 。

② Cu

2 O 能与 H

2

SO

4

发生反应:。

③加热条件下, Cu

2 O 能与 H

2

反应生成 Cu 和 H

2

O 。

(提出猜想)丙同学认为红色固体全部是 Cu ,不含 Cu

2

O 。

(实验验证 1 )学习小组取经过干燥的红色固体,采用如图装置验证猜想。

( 1 )仪器 X 的名称为 _________ 。

( 2 )装置 B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 。

( 3 )实验时,应先将产生的氢气通入装置 C 中,待 _______________ ,再开始加热。 ( 4 )实验中观察到 __________ (填实验现象),说明红色固体中含有 Cu 2 O ,丙同学猜想错误。

(提出问题 2 )实验 2 中有稀硫酸存在的情况下,为什么红色固体中仍含有 Cu 2 O ? (查阅资料 2 ) Cu 2 O 与 H 2 SO 4 反应的快慢与稀硫酸的浓度有关。稀硫酸的浓度越大, Cu 2 O 与 H 2 SO 4 反应越快。

(实验验证 2 )请设计实验验证 “ 稀硫酸的浓度越大, Cu 2 O 与 H 2 SO 4 反应越快 ” 这一结论。简述实验过程(包括操作和现象): ____________ 。

(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 Cu 2 O 、质量分数为 5 %和 40 %的稀硫酸)

(问题解决)因实验 2 中稀硫酸浓度变小, Cu 2 O 与 H 2 SO 4 反应变慢, Cu 2 O 没有完全反应,故红色固体中仍含有 Cu 2 O 。

4、 小聪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好奇的小聪想探究铬( Cr )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邀请你一同参加。

(知识回放)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______ Sn Pb. ( H ) ______ Hg Ag PtAu ,请你在横线上填写对应金属的元素符号。

(作出猜想)猜想 1 . Cr > Fe > Cu :猜想 2 . Fe > Cu > Cr :猜想 3 .你的猜想是 _______ 。

(查阅资料)( 1 )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 2 )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 4 )溶液。

(设计实验)小聪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取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

实验试管 1 试管 2 试管 3

实验操作

铁片

稀硫酸铬片

稀硫酸

铜片

稀硫酸

实验现象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

慢,溶液变为浅绿色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溶液变成为蓝色

_______

(结论与解释)

( 1 )小聪得到的结论是猜想 _______ 正确。

( 2 )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_______ 。

(知识运用)

将铬片投入 FeSO

4

溶液中,反应 _______ (填“ 能” 或“ 不能” )进行。若能进行,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

5、在甲、乙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金属铁片和镁片,再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甲试管中盐酸过剩,乙试管中镁片过量,将两试管中剩余物都倒入废液缸中,充分混合后固体消失,废液缸的液体中没有任何不溶物。

(提出问题)废液缸的液体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小石同学猜想 FeCl

2 、 MgCl

2

小奇同学猜想 FeCl

2

、 MgCl

2

、 HCl

(表达与交流)试管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请写出试管甲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 ;请说出小石同学猜想的理由 _______ 。

(实验探究)为了确定废液缸液体中的溶质,同学们讨论后,最终确定向废液缸中加入适量______ ,在确定溶液中溶质的同时,待充分反应后过滤,还可得到一种金属和只含一种溶质的滤液。

(收集证据)经过实验,同学们观察到 _______ 的明显现象,最终证明小奇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归纳总结)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_______ 。

6、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 Cu 、 Al 、 Ag 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

(学习交流)

( 1 )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 ______ 色固体,乙中溶液颜色变为 ______ 色。

( 2 )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 ______ (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拓展探究)

上述实验后,同学们想进行废液的处理与回收,于是将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混合溶液(即废液)澄清透明。同学们认为应该先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 CuSO

4 和 AgNO

3

,为此,他们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 1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

入 ______ 溶液

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没有

AgNO

3

实验 2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

入 Ba ( NO

3

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废液中含有未反

应完的 CuSO

4

(反思评价)

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实验 2 所得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拓展应用)

同学们尝试从废液中回收铜,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______ (写离子符号)。

7、小雨发现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发现怎么也“吹不灭”,于是对这种蜡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请你和小雨一起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普通蜡烛由石蜡和烛芯制成,吹不灭的蜡烛在普通蜡烛的烛芯外包裹了一层打火石。打火石是在某种金属中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C蜡烛燃烧时包裹在石蜡内的打火石并不燃烧,当吹“灭”蜡烛时,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问题与思考】

(1)蜡烛燃烧时,包裹在石蜡内的打火石并不燃烧,原因是:_____,如果将这种蜡烛熄灭,你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蜡烛芯外包裹的打火石中的金属是什么?

【实验探究】

吹不灭的蜡烛芯外的打火石含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他们决定继续探究。(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讨论交流】

(1)实验3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你认为实验3的方案是否合理_____(填“是”或“否”),如合理请说明理由,如不合理请设计一个方案进一步确认该金属是镁:_____。

8、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Na+2H

2O==2NaOH+H

2

↑。在实验室,小亮先取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

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被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

2SO

4

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

2SO

4

猜想二: Na

2SO

4

和NaOH

猜想三:____________

猜想四: Na

2SO

4

、CuSO

4

和NaOH

分析:小明认为猜想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验证)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溶液为无色猜想_____不成立

实验二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pH=7 猜想_____成立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____(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9、为探究铁的化学性质,某学习小组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他们观察到试管a中铁粉全部溶解,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①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____;试管b中有③______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_____。为进一步确定试管a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和试管b所得固体的组成,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1)试管a中的溶质成分:猜想一:FeSO

4

;猜想二:⑤______。

(2)试管b中固体的组成:猜想三:Cu;猜想四:Fe和Cu。

(实验探究)甲图所示实验结束后,将试管a、试管b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如乙图所示),他们惊奇地发现烧杯内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总结交流)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⑥_______。

(拓展探究)某混合溶液由硫酸铜和硫酸溶液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取192.4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往其中加入33.6g铁粉,充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4g。计算:

(3)原混合溶液中H

2SO

4

的质量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原混合溶液中CuSO

4和H

2

SO

4

的质量比______。

(5)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0、通过化学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1)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

a.Al>Cr>Cu b.Cr>Al>Cu c.Al>Cu>Cr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金属Cr Al Cu

与盐酸反应现象气泡产生缓慢,金

属逐渐溶解

气泡产生激烈,金

属迅速溶解

无气泡产生,金属

无变化

(控制实验条件)(2)打磨三种金属发生的是_______;上述实验使用等浓度的盐酸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3)原假设中正确的是____(填“a”“b”或“c”)。写出铬(铬与盐酸反应后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科学探究题

1、酸AgCl Fe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银无明显现象

【解析】

( 1 )用pH 试纸检测Ag

2 SO

4

、 FeSO

4

溶液,测得 pH 均小于7 ,说明22℃时,硫

酸银饱和溶液显酸性;

22℃ 时,硫酸银的溶解度为0.8g ,硫酸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 )取步骤①上层的黄色溶液少许滴加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可能是溶液中的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银白色沉淀,化学式为:AgCl ;

( 3 )铁粉也是黑色的,故黑色粉末不一定含银,还可能是未反应的Fe ;

铁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银与酸不反应,故可取黑色粉末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如果黑色粉末不溶解,则是银,如果黑色粉末完全溶解,产生气泡,说明是铁,如果黑色粉末部分溶解,说明是铁和银的混合物;

( 4 )溶液显酸性,存在银离子和氢离子,氢离子与亚铁离子不反应,故可能是银离子能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

设计实验证明假设 a 、 b 不是产生铁离子的主要原因,故可向铁粉中加入硫酸亚铁溶液,振荡,观察到无明显现象,说明 a 、b 不是主要原因。

2、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朝向手心

【详解】

信息分析: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该瓶液体是无色溶液,故不是硫酸铜溶液,该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5% ,属于混合物,故一定不是蒸馏水,故填:硫酸铜溶液和蒸馏水;

收集证据:( 1 )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许铁粉,无明显现象,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故该溶液不是稀硫酸;

( 2 )结论为:该瓶溶液是硫酸钠,另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 (NO

3 )

2

液,振荡,硝酸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故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 3 )过滤,向滤渣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硫酸钡和稀硝酸不反应,故现象为:沉淀不溶解;实验步骤( 2 )中发生反应为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提升:为防止标签受损,拿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

3、化合酒精灯干燥 H

2

排净装置内空气 D 中白色固体变蓝取等

质量的 Cu

2

O 分别加入等体积 5% 的稀硫酸和 40% 的稀硫酸中观察, 40% 的稀硫酸溶液变蓝的速度明显高于 5% 的稀硫酸溶液

【分析】

对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的产物进行探究,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氧化铜会溶解到稀盐酸中, Cu 与 O 2 在高于 900℃ 时会反应生成红色的 Cu 2 O 。有稀硫酸存在的情况下, Cu 2 O 能与 H 2 SO 4 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铜,但稀硫酸浓度变小,红色固体中仍含有 Cu 2 O 。 【详解】 【 实验分析 】

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所以溶液变为蓝色。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化合,

【 实验验证 1 】

( 1 )仪器 X 的名称为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 2 )装置 B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水,作为干燥剂,干燥 H 2 ,故填干燥 H 2 。 ( 3 )实验时,应先将产生的氢气通入装置 C 中,排净装置内空气,因为氢气时可燃性气体,混有气体的氢气,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待排净装置内空气,再开始加热。故填:排净装置内空气。

( 4 )若红色固体中有 Cu 2

O, 和氢气一起加热时,反应会生成铜和水,生成的水会使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所以可以观察到 D 中白色固体变蓝,说明红色固体中含有 Cu 2 O ,故填: D 中白色固体变蓝。 【 实验验证 2 】

取等质量的 Cu 2

O 分别加入等体积 5% 的稀硫酸和 40% 的稀硫酸中观察, 40% 的稀硫酸溶液变蓝的速度明显高于 5% 的稀硫酸溶液,得出结论:稀硫酸的浓度越大, Cu 2 O 与 H 2 SO

4 反应越快。故填:取等质量的 Cu 2

O 分别加入等体积 5% 的稀硫酸和 40% 的稀硫酸中观察, 40% 的稀硫酸溶液变蓝的速度明显高于 5% 的稀硫酸溶液。 【点睛】

对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的产物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其产物的组成。 4、 Fe Cu Fe> Cr > Cu 无明显现象 1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和污物 能

【详解】 [ 知识回放 ]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 H ) Cu Hg Ag PtAu 。

[ 作出猜想 ]

猜想要全面,由猜想 1 和猜想 2 可知,猜想 3 强弱顺序为铁、铬、铜,故猜想 3 : Fe> Cr > Cu 。

[设计实验]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在氢后,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则试管 3 中无明显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 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和稀硫酸反应,顺序越靠前,反应越剧烈,试管 1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试管 2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则铬比铁活泼,则得到的结论是猜想 1 正确。

( 2 )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则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和污物。

[ 知识运用 ]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和后面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将其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溶液中,反应能进行。反应为铬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Cr > Fe > Cu ,故将铬片投入 FeSO

4

和硫酸亚铁生成硫酸铬和铁,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减少至消失,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铁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亚铁,镁与酸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镁,甲中剩余的盐酸与乙中剩余的镁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镁镁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生成的可溶性物质和反应剩余的可溶性物质、反应先后顺序

【详解】

表达与交流:

试管乙中,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甲中发生反应为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现象为: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减少至消失,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甲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乙中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充分反应后,甲试管中盐酸过剩,乙试管中镁片过量,将两试管中剩余物都倒入废液缸中,如果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镁和氯化亚铁;

实验探究:

向废液缸中加入某种物质,在确定溶液中溶质的同时,待充分反应后,过滤,还可得到一种金属和只含一种溶质的滤液。故加入的是镁,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如果产

生气泡,说明溶质为 MgCl

2 、 FeCl

2

、 HCl ,如果无气泡产生,说明溶质为FeCl

2

、 MgCl

2

,金属活动性: Mg >Fe >H ,如果稀盐酸过量,镁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镁再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铁,故最后可得到一种金属铁和一种只含氯化镁的溶液;

收集证据:

由以上分析可知,如果同学们观察到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说明说明溶质为 MgCl

2

FeCl

2

、 HCl ,小奇同学的猜想正确;

归纳总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生成的可溶性物质和反应剩余的可溶性物质、反应先后顺序。

6、红蓝能 NaCl (氯化钠)或 KCl (氯化钾)或 HCl (氯化氢、盐酸)(其它合理答案均可)(无“↓” 、未配平扣 1 分,化学式错误扣 2 分) Al 3+

【详解】

学习交流:( 1 )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故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乙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溶液颜色变为蓝色;

( 2 )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铝比铜活泼,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拓展探究:实验 1 :结论为废液中没有硝酸银,硝酸银能与氯化钠(或氯化钾、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可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钠(或氯化钾、氯化氢)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硝酸银;

反思评价: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铝,废液中一定含硫酸铝,硫酸铝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铝,故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含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应用:将过量的铝加入废液中,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铝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故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Al 3+ 。

7、没有与氧气接触用湿抹布盖灭银白

色铁否将打火石放入到硫酸铝的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问题与思考}

(1)包裹在石蜡内的打火石被石蜡覆盖不能与氧气接触,所以包裹在石蜡内的打火石并不燃烧,故填没有与氧气接触;

当吹“灭”蜡烛时,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所以如果将蜡烛熄灭,采用的方法是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来熄灭,如用湿抹布盖灭,故填用湿抹布盖灭。 {实验探究}

1、金属镁、铝、铁均为银白色固体,金属铜是红色固体,如果打火石中的金属一定不是铜,则打火石呈银白色,故填银白;

2、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于水后溶液呈浅绿色,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后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氯化亚铁,则打火石中的金属一定不是铁,故填铁。 {讨论交流}

(1)实验3中的反应是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与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Mg+CuSO 4=MgSO 4+Cu ;

(2)打火石含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而其中的镁、铝均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固体铜,即打火石含的金属还可能是铝,所以实验3的方案是不合理,故填否; 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如果进一步确认该金属是镁,可以进行如下实验:将打火石放入到硫酸铝的溶液中,如果观察到有白色固体析出,则可以确定打火石中的金属为镁,故填将打火石放入到硫酸铝的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8、 硫酸钠和硫酸铜 四 2 NaOH+ CuSO 4= Na 2SO 4+Cu (OH )2 三 溶液不变为红色 一 能 【解析】

(1)当硫酸铜过滤时,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硫酸铜;猜想4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故猜想4不正确;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 NaOH+ CuSO 4= Na 2SO 4+Cu (OH )2

(2)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没有硫酸铜;则猜想3不成立;猜想2不成立,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故现象为溶液不变为红色;硫酸钠溶液显中性,故猜想1成立;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9、 浅绿 Fe+H 2SO 4=FeSO 4+H 2↑ 红 Fe+CuSO 4=FeSO 4+Cu H 2SO 4和FeSO 4 猜想二和猜想四 19.6g 160:49 45.6%

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观察到试管a中铁粉全部溶解,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绿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

2SO

4

=FeSO

4

+H

2

↑;试管b中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

铁,有红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

4=FeSO

4

+Cu;

提出猜想:(1)试管a中的溶质成分:猜想一为铁和硫酸恰好反应,无硫酸剩余,所以溶质

只有FeSO

4;猜想二为硫酸过量,溶质为剩余的H

2

SO

4

和生成的FeSO

4

总结交流:甲图所示实验结束后,将试管a、试管b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发现烧杯内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是有铁剩余和硫酸剩余的情况,对应的正确猜想为猜想二和猜想四;

设:溶液中H

2SO

4

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消耗的铁的质量为z。

x=19.6g

y=30.4g

z=11.2g

则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33.6g﹣11.2g=22.4g;

设:硫酸铜的质量为a,生成的铜的质量为b,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为c。

a=64g

b=25.6g c=60.8g

原混合溶液中CuSO

4和H

2

SO

4

的质量比64g :19.6g =160:49;

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点睛】

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所有加入物质的质量总和减去生成的气体、沉淀质量以及没有参加反应的不溶物的质量。

10、物理变化盐酸的浓度不同,会影响反应产生的气体的速率aCr+2HCl===CrCl

2+H

2

【解析】

(2)打磨三种金属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上述实验使用等浓度的盐酸溶液的理由是盐酸的浓度能够影响反应速率;(3)铬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铝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慢,说明铝比铬活泼,铜和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说明铝和铬都比铜活泼,原假设中正确的是a;铬与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铬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r+2HCl═CrCl

2+H

2

↑。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专题含答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专题 1、某实验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性质。 [实验目的] 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 [设计并实施实验] 小组内的3位同学分别做了下述实验: (1)实验中,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推测甲同学开始时没有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对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为什么打磨过的铝片放入到CuCl2溶液和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不同呢?[微观探析] 查阅资料可知两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3)图中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l和CuCl2溶液、CuSO4溶液反应的微观本质是Al和Cu2+反应生成 Al3+和__________。 [提出猜想] 根据上述图示,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产生现象不同的原因是CuCl2溶液比CuSO4溶液中含有的Cu2+浓度大。 猜想2:溶液中Cl-对Al和Cu2+反应有促进作用。 猜想3:溶液中SO42-对Al和Cu2+反应有阻碍作用。 [设计并实施实验] (5)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2得到的结论证据不充足,其理由是溶液中的__________对实验可能有干扰。 (6)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排除了上述干扰,并模仿实验2又设计了一组3支试管的实验,证明了猜想3也成立。请在下列方框中画出实验设计图示。 2、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 汞 B. 铜 C. 铝 D. 铁 2、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牛奶 B. 面粉 C. 花生油 D. 氯化钠 3、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形成酸性溶液的是() A. 蔗糖和水 B. 酒精和水 C. 氯化钠和水 D. 氢氧化钠和水 二、填空题 4、金属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包括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4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下列情况不成立的是() A. 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B. 铜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C. 银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D. 金在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三、实验题 6、取两块表面为黑色的铁块,一块为纯铁,另一块为铁碳合金。将它们块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纯铁在上层,产生气

体速率较慢;铁碳合金在下层,产生气体速率较快。对此现象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纯铁和酸反应速率较慢,是因纯铁的熔、沸点较高 B. 铁碳合金的熔点较低,且其中的碳元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C. 该实验说明纯铁和铁碳合金在空气中都能被氧化而发生化学 腐蚀 D. 将这两块表面为黑色的铁块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纯铁的溶解速率仍较慢 四、计算题 7、将一定量的锌与100mL 18.5mol/L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33.6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的pH=0,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锌完全溶解后,酸有剩余,剩余的H2SO4 为0.54mol B. 反应中共消耗H2SO4 1.85mol C.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的BACL2,不会有沉淀生成 D. 反应中共消耗H2SO4 1.625mol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铝是活动性最强的金属,因此C是正确答案。 2、D. 氯化钠能溶于水形成溶液,而牛奶、面粉、花生油不溶于水,因此D是正确答案。 3、D. 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溶于水后会发生中和反应,使溶液呈现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综合测试题-中考复习(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综合测试题-中考复习 【一】 1. 小明发现家里久置未用的铜盆表面出现一些绿色物质,查阅资料得知该绿色物质叫铜绿, 化学名称为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他收集一些铜绿做了如下探究: (1)取适量铜绿加热,固体变为黑色;产生无色气体,用白色的无水硫酸铜检验变蓝色;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该气体,石灰水变浑浊。则铜绿加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另取少量铜绿投入稀硫酸,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结合铁生锈条件的有关知识,小刚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 实验探究铜制品锈蚀的条件: 〖猜想〗由于铜绿中增加了氢、碳、氧三种元素,则有: 猜想I :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CO 2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猜想II :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O 2、CO 2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验〗小刚设计了几个实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①蒸馏水需经煮沸、密闭冷却,其目的是除去 。 ②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只有试管 (填编号)有铜绿生成,则猜想Ⅱ正确。 〖反思〗 (4)有同学认为该组实验设计不够严谨,应该补充的一个对比实验是 。 (5)如果将d 试管内的O 2和CO 2换成空气,能发现铜生锈吗?为什么 。 2.某同学取一块表面完全锈蚀的生铁片进行了以下探究: (1)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用一干冷的玻片置于试管口上方。 ________________ 固体中含有水。 ② 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溶液颜色。 溶液呈__________色。 固体中含有Fe 2O 3。 ③ 收集步骤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 ________________。 有爆鸣声。 固体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 ④ 将上面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 有黑色固体。 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c 植物油 蒸馏水 2 O 2 CO 2 CO 2 蒸馏水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含答案) 夯实基础 1.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盐酸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 ①CuCl 2②FeCl 2 ③MgCl 2 ④FeCl 3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 Y Z B.X Z Y C.Y Z X D.Z Y X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B.Ag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l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4.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 ) A.Zn、NaCl、CuCl 2 (过量) B.Fe(过量)、Cu(NO 3) 2 、AgNO 3 C.Fe(过量)、KNO 3、CuCl 2 D.Cu(过量)、FeCl 2 、HCl 5.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燃素说的信仰者。1766年,他用铁、锌、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气”,并将其表示为: 烧渣+φ+酸===烧渣+酸+φ 金属盐“可燃空气” 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空气”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 B.上述六种金属包括铜

C.“可燃空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D.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6.已知2Fe(NO 3) 3 +Cu===2Fe(NO 3 ) 2 +Cu(NO 3 ) 2 。向硝酸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 定质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不含铁,滤液中含有硝酸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不含硝酸铁,可能含有硝酸铜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铁和硝酸铜 7.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 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 g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 ) A.偏向左边 B.偏向右边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8.根据下面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图K15-1 (1)上述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________。 (2)按年代最早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是________。 (3)已知:①X+H 2SO 4 ===XSO 4 +H 2 ↑; ②Y+2ZNO 3=== Y(NO 3 ) 2 +2Z; 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 则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______(填字母)。 A.Cu、Hg、Ag B.Fe、Cu、Ag C.Mg、Zn、Fe 能力提升 1.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下列图像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科学探究题(共10题) 1、某实验小组验证:“Fe+Ag 2 SO 4 =FeSO 4 +2Ag” 反应并进行如下探究,已知银粉为黑 色,22℃时Ag 2 SO 4 的溶解度为 0.8g 。 ①22℃ 时,向盛有硫酸银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静置,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并逐渐加深。 ② 静置3 小时后观察,烧杯底部仍有黑色粉末,溶液黄色几乎消失。 ③ 用pH 试纸检测Ag 2 SO 4 、 FeSO 4 溶液,测得 pH 均小于7 。 回答下列问题: (1)22℃ 时,硫酸银饱和溶液显___________ 性( 填“ 酸” 、“ 碱” 或“ 中”) ,其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 列出计算式即可) (2) 取步骤①上层的黄色溶液少许滴加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 。 (3) 某同学由步骤②中“ 仍有黑色粉末” 得出Fe 比Ag 活泼的结论。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思维不严密,因为黑色粉末不一定含Ag ,还可能是___________ ,需要进一步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该实验方案是:取黑色粉末少许___________ 。( 补充完设计方案) (4) 仍有呈黄色是因为含有Fe 3+ 离子。小组对 Fe 3+ 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a .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物,可产生Fe 3+ ; b .空气中的O 2 能与 Fe 2+ 反应,可产生 Fe 3+ ; c .溶液中存在___________ 离子能与Fe 2+ 反应,可产生 Fe 3+ 。 请设计实验证明假设 a 、b 不是产生Fe 3+ 的主要原因。实验方案是:向过量的铁粉中加入 FeSO 4 溶液,振荡静置,观察到 ___________ 时即可证明。 2、操作不当,标签常常易损毁,小滨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损毁的无色液体(标签如 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该瓶液体可能是稀硫酸、 Na 2 SO 4 溶液、 CuSO 4 溶液、 Na 2 CO 3 溶液、蒸馏水中的一种,小滨决定对这瓶液体进行实验探究。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一、单选题 1.金属(Ti)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子等方面的必须原料。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 反应制得金属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Mg Δ Ti+2MgCl2,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无法确定 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2(CO)——通入氧气点燃 B.Cu(CuO)——通入O2加热 C.FeCl2(CuCl2)——加入足量铁粉 D.Fe粉(Cu粉)——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3.字母A、B、C、D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①A+BSO4=ASO4+B、②C+H2SO4=CSO4+H2↑、③B+2DNO3=B(NO3)2+2D.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金属C不可能是铝 C.上述反应只能确定A、B、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若A、B、C、D分别为铁、镁、铜、银中的一种,则金属B一定为铁 4.金属M与Cu(NO3)2溶液发生反应:M+Cu(NO3)2=Cu+M(NO3)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金属M不可能是铝 B.M一定发生反应:M+2AgNO3=2Ag+M(NO3)2 C.若M为镁,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较反应前减少 D.恰好完全反应后,M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一定由蓝色变为无色 5.某位同学对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其中正确 ..的是() A.洁净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氧化镁 C.点燃一氧化碳,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D.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蓝色 6.从《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C.“釜底抽薪”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熬胆矾铁金,久之亦化为铜”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7.下列有关生铁和不锈钢的说法错误的是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答案及解析 1..如图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滴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C.等质量的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答案】 AB 【解析】 A、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滴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所以对于酸来说刚开始滴加金属是过量的,酸与金属反应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但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消耗完,然后另一种金属会继续反应,等质量的金属铝生成的氢气比镁生成的多,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A正确; B、向氢氧化钡中逐渐的滴加硫酸,两者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溶质的质量会逐渐的减少,恰好完全反应,溶质质量为零,再滴加硫酸,溶质质量是硫酸,会逐渐的增加,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B正确; C、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粉末状的石灰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快,用的时间少,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C错误; D、碳和氧化铜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固体质量会逐渐的减少,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保持不变,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D错误.故选:A、B 【考点】酸碱盐、金属的性质 2.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锌粉与稀硫酸反应的曲线是:(填 a 或 b) (2)对于曲线a表示的反应,(填化学式)有剩余。 (3)若有一种金属剩余,则剩余的金属一定是(填化学式) 【答案】(1)a (2)H 2SO 4 (3)Fe 【解析】由关系图生成的氢气不同,可知金属反应完全无剩余,因为金属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金属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合价相同时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时,相对原子质量小的生成的氢气多,可知(1)表示锌粉与稀硫酸反应的曲线是:a; (2)对于曲线a表示的反应 H 2SO 4 有剩余的情况;(3)若有一种金属剩余,则剩余的金属一定是Fe。 【考点】金属的性质 3.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Z、Y、X B.X、Y、Z C.Y、X、Z D.X、Z、Y 【答案】B 【解析】“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的活动性排在氢的前面,而Y的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表面没有变化”。说明Y的活动性排在银的前面,而Z的活动性排在银的后面。因此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应是X、Y、Z。所以应选B项。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4.某些电子集成电路常用黄金镀膜。废旧电子产品上的黄金通过某种溶液的溶解后,加入某种金属,即可回收。对黄金在电子产品上的应用和回收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集成电路用黄金镀膜可防止线路氧化 B.回收时往溶液中加入的金属可以选用铜 C.回收时溶解黄金的溶液不会是硫酸 D.回收时加入的金属与溶液发生了化合反应 【答案】 D 【解析】 A.集成电路用黄金镀膜可防止线路氧化是正确的叙述,因为金属金的活动性较弱;B.回收时往溶液中加入的金属可以选用铜是正确的叙述,因为金属铜的活动性比金属金强;C 选项C.回收时溶解黄金的溶液不会是硫酸,是正确的叙述,因为金属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D选项回收时加入的金属与溶液发生了化合反应是错误的叙述,发生的是置换反应,故答案选择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5.(8分)小明把过量锌粒加入有盐酸的试管中,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气体的速度逐渐加快,一段时间后逐渐减慢,最后停止产生气体。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也先随之升高,最后下降到室温。于是,小明设计实验来探究“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和同体积盐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测得实验数据如下:某金属与同体积盐酸溶液反应实验数据表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训练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训练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银白色金属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③熔点较低④密度比水小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各项中钠的物理性质都是正确的。 答案: D 2.关于钠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同的质子数 B.钠原子易失一个电子,表现强氧化性 C.不同条件下,钠单质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D.自然界中钠元素只以化合态存在 解析:钠原子易失一个电子,表现强还原性。 答案: B 3.小明家中收藏了一件200年前的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仍保存完好。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不易被氧化 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解析: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铝能与空气里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从而保护内部的金属Al不被继续氧化。 答案: D 4.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 ) A.水 B.湿抹布

C.泡沫灭火器 D.干沙 解析:Na着火生成的Na2O2能与H2O、CO2反应生成O2,使火势更旺。 答案: D 5.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 C.稀盐酸 D.AlCl3溶液 解析:先用排除法将D项排除,Fe与AlCl3溶液不反应,Fe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时,每加入56 g铁,放出2 g氢气,溶液质量会增加,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每加入56 g铁,会析出64 g铜,溶液质量会减轻,故选B。 答案: B 6.下列实验描述,符合事实的是(多选)( ) A.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暗,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 B.用坩埚钳夹住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 C.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D.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有液态的铝滴落下来 解析:镁带与铝条在空气中点燃的现象不一样: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铝箔在酒精灯上点燃,并没有耀眼的白光也没有液态的铝滴落下来。 答案: AB 7.钠露置在空气中,其变质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物质是( ) A.Na2O B.NaOH C.Na2CO3 D.NaHCO3 解析:Na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为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不可能会有NaHCO3生成。

2021年九上科学期中复习-常见的物质_金属_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3

2021年九上科学期中复习-常见的物质_金属_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3 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 1、 (2017长春.九上期末) 为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工业废水的绽合利用,设计了以下流程图并完成了回收铜和硫酸亚铁的实验.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 (2)固体A的成分为________; (3)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 (2020沙坪坝.九上期末) 金属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应用广泛。 (1)铜可用来制作导线,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___。 (2)天津的解放桥是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它是天津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①钢属于________(填“单质”、“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③建造这座桥大约用了112t铁,理论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________t。(3)为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步实验。

①第1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②第2步实验中,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溶液甲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 B、FeSO 4 溶液 C、CuSO 4 溶液 D、ZnSO 4 溶液 3、 (2016郴州.九上期末) 2015年郴州市举行第三届矿博会,向国内外展现郴州“矿晶之都”的魅力。 (1)我市有色金属蕴藏丰富,开采出来的矿物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尽管金属资源丰富,但仍需有效保护,措施有 ________(任写一条)。 (2)某铜矿附近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 4、CuSO 4 的废 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如图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①中,金属X是 ________,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 (2017新昌.九上期末) 小明发现海边的铁器很容易生锈,从而猜测氯化钡能加快铁的锈蚀.设计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在A、B、C、D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钉、浸过食盐水的细铁钉、浸过清水的细铁钉、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细铁钉,两天后观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习题 (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巩固提升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泰安泰山二模)在Cu(NO3) 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 C.滤液中一定无AgNO3 D.滤液中可能有三种金属离子 2、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 () A.铁+稀盐酸 B.铜+稀盐酸 C.银+稀盐酸 D.铜+硝酸银溶液 3、(2021·衢州中考)小科为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4、探究铁、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B.有镁片的试管外壁发烫 C.铁片与盐酸反应速率最快 D.它们的活动性Cu>Fe>Mg 5、(2021河南信阳商城一模)某镁样品中混有Zn、Fe、Al、Cu中的两种,取24 g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2 g H2,则此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金属杂质是() A.Fe和Al B.Fe和Zn C.Zn和Al D.Al和Cu 6、(2019·益阳中考)下列四种金属中,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H2的是() A.Cu B.Ag C.Zn D.Hg 7、(2021安徽阜阳颍州三模)向盛有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缓加入锌粉,使锌粉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现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加入锌粉的质量为横坐标,以烧杯中固体质量为纵坐标,小科同学分别做出了甲、乙、丙图像。其中A点表示锌粉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金属_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金属_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 1、 (2019杭州.中考模拟) 小乐利用长、宽和厚度均相同的锌片、铁片与铜完成了以下实验: (1)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①用砂纸打磨金属片,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②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了实验Ⅰ、Ⅱ两种合理的方案,如图甲所示。若X、Y是两种不同的试剂,则X、Y中溶质的化学式依次为 ________; (2)利用锌片和铜片制作电池 ①小乐从课本中得知,将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插入稀硫酸,就可以组成一个电池,铜片和锌片是电池的两个电极,且溶液中部分离子移动的方向和电极上电子移动的方向如图乙所示。此电池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若要用电压表测此电池的电压,则电压表的负接线柱应与________相连(填“铜片”或“锌片”);

②小乐从课本中还知道,若在水果中插入锌片和铜片可以制得水果电池,于是她完成了如下实验: 编号电极材料水果品种电极间距/cm 电压/mV 1 锌铜菠萝 3 900 2 锌铜苹果 3 650 3 铁铜苹果 3 450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研究的结论:________。(写一条) 2、 (2017浙江.中考模拟) 研究金属与水的反应是研究金属化学性质的重要手段。较高温度下铁粉能与水蒸气反应是铁作为一种较活泼金属的有力证据。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成功地完成了该实验。在高温下普通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与铁在氧气中的燃烧产物相同)和氢气,氢气可以在装置右端的支管处被点燃。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同学们对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 ①A处湿沙子的作用是________; ②D处气体通过水的目的是使氢气中混有的________,使氢气更纯净易于点燃。 3、 (2017宁波.中考模拟) “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O==2NaOH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 2 +H ↑。 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甲>乙>丁>丙B.丙>丁>乙>甲 C.丙>乙>丁>甲D.乙>丁>丙>甲 2.汞合金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补牙材料。汞合金补牙材料中除含有汞外,还含有锌、锡、铜等金属。下列有关该汞合金补牙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汞合金的熔点比汞低B.食用酸性较强的食物对该材料有腐蚀性C.汞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锡的大D.汞合金是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3.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 Y Z B.X Z Y C.Y Z X D.Z Y X 4.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Fe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Fe粉等质量的Zn粉,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天平最终仍然平衡B.天平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C.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盘D.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 5.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正确的方案是 () A.①或④B.①或②C.②或③D.③或④ 6.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容器底部有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B.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的Fe2+和Cu2+ C.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和铜D.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Fe2+ 7.金属M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 +2AgNO3=M(NO3)2+2A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的溶液可能为蓝色B.金属M可能是铝 C.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D.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改变 8.金属钴(Co)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在化合物中钻元素常显+2、+3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Cl3读作“氯化亚钴 B.CoCl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金属铜不能与CoCl2溶液发生反应 D.CoCl2中钻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9.有X、Y、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有气泡冒出,把X投入到Y的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金属_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金属_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 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 1、 (2020武威.中考模拟)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铂金饰品 B 铁锅 C 铝导线 (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四种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 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 (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4)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露天放置的钢铁容易生锈,钢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发生化学应,若除去铁生锈可用稀盐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工业生产中常用10%的稀盐酸来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实验室若要配制该盐酸200g,则需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mL)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实验室在配制10%的稀盐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仪器有________。 (7)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 t含Fe 2O 3 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 含Fe 98%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___t。 2、 (2020江苏.中考模拟)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铁、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铁比铜________(填“强”或“弱”)。写出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推断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推断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推断题(共10题) 1、 A~G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 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 ,其中 B 用于铅酸蓄电池, D 是一种蓝色溶液, G 是一种浅绿色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物质 B 的化学式为 _____ 。 ( 2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 3 )反应①②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否相同 ___ ( 填“ 是” 或“ 否”) 。 ( 4 )写出 E 的一种用途 _____ 。 2、按要求填空: ( 1 )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贴标签的红色粉末,已知是铜粉和氧化铁粉末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刚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物质,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小明各取少量两种红色粉末,分别加入 A 、 B 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盐酸,振荡,观察到 A 试管中的红色粉末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B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 A 试管中加入的红色粉末是 ______ (填化学式)。 ②小刚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了一种试剂,也成功鉴别了上述两种红色粉末。则小刚所选的试剂是 ______ (填选项序号之一)。 A .水 B . NaCl 溶液 C . AgNO 3 溶液 D . NaOH 溶液 ( 2 )已知某无色溶液 A 中的溶质可能是 NaNO 3 和 Na 2 CO 3 或两者之一,另有一种无色 溶液 B ,其中的溶质可能是 MgCl 2 和 MgSO 4 或两者之一、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探究,实验 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附答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2018北京顺义一模)下列物质,不能与铁发生反应的是( ) A.氧气 B.硫酸铜溶液 C.硫酸锌溶液 D.稀硫酸 2.(2018 河南一模)向CuCl2和Zn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铝粉,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不可能是( ) A.Zn B.Cu和Zn C.Cu D.Cu、Zn、Al 3.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锌粉与稀盐酸反应的曲线为(填“a”或“b”)。 (2)对于a曲线表示的反应, (填名称)有剩余。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2018河南一模)有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共重20 g,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1 g 氢气,混合物可能的组成是( ) A.Zn和Fe B.Cu和Zn C.Mg和Cu D.Fe和Cu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 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同学们经讨论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3)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用于实验的两支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并对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不溶物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向过滤得到的不溶物中加稀硫酸。 ①若无气泡产生,则不溶物的成分是 ; ②若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2018上海黄浦二模,20,★☆☆)向含有少量硝酸银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有关滤渣和滤液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 ) 选项 A B C D 滤渣 Ag Ag 、Fe Ag Ag 、Fe 滤液 Fe(NO 3)2 Fe(NO 3)2 AgNO 3、 Fe(NO 3)2 AgNO 3、 Fe(NO 3)2 2.(2017重庆中考冲刺六模,9,★☆☆)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 1 min 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 1 min 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快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综合题(共10题) 1、“ 十四五” 期间,我国将独立完成“ 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建造。 (1) 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有液氢、煤油等。 ①氢气目前还不能在生活和生产中大规模使用的原因之一是 _______ ( 填字母 ) 。 a 制取成本高 b 产物无污染 c 燃烧热值高 ②为使煤油充分燃烧,一是要有足够的氧气,二是 _______ 。 (2) 长期驻留空间实验室会导致航天员肌肉萎缩、骨钙丢失。通过航天食品摄取优质蛋白质、补充钙元素有利于维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 ①下列航天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_______ ( 填字母 ) 。 a 脱水米饭 b 鱼香肉丝 c 冻干水果 ②可在航天食品中添加 _______ ( 填字母 ) 来补钙。 a C 12 H 22 O 14 Ca b FeC 6 H 6 O 7 c KIO 3 (3) 舱段建造使用的新型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是由颗粒状的铝和碳化硅 (SiC) 复合而成。 ①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_______ 。 ②制取 SiC 的反应为。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 填字母 ) 。 a SiO 2 是由 Si 原子和 O 2 分子构成 b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 c 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 CO 质量 2、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 (1)铁锅用来炒菜,主要是利用铁的_____性(填“导热”或“导电”)。(2)下图为洁净铁钉的有关实验。

①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中铁钉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_____发生化学反, ③中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某炼铁厂要冶炼含杂质的生铁,需要含赤铁矿石的质量是_____t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4)某金属粉末可能由镁、锌、铁、铝、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4g,向其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得到无色溶液,固体无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样品中一定含有镁 B 样品中一定不含有银,可能含有铁 C 所得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12g D 加入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3、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 (1)铁是世界上年产量第一的金属。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得到的生铁可炼成钢。 (2)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 2(OH) 2 CO 3 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 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中的甲和______(填序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课时 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 01 知识管理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 、 铝:镁、铝在________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 拨:铝在空气中与________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________的________,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________。 铁 、 铜: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点燃 Fe 3O 4,2Cu +O 2=====△ ________。 金 、 银:在________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真金不怕火炼”就是对金的化学性质的描述。 结 论:除金、银外,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2.镁、锌、铁、铜等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盐酸 稀硫酸 镁 剧烈反应,有________产生 锌 发生反应,有________产生 铁 反应缓慢,有________产生 铜 ________ 结 论:根据反应时是否有H 2产生将金属分为两类: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H 2的金属有________;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H 2的金属有________;根据铁、镁、锌、铜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可得出: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依次________。 3.置换反应 定 义:由一种________与一种__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与另一种________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 达 式:A +BC ―→B+AC 02 基础题 1.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它不仅被视为美好和富有的象征,而且还以其特有的价值造福于人类。常言道:“真金不怕火炼”主要是指金( ) A .熔点高 B .延展性好 C .有金属光泽 D .化学性质稳定 2.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 ①Mg ②Al ③Fe ④Au ⑤Cu A .①和③ B.只有③ C .③④⑤ D.③和⑤ 3.下列金属单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是( ) A .Cu B .Zn C .Mg D .Fe 4.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2H 2O=====通电 2H 2↑+O 2↑ B .H 2+CuO=====△ Cu +H 2O C .S +O 2=====点燃 SO 2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Z的硝酸盐、W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一”,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X Y Z W 盐酸√——√ Z的硝酸盐√ W的硝酸盐√— A.X>W>Y>Z B.X>Y>W>Z C.W>X>Y>Z D.Y>W>Z>X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详解】 Y、Z与盐酸不反应,则Y、Z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X、W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X、W>H>X、Z,则只要验证Y、W、X、Z的金属活动性即可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Y能与Z 的硝酸盐反应,则Y的金属活动性比Z强,X能与W的硝酸盐反应,则X的活动性比W 强,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W>Y>Z。故选A。 【点睛】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2.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质的种类、金属单质种类均为3种 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两者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

C.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 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铜>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详解】 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铁的量少,没有将硝酸铜和硝酸银全部置换出来,金属单质不可能是三种,故A错误; 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硝酸银没有全部被置换出来,硝酸铜没有参加反应,硝酸铜的质量相等,但是溶液的质量不相等,故硝酸铜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B错误; C、当溶质种类为两种时,硝酸银全部被置换为银,硝酸铜可能有部分被置换为铜,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是2种,故C正确; 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表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金属单质至少两种,不可能为1种,故D错误,故选C。 3.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 Y Z B.X Z Y C.Y Z X D.Z Y X 答案:A 解析:A 【解析】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是三种金属中最活泼的金属,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说明Y的活动性强于Z,故其活动性顺序为X>Y>Z。故选A。 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对Cu-Zn合金、Fe-Cu合金、Fe-Zn合金、Fe-Al合金进行研究,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38g气体。则该合金可能是() A.Cu-Zn合金B.Fe-Cu合金C.Fe-Zn合金D.Fe-Al合金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可知,采用平均值计算,设金属为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