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支吊架设计浅谈
- 格式:pptx
- 大小:551.44 KB
- 文档页数:18
抗震支吊架规范
抗震支吊架规范是指针对建筑物中的支架和吊架等设施,为了保证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荷载并保持结构的稳定,而制定的规范标准。
下面将从材料要求、设计要求和建造要求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抗震支吊架规范。
一、材料要求
1. 支吊架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常用材料包括钢材、钢丝绳、橡胶垫等。
2. 支吊架的连接部分应使用耐震连接件,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抗震性。
3. 支吊架的防护层材料应使用耐火材料,并进行适当的防火处理。
二、设计要求
1. 支吊架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并进行专业的抗震设计计算。
2. 支吊架的设计应考虑到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摆动,确保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稳定地支撑和悬挂设备。
3. 支吊架的设计应考虑到设备的重量和动载荷,并设置合适的安全系数。
4. 支吊架的设计应合理设置支撑间距和吊挂点,从而平衡荷载并减小结构的振动。
三、建造要求
1. 支吊架的焊接应符合相应的焊接规范,焊便焊口应牢固且不得有裂纹、气泡等缺陷。
2. 支吊架的安装应采用安全可靠的固定方法,确保支吊架与建筑物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3. 建造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支吊架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及时进行修复和整改。
4. 建造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的动态平衡,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振动和变形。
综上所述,抗震支吊架规范是为了保证建筑物中的支架和吊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荷载并保持结构的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专业的设计和严格的建造要求,可以提高支吊架的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探讨建筑抗震支吊架的施工技术与应用立足建筑行业的发展,抗震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施工要素,尤其是对于一些地震活跃地带,建筑抗震施工更需引起重视。
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建筑抗震支吊架是主要形式,能够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机电工程以及消防系统的破坏性,将危害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避免危害扩大化,有效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基于此,本文对建筑抗震支吊架的施工技术与应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标签:建筑工程;抗震支吊架;技术;应用对于地震而言,破坏性较强,同时,具有不可预测性。
因此,要重视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将防御工作落到实处。
抗震支吊架是建筑抗震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维护机电设备及管线的重要抗震举措。
当前,抗震支吊架在诸多领域发挥作用,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1、基于专业角度阐述建筑抗震支吊架的涵义建筑抗震支吊架全称为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主要是针对地震灾害,为机电设备以及管线提供防护作用。
结合国家标准,如果建筑物所属区域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以上,抗震设计不可缺少。
从原理上分析,要对管线、设备等地震力进行准确核算,同时对其与建筑机构体的连接进行抗震加固,强化连接的可靠性,促使电气设备、机电工程系统等所承受的地震力全部传递至结构体,满足较快恢复建筑物使用功能的目的。
抗震支吊架与建筑结构体实现牢固连接,这种抗震设施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以及抗震斜撑构成。
2、准确掌握建筑抗震支架的类型对于抗震支吊架,主要分为几种形式。
首先是常见的抗震支吊架,与建筑结构构件实现牢固连接。
其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构建部分包含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以及抗震斜撑;第二种是侧向抗震支吊架。
对于这种支吊架而言,斜撑与管道截面呈现平行状态,借以达到抗震支吊的目的;第三种是纵向抗震支吊架,需要保证斜撑与管道横截面呈现垂直状态;第四种是单管抗震支吊架,其主要构成为一条承重吊架以及抗震斜撑;第五种是门型抗震支吊架,其需要依托一根及以上的承重吊架、横梁以及抗震斜撑组成。
建筑机电工程中的抗震支吊架系统设计摘要: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深受地震灾害的影响,同时经历了几次大地震的教训,抗震支吊架系统的设计应用也就成为了防震抗震的重中之重,支吊架能够在自然灾害来临时,一定程度上的降低损失,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行业的发展,出台了多个机电工程抗震规范,但由于抗震支吊架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本文将从安装以及质量监督等角度出发,为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设计;安装我国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地震频发,而地震的破坏力极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地震是无法提前预测预防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系统得以发展普及,极大的降低了地震这一破坏力巨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而我国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重视。
一、抗震支吊架的发展历史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系统的研究始于1970年的美国,范围包括了:排水系统、消防管道、电气支架、电器桥架、燃气管道、通风管道、通风空调与电梯等系统,美国最早在消防领域开始了抗震领域的设计要求[1]。
随后欧洲、日本等国家基于建筑安全及民生考虑,机电抗震设计得到广泛运用。
抗震支吊架,是支吊架的一部分,在施工环节中起着承担各个配件及其介质重量、限制建筑部件不合理移位以及控制部件振动等功能,对于建筑设施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支吊架主要可以为;抗震支吊架、承重支吊架、门式支吊架、根部支吊架、附件支吊架等[2]。
二、我国对于抗震支吊架制定的标准我国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建设部对原来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修改,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
2014年10月9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颁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为国标准,编号:GB50981-2014,从2015年8月1日起强制执行。
建筑机电抗震是国家和民众共同需求,国家也在为其发展做出努力,是有利于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3]。
一起来看看风管抗震支架的设计要点在建筑工程中,风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风管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固地运行,需要采用一种特殊的设计——风管抗震支架。
本文将探讨风管抗震支架的设计要点。
什么是风管抗震支架?风管抗震支架是一种特殊的支架,它能够保证风管在地震时稳固地运行。
在设计风管抗震支架时,需要考虑到地震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振动,以及支撑风管的重量等因素。
风管抗震支架的设计要点下面是风管抗震支架的设计要点:1. 支架的选材支架的选材应该考虑到其抗震性能和强度。
一般来说,应该选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如Q345B、Q235B等。
此外,支架应该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以保证其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2. 支架的结构支架的结构应该能够承受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振动。
设计支架时,应该采用加强筋的方式增加其受力能力。
此外,支架的结构应该简单、合理,以减小其在地震中受到的危害。
3. 支架的固定方式支架的固定方式应该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
可以采用膨胀螺栓、焊接等方式将支架固定在建筑物的墙体上。
同时,支架的固定方式应该与建筑物的结构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抗震能力。
4. 支架的间距支架的间距应该根据风管的长度和直径来确定。
一般来说,间距应不大于风管直径的3倍。
支架的间距过大会导致风管在地震中发生振动,从而破坏支架的稳固性。
结论风管抗震支架是确保风管在地震中安全稳固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设计风管抗震支架时,需要充分考虑其抗震性能、强度、结构和固定方式等因素。
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可以确保风管抗震支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抗震支吊架设计要求1 每段水平直管道应在两端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
2 当两个侧向抗震节点间距大于最大设计间距时,应在中间增设侧向抗震支吊架。
3 每段水平直管道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抗震支吊架,当两个纵向抗震节点距离大于最大设计间距时,应按本规范3条规定的间距依次增设纵向抗震支吊架。
4 抗震支吊架懂得斜撑与吊架的间距不得大于0.1米。
5 刚性连接的水平管道,两个相邻的抗震支吊架支吊架间允许纵向偏移,偏移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管及电线套管不得超过最大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的1/16;2 风管、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不得超过其宽度的两倍。
6 水平管道转弯处的抗震支吊架应设置在距离转弯处0.6m 范围内,可作为另一侧管道的纵向抗震支撑,且距下一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应按下式计算:6.02)(21++=L L L (6) 式中: L ——距下一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m );L 1——纵向抗震支吊架设计间距(m );L 2——侧向抗震支吊架设计间距(m )。
7 当水平管道通过垂直管道与地面设备连接时,管道与设备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水平管道距垂直管道0.6m 范围内设置侧纵向抗震支吊架,垂直管道底部距地面超过0.15m 应设置侧纵向抗震支吊架。
8 抗震支吊架吊杆长细比大于100或当斜撑杆件长细比大于200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9所有抗震支吊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当抗震支吊架固定于非结构主体时,应采取补强措施及可靠的锚固连接方式。
当管道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10 水平管道在安装柔性补偿器及伸缩节的两端应设置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纵向支撑应满足管道伸缩位移。
11 侧向、纵向抗震支吊架的斜撑设计,垂直角度宜为45°,且不得小于30°。
12 抗震支吊架斜撑安装不应偏离其中心线2.5°。
13沿墙敷设的管道当设有入墙的托架、支架且管卡能紧固管道四周时,可作为一个侧向抗震支吊架。
14单管(杆)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接立管的水平管道应在靠近立管0.6m范围内设置第一个抗震支吊架;2当立管长度超过1.8m时应在其顶部及底部的水平管道上设置四向抗震支吊架,当长度大于7.6m时应在中间加设抗震支吊架;3当立管通过套管穿越结构楼层时,可不设置抗震支吊架;4当管道中安装的附件自身质量超过25kg时,应设置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
抗震支吊架原理抗震支吊架是一种用于建筑物抗震设计的重要设备。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地震发生时,通过支撑和固定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抗震支吊架的原理是通过减震和隔震的方式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首先,抗震支吊架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使其具备一定的弹性和柔韧性。
当地震发生时,抗震支吊架可以吸收和分散地震的能量,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力。
其次,抗震支吊架可以将建筑物的重要设备和管道等部件与主体结构隔离开来,从而减小地震对这些部件的影响,保证其正常工作。
在具体的实施中,抗震支吊架通常采用橡胶材料作为减震和隔震的主要材料。
橡胶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耐久性,能够有效吸收地震的冲击力,并且能够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共振效应。
此外,抗震支吊架还采用了一系列的支撑和固定结构,将橡胶材料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连接起来。
这些支撑和固定结构通常由钢材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有效地支撑和固定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抗震支吊架的设计和安装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地震烈度等级确定抗震支吊架的数量和布置位置。
其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最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施工和质量控制,确保抗震支吊架的安装质量和性能。
抗震支吊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高层建筑、大型工业设施、桥梁和管道等。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抗震支吊架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建筑物抗震设计的标配。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抗震支吊架,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抗震支吊架是一种重要的抗震设备,通过减震和隔震的方式,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它的原理是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吸收和分散地震的能量,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抗震支吊架的设计和安装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抗震支吊架,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抗震支吊架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总结摘要:本文论述了由项目对机电安装抗震支吊架进行图纸平面布置、受力计算、结构验算所需的技术要求,以及现场制作安装所需的施工技术。
通过在项目现场实际操作与认证,得到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以及一些问题的改进方法,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
关键词:受力计算;制作安装;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 TU758.71抗震支吊架的深化设计1.1项目简介淮安某项目,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是一个包含给水排水、消防、供暖、通风、燃气、强弱电等专业的机电工程项目。
该项目包含3栋多层研发楼,1栋多层主楼,1栋多层酒店,2栋多层商业楼。
当前项目已进入安装阶段。
1.2抗震支吊架的平面布置根据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新建工程的电气桥架、管道、空调水管和刚性连接的给水、热水及消防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的最大间距为12米,纵向抗震支吊架的最大间距为24米;新建工程暖通空调系统通风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的最大间距为9米,纵向抗震支吊架的最大间距为18米[2]。
根据规范内基本要求,对项目各专业管道进行抗震支吊架的平面布置,确定项目支吊架使用数量。
1.3抗震支吊架的设计荷载计算此次抗震支吊架的设计计算以淮安某项目设计图纸上的风管2200×400为依据、桥架400×100为依据、管道DN150为依据进行抗震支架计算。
在通常情况下,在非结构构件自身的重力所产生的地震作用力可以采取等效侧力法计算。
运用等效侧力法计算其地震作用力时,在水平方向上的地震作用标准值宜按下列公式(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算:式中:—沿作用力最不利延伸方向附加于非结构构件核心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非结构构件功能系数,对于构件功能系数的运用要求确定来说,通常情况下可分为三档,取≥1.4、1.0和0.6;—非结构构件类别系数,在没有特别情形下,一般可分为0.6、0.9、1.0和1.2四档;—状态系数;对于悬吊挂臂类构件、预先制做建筑构件、支承点低于物体质心的任何设备和柔性体系来说,状态系数宜取2.0,其余情况可取1.0;—位置系数,建筑物顶部位置系数最好取2.0,底部宜取1.0,并且为高度线性分布;—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其最大值可按照多次遇到地震的规范采用;—非结构构件的重力,非结构构件的重力包括运行时有关人员的重力、容器和管道中的介质以及储物柜中物品物体的重力[3]。
抗震支吊架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设计和应用摘要:因我国地形复杂,很多地区都位于地震频发地带,想要降低地震对建筑机电系统带来的破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用抗震支吊架。
鉴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机电安装施工中抗震支吊架的设计与应用,旨在可以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进而为行业的健康可持续稳定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关键词:抗震支吊架;机电安装;设计;应用前言:将抗震支吊架有效应用在建筑物的机电系统中,不但能够使建筑物抗震能力获得提升,降低地震的破坏力,同时也可以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件,降低经济损失,充分确保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因此,研究抗震支吊架在机电安装中的应用有着十分巨大的现实意义。
1抗震支吊架在机电安装设计中的应用要点1.1抗震支吊架在本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抗震支吊架主要应用于建筑物内,其应用范围也有一定的限制,具体限制条件如下:1)大于DN65mm的所有管道;2)所有防排烟系统管道;3)所有直径大于0.70m的圆形风管;4)所有截面积大于0.38m2的矩形风管;5)重量在15kg/m 及以上的电线桥架;6)所有门形吊架。
1.2抗震支吊架管道系统布置如果出现地震,抗震支吊架能够有效保护建筑机电系统,降低地震为机电系统带来的破坏。
建筑中机电系统有很多纷繁复杂的类型,也会有很多类型的抗震支吊架,对于管道的抗震系统,应控制好抗震支吊架与管道的距离,对横向距离而言,侧向距离应在12m以内,HDPE管道为柔性管线,对这种柔性管线而言,需把抗震支吊架和它间的距离有效控制在6m内,同横向间距有不同要求,抗震支吊架纵向间距有比较宽松的要求,在焊接钢管等结构较硬的管道结构中,抗震支吊架的动向间距需要保证在24m内,而HDPF等柔性管线和支吊架向间距应控制在12m内。
1.3抗震支吊架风管系统的布置将抗震支吊架应用在风管系统中时,应确保风管侧向间距在9m内,纵向间距小于18m。
在非刚性管线中,横向间距应低于6m,纵向距离应在12m以内。
建筑机电抗震支吊架设计应用导则
其次,建筑机电抗震支吊架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抗震需求。
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和设防烈度,对支吊架的选择和设计要求有所变化。
如在具有较高设防烈度、设防类别等级的建筑中,支吊架的设计应更
加严格,采用优质材料和可靠连接方式,增加抗震性能和抗侧移能力。
最后,建筑机电抗震支吊架设计应考虑经济性和环保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材料的成本和使用寿命,选择经济实用的材料和构造方式。
同时,还应注重减少建筑机电抗震支吊架的能耗和环境污染,推广使用节
能环保材料和技术。
综上所述,建筑机电抗震支吊架的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充分考虑建筑抗震需求、施工和维护工艺,同时追求经济性和环保性。
只
有按照这些导则进行设计,才能保证建筑机电抗震支吊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建筑设备的安装和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抗震支架设计要求本文介绍了抗震支架的设计范围和技术要求,其中包括电器工程和采暖及通风空调工程两个方面。
在电器工程方面,设计依据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对非结构构件进行抗震设计。
设计范围包括重力大于150N/米的电缆桥架、电缆槽盒及母线槽等设备。
重要电力设施应按建筑设防等级提高一度设计,但在8度以上时不再提高。
抗震支吊架初设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并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抗震节点布置。
抗震组件/构件应能承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并采用热镀锌防腐。
在采暖及通风空调工程方面,设计依据是《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地区的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设计范围包括重力大于150N/米的设备。
抗震支吊架初设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并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抗震节点布置。
抗震组件/构件应能承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并采用热镀锌防腐。
总的来说,抗震支架的设计和选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以确保设备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减少损失。
本工程的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性质为重大公共建筑。
根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2014,需要补充设置抗震支吊架的范围:≥DN65的空调水管或重力超过1.8KN的其他设备,截面面积≥0.38m²或直径≥0.7m的空调风管,以及所有防排烟管道、事故通风管道及其设备。
间距要求如下:刚性管道(金属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12米,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24米;柔性管道(非金属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6米,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12米;风管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9米,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18米。
抗震支吊架应由专业公司进行深化设计,并遵照《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深化设计。
抗震组件/构件应该能够承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应为产品构件,构件形式应便于安装检验,采用热镀锌防腐。
抗震支吊架在机电安装中的设计和应用摘要:抗震支架在我国开始进行研究的时间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算早,据统计,非结构部件的缺乏或安装不当是造成地震损失的最主要的原因。
该文主要讨论了其在机电安装中的设计与应用,具体可概括为首先对抗震支架悬挂做了一个总的概述,其次具体介绍了有关于抗震支架结构的安装,第三个方面涉及到了抗震支吊架的设计和验算,第四个方面就主要介绍了抗震支吊架在机电安装上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抗震支吊架;非结构抗震组件;机电安装引言随着我国复杂结构模式建筑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其抗震能力的有效控制也变得尤为的重要。
通过建立抗震支吊架,从而协调了建筑物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关系,在定性与定量方面加强了对建筑物的控制,进而保证建筑物不但可以拥有艺术感的整体结构,实现对建筑结构的合理配置,而且可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促进复杂结构模式建筑物的整体水平提升。
1抗震支架设计要求1.1通风空调专业(1)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
(2)空调机房及泵房内的管道应有可靠的侧向和纵向抗震支架。
(3)多根管道采用共用支吊架,大管径的单根管道支吊架宜采用门型抗震支吊架。
(4)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架最大间距不得超过9 m,柔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架最大间距不得超过4.5 m。
(5)刚性管道纵向抗震支撑最大间距不得超过18 m,柔性管道纵向抗震支架最大间距不得超过9 m。
1.2给水排水专业管径不小于DN65的给水、中水、热水和消防管道水平管段应设置抗震支架,刚性连接的金属水平管道的抗震支架间距不大于12 m,柔性连接的金属水平管道或非金属管道抗震支架间距不大于6 m。
1.3电气专业(1)内径不小于60 mm的电气配管、电缆梯架、电缆槽盒的敷设均应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即水平竖向敷设需与楼板、墙面固定,地震时不能脱离。
水平与垂直敷设要考虑偏移度。
对不允许破坏的导体需做抗震加强处理。
(2)水平管线在管道两端及转弯处0.6 m范围内设置侧向抗震支架。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2、建设单位、设计院提供的设计数据;3、设计目的:机电设备的抗震设计使建筑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消防等机电工程设施遭遇地震后,取得减轻地震破坏,防范次生灾害,尽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的效果。
4、国家现行的主要规范、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1).《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16)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年版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15)5).《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6).《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981-2014)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8).《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JGJ339-2015)9).《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10).《管道支吊架第1部分:技术规范》(GB/T17116.1-2018)11).《装配式管道吊挂支架安装图》(03SR417-2)12).《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03S402)13).《风管支吊架》(03K132)14).《电缆桥架安装》(04D701-3)15).《混凝土结构用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16).《建筑工程用切(扩)底机械锚栓及后切(扩)底钻头》(JG/T367-2012)17).《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7)如有最新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等,应按最新标准、规范执行,如多个规范对同一问题的标准和要求不一致时,应按较高标准和要求内容执行。
建筑机电工程中的抗震支吊架系统设计摘要:将抗震支吊架应用在建筑物的机电系统中,不仅可以避免人员的伤亡,还可以提高抗震能力,对地震灾害的破坏有抵制作用,能有效地减少损失,保护人员的财产生命安全。
因此在机电安装中应用抗震支吊架意义重大。
地震从各个方向对管道产生额外的荷载。
抗震支撑与建筑结构紧密相连,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设施。
它由实生苗、加固吊杆、抗震拉杆和抗震斜撑组成。
关键词:建筑机电;抗震支吊架;系统设计引言长期以来,我国机电设施和辅助施工管道的安装在设计、施工和验收中没有充分考虑抗震保护。
在发生地震灾害时,机电设施和管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运作,极有可能造成二次灾害。
具体而言,2008年汶川地震及其后的二次灾害给人民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使机电建设项目的抗震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GB50981-2014机电工程抗震设计标准正式发布,及时填补了我国机电工程抗震缓冲行业的空白,为机电工程抗震设计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了依据。
1研究背景在建筑抗震系统中,结构抗震是基础,而机电抗震支吊架系统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安全加强保护措施,旨在防止在地震灾害中,建筑结构主体抗震功能完好的情况下,因机电管道位移或振动造成机电功能失效或机电设施坠落导致产生二次灾害。
区别于传统承重支吊架,抗震支吊架作用主要在于抗震而非承重。
在地震发生时,承重支吊架只承载竖向重力,因此会产生无规则的晃动。
抗震支吊架系统则通过对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的安装形式,承担了机电设施横向的载荷抗,避免机电设施的无序摆动,从而起到建筑抗震安全性能的加强作用,所以两者并不能互相代替。
为响应国家战略要求,将地震灾害中可能发生的人员及财产损失控制到最低,这就是建筑机电工程需设置抗震支吊架系统的意义。
2机电系统自身抗震性能提高机电系统的抗震性能,甚至可以有效预防地震引起的二次灾害,确保地震后机电系统迅速恢复运行。
地震时,装有抗震措施的管道和设备可以将位移量减少到未安装管道的5-10倍,从而有效提高系统的抗震性能。
利用BIM技术设计制造综合支吊架及抗震支吊架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抗震支吊架支吊架相对于传统支吊架强度更高,做法更安全可靠,不仅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建材用量,还对现场加工的噪音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有显著改善。
关键词:抗震支架、综合支架引言:在保证功能性的前提下,还需要保证各类管线在施工过程中的便利性、通过性,避免材料的浪费,降低成本,在将来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对各类管线维修、更换,节约时间。
1、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采用综合支吊架施工,将排布整齐有序的综合支吊架取代传统支吊架形式,不仅减少了支吊架的数量,而且使管线走线更清晰,明朗,观感、质量均大大提高。
在满足各种管线布置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整体占用空间。
2、项目研究的技术方案、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的选择等2.1项目研究的技术方案首先对安装工程给排水、暖通、电气、消防等所有专业进行深化设计,利用BIM等工具优化布局,对各专业管线进行综合布置。
根据管线综合布置的结果,制定出支吊架初步方案。
2.2技术路线结合现场深化设计→对各专业管线进行综合布置→管架计算间距→过载计算(设备、风道、电缆桥架、各类管道自重)→设计荷载→计算支吊架尺寸及选材(吊杆、横梁)→设计综合支吊架方案及大样图→支吊架材料准备及加工制作→支吊架的校正及检查试验2.3研究方法的选择1、结合现场深化设计首先明确设计及规范要求,结合现场熟悉图纸。
2、对各专业管线进行综合布置1. 工程管线综合布置原则1)大管优先。
由于大截面、大直径的管道,如空调通风管道、排水管道、冷却水管道、排烟管道等占据的空间较大。
在平面图中先作布置。
2)强弱电分设。
由于弱电线路如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建筑智能线路易受强电线路电磁场的干扰,因此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不应敷设在同一个电缆槽内。
3)有压让无压。
指有压管道和无压管道。
无压管道.如生活污水、粪便污水排水管、雨排水管、冷凝水排水管等都是靠重力排水,因此,水平管段必须保持一定的坡度,是顺利排水的必要和充分条件。