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知识点的认识】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包括南欧、北非沿海、西亚、中亚、我国的西北和西南、印度北部、中南半岛西部和马来群岛等地.

大洋海岭(中脊)火山地震带,包括大西洋中脊,印度洋海岭、东太平洋中隆(海丘)等地.

大陆裂谷火山地震带,主要指东非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下游,向北经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红海,直到死海和约旦河谷.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带,面积占世界火山地震带的一半,经常发生火山活动或地震,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占世界地震总能量的五分之四,我国华北、东北发生的地震,也与此带的地壳活动有关.

【命题的方向】

例:(2014•贵州)若发生地震,下列避震方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A.在家中,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

B.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C.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物体保护头部

D.在野外,躲在山脚、陡崖下、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山下方向跑、逃离泥石流

分析: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有: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掌握正确的防震知识,具备正确的自我保护常识,有助于减轻伤害

解答: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就近暂时躲避,躲在卫生间的墙角下,或躲在床铺底下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不能使用电梯,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在教室,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在房间里要及时关闭电源,熄灭炉火等,在室外要到比较开阔的平地处躲避,千万不要到高大建筑物、水坝、高压电线旁躲避;远离山脚、陡崖,遇到山崩、滑坡时,向山崩、滑坡、泥石流物质流向垂直的方向跑;故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要理解牢固记忆.

【解题思路点拔】

此考点关键是熟记主要地震带的分布以及原因.我国也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1/ 1

中国主要地震带及历史震中分布图(组图)

中国主要地震带及历史震中分布图(组图) 图为中国主要地震带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第6期) 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如果这句话不是出自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韩竹君研究员之口,我会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谎言。 “不是日本吗?”我脱口而出。 “当然,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和日本一样,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他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中国人常为“我们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自豪,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这7%的国土上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世界上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中国人抗震意识的薄弱,是我国和日本最大的区别。 以地质学家的专业眼光来看,这却是毫不意外:地震是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的。在中国,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再加上欧亚板块深部地球动力作用的影响,巨大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十分发育,而这些断裂又正是大地震的温床。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大陆的几乎所有的8 级和80-90%的7级以上的强震都发生在这些断裂的边上。

西部地震频度高,东部地震影响大 “都说中国发生地震多,可是我们为什么没有觉察呢?”我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邓乃恭研究员提出了这个问题。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汶川大地震以前,我国近年的大地震是哪次?”“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我仔细想了想才回答。 “不对,其实在2001年就有一场8.1级的地震——东昆仑地震。因为发生在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所以并不被大众所知了,中国西部的很多地震都是这样。”邓乃恭的手指在《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上自北向南沿贺兰山、六盘山、秦岭、大凉山一线划过:“这是南北地震带,它把我国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西部地区的地震在频度和烈度上都远远高于东部地区。地震‘偏爱’西部,往往西部发生5、6场地震,东部才发生1场地震。原因就是我国的‘邻居’印度板块太‘热情’,不断北移,把西部地区挤得太厉害了。” (刘晶晶/文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6期) 图为北京断裂分布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第6期) 华北地震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地震区,它对北京、天津、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等10个省和直辖市都有影响。这一地区又是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中心,就像是中国的心脏,心脏一旦遭到大震,全身都会倍受打击。

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知识点的认识】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包括南欧、北非沿海、西亚、中亚、我国的西北和西南、印度北部、中南半岛西部和马来群岛等地. 大洋海岭(中脊)火山地震带,包括大西洋中脊,印度洋海岭、东太平洋中隆(海丘)等地. 大陆裂谷火山地震带,主要指东非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下游,向北经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红海,直到死海和约旦河谷.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带,面积占世界火山地震带的一半,经常发生火山活动或地震,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占世界地震总能量的五分之四,我国华北、东北发生的地震,也与此带的地壳活动有关. 【命题的方向】 例:(2014•贵州)若发生地震,下列避震方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A.在家中,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 B.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C.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物体保护头部 D.在野外,躲在山脚、陡崖下、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山下方向跑、逃离泥石流 分析: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有: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掌握正确的防震知识,具备正确的自我保护常识,有助于减轻伤害 解答: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就近暂时躲避,躲在卫生间的墙角下,或躲在床铺底下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不能使用电梯,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在教室,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在房间里要及时关闭电源,熄灭炉火等,在室外要到比较开阔的平地处躲避,千万不要到高大建筑物、水坝、高压电线旁躲避;远离山脚、陡崖,遇到山崩、滑坡时,向山崩、滑坡、泥石流物质流向垂直的方向跑;故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要理解牢固记忆. 【解题思路点拔】 此考点关键是熟记主要地震带的分布以及原因.我国也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1/ 1

地球上的主要地震带

地球上的主要地震带 地球是一个活跃的行星,其地壳不断发生变动。地震是地壳运动的 一种表现,是由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引起的地表振动现象。地震不仅给 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还对我们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 地球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分布规律,我们 可以从地球上主要的地震带入手。 地震带是指地震活动频繁的区域,通常与板块运动和地壳构造有关。全球主要地震带主要有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阿尔卑斯—喜 马拉雅地震带、新贝加尔地震带和大陆岛弧地震带等。下面将一一介 绍这些地震带的特点。 1. 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也是全球面积最大的 地震带。它沿太平洋的东部扩展,包括东亚地震带、南美地震带、北 美地震带和西南太平洋地震带等。这个地震带的地震活动频繁,地震 能量释放巨大,是世界上发生大地震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2. 欧亚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是全球最长的地震带之一,主要位于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包括地中海地震带、高加索地震带、亚洲内陆地震带等。这个地 震带的地震活动频繁,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地震,如1556年的汶川地 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3.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是欧亚大陆的重要地震带,主要位于欧亚大陆的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这个地震带的地震活动频繁,地震能量较大,有许多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 4. 新贝加尔地震带: 新贝加尔地震带是俄罗斯境内的一个重要地震带,位于贝加尔湖及其周边地区。这个地震带的地震活动频繁,地震能量巨大,是俄罗斯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 5.大陆岛弧地震带: 大陆岛弧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地区,包括环太平洋的日本群岛和印度洋的印度尼西亚群岛。这个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地震引发的火山活动也较为常见。 总的来说,地球上的主要地震带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欧亚地区、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地区、贝加尔湖及周边地区、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地区。这些地震带的地震活动频繁,地震能量巨大,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加强地震预警体系的建设和地震科学研究的开展,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简述全球主要地震带

简述全球主要地震带 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现象,它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带是指全球范围内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球板块交界处。全球主要地震带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北美地震带和南美地震带等。 1. 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也被称为“环太平洋火山带”或“太平洋火山带”,它是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该地震带环绕太平洋,跨越了太平洋沿岸的地区,包括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西兰、智利等国家。这个地震带是因为太平洋板块与其他板块(如北美板块、南美板块、欧亚板块等)相互碰撞、相互挤压而形成的。这里的地震频繁且强度较大,经常伴随着火山喷发和海啸,给周边地区带来严重的灾害。 2.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是全球另一个重要的地震带。它是由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沿着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延伸。这个地震带包括了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如希腊、土耳其、意大利等)以及喜马拉雅山脉周边的地区(如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这里的地震频繁且强度较大,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是欧洲地区的一个重要地震带。它是由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沿着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延伸。这个地震带包括了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瑞士等)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如印度、尼泊尔等)。这里的地震频繁,尽管地震强度相对较小,但仍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4. 北美地震带 北美地震带是北美洲地区的一个重要地震带。它主要由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的相互碰撞而形成。这个地震带覆盖了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等地区。这里的地震活动频繁,同时还存在着断裂带和火山活动,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5. 南美地震带 南美地震带也被称为“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南段”,它是南美洲地区的一个重要地震带。这个地震带从智利南部一直延伸到秘鲁北部,覆盖了智利、阿根廷、秘鲁等国家。这里的地震频繁且强度较大,经常伴随着火山喷发和海啸,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全球主要地震带包括了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北美地震带和南美地震带。这些地震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动。这些地震带的存在给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地震灾害,因此对于地震的预防和减灾工作

地球上到底有几大主要地震带

地球上到底有几大主要地震带 在地理上,我们将地震发生比较集中的地带称为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亲爱的小伙伴们,地球上有几大地震带呢?接下来跟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地震带相关资料~ 地球上的地震带 地球上主要有三个大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就在太平洋周围,是全球地震最为多发的地带,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欧亚地震带跨越了欧、亚、非三大洲,分布广泛,占全球地震发生总数的15%;海岭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底山脉,是三个地震带中发生频率最小的地震带。 地震带基本概念 地震带就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全球最大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横贯欧亚的地震带(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是全球六大板块间的接触带,其他的地震带与扩张的洋脊、转换断层、大陆裂谷或大断裂带有关。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内发生约占全球85%的浅源地震,全部的中深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其他地震带只有浅源地震,一般来说地震频度和强度均较弱。 地震带内的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显著活动和相对平静交替存在,一定时期后又重复出现。各地震带的重复期从几十年到几百年,甚至千年以上。 各地震带的大地震发生方式有单发式和连发式之分。前者以一次8级以上地震和若干中小地震来释放带内积累的能量;后者在一定时期内以多次7~7.5级地震释放其绝大部分积累的能量。地震带内显示的各种不同的地震活动性与该地带地壳介质性质、构造形式和构造运动强弱有关。地震带一般被认为是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地带。在各地震带内还划分出不同的区段,作为独立的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区域划分的统计研究单元。另外还有一种是由于人为活动所引起。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中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分布和震中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01 青藏高原地震区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地震区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02

华北地震区 华北地震带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地震带,东起渤海之滨的唐山地区,往西经华北北部燕山地区至五台山,然后转向西南往山西汾河流域、过黄河向西经渭河流域至宝鸡市附近,全长1500多公里,该地震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8级大地震。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华北地震区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历史上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华北地震区位于中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⑴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中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⑵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

世界上的主要地震带与火山带

世界上的主要地震带与火山带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地球上最为显著的自然现象之一。它们常常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为了更好地理解地震和火山的分布及其原因,科学家们对世界上的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带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地震带的分布与特点 地震带,顾名思义,指的是地球上相对密集地发生地震的地区。根据地震带的位置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1. 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也被称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它是全球最长、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延伸约4.5万公里,包围着太平洋的大部分海域。这个地震带的形成是由于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欧亚板块、太平洋南美板块等板块相互作用导致,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和地震活动。 2.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欧亚大陆和印度次大陆的交界处,跨越了欧亚大陆和印度亚大陆多个国家。这个地震带是一处构造相对复杂的地区,受到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的地震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地震带包括亚平宁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

3. 亚历山大地震带 亚历山大地震带位于亚非欧大陆交界处,横贯了南欧、中亚和喜马 拉雅地区。这个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为活跃的地震带之一,因其震级较大、频繁发生地震而著名。 4. 喷细疙瘩地震带 喷细疙瘩地震带位于北美和南美的太平洋沿岸,被誉为“地震之冠”。这个地震带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和北美、南美板块发生碰撞而形成的。 喷细疙瘩地震带上经常发生强烈的地震,其能量释放十分巨大。 二、火山带的分布与特点 火山带是指地球上分布有众多活动火山的地区,与地震带有一些交叠,但并不完全一致。根据火山的类型和地理位置,可以将火山带划 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1. 环太平洋火山带 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一样,环太平洋火山带绕行太平洋大部分海域, 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火山带之一。这个火山带与所在的地震带相伴而生,是由于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等板块相互作用,使得岩浆从 地壳深处上涌导致火山喷发。 2. 地中海火山带 地中海火山带分布在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包括意大利南部的维苏威 火山、希腊的圣托里尼火山等。这个火山带是由于非洲板块、欧亚板

世界主要地震带

世界主要地震带 地震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引起的。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多个主要地震带,这些地震带沿着板块边界分布, 是地震活动集中的区域。本文将介绍世界主要地震带的特点和影响。 1. 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也称为“太平洋火环”,是全球最明显的地震带之一。它环绕太平洋,包括东南亚、日本、菲律宾、新西兰、智利等多 个国家和地区。这个地震带是由太平洋板块与相关板块相互碰撞、相 互挤压产生的。整个地震带地震频繁,地震规模通常较大,给周边地 区的居民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与损失。 2.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欧亚大陆的南部,包括地中海地区,北非和中亚的高山地带。这个地震带是由欧亚板块和非洲、印度 等板块的碰撞产生的。地震活动频繁,特别是在地中海地区,经常发 生规模较大的地震。这些地震不仅对当地居民造成威胁,还可能引发 海啸等次生灾害,给周边国家带来隐患。 3. 新西兰地震带 新西兰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交汇的地方,是一个 活跃的地震带。这个地震带上发生了多次严重的地震,包括2011年库 克山地震和2016年凯库拉地震等。这些地震对新西兰的居民和基础设 施造成了重大破坏,同时也引发了海啸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4. 环太平洋火山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是全球最重要的火山带之一,也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它环绕太平洋地区,包括智利、安第斯山脉、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和 日本等地。这个火山带是由太平洋板块下沉和与周边板块的碰撞引起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在该地区经常发生,对周边居民和环境造成了威胁。 5. 西南太平洋地震带 西南太平洋地震带位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所罗门群 岛等地。这个地震带是由澳大利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引起的, 地震活动频繁。这些地震有时会引发海啸和火山喷发等次生灾害,对 周边国家和地区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总结: 世界各地的地震带分布广泛,而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 拉雅地震带、新西兰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和西南太平洋地震带是 全球主要地震活动的集中区域。这些地震带的地震频率高,规模大, 经常造成重大破坏和损失。准确理解和研究这些地震带的特点对于减 少地震灾害和保护居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地震带分布

我国地震带分布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图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河北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至29日,连续发生多次6、7级地震。首次地震发生于邢台地区隆尧县以东,震级为6.8级,此后,又发生5次6级地震,以22日发生于宁晋县东南的7.2级地震为最大。由于灾区土质松散,地下水位较高,古河道等因素影响,地震造成破坏损失严重,破坏范围大。6.8级地震波及142个县市,7.2级地震破坏范围包括136个县市。有感范围北到内蒙多伦,东到烟台,南到南京,西到铜川等广大地区。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伤,破坏房屋400余万间,损坏桥梁86座。灾区共发生事故性火灾115起,烧死16人,烧伤26人,烧毁简易房153间。邢台西部山区和井陉、武安一带发生山崩300余处,山崩飞石引起火灾22起,烧山80公顷。地裂缝、冒沙、冒水现象普遍,断续延长几十米至数公里。地裂最宽达2米。井水上升或外溢等很普遍。滏阳河上几座桥遭严重破坏。艾辛庄大桥桥面向南移动,与桥墩错开1.8米,致使交通中断。地震影响区域广。天津市和琢县有发电机掉闸,造成短暂停电现象。石家庄以西和山西昔阳等地破坏程度也较高。国务院非常重视邢台地震,即令当地驻军赶赴灾区进行抢救。全国各地大力支援灾区,派出医疗队,支援大批食品和救灾物资。周恩来总理3月9日冒着地震危险到震区隆尧县听取灾情汇报和救灾情况,慰问灾区人民。震后进驻灾区的医疗队达到94支,医务人员达到7115人。 云南大关地震 1974年5月11月,大关发生7.1级地震。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有较强烈震感。有感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1600余人受伤;损坏房屋6.6万余间,其中倒塌2.8万余间,房屋破坏区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地震区内木结构房屋的木构架无破坏,而土、石墙多倒塌,土搁梁房和毛石砌筑石搁梁房,大多数坍塌或倒平。地震还造成山坡崩滑与地裂缝,毁坏道路、农田、水渠、埋没村舍。最大规模滑坡的前缘冲抵小河对岸,形成高约30米的堤坝,堵水成湖。 辽宁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7.3级地震。极震区面积为760平方公里。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是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由于我国地震部门对这次地震作出预报,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地震灾害大大减轻,除房屋建筑和其他工程结构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外,地震时大多数人都撤离了房屋,人员伤亡极大地减少。伤亡人员总数为29579人,占总人口的0.32%,其中死亡2041人,占总人口的0.02%。

中国地震带分布

中国地震带分布 作者:梁光河 来源:《百科知识》2016年第14期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新生代主要受印度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台湾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我国地震的总体特征是西部地震频度高,东部地震影响大。比如2001年就有一场8.1级的地震——东昆仑地震,因为发生在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所以并不被大众所知。科学家利用新生代活动断裂带结合区域地震历史,绘制出了我国地震带分布图(图1)。 事实上,这是一个简化图,并不是说地震只会发生在图1标示出的地震带内,只是说这些标示出的地震带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更大。比如国家地震局统计的2008年发生在我国的3.0级以上地震震中位置(图2)就说明,它们并不都在图1划定的地震带内。这也说明地震的成因与地下流体和活动断裂相关。地下流体除了集中在主要断裂带内,也会运移到一些分支断裂中,这显示了流体运动的随机性,使得地震的发生位置更加复杂而难以预测,因为人们很难掌握所有的活动断裂,特别是一些次级断裂。

从我国的宏观地质构造和当前的断裂带受力背景看,我国西部青藏高原和新疆西部以及西南地区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更大,原因是该地区主要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总体是一种压性受力环境。这种环境下,地下深处的流体和电荷容易聚集在断裂带深处,不断累积能量,一旦断裂破裂,就会发生大地震。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是以郯庐断裂为主线的地震带,总体受力是拉涨走滑环境,这种环境相对压性环境要好很多,因为拉涨环境是一种相对开放环境,地下深处不容易大量聚集流体和电荷,因此发生的地震的强度要远小于我国青藏高原。特别是山东以北的我国东部地区,当前整体受力以拉涨走滑环境为主,理论上难以发生8.0级以上的地震。 台湾地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震受力系统,台湾岛正在向我国大陆方向漂移,形成了强烈的挤压受力环境,因此台湾地区地震的发生频率很高,台湾海峡对岸的福建沿海地区地震频率也较高,发生大震的可能性也较大。 【责任编辑】赵菲

中国主要地震带

中国主要地震带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环太平洋地震带 Ring of Fire 地震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和海岭地震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